重力坝设计内容

重力坝设计内容
重力坝设计内容

重力坝设计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重力坝设计所需基本资料

<一>地形

库区与坝址的地形地貌及高程,河流流向及河谷型状,地物与已成建筑物,村庄集中分布及内外交通、水电线路布置,显附有库区、坝址的地形图。

<二>地质

包括库区及坝址地质情况。

坝址地质应已包括环境地质、地基岩石结构、岩层产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如断层破碎带分布、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地下水位与济量,透水带分布岸坡稳定性及崩坡积物分布、分化层深度。

建筑材料分布,储量及物力性

坝轴线处基?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钻孔柱状?

<三>水文与气象

1.水文水利计算成果:水库设计标准及相应的特征水位与库容,淤沙高程。

2.气象

库区气候、降雨量、风速、冰冻情况。

<四>计算参数

基岩抗剪或抗剪断指标,极限承载力或承载力标准值。淤沙的抗剪指数及自重,地震烈度,水库吹程及冲坝系数、扬压力折减系数。

二总体布置

确定重力坝位置,选定坝型及结构以及与两岸或??建筑物的连接方式

<一>坝型选择

根据地址的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及??利用要求,选择适宜的重力坝结构形式;如当地地质较差,坝高不大,?当地具有足够的石料,可优先选择浆砌石宽?重力坝。

<二>坝轴线位置

根据提供的坝址地形图,??工程量,施工要求及其他建筑物布置特性,确定坝轴线。

<三>溢流坝段与非溢流坝段的位置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溢流坝长度再???消能要求确定在大坝中具体位置,其余部分为非溢流坝段。

三坝面拟定

初拟确定重力坝挡水坝段与溢流坝段横纵剖面的形状与尺寸。

<一>基本剖面——三角形

根据上游最高水位与坝基地质条件,?依类此法,初拟基本三角形顶点位置,底边位置及上下游的坝坡系数。

1.顶点:通常是顶点位置??最高水位附近,当地质条件较差,剖面尺寸挖

到???条件时,顶点高程应适当高些。

2.底边:根据地形图反映的最大坝段地面高程,?出开挖深度的坝基高程?

为三角形底边位置。

3. 上游坝坡:当地基条件较差,上游坡可设为倾斜<一般边坡系数n=0~0.3>

或折坡,折坡高度一般为坝高的1/2~1/3,?应??坝体放小?布置等要求时,折坡点尽量往?放小?底高程以下,以利?闸门布置。

4. 下游坝坡:一般可用类比法,即根据?坝高、地质条件、坝体结构与???

的已建工程来初拟下游坝坡系数m ,一般为0.6~0.9。

<二>实用坡剖面

重力坝的实用剖面为基本剖面+坝顶

1. 挡水坝段实用剖面

① 坝顶超高

1%z c h h h h ?=++

其中 1%h ——概率1%的浪爬高,根据水库所在地的地形条件 ,利用??公式或蒲

田公式计算,最终确定1%h ,计算中在设计情况,共计算风速0V ?

1.5~

2.0,最大平均风速max v ,校核??0max 1.0v v =,吹程不变。

z h -------风浪雍高,一般说来库水位的水源较大,公式按1%0.305z h h =计

算确定。

c h --------安全超高,根据计算情况(该公式校核水位)及建筑物级别查有关表格确

定,为三级建筑物,设计水位时,0.5c h m =。

②坝顶高程 ?坝顶=静水位h +? 分别计算设计水位与校核水位时坝顶超高值

h ?设、h ?校并根据已知水位表示:

?坝顶=设计水位h +?设

?坝顶=校核水位h +?校

取其大值,即为最终?自定的坝顶高程(或防浪墙顶高程),实际坝顶高程=防浪墙顶高程—墙高,并不????上游最高水位,若低于上游实际坝顶高程可与最高水位(校核洪水位)齐平,??1.2m 高的防浪墙,确定相应墙顶高程。

2. 溢流坝实用剖面

① 上游坝面同非溢流坝

② 坝顶高程:与水库防洪限制水位齐平,若溢洪道为自由溢流式,则与正常水位齐平。

③ 堰顶形状:为满足水位条件上中大泄流能力,防止?空气?等不利现象,堰顶??曲线形。常用施工方法,流量较大的WES 曲线,相应曲线方程为

1y

n d

x y kH -=,n 、k 当上游???取 1.85, 1.2n k ==。??水头max (0.750.95)d H H =-,max H 为堰上水头。

④ 下游坝面:??基本三角形为1:m 直线,直线两端应与堰顶曲线及末端反弧曲线相切。

⑤反弧段:对于挑流消能,反弧段系数如下:

坝顶高程应高于下游最高水位1~2m ,挑射角—取15~35度 反弧径取(4~10)反弧水深hc ,hc 可利用解能量方程计算可得, 挑坎以下剖面为直立形,

四 结构计算

通过结构计算的稳定与强度校核,以最终确定使用剖面形状、尺寸。

(一)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

1、 荷载组合:重力坝上作用荷载??有自重,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液压力及地震荷载等,设计中,应考虑不同组合,按重力坝设计规范一般应考虑基本组合的正常水位,设计水位两种情况。特殊组合的校核水位及正常运用下地震情况。

2、 荷载计算:针对不同坝段的计算截面进行计算,一般应计算非溢流坝段及溢流坝段的坝基切面或坝体内需要计算的大地切面。利用相应的荷载计算公式,列表进行荷载计算,要求??相应计入与不计入扬压力时的水平力总和,垂直力总和及力————总和的标准值与设计值(附荷载计算表)

(二) 稳定分析与校核

1、 稳定分析方法

①单一安全系数法:分抗剪公式与抗剪断公式计算相应安全系数

1、 抗剪公式

f w

k p =∑∑

2、 抗剪断公式

f w c A k p ''+'=

∑∑ 式中:

..f f c ''——抗剪摩擦系数。抗剪断摩擦系数及凝聚力, w p

∑∑——计入扬压力时。计算载体上的垂直力,水平力总和 ,k k '——抗剪,抗剪断稳定安全系数。

① 抗滑稳定性校核

不同荷载组合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k)应不小于相应规定值 [k](k ’)

即[]k k ≥ 或[]k k ''≥

规定值可根基建筑物级别及荷载组合查有关规范,教材

3、 极限状态设计法——按水压力极限状态设计

基本公式 0()

()d R s γ?γ??≤

式中相应0,,d γ?γ可查有关规范活教材

()s ?及()R ?为作用系数及抗力函数,其中荷载应采用设计值 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

()R s P ?=∑

()R R R R f W C A ''?=+∑ 不同荷载组合下,均应进行相应设计校核。

(三) 应力分析与强度校核

1应力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法,

利用偏心受压基本公式,求上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yu σ yd σ

--利用主应力公式,求——上下游边缘第一,第二主应力1u σ,,2u σ及

1d σ,2d σ.

应力计算时,应分不同荷载组合,要分别考虑计入,不计入扬压力两种情况进

行,_计算成果列成表格。

2 强度校核

①定值法(1)坝基强度校核:计或不计入扬压力时,

max []y σσ≤地基

min 0y σ≥ (2)坝体强度校核

计入扬压力时max []σσ≤地质

min 0σ≥

不计入扬压力时max []σσ≤地质

min 00.25h σγ≥

② 极限状态设计法

(1) 抗压强度:按水压力极限状态设计

22

6()()(1)R

R W M s m T T ?=-+∑∑ ()R R f ?=

(2)抗拉强度:按正常实用极限状态设计。 260R R

W M T T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应用标准值,若经

校核,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相应的抗滑稳定性及抗压,抗拉强度均满足

要求,——为原拟定的重力坝使用剖面是满足安全可行性要求的。

五、细部构造

为保证重力坝满足运用要求,还应对已确定的重力坝剖面进行细部构造设计,以确定每一项细部构造型式,布置及构造要求。

(一) 坝顶

1、非溢流坝段:坝顶上游侧应设贯穿全坝的砼或浆砌石防浪墙,墙高一般约

1.2m ,厚0.4m ,与坝体连成整体,底部每5~10m 可设一排小孔。

坝顶下游侧应设贯穿全坝的安全栏杆及灯柱,栏杆高约 1.2m ,——坝顶路面

应设做向上游的单侧横向排水或做成——拱型,——设纵向排水沟。

2、 溢流坝段:对于无闸门的自由溢流式溢流坝顶,应设交通桥。交通桥主————

应在上有最高水位以上0.5m ,桥面两侧设安全栏杆与灯柱。对有闸门控制的溢流坝顶,应设工作桥与交通桥,桥底面应高于上游水位0.5m 以上

(二) 分缝

重力坝一般为满足适应不均匀沉降与温度要求,应设永久横缝,其位置可根据坝段布置及地质条件,强度变化等要求确定,通常溢流坝与非溢流坝之间应设横缝,另从适应温度要求,缝路15~20m ,横缝中应设上水

(三) 廊道系统

对于中低坝为满足灌浆排水,观测及交通要求,应设置基础廊道及相应交通廊道,进出口不得少于两个。

基础廊道,底高及至坝上游面距离均不得小于4~5m ,其型式宜采用标准廊道,相应半径——1.25m 。

(四)防渗与排水

砼重力坝上游宜采抗渗标号较高的砼,厚度至少不小于2m ,而——浆砌石坝,——应设——钢筋——防渗面板。

坝体防渗下游侧距坝面不小于2m 处设一排间距为2~3m 的竖向排水——,其上部应高于上游最高水位,下部自廊道上游侧通入廊道集水沟

坝体横向排水间距约100米,相应出口高于下游水位,以便自廊道集水沟将渗水经此排入下游河道,横向排水断面可为矩形或直墙圆拱型,最小边长不小于0..3m ,边坡1/25~1/100。

(五)溢流坝挑流消能

对于中高坝,溢流坝下游消能宜采用挑流消能,鼻坎宜用砼修建,并配置构造钢筋或锚筋。

溢流坝在设计水位或校核水位情况下,应分别进行堰顶真空度与泄流能力校核,计算相应挑距与重坎深度,并进行校核。

(六)重力坝地基处理

为了使地基能满足重力坝对其“四——”的要求,重力坝应进行地基处理。

(一)加固处理措施

1.坝基开挖,对于中低坝(坝高50m以下),可建于弱风化层中部的基岩上,以上的

风化层宜挖深。

开挖时,纵向(顺水流)开挖或略做向上游的大平小不平的形状,两岸坡开挖时,在——坝面轴线找方向,平台与斜坡相同的台阶状,平台总宽度不小于坝段宽度1/3,

2.固结灌浆,在坝基开挖后,上下游——底宽下的1/4范围内应进行固结灌浆,其孔

排距可采用3~4m,或梅花状布置,上游第一排孔——位于坝体以外。

3.特殊处理,对于断层破碎带,根据其密度不同,一般按<1m,1~3m及>3m,分别采

用砼塞,砼——及砼拱处理。

(二)防渗与排水

1.齿墙,为提高坝体——及抗渗要求,坝基在游坝趾处,可设深为1~3m的砼齿墙,与坝体砼连成一体。

2.帷幕灌浆:对中低坝,在坝基——上游面,可布置一排帷幕灌浆,并在基础——内进行,帷幕灌浆通常为(0.3~0.7)倍水头,并应伸入地基相对防水层3~5m,孔距

为1.5~3m,帷幕应伸入两岸至正常水位与地下水位相交点上。

3.坝基排水孔,宜设——帷幕——下——,2m外出,主排小孔孔距2~3m,深度约为帷幕深(0.4~0.6)倍,一般不小于10m

七编写设计报告及绘制图纸

(一)设计报告

可参考下列提纲编写。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一水库所在地的概况

(一)地理位置,流域情况受益区及边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等

(二)水库工程的主要——及开发条件等

(三)重力坝工程概况

二设计资料

(一)地形资料

包括地形,地——及坝址上地形——。

(二)地质条件

包括——.坝址,地址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岩石的物理——性

能,岩层产状,地震——,天然建筑物材料分布——性能

(三)水文气象资料

包括水文水力计算成里,水利特征表,——水位流量曲线,气温,冰冻,降水。

风速等。

(四)计算主要参数

包括特征水位——扬压力——等

三设计依据

包括有关教材,资料,设计情况等方法主要的

第二节重力坝平面布置

一坝型及坝轴线

根据坝址的地形,地质,建筑物材料,施工层及——为——坝轴线及相应的坝体结构形式。

二坝段布置

(一)溪流坝段

(二)非溢流坝坝段

第三节重力坝剖面拟定

一基本剖面

1.三角形顶点

2 三角形底边

(二)三角形的上下游边坡

1 上游边坡

2 下游边坡

二使用剖面

(一)非溢流坝段

1 坝顶超高

2 坝顶高程

3 坝顶宽度

(二)溢流坝段

1 坝顶高程及堰顶曲线

2 挑流鼻坎

第四节重力坝荷载及其组合

一计算剖面及荷载组合

(一)计算剖面

(二)荷载组合及相应荷载种类

二荷载计算(通常列表进行)及成果

第五节稳定分析及校核

一计算剖面与稳定计算方法

二稳定安面系数及其校核。

第六节应力分析与强度校核

一计算剖面及应力计算方法

二应力计算及成果表

三强度校核(方法、结果)

第七节细部构造设计

一坝顶构造(包括型式、布置、及构造要求,为防浪墙,安全系数,路面)

二坝体分缝(类型、作用、布置构造、为永久横缝)

三防渗与排水

(一)防渗

(二)排水(竖向,横向,排水)

四廊道系统

(一)基础廊道

(二)交通廊道(进出口)

五消能计算与校核

(一)挑距计算

(二)——计算及校核

第八节地基处理设计

一坝基开挖

(一)开挖深度

(二)开挖线型式

二固结灌浆(布置分为。孔距排孔压力水深)

三齿墙

四帷幕灌浆(位置,孔距、深度。范围)

五地基排水孔(位置,深度,孔距)

(二)设计图纸

1 设计图类型:重力坝平面图,下游平面图,主要剖面图。细部构造图,地基处理图

2 图纸要求

①布置:图幅略图布置匀称,比例恰当。

②内容:完整,正确,规范,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为平面个应表达的内容有:

1)建筑物所在地地形,地质,水流及南北向。

2)建筑物位置

3)建筑物平面形状,大小(高程,尺寸)

结构图应表达内容

1)建筑物形状,大小,结构,构造及材料。

2)建筑物地基的地质情况,建筑物于地基的连接方式。

3)建筑物————主要排水条件

4)建筑物————内部结构,构造及尺寸,材料等

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姓名: 专业: 学号: 基本资料一、基本情况 本重力坝水库坝高53.9m,坝底高程31.0m,坝顶高程84.9m , 坝基为微、弱风化的花岗岩层,致密坚硬,强度高, 抗冲能力强。 3水库死水位51.0m,死库容亿m,正常水位80.0m,设计状况时上游水位82.5m、下游水位45.5m,校核状况上游戏水位84.72m、下游水位46.45m。二、气候特征 1、根据当地气象局50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m/s,重现

期50年最大风速23m/s,设计洪水位时2.6km,校核洪水位时3.0km; 2、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25m; 3、河流结冰期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大冰层1.05m。三、工程地质条件 1、坝址地形地质(1)、左岸:覆盖层2-3m,全风化带厚3-5,强风化加弱风化带厚3m,微风化层厚4m; (2)、河床:岩面较平整,冲积沙砾层厚约0-1.5m,弱风化层厚1m 左右,微风化层厚3-6m;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整理个河床皆为微、弱风化的花岗岩层,致密坚硬,强度高,抗冲能力强;(3)、右岸:覆盖层3-5m,全风化带厚5-7,强风化加弱风化带厚1-3m,弱风化带厚1-3m,微风化层厚1-4m。 2、天然建筑材料:粘土料、砂石料和石料在坝址上下游2-3km均可开采,储量足。粘土料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坝防渗体土料质量技术要求。砂石料满足砼重力坝要求。 大坝设计 一、工程等级 3 3本水库死库容亿m,最大库容未知,估算约为5亿m左右。根据现行《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按水库总库容确定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挡水、泄水、引水系统进水口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施工导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二、坝型确定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XXXXXX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XXX水库 混凝土重力坝枢纽设计 专业水工 层次专升本 姓名 学号

前言 关键词:重力坝剖面稳定应力细部构造地基处理 本次设计容为南家口水利枢纽,坝型选择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选择和枢纽布置见1号图SG-01家口水库平面图所示。 整座重力坝共分53个坝段,主要有非溢流挡水坝段、溢流表坝段、溢流底坝段和电站厂房坝段。其中非溢流挡水坝段每坝段宽15米,分布于大坝两端;厂房坝段每段宽16米,布置在靠近右岸的主河床上,装机3台机组;底坝段每段宽22米,布置在厂房坝段左侧的主河床上;溢流坝段每段宽18米,布置在滦河主河床上。详见1号图SG-02下游立视图。 挡水坝段最大断面的底面高程为128米,坝顶高程为228米,防浪墙高1.2米,最大坝高为101.2m,属高坝类型。坝顶宽12米,最优断面的上游坝坡坡率为1:0.2,上游折坡点高程为181米,下游坝坡坡率为1:0.7,下游折坡点高程688.98英尺,详细情况参见1号图SG-03挡水坝剖面图。 溢流坝段最大断面的底面高程为126米,堰顶高程210米,溢流堰采用WES曲线设计,直线段坡率为1:0.7,反弧段半径取25.0米,鼻坎高程取159米,上游坝坡坡率取1:0.2,折坡点高程为181米,上游坝面与WES曲面用1/4椭圆相连,详细情况见1号图SG-02溢流堰标准横断面图所示。 本枢纽溢流堰采用挑流式消能,挑角取250。止水采用两道紫铜中间加沥青井的形式。坝基防渗处理(主要依据上堵下排的原则),上游帷幕灌浆(两道),下游侧设置排水管。 以非溢流挡水坝段为计算选择断面,进行了抗滑稳定分析和应力分析,分别采用抗剪断计算法和材料力学法计算法进行计算,最终验算满足抗滑稳定,上游坝踵没有出现拉应力,设计剖面合理可行。 本次设计只是部分结构物设计,考虑问题较单一,采用基础资料一般以书本为主,跟实际情况难免有出入,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9

水工建筑物重力坝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重力坝 :武亮 学号: 2011101812 班级: 11水利水电工程(本)04 指导老师:洁

目录 一、原始资料(数据) (2) 二、坝体剖面拟定 (3) 三、稳定分析 (5) 四、应力分析 (13) 五、溢流坝面设计 (15) 六、细部构造设计 (17) 七、地基处理设计 (19) 附录1:参考资料 (21) 附录2:坝体剖面图 (21)

一、原始资料(数据) 某枢纽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水库建成后,还可以提高下游二个水电站的出力和发电量。该工程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 1、水库特征: 1.1、水库水位: ①正常蓄水位—349米 ②设计洪水位—349.9米 ③校核洪水位—350.4米 1.2、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①千年一遇洪水的下泄流量13770s m 3,相应下游水位271.90米;②五千年一遇洪水的下泄流量15110m 3,相应下游水位27 2.63米 1.3、库容:总库容为17.9亿立方米 考虑开挖后,坝基面高程269m 2、综合利用效益: 2.1、装机容量20万千瓦,年发电量7.4亿度。 2.2、防洪:可将千年一遇洪峰流量以18200s m 3削减至13770s m 3;可将五千年一遇洪峰流量从21200s m 3削减至15110m 3;可灌溉农田30万亩;此外还可改善航运条件,库区可从事养殖。 3、自然条件: 3.1、地形:坝址位于峡谷出口段,左岸地势较低,山坡较缓;右岸地势较高,山坡较陡。 3.2、地质:坝址出露岩层为志留系圣母山绿色含砾片岩。岩性坚硬完整,新鲜岩石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在60-80Mpa 以上,坝上游坡角为绢云母绿泥石英片岩, 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为30-40 Mpa 。 坝基坑剪断摩擦系数f 经野外试验及分析研究确定为1.0-1.1;坝基坑抗剪断凝聚力为0.6-0.8 Mpa 。 3.3、水文地质:坝址水文地质较简单。相对不透水层埋藏深度一般在35米以,

重力坝设计计说明书

重力坝设计书 姓名:谢龙基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学号:1223111043

一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和规模 燕云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境内的岷江河右岸一级支流热务沟梯级开发的第一级,该电站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 燕云电站为单一径流引水式电站,电站取水枢纽控制流域面积660.8km2。电站有效库容120万m3,电站设计引用流量16.99m3/s,设计工作水头127.51m,装机18.0MW(2×9.0MW)。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T 5180—2003)》规定本工程为IV等小(1)型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为4级,次要水工建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为5级。坝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 2、对外交通规划及施工场地条件 燕云水电站位于松潘县燕云乡境内,首部枢纽、引水线路及厂址有松潘县至黑水县省级公路相通,并与国道213线相连,电站建设区距松潘县县城约109km,距成都约356km,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鉴于各支洞无公路与主要交通公路相通,故需修建临时公路或施工便道,将各主要施工建筑物与对外交通相连。 工程区首部枢纽河段左岸有大片河滩地,施工布置较为方便;引

水隧洞各施工支洞及跨沟暗涵处施工均位于山坡或或沟内,施工场地较为狭窄,施工布置比较困难;厂区部位施工场地较为开阔,施工布置较为方便。 3、施工期间综合利用要求及通航 本工程以发电为主要目标,无航运、漂木等综合利用要求。施工期间无断流情况出现,对下游供水及厂、闸址间河道的生态环保用水均无影响。 4、供应条件 1)主要建筑材料供应 本电站施工对外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工程区附近天然建材储量丰富,质量也满足本工程需要。 主要建筑材料钢材从成都采购,综合运距为356km,木材、油料、炸药由松潘县供应,综合运距为109km,水泥由拉法基水泥厂供应,综合运距为270km。 2)施工机械修配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与汽车修理可依托松潘县地方机械修理厂承担,工地只设机修站和汽车保养站。 3)施工供电和施工供水 本工程施工由当地地方电网供电。 热务沟及工程区内水质良好,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可抽取热务沟水或就近截取支沟水。 4)施工队伍及施工设备和物质采购

重力坝设计内容

第三部分枢纽布置 (1)坝型的选择 坝型根据:坝址基岩岩性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河岸边及冲沟底部见有弱风化基岩出露。河床冲积层厚度一般为2.0-2.5m,左岸覆盖层厚度为3-8m,右岸覆盖层厚度为0.5-5.0m,覆盖层主要为坡残积含碎石粘土层。且河床堆积块石、孤石和卵石,但是缺乏土料。浆砌石重力坝虽然可以节约水泥用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施工,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故本工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 (2)坝轴线的选取 坝址河段长350m,河流方向为N20E,其上、下游河流方向分别为S70E 和S80E。坝址河谷呈“V”型,两岸 h山体较雄厚,地形基本对称,较 1 完整,两岸地形坡度为30°-40°。河床宽20-30m,河底高程约 556-557m。坝轴线取在峡谷出口处,此处坝轴线较短,主体工 程量小,建库后可以有较大库容。 (3)地形地质 坝址基岩岩性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河岸边及冲沟底部见有弱风化基岩出露。河床冲积层厚度一般为2.0-2.5m,左岸覆盖层厚度为3-8m,右岸覆盖层厚度为0.5-5.0m,覆盖层主要为坡残积含碎石粘土层。 (4)坝基参数 坝址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节理裂隙。坝址发育11 条断层。建议开挖深度:河中5m,左岸6-12m,右岸6-15m。 (5)基本参数 干密度2.61g/cm 3 ,饱和密度2.62 g/cm 3 ,干抗压强度 92-120MPa,饱和抗压强度83-110MPa,软化系数0.9,泊松比

0.22-0.23。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指标:Ⅲ类岩体,抗剪断摩擦系数 1.0-1.1,抗剪断凝聚力09.-1.1MPa。坝基高程为550m. 正常水位642.00m 设计水位642.71m 校核水位643.69m (6)工程级别:本水利枢纽坝址林地溪与国宝溪汇合口下游约2.5km的峡谷中,坝址集水面积144.5km2,又知河底高程556-557m。可算的水库容容量约为0.12亿立方米,大坝的工程级别为中型级别。 第三部分非溢流坝段设计 (1)剖面尺寸的拟定 1、坝顶高程的确定 坝顶高程分别按设计和校核两种情况,用下列公式进行: 波浪要素按官厅公式计算: Δh = h1+ hz + hc Δh—库水位以上的超高,m; h1—波浪高度,m; hz —波浪中心线超出静水位的高度,m; hc —安全超高,按表2-1 采用,对于2级工程,设计情况hc=0.5m,校核情况hc=0.4m。

浆砌石重力坝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工建筑物》系列课程设计 --------重力坝电算课程设计 指示书

一、设计任务:浆砌石重力坝典型剖面设计 二、设计内容:根据提供的水文、水利计算成果,在分析研究所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工作,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主要设计内容为: 1、确定水利枢纽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的等级、洪水标准 2、通过稳定、强度分析,拟定坝体经济断面尺寸; 3、通过坝基水平截面处坝体内部应力分析,定出坝体混凝土分区方案; 4、坝体细部构造设计:廊道布置、坝体止水、坝体排水及基础防渗和排水等。 三、设计作法 分析基本资料,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参照规范[1~3]各相应部分进行设计,对设计参数进行选取、方案进行拟定等。 设计中所需基本资料,除已给定之外,还有自行研究确定的。 四、基本资料 (一)、设计标准:某水库位于某河道的上游,库区所在位置属高山峡谷地区。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需修建水库,该工程以发电、灌溉、防洪为主。拟建的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9600kw。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以及各项控制标准、指标按现行的国家规范规范[4]自行确定。 (二)、坝基地质条件 1、开挖标准:本工程坝体在河床部分的基岩设计高程原定在827.20m。 2、力学指标:坝体与坝基面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f'=1.05,粘结力系数c'= 900kPa。 3、基岩抗压强度:15002 kg /cm (三)、特征水位 经水库规划计算,坝址上、下游特征水位如下: P=0.1%校核洪水位为909.92m,相应下游水位为861.15m; P=1% 设计洪水位为907.32m,相应下游水位为859.80m; 正常挡水位为905.70m;相应下游水位为855.70m; 淤沙高程为842.20m; (四)、荷载及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并参照规范[1~3]要求。具体计算时选取了1种有代表性或估计

重力坝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及任务 第一节设计基本资料 一、枢纽任务 本工程同时兼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1.75万kW,装3台机组。正常蓄水位为110.5m,死水位为86.5m,三台机满载时的流量为405m3/s。采用坝后式厂房。工程建成后,可增加保灌面积90万亩,减轻洪水对下游城市和平原的威胁。在遇P=0.02%和P=0.1%频率的洪水时,经水库调节后,洪峰流量可由原来的18200m3/s、14100 m3/s分别削减为6800 m3/s和6350 m3/s;水库蓄水后形成大面积水域,为发展养殖业创造有利条件。 二、基本资料 1、规划数据 本重力坝坝高86.9m,坝全长368m,溢流坝位于大坝中段长度73米,非溢流坝分别接溢流坝两侧各147.5m,坝顶宽度8m,坝底宽度80.5m,坝底高程28m,坝顶高程114.9m,正常蓄水位110.5m,死水位86.5m。 坝址处的河床宽约120m,水深约1.5~4m。河谷近似梯形,两岸基本对称,岸坡取约35o。 2、工程地质 坝基岩性为花岗岩,风化较深,两岸达10m左右。新鲜花岗岩的饱和抗压强度为100~200MPa,风化花岗岩为50~80Mpa。坝址处无大的地质构造。 3、其他资料 - 1 -

(1)风向吹力:实测最大风速为2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0m/s,风向基本垂直坝轴线,吹程为4km。 (2)本坝址地震烈度为7度。 (3)坝址附近卵砾石、碎石及砂料供应充足,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表格 表1比选数据 - 2 -

表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四、参考文献 1.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编 2.水工建筑物任德林河海大学出版社 3.水工设计手册泄水与过坝建筑物水利电力出版社 4.混凝土拱坝及重力坝坝体接缝设计与构造水电部黄委会编 第二节设计任务 一、枢纽布置 (1)拟定坝址位置 - 3 -

重力坝设计

重力坝课程设计 一、目的 1、学会初拟重力坝尺寸的方法; 2、掌握重力坝抗滑稳定计算和应力计算; 3、进一步认识重力坝的结构特点。 二、基本资料 (一)、水文、气象及泥沙资料 通过对区域内水文气象资料的调查和分析计算,设计中所采用的水文、气象及泥沙参数见下表1。 (二)、地质资料

1、坝址地质资料 选定坝址河谷呈基本对称的“V”形谷,左岸山体坡角48°,右岸山体坡角46°,两岸地貌主要为侵蚀切割形成的平缓脊状山岭地貌,河谷地貌为侵蚀-构造类型。坝址处出露地层为峨嵋山玄武岩(P2β),岩层无产状,岩层倾向总体倾向河床下游偏右岸。坝址处左右岸坡残坡积层厚度为0~2m,局部地段深达7m以上,河床上第四纪冲积覆盖层厚度为5m 左右。地表裸露的玄武岩呈强风化状,玄武岩地层上部强风化层在河床部位厚3.6m,在河床左岸坡厚7.5m,在河床右岸坡厚8m,下部呈弱风化状,弱风化层在河床部位厚3m,在河床左岸坡厚4m,在河床右岸坡厚3.5m。再往下为微风化和新鲜岩石。 经取样试验,结合有关工程经验类比,参考有关设计规范,地质专业提出了岩石(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5-2~表5-4。 表5-2 岩土质物理力学性质建议指标 表5-3 坝基岩体力学参数 (三)特征水位

(四)坝址处地形图 三、要求 1、拟定坝体尺寸,进行重力坝稳定计算及应力计算; 2、提交成果 (1)重力坝非溢流坝段剖面图,溢流坝段剖面图;(2)重力坝平面布置图。

1.坝基开挖深度的确定 初步确定坝高在50~100m 的范围内,可建在微风化至弱风化的上部基岩上。由地质资料,坝址处左右岸坡残坡积层厚度为0~2m ,局部地段深达7m 以上,河床上第四纪冲积覆盖层厚度为5m 左右。地表裸露的玄武岩呈强风化状,玄武岩地层上部强风化层在河床部位厚3.6m ,在河床左岸坡厚7.5m ,在河床右岸坡厚8m ,下部呈弱风化状,弱风化层在河床部位厚3m ,在河床左岸坡厚4m ,在河床右岸坡厚3.5m 。再往下为微风化和新鲜岩石。综合考虑工程量、工程造价、坝的稳定决定开挖12m 相对比较合理,由地质图可知开挖高程为1328m 。 2.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的确定 设计洪水流量s m Q /4003= 校核洪水流量s m Q /6003= 一般软弱岩石单宽流量q=s m s m /50/3033- 设计洪水流量下溢流坝宽L=8~12m 校核洪水流量下溢流坝宽L=12~20m 取L=20m m=0.5,ξ=1,L=20m 正常蓄水位 1388m 2 /30 2H g mnb Q ξ= 得 =设计0H 4.338m =校核0H 5.684m 设计H =1388+4.338=1392.338m 校核H =1388+5.684=1393.684m 3.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浪高度和波浪中心线高于静水位的计算

毕业设计守口堡混凝土实体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守口堡混凝土实体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况 守口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南洋河支流黑水河上,坝址位于阳高县城西北二十华里守口堡村北500米处,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91平方公里,本水库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正常储水位1242.0米,总库容102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 740万立方米,死库容 496.2万立方米。 本工程为三等工程,大坝按Ⅲ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1245.938米,设计下泄流量为362.6m3/s,相应的下游水位为1200.5米,校核洪水位为1248.348米,校核下泄流量为1281.5m3/s,相应下游洪水位为1202.0米。 守口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由挡水坝、溢流坝、底孔坝段等建筑物组成。坝顶高程1248.2米,最大坝高60.2米,大坝为混泥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50米。溢流坝顶高程为1242.0米,溢流前沿总长30米,共俩孔,每孔宽15米。挑流鼻坎高程为1205米,挑射角30。;泄流底孔地板高程为1203米,控制断面尺寸为4×4㎡,检修闸门采用平板门,工作闸门采用弧形门,进口采用压板式进口,挑流鼻坎高程为1204.0米,挑射角为30。。 宽缝重力坝的宽缝部分用废弃的风化石料填筑,以减少宽缝处混泥土面的温度变化幅度,避免产生裂缝;同时又节省模板,便于搭脚手架,施工安全。坝体混泥土防渗墙厚6~11米,下游在地面以下采用浆砌石墙,地面以上采用预制混泥土板作模板。 坝基为花岗片麻岩,基岩摩擦系数f=0.95。大坝按地震烈度七度设防。 基础处理主要是挖除风化层,对坝基采取灌浆等加固和防渗处理措施。 第二节工程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守口堡水利枢纽工程下游黄、黑水河两岸有土地7万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其中耕地面积约为63万亩,另外其下游有京包铁路、同公路、部队营房、村庄及农田,故水库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另外一重要任务是灌溉,通过水库调蓄,充分利用水源,灌溉农田53000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近4万亩;通过水库蓄清缓洪,可以延长灌溉时间,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学习中心: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 习中心[11]VIP

1 项目基本资料 1.1 气候特征 根据当地气象局50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 m/s,重现期为50年的年最大风速23m/s,吹程:设计洪水位 2.6 km,校核洪水位3.0 km 。 最大冻土深度为1.25m。 河流结冰期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大冰厚1.05m。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1)左岸:覆盖层2~3m,全风化带厚3~5m,强风化加弱风化带厚3m,微风化厚4m。 (2)河床:岩面较平整。冲积沙砾层厚约0~1.5m,弱风化层厚1m左右,微风化层厚3~6m。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整个河床皆为微、弱风化的花岗岩组成,致密坚硬,强度高,抗冲能力强。 (3)右岸:覆盖层3~5m,全风化带厚5~7m,强风化带厚1~3m,弱风化带厚1~3m,微风化厚1~4m。 1.2.2天然建筑材料 粘土料、砂石料和石料在坝址上下游2~3km均可开采,储量足,质量好。粘土料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坝防渗体土料质量技术要求。砂石料满足砼重力坝要求。 1.2.3水库水位及规模 ①死水位:初步确定死库容0.30亿m3,死水位51m。 ②正常蓄水位:80.0m。 注:本次课程设计的荷载作用只需考虑坝体自重、静水压力、浪压力以及扬压力。 表一 本设计仅分析基本组合(2)及特殊组合(1)两种情况: 基本组合(2)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

压力+浪压力。 特殊组合(1)为校核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1.3大坝设计概况 1.3.1工程等级 本水库死库容0.3亿m3,最大库容未知,估算约为5亿m3左右。根据现行《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按水库总库容确定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挡水、泄水、引水系统进水口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施工导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 1.3.2坝型确定 坝型选择与地形、地质、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有关。确定本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1.3.3基本剖面的拟定 重力坝承受的主要荷载是水压和自重,控制剖面尺寸的主要指标是稳定和强度要求。由于作用于上游面的水压力呈三角形分部,所以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三角形,根据提供的资料,确定坝底宽度为43.29m(约为坝高的0.8倍),下游边坡m=0.8,上游面为铅直。

讲解重力坝设计例题

讲解重力坝设计例题:一.基本资料 某高山峡谷地区规划的水利枢纽,拟定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其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为3级建筑物,试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非溢流坝剖面。 1.水电规划成果上游设计洪水位为355.0 m,相应的下游水位为331.0 m;上游校核洪水位356.3 m ,相应的下游水位为332.0 m;正常高水位354.0 m;死水位339.5 m。 2.地质资料河床高程328.0 m,约有1~2 m覆盖层,清基后新鲜岩石表面最低高程为326.0m。岩基为石炭岩,节理裂隙少,地质构造良好。抗剪断强度取其分布的0.2分位 值为标准值,则摩擦系数 ' ck f=0.82,凝聚力' ck c =0.6MPa。 3.其它有关资料河流泥沙计算年限采用50年,据此求得坝前淤沙高程337.1 m。泥沙浮重度为6.5kN/ m3 ,内摩擦角φ=18°。 枢纽所在地区洪水期的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m/s,水库最大风区长度由库区地形图上量得D=0.9km。 坝体混凝土重度γc =24kN/m3,地震设计烈度为6度。拟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10,90d龄期,80%保证率,fckd强度标准值为10MPa,坝基岩石允许压应力设计值为4000kPa。 二.设计要求: (1)拟定坝体剖面尺寸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度,拟定折坡点的高程、上下游坡度,坝底防渗排水幕位置等相关尺寸。 (2)荷载计算及作用组合该例题只计算一种作用组合,选设计洪水位情况计算,取

常用的五种荷载: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浪压力。列表计算其作用标准值和设计值。 (3)抗滑稳定验算可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可靠度计算。 (4)坝基面上下游处垂直正应力的计算,以便验算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 重力坝剖面设计图(单位:m) 三.非溢流坝剖面的设计 ●资料分析 该水利枢纽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波浪要素的计算可选用官厅公式。因地震设计烈度为6度,故不计地震影响。大坝以防洪为主,3级建筑物,对应可靠度设计中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相应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坝体上的荷载分两种组合,基本组合(设计洪水位)取持久状况对应的设计状况系数ψ=1.0,结构系数γd =1.2;偶然组合(校核洪水位)取偶然状况对应的设计状况系数ψ=0.85,结构系数γd =1.2。坝趾抗压强度极限状态的设计状况系数同前,结构系数γd =1.3。 可靠度设计要求均采用作用(荷载)设计值和材料强度设计值。作用(荷载)标准值乘以作用(荷载)分项系数后的值为作用(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后的值为材料强度设计值。本设计有关(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查表2-10得:自重为1.0;静水压力为1.0;渗透压力为1.2;浮托力为1.0;淤沙压力为1.2;浪压力为1.2。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分项系数为1.35;因大坝混凝土用90 d龄期,大坝混凝土抗压强度材料分项系数取2.0;热扎Ⅰ级钢筋强度分项系数为1.15;Ⅱ、Ⅲ、Ⅳ级为1.10。材料 性能分项系数中,对于混凝土与岩基间抗剪强度摩擦系数 ' ck f为1.3,凝聚力' ck c为3.0。

重力坝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 一、 确定工程等级 由校核洪水位446.31 m 查水库水位———容积曲线读出库容为1.58亿3 m ,属于大(2)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物为Ⅱ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3级。 一、 确定坝顶高程 (1)超高值Δh 的计算 Δh = h1% + hz + hc Δh —防浪墙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 H1% —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浪高度,m ; hz —波浪中心线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 hc —安全加高,按表3-1 采 内陆峡谷水库,宜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适用于0V <20m/s 及 D <20km ) 下面按官厅公式计算h1% , hz 。 113 120 22000.0076gh gD v v v -??= ??? 11 3.75 2.150 220 00.331m gL gD v v v -??= ??? 2 2l z h H h cth L L ππ= 式中:D ——吹程,km ,按回水长度计。 m L ——波长,m z h ——壅高,m V0 ——计算风速

h——当 2 20250 gD v =: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5%;当 2 2501000 gD v =:时, 为累积频率10%的波高h10%。 规范规定应采用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高,对应于5%波高,应由累积频率为P(%)的波高hp 与平均波高的关系可按表B.6.3-1 进行换 超高值Δh 的计算的基本数据 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吹程D(m)524.19965.34 风速 v(m)2718 安全加高 c h(m)0.40.3 断面面积S(2 m) 1890.5719277.25 断面宽度B(m)311.80314.44 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时,采用重现期为50 年的最大风速,本次设计 27/ v m s =;校 核洪水位时,采用多年平均风速,本次设计 18/ v m s =。 a.设计洪水位时Δh 计算: 18902.57 60.62 311.80 m S H m B === 设 设 波浪三要素计算如下: 波高: 2 1 13 12 2 9.819.81524.19 0.007627 27 27 h-?? ?? =? ? ?? h=0.82m 波长: 1 1 3.75 2.15 22 9.819.81524.19 0.33127 2727 m L-?? ?? =? ? ??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指导老师:李培 班级:水工1303班 姓名:王国烽 学号:1310143 成绩评定: 2015年10月

目录 一、基本材料 (2) 1.1水文气象资料 (2) 1.2地质资料 (2) 1.3地形资料 (2) 1.4工程等级 (2) 1.5建筑材料情况 (2) 二、枢纽布置 (3) 三、坝型选择 (4) 四、坝体剖面设计 (5) 4.1坝顶高程计算 (6) 4.1.1 正常蓄水位 (6) 4.1.2 设计洪水位 (7) 4.1.3 校核洪水位 (8) 4.2坝顶宽度 (9) 4.3坝坡 (9) 五、坝体构造设计 (10) 5.1坝顶 (10) 5.2上游护坡 (10) 5.3下游护坡 (10) 5.4防渗体 (10) 5.5排水体 (11) 5.6排水沟 (11)

一、基本资料 1.1水文气象资料 吹程1k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m/s,流域总面积2971km2。上游地形复杂,沟谷深邃,植被良好,森林分布面广,为湖北主要林区之一。 1.2地质资料 河床砂卵砾石最大的厚度达23m。两岸基岩裸露,支局不存在有1~8m厚的残坡积物。在峡谷出口处的左岸山坡,存在优厚1~30m,方量约150万m3 的坍滑堆积物,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1.3地形资料 坝址位于古洞口峡谷段,河谷狭窄,呈近似“V”型,河面宽60~90m。 1.4工程等级 本工程校核洪水位以下总库容1.38亿m3,正常蓄水位325m,相应库容1.16亿m3,装机容量3.6万kw,设计洪水位328.31m,校核洪水位330.66m,河床平均高程240m。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0m。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的规定,本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1.5建筑材料情况 坝址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储量丰富。砂砾料下游勘探储量318.5万m3,石料总储量21.86万m3,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基本都能满足要求。

重力坝设计计算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年级: 2012 学号:1208070176 学生姓名:杨林 指导教师:邹爽老师 2015年7月16日

目录 一、设计坝顶高程 1.确定坝基开挖高程 (1) 2.计算坝顶高程 (1) 二、绘制坝基开挖线 (2) 三、设计非溢流坝段 1.设计实用剖面 (3) 2.实用坝体剖面稳定及强度验算 (4) 四、设计溢流坝段 1.孔口形式及溢流坝前沿总长 (15) 2.溢流面体型设计 (15) 五、溢流坝段稳定验算 1.溢流坝段剖面图 (18) 2.设计洪水位状况 (19) 3.校核洪水位情况 (21) 六、设计消能工 1.选择鼻坎形式 (24) 2.确定挑角、鼻坎高程和反弧半径 (24) 3.计算挑距和下游冲刷坑深度 (24) 七、坝体细部构造拟定 1.橫缝布置 (28) 2.坝顶的布置 (28) 3.廊道系统 (28) 4.橫缝灌浆,固结灌浆,排水措施 (29) 八、附录 重力坝设计资料 (30)

一、设计坝顶高程 1.确定坝基开挖高程 由相关水文、地质等资料初步估计坝高为50米左右,可建在微风化至弱风化上部基岩上,又下坝址河面高程1858.60m ,综合槽探、硐探、钻探和地表地质勘察资料,坝址区左右岸坡残坡积层厚度达3~5m ,局部地段深达10m ,河床上第四纪冲积覆盖层厚度为8.8m 左右;结合风化线深度,初步拟定坝基最低开挖高程为1843.50m 。大坝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坝体级别为4级。 2.计算坝顶高程 坝顶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的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其与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选择两者中防浪墙顶高程的高者作为选定高程。 (1).相关资料 (2). 计算h l 根据官厅公式计算: 当20 gD V =20~250 时,为累计频率5%的波高h 5%; 当 20 V gD =250~1000 时,为累计频率10%的波高h 10%; 本设计 20 V gD =(9.8×0.6×103)/20.72=13.723 故取h l ≈h 5%.

清水河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清水河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总2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清水河某电站的工程条件 1.1.气象、水文 清水河流域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区,由于大气环流和流域地形影响,气候类型较为复杂,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4.1C。 流域内降水较多,但年内及地区分配极不均匀,年降雨量为1130mm,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5%。支流独木河上游为多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200mm。每年5~8月为暴雨集中的季节,降雨量占全年的60%。 坝址集雨面积为4328km2,多年平均流量76m3/s,多年平均来水量23.97亿m3,径流系数0.48。 流域洪水特性与暴雨特性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洪水过程一般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结束,汛期洪水较为频繁,年最大洪峰多出现在6~7月。设计洪水标准(P=1%时),洪峰流量为5240m3/s,相应3天为洪量6.0亿m3。校核洪水标准(P=0.1%)时,洪峰流量为7430m3/s,相应3天洪量为8.4亿m3。 坝址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8万t,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输沙量的 92.8%,其中5~7月来沙量占全年的73.8%。 1.2.工程地质 电站地处云贵高原的黔中地区,区域内碳酸盐岩广布,属中低山岩溶山地地貌,地层自寒武系至三迭系均布分布。区域地处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南部,属扬子准台地中稳定的III级构造单元,自中更新世以来,区域内无断裂活动迹象,构造环境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水库河段均属峡谷型水库。库区构造以南北向为主,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也很发育。南明河近坝6km库段大部分为横向谷,上游库段为走向谷,左岸为顺向坡;独木河库段大部为走向谷,右岸为顺向坡。 水库两岸山体雄厚,其间分布有多层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不存在向邻谷渗漏问题。 水库库岸多为坚硬的灰岩、白云岩组成,一般稳定性较好。局部以软岩为

混凝土重力坝毕业设计计算书

1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 题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分校: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非溢流坝设计 (5) 1.1坝基面高程的确定 (5) 1.2坝顶高程计算 (5) 1.2.1基本组合情况下: (5) 1.2.1.1 正常蓄水位时: (5) 1.2.1.2 设计洪水位时: (6) 1.2.2特殊组合情况下: (6) 1.3坝宽计算 (7) 1.4 坝面坡度 (7) 1.5 坝基的防渗与排水设施拟定 (8) 第二章非溢流坝段荷载计算 (9) 2.1 计算情况的选择 (9) 2.2 荷载计算 (9) 2.2.1 自重 (9) 2.2.2 静水压力及其推力 (9) 2.2.3 扬压力的计算 (11) 2.2.4 淤沙压力及其推力 (13) 2.2.5 波浪压力 (14) 2.2.6 土压力 (15) 第三章坝体抗滑稳定性分析 (17) 3.1 总则 (17) 3.2 抗滑稳定计算 (18) 3.3 抗剪断强度计算 (19) 第四章应力分析 (21) 4.1 总则 (21) 4.1.1大坝垂直应力分析 (21) 4.1.2大坝垂直应力满足要求 (22) 4.2计算截面为建基面的情况 (22)

3 4.2.1 荷载计算 (23) 4.2.2运用期(计入扬压力的情况) (24) 4.2.3运用期(不计入扬压力的情况) (24) 4.2.4 施工期 (24) 第五章溢流坝段设计 (26) 5.1 泄流方式选择 (26) 5.2 洪水标准的确定 (26) 5.3 流量的确定 (26) 5.4 单宽流量的选择 (27) 5.5 孔口净宽的拟定 (27) 5.6 溢流坝段总长度的确定 (27) 5.7 堰顶高程的确定 (28) 5.8 闸门高度的确定 (29) 5.9 定型水头的确定 (29) 5.10 泄流能力的校核 (29) 5.11.1 溢流坝段剖面图 (30) 5.11.2 溢流坝段稳定性分析 (30) (1)正常蓄水情况 (30) (2)设计洪水情况 (31) (3)校核洪水情况 (31) 第六章消能防冲设计 (32) 6.1洪水标准和相关参数的选定 (32) 6.2 反弧半径的确定 (32) 6.3 坎顶水深的确定 (33) 6.4 水舌抛距计算 (34) 6.5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及最大冲坑厚度 (35) 第七章泄水孔的设计 (37) 7.1有压泄水孔的设计 (37) 7.2孔径D的拟定 (37) 7.3 进水口体形设计 (37) 7.4 闸门与门槽 (38) 7.5渐宽段 (38)

重力坝的设计

重力坝的设计 一、拟定非溢流坝剖面尺寸。 (1)坝顶高程的确定。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公式计算 c z h h h h ++=?1 对于安全级别为Ⅲ的坝,查得安全超高设计洪水位时为0.4m,校核洪水位时为0.3。分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两种情况计算。 1) 设计洪水位情况。 已知风区长度D 为3.00km,计算风速V 0在设计洪水位情况下取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1.5倍为28.5m/s 。 由官厅公式可算出 ①波高: g v v gD v h l 2 03 12012 10 0076.0??????=- = 8.95.285.2830008.95 .280076.023 1 212 1????????- =88.823090.37564.00076.0??? =1.575(m) ②波长: g v v gD v L 2 075 .31 2015 .210 331.0??? ?????=- 8.95.285.2830008.95.28331.0275 .312 15 .21? ??? ??????=- 88.8260.221.0331.0???= 98.14=(m )

③波浪中心线至计算水位的高度: L H cth L h h l z ππ22 = 因L H ≥ ,12≈L H cth π 52 .098.1458.114.32 2 =?==L h h l Z π(m) 50.258.152.04.0=++=?h (m) 坝顶高程=355+2.5=357.50(m ) 2) 校核洪水位情况。风区长度D 为3km ,计算风速v 0在校核洪水位情况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倍为19m/s 。 ①波高: g v v gD v h l 2 03 12012 1 0076.0??????=- = 8.9191930008.919 0076.023 1 212 1????????- 84.3633.478.00076.0???= 95.0≈(m) ②波长: 8.9191930008.919331.0275 .31215 .21? ??? ??????=- 84.3623.325.0331.0???= 85.9=(m) ③波浪中心线至计算水位的高度: 29 .085.995.014.32 2 =?==L h h l Z π(m) 54.195.029.03.0=++=?h (m) g v v gD v L 2 075 .312015 .210 331.0??????? ?=-

重力坝坝顶超高计算书实用标准格式

实用标准文档 混凝土重力坝坝顶超高计算书标准格式 工程设计分院坝工室 2006.3.

核定:审查:校核:编写:

——水电站工程(或水库工程、水利枢纽工程) 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计算书 1计算说明 1.1适用范围(设计阶段) 本计算书仅适用于工程设计阶段的(坝型)坝顶超高/高程计算。 1.2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省市(县)的江(河)上。该工程是以为主,兼顾、、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本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标设计阶段)设计报告已于年月经审查通过。水库总库容×108m3,有效库容×108m3,死库容×108m3;灌溉面积亩;水电站装机容量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8 kW·h,保证出力MW。选定坝址为,选定坝型为。 根据《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工程等别为等型工程,拦河坝为级永久水工建筑物。(因拦河大坝坝高已超过其规定的高度,拦河坝应提高级,按级建筑物设计。) 1.3计算目的和要求 通过混凝土重力坝坝顶上游防浪墙顶与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高差的计算,以确定防浪墙顶高程和大坝高度,为坝体断面设计及坝体工程量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1.4计算原则和方法 1.4.1计算原则 (1)坝顶上游防浪墙顶与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包括 最大浪高、波浪中心线至水库静水位的高度和安全超高。 (2)确定的坝顶高程不得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设计洪水位。 (3)坝顶高程的确定尚需考虑枢纽中其他建筑物(如船闸坝顶桥下通航净空) 对坝顶高程的要求。 1.4.2计算方法 因选定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防浪墙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高差按《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 5108-1999式(11.1.1)计算,即: h=h1%+h z+h c 式中,h—防浪墙顶至水库静水位的高差,m; —浪高,m; h 1% 波浪中心线至水库静水位的高度,m; h z 安全超高,m。 h c 1.5计算工况 (1)正常蓄水位+相应的墙顶高差; (2)设计洪水位+相应的墙顶高差; (3)校核洪水位+相应的墙顶高差。 2计算依据 2.1规程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文件 (1)规程规范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

重力坝设计例题

讲解重力坝设计例题: 一.基本资料 某高山峡谷地区规划的水利枢纽,拟定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其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为3级建筑物,试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非溢流坝剖面。 1.水电规划成果上游设计洪水位为355.0 m,相应的下游水位为331.0 m;上游校核洪水位356.3 m ,相应的下游水位为332.0 m;正常高水位354.0 m;死水位339.5 m。 2.地质资料河床高程328.0 m,约有1~2 m覆盖层,清基后新鲜岩石表面最低高程为326.0m。岩基为石炭岩,节理裂隙少,地质构造良好。抗剪 断强度取其分布的0.2分位值为标准值,则摩擦系数 ' ck f=0.82,凝聚力' ck c =0.6MPa。 3.其它有关资料河流泥沙计算年限采用50年,据此求得坝前淤沙高程337.1 m。泥沙浮重度为6.5kN/ m3 ,内摩擦角φ=18°。 枢纽所在地区洪水期的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m/s,水库最大风区长度由库区地形图上量得D=0.9km。 坝体混凝土重度γc =24kN/m3,地震设计烈度为6度。拟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10,90d龄期,80%保证率,fckd强度标准值为10MPa,坝基岩石允许压应力设计值为4000kPa。 二.设计要求: (1)拟定坝体剖面尺寸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度,拟定折坡点的高程、上下游坡度,坝底防渗排水幕位置等相关尺寸。 (2)荷载计算及作用组合该例题只计算一种作用组合,选设计洪水位情况计算,取常用的五种荷载: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浪压力。列表计算其作用标准值和设计值。 (3)抗滑稳定验算可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可靠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