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结题报告

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结题报告
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结题报告

《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

研究报告

潍坊高新区实验学校

2013年12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美国:美国的品格教育真正起步于20世纪早期,60和70年代得到蓬勃发展。在今日的美国,品格教育已成为全国性的教育运动.其实施领域涉及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也波及了社区公益组织和家庭。从1993-2004年,有23个州通过了新的品格教育法案或修订了原先与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有关的法规。

英国:20世纪80、90年代,品格教育重回学校。在2001年的政府白皮书中,政府将品格构建与经济需要联系了起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浸润与熏陶孩子们拥有美好的品格。

加拿大:“品格可贵”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约克区教育局推行的一项教学计划,从2000年3月起,针对辖下153所小学与27所中学、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推行品格教育。

日本:《日本小学学习课程》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专门规定,其中把品格培养的内容分为四类。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比教授孩子学会知识更重要,他们十分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强不屈、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品格,从幼儿期就开始锻炼孩子坚强意志。

中国台湾:台湾教育局自20世纪90年代,全面推动品格教育,在九年一贯课程中,社会领域的公民和综合课程当中的辅导课,是对品格的正式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

中国大陆: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品格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

的学校和家庭所重视。

(二)本课题的研究趋势分析

在现代高度竞争的全球社会中,品格能力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价值。真正能使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人或是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根本素质,而实施品格教育是使孩子能够拥有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惯的关键要素,这也正成为更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急切关注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阶段中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在此时期能够奠定儿童正向的品格发展和良好的品格,培养其健全人格,无疑是送给孩子最重要的一生受益不尽的能力,所以品格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今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高度竞争的全球社会中,品格能力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价值。真正能使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人或是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根本素质,而实施品格教育是使孩子能够拥有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惯的关键要素,这也正成为更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急切关注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阶段中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在此时期能够奠定儿童正向的品格发展和良好的品格,培养其健全人格,无疑是送给孩子最重要的一生受益不尽的能力,所以品格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今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生命教育理论:从本质上说,生命教育理论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品格教育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现代形成于西方的一种认知理论,强调学生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这一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品格教育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优秀品格的主动发现、主动认知、主动学习,进而形成对美德的主动传承。

3.道德发展理论:在道德发展领域,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者与建构者,在日常的交往与实践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多样的机会获得了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对社会要求的实际理解。在反复的道德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了道德行为的能力与习惯,而这些正是构成良好品格的重要基础。

二、课题理论提升成果

本课题旨在探索少年儿童良好品格、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品格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积淀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基。

人格不仅指道德、品行,也包括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同样,品格教育具有比道德教育更广阔的外延。品格是个体素质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具有个体性、内源性、根本性、统整性、发展性等特点。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能最大程度上提升人的价值。

在理论方面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品格教育的内容及其深远影响

2.学生品格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3.学生品格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层次结构

4.学生品质发展与学业成绩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

在实验方面解决了以下问题:

1.品格杂志《亲子根基》和家长参与对学生品格形成的作用

2.各类主题活动在学生品格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3.品格课程、其它学科、品格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学生品格形成的影响

(二)课题具体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形成了以“更新、顺服、仁爱、接纳、尽责、诚实、坚韧、公品格课程在学生品格形成中的地位正、谦卑、节制、感恩、信心”12种核心内容为标志的完美品格。

2.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3.促进了教师进步、教育教学和育人水平的提升。

4.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教育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课题研究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1.明确了小学生形成不良品格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出了小学生良好品格、习惯培养的规律、方法和策略。

3.探索出了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很好的整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品格、习惯的等根基养成教育。

三、操作技术成果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通过实践和摸索,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实施途径。

(一)研究方法、路径

1.调查方法

(1)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板报等媒介发放答卷、调查问卷,通过答卷检测教师和学生的品格学习和认知程度。

(2)通过家长会、家长课程对家长的品格学习进行了解及培训。

2.分类调研

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调度协调,负责课题的老师分组进行研讨活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品格教育的各年级也要对本年级品格目标实施情况和达成情况进行研究、记录。

3.案例分析

品格典型案例分析、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

4.活动展示

品格典型示范、品格话剧、品格演讲、品格TV播放、品格成长日记、品格画册或手抄报、摄影集。品格教育专题论文集和家长教育个案集等物化成果。为第二轮研究持续深入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研究的基本进程

1.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课堂是对学生品格渗透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品格的主渠道。我们在成立课题组的时候,对课题组成员就进行了认真的挑选,首先,由分管品格工作和少先队的总辅导员于会香担任课题组组长,各年级负责人协同各班主任共同构成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课题组成员的现任职务和任教科目的丰富性,为全体教师的有效参与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实施保证。

每学期,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制定品格渗透工作计划,多次组织课题组全体成

员集中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使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深入化,并形成新的共识,推进课题工作开展。定期组织主题沙龙活动。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教师就各自的研究话题展开了充满智慧的激烈思辨,从课题的价值、学生品格缺失的原因、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途径、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品格教育研究的体系框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碰撞,从而把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与品格杂志《亲子根基》合作,逐步开设《儿童品格教育》课程,开设品格课堂,通过对学生课上品格教导、品格游戏、品格歌曲、品格社区活动日,配合对家长的家长沙龙以及家庭品格建造行动,使孩子在品格课堂中健康成长,内化核心品格到每个孩子的心中。对全体班主任、课任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理论与方法。并按照既定计划组织教材培训,通过各学科的品格渗透,让学生时刻接受到美的熏陶,让美占据学生的心灵。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我们坚持将教科研活动同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同课改年级课改学科实验相结合。德育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品格的重要途径。我们从培养核心品格的目标出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2. 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1)我们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多次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感恩班主任主题班会活动”、快乐的采摘节“广播体操比赛”,班规班训的征集活动“拔河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和“阳光运动周暨秋季趣味运动会”“校园吉尼斯大赛“手拉手系红领巾活动活动“绿色小天使”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陶冶了学生良好品格。

(2)在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每年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

育、环保主题教育、诚信主题教育、安全主题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行为规范主题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法制主题教育等8个主题教育,每一个主题教育,我们都通过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开展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讲故事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良好的品德占据学生的心灵,让优秀的品格在活动中逐渐养成。

(3)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墙报、值日班长制度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品德习惯、品格、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4)利用主题队会强化学生对良好品格的内化。学习活动的创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 以环境塑造为熏陶,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我们学校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每一栋楼从楼名的设计到墙壁的装饰都渗透了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渗透了品格教育,“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学校变成一个处处都是文化的大百科全书”,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无声的熏陶中懂得养成良好的品格,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4. 以各种制度为约束,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学校十分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因为“文化创造着行为的特殊方式”,“在历史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人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并使其天生的素质和机能发生变化,形成和创造新的行为方式——特殊的文化方式”。新生入学第一天,参观校园以后,就是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争创文明班级公约》、《学生寝室纪律》、《升降国旗制度》、餐厅用餐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抓好“第一次起床、第一次出操、第一次上课、第一次集会、第一次就餐、第一次

劳动”等“六个一”作为落实制度建设的起点,同时又注意不断创造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坚持有意练习和指导,在“反复抓,抓反复”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因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格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

5. 以日常管理为监管,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成立大队委、学生检查组、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定期对大队部、各中队的小干部、值周班的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对学生进行管理。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从安全、卫生、就餐、课堂、课件、乘车、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班级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检查督促,做到日检查,周统计,月累计、学期总结。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学校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6. 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讲堂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品格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7. 以社会表现为映射,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听,同学们在一个个反面案例中懂得美与丑,对与错。

8. 以评优树先为激励,强化学生品格的养成

学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做的好的同学,树为榜样,开展争当“美德少年”,“道德小模范”,争创“优胜班级”。通过这个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争相养成良

好的品格。通过品格教育的榜样典型,让品格教育深入人心。

以上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表现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文明礼仪程度提高,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甚至向来校的陌生人问好;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学等。

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认真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加集体活动、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热情待人等良好的品质习惯,提高了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成功者的心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五、主要研究成果

四、教学育人成果

(一)认识成果

1. 德育工作观念的转变。研究认为: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德育工作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培养学生健康品格格的自觉性。学校德育工作要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质量观;树立只要符合社会和生产需要,能取得社会、生产、生活上的成功和成就的人就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尊严、特征的学生观。

2. 对德育工作中改革、创新的认识。研究认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切实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弊端,如对德育目标、对学生教育的“高大全”和”理想化”、“一刀切”的要求和作法等。要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强化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化进程。

3.对德育功能与德育内容关系的认识。通过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德育的功能作用,即德育具有导向功能、转化功能、发展功能、塑造功能。从这四种功能及相互关系出发,正确研究和规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克服过去德育工作中大而全、多而杂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使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人的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现律,正确处理好诸种教育因素对学生品德形成的相互关系,以深刻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实践成果

1. 提高了学校的德育水平。通过研究实践,学校的品格教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一系列的德育工作风生水起,学生的品格塑造得到了提升。

2. 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深入,德育水平的提高,品格教育工作的实效日益显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品格改进,人格素养日益健全。学校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3. 完善了学校的人格教育模式。学校德育坚持以生为本,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人格教育模式。

4. 优化了班集体建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各班加强了班级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模式,推进学生的自主管理,改善了班风学风。

5. 造就了一支能进行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教师成长成果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聘请根基教育潍坊分中心的专家张美荣老师对实验教师实行“六A”品格教育课程的专业培训,包括“如何建立学生的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如何帮助学生确定正向行为,如何与学生进行爱的沟通”等。2012年3月21日,潍坊市教科院侯京友科长到校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实施根基教育,奠基幸福人生”。让实验教师掌握实施品格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有两位老师荣获根基父母教练资格,一人荣获六A亲子教育小组学习课程组长资格。

(四)物化成果

我们已结集出版了《品格班约》一本,《品格文集》一本,《品格人物》一本,《品格故事》一册,《品格教育家长感言》一册。

五、标志性成果

1.《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项目学校成果目录

2.《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项目教师成果目录

3.向下扎根铸品格,阳光体育健体魄》项目学生成果目录

六、主要成效、规划及推广价值

(一)独具实验学校学生特征的气质与品格基本形成

通过实施根基教育,锻造学生既具有传统美德和普世价值观所要求的品格和品德,又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发展的优异人群。积淀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定了基础,培养形成了学生明显的气质特征与品格。

四年级五班张笑歌说:“学校实行品格教育,我知道一个人只有具备优秀品格,将来才会走得更高更远。知道了如何与别人相处,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如何与自己相处,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快乐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学校高品质办学目标逐步实现

学校层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品格教育模式,品格教育课程化,品格教育学科化,品格教育活动化,品格教育家庭化。从此在德育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方向。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因此素质更高、人品更好。

(三)探索出了“课程+文化+活动”全方位、浸润式品格教育模式

通过开设“根基儿童品格”课程,潜移默化的品格文化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启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锻炼学生体格,陶冶学生情操。为此,学校在日常开展的周四活动课程、社会实践、学生社团、阳光大课间、风筝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活动中全面渗透根基教育,使每项活动都有塑造品格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塑品格。

(四)各班级实施学生自主高效““三级”量化管理模式

即采取学校量化到班(同时量化到级部,级部得分为各班平均分)、班量化到组、组量化到人的三级量化模式。

学生自主高效“三级”量化是以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为目标,以小组管理为组织形式,以量化计分为制度保障的自主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学校的有效组织,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不仅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校管理工作模式。该模式操作性强,取得了“减负增效”的新突破,建立了“全员育人育全员”的科学机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达到了和谐满意的教育效果。

“自主管理”是我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我们要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自主管理”研究,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让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着眼健康,扎根当下,规划未来

发展目标

为全面贯彻国家“十二五”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黄胜副省长提出2011年山东省将在中小学开展五大联赛。从今年起,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技体育训练,为国家及时发现并重点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潍坊一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建校至今已获得多项殊荣,并为社会和高校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本校的体育事业,曾先后多次取得佳绩,被评为篮、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及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但自2005年以来,潍坊一中高、初中分离,特别是体育项目出现了瓶颈,由于没有了初中后备人才的输送,体育成绩有所下滑。我校作为一所拥有先进管理模式和优秀执教队伍的高端学校,因体育成绩的优异,与时俱进,被潍坊一中主动吸纳为合作体,既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招生范围又为潍坊一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两校合作可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目前合作实施如下:

a.在实验学校选取有天赋的学生到潍坊一中进行专业训练,成绩优异者毕业后由潍坊一中录取。

b.通过一中老师多年来与各县市区中小学体育老师长期合作建立的良好招生网络,由一中老师负责在潍坊市各中小学进行选材,我们将通过科学骨龄鉴定、专业运动机能测试及短期试训等方式进行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选入实验学校就读并参加潍坊一中的专业训练。以上学生初中毕业后将全部由潍坊一中特招录取,由此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知名度。

c.一中专业教练将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训练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在初中学习阶段将代表实验学校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各项比赛,给

学校争取荣誉,提高知名度。

d、与潍坊一中的衔接教育继男篮、女篮、男排、女排我校学生跟随潍坊一中校队进行训练后,2012年下半年始,潍坊一中女篮正式落户我校体育馆进行训练。潍坊一中从各地选取的优秀初中运动员也将学籍转入我校,开始在我校上课。潍坊市游泳中心、省游泳二队的健儿们分别入住我校,在我校食宿、学习。

(五)加强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与建设

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体育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与合理的分类,器材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做好运动器材、设备和运动服装的选购工作,及时满足体育教学发展中各种物质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年登记损耗的各种器材数目与数量,及时补充。使我校的体育器材设备达到省一级学校评估的要求标准。

(六)非遗传承

2013年本年度是传承更新年,把前两年表现好的学员选为传承员,传承给新学员,替补已毕业的老学员。传承单位之间进行一次比赛,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传承质量。以达到“阴阳鼓”的表演刚劲有力,威猛阳刚,粗犷豪爽,热烈奔放的要求。

2014年对传承单位的组织者、辅导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验证,对装道具全面检查修复。通过每年一次“非遗”宣传活动、文展会、风筝会、六一节、中小学运动会的展演,向广大观众展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会,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非遗”工作的队伍中来。

2015年通过前四年展示,做一次全面总结,找出差距,存在的问题,写出

文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关注学生人格的生长,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生长,关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长,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我校一直遵循的教育规律。根基教育已经在实验学校扎根,我们将继续用心智与汗水浇灌它,让它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结果,让实验学校的每一颗幼苗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