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NGN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NGN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NGN实验报告

NGN实验报告

姓名:肖敬轩

学号: 20101000639

班级: 075102

老师:郭金翠

院系:机电学院

2013年7月

目录

1、意义和目的

2、设计方案的总架构图

3、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

4、总架构图中各模块功能及分属NGN 4层架构中的位置

5、可开实验:名称、配置步骤

6、方案优点

7、方案缺点及改进意见

NGN实验平台的解决方案

NGN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它是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业务层,纵向分为四层: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接入层,它的业务和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便于业务的开发。其四层分层结构如下:

NGN的一般组网模型如下:

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它以软交换为核心,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NGN是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的,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NGI的术语由互联网研究部门和标准化实体(例如IETF)所提出,两者从不同的源点(对电话优化的网络和对数据优化的网络)出发朝着几乎相同的目标发展。在ETSI中,对NGN有这样的定义:“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即通过采用分层、分布和开放业务接口的方式,为业务提供者和运营者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逐步演进的策略,实现一个具有快速生成、提供、部署和管理新业务的平台。网络业务层负责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管理功能,网管和智能网是该层的一部分;控制层负责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和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

意义和目的

基于实验室的设备搭建NGN系统,实现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之间的通信。分四层进行搭建NGN网络。通过本次NGN系统的搭建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验室设备以及理解通信过程。

软交换(Soft Switch)又称为呼叫代理(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是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开,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使软交换能无缝地软统一于通信数据、传真、视频等多媒体业务。更重要的是,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化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更方便地提供业务。基于实验室的设备搭建NGN系统,实现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之间的通信。分四层进行搭建NGN网络。通过本次NGN系统的搭建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验室设备以及理解通信过程。

软交换体系可以由多个设备提供商来提供基于开放标准的产品,使得运营商能够灵活地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去建设网络,而且开放的标准也能促进发展和节约成本。

基于分组的核心承载网络将具有更高的带宽利用能力;业务的产生、部署和管理将变得更加灵活有效,NGN将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具有开放的业务API接口以及对业务灵活的配置和客户化能力。

设计方案的总架构图

业务层

交换机

计算机 3

业务层通过OMC线接至交换机上的3接口,借助计算机对整个网络进行系统配置,软件安全和性能管理等。

控制层

M S C S

3

S

I

P

I

S

P

B

U

I

M

C

O

M

P

C

L

K

G

2

接口:3接口RMPB-OMC2接至业务层交换机。

2接口RMNIC-FE连接信令网关(集成在MGW中)。

单板:SIPI、SPB、UIMC、OMP、CLKG

SIPI:提供FE接口,负责处理SIGTRAN底层信令接口:IP包转发,将IP网络中收到的SCTP包转发给信令MP处理。通过SIPI板,MSCS 可以实现同MGW的对接。

SPB:提供E1/T1接口,并处理MTP2信令,将MTP3信令包通过系统内部FE接口转发给信令MP处理。

MIUC:提供高速交换功能,将各接口板、MP、USI板连接起来,保证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

OMP:是OMM Server的维护代理,保存设备的配置信息、版本文件等,并且是各单板设备同OMM Server的信息通道,传送各种告警信息、统计信息等。

CLKG:时钟板,能从SPB板获取锁定时钟信号,同时向SPB、SIPI

板提供8kHz的时钟参考信号,保证整个设备的时钟与外部网络同步。承载层

接口:以太网GE1、GE0

ROUTER:通过2M线建立MGW与MGW之间的IP路由通路,用于以分组方式传输语言数据。

接入层

C

C 0 8A

3

2

D

3

2

D

T

M

S

I

G

N

O

D

M

P

U

B

N

E

P

W

C

M

G

W

2

1 2 3

M

R

B

S

P

B

D

T

B

V

T

C

D

U

I

M

C

O

M

P

S

I

P

I

C

L

K

G

RMNIC-FE1

M

G W 1

3 2 1

M

R

B

S

P

B

D

T

B

V

T

C

D

U

I

M

C

O

M

P

S

I

P

I

C

L

K

G

RDTB-E1-1

Ro ROUTER

1 1

PLMN

T

接入层通过媒体网关MGW进行接入,MGW的用户端可以连接PSTN网和PLMN网。实验室配备的是通用媒体网关,其中继承了中继媒体网关TMG和信令网关SG。下面先阐述MGW的接口和相关单板,然后再介绍PSTN网和PLMN网。

MGW:

接口:1接口RDTB-E1-2/3连接至路由器(承载层),用于传送语言数据

2接口RMNIC-FE连接至MSCS(控制层),用于信令传输

3接口RMPB-OMC2连接至交换机(业务层),用于操作维护管理。

单板:MRB、SPB、DTB、VTCD、UIMC、SIPI、CLKG

MRB: 实现媒体资源功能,主要包括DTMF等功能。

SPB:带有1~16路E1接口的多CPU处理板,主要处理多路NO.7号信令的HDLC及MTP-2以及下层处理。

DTB:提供E1接口,实现与PSTN设备对接。

VTCD:语音编解码板,实现语音编解码、CS数据业务速率适配和UP协议处理。

UIMC、SIPI、CLKG:与MSCS中UIMC、SIPI、CLKG功能相似。

PSTN:

接口:DTM的2M中继线与MGW-RDTB-E1-1接口进行连接固定电话接到A32板上

单板(CC08):A32、D32、DTM、SIG、NOD、MPU、BNTE、PWC A32:32路用户板。提供32路模拟音频电话接口

D32:32路音乐驱动板。提供32路DTMF信号数字收号器,并驱动所在半框内的HW信号、串口信号、时钟信号。

DTM:中继接口板。完成局间数字中继的对接;

NOD:主节点板。负责MPU与用户框设备,集中收号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的通信。主节点转发MPU给各从节点的命令,并向MPU上报各从节点的状态。

SIG:信号音板。交换机在接续过程中,向用户提供各种信号音,如接续提示音(拨号音,忙音),辅导代答,新业务提示等。

MPU:主控板。交换机的核心控制部件,控制整个交换机设备工作。BNET:交换网络板。提供本框及其它各功能机框的工作时钟;提供4K×4K(128条HW)时隙的交换;提供主叫号码FSK信号的处理与发送。

CKV:时钟驱动板。驱动主控框至各功能单元(用户框、中继框)的差分时钟。

PWC:二次电源板。为各功能机框提供各种工作电源。

PLMN:

接口:MSCS-RMNIC-FE连接至MGW-RMNIC-FE,用于传送信令MSCS-RSPB-E1-4连接至MGW-RDTB-E1-4,用于传送语言数据

MSCS中所用到的单板和软交换中用到的单板相同:SIPI、SPB、UIMC、OMP、CLKG,各单板的功能上面已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HLR:系统的数据中心,它存储着所在该HLR签约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业务数据、账户管理等信息,并可以实时地提供对用户位置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即实现各种业务操作,包括位置更新、呼叫处理、鉴权、补充业务等,完成移动通信网中用户移动性管理。

RNC:RNS 的控制部分,主要负责各种接口的管理,承担无线资源和无线参

数的管理,其与MSCS以Iu 口相连。

Node B:RNS 的无线部分,由RNC 控制,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

备,完成空中接口与物理层相关的处理(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扩频等),

同时它还完成一些内环功率控制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PLMN 网的具体拓扑图如下所示:

M S C S RMNIC-

FE

RSPB-E1-4

S

I

P

S

S

P

B

U

I

M

C

O

M

P

C

L

K

G

RSPB-E1

-5

RSPB-E1-6

D

Iu

Iubis

Uu

ME-SIM i/f Cu

H

L

R

U

S

I

I

S

P

I

S

P

B

U

I

M

C

O

M

P

C

L

K

G

RSPB-E1-6

RNC

Node B Node B

ME

USIM

SIM

总架构图如:

直连网线 32路PCM 线 用户线 光纤

AppServer (联想台式机)

软交换(ZTE ZWXN

MSCS )

软交换(ZTE ZWXN MSCS )

交换机1(ZTE 2818S ) 交换机2(ZTE 2818S )

RMPB 板 OMC2

RMPB 板

RMNIC 板

FE1

RMNIC 板

FE1

实验室中用一个软交换设备

网卡接口

媒体网关(ZTE MGW )

RMPB 板 OMC2

RMPB 板OMC2

媒体网关(ZTE MGW )

RMNIC 板

FE1

RMNIC

板FE1

程控交换机(华为cc08)

电话

RDTB 板T1/E1—程控

归属位置

寄存器 (HLR )

RMP B 板

RMNI C

RSP B 板

T1/E

H8300

无线网络控制器(ZTE RNC )

APBE

TX2 RX2

——TX2

R21

NIS TX0/RX0

TX3/R UBPI

OPT

移动终端

基站bs

单板连线图

设计思路

1.信源采用话音数据,本方案专为为解决话音业务而设计。

2.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设计基于软交换的固定电话PSTN与移动通信PLMN之间的话音通信。业务层由应用服务器提供,传送由分组核心网(IP/ATM)完成,实现分组交换,基于软交换的NGN 解决方案,按照软交换的特性“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控制层由软交换设备MSCS完成,接入层由媒体网关MGW完成。

模块功能

.业务层

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以及运营支撑。

.控制层

实现呼叫控制,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它是与业务无关的,目的是支配网络资源,软交换要支持众多的协议接口。

.承载层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提供QoS保证和大容量的统一的综合传送平台。指IP网或者ATM网。

.接入层

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至网络,并将信息格式转换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例:将话音信号分割成ATM信元或IP包。

.媒体网关MGW

媒体网关就是媒体网关功能的物理实现。媒体网关负责媒体的传输,包括将模拟的或电路交换的话音转换为分组话音,或将分组话音转换为模拟的或电路交换的话音。

.软交换MSCS

软交换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呼叫控制功能。

.交换机

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信令、控制信息、监测告警信息的传递。.应用服务器

接受用户申请业务,提供或取消用户业务。

软交换呼叫控制原理

(1)通过信令网关交互必要的控制信息:在与电路交换网互通的情况下,软交换要与信令网关进行信令消息的互通,处理接收到的信令消息,或者将IP网的控制消息转换为适合在电路交换网中传送的信令消息格式;

(2)进行协议的转换工作:连接异构网络的时候,软交换要实现不同协议消息间的转换工作,比如将SIP协议中表示呼叫建立的INVITE消息转换为ISUP中的IAM消息等。

(3)控制媒体网关检测呼叫的建立和释放等操作:软交换要与连接主叫和被叫的媒体网关进行通信,控制其为呼叫的建立分配必要的资源,并获取与呼叫相关的信息,例如RTP地址和端口号,软交换还要能够进行必要的寻址操作,控制媒体网关进行发送、停止信号音等操作。

可开实验

移动设备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

假设给电话号码为6660000的用户开通相关新业务。

融合已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下一代网络也充分体现了“融合”的思想,网络融合是NGN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传统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提供的许多业务基本一致,但是移动和固定网络是独立的两张业务网,使得运行维护费用高;而且当开发新业务时,对同类的业务也必须分别升级两张网络,这个能通过统一的网络提供综合业务一直是全球通信业追求的目标。早期提出的ISDN以及B-ISDN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在NGN中,固定与移动只是不同的接入手段。固定与移动融合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ITU-T给出了NGN的定义,即NGN是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

用多种宽带和具有QoS支持能力的传送技术;业务相关功能与底层传送相关技术相互独立;能够使用户自由接入不同的业务提供商;能够支持通用移动性,从而向用户提供一致的和无处不在的业务。

只需要对统一的业务平台进行一次升级就能够同时为各种用户提供业务。固定与移动的融合将为业务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可以扩大业务范围,丰富业务种类,提供更多新颖的个性化业务,固定和移动融合,能够为全业务运营商节省投资,减少运营成本。使得新业务提供成本高。而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之后,将形成整体的一张网络,运维成本相对较低,业务的开发不必要分别升级固定和移动网络,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沟通的业务需求,同时也增强运营商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PSTN向固定软交换网络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任何技术从兴起到成熟以至于完善都要经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但是移动NGN的实现也不会一蹴而就,同样3G网络是沿着R99/R4/R5道路向NGN演进,NGN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共同趋势。

步骤

1.在电话机上进行登记、使用、撤销,验证新业务的实现

2.在交换机上通过人机命令设置以开通相关新业务权限;

各通信业务的含义

1、缩位拨号ADI

对常用电话用两位自编代号来代替原来多位电话号码,便于记忆,节省拨号时间,适用于市区、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电话。

2、热线呼叫

如果您与某人联系密切,使用热线服务后,取机5秒钟内不拨号,即可接通对方电话。

3、免打扰服务

当休息时,为避免电话铃声的干扰,如电话呼入,将由电话局代答。

4、缺席服务

当您外出时,有电话呼入,可由电信局代答

5、闹钟服务

利用电话按您预定的时间自动响铃,提醒您办计划中的事。

6、无条件呼叫前转

当您有事外出或电话正忙时,所有打给您的电话都将转移到您所登记的电话上。

7、遇忙呼叫前转

当您的电话正忙时,所有打给您的电话都将转移到您所登记的电话上。

8、无应答呼叫前转

当您有事外出时,所有打给您的电话都将转移到您所登记的电话上。

9、遇忙回叫

当您拨叫的电话正在使用时,使用此业务,不必重复拨号,当对

方电话空闲时即可自动回叫接通。

10、呼叫等待

当用户A与用户B正在通话,用户C试图与用户A建立连接,此时给用户A一个呼叫等待的指示,表示另有用户等待与其通话。

11、呼叫转移

当用户A与用户B正在通话时,用户A可通过此业务将通话转移到另一部电话上,即将用户B和用户C接通。此业务不需登记。(二)、新业务的实现

1、缩位拨号ADI

【预置条件】

在维护终端登陆系统软件后,在命令行输入窗口修改相应新业务功能:

MOD ST: D=K'5550000, NS=ADI-1&DDB-0;并发送上述命令到交换机。

通过上述设定,用户5550000已有缩位拨号权限。

【测试过程】

1)登记:用户摘机拨“*51*MN*TN#”,其中“MN”为缩位号码(下同),“TN”为被缩位的电话号码(下同),该号码可以是“本地

号码”、“长途字冠+国内长途号码”、“国际字冠+国际号码”。2)使用:用户摘机拨“**MN”。

3)撤消:用户摘机拨“#51*MN#”单条撤消缩位业务;拨“#51#”撤消所有缩位业务。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一Matlab软件使用

武汉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一 专业班级:14级通信03班 学生姓名:秦重双 学号:1404201114 实验时间:2017年5月2日 实验地点:4B315 指导老师:杨述斌

实验一 MATLAB软件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软件环境; 2、熟悉MATLAB的常用运算符; 3、了解MATLAB的一些常用函数特别是信号处理常用的函数; 二、实验内容 1、浏览MATLAB软件的窗口和菜单。 2、在命令窗口输入help和要查询的函数名称,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帮助信息;直接用菜单中 的help,可以查到更详细的信息。 2、MATLAB中的固定变量: ans:在没有定义变量名时,系统默认变量名为ans; pi:表示 。 exp:表示数学中的e。 3、复数表示:如a+i*b或a+j*b,虚数用i和j表示。 4、请用help查看以下运算操作符的功能: +- * / \ ^ ‘; .* ./ .\ .^ .’; & | ~ xor;~= 完成下列操作,记录运算结果,并说明具体的运算功能: 输入矩阵 x=[1,2],y=[3,4],x’*y,回车;

输入x.*y,回车; 输入x.^y,回车; 输入2^3,回车;

5、请建立一个4×4的矩阵,矩阵中的元数值自定。要求写下输入的指令并记录结果; 6、本课程实验中常用的基本函数: (1)输入a=3+4*j,b=abs(a),记录运算结果,说出函数abs()的功能; abs为取复数X的模 (2)输入a=3+3*j,b=angle(a),记录运算结果,说出函数angle()的功能; angle()为X的相位 (3)zeros(m,n),m和n为正整数,请输入参数并记录结果,然后确定该函数的功能; m=2,n=3,即为两行三列的零矩阵 (4)ones(m,n),m和n为正整数,请输入参数并记录结果,然后确定该函数的功能; m=3,n=2为两行三列的一矩阵 (5)y=conv(x1,h1),输入help conv查看该函数的功能,并用讲过的例题或作业题来验证,请写下指令程序并记录结果;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嵌入式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程实验(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实验 专业、班: 08级 姓名: 学号: 学期:2010-2011第1学期 成绩(教师填写) 实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评验 分数 分数 (百分制)

实验一80C51单片机P1口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P1口作为I/O口时的使用方法。 (2)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实验内容: 用P1.3脚的状态来控制P1.2的LED亮灭。 实验设备: (1)超想-3000TB综合实验仪 1 台 (2)超想3000仿真器 1 台 (3)连线若干根 (4)计算机1台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实现当P1.3为低电平时,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2)修改程序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在第二种情况下程序为什 么不能正确执行,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 实验结果: (1)当P1.3为低电平时,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2)不正确。因为先执行CLR P1.3之后,当读P1.3的时候它的值就一直是0,所以发光管会一直亮而不 会灭。单片机在执行从端口的单个位输入数据的指令(例如MOV C,P1.0)时,它需要读取引脚上的数据。此时,端口锁存器必须置为‘1’,否则,输出场效应管导通,回拉低引脚上的高输出电平。 系统复位时,会把所有锁存器置‘1’,然后可以直接使用端口引脚作为输入而无需再明确设置端口锁存器。但是,如果端口锁存器被清零(如CLR P1.0),就不能再把该端口直接作为输入口使用,除非先把对应的锁存器置为‘1’(如 SETB P1.0)。 (3)而在引脚负载很大的情况(如驱动晶体管)下,在执行“读——改——写”一类的指令(如CPL P1.0) 时,需要从锁存器中读取数据,以免错误地判断引脚电平。 实验二 80C51单片机RAM存储器扩展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RAM6264的扩展 实验内容: 往RAM中写入一串数据,然后读出,进行比较 实验设备: (1)超想-3000TB综合实验仪 1 台 (2)超想3000仿真器 1 台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目的: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学习,我们都对简单电力系统的正常和故障运行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电力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对电力系统极性分析计算量大,如果手工计算,将花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发生错误。而通过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程序PSASP,我们能对电 力系统潮流以及故障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计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潮流计算部分: 本次实验潮流计算部分包括使用牛顿法对常规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进行计算,以及应用PQ分解法规划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在规划潮流运行方式下,增加STNC-230母线负荷的有功至1.5.p.u,无功保持不变,计算潮流。潮流计算中,需要添加母线并输入所有母线 的数据,然后再添加发电机、负荷、交流线、变压器、支路,输入这些元件的数据。对运行方案和潮流计算作业进行定义,就可以定义的潮流计算作业进行潮流计算。 因为软件存在安装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使用文本支持模式,所以 无法使用PSASP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报告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均使用Visio绘制, 请见谅。 常规潮流计算: 下图是常规模式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在各节点标注电压大小以及相位。 下图为利用复数功率形式表示的各支路功率(参考方向选择数据表格中各支路的i侧母

线至j侧),因为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通过文本支持环境计算出个交流线功率,下图为计算结果。

武汉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操 作 系 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软件工程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键盘命令和vi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掌握Linux系统键盘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等) Vi编辑器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UNIX下的编辑器有ex,sed和vi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vi。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例如:$ vi myfile 有一点要注意,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要切换到“插入模式”才能够输入文字。 2. 切换至插入模式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3. Insert 的切换 处于“插入模式”,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能够删除文字。 4.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myfilename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不存盘强制退出vi) 三、主要实验工具、仪器设备及耗材 安装Linux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分析(可加页)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在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记忆整个Vi命令。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实验结果描述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图1 vi主界面 2.切换至插入模式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 3.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输入w filename 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三、实验小结、建议及体会 这次实验让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掌握了一些Linux系统常用的命令。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Matlab 的基本操作与编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和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 矩阵的输入方式、元素的提取与组合 3)掌握数值运算。 4)掌握MATLAB 软件的绘图功能 5)掌握M 函数的编写。 二、实验内容: 1)启动MATLAB 软件,观察其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使用基本的MATLAB 命令,并观察记录执行结果 帮助、查询信息类命令:Demo 、help 、who 、whos 显示、记录格式等命令:clc 、clear 、format 尝试一下其他的命令(dos 命令) 3)生成一个5阶魔方矩阵,并提取其第(3、4、5)行,第(2、3、4)列构成的新的矩阵 5)用命令行方式求解下式的值 4 2 cos lim 2 2x x e x -→(提示使用syms x 定义一个符号,使用limit 函数) 6)MATLAB 的绘图 (1) 二维绘图命令plot :画出,sin x y =在]2,0[π∈x 上的图形 (2) 三维绘图命令plot3: 画出三维螺旋线 ?? ? ??===t z t y t x cos sin ,]4,0[π∈t 的图形. mesh 命令:绘制) 2(22y x e z +-=,在]5,5[-∈x ,]5,5[-∈y 区间的曲面 7)编写M 函数 利用程序流程控制语句编写一个函数myfactorial (n ),实现n !(阶乘)。要求使用help 命令可以列出相关的帮助信息。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名称:典型闭环系统的数字仿真及计算机解题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典型闭环的仿真过程 2)掌握MATLAB 编程实现典型闭环环节仿真 3)利用典型闭环环节仿真程序解题。 4)掌握MATLAB 下对控制系统进行时域、频域和根轨迹的分析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典型环节阶跃响应函数 典型环节冲击响应函数function [yout,t] = my_step(num,den,v,t0,tf,h,R,n) 输入参数: num :传递函数的分子系数向量 den :传递函数的分母系数向量 v :反馈比例系数 t0:仿真起始时间 tf :仿真终止时间 h :仿真步长 R:阶跃幅值 n:系统阶次 输出参数: yout :响应输出 t :时间向量 2)用上述函数分析以下系统,同时用simulink 分析该系统,并比较其结果。 3)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20030(400 )(2++= S S S s G ,用simulin 建模并分 析其单位阶跃响应。用MATLAB 命令绘出其伯德图和根轨迹图。

武汉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2)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11 月10 日

一、实验操作过程 1.在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上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无线路由器,一般路由器和PC机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9.1(参数配置表)对路由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和PC机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 服务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IP地址默认网关 DNS 202.2.2.1 202.2.2.2 WWW 202.3.3.1 202.3.3.3 路由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型号IP地址默认网关时钟频率ISP 2620XM e1/0:202.2.2.2 e1/1:202.3.3.3 s0/0:202.1.1.2 64000 Router2(Server) 2620XM f0/0:192.168.1.1 s0/0:202.1.1.1 Wireless Router Linksys WRT300N 192.168.1.2 192.168.1.1 202.2.2.1 备注:PC机的IP地址将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自动分配 2.1 对router0(sever)断的配置: 将下列程序代码输到router0中的IOS命令行中并执行,对router0路由器进行设置。Router>en Router#conf t

2.3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 对www服务器进行与DNS服务器相似的配置,包括它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具体的相关配置图见下图: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图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陈峻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花溪 550025) 摘要:熟悉电子天平得原理与使用规则,同时可以学习电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方法;学习利用HCl与NaOH相互滴定,便分别以甲基橙与酚酞为指示剂得 滴定终点;通过KHC 8H 4 O 4 标定NaOH溶液,以学习有机酸摩尔质量得测定方法、熟 悉常量法滴定操作并了解基准物质KHC 8H 4 O 4 得性质及应用;通过对食用醋总浓度 得测定,以了解强碱滴定弱酸过程中溶液pH得变化以及指示剂得选择。 关键词:定量分析;电子天平;滴定分析;摩尔质量;滴定;酸度,配制与标定 前言 实验就是联系理论与实际得桥梁,学好了各种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与良好得实验习惯,促其形成严格得量得观念。天平就是大多数实验都必须用到得器材,学好天平得使用就是前提,滴定就是分析得基础方法,学好配制与滴定就是根本。 (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得: 1、熟悉电子分析天平得使用原理与使用规则。 2、学习分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法。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石英砂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小钥匙 三、实验步骤 1、国定质量称量(称取0、5000g 石英砂试样3份) 打开电子天平,待其显示数字后将洁净、干燥得小烧杯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然后按自动清零键,等待天平显示0、0000 g。若显示其她数字,可再次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 打开天平门,用小钥匙将试样慢慢加到小烧杯中央,直到天平显示0、5000 g。然后关好 天平门,瞧读数就是否仍然为0、5000g。若所称量小于该值,可继续加试样;若显示得量超过 该值,则需重新称量。每次称量数据应及时记录。 2、递减称量(称取 0、30~0、32 g石英砂试样 3 份) 按电子天平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然后打开天平门,将1个洁净、干燥得小烧杯 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读取并记录其质量。 另取一只洁净、干燥得称量瓶,向其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得石英砂,盖好盖。然后将 其置于天平秤盘上,关好天平门,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取出称量瓶,将部分石英 砂轻敲至小烧杯中,再称量,瞧天平读数就是否在-0、30~-0、32 g 范围内。若敲出量不够, 则继续敲出,直至与从称量瓶中敲出得石英砂量,瞧其差别就是否合乎要求(一般应小于 0、4 mg)。若敲出量超过0、32 g,则需重新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称取第二份与第三份试样。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1 固定质量称量 编号 1 2 3 m/g 0、504 0、500 0、503 表2 递减法称量 编号 1 2 3 m(空烧杯)/g 36、678 36、990 37、296 称量瓶倒出试样m1 -0、313 -0、303 -0、313 M(烧杯+试样)/g 36、990 37、296 37、607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0121210680117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周兰采 学生姓名柏扬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1201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名称获取网卡的MAC地址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内容:编程获取以太网适配器的MAC地址。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 者算法描述) 实验原理: 在系统的cmd命令提示符中,我们输入ipconfig/all就可以看到本机上所有的适配器的具体内容如媒体状态、连接特定的DNS后缀、描述、物理地址、DHCP 已启用、自动配置已启用信息。本实验是运用匹配的思想,先通过,在寻找匹配字符串物理地址,找到了就将:后面位置的内容赋值给mac,作为MAC地址,然后再主函数中输出即可。

实验代码如下: package socke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public class SystemTool { /** *@return mac地址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WindowsMACAddress() { String mac = null;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ull; Process process = null; try { process = Runtime.getRuntime().exec("ipconfig /all");// windows 下的命令,显示信息中包含有mac地址信息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process.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 null;

武汉大学单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成绩教师签名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多人合作实验)实验序号06 实验日期2011-12-12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 小题分: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习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Av,ri,ro的方法啊,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3.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实验内容: 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和静态工作状态结果填入相应表格当中,记录相应的β值,A值和等效的输入电阻ri与输出电阻r0。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小题分: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电表 4.TRE-A3模拟电路实验箱 实验步骤: 1.?值测量 (1)按图2.1所示连接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值。 (2)连线完毕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再接通电源。改变Rp,记录Ic分别为0.8mA,1mA, 1.2mA时三极管V的?值。

Ib(mA)0.05 0.06 0.066 Ic(mA) 0.8 1 1.2 ? 16 16.67 18.18 ?=Ic/Ib代入各式即可 2.Q点测量 信号源频率f=500Hz时,逐渐加大ui幅度,观察uo不失真时的最大输入ui值和最大输出uo值,并测量Ib,Ic,和VCE填入表2.2 表2.2 实测法估算法误差 IB (uA)IC (mA) Vce (V) IB’ (uA) IC’ (mA) V’ce (V) IB-I’B IC-I’C Vce-V’ 47.2 1.4 4.86 47.2 1.56 3 0 0.16 1.86 估算法:Ib=V1/(R1+R2)=12/(51k+200K)=47.2uA Ic= ?Ib=1.56mA Vce=V1-R3*Ic=3V 3.Av值测量 (1)将信号发生器调到频率f=500Hz,幅值为5mA,接到放大器输入端ui,观察ui和uo 端的波形,用示波器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ui,uo和实测计算的Av值及理论估算的Av’值填入表2.3 表2.3 实测法估算法误差 Ui(mV)Uo(V) Av=uo/ui Av’Av’-Av 5 -1.3 -260 -31 .7 -55.7 估算法:Vbe=V1-Ib(R1+R2) Vce=V1-Ic*R3 Av’=Vce/Vbe=-315.7 (2)保持Vi=5mV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L,在改变Rc的数值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表2.4 表2.4 给定参数实 实测计 估算 Rc RL Vi(mV) V o(V) Av Av 2k 5k 5 0.83 165 177.89 2k 2k2 5 0.60 119 129.7 5k1 5k1 5 1.30 260 315.76 5k1 2k2 5 0.90 180 190.3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电工实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 年11 月15 日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实验实验台号实验时数3小时 姓名秦贤康学号2013301500100年级2013 班3班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实验目的: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并验证书上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内容: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一台微机 实验步骤: 用multisim先进行电路仿真,再记录下相关数据 三、实验过程与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的数据表格、绘制曲线、波形图等)

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简单直流电路 简单直流电路在有载状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简单直流电路在短路状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简单直流电 路在 开路状 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2、复杂直 流电路 复杂直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 复杂直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1作用下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2作用下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1与E2作用下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 流电路 中的等效电阻 R (k Ω) 1 2 3 4 5 I (mA )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U (V )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R (k Ω) 1 2 3 4 5 I (mA ) 12 6.09 4.011 3.011 2.412 U (V ) 11.94 11.997 11.99 8 11.998 11.999 R (k Ω) 1 2 3 4 5 I (mA )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U (V ) 12 12 12 12 12 RL (k Ω) 1 2 3 4 5 URL (V ) 6.799 8.497 9.269 9.710 9.995 UR1(V ) 5.198 3.501 2.730 2.289 2.004 UR2(V ) -3.200 -1.502 -0.731 -0.290 -0.005286 UE1(V ) 11.997 11.998 11.999 11.999 11.999 UE2(V ) 9.99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RL (k Ω) 1 2 3 4 5 IRL (mA ) 6.807 4.258 3.100 2.437 2.209 IR1(mA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R2(mA ) -1.603 2.499 --1.999 -1.666 -1.428 IE1(mA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E2(mA ) -1.603 -2.501 -2.000 -1.666 -1.428 RL (k Ω) 1 2 3 4 5 UE1(V ) 4.798 5.996 6.540 6.851 7.053 IE1(mA ) 4.803 3.004 2.187 1.720 1.418 RL (k Ω) 1 2 3 4 5 UE2(V ) 2.002 2.501 2.729 2.858 2.942 IE2(mA ) 2.002 1.252 0.911 0.718 0.592 RL (k Ω) 1 2 3 4 5 URL (V ) 6.802 8.497 9.269 9.710 9.995 IRL (mA ) 6.807 4.258 3.100 2.437 2.209 R3(k Ω) 1 2 3 4 5 R6(k Ω) 2 3 4 5 6 R7(k Ω) 3 4 5 6 7 RL (k Ω) -1.603 2.499 --1.999 -1.666 -1.428 URL (V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RL (A ) -1.603 -2.501 -2.000 -1.666 -1.428 R3(k Ω) 1 2 3 4 5

武汉理工大学 统计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报告

3,在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选择确定 4,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31,在输出区域输入 D3,选择汇总统计,选择确定。 (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 1,进入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有关数据 2、建立直线趋势方程:Yc=a+bt,利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和b的参数 3、将参数代入直线趋势方程,Yc=a+bt,预测所需年份的产量 (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从一批灯泡中随即抽取40只进行检查,并对该批全部 灯泡的平均使用时间的可能范围) 1、进去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指标、计算公式 2、利用各公式计算相应的指标 3、利用区间估计的方法计算区间估计 五、原始数据记录 (一)制作次数分布图表(直方图) 某班40名学生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成绩:66 45 99 56 88 99 84 81 76 94 79 77 99 82 65 73 74 77 98 65 60 79 67 66 82 97 59 83 60 78 72 63 89 95 84 79 86 78 98 87 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41),在【接收区域】输入分组的范围(B2:B6),在【输出区域】输入D2,并勾选【累计百分比】和【输出图表】,点击确定。最后得到次数分布图表如下图所示: 图1 在Excel中制作次数分配图表 由上述图表可知,该班学生考试成绩在50分及以下的有1人,50分(不包含50分)到60分(包含60分)之间的有4人,60分(不包含60分)到70分(包含70分)之间的有6人,70分(不包含70分)到80分(包含80分)之间的有11人,80分(不包含80分)到90(包含90分)分之间的有10人,90分以上的有8人。 (二)计算描述统计量(某煤矿6月份的燃煤产量,单位:万吨) 30个产量的原始数据如下: 产量:2010 2200 2400 1965 2010 2025 2042 2050 2080 2101 2103 2130 2152 2193 1100 2230 2280 2282 2300 2338 2342 2345 2361 2382 2390 2424 2450 1560 1980 1900

武汉大学_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 %

目录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二组合逻辑实验(一)——半加器和全加器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内容 (4) 实验三组合逻辑实验(二)数据选择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原理 (6) 三、实验内容 (7) 实验四触发器和计数器 (9) 一、实验目的 (9) 二、实验原理 (9) 三、实验内容 (10) 实验五数字电路实验综合实验 (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原理 (12) 三、实验内容: (13) 实验六555集成定时器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原理 (15) 三、实验内容 (16) 实验七数字秒表 (19) 一、实验目的 (19) 二、实验原理 (19) 三、实验内容 (21)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逻辑电路的特点; 学会根据逻辑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74LS00集成片有四块二输入与非门构成,逻辑表达式为。 74LS20由两块四输入与非门构成。逻辑表达式为。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根据下列实验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二、分析下图电路的密码 密码锁开锁的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接通警铃。

实验二 组合逻辑实验(一)——半加器和全加器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用门电路设计组合电路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预习内容 复习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方法。 复习二进制的运算。 利用下列元器件完成:74LS283、74LS00、74LS51、74LS136; 完成用“异或”门、“与或非”门、“与非”门设计全加器的逻辑图; 完成用“异或”门设计的3变量 判奇电路的原理图。 二、实验原理 1、半加器 半加器是算术运算电路中的基本单元,是完成1位二进制数相加的一种组合逻辑电路。 如果只考虑了两个加数本身,而没有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称为半加器。实现 说明:其中,A 、B 是两个加数,S 表示和数,C 表示进位数。 有真值表可得逻辑表达式: ?? ?=+=AB C B A B A S 2、全加器 全加器能进行加数、被加数和低位来的进位信号相加,并根据求和结果给出该位的进位信号。 说明:其中A 和B 分别是被加数及加数,Ci 为低位进位数,S 为本位和数(称为全加和),Co 为向高位的进位数。得出全加器逻辑表达式: ?????⊕+=++=⊕⊕=+++=i i i o i i i i i C B A AB BC A C B A AB C C B A ABC C B A C B A C B A S )(

飞鸽传书实验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方向)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实习成绩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说明: 1、实习指导教师由学院校内教师担任,负责组织实习、学生管理、参加实 习答辩、实习成绩评定、给出实习评语等工作。 2、实习报告由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基本格式(适用于 学院各专业),各专业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及实习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学生须按指导教师下达的实习报告格式认真进行填写。 3、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给出各项分值及总评成绩。 4、指导教师评语一栏由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就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 的表现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包括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实习答辩的情况等。 5、学生必须参加实习答辩,凡不参加实习答辩者,实习成绩一律按不及格 处理。实习答辩小组应由2人及以上教师组成,其中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参加,否则视作无效答辩。 6、实习报告正文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实习日记字数不少于200字/天。 7、实习报告正文中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和要求等项,可 由指导教师统一给出(自主实习除外)。学生自主实习的,可根据实习的情况自行填写以上内容。 8、自主实习的学生还应提供由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表(复印件),与实 习报告一起装订,作为参加实习答辩和评定成绩的依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评语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识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转入到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和听取专业报告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相关产品的研发过程和管理手段。具体任务包括: 1、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2、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树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3、增强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二、实习地点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三、实习内容和要求 1、参观武汉烽火集团有限公司展厅,听取基地指导教师的介绍,了解我国光信息及通信 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品的研发过程。 2、在武汉锐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国际宽幅打印机的开发流程及发展动态。 3、在鑫人达电子有限公司,参观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波峰焊接设备和全自动源器件切片; 全自动回流焊接设备。 4、听取专家报告,了解计算机教育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最新研究动态,了解 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技术。 5、实习期间,每天需记实习日记(最好手写),字数不少于200字/天,内容包括:时间、 地点、主要实习内容等。实习结束后,撰写认识实习报告(模版打印)。

武汉理工大学算法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李晓红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zy1302班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 同组者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0日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1、利用分治法,写一个快速排序的递归算法,并利用任何一种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同时 进行时间复杂性分析; 2、要求用递归的方法实现。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本次的解法使用的是“三向切分的快速排序”,它是快速排序的一种优化版本。不仅利用了分治法和递归实现,而且对于存在大量重复元素的数组,它的效率比快速排序基本版高得多。 它从左到右遍历数组一次,维护一个指针lt使得a[lo..lt-1]中的元素都小于v,一个指针gt 使得a[gt+1..hi]中的元素都大于v,一个指针i使得a[lt..i-1]中的元素都等于v,a[i..gt]中的元素都还未确定,如下图所示: public class Quick3way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int lo, int hi) { if (lo >= hi) return; int lt = lo, i = lo + 1, gt = hi; Comparable pivot = a[lo];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1、调试方法描述: 对程序入口进行断点,随着程序的运行,一步一步的调试,得到运行轨迹; 2、实验数据: "R", "B", "W", "W", "R", "W", "B", "R", "R", "W", "B", "R"; 3、实验现象: 4、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边界问题: 在设计快速排序的代码时要非常小心,因为其中包含非常关键的边界问题,例如: 什么时候跳出while循环,递归什么时候结束,是对指针的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 排序等等; (2)程序的调试跳转: 在调试过程中要时刻记住程序是对那一部分进行排序,当完成了这部分的排序后, 会跳到哪里又去对另外的那一部分进行排序,这些都是要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准 确的定位程序。 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1、实验结果:

武汉理工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老师姓名饶文碧 学生姓名徐强国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 1602 2018 —2019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依次输入关键字,自定义标识符 BBBJKJL KJKJ4234,整数 3432,特 殊符号和其他符号:. {} []。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输出为:

三、实验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这次的词法分析实验,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对于输入字符串的直接处理,首先是分类情况的不完整(起初忽略了对关键字的判断),造成输出结果与预想有很大偏差。总结下:作为编译的第一步,词法分析将高级语言一步步分解,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严谨有十分有趣的过程。

核心代码: struct word //存储关键字,特殊符号 { int code; char T[max]; }; word important[5]; //结构体变量存储关键字 word num; //结构体变量存储数字 word identifier; //结构体变量存储标识符 word special_symbol[7]; //结构体变量存储特殊符号 int function(word* a, word b, word c, word* d, char* input, int k) { char getword[max]; int j = 0; if (input[j] == ' ') // 判断空格 { k = k + j + 1; function(a, b, c, d, input + j + 1, k); } else if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判断特殊符号 { if (input[j] == '*') { getword[j] = input[j]; j = j + 1; if (input[j] == '*') { } else { } else { } getword[j] = input[j]; cout << '(' << d[3].code << ',' << d[3].T << ')' << endl; j = j - 1; cout << '(' << d[2].code << ',' << d[2].T << ')' << endl; getword[j] = input[j]; for (int i = 0; i < 7; i++) { if (i == 3) continue;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 自动化 班号 组别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者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比例环节1)(1=s G 因为1)(1=s G ,所以由拉普拉斯变换得到y (t )=x (t ),故得到的图像为单位阶跃曲线。 2)(1=s G

因为2)(1=s G ,由拉普拉斯变换得到y (t )=2x (t ),所以曲线为单位阶跃曲线的2倍。 ② 惯性环节1 1)(1+= s s G 和1 5.01)(2+= s s G 1 1)(1+= s s G 1 5.01)(2+= 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由s s G =)(1,所以==)()()(s X s G s Y 1,,由反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一个单位冲击函数,所以图像为一条直线。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PD )2)(1+=s s G

1)(2+=s s G 由==)()()(s X s G s Y s 11+,进行反拉氏变换后得=)(t y 1,为常数函数,一条直线,比上图 变化小了一点。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 1)(2+= (PI )s s G 11)(1+= s s G 21 1)(2+=

武汉理工大学----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电信科0901 姓名:王伟 学号:0120914420118 1、计算球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问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是多少? 解:球体体积为34 3 V R π= 则何种函数的条件数为 2 3'4343 p R V R R C V R ππ=== (*)(*)3(*)r p r r V C R R εεε∴≈= 又(*)1r V ε= 故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为1 (*)10.333 r R ε=?≈ 2、求方程2 5610x x -+=的两个根,使它至少具有4 27.982=)。 解:25610x x -+=, 故方程的根应为1,228x =故 1282827.98255.982x =≈+= 1x ∴具有5位有效数字 211 280.0178632827.98255.982 x =-= ≈ =≈+ 2x 具有5位有效数字 3、当1,1,2x =-时,()0,3,4f x =-,求()f x 的二次插值多项式。 解:

0120121200102021101201220211,1,2, ()0,()3,()4;()()1 ()(1)(2)()()2()()1 ()(1)(2) ()()6 ()()1 ()(1)(1) ()()3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 =-+-- 则二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2 20 ()()k k k L x y l x ==∑ 0223()4() 14 (1)(2)(1)(1)23 537623 l x l x x x x x x x =-+=---+ -+= +- 4、给出()ln f x x =的数值表 用线性插值及二次插值计算的近似值。 解:由表格知, 01234012340.4,0.5,0.6,0.7,0.8;()0.916291,()0.693147()0.510826,()0.356675()0.223144 x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f x ======-=-=-=-=- 若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ln 0.54即(0.54)f , 则0.50.540.6<< 2 112 1 221 11122()10(0.6)()10(0.5)()()()()() x x l x x x x x x l x x x x L x f x l x f x l x -==----= =---=+ 6.93147( 0.6) 5.10826 (x x =--- 1(0.54)0.62021860.620219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