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 AN-347屏蔽与接地--连接真实和虚拟的世界

ADI AN-347屏蔽与接地--连接真实和虚拟的世界
ADI AN-347屏蔽与接地--连接真实和虚拟的世界

ADI AN-347屏蔽与接地--连接真实和虚拟的世界

ADI AN-347屏蔽与接地

推荐

作者:Alan Rich

译者:https://www.360docs.net/doc/a518835605.html, akaer

屏蔽与接地

对干扰型噪声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正文:

[001]

This is the second of two articles dealing with interference noise. In the last issue of Analog Dialogue (Vol. 16, No. 3, pp. 16-19), we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interference,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s, coupling channels, and receivers, and considered means of combating interference in systems by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one of those three elements.

本文是关于干扰型噪声处理方法的两篇论文的第2篇。第一

篇已发表在《Analog Dialogue》上(见该杂志第16卷第3部分16至19页),该文剖析了干扰源、干扰耦合路径以及干扰接收方三个环节间的关系,并从选择三个环节中的某一个加以治理的角度,介绍了对付干扰型噪声的方法。[002] One of the means of reducing noise coupling is shielding. Our purpose in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correct uses of shielding to reduce noise. The major topics we will discuss include noise due to capacitive coupling, noise due to magnetic coupling, and driven shields and guards. A set of guidelines will be included, with do’s and

don’ts.

屏蔽技术可以降低信号传输时耦合进来的噪声。本文的主体是介绍如何正确地利用屏蔽来降低噪声,接下来将从电容耦合噪声、磁耦合噪声和有源屏蔽与防护罩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同时将给出几套设计准则,指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003]

From the outse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hielding problems are always rational and do not involve the occult; but they are not always straightforward. Each problem must be analyzed carefully. It is important first to identify the noise source, the receiver, and the coupling medium. Improper shielding and grounding, based on faulty identification of

any of these elements, may only make matters worse or create a new problem.

首先需要明确:虽然屏蔽设计总是可以借助理论来进行,并不神秘,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注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析的第一步最重要,即确定噪声源、接收方和耦合介质。这一步如果判断错误,屏蔽和接地设计就会出错,最后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节外生枝。[004] You can think of shielding as serving two purposes. First, shielding can be used to confine noise to a small region; this will prevent noise from extending its reach and getting into a nearby critical circuit. However, the problem with such shields is that noise captured by the shield can still cause problems if the return path the noise takes is not carefully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by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und system and making the connections correctly. 屏蔽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对于系统外的噪声,屏蔽体可以将其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从而避免其扩散并影响其周围的重要电路。不过,如果噪声信号的泄放路径设计不当、接地错误、或者电气连接不可靠,屏蔽体上的噪声仍然会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005]

Second, if noise is present in a system, shields can be placed around critical circuits to prevent the noise from

getting into sensitive portions of the circuits. These shields can consist of metal boxes around circuit regions or cables with shields around the center conductors. Again, where and how the shields are connected is important.

第二,对于系统内的噪声,可以对敏感电路实施局部屏蔽,以避免噪声的侵入。用金属盒子把电路包起来,以及电缆芯线的金属包层都是这方面的实例。同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006]

If the noise results from an electric field, a shield works because a charge, Q2, resulting from an external potential, V1, cannot exist on the interior of a closed conducting surface (Figure 1).

电场理论指出:外部电荷源V1在封闭导体内感应出电荷Q2,Q2的电量为0。这就是屏蔽的原理(如图1)。Figure 1. Charge Q1 cannot create charge inside a closed metal shell

图1 电荷Q1无法在封闭导体内感应电荷[007]

Coupling by mutual, or stray, capacitance can be modeled by the circuit of Figure 2. Here, Vn is a noise source (switching transistor, TTL gate, etc.), Cs is the stray capacitance, Z is the impedance of a receiver (for example, a bypass resistor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put of a

high-gain amplifier and ground), and Vno is the output noise developed across Z.

由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寄生效应,电容性介质可以等效为图2所示的电路模型。图中Vn表示噪声源(如开关模式工作的晶体管、TTL门电路等),Cs表示寄生电容,Z 表示负载阻抗(如高增益放大器输入端与地之间的旁路电阻),Von表示加在Z上的输出噪声电压。Figure 2. Equivalent circuit of capacitive coupling between a source and a nearby impedance

图2 干扰源与负载间电容耦合干扰的等效电路[008]

A noise current, In = Vn/(Z + Zcs,), will result, producing a noise voltage, Vno = Vn/(1 + Zcs/Z). For example, if Cs = 2.5 pF, Z = 10k (resistive), and Vn = l00mV at 1.3 MHz, the output noise will be 20mV (0.2% of 10V, i.e., 8 LSBs of 12 bits).

该回路中的噪声电流In=Vn/(Z+Zcs),在负载Z上产生的噪声电压Vno=Vn/(1+Zcs/Z)。如果Cs=2.5pF,Z=10k欧,频率1.3MHz时的噪声电压Vn=100mV,则输出噪声为20mV (等于10V满摆幅的0.2%,对于12位模数变换器而言,相当于8LSB的误差)。[009]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effect that very small amounts of stray capacitance will have on sensitive circuits.

This becomes increasingly critical as systems are being designed to combine circuits operating at lower power (implying higher impedance levels), higher speed (implying lower nodal stray capacitance, faster edges, and higher frequencies), and higher resolution (much less output

noise permitted).

一定要记住:即使是很小的寄生电容,也会对敏感电路产生影响。当今的电子系统常常包含着低功耗(意味着阻抗更高)、高速度(节点寄生电容更小、信号边沿更陡峭、信号频率更高)和高分辨力(噪声容限更小)等电路,因此这个问题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译者疑虑]什么是nodal stray capacitance?是指PCB过孔的分布参数,还是另有所指?[010]

When a shield is added, the change to the situation of Figure 2 is exemplified by the circuit model of Figure 3.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hield has zero impedance, the noise current in loop A-B-D-A will be Vn/Zcs1, but the noise current in loop D-B-C-D will be zero, since there is no driving source in that loop. And, since no current flows, there will be no voltage developed across Z. The sensitive circuit has thus been shielded from the noise source, Vn.

对图2的电路实施屏蔽后,其等效电路变为图3所示的样子。

设屏蔽体阻抗为零,则在环路A-B-D-A内流动的噪声电流为Vn/Zcs1,而在环路D-B-C-D内的噪声电流为0,这是因为该环路中没有信号源。因为噪声电流为0,所以负载Z上的噪声电压为0。这样一来,这部分电路就被屏蔽体保护了起来,不会受到噪声源Vn的影响。Figure 3.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situation of Figure 2, with a shield interposed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impedance.

图3 图2的等效电路,干扰源与负载之间加入了屏蔽体Guidelines for Applying Electrostatic Shields

针对电场干扰实施屏蔽的准则[011]

◎An electrostatic shield, to be effective, sh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reference potential of any circuitry contained within the shield. If the signal is earthed or grounded (i.e., connected to a metal chassis or frame, and/or to earth), the shield must be earthed or grounded. But grounding the shield is useless If the signal is not grounded.

要发挥静电屏蔽体的作用,必须将其连接到所有被屏蔽电路的参考电位上。如果某电路的参考电位是机壳或(和)大地——也就是说电路以金属支架或外壳的电位为电压的参考

零点,该点可以接大地,也可以不接——则屏蔽体就必须连接机壳或(和)大地。如果电路的参考电位不是大地,那么

即便将屏蔽体接大地,也起不到屏蔽效果。[译者注]本段中earthed译为“接机壳”(俗称搭铁、搭壳)、grounded译为“接大地”(就是地球)。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后文earthed译作“接地”。[012]

◎The shield conductor of a shielded cable sh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reference potential at the

signal-reference node (Figure 4).

电缆的屏蔽层必须单点连接到参考电位,连接点应尽量靠近信号源的参考电位。

[译者注]根据后文的论述,这里增加了“单点”的限定。>>>>这个“限定”很精彩:单点接地的原则很重要,有人想“好心”搞成电缆两头屏蔽层接地,结果会适得其反,务必留意。

----IC921Figure 4. Grounding a cable shield

图4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法[013]

◎If the shield is split into sections, as might occur if connectors Ro2 is the 13-ohm output impedance of the logic gate, Cws is the are used, the shield for each segment must be tied to those for the adjoining segments, and ultimately connected (only) to the signal-reference node (Figure 5).

如果屏蔽体被隔断成多个部分——比如使用连接器的情况,那么应该将各部分首尾相接,然后单点连接到信号源的参考电位。Figure 5. Shields must be interconnected if interrupted

图5 隔断的屏蔽体必须连接起来[014]

◎The number of separate shields required i n a system i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signals that are being measured. Each signal should have its own shield, with no connections to other shields in the system, unless they share a common reference potential (signal "ground"). If there is more than one signal ground (Figure 6), each shield should be connected to its own reference potential. 系统中需要测量的独立信号有多少,屏蔽体就要有多少,二者要一一对应。每路信号都要有其专用的屏蔽体,除非多个信号源采用相同的参考电位(信号地),否则任何一个屏蔽体都不要与其他屏蔽体连接。如果系统中有2个以上的信号地(如图6),那么各路信号的屏蔽体必须分别连接到相应信号的参考电位。Figure 6. Each signal should have its own shield connected to its own reference potential

图6 多路信号应该使用各自的屏蔽体,各屏蔽体应连接到相应信号的参考电位[015]

◎Don't connect both ends of the shield to "ground".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nds" will cause a shield current to flow (Figure 7). The shield current will induce a noise voltage into the center conductor via magnetic coupling. An example of this can be found in Part 1 of this series, Analog Dialogue 16-3, page 18, Figure 10. 屏蔽体一定不要多点接“地”。否则,由于多个“地”之间可能存在电位差,屏蔽体上将可能产生电流(如图7),由该电流激发的磁场会在屏蔽体内部感应出噪声电压。在上一篇论文中就此举过一个例子(详见《Analog Dialogue》卷16第3部分第18页图10)。Figure 7. Don’t connect the shield to ground at more than one point

图7 屏蔽体决不能多点接地

[译者疑虑]此处的ground是如前文特指“大地

”?还是指参考电位?或者有更广泛的含义?[016]

◎Don't allow shield current to exist (except as noted later in this article). The shield current will induce a voltage in the center

conductor.

屏蔽体内决不能有电流(后文所述情况除外),因为该电流会在被屏蔽体保护的电路中激发感应电压。[017]

◎Don't allow the shield to be at a vol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reference potential (except in the case of a guard shield, to be described). The shield voltage will couple capacitively to the center conductor (or conductors in a multiple-conductor shield). With a noise voltage, Vs, on the shield, the situation is as shown in Figure 8.

屏蔽体与参考电位之间一定不能有电位差(本文后面所述的防护罩的情况除外)。屏蔽体与参考电位之间的电位差通过电容性耦合,将在被屏蔽电路中形成干扰。若屏蔽层对信号地的电压为Vs,此时的电路如图8所示。Figure 8.

Don’t permit the shield to be at a potential with respect to the signal

图8 屏蔽体与参考电位之间一定不能有电位差[018]

The fraction of Vs appearing at the output will be where V1 is the open-circuit signal voltage, Ro is the signal's source impedance, Csc is the cable's shield-to-conductor capacitance, and Req is the equivalent parallel resistance of Ro and RL. For example, if Vs = 1V at 1.5MHz, Csc = 200pF (10 feet of cable), Ro = 1000 ohms, and RL = 10k, the output noise voltage will be 0.86 volts. This is an

often-ignored guideline; serious noise problems can be created by inadvertently applying undesired potentials to

the shield.

因Vs产生的输出噪声电压Vo可由下式(1)得到:其中V1表示信号源开路电压,Ro是信号源的输出阻抗,Csc表示屏蔽体与被屏蔽电路间的容抗,Req表示Ro与负载RL的等效并联电阻。假设频率为1.5MHz时Vs=1V,Csc=200pF (与10英尺长的电缆等效),Ro=1k欧,RL=10k欧,则由(1)式计算得输出噪声电压为0.86V。这条准则经常被忽视,而屏蔽体上的电压将会带来不小的麻烦。[019]

◎Know by careful study how the noise current that bas been captured by the shield returns to "ground". An improperly returned shield can cause shield voltages, can couple into other circuits, or couple into other shields. The shield return should be as short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inductance.

干扰源会在屏蔽体上感应出电荷,因此一定要深入研究并掌握电荷的泄放路径。如果屏蔽体的泄放路径设计不当,屏蔽体上就会产生电压,继而通过耦合干扰被屏蔽的电路,或者影响其它的屏蔽体。为了减小感抗,屏蔽体的泄放路径必须尽可能地短。[020]

Here is an example that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that can arise in relation to these last two guidelines: Consider the improperly configured shield system shown in Figure 9, in

which a precision voltage source, V1, and a digital logic gate share a common shield connection. This situation can occur in a large system where 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s are cabled together.

下面举例说明违反最后两条准则的后果。图9所示的屏蔽设计存在缺陷——精密电压源V1的屏蔽体与逻辑门信号的屏蔽体直接相连。这种情况常见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用同一根电缆传输的场合。Figure 9. A situation that generates transient shield voltages

图9 一种会导致屏蔽体出现瞬变电压的错误设计[021]

A step voltage change in the output of the logic circuit couples capacitively to its shield, creating a current in the common 2-foot shield return. This, in turn, develops a shield voltage common to both the analog and digital shields. An equivalent circuit is shown in Figure 10, in which V(t) is a 5-volt step from a TTL logic gate, 470-pF capacitance from the shield to the center conductor of the shielded cable, and Rs and Ls are the 0.1-ohm resistance and 1-microhenry inductance of the 2-foot wire connecting the shield to the system ground.

逻辑电路的输出端会产生阶跃变化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将以电容耦合的方式进入屏蔽层,随即在2英尺长的屏蔽体泄放

路径中产生电流,这个电流又会对模拟信号屏蔽层和数字信号屏蔽层形成共模电压。图10给出了本例的等效电路,其

中V(t)表示TTL逻辑门输出的阶跃信号,摆幅为5V;Ro2

表示逻辑门的输出电阻,大小为13欧;Cws表示电缆屏蔽层与芯线间的寄生电容,大小为470pF;Rs和Ls表示连接屏蔽层与系统参考电位([译者]系统地)之间导线的电阻和

电感,对于2英尺长的导线,这两个参数分别为0.1欧和1

毫亨。

[译者疑虑]“形成共模电压”的译法是否确切?Figure 10. Equivalent circuit for generating shield voltage.

图10 图9的等效电路[022]

The shield voltage, Vs(t), can be solved for by conventional circuit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imulated by actually building and carefully making measurements on a circuit with the given parameters. For the purpose of demonstration, the calculated response waveform, illustrated in Figure 11, with a 5-volt initial spike, resonant frequency of 7.3 MHz, and damping time constant of

0.15us, is sufficient to illustrate the nature of the voltage that-appears on the shield and is capacitively coupled to

the analog input. If the voltage is looked at with a wideband oscilloscope, it will look like a noise "spike." We can see

that this transient will couple a fast damped waveform of significant peak amplitude to the analog system input.

屏蔽层的电压Vs(t)既可以根据电路理论计算,也可以按照所给出的参数先搭电路,再精确测量来获得。经理论计算,图11绘出了本例中屏蔽层电压的响应曲线,初始是一个幅值

5V的尖峰,谐振频率7.3MHz,衰减时间常数0.15us。该曲线可以充分反映屏蔽体上的电压信号的特征,以及对模拟信号输入端的耦合情况。用宽带示波器观察这个信号,会以为这不过是普通的“尖峰”干扰,殊不知这种瞬变信号会耦合到模拟电路中,形成快速衰减的、高幅值的噪声。Figure 11. Computed response of circuit of Figure 10.

图11 图10电路的理论响应曲线[023]

Even in a purely digital system, noise glitches can be caused to appear in apparently remote portions of a system having the kind of situation shown. This can often explain some otherwise inexplicable system bugs.

即使是纯数字电路,如果存在上例的错误,那么在相距较远的部件之间同样会出现因噪声引起的假信号,常常让电路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024]

In quite a few cases, the proper choice of shield connection among the many possibilities may not be immediately obvious, and the guidelines may not provide

us with a clear choice.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but to analyze the various possibilities and choose the approach for which the lowest noise may be calculated.

当屏蔽体与参考电位的连接有多种可能,而且上文给出的准则不能直接套用的时候,要选出正确的方案,常常让人左右为难。这种情况相当常见,此时应当全面分析各种可能,选择一种令噪声影响最小的方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译者语]每次看到这里,心都凉半截儿……----IC921:接地的学问和难度由此可心略见一斑[025]

For example, consider the case illustrated in Figure 12, in which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source have differing ground potentials. Should we connect the shield to A: the low side at the measurement-system input, B: ground at the system input, C: source, or D: the low side at the source?

以图12所示系统为例,图中测试电路和信号源的参考电位不一样。这时,屏蔽层应该连接到紧靠测试电路入口的低端A点、或是系统输入地B点、信号源附近的地C点还是信号源的低端D点呢?

[译者注]感谢IC921对ABCD译法的指点Figure 12. Possible grounds where system and source have differing ground potentials.

图12 系统与信号源的参考电位不同时,有四种可能的接地方案[026]

A is a poor choice, since noise current is allowed to flow in a signal through C4, is shown in Figure 13a.

A点是错误的。因为噪声电流将会通过C4直接进入信号传输线,等效电路如图13a所示。[027]

B is also a poor choice, since the 2 noise sources in series, VG1 and VG2, produce a component across the two signal wires, developed by the source impedance in parallel with C2, in series with C1, as shown in Figure 13b.

B点也不正确。如图13b所示,两个干扰源VG1和VG2串联起来,在两条信号线之间形成一个干扰源,信号源输出阻抗与C2并联,然后与C1串联。[028]

C is poor, too, since VG1 produces a voltage across the two signal wires, by the same mechanism as (B), as Figure 13c shows

C点同样不理想。VG1加在两条信号线之间,对电路的干扰模式与选择B点时差不多。[029]

D is the best choice, under the given assumptions, as can be seen connect the shield at the signal's reference potential

D点是最佳选择,等效电路如图13d所示。这不仅是因为本

例中别无选择,而且选择D点也符合上文给出的准则——将屏蔽层连接到信号源的参考电位。Figure 13. Equlvalent circuits.

图13 四种接法的等效电路NOISE RESULTING FROM A MAGNETIC FIELD

磁场感应噪声[030]

Noise in the form of a magnetic field induces voltage in a conductor or circuit; it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shield against than electric fields because it can penetrate conducting materials. A typical shield placed around a conductor and grounded at one end has little if any effect on the magnetically induced voltage in that conductor.

磁场形式的噪声会在导体或电路中感生出电压。因为磁场能够穿透导磁介质,所以与电场相比,磁屏蔽的难度要大得多。对于磁感应噪声,前文所述的那种用屏蔽体包裹导体,然后将屏蔽体单点接地的典型办法几乎无济于事。[031]

As a magnetic field, B, penetrates a shield, its amplitude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Figure 14). The skin depth,

δ, of the shield material, is defined as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required for the field to be attenuated to 37% (exp (-1)) of its value in free air. Table 1[1] lists typical values of δ for several materials at various

frequencies. You can see that any of the materials will be more effective as a shield at high frequency, because

δ decreases with frequency, and that steel provides at least an order of magnitude more effective shielding at any frequency than copper or aluminum.

磁场在屏蔽介质中传播时,磁场强度将按照指数规律衰减(如图14)。如果磁场穿透某屏蔽体后,其强度衰减为自由辐射条件下(同样空间位置)的37%(exp-1),那么就将此屏蔽体的厚度定义为“表层厚度(skin depth)

”,用符号δ表示。表1[注1]列出了几种材料在不同频率条件下的δ典型值。表格数据表明,几种材料的δ值均随频率升高而降低,这说明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屏蔽体在高频条件下的效果会更好。此外还可以看出,在所有频率点,钢的δ值都比铜和铝低一个数量级,这说明钢更适合用作磁屏蔽材料。Figure 14. Magnetic field in a shield as a function of penetration depth

图14 磁场在屏蔽体内传播时,其强度与屏蔽体厚度的函数关系[032]

Figure 15 compares absorption loss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for two thicknesses of copper and steel. 1/8-inch steel becomes quite effective for frequencies above 200 Hz, and even a 20-mil (0.5 mm) thickness of copper is

effective at frequencies above 1 MHz. However, all show a glaring weakness at lower frequencies, including 50-60-Hz line frequencies--the principal source of magnetically coupled noise at low frequency.

取相同厚度的钢和铜,并选择两种厚度进行不同频率下的磁场衰减特性测试,结果如图15所示。测试表明,当频率高于200Hz时,1/8英寸厚的钢就足以有效地衰减磁场;当频率高于1MHz时,只要20mil(0.5mm)厚的铜就能获得很好的屏蔽效果。不过,在低频条件下,包括50~60Hz的电力频段——这是低频磁耦合噪声的主要来源,这些材料的性能显然很差。Figure 15. Absorption loss vs. frequency for two thicknesses of copper and steel.

图15 两种厚度的铜和钢在不同频率下对磁场的衰减特性表1 不同频率下的δ值[1] Table 1 and Figures 15 and 16 are from Ott, H.W., Noise Reduction Techniques in Electronic System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6).

[注1] 表1、图15及图16摘自Ott, H.W. 《Noise Reduction Techniques in Electronic System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6)。[033]

For improved low-frequency magnetic shielding, a shield consisting of a high-permeability magnetic material (e.g.,

电缆屏蔽与接地_笔记

1.干扰原理 1.1导线传输 理想状况下导线只考虑电阻,实际状况(尤其是高频状况)下导线还应考虑分布参数(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 分布电容与分布电感乘积为常数:L C = 。 导线物理特征由特性阻抗描述:Z0 = √?,与导线的电压电流无关。 分布参数是干扰及其传导的主要原因。 分布电感:导线-导线 > 导线-导板 > 导板-导板 分布电容:导线-导线 < 导线-导板 < 导板-导板 特性阻抗:导线-导线 > 导线-导板 > 导板-导板 1.2.1传输线长短 导线长度s < 信号波长λ/10(或/4) 信号传播时间t QZ < 0.5 * 信号沿上升时间t f 导线长度s > 信号波长λ/1(或/4) 波长是频率的函数:λ = c/f f < 3kHz → R > 常量:高频电源波长1m,给灯泡供电,供电回路长度为2m以上。 变量:可平移导线将灯泡短路,并从靠近灯泡(远离电源)端至远离灯泡(靠近电源)端移动。 可平移导线构成将电路分为三个支路:可平移导线支路A与灯泡支路B和电源支路C。 常量:支路A阻抗Z A为常量,因电源频率和支路A长度为常量。 变量:支路B阻抗为Z B变量,因支路B长度随可平移导线的移动而变化。 变暗:可平移导线逼近灯泡某处时,支路B长度远小于电源波长/10,按照短线特性,应考虑电感, 由于电源频率为高频,Z B》Z A,于是灯泡被短路,故灯暗。 变亮:可平移导线远离灯泡某处时,支路B长度大于电源波长/10,按照长线特性,仅考虑电阻, 由于电源频率为高频,Z B与Z A数量级相当,于是灯泡不被短路,故灯亮。 变暗:可平移导线逼近电源某处时,支路C长度远小于电源波长/10,按照短线特性,应考虑电感, 由于电源频率为高频,Z B》Z A,于是电源被短路,故灯暗。 注意:灯丝本身就是一根导线。 干扰抑制元件要就近安装在干扰源端或被保护设备端。因为由以上解释,远端的干扰可以被忽略。

接地安装规范

接地装置安装 4.1.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 2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应采用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的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如下: 1)铺设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Ω·m的5cm厚的沥青层或15cm厚的砾石层。 2)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栏或警示牌。 3)将接地体敷设成水平网格。 4 当工程设计文件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设计为独立接地时,独立接地体与建筑物基础地网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4.2.1条的规定。 4.1.2 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 2 可采取下列方法降低接地电阻:

1)将垂直接地体深埋到低电阻率的土壤中或扩大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2)置换成低电阻率的土壤。 3)采用降阻剂或新型接地材料。 4)在永冻土地区和采用深孔(井)技术的降阻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中第3.2.10条~第3.2.12条的规定。 5)采用多根导体外引,外引长度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第5.4.6条的规定。 3当接地装置仅用于防雷保护,且当地土壤电阻率较高,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2008中第5.4.2条的规定。 4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放热焊接(热剂焊)。当采用通用的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钢材、铜材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体为钢材时,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防雷装置钢材焊接时的搭线长度及焊接方法 2)导体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放热焊接,熔接

屏蔽线应一端接地还是两端接地

屏蔽线应一端接地还是两端接地? 屏蔽接地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处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屏蔽层双端接地。 ①屏蔽层单端接地是在屏蔽电缆的一端将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另一端不接地或通过保护接地。 在屏蔽层单端接地情况下,非接地端的金属屏蔽层对地之间有感应电压存在,感应电压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但屏蔽层无电势环流通过。单端接地就是利用抑制电势电位差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 这种接地方式适合长度较短的线路,电缆长度所对应的感应电压不能超过安全电压。静电感应电压的存在将影响电路信号的稳定,有时可能会形成天线效应。 ②双端接地是将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的两端均连接接地。 在屏蔽层双端接地情况下,金属屏蔽层不会产生感应电压,但金属屏蔽层受干扰磁通影响将产生屏蔽环流通过,如果地点A和地点B的电势不相等,将形成很大的电势环流,环流会对信号产生抵消衰减效果。 动力电缆线两边接地,电机端的PE必然要接在驱动端的PE上,并最终接入机箱内的大地汇流排。 信号线则需要区别情况对待,一般而言模拟信号主张单端接地,以避免双端接地时,地电势不同引发的地电流影响信号;数字信号或差分信号主张双端接地,只是过大的地电流也同样可能影响信号。 所以个人以为,无论是单端还是双端,原则是死的,实效才是目的,需以能解决现场问题和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为重,因此往往只能灵活处置。 单端接地。 如果是两端接地,由于两个接地端可能存在电位差,反而会产生干扰。 一般要求是2端接地,然而2端接地要看现场条件,如果现场条件恶劣,会在2端形成感应电压,从而有了感应电流,容易干扰,当然,对模拟量干扰严重,故此时即要单端接地。 高频双端接地如编码器,开关量等,低频单端接地如模拟量等。单端接地不存在接地电位差的问题,可减少接地干扰。 屏蔽线的接地有三种情况,即:单端接地方式、两端接地方式、屏蔽层悬浮。(1)单端接地方式:假设信号电流i1从芯线流入屏蔽线,流过负载电阻RL之后,再通过屏蔽层返回信号源。因为i1与i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们产生的磁场干扰相互抵消。这是一个很好的抑制磁场干扰的措施。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抵制磁场耦合干扰的措施。(2)两端接地方式:由于屏蔽层上流过的电流是i2与地环电流iG的迭加,所以它不能完全抵消信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干扰。因此,它抑制磁场耦合干扰的能力也比单端接地方式差。单端接地方式与两端接地方式都有屏蔽电场耦合干扰作用。(3)屏蔽层悬浮:只有屏蔽电场

高考满分作文:2016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高考满分作文: 2016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摆脱恐惧,“虚拟”“现实”两精彩 不要被遭遇到的恐惧吓倒。当食人鱼袭来,唯有向前奋勇游去,才能摆脱被吃掉的厄运;当山洪迅疾而下,唯有理智做出判断,才能摆脱险境,让自己全身而退。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摆脱网络时代弊大于利的恐惧心理的束缚,将缠绕在身上的藤蔓去掉,才能让自己远离烦恼,轻装上阵。 没有恐惧之心,在看似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才可以轻松自在:一会儿在网上购物,一会儿在网上视频聊天,一会儿在网店的衣帽间试穿新衣,一会儿又在网上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是网

络,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理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摆脱对网络生活恐惧心理的束缚,才能开辟全新的生活大道。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二战”阴霾的气息久久挥之不去时,另辟蹊径,敢于正视自己,终于摆脱掉“二战”后日本文学消沉和悲观的风格,开创出了轻松、明快、幽默的“村上春树”式风格,他的作品很快受到读者的追捧与喜爱。摆脱固有的认知,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不沉湎在过去的“影子”中,阴影的束缚就不会存在。这就是村上春树的新生。 善于摆脱,是直面生活的一种勇气,也是直面生活的一种智慧。试想,面对互联网时代,我们如果像传说中杞国的那个人一样,整日担心天会掉下来、地会塌下去、星辰会坠落,那社会将如何发展?人类将如何获得进步?而对于你,你是否会因为对一些事物心生恐惧而畏首畏尾,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孱头一样在遗产面前徘徊不前?多数人之所以选择平庸,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在内心深处顾虑重重,患得患失。 可见,勇于面对生活,勇于正视自己,不计个人的得与失,我深信,梦想总有一天会照亮现实。马云在二十年前,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毅然投向电商领域。他以创业人的拼搏和势头,打消了公众对互联网的忧心,使得今天的阿里巴巴风靡全球。能够摆脱恐惧心理的束缚,一心一意向着目标大步前行,这是马云带给我们的启迪。

屏蔽与接地

屏蔽技术 1屏蔽的定义 屏蔽可通过各种屏蔽体来吸收或反射电磁场骚扰的侵入, 达到阻断骚扰传播的目的; 或者屏蔽体可将骚扰源的电磁辐射能量限制在其内部, 以防止其干扰其它设备。(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 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 1. 一种是主动屏蔽, 防止电磁场外泄; 2. 一种是被动屏蔽, 防止某一区域受骚扰的影响。 屏蔽就是具体讲, 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 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 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 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 、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 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 的作用, 所以屏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2.屏蔽的分类 屏蔽可分为电场屏蔽、电磁屏蔽和磁屏蔽三类。电场屏蔽又包括静电场屏蔽和交变 电场屏蔽; 磁场屏蔽又包括静磁屏蔽和交变磁场屏蔽。 1. 静电屏蔽常用于防止静电耦合和骚扰, 即电容性骚扰; 2. 电磁屏蔽主要用于防止高频电磁场的骚扰和影响; 3. 磁屏蔽主要用于防止低频磁感应, 即电感性骚扰。 2.1静电场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 用来防止静电耦合产生的感应。屏蔽壳体采用高导电率材料并良好接地,以隔断两个电路之间的分布电容偶合,达到屏蔽作用。静电屏蔽的屏蔽壳体必须接地。 以屏蔽导线为例,说明静电屏蔽的原理。静电感应是通过静电电容构成的,因此,静电屏蔽是以隔断两个电路之间的分布电容。静电感应,既两条线路位于地线之上时,若相对于地线对导体1 加有V1的电压,则导体2 也将产生与V1成比例的电V2。由于导体之间必然存在静电电容,若 设电容为C10、C12 和C20,则电压V1 就被C12 和C20 分为两部分,该被分开的电压就为V2,可用下式加以计算; 导体1 和2 之间加入接地板便可构成静电屏蔽。这样,在接地板与导体1、导体2之间就产生了静电电容C`10 和C`20。等效电路,增加了对地静电电容,消除了导体1、2 之间直接偶合的静电电容。按示2.1,由于C12=0,故与V 1 无关,V2=0。这就是静电屏蔽的原理。

接地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接地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体及接地干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主材: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采用热镀锌。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 辅材:有镀锌铅丝、螺栓、垫圈、支架,电焊条、氧气、乙炔、预埋铁件、塑料管、油漆(红与白)、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2.2 主要机具: 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铁锹、铁镐、大锤、桶,线坠、卷尺、紧线器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接地体作业条件: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基础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好。 2.3.2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支架安装完;保护管已预埋;土建抹灰完毕。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人工接地体安装:接地体加工→挖沟→安装接地体→接地体间的扁钢敷设→核验接地体。 3.1.2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基础或工程桩及承台自然接地体→接地体钢筋连接及色标→核验接地体。 3.1.3 接地干线安装: 1)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接地干线制作→挖沟、埋设。 2) 室内明敷: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支持件固定→接地干线安装。 3.2 人工接地体安装 3.2.1 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了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加工工成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40×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 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3.2.2 挖沟: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虚拟财产同样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在虚拟世界与现实 世界发生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时,它应当属于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 给法律是否保护虚拟财产设定一个最为基本的界面限制:只有虚拟财产与现实 的社会关系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时,才能进入现实法律调整的范畴。虚拟 财产虽然是无形的而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 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而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正义是一种社会的美德。刑事法的立法与司法都应符合这一美德,即实现正义,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也要在正义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基于此,着眼于刑法对 虚拟财产保护的发展方向,着眼于刑法典的成熟程度及社会对刑法适用效应的 宽容限度,通过以下路径达致刑法对虚拟财产的全面保护:通过司法解释,完 善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通过立法解释,完善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通过 刑事立法,完善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关键词:虚拟财产,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无形财产的一种,在正义理念 的指导下进行,发展方向,宽容限度,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刑事立法 在网络世界迷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渐次产生的许多网络问题对法 律体系及其适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其中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刑法保护 日显棘手,基于和谐的法律理念和精神,"我们应当关注社会现象,确定保持和谐的法律以及它们急需的一些秩序原则",并"对立法重点和利益协调方式进行 相应的调整,实现立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虚拟财产的界定 互联网的出现把我们的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不用网络技术即可感知的现 实世界,一个是使用网络技术才能感知的虚拟世界,而且,伴随科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虚拟财产"也是伴随网络的 出现而产生的概念,涉及虚拟财产的案件也越来越多。网络空间所具有的无限 延展性的特性,给掩藏其间的各种类型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广阔的滋生空间,同

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

数控车床如何抗干扰 数控车床作为cnc机床自然也会像其他的电子仪器仪表一样受到众多的干扰,所以面对有可能发生的干扰我们必须有应对的措施,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处理等。 ①屏蔽技术:屏蔽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屏蔽技术切断辐射电磁噪声的传输途径通,常用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把所需屏蔽的区域包围起来,使屏蔽体内外的场相互隔离,切断电磁辐射信号,以保护被屏蔽体免受干扰,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及电磁屏蔽。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对于电场干扰时,系统中的强电设备金属外壳(伺服驱动器、变频器、驱动器、开关电源、电机等)可靠接地实现主动屏蔽;敏感设备如智能纠错装置等外壳应可靠接地,实现被动屏蔽;强电设备与敏感设备之间距离尽可能远;高电压大电流动力线与信号线应分开走线,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对于磁场干扰,选用高导磁率的材料,如玻莫合金等,并适当增加屏蔽体的壁厚;用双绞线和屏蔽线,让信号线与接地线或载流回线扭绞在一起,以便使信号与接地或载流回线之间的距离最近;增大线间的距离,使得干扰源与受感应的线路之间的互感尽可能地小;敏感设备应远离干扰源强电设备变压器等。 ②隔离技术:隔离就是用隔离元器件将干扰源隔离,以防干扰窜入设备,保证电火花机床的正常运行。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 (1)光电隔离:光电隔离能有效地抑制系统噪声,消除接地回路的干扰。在智能纠错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接口,对信号及噪声进行隔离;在电机驱动控制电路中,用光耦来把控制电路和马达高压电路隔离开。 (2)变压器隔离是一种用得相当广泛的电源线抗干扰元件,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电路与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从而解决地线环路电流带来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干扰,同时隔离变压器对于抗共模干扰也有一定作用。隔离变压器对瞬变脉冲串和雷击浪涌干扰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于交流信号的传输,一般使用变压器隔离干扰信号的办法。 (3)继电器隔离,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没有电气上的联系。因此,可以利用继电器的线圈接受电气信号,而用触点发送和输出信号,从而避免强电和弱电信号之间的直接联系,实现

屏蔽线如何接地

屏蔽线如何接地 屏蔽的作用是将电磁场噪声源与敏感设备隔离,切断噪声源的传播路径。屏蔽分为主动 屏蔽和被动屏蔽,主动屏蔽目的是为了防止噪声源向外辐射,是对噪声源的屏蔽;被动屏蔽 目的是为了防止敏感设备遭到噪声源的干扰,是对敏感设备的屏蔽。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主要由铜、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厚度很薄,远小于使用频率上 金属材料的集肤深度,屏蔽层的效果主要不是由于金属体本身对电场、磁场的反射、吸收而 产生的,而是由于屏蔽层的接地产生的,接地的形式不同将直接影响屏蔽效果。对于电场、 磁场屏蔽层的接地方式不同。可采用不接地、单端接地或双端接地 总结: 单端接地: 1) 屏蔽电缆的单端接地对于避免低频电场的干扰是有帮助的。或者说它能够避免 波长λ 远远大于电缆长度L 的频率干扰。L<λ /20 2) 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能够避免屏蔽层上的低频电流噪声。这种电流在内部导 致共模干扰电压并且有可能干扰模拟量设备。 3) 屏蔽层的单端接地对于那些对低频干扰敏感的电路(模拟量电路)来说是可取 的。 4) 连续测量值的上下波动和永久偏差表示有低频干扰。 双端接地: 1) 确保到电控柜或者插头(圆形接触)的连接经过一个大的导电区域(低感应系 数)。选择金属在金属上比非金属在非金属上要好。 2) 由于有些模拟量模块使用了脉冲技术(例如:处理器和A/D 转换器集成在同一模 块中),建议将模拟量信号彼此间屏蔽,确保正确的等电位连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双端接地。 3) 通常金属箔屏蔽层的传输阻抗远远大于铜编织线的屏蔽层,其效果相差5-10 倍, 不能用作数字信号电缆。 4) 偶尔的功能失灵表明有高频干扰。这是导线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的。 5) 除去电缆的端点以外,屏蔽层多点接地是有利的。 6) 不要将屏蔽层接在插针上,避免“猪尾巴”现象。 7) 要时刻注意屏蔽层的并联阻抗应该小于自身阻抗的1/10。电缆桥架、机械框架、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 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 50169-92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 位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经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1992年12月16日以建标〔1992〕911号文批准发布。 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 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 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 收规范》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 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

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 本条文说明仅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规范时使用。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接地装置的选择 第三节接地装置的敷设 第四节接地体(线)的连接 第五节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 第六节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 第三章工程交接验收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条简要地阐明了本规范编制的宗旨,是为了保证接地装置的施工和验收质量 而制订。 第1.0.2条本条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接地装置。 其他如电子计算机和微波通讯等接地工程应按 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第1.0.3条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设计施工,不得随意修改设计,必要时需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并按修改后的设计执行。 第1.0.4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凡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器材,均不得使用和安装。 第1.0.5条本规范内容是以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为主,有关施工安全问题,尚应遵守现行 的安全技术规程。 第1.0.6条电气装置接地工程应及时配合建筑施工,从而减少重复劳动,加快工程进度和 提高工程质量。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屏蔽 接地 滤波

我们知道,造成设备性能降低或失效的电磁干扰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首先是有一个电磁场所,其次是有干扰源和被干扰源,最后就是具备一条电磁干扰的耦合通路,以便把能量从干扰源传递到受干扰源。因此,为解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必须围绕这三点来分析。一般情 况下,对于EMI的控制,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措施:屏蔽、滤波、接地。这三种方法虽然有 着独立的作用,但是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良好的接地可以降低设备对屏蔽和滤波的要求,而良好的屏蔽也可以使滤波器的要求低一些。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屏蔽、滤波和接地。 1屏蔽 屏蔽能够有效的抑制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干扰。采用屏蔽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限制内部的辐射电磁能量外泄出控制区域,另一个就是防止外来的辐射电磁能量入内部控制区。按照屏蔽的机理,我们可以将屏蔽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 1.1 电场屏蔽 一般情况下,电场感应可以看成是分布电容间的耦合,图1是一个电场感应的示意图。 图1 电场感应示意图 其中A为干扰源,B为受感应设备,其中Ua和Ub之间的关系为 Ub=C1*Ua/(C1+C2) C1为A、B之间的分布电容;C2为受感应设备的对地电容。 根据示意图和等式,为了减弱B上面的地磁感应,使用的方法有 增大A和B之间的距离,减小C1。 减小B和地之间的距离,增大C2。 在AB之间放置一金属薄板或将A使用金属屏蔽罩罩住A,C1将趋向0数值。 相对来说1和2比较容易理解,这里主要针对第3种方法进行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插入屏蔽板后(屏蔽板接地)。就造成两个分布电容C3和C4,其中C3被屏蔽板短路到地,它不会对B点的电场感应产生影响。而受感应物B的对地和对屏蔽板的分布电容,C3和C4,实际上是处在并联的位置上。这样,B设备的感应电压ub'应当是A点电压被A、B之间的剩余电容C1'与并联电容C2和C4的分压,即 Ub=C1'*Ua/(C1'+C2+C4)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及其教育应用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及其教育应用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此技术基础上出现的虚拟世界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虚拟世界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再创造,二者将共同构成我们的未来世界。本文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在信息化时代,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教育应用将成为新课题。 关键词:虚拟世界;现实世界;教育应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虚拟现实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行动方式和交往方式,并在无形中构建出一个巨大新空间——虚拟世界。如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虚拟世界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推动着现实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特殊功能也日益凸显。 一虚拟世界本质及其特征 虚拟世界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要搞清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何为虚拟世界。 所谓虚拟世界,包含着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的虚拟世界,是指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

技术和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等集成起来所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 工现实,是一种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视、听、触等行为的高级人机界面,一句话,狭义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模拟的世界”;广义层面的虚拟世界,则不仅包含了狭义的虚拟世界的内容,而且还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人类网络行动的呈现而产生 出来的一种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等要素的新型行动空间,它包含了信息技术系统、信息交往平台、新型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生活空间等方面的更广泛的内容和特征,一句话,广义的虚拟世界是一种动态的网络社会生活空间(cyberspace)。总的来看,无论是狭义层面的虚拟世界概念还是广义层面的虚拟世界概念,我们均可将之归纳概括为一种“人工的现实”或“人造的世界”。[1] 虚拟世界作为一种“人工的现实”或“人造的世界”,是网络时 代的产物,对于“什么是虚拟世界?”,学术界对此尚未有统一的论断。有的学者认为虚拟世界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属性的描写和反映; 有的学者认为虚拟世界类似 于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世界3”;有的学者在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基础上提出虚拟世界是“第四世界”( 即人所编制的符码化世界);[2]有的学者指出虚拟是由物质向意识转化的中间环节, 属于事 物发展的过渡态。[3]想要对虚拟世界的认识达成共识,必将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网络空间中构成的虚拟世界是人的思想的物化,源于人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以数字化虚拟和网络技术为前

虚拟与现实(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虚拟与现实(500字)作文 两年前,我沉迷于网络小说的世界。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对于很多字我都非常陌生,甚至不知道这个字的寓含着什么,尽管如此,我还是固执的敲打着键盘,开始了漫长的网络写手生涯。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这句经典的成语,曾经让我一度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可以在写作上成为笔尖上的导演。直到他问我小说可以满足你一时的兴起,可你能坚持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一辈子?我突然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想想这两年,尽管小说带给了我在现实生活无法实现的虚幻,可也因此付出了代价,我并不快乐,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了起来。望着镜中那头长发,一根根银丝在黑发中显得格外抢眼,瞬间让我看上去老了好几岁。打开那一篇篇历经数十个月完成的小说,我却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成就感。打开手机联系人,寥寥无几的电话号码让我的心一下子空了。我用了两年的时光,写下了数十部长篇言情小说,直到最后一部,我还是在原地踏步。当我决定放弃小说生涯,勇敢踏入社会,仅仅半年时间,我意外的收获了赞扬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有那份久违的成就感。一缕温暖的光芒从窗外洋溢了进来,那一刻,我的心燃烧起了那久违的激情。初一:琉素素 篇一:虚拟与现实——高三优秀作文 人生不虚拟 当一股种菜风扫过全国时,我们听到一些人的抨击和批驳,也有拥趸们不以为然的我行我素和乐此不疲。 依我看,口水战是不用打的,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横加干涉费力指责。但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是种菜,或是打游戏的人,难道你的人生也能虚拟? 虚拟的农场永远不能找到温煦的阳光,虚拟的侠客永远得不到线下同样的欢呼与崇拜,虚拟的生活永远抵不上真实的人生。我们真实地活在当下。 当人们忙于种菜偷菜时,是否留意过真实的田园已被春风抚绿,没有看客的蝶儿在寂寞的舞蹈?“当我从书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哲人,当我从大自然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孩子”,托尔斯泰如是说。真实的自然,不止有树,有菜,有花,有草,更有泉水淙淙,鸟儿啁啾,有雾霭虹霓,有风雨雷电。当你偷完菜走回来时,试问你成了什么?上帝给予我们双手去掬一捧泉水,给我们眼睛去找寻星座,给我们肌肤去感觉风的抚摩,雨的滴落……我们的手指绝不仅仅为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我们的眼睛绝不是为荧光屏忠实的看客。 当人们忙于扫罗网络上的速食文字或是在某款游戏中奋斗时,是否知道线下的人生更精彩?是否留意自己的心灵已一片荒芜?为什么会有网瘾症?因为一些人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得到肯定,得到尊重与成功,而沉溺于网络中,或许精神上得到了抚慰,但这种行为实则饮鸩止渴——现实越来越荒芜,落差越来越大,终于再也无法回到现实。 当人们忙于即时交友的方便快捷,是否晓得有人在你的身后忧虑担心,有人多久没有听到你用真实的声音讲话?一日的网友抵过几十年生养的父母,一日的网恋可以比得上相濡以沫的发妻?现代人感叹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交往有隔膜,抱怨自己缺少关怀与爱……殊不知,需求时应先施与,不要在虚拟生活中找寻不可靠的慰藉,却失去近在手边的幸福。 想到今日网上爆红的宁波乞丐“犀利哥”网民们皆以国人

抗干扰的接地处理及屏蔽处理

抗干扰的接地处理及屏蔽处理 抗干扰接地处理的主要内容:(1)避开地环电流的干扰;(2)降低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 “一点接地”有效地避开了地环电流;而在“一点接地”前提下,并联接地则是降低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的有效措施;它们是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的最基本的接地方法。 工业控制系统接地的含义不一定就是接大地。例如直流接地只是定义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它可以悬浮,但要求与大地严格绝缘。通常,其绝缘电阻要达到50 MΩ以上。直流地悬浮隔离了交流地网的干扰,经济简便,工程中经常使用。直流地悬浮的缺点是机器容易带静电,如果该静电电位过高,会损坏器件,击伤操作人员等等;而且,如果这时直流地与大地的绝缘电阻减小,可能会产生很多原先没有想到的干扰。直流地接大地,按照国家标准,要埋设一个不大于4Ω的独立接地体。但无论直流地悬浮或者接大地,直流地与大地之间的电位都存在着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工业控制机所操作的各种输入输出信号之间接地是否合理,不只是形成相互耦合干扰的问题,有时还危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在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各种通道的信号频率大多在1MHz内,属于低频范围。因此,谈谈低频范围的接地。 1. 串联接地 在串联接地方式中,各电路各有一个电流i1、i2、i3等流向接地点。由于地线存在电阻,因此,每个串联接点的电位不再是零,于是各个电路间相互发生干扰。尤其是强信号电路将严重干扰弱信号电路。如果必须要这样使用,应当尽力减小公共地线的阻抗,使其能达到系统的抗干扰容限要求。串联的次序是:最怕干扰的电路的地应最接近公共地,而最不怕干扰的电路的地可以稍远离公共地。 2. 并联接地 并联接地方式:在工业控制机中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采用并联接地。并联接地中各个电路的地电位只与其自身的地线阻抗和地电流有关,互相之间不会造成耦合干扰。因此,有效地克服了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问题,工业控制机应当尽量采用并联接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采用了并联接地方式,但是地线仍然要粗一些,以使各个电路部件之间的地电位差尽量减小。这样,当各个部件之间有信号传送时,地线环流干扰将减小。 工业现场的干扰来源是多渠道的,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现场,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屏蔽和接地是由工控系统开发者操作的一项技术内容。能否正确设计和利用它们,不仅关系到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良好地抑制干扰,而且是工控项目开发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工控系统的屏蔽处理 工业现场动力线路密布,设备启停运转繁忙,因此存在严重的电场和磁场干扰。而工业控制系统又有几十乃至几百个甚至更多的输入输出通道分布在其中,导线之间形成相互耦合是通道干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主要表现为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电磁场辐射三种形式。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由前两种耦合造成的干扰是主要的,第三种是次要的。它们对电路主要造成共模形式的干扰。

接地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地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2 引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3 施工准备 3.1 所用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2 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采用热镀锌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3.3 镀锌铁丝、螺栓、平垫圈、弹簧垫圈等辅料均应为热镀锌制品。 3.4 电焊条、防锈漆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 3.5 当设计采用新型接地模块时,供货商应提供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及有关技术说明。 3.6 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3.7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8 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9 主要机具:常用电工工具、钢锯、锯条、铁锹、铁镐、大锤、夯桶、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4 操作工艺 4.1 人工接地装置安装: 4.1.1 工艺流程: 接地极(体)加工(接地模块制备)→测量弹线定位→挖沟→安装接地极(体)→接地干线敷设、连接→防腐处理→检测验收→回填土 4.1.2 人工接地极(体)安装符合以下规定: 4.1.2.1 人工接地极(体)的最小尺寸应符合下表2要求: 4.1.2.2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4.1.2.3 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 4.1.2.4 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4.1.2.5 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通道下深度小于1m时,应采取均压带做法或在其上方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4.1.2.6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4.1.2.7 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 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3)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电缆的屏蔽与接地

电缆的屏蔽与接地 Cable Shield and ground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518835605.html,/cs/cn/zh/view/109481350

摘要西门子通信电缆的屏蔽与接地 关键词西门子系统、屏蔽、接地 Key Words Siemens cable Shield Ground

目录 1骚扰源的传输路径 (4) 1.1导线的传导干扰 (4) 1.1.1传输线-短线与长线 (4) 1.1.2共阻抗耦合 (6) 1.1.3传输线的反射 (8) 1.1.4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 (10) 1.2骚扰通过空间传输 (13) 1.2.1天线效应 (13) 1.2.2近场电场耦合 (17) 1.2.3近场磁场耦合 (18) 2 屏蔽 (20) 2.1 电场屏蔽 (21) 2.2 磁场屏蔽 (23) 3电缆的屏蔽接地 (27) 3.1 电场的屏蔽接地 (27) 3.1.1屏蔽层不接地 (27) 3.1.2屏蔽层单端接地 (27) 3.2 磁场的屏蔽接地 (28) 3.2.1屏蔽层单端接地或不接地 (28) 3.3 电缆屏蔽接地总结 (31) 4 PROFIBUS的安装要求 (34) 4.1 PROFIBUS的布线 (34) 4.2 PROFIBUS的屏蔽接地 (36) 5 PROFINET的安装要求 (38) 5.1 PROFINET的布线 (38) 5.2 PROFINET的屏蔽接地 (40)

1骚扰源的传输路径 产生干扰的三个要素:干扰源、耦合路径、潜在的易受干扰的器件。骚扰源可以通过空间的辐射、电磁耦合传递到敏感设备,也可以通过导线的传输进入敏感设备。 1.1导线的传导干扰 信号通过导线传输,通常在理想情况下只考虑导线的电阻,但实际的传输导线都存在分布电容和电感,尤其在传送频率高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分布电容与电感的乘积等于常数,它们与导体间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和介电常数ε有关: L C = με=常数, L/是电缆的物理特征,与传输线的电压电流无关。导线的传导特性阻抗为Z0 =C 干扰绝大部分也是是由导线的分布参数引起得的。图1-1列出几种传输线的布置,(a)为导线对;(b)为轨线与板;(c)为平行板,假设导线间距相同,三者的分布参数比较为:La > Lb >Lc;Ca < Cb < Cc;Za > Zb > Zc; 图1-1几种传输线的布置 1.1.1传输线-短线与长线 线路中的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分布电阻影响信号及电源的传输,根据传输线的长度与传输信号频率的关系,将传输线分为短线(有的资料为电短)和长线(有的资料为电长),如图1-2所示,如果s l (有的参考资料为大于l/4)就是长线,例如机械尺寸比波长大,适用于分布参数电路分析,基耳霍夫电压定律不再适用,因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同样一段传输线,由于传输信号频率不同,有可能是短线,也有可能是长线。计算波长的公式如下: V l= f l:波长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91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三篇旋转电机篇、第四篇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篇、第五篇蓄电池篇、第十一篇电缆线路篇及第十五篇接地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三章和二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新型设备的接地规定,接地干线涂色标志采用IEC标准同国标一致,对接地装置施工防腐问题、焊接质量要求作了修订,对土壤腐蚀性分级定量和化学降阻剂使用上作了规定。 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 1990年12月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接地装置的选择 第三节接地装置的敷设 第四节接地体(线)的连接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由工程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设计要求施工,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监督。 1.0.4 接地装置施工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1.0.5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word 资料

1.0.6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作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1.0.7 各种电气装置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2条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应为多点连接。 1.0.8 接地装置验收测试应在土建完工后尽快安排进行;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装置,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由设计确定采取相应措施,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0.9 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word 资料

2.0.1接地体(极)grounding conductor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极)。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2.0.2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 2.0.3接地线grounding conductor 电力设备、杆塔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 2.0.4接地装置grounding connection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2.0.5接地grounded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word 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