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卫生标准霉菌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霉菌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霉菌标准

一、原料要求

1.饲料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有害物质污染,并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2.饲料原料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储存环境的

干燥、通风。

二、生产工艺

1.饲料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

2.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清洗,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3.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湿度等关键工艺参数,防止霉菌生长。

三、质量检测

1.每批饲料产品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方面。

2.霉菌毒素是饲料卫生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产品

符合国家标准。

3.质量检测结果应记录存档,以便追溯和保证产品质量。

四、包装要求

1.饲料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异味,并能有效防潮、

防虫、防腐。

2.包装标识应清晰、规范,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信息等。

3.包装时应保证封口严密,避免饲料受潮、污染。

五、储存要求

1.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潮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饲料堆放时应保持间距,避免压迫和混放。

3.定期进行仓库清洁和消毒,防止霉菌生长。

六、使用要求

1.使用饲料前,应检查产品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2.使用过程中,应按照饲料使用说明进行配比和投喂,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

使用导致动物中毒或环境污染。

3.使用后剩余的饲料应妥善保管,避免污染和变质。

七、运输要求

1.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饲料包装完好,防止受潮、污染和破损。

2.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与有毒物质混装运输。

3.运输过程中应防晒、防雨淋,并注意防潮、防火等安全事项。

八、卫生管理

1.饲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饲料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

符合卫生标准。

2.生产车间和仓库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霉菌生长和

污染。

3.员工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确保生产过

程中的卫生安全。

蒙脱石简介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又名微晶高岭石,是一种层状结构、片状结晶的硅酸盐粘土矿,因其最初发现于法国的蒙脱城而命名的,俗名称观音土。其族系物有11种,其成分为(Na,Ca) 0.33 ( Al,Mg)2[Si4O10](OH)2·nH2O ,由二层共顶联接的硅氧四面体片夹一层共棱联接的铝(镁)氧(氢氧)八面体片构成2:1型含结晶水结构,是粘土类矿物中晶体结构变异最强的矿物之一,通过衍射仪慢速扫描的试验结果表明为天然纳米材料。在我国,蒙脱石是通过法国止泻药蒙脱石散"思密达"而走向千家万户,再经2006年先声"必奇"的广告在央视黄金标版播出,标志着蒙脱石正式登堂入室。近年,随着蒙脱石研发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产品蒙脱石纯度已突破98%大关,蒙脱石已超出非金属矿范畴作为独立的品种一枝独秀地应用在医药、饲料等高科技领域,尤其在动物应用上以止泻、脱霉菌、止血消炎、移栏维护等最为热点[1]。 我国关于蒙脱石产品的定义不统一,常造成蒙脱石产品歧义。目前关于蒙脱石产品的定义有二个,一个是非金属矿行业的蒙脱石产品的定义:粘土矿中蒙脱石含量大于80%就称为蒙脱石,如蒙脱石干燥剂等,其产品含量多用吸蓝量等方法定性定量,品位不外乎为高纯度的膨润土而已,蒙脱石是膨润土的一种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但膨润土不是蒙脱石,蒙脱石也不是膨润土,只不过是蒙脱石需要从膨润土中提纯获得;另一个是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对蒙脱石产品的要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蒙脱石,其概念接近科研研究领域上的蒙脱石的界定,其产品含量多用XRD等方法定性定量,本文所述的蒙脱石就是这个层面上的蒙脱石产品。为了和非金属矿行业的蒙脱石产品区别开来,目前国内外常常采用二八面体蒙脱石或十六角蒙脱石的叫法。 用于饲料的蒙脱石必须是经过提纯的、必须确定无毒(砷、汞、铅、方英石不超标),任何将膨润土原矿直接应用都将造成对禽畜的伤害。 蒙脱石对动物的保护作用蒙脱石作为药用原料和辅料在医药行业中已应用多年,蒙脱石无臭,有轻微的土味,近白色或微黄色,有蜡样光泽,无刺激性。蒙脱石药理研究表明,它对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轮状病毒以及胆盐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对细菌毒素有固定作用;蒙脱石只吸附、固定表面带有粒编码蛋白(CS31 A)的致病性带电病原菌,对表面不带CS31 A 的正常菌群无固定清除作用[2-3]。 蒙脱石是动物一种良好的胃粘膜防护剂。 纳米蒙脱石是经纳米杂化而得到的,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可大幅度提高吸附能力,吸附效果是普通蒙脱石产品的3倍。 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兽药的品种,对动物止泻的效果也极佳[4] ,并且安全绿色。蒙脱石源于大自然,又回归大自然,对大自然没有破坏,是对环境友善的物质。 蒙脱石对动物的保护作用源于它的七大功能。 吸附/固定功能蒙脱石的不均匀带电性使其可以吸附各种消化道致病因子。蒙脱石可以

饲料卫生标准霉菌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霉菌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霉菌标准 一、原料要求 1.饲料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有害物质污染,并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2.饲料原料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储存环境的 干燥、通风。 二、生产工艺 1.饲料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 2.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清洗,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3.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湿度等关键工艺参数,防止霉菌生长。 三、质量检测 1.每批饲料产品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方面。 2.霉菌毒素是饲料卫生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产品 符合国家标准。 3.质量检测结果应记录存档,以便追溯和保证产品质量。 四、包装要求 1.饲料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异味,并能有效防潮、 防虫、防腐。 2.包装标识应清晰、规范,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信息等。 3.包装时应保证封口严密,避免饲料受潮、污染。 五、储存要求 1.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潮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饲料堆放时应保持间距,避免压迫和混放。 3.定期进行仓库清洁和消毒,防止霉菌生长。 六、使用要求 1.使用饲料前,应检查产品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2.使用过程中,应按照饲料使用说明进行配比和投喂,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 使用导致动物中毒或环境污染。 3.使用后剩余的饲料应妥善保管,避免污染和变质。 七、运输要求 1.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饲料包装完好,防止受潮、污染和破损。 2.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与有毒物质混装运输。 3.运输过程中应防晒、防雨淋,并注意防潮、防火等安全事项。 八、卫生管理 1.饲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饲料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 符合卫生标准。 2.生产车间和仓库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霉菌生长和 污染。 3.员工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确保生产过 程中的卫生安全。

农产品安全生产论文10

贵州省瓮安县无公害生态养猪技术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我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一半,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量的46.7%,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加入WTO后,中国养猪业也要参与国际竞争,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有利因素为我们的养猪业带来了无限生机,于是养猪业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猪肉出口量却仅占我国猪肉产量的0.7%,占世界猪肉贸易量的3%,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我国猪肉食品安全度达不到国际标准要求。同时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猪场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中国的养猪业必须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发展无公害生态养猪,创造绿色效益,这是我们养猪界朋友共同的使命。 瓮安,一个位于贵州南部的小县城,也是一个发展无公害生态猪的好地方;无公害生态猪的养殖应该重视养猪全过程的管理,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行农牧结合,实施无公害生态养猪是实现养猪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无公害生态养猪”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无污染的适宜猪繁殖生长的环境下,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猪业与农、林、鱼及其它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利用饲料资源的再循环,以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实现养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体系,是养猪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推广“猪—沼—植物”三位一体的生态养猪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无公害生态养猪模式,它科学营养的配方,减少或限量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利用生态工程原理保持猪场环境协调,让猪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为人类创造最大价值,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其中心是:(1)限制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禁止使用激素;(2)农牧结合,合理设计规划生态猪场建设;(3)重视环境保护,综合利用,防止环境污染;(4)病原体净化的养猪生产技术;(5)生态日粮的配制技术,提高日粮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氮磷和微量元素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及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表1中所列各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381-1987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 GB/T 13079-199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 13080-1991 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13081-1991 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 13082-1991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13083-1991 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13084-1991 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 GB/T 13085-1991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GB/T 13086-1991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 GB/T 13087-1991 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 GB/T 13088-1991 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 GB/T 13089-1991 饲料中噁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 GB/T 13090-1991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GB/T 13091-199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方法 GB/T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 GB/T 13093-1991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GB/T 17480-199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HG 2636-1994 饲料级磷酸氢钙 3 要求 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卫生指标及试验方法见表1。

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 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含量% 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 1 ≥720 ≤4.0 ≤2.0 ≤1.0 ≤14.0 正常 2 ≥685 ≤6.0 3 ≥650 ≤8.0 4 ≥620 ≤10.0 5 ≥590 ≤15.0 等外<590 —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国际标准GB玉米质量指标完整版

国际标准G B玉米质量 指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 ≤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卫生标准 干物质含量

饲料卫生标准干物质含量 一、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是饲料中水分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饲料易发霉变质,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因此,水分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粗蛋白含量 粗蛋白含量是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粗蛋白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生长性能。因此,粗蛋白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粗纤维含量 粗纤维含量是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粗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粗纤维含量过低则会导致动物便秘等问题。因此,粗纤维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矿物质含量 矿物质含量是饲料中矿物质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矿物质含量包括钙、磷、钾、钠等,对于动物的骨骼、肌肉、神经等方面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矿物质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五、维生素含量 维生素含量是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维生素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视觉等方面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维生素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六、添加剂含量 添加剂含量是饲料中添加剂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防霉剂、抗菌剂、镇静剂等,对于改善饲料品质、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添加剂的含量和使用种类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控制,以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 七、污染物含量 污染物含量是饲料中各种有害物质含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对于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因此,污染物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八、其他物质含量 其他物质含量包括挥发性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这些物质含量的高低对于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挥发性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过高会导致饲料酸败变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过高则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其他物质含量的控制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饲料卫生标准2022

饲料卫生标准2022 饲料卫生标准2022 饲料卫生标准2022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旨在保护动物健康,保证饲料安全,提高饲料质量,促进动物饲养业可持续发展。 饲料卫生标准2022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饲料原料的检查和检验 1.饲料原料的检查和检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按照《饲料原料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 2.饲料原料的检查和检验应包括: (1)检查原料的外观、气味、质地、颜色等; (2)检查原料的化学成分,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3)检查原料的微生物污染,如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等; (4)检查原料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 二、饲料加工 1.饲料加工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按照《饲料加工规范》的要求进行。 2.饲料加工应包括: (1)原料的清洁、筛选、混合、研磨、添加抗氧化剂、添加防腐剂等; (2)饲料的包装、标签、运输等。 三、饲料安全 1.饲料安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按照《饲料安全规范》的要求进行。

2.饲料安全应包括: (1)饲料的检查和检验,如检查饲料的外观、气味、质地、颜色等; (2)饲料的化学成分检查,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3)饲料的微生物污染检查,如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等; (4)饲料的有害物质检查,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 四、饲料质量 1.饲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按照《饲料质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2.饲料质量应包括: (1)饲料的营养成分,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2)饲料的口感、口味、颜色等; (3)饲料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抗菌剂等; (4)饲料的安全性,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 五、饲料使用 1.饲料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按照《饲料使用规范》的要求进行。 2.饲料使用应包括: (1)饲料的存储,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饲料的配比,如营养成分、添加剂等; (3)饲料的使用,如投喂量、投喂频率等; (4)饲料的添加,如添加水分、添加抗氧化剂、添加防腐剂等。 六、饲料管理 1.饲料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按照《饲料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

国际准则GB玉米质量指标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 ≤4.0 ≤2.0 ≤1.0 ≤14.0 正常 2 ≥685 ≤6.03≥650 ≤8.04 ≥620 ≤10.0 5 ≥590 ≤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

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

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2)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概述: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谷则排名第三。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各种食品;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品种分类: 1. 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 2。按皮色的不同:白皮小麦(白麦)、红皮小麦(红麦)、混合麦. 3。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硬质小麦、软质小麦。 4. 按制定标准不同:普通麦、优质麦。 5。国内品种、国外品种.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夏季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白麦:白麦为小麦的一种,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含大量淀粉,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之一。子实

呈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白麦较普通小麦相比,分蘖力较强,抽穗快,且穗层整齐,熟相较好;植株茎杆粗壮,抗倒性强。 红麦:白小麦与红小麦的种皮颜色不同,白小麦种皮颜色较浅近白色,故名。红小麦种皮颜色较深,近红色.除此之外,白小麦种皮相对较薄,出粉率也相对较高,红小麦种皮相对较厚,出粉率也相对低一点。 硬质小麦: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硬麦的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容量较大、出粉串较高,面粉面筋含量较多,延伸性和弹性较好,适于做馒头、面包等发酵食品. 软质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就小麦籽粒而言,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软质粒小麦磨出的面粉只适于生产饼干、糕点等食品. 优质小麦:只是一个标准,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他是根据不同小麦加工特性和不同面粉生产需要而定,也就是只要符合国家制定的“优质麦"标准的白小麦;红小麦;强、高筋小麦(胶质);低筋小麦(粉质)不同品系品种的小麦都是优质麦。另外优质麦不只决定于品种,还要有科学的管理,以及及时的收获,才能获得优良品质的小麦,才是真正的优质麦. 优质小麦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优质、专用、稳定。 优质即品质优良。小麦品质是小麦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有机结合.目前为各行业人士共同接受的小麦品质评价主要指标是小麦的容重、湿面筋的含量和质量(收贮企业以籽粒蛋白、湿面筋

饲料添加剂粪肠球菌

《饲料添加剂粪肠球菌》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将粪肠球菌规定为可以添加到饲料中的菌种,其在动物肠道内可形成生物薄膜附着于动物肠道粘膜上,并且发育、生长和繁殖。粪肠球菌广泛分布在畜、禽养殖场所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的环境中,存在于人和动物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内。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是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阴性球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主要菌群之一,其能产生天然 抗生素,有利于机体健康;同时还能产生细菌素等抑菌物质, 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环境; 还能抑制肠道内产尿素酶细菌和腐败菌的繁殖,减少肠道尿素酶和内毒素的含量,使血液中氨和内毒素的含量下降。粪肠球菌 (E.faecalis)作为一种益生菌,在医学和食品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另外,肠球菌为消化道内正常存在的一类微生物,在肠黏膜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定植能力,并且是一种兼性厌氧的乳酸菌,与厌氧、培养保存条件苛刻的双歧杆菌相比,更适合于生产和应用。 粪肠球菌饲用微生物中的作用:①粪肠球菌制备成微生物制剂可直接投喂养殖动物,有利于改善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防治动物肠道菌丛区系紊

乱。②分解蛋白质为小肽、合成B族维生素等 功效。③粪肠球菌也能增强巨嗜细胞的活性,促进动物的免疫反应,提高抗体水平。④粪肠球菌在动物肠道内可形成生物薄膜附着于动物肠道粘膜上,并且发育、生长和繁殖,可形成乳酸菌屏障,抵御外来病菌病毒及霉菌毒素等的副影响,而芽抱杆菌和醉母菌等都是过路菌,没有这个功能。 ⑤粪肠球菌能把部分蛋白 质分解成酰胺和氨基酸,把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的无氮浸生物转化为L型乳酸,可以对钙质合成L-乳酸钙,促进养殖动物对钙质的吸收。⑥粪肠球菌还能够将饲料中的纤维变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⑦粪肠球菌粪肠球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这些抗菌物质对动物体内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有学者研究发现,粪肠球菌能够将饲料中的纤维变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和纤维素酶,能使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等发生明显的改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8%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降低33%丁酸质量分数降低82%同时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10% 和7%明显提高了饲料品质。粪肠球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这些抗菌物质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 用。研究表明,粪肠球菌能够产生伏尔加霉素, 可以有效抑制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腐败微生物生长繁殖。鉴于此,粪肠球菌已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国家及地方上还没有关于《饲料添加剂粪肠球菌》方

2019年最新饲料原料验收标准

2019年最新饲料原料验收标准 莘县金鸡饲料有限公司 标准版本 原料标准 前言 一、我公司依据2017 年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及 2018 年 5 月 1 日版莘县金鸡 牧业有限公司制定的《原料验收标准》/国家饲料原料目录,并结合本公司和本地饲料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本原料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原料验收、质量仲裁的依据。 二、本标准自 2019 年6 月 01 日起实施。 2019 年 6 月 01 日 说明: 1、所有的原料(零收原粮除外)在到厂之前必须依照验收标准签订采购合同,在合同中约定质量指标。 2、理化指标是原料质量的基本要求,超出理化指标,但在控制范围的扣量扣款执行。卫生指标超标退货处理。 3、原料的让步接收,除水分指标扣重外,其他指标均按标准折成单价扣款。 4、感观检验作为原料验收标准重要指标,包括新鲜度、色泽、气味、均一性等,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扣款或退货 处理。 5、优质优价,价值采购,技术部及时进行价值评估。对于因特殊情况不符合标准的,需经技术部配方师进行 评估后签订合同,同时上报技术部备案。 品种感官理化指标(合格标准)必检指标 收货范围(不合格部分须扣量扣价) 控制范围(让步接收)扣量扣价及退货标准 1、水分≤14.0%;水分1、水分≤15.5%,夏季1、水分 14%起扣,

超一扣一,超出控制范围降级 2、容重:容重≤14.5;或退货处理 华北玉米≥720g/L;霉变2、杂质过筛;2、霉变≥1%降级或退货处理; 东北玉米≥700g/L;虫蛀3、容重≥700g/L,烘干粮3、容重超出控制范围降级使用; 颗粒略有不均3、霉变≤1%;杂质不低于685g/L(价格按实际4、杂质过筛退杂; 乳、种猪用匀、饱满,色4、不完善粒≤4.0%;毒素水分折算); 5、其他指标超标可根据禽用玉米标准降级使用。 泽黄色,无异5、黄曲霉≤20ppb;焦糊粒4、霉变≤1%;6、霉变均按重量法计,下同。 玉米味、异臭、异呕吐毒素≤0.5ppm;5、虫蛀≤2%; 物、无污染。赤霉烯酮≤0.3ppm;6、黄曲霉≤20ppb; 6、虫蛀≤2%;呕吐毒素≤500ppb; 7、脂肪酸值≤50;赤霉烯酮≤300ppb; 8、杂质≤0.5%;7、脂肪酸值≤50; 9、焦糊粒不得检出; 1、水分≤14.0%;水分1、水分≤15.5%;1、水分14%起扣,超一扣一。夏季超出 15%、冬 2、容重:容重2、容重:季超出 16.0%的退货处理(超 16%部分超一扣二)。 华北玉米≥710g/L;霉变华北玉米≥690g/L;2、霉变大于2%降级或退货处理。 东北玉米≥700g/L;虫蛀东北玉米≥685g/L;3、容重每低1 克,吨价降低 1 元,低于控制范围 颗粒略有不均(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杂质3、霉变≤2%,结合毒素检的退货。 3、霉变≤2%;毒素测。 4、杂质过筛退杂;

食品安全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A.对 B.错 A 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A.对 B.错 A 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 传染性。 A.对 B.错

B 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A.对 B.错 A 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A. 对 B.错 B 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A.对 B.错 A

7.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A.对 B.错 B 8.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 A.形体微小 B.结构复杂 C.种类繁多 D.培养容易 B 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微生物污染 B.农药残留

C.加工方法不合理 D.没有分类存放 A 10.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争夺营养 B.机械损伤 C.分泌毒素 D.急性中毒 D 11.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 A.含有皂素 B.含有秋水仙碱 C.含有龙葵碱

D.含有亚硝酸盐 A 12.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 A.蔬菜腐烂变质 B.煮熟的菜存放过久 C.蒸锅水连续使用,不断浓缩或煮菜熬粥 D. 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 D 13.下列那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 A.鲫鱼 B.草鱼 C.鲐鱼 D.青鱼

C 14.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A.3 B.4 C.5 D.6 C 15.食品掺伪如给腐竹、粉丝、米粉、面粉等食品中不法分子要添加吊白块,其主要目的是? A.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B.保险、延长保质期、降低成本 C.增筋、改善品质、增加销售量 D.保鲜、增加蛋白质、降低成本 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