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伪命题戕害教育

两个伪命题戕害教育
两个伪命题戕害教育

两个伪命题戕害教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云南江川人。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和中国社科院硕士研究生班运用社会学专业毕业,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哲学学会会员。着有《现代旅游概论》、《论创新》、《中国边政学新论》;散文集《玉溪三乡论》、《大学修养观》等。系“三生教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和“广义边政学”的首创者。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我始终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伪命题。因为它们是两个不真实的命题,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既不是先天的分析命题,也不是通过经验判断的经验命题。在理论上,对两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明确界定,命题判断都是似是而非,莫衷一是;在实践上,我们无法判断中国哪一所学校在做素质教育,哪一所学校在做应试教育;在逻辑上,提高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应试评价是教育的手段,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对立的同位概念使用违背教育逻辑,使教育无法科学的建立素质体系和评价体系。

首先,素质教育是个不真实的命题。在民间,什么时候提出素质教育,我没有考证过。“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官方的文件里面首次出现是1994年8月在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若干意见》,“素质教育”上升到国家意志是体现在2009年6月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当年中央一位高级领导说,“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可能他现在也没认识到这样定义的逻辑错误。我们看到的是学校把素质教育具体化,就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体育项目,校园活动系的“特色教育”。现实中素质教育要么内涵非常小,外延非常大,包含了国家教育的任何内容、方法和体制;要么内涵非常大,外延非常小,具体到每个学生打扫卫生和做眼保健操等。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是为了提高素质,不存在非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家庭对素质的要求和定位不同而已。对个人而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对民族而言,包括政治素质、经济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

质、环境素质。在学校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这样一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它形成了“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运动式教育行为,导致学校教育偏离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向和目标。

第二,应试教育是个不真实的命题。凡是教育都要应试,没有不应试的教育,不能把应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只能作为教育手段的命题。百度百科对应试教育是这样界定的:应试教育是指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显然是把一种教育评价手段当做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又贬低甚至污化了教育“应试”的评价手段的价值。应试在我国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科举制度,到目前为止,除了文化大革命中废除应试,凭“一手老茧”、“一身泥巴”和“一颗红心”,由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外,我还没有发现那一个国家上大学不要应试。只是应试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比如中国的应试只是在纸上,而发达国家的应试在笔试、面试、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应试是教育命题中应有之意,不存在应试教育之说。应试作为评价办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手段之一,只要教育存在应试这个手段就存在。关键是应试内容的真理性,应试方法的科学性,应试结果的运用合理性,保障应试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以高考为重点的教育评价体制改革,依法实施学、考、招分离,变一次考试为过程测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

第三,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两个对立的二元同位概念提出来,在逻辑上是相当荒谬的,在实践中是十分误导的。提高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应试评价是教育的手段,把目的和手段作为二元对立的同位概念来使用,严重误导师生将应试作为目标价值。但问题不仅仅在这里,它导致教育价值对立,学校与学校之间互相指责和排斥,都是认为别人搞应试教育,只有自己做素质教育。创造“素质教育”这个伪命题的人,忽而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目标,忽而又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手段。搞得学生、老师和教育管理者无所适从,一头雾水,天天颂扬素质教育,天天批判应试教育;天天在喊提高素质,时时在抓学生应试。

中国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教育也存在严重的危机,否定成果是没有良心的,否定危机是没有良知的。中国教育存在价值危机、创造力危机和公平危机,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伪命题操控有很大的关系。把提高素质和应试手段作为两个绝对对立的目标同位概念,泛化或矮化培养人的素质的目标;污化或黑化了应试的教育评价手段。导致学校产生“阴阳教育”行为,是学校人格分裂,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越演越烈,教育的实践力和创造力越来越低。

校长和老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伪命题中备受煎熬。素质通过应试手段来评价,应试是表达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能力。两者密不可分,但老师和校长最怕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所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搞一些作秀的活动项目来证明自己搞素质教育。比如说,叫学生穿上汉服唐装,装神弄鬼“学国学”,琴棋书画搞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墙挂。但实际上,他们又诚惶诚恐的不得不在国家设计的高考体制下千方百计搞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家庭对升学目标实现的愿望。高考成绩好了,说你是抓应试教育;考试成绩不好,说你没抓素质教育。所以,我经常和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一个观点,你有能力、有水平就去批判政府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不要老是批评校长和老师。不少校长和老师够尽心、尽力、尽职了。不要无理性的指斥和折磨他们。

导致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产生一个误区,好像抓高考升学率就是搞应试教育,其他的就是搞素质教育。比如说,一提到河北衡水中学,有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就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其实这是一种对中国教育不了解,对中国教育体制不了解,对衡水中学不了解的误判。我曾经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半全程跟踪体验调研过衡水中学,并和师生一起作息。我深切的感受到,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衡水中学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请注意,我说的是现行国家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下,其实,衡水中学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视时间为生命、实现师生的学校教育价值等方面,确实有自己的理念和招法。他们不是只抓应试,更注重素质,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应试成绩是不会好的。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伪命题,无端耗尽了不少的教育资源,阻碍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我没有认真调查过,但我看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桌子上摆放的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刊物,可谓汗牛充栋。可以预测2009年到现在用于素质教育研究、推广和批判应试教育的经费可能上万亿。拿这些钱实实在在的解决教育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村孩子受教育的问题,才更有意义。不少专家学者利用强制推行两伪命题而浪费了智慧资源,又失去了良心理智了赚了不少钱。我了解,世界上各种语系中,只有汉语语系有“素质教育”的概念。我们就把素质教育翻译为英语的suzhi education。我在国外哈佛、剑桥、哥伦比亚、泰戈尔大学等做演讲,讲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概念,那些专家学者和学生听傻了眼,我也无法做解答。不是说概念不可以创造,关键是我们不要去创造伪命题来伤害和折磨教育,残害和折磨老师和学生。

我们没有必要去大张旗鼓批判和消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我们有责任努力终止或淡化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伪命题。在这方面,其实中央已经在做了,中央领导在重要报告和中

央有关文件中不再使用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了,但不要低估这两个概念对中国教育的严重影响。作为校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教育理性,不要盲目迎合和实施教育的新名词、新概念、新命题,但又要积极变革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机制。我在研究和探索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价值主义教育、共生教育过程中,坚守的是教育的事实、逻辑和理性,我不追求现实怎么去认同,而是相信未来的社会一定会关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创造概念。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既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更生活在概念世界里,而动物只能生存在物质世界里。人类历史证明,社会因概念而文明,但也会因概念而毁灭。所以,我们提出概念,特别是提出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概念时,一定要科学严谨,而不能任性傲慢,多些理性精神,少些诗性“智慧”。(2017年6月6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