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复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习题(精选各地真题)

2020中考物理复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习题(精选各地真题)
2020中考物理复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习题(精选各地真题)

课时训练(五)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限时:30分钟)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K5-1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图K5-1

2.[2019·黄石]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季清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要上升

C.水在任何情况下沸点都是100 ℃

D.升华就是迅速先熔化再汽化的过程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4.[原创]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柳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 春天,早晨柳江河上有雾

B.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5-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5-2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6.如图K5-3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K5-3

7.如图K5-4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实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图K5-4

8.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生活中它(选填“能”或“不能”)测气温。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选填“升华”或“凝华”)。

三、实验探究题

9.[2018·柳州]某实验小组用图K5-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图K5-5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90 94 97 99 99 99 99

(1)水温可用(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0.[2019·泉州模拟改编]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K5-6甲所示。

图K5-6

(1)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蜡的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蜡在加热到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42 44 46 49 50 51 52

(2)根据对冰块加热过程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第3 min时,处于态。试管内物质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为了使试管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另一同学把冰块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

吸收热量,他的推理是(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9·贵港]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 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2.铁锅可以熔铝,而铝锅却不能熔铁,这是因为()

A. 铁比铝硬

B.铁的熔点比铝高

C.铁的质量大

D.铝的熔点比铁高

3.[2019·江阴模拟]图K5-7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

图K5-7

4.柳州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K5-8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图K5-8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5.如图K5-9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 ℃

左右,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度杯”。“55度杯”的工作原理是()

图K5-9

A.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

6.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候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候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内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7.[2019·泉州南安一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 ℃、沸点-161.5 ℃。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

B.-163 ℃

C.-160 ℃

D.0 ℃

8.[2018·滨州]如图K5-10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K5-10

A.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 ℃的酒精温度计

B.图乙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9.[2018·滨州]如图K5-11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图K5-11

A. 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乙中从上至下 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 ℃、3 ℃、2 ℃、1 ℃、0 ℃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10.[2019·泉州石狮一模]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 较高的沸点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二、填空题

11.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K5-12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图K5-12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12.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投撒干冰,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先,后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前两空均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8·桂林]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上的酒精不作处理,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选填“吸热”或“放热”)。

15.[2019·盐城模拟]如图K5-13甲所示是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物质熔化规律”实验后继续进行“探究该物质的凝固规律”实验时的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K5-13

(1)为完成实验,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的器材有搅拌棒和。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丙是小明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示数为℃。

(3)在MN段时,此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图乙中,此物质在M点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N点时具有的内能。(5)小明认为物质在第5 min至11 min的BC段内放出的热量与第11 min至17 min的CD段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小丽认为物质在BC段内放出的热量比CD段内放出的热量略多些;小华认为物质在BC段内放出的热量比CD段内放出的热量略少些。其中(选填“小明”“小丽”或“小华”)的想法更切合实际。

16.[原创]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K5-14甲所示。

图K5-14

(1)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选填“高”或“低”)。

(2)小明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应(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而形成的。

(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丙所示,图中(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小明又想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他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丁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说明。(5)图戊是a、b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试分析b组同学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2.A

3.C

4.B

5.C [解析]甲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所以80 ℃可能是甲的熔点,也可能是其沸点,故A错误;乙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所以60 ℃可能是乙的熔点,也可能是其沸点,故B错误;甲物质在4~6 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乙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在6~10 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也可能是液气共存态,故D错

误。

6.38.3

7.凝华③

8.不能升华

9.(1)温度计(2)乙(3)99 低于(4)不变

10.(1)状态48 非晶体(2)固小于不断搅拌冰块

(3)不正确空气温度高于冰块的熔点,冰块可以从空气中吸热熔化

能力提升

1.C

2.B

3.C

4.A

5.A [解析]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此时固态物质吸热熔化,使水温降低;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 ℃以下时,物质凝固放热,使水温升高,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温度不变,故A正确。

6.A

7.B [解析]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 ℃

8.B 9.C 10.D

11.(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

[解析](2)周围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会缩小,所以外界大气压会把液柱向左推。

12.升华液化

13.升华凝华3410

14.(1)①等量(2)液体表面积 A (3)变小吸热

15.(1)停表晶体(2)34 (3)固液共存(4)大于(5)小丽

16.(1)94 高(2)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低于液化

(3)A (4)水重新沸腾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水的质量较大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专项复习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

物态变化专项复习总结及典型习题 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___热力学温度________________。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________________下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度,它们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_____________某地气温-3℃读做:________ 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_____________,里盛等液体;内有 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

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 晶体物质:、 ,石英 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食盐、明矾、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熔化特点:,先 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态温 度。 熔点:晶体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⑵。 ②凝固 : 定义: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放热, 凝固特点热,逐渐变稠、 变黏、 变硬、最后成固体,温 气 液 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汕头物理物态变化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图甲是小强在标准大气压下用 50g 冰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c 水=4.2×103J/(kg·℃)] (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___________min。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 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4 增大 3.15×10 3不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象可知,实验中冰从2min开始熔化,6min熔化完毕,故冰熔化的时间是4min。 (2)[2]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 [3]50g冰熔化成水,因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水的质量也是50g,在6~10min内,水的温度升高了15℃,则在6~1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33 ==(℃)℃= 4.210J/kg0.05kg15 3.1510J Q cm t???? 水吸 由题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过程用时也是4min,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3 ==3.15 Q Q? 10J 冰吸水吸 (3)[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

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所以是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2][3]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温度相同,而空气流速不同,故用滴管将两滴液体分别滴在两块玻璃上,用不加热挡吹风机吹其中一滴水,观察两滴水蒸发的情况。 (3)[4][5]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小林在加热水滴的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速,故其做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选择题中考真题训练

物态变化》选择题练习 1 1.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 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 A. 汽化 B .液化 C.熔化 D.凝固 2.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D .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 “白气”产生,其中 a 、 b 两位置有一处“白气” 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水蒸气,a 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 处较浓 4.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C B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C D. 5.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汽化 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C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C ) -- 熔化 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液化 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 升华 6. 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 8. 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 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 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 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 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9.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融化-凝固(放热) B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 B.它是水蒸气,b 处较浓 D . 它是小水滴, b 处较浓 特点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7. 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D. 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B. 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D . 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中考专题 物态变化 测试题

中考专题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别: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体温计的准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B.玻璃管内有一处弯曲且特别细 C.玻璃管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D.玻璃管内径细,其容积比下端的玻璃泡容积小得多2.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B.C.D. 3.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4.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5.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8.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如图)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B.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C.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D.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9.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 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0?淄博)面点师傅炸油条时,用天然气将油加热至沸腾,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放入油中炸至金黄。 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 B.面被拉长未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由于油条含有的热量多 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2.(2020?广西)下列常识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汽油机效率可达到100% 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 C.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 D.家用空调电功率约1000W 3.(2020?广西)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为了让远方的好友能吃到新鲜的荔枝。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加入冰袋是为了() 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 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 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 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 4.(2020?鞍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5.(2020?盘锦)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 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6.(2020?阜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 B.雾凇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D.降雪 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物态变化中考练习题

物态变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2. (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3.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4.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二、填空题 5. (2016河源)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6.(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 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 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 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 (2016镇江)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双沸腾 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的缘故.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提分强化实战题库刷题训练 物态变化 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真题章节分类训练题集 2020年7月 物态变化 班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20*2=40) 1.(2012浙江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2.(2012浙江金华)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3.(2012浙江衢州)下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 4.(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5.(2012湖南益阳)图4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6.(2012湖南株洲)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7.(2012江苏苏州)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8.(2012江苏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9.(2012山东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声现象+物态变化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精校版) 一.选择题 1.(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2.(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3. (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4. (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5. (2017·黑龙江)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1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6.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1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7. (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8. (2017·牡丹江)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D.小声说话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9. (2017·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C) 图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选择题中考真题训练解析

《物态变化》选择题练习1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 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4.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6.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 同特点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7.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8.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 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9.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

沪科版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含答案)

2013年全国物理中考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2013·丽水)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答案:B (2013·东营)3.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B (2013·德阳)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答案:B (2013·福州)8.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升华、凝华B.汽化、熔化 C.凝华、熔化D.汽化、液化 答案:D (2013·宜昌)3、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答案: A (2013·哈尔滨)1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答案:B

(2013·福州)26.(5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 (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答案:(1)高(2)92 (3)98 <质量 (2013·庆阳)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 答案:B (2013·武汉)21.(3分)下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过程中热量,产生的湿热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 . 答案:蒸发;吸收;减少 (2013·广东)10.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0:温度 物态变化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0:温度物态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 . 熔化、凝华 B . 熔化、液化 C . 汽化、凝固 D . 熔化、凝固 2. (2分)(2017·东莞模拟) 现代建筑业出现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低于15℃时为固态,在15℃时开始熔化,超过40℃时完全熔化.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均匀混入水泥等材料中,制成地板或墙板,用于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修筑房屋.下列温度时间图象中,能表示这种材料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6九上·平南期中) 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 .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 . 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 C .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 .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4. (2分) (2017八上·常熟期末) 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 . 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 B .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C . 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 .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5. (2分)下列对各种自然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液化 B .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熔化 C . 秋天,草丛上凝结露珠→液化 D . 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凝华 6. (2分) (2018八上·阳城期末) 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 . 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 . 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 . 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7. (2分) (2017八上·徐州期中) 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 . 液化 B . 升华 C . 蒸发 D . 沸腾 8. (2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中考试题汇编

物态变化(总复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4、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5、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6、.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7.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8、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98℃的水正在沸腾 B.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可达到1℃ C.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把酒精和水分开 D.冰不经过熔化就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10、两支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而玻璃泡容积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并 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这两支温度计中酒精柱上升的高度和所示温度分别是 (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C.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D.内径细的升得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 同

2017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2017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2017?营口卷】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分子的运动;液化及液化现象 2.【2017?营口卷】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6℃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g C.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min D.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m 【答案】B 【解析】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故A不符合实际;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g,故B符合实际;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4min,故C不符合实际;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m,故D不符合实际;故应选B. 【考点定位】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3、【2017?深圳卷】下列数据符合常识的是() 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B、电视机的功率约为2kW C、洗澡水温度约为80℃ D、我国某种新型客机飞行速度可以超过光速

【答案】A 【解析】 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在100g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左右,故A符合实际;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在0.7A左右,其额定功率在P=UI=220V×0.7A≈150W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80℃,故C不符合实际;光的传播速度在3×108m/s左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340m/s左右,目前人类发明了超音速飞机,但不可能制造出超过光速的飞机,故D不符合实际;故应选A。 【考点定位】温度,质量的估测,电功率 4、【2017?深圳卷】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5. 【2017?青岛卷】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可以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左盘 C.使用电流表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D.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应马上读数 【答案】C 【解析】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故A错误;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错误;

201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2011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3.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A.熔化 B液化C.汽化D.凝固 4.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5.江西省的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白练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6.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安全线 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120℃ 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7.近年来,美丽山城天更蓝、水更清,大雾天气明显比往年少……。2010年2月,重庆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其中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9.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 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 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 10.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是39℃ 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1lOV C.人步行的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约重100N 11.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物态变化中考题

物态变化中考题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 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A.水的质量增大 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 D.冰的比热容增大 3.(多选)把一个O℃的冰块放在烧杯中,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总质量不变 B.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冰比热容不变,但内能增大 D.冰和水的温度相同,且不变 4.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装置,除了图中的实验器 材以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图中烧杯中的水是否沸 腾?_______________。 5.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 B.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 C.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D.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6.(5分)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记 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1)表格中有一个温度值是错误的,错误的温度值是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缩短实验时间,在不改变热水初温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他想探究这杯水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1)实验前,该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13甲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_____℃。 (2)该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如图13乙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 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时间t/min O l 2 3 4 5 6 7 8 温度t/℃90 95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时间t/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t/℃70 50 35 51 23 22 22 22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湖北黄冈2006)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到里面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 、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 、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专门低 D 、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取了热 (江苏省淮安市2006)6.雨、露、霜、冰差不多上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 .雨 B .露 C .霜 D .冰 (江苏省淮安市2006)28.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9所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 号).分析田象A 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 可获得的信息有: 图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泰州市2006)3.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 B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顺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能够专门快将手烘干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泰州市2006)24.请写出图11中各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温度为 ℃ (泰州市2006)2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看了水在加 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刻的变化情形,并记录了有关数 据如下表: 时刻/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依照记录的数据在图1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 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依照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2006年安徽省)1.测量与读数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差不多技能。图中所示是一只工业用温度计,此刻它显示的温度是 ℃ . (2006年安徽省)15.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截了当观测,但它变 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截了当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 时刻/ 995 100 温度/℃ 图12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真题测试卷附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真题测试卷附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2.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 ) A.盐从雪中吸热 B.盐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 D.盐起化学作用 3.(海南中考)中央二台“是真的吗”探究,使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像是( ) 4.(浙江温州4分)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 mL液体(如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5.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 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

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6.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 A.豆腐中有空气,使豆腐体积变大 B.豆腐热胀冷缩而形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 7.一保温筒内盛有20 ℃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12-3中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线是( ) 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请你作出正确判断(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