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水的浮力(二)

第七讲--水的浮力(二)
第七讲--水的浮力(二)

第七讲 水的浮力(二)

【知识整理】

一、浮力知识网络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设想一物体浸没于液体中,如图1—25所示,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当F 浮>G 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F 浮=G ,物体处于 状态。

(2)当F 浮=G 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 浮

三、解决浮力问题的几种方法:

(1)称量法:用弹簧秤称得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F ,那么两次弹簧秤的示数差,就等于物体浸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即:F 浮=G -F 。 (2)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液=ρ液gV 排。 (3)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4)漂浮或悬浮条件法:若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则F 浮=G 物,即ρ液gV 排=ρ物gV 物。

浮沉状态 受力情况 V 排和V 物的关系 ρ物和ρ液的关系 上浮 F 浮>G 物 上浮到漂浮时V 排ρ液 悬浮 F 浮=G 物 V 排=V 物 ρ物=ρ液 漂浮

F 浮=

G 物

V 排

ρ物<ρ液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__________的托力

2.浮力产生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 。

(2)公式:_______________,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____和____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均无关。

浮力

4.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

四、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①采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 浮=G 计和F 浮=ρ液V 排液g 原理工作的

②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读数“上(浸得深)小下(浸得浅)大”。

2.船: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必须做成空心,虽然受到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排开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F 浮=ρ液V 排液g ,最终使F 浮=G 船,浮在水面。

②a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 、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C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3.潜水艇: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在上浮、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a 当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潜水艇下沉;b 当重力等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则潜水艇上浮。

4.气球和飞艇: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升空时ρ平均<ρ空气。

②气球和飞艇重力不变,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如减小体积,则有F 浮

【经典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若干石子。现将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将( )

A.保持不变

B.升高一些

C.降低一些

D.都有可能

[例2]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3

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A.1.47×103

牛,1500吨 B.3.43×103

牛,3500吨 C.4.9×103

牛,5000吨 D.6.37×103

牛,6500吨

[例3]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

[例4]有一体积是2分米3

、密度是0.6×103

千克/米3

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

(1)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例5]现有甲、乙两种实心物体,已知ρ甲=1.2×103千克/米3,ρ乙=0.8×103千克/米3,ρ水=1.0×103千克/米3。

(1)当取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投入到水中,甲和乙两物体所受浮力之比F甲:F乙是多少?

(2)当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固体,投入到水中,则甲和乙两物体所受浮力之比F'甲:F'乙是多少?

[例6]如图所示,一木块上面放着一实心铁块A,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

平,在同样的木块下挂另一铁块B,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则A、B

两铁块的体积比是多少?(ρ铁=7.8×103千克/米3,ρ水=1.0×103千克

/米3)

【基础训练】

1.体积是5分米3的铁球重39.2牛,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将()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判断

2.把一个质量为100克的小球浸入一个盛满水银的烧杯中,待小球静止后,有80克水银被溢出,则该小球()

A.一定漂浮在液面

B.一定下沉到烧杯底部

C.可能漂浮在液面

D.可能悬浮在水银中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4.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装满水,另一只也装满水,但水面上漂浮着一块木块,如果将它们同时放在一台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上,则 ( )

A.天平平衡

B.天平不平衡,有木块的一边轻

C.天平不平衡,有木块的一边重

D.因不知木块重,所以无法判断天平是否能平衡

5.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6.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7.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8.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量是1:2,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乙物体浸没在煤油中,它们受到

的浮力F甲和F乙之比为()

A.5 :4

B.1:1

C.5:2

D.5:8

10.质量相同的木球,铝球和铁球放入水中,木球漂浮,铝球和铁球沉入水底,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A.木球最大

B.铝球最大

C.铁球最大

D.一样大

11.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入三种液体中,如图所示,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

A.水中最小

B.盐水中最小

C.煤油中最小

D.一样大

水盐水煤油

12.把一实心铁球依次放入水中,煤油中,水银中,待铁球静止时,比较三种情况下铁球所受的浮力大小()

A.水中最大

B.煤油中最大

C.水银中最大

D.一样大

13.一个蜡块放在酒精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1.6牛,如果将它放进水中,蜡块受到的浮力是( ) (ρ蜡=0.9克/厘米3 ρ酒精=0.8克/厘米3)

A.1.6牛

B.1.8牛

C.2牛

D.2.4牛

14.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这两个物体一定()

A.密度相等

B.质量相等

C.体积相等

D.露出水面的体积相等

15.体积为30厘米3的物体,质量是24克,将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它溢出水的质量是()

A.30克

B.24克

C.18克

D.6克

16.一艘船从东海驶入黄浦江时,船身受的浮力会()

A.浮力减小,船身下沉些

B.浮力增大,船身上浮些

C.浮力不变,船身下沉些

D.浮力不变,船身上浮些

17.把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18.把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银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19.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20.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银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21.质量为270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 (ρ铝=2.7×103千克/米3 g=10牛/千克)

(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

(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

(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提高训练】

1.潜水艇潜入水下越深,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将是()

A.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压强增大,浮力也增大

C.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D.压强增大,浮力减小

2.甲、乙两个实心球分别由不同材料制成、质量相同,甲悬浮在水中,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定()

A.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B.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C.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甲浸在水中的体积大于乙浸在水中的体积

3.在一支蜡烛的底部粘连一块小铁片,使蜡烛直立在水中,并有一部分露出水面,若用刀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

A.下沉

B.既不下沉,也不上浮,断面刚好和水面相平

C.上浮

D.因不知铁片的质量和体积,不能作出判断

4.同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浮力F

甲、F乙

的大小以及液体ρ甲、ρ乙的大小是()

A.F甲=F乙,ρ甲<ρ乙

B.F甲>F乙,ρ甲>ρ乙

C.F 甲

D.F 甲=F 乙,ρ甲=ρ乙

5.一物体漂浮在甲液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1/5,漂浮在乙液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7/10 A.2:7 B.7:2

6.

的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7.把一个体积是250厘米3厘米38.重是9.8N 的木块浮在水面,它的密度是0.5×103kg/m 3,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要把木块全部浸入水中,需加_____方向的力_____N 。

9.轮船的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排开水的质量,某轮船的排水量是7×106kg ,船自重为2.45×107N ,则这艘轮船最多只能装载_____吨的货物。

10.一艘潜水艇在海底航行时,排水量是800吨,在海面时,排水量是650吨,当潜水艇在海面航行时,水上部分体积为 m 3。若使潜水艇潜入海水中要充入 m 3的海水,当它没入海水中,船壁上的某一点距海面20 m 深时,它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帕。(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 /m 3,g 取9.8N/Kg )

11.一个体积为600厘米3的空心球,投入水中时有121的体积浸没在水中,当在该球的空心部分注入4

3

体积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时,空心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2

1

,求:

(1)空心球的质量

(2)空心部分体积

12.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的求生衣是用泡沫塑料(泡沫塑料的密度为0.3×103

千克/米3

)制成的,使用时必须使人的头露出水面(该部分体积约占人体总体积的1/10)才有效.如果求生衣的体积为2.4×10-2

米3

,则使用该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最大质量不得超过多少千克.(设人体的平均密度为1.06×103

千克/米3)

第七讲 水的浮力(二) 答案

【知识整理】

一、浮力知识网络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设想一物体浸没于液体中,如图1—25所示,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当F 浮>G 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F 浮=G ,物体处于 状态。

(2)当F 浮=G 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 浮

三、解决浮力问题的几种方法:

(1)称量法:用弹簧秤称得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F ,那么两次弹簧秤的示数差,就等于物体浸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即:F 浮=G -F 。 (2)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液=ρ液gV 排。 (3)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浮沉状态 受力情况 V 排和V 物的关系 ρ物和ρ液的关系 上浮 F 浮>G 物 上浮到漂浮时V 排ρ液 悬浮 F 浮=G 物 V 排=V 物 ρ物=ρ液 漂浮

F 浮=

G 物

V 排

ρ物<ρ液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 上 的托力

2.浮力产生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2)公式:F 浮=G 排=ρ液gV 排,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均无关。

浮力

4.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

(4)漂浮或悬浮条件法:若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则F 浮=G 物,即ρ液gV 排=ρ物gV 物。 四、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①采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 浮=G 计和F 浮=ρ液V 排液g 原理工作的

②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读数“上(浸得深)小下(浸得浅)大”。

2.船: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必须做成空心,虽然受到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排开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F 浮=ρ液V 排液g ,最终使F 浮=G 船,浮在水面。

②a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 、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C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3.潜水艇: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在上浮、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a 当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潜水艇下沉;b 当重力等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则潜水艇上浮。

4.气球和飞艇: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升空时ρ平均<ρ空气。

②气球和飞艇重力不变,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如减小体积,则有F 浮

【经典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若干石子。现将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将( )

A.保持不变

B.升高一些

C.降低一些

D.都有可能

[解析] 因为碗和碗中的石子原来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即F 浮1=G 碗+G 石,现将石块全部投入水中后,所受

浮力F 浮2=G 碗+G 浮石,由于ρ石>ρ水,石块投入水中后要下沉,即F 浮石F 浮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1=ρ水gV 排1,F 浮2=ρ水gV 排2,因此V 排1>V 排2,即水面要下降一些。 [答] C

[例2]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3

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A.1.47×103

牛,1500吨 B.3.43×103

牛,3500吨 C.4.9×103

牛,5000吨 D.6.37×103

牛,6500吨

[解析] 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加货物重;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所排开水的质量,数值上等于轮船装满货物时的总质量。 [答] D

[例3]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

[解析] 密度计是根据漂浮原理制成的,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图1—31中用的是同一支密度计,故密度计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都相等。 由于F 浮=ρ液gV 排,当F 浮一定时,ρ液与V 排成反比。 图中易看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在甲液体中最大,丙液体中最小,则有ρ甲<ρ乙<ρ丙。

[例4]有一体积是2分米3

、密度是0.6×103

千克/米3

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

(1)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解析] 由于ρ木<ρ水,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当绳子断了时,木块受到的浮力F 浮>G 木。

(1)木块在上浮过程中,当木块尚未露出水面时,由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变,故受到浮力大小将不发生改变。

(2)木块受到的重力。G 木=m 木g =ρ木gV 木=0.6×103千克/米3× 9.8牛/千克× 2×10-3米3

=11.8牛 由于木块最后处于漂浮状态,则有F '浮=ρ水gV 排=G 木 所以V 排=

g

G 水木

ρ=

千克

牛米千克牛/8.9/100.18.113

3??=1.2×10-3米3

所以V 露=V 木—V 排=0.8×10-3米3=0.8分米3

[例5]现有甲、乙两种实心物体,已知ρ甲=1.2×103

千克/米3

,ρ乙=0.8×103

千克/米3

,ρ水=1.0×103

千克/米3

(1)当取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投入到水中,甲和乙两物体所受浮力之比F 甲:F 乙是多少?

(2)当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固体,投入到水中,则甲和乙两物体所受浮力之比F '甲:F '乙是多少? [解析] 解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先根据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判断物体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即是沉在容器底还是悬浮或漂浮,然后再根据具体所处状态和物体浮沉条件进行解答。 因为ρ甲>ρ水,所以甲物体放入水中应是下沉的。 ρ乙<ρ水,乙物体放入水中则应处于漂浮状态。 (1)设m 甲=m 乙=m

F 甲=ρ水gV 甲=ρ水g ·乙甲

ρm =甲

水ρρgm

F 乙=

G 乙=m 乙g =mg

甲F F =

mg

gm

水ρρ=

甲水ρρ=6

5

(2)设V 甲=V 乙=V

F '甲=ρ水gV 甲=ρ水gV

F '乙=

G '乙=V 乙ρ乙g =V ρ乙g 所以

乙甲F F ''=g V gV 乙水ρρ=乙水ρρ=4

5 [例6]如图所示,一木块上面放着一实心铁块A ,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平,在同样的木块下挂另一铁块B ,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则A 、B 两铁块的体积比是多少?(ρ铁=7.8×103

千克/米3

,ρ水=1.0×103

千克/米3

)

[解析] 可以先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G A 和木块对它的支持力N ,由二力平衡条件

求出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出铁块A 对木块的压力N '。再以左边木块为 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 、浮力F 和压力N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G 。又以右边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受重力G 、浮力F 和绳子的拉力T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拉力T 。又以B 为研究对象,铁块B 受重力G B 、浮力F B 、绳子的拉力T ',最后可求出B

A

V V 。 N =F —G =G A =ρ铁gVA

T =F —G =G B —F B =ρ铁gVB —ρ水gV B 所以

B A

V V =铁

水铁ρρρ-=3934 【基础训练】

1.体积是5分米3

的铁球重39.2牛,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将( A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判断

2.把一个质量为100克的小球浸入一个盛满水银的烧杯中,待小球静止后,有80克水银被溢出,则该小球( B )

A.一定漂浮在液面

B.一定下沉到烧杯底部

C.可能漂浮在液面

D.可能悬浮在水银中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 C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4.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装满水,另一只也装满水,但水面上漂浮着一块木块,如果将它们同时放在一台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上,则 ( A )

A.天平平衡

B.天平不平衡,有木块的一边轻

C.天平不平衡,有木块的一边重

D.因不知木块重,所以无法判断天平是否能平衡 5.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D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6.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B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7.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D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8.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B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量是1:2,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乙物体浸没在煤油中,它们受到

的浮力F甲和F乙之比为( C )

A.5 :4

B.1:1

C.5:2

D.5:8

10.质量相同的木球,铝球和铁球放入水中,木球漂浮,铝球和铁球沉入水底,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A )

A.木球最大

B.铝球最大

C.铁球最大

D.一样大

11.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入三种液体中,如图所示,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C )

A.水中最小

B.盐水中最小

C.煤油中最小

D.一样大

水盐水煤油

12.把一实心铁球依次放入水中,煤油中,水银中,待铁球静止时,比较三种情况下铁球所受的浮力大小( C )

A.水中最大

B.煤油中最大

C.水银中最大

D.一样大

13.一个蜡块放在酒精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1.6牛,如果将它放进水中,蜡块受到的浮力是( B ) (ρ蜡=0.9克/厘米3 ρ酒精=0.8克/厘米3)

A.1.6牛

B.1.8牛

C.2牛

D.2.4牛

14.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这两个物体一定( B )

A.密度相等

B.质量相等

C.体积相等

D.露出水面的体积相等

15.体积为30厘米3的物体,质量是24克,将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它溢出水的质量是( B )

A.30克

B.24克

C.18克

D.6克

16.一艘船从东海驶入黄浦江时,船身受的浮力会( C )

A.浮力减小,船身下沉些

B.浮力增大,船身上浮些

C.浮力不变,船身下沉些

D.浮力不变,船身上浮些

17.把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

)和实心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F 木< F 铁

18.把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银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F 木< F 铁

19.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F 木> F 铁

20.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ρ木=0.6克/厘米3)和实心铁球放入水银中,静止时,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 F 木=F 铁

21.质量为270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 (ρ铝=2.7×103

千克/米3

g =10牛/千克) (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

(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

(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解] (1)由于铝球悬浮在水中

所以F 浮=m 铅g =0.27千克×10牛/千克=2.7牛 (2)V 球=V 排

F 浮=ρ水gV 排=ρ水gV 球 V 球=

g

F 水浮

ρ=

千克

牛米千克牛

/10/100.17.23

3?? =2.7×10-4

米3

(3)V 实=

ρm =

3

3/107.227.0米

千克千克?=10-4米3

所以V 空=V 球—V 实=1.7×10-4

米3

【提高训练】

1.潜水艇潜入水下越深,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将是( C )

A.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压强增大,浮力也增大

C.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D.压强增大,浮力减小

2.甲、乙两个实心球分别由不同材料制成、质量相同,甲悬浮在水中,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定( A ) A.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B.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C.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甲浸在水中的体积大于乙浸在水中的体积

3.在一支蜡烛的底部粘连一块小铁片,使蜡烛直立在水中,并有一部分露出水面,若用刀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 C )

A.下沉

B.既不下沉,也不上浮,断面刚好和水面相平

C.上浮

D.因不知铁片的质量和体积,不能作出判断 4.同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浮力F 甲、F 乙

的大小以及液体ρ甲、ρ乙的大小是( A ) A.F 甲=F 乙,ρ甲<ρ乙 B.F 甲>F 乙,ρ甲>ρ乙 C.F 甲

5.一物体漂浮在甲液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1/5,漂浮在乙液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7/10

A.2:7

B.7:2 6.块仍浮在水面上,的水面将( B )

A.上升

B.不变 7.把一个体积是250厘米3厘米3

8.重是9.8N 的木块浮在水面,它的密度是0.5×103kg/m 3,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9.8___N ,要把木块全部浸入水中,需加__竖直向下___方向的力___9.8__N 。

9.轮船的排水量就是轮船__满载时___排开水的质量,某轮船的排水量是7×106kg ,船自重为2.45×107N ,

则这艘轮船最多只能装载__4.55*10-3___吨的货物。

10.一艘潜水艇在海底航行时,排水量是800吨,在海面时,排水量是650吨,当潜水艇在海面航行时,水上部分体积为 145.6 m 3。若使潜水艇潜入海水中要充入 150 m 3的海水,当它没入海水中,船壁上的某一点距海面20 m 深时,它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2.01*10-

3 帕。(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 /m 3,g 取9.8N/Kg )

11.一个体积为600厘米3的空心球,投入水中时有121的体积浸没在水中,当在该球的空心部分注入4

3

体积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时,空心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2

1

,求:

(1)空心球的质量 0.25kg

(2)空心部分体积 500立方厘米

12.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的求生衣是用泡沫塑料(泡沫塑料的密度为0.3×103千克/米3)制成的,使用时必须使人的头露出水面(该部分体积约占人体总体积的1/10)才有效.如果求生衣的体积为2.4×10-2米3,则使用该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最大质量不得超过多少千克.(设人体的平均密度为1.06×103千克/米3

解:设救生衣的体积为v1,人的体积为v2,

由题知,救生衣和人体排开水的体积(浸入水中的体积):

v排=v1+9 10 v2,

∵人漂浮,

∴F浮=G=G人+G衣,

又∵F浮=ρ水v排g,G=mg=ρvg,

∴ρ水g(v1+9 10 v2)=ρ1v1g+ρ2v2g

∴v2=ρ水-ρ1 ρ2-9 10 ρ水 v1

=1×103kg/m3-0.3×103kg/m3 1.06×103kg/m3-9 10 ×1×103kg/m3 ×2.4×10-2m3=0.105m3,

∴m2=ρ2V2=1.06×103kg/m3×0.105m3=111.3kg.

答:使用该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最大质量不得超过111.3kg.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水的浮力是水的重要的性质之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于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能力基础方面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理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在水中压空矿泉水瓶的活动学会用实验感知科学的方法。 2、通过测量浸入水中物体的浮力的实验体会到对比的实验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活动感受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浮力产生的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科学史学习了解到前人对科学的贡献从而形成努力在科学中求真理的价值观。 2、四、STS 通过对水的浮力的学习联系实际从而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船航行原理从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 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第3节 水的浮力(第4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1.3 水的浮力(第4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联系各种自然界的物理现象,通过比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有关物体浮沉方面的事例,认识到实践出真 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重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 本节是浙教科学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3节水的浮力第3课时, 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 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了解浮力 的额产生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影响浮力大小 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能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应用奠定 理论基础。而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 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 会的必备知识。 教学 准备 投影仪、PPT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物体浮沉的条件不但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生活现象,而且在生产、生 活和科研上也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二、讲述: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1.一块钢板放在水里会下沉,但为什么用钢板制造的轮船却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呢? 活动:1.把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观察橡皮泥的浮沉? 橡皮泥将沉入水底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把它放在水面上,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橡皮泥将能浮在水面上 钢板制成的轮船,由于船体中间很大部分是空的,能够排开比自身体积大得多的水,获得更大的浮力,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轮船船体浸入水越深,表明排开的水量越多。 吃水线(吃水线标志),通常指船舶载重线,表明船舶载货后可能的各种吃水程度。标在商船边上的。 轮船的大小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所谓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思考:2. 一艘轮船自重0.7万吨,它的排水量为1.8万吨,则它最多可运载多少货物? 思考:3. 一艘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后,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排开水的体积如何变化? 从江海驶入大海,都是处在漂浮状态,故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并保持不变。 但由于海水的密度要大于江河水的密度,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 g V排液可知,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将减少。 2、潜艇 潜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它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下进行机动作战。 活动:1.如右图所示,在玻璃球内装满水,并用橡皮管把它连到针筒上。 2.用针筒将玻璃球内的水抽出,观察玻璃球的运动状况。 3.用针筒把水再次压入玻璃球内,观察玻璃球的运动状况。 你知道了潜艇在水中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吗? 改变潜艇自身的重力。 潜艇原理: 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重力大于浮力潜艇下沉 水舱里的水排出:潜艇重力小于浮力潜艇上浮 水舱里留适量的水:潜艇重力等于浮力潜艇悬浮 3、密度计 1.构造:密度计是一根密封的玻璃管,玻璃管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有小铅丸或水银,玻 璃管的上部标有刻 度。 2.原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潜水艇 |沪教版

第五单元浮力的研究 第二课时潜水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处于本单元浮力研究的第二课时,是在了解物体在水中不论沉与浮都受到了竖直向上的力,学生已经知道有的物品沉在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但认识物体的沉浮都是相对固定的,要么沉在水中,要么浮在水面,物体本身受到下压后无法改变。在第二课时中就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物体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进一步从技术上研究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回初步搜集资料,所以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潜水艇的资料。但资料往往局限在潜水艇的名称、基本数据。三年级学生对于其中的原理能才网络上简单搜集,但无法正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2、知道改变物体重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变物体重量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五、实验器材: 潜水艇视频、潜水艇图片、番茄酱、水瓶、针筒、连接管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潜水艇专家

活动二:听话的番茄酱 活动三:制作小潜水艇

七、板书: 潜水艇 上浮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 八、反思: 在原本教材中的展示为用锥子、酒精灯来制作潜水艇,不太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操作水平。在之前没有使用过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出现在四年级的的科学与技术教材中,所以在制作小潜水艇中利用针筒来模拟潜水艇从操作上降低的制作要求。但原理也能从实验中了解。 其次在使用魔术方面在平时教学中科学小实验非常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物品有的沉有的浮,物品下压入水中后,有的沉与浮出现了不会改变的状况。所以在第二课时中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概念,但又是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改变浮力大小实现升降的。 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后延续的学习与创新。

八年级科学上册1_3水的浮力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水的浮力》 一、教学内容: 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存在、二力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浮力的存在以其阿基米德定律的基础上,对物体在液体中浮沉情况的研究,也是对前面学习有关力的知识的大集合。也为第四课时学习浮力的应用的储备知识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简单计算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单一的学习力的知识应该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将这么多的力学知识综合起来考虑应用,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并试着推导出密度层面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会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五、设计思路 1.用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在水中的三种不同状态引入,快速切入正题。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 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的实验→对乒乓球在水中的受力分析→乒乓球上浮的原因 鸡蛋在水中的下浮实验→对鸡蛋在水中的受力分析→鸡蛋下沉的原因 引入悬浮的概念→悬浮的原因 总结“力”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

2.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总结“密度”层面的物体浮沉条件。 3.运用对演示实验“乒乓球三兄弟”的解密训练学生有关浮力计算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 1.乒乓球三只(甲:不作任何处理。乙和丙分别有注射器注入体积不同的液体,使乙刚好能悬浮在水中,丙能沉入水底) 2.量筒三个,剪刀、烧杯2只,鸡蛋一只 七、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1.习题: 如右图所示,图丙中浸 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的浮力为牛, 其方向是 .该 物体的体积为, 该物体的密度 为。量筒中的液体的密度为。 2.要求学生复述阿基米德定律,并说出阿基米德定 律的表达式, 3.强调F浮=ρ液gV排液是阿基米德定律的推导公 式,而非阿基米德定律的表达式。 1.完成习题 2.复述阿基米德定 律及其表达式 3.辨析阿基米德定 律的表达式和它的 推导公式 新题引入 1.演示“乒乓球三兄弟”教师出示三个“乒乓 球”(两个提前已用注射器注入了不同量的盐 水),设置情景,三兄弟去河里游泳,会有什么 情况发生呢?……把球放入水中,结果出现了 不同的情况, 对了,一个“沉底”,一个"潜泳",一个“仰 1.回答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三个乒乓 球,一个下沉、一 个上浮、一个停留 在水中。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这两课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究性实验,搞清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 【教材分析】 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 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2 3 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 2、四、STS 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

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评价任务 感知与激疑 (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现象,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二) 1 2让学生来直接 受到向上的浮力。 学习活动 让学生来直接参与该活 研究水中会下沉的物体的浮力1 数记为N1。2N2。3、比较弹簧测力计读数N1、N2的大小。研究水中会下沉的物体的浮力N1 N2 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教师阐述课本中的实验。 体也会产生浮力。 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活动四 写着

浮力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和县郭庙中心校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及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浮力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 三、难点: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大小。 方法:实验演示、谈话、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对比等、 四、教具: 教师:铝块、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槽、乒乓球、去底饮料瓶、水等、学生(分组):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铝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1、出示“死海不死”的故事,提问:“为什么淹不死他们?是神在保护他们吗?”通过故事导入本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出示浮在水面的船和人,分析受力情况,从而导入浮力,并板书课题“10.1浮力”。

(二)新课教学 1、概念揭示:观察幻灯片“浮力的广泛应用”,师引导生概括概念,符号及单位。 2、浮力的方向:是将一段带有颜色的线将乒乓球与杯底相连接,向杯中注入水,请大家观察细线的现象,再将烧杯倾斜,再次观察细线仍被拉直。结论: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板书) 3、板书: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的产生:师问: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也许下面这个实验会给大家以答案。 师演示: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盖拧紧,乒乓球瞬间就浮起。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为例,结合图示进一步分析一下。 得出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力=F 向上—F向下 5、(出示幻灯片)讨论:深入水底的桥墩受到浮力吗?使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6、师提问:乒乓球、木块放在水里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那么会沉入水底的铁块有浮力吗?怎样才能证实,在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师边演示边讲解) 测出空气中铝块的重力G; 将其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F; 得出:F浮=G—F(称量法) 7、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8、展示数据并归纳结论。此处展示学生的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师再归纳。 师生共结本节所学内容。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浮力总复习(内容全面详细)教学内容

课题:浮力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求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浮力的测量:F 浮=G-F (G 等于弹簧秤在空气中的示数,F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G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马志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

《水的浮力》说课稿

《水的浮力》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课文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2)认识“在水中沉着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第一个实验,让学生感知水的浮力。 (2)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联系实际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说教学难点: 理解“在水中沉着的物体也受到身上的浮力”。

说课堂设计理念: 1、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引导策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让学生亲历水的浮力的科学探究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通过亲身探索主动寻求真知,自主获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我们曾经学过“浮和沉”一课,谁能举出三种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三种浮在水面的物体。 (2)这是一块包装用的泡沫塑料,把它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回答后,演示一下。)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关于物体在水中浮和沉的问题。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1)讲述: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块泡沫塑料,把泡沫塑料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泡沫塑料,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2)学生分组实验。

浮力(第一课时)

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学生(分组):烧杯、水、酒精、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空饮料罐、水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 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 艇、潜水艇等图片。 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 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 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 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 吗? 观察图片并思考 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 力的实例 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 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 的研究兴趣 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 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 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 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 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 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 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引出概念演示实验 木块和铁钉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 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 受浮力吗? 观察 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 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 的托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 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 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 移能力。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

课题 水的浮力(第三课 时)课型 新课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二)科学探究 一、物体的浮沉 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在判别物体的沉浮时,常常需要利用以下隐含条件: 若实心物体密度ρ物,液体密度为ρ液。 (1) 。 ,物体将在液体中下沉 时, 当 液 物 F G> >ρ ρ 物体静止时必浸没于 液体底部。 (2) 。 ,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 时, = 当 液 物 F G ρ ρ (3) 。 ,物体将在液体中上浮 时, 当 液 物 F G< <ρ ρ 物体静止时必漂浮于 液面。 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把密度计分别放入水中和盐水中 T:为什么将密度计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液面所对的位置会不同? S:因为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 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原理:密度计悬浮在水面上。F=G。 2、关于轮船 T: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却为什么会漂浮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节水的浮力第一课时(学生版)

第3节水的浮力 第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__ __叫浮力。 2.浮力方向:__ __,施力物体:__ _。 3.称重法测浮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该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F=G-F′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__ __和物体__ __有关,而与物体的__ __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__ __。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3-1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C.F3D.F4 图1-3-1 图1-3-2 6.如图1-3-2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和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A.a受到的浮力大 B.a和b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和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7.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相同,则两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 8.将重为6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 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B) A.6 N B.5 N C.1 N D.11 N 9.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是继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储蓄条件。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本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运用称重法测量铝块受到的浮力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到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策略 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浮力,提出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第二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基于这部分的内容特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呈现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再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顺利提出假设提供条件,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演示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对跨阶段的、提出假设阶段才能用得到的知识点到为止,以便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能够顺利提出。 在感知浮力的教学过程,如果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教学效果可能更为理想。在浮力的方向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浮力的方向,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及理性分析能力的考虑,我采用通过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帮助学生判定浮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将前面提到的演示实验作为验证“浮力”方向的实验进行。 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通过列举“密度大的物体也可以在水面漂浮”的例子,形象的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五、实验器具:碗、鸡蛋、弹簧测力计、矿泉水瓶、水桶、烧杯(8个)、铁块、铝块。 六、教学设计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的浮力》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 5 节内容,是继水的压强、水的密度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压强与密度知识的生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为后面学习力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 学习浮力的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4.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1)由于人们掌握了浮力的知识,从而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制定为: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则为: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二:说学情 当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通过预习,明白浮力的基本概念,对常见的船漂浮在水面、皮球浮在水面、水受到向上的力的现象也较为熟悉。在能力方面,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描述、区别、判断总结能力还较为缺乏,另外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控制力还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铁块会沉在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同样由铁制成的潜水艇就能潜入水下航行。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死海里,人们却能悠闲地躺在水面上看报。水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现象呢?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神奇的水2

神奇的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会做“溶解的快慢”的对比试验。 2、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 课前准备:方糖、冷水、热水、勺子、扎眼的大可乐瓶、烧杯、砝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有哪些神奇之处? 2、学生答:水有表面张力、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溶解的快慢是相同的吗?样可以溶解得快 些? 4、学生猜测:跟搅拌、加热跟物质的多少,水的多少有关。 5、这是我们的猜测必须用实验来证明。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 法叫:对比试验。 二、溶解快慢与什么有关? 1、首先我们来证明跟谁的冷热有没有关系,先看对比性实验的表 格。 出示表格: 问题: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猜测: 实验设计 记录表 条件: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我的结论:师:这个实验中,对比的条件是什么?(冷水和热水)那么其他条件就要相同。(相同多的水,相同多的糖); 师讲解并演示实验。 得出结论。 师:热水能使糖溶解得快。 2、溶解的快慢跟搅拌有关系吗? 对比的条件是什么?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对比条件是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3、学生操作,师巡视。 4、交流答案:搅拌能使糖溶解更快。 5、溶解的快慢还与什么有关?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并填写表格。 6、全班交流。 三、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 1、出示装满水的大可乐瓶,瞧,如果我在瓶上扎几个小孔猜猜会如何?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4、瞧水不仅流出来了,而且会射的很远,什么力使它这样的呢? 5、这就是水的压力。你瞧在这三个不同的位置的孔里射出来的水的距离不同,说明什么?

6、学生回答。 7、水越深,压力越大,所以下面的孔喷出的水远。那么潜水员在海里潜水受到的压力始终相同吗?(学生交流) 8、过渡:水除了有压力外,还有浮力呢。我们做个试验来证明。师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提问:是谁把烧杯托起了?加入砝码的重量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9、小结:水中物体受到了浮力作用。 10、历史上也有人做过与我们今天的实验相类似的活动。那就是曹冲称象,你们听过吗?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11、老师这里有砝码、大烧杯、小烧杯、水,谁能学学曹冲的样子来称出橡皮的重量? 12、学生讨论交流。 13、扩展延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四、总结:水的性质。 1、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探究,你能总结一下水的性质吗? 2、把水的这些神奇之处能画成一幅画吗?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 第一步 演示实验1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演示实验2金属块在水中下沉 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1课时1-5水的浮力(三)

第11课时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计的原理,会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3.加强对浮力知识的有关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 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 (1)当F浮>G物,物体就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2)当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当F浮ρ物,上浮后漂浮; (2)当ρ液=ρ物,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 2.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 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4.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C ) A.F甲>F乙,ρA>ρB B.F甲ρB D.F甲=F乙,ρA<ρB

[科学探究] 一、实验 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下沉到容器底部。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漂浮在水面上。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 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ρ水,石块投入水中后要下沉,即F浮石F浮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1=ρ水gV排1,F浮2=ρ水gV排2,因此V排1>V排2,即水面要下降一些。 [答] C [例3]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1—3l所示,则甲、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