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一)感受和体验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喜爱舞剧、舞剧选曲这种艺术形式。

(二)学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的坚定、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和红军的革命热情。并能够分别用柔和、抒情的,以及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

(三)聆听舞剧《天鹅湖》选曲《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能够辨别这两首乐曲的不同情绪、风格,并能够随着音乐唱出这两首乐曲的主题片段。

(四)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几首舞剧音乐中辨认出民族舞剧音乐。

(五)学习舞剧、芭蕾舞剧有关知识;了解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和代表性作品。

(一)《红色娘子军连歌》

1.作者简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的同名剧本集体改编。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等作曲。

吴祖强(1927年—)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常州人,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0 年随校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1953 年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1958 年毕业回国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

曲系,后任副院长、院长。1985 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00 年被选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王燕樵、刘德海合作);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春江花月夜》;芭蕾舞剧《鱼美人》(与杜鸣心合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与杜鸣心等合作);弦乐合奏改编曲《二泉映月》等。

杜鸣心(1928—)作曲家。湖北潜江人。1939 年到重庆育才学校学习音乐,在贺绿汀、任光、范继森等指导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其它音乐基础知识。1949 年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创作上偏重于器乐体裁。主要作品有: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吴祖强合作)的音乐,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等。此外,还写过一些电影音乐和铜管乐。

王燕樵(1937 年—)作曲家。生于北京。1952 年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学院乐队,1957 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0年到新疆艺术学院工作,1963年回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1966年毕业,1968年入中央乐团创作组,1980 年赴日本研究学习。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吴祖强、刘德海合作)、钢琴协奏曲《战台风》(与刘诗昆合作),还有电影音乐《大河奔流》、《婚礼》、《春雨潇潇》、《红色背篓》等。

施万春(1936—) 作曲家。河北青县人。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1 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 年调中央乐团创作组。1984 年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曲《节日序曲》、《第一钢琴协奏

曲》、《第一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瀑布》、二胡与乐队《叙事曲》、筝与乐队《随想曲》、舞剧《红色娘子军》(合作),电影音乐《青松岭》、《丫丫》、《苦恋》、《黄河之滨》、《良家妇女》、《孙中山》、《开国大典》,电视片《黄河》和艺术歌曲《亥年残秋偶作》、《梅岭三章》、《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和《咏鹅》等。

2.舞剧《红色娘子军》简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编为芭蕾舞剧,1964 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梗概:十年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红色娘子军连。吴清华原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因不堪欺凌与压迫逃出了南府,但被南霸天一伙追上打得昏死过去。南霸天以为吴清华已死,带领狗腿子离去。党代表洪常青带领通讯员小庞化妆侦察,途经椰林寨时救起了吴清华,并问明身世,指明投奔方向。吴清华加入娘子军以后,为了歼灭南霸天,洪常青化妆成华侨巨商带她深入南府,由于吴清华擅自开枪,过早地暴露了战斗信号,致使南霸天逃脱。吴清华在党的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在解放椰林寨的战斗中,击毙了南霸天。吴清华成为优秀指挥员。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会

了其他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发展创新,

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

全剧共六场:

序幕满腔仇恨,冲出虎口;

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

第二场清华控诉,参加红军;

第三场里应外合,夜袭匪巢;

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第五场山口阻击,英勇杀敌;

过场排山倒海,乘胜追击;

第六场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前进!

3 .《红色娘子军连歌》简介

(1)作者简介

黄准( 1 9 2 6 —) 女作曲家。浙江黄岩人。19 3 8

年入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后转音乐系,学习作曲和声乐。

1 9 4 3年至19 4 6年先后在大连鲁迅文工团、鲁艺文工团一团任独唱演员兼作曲。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作曲。她曾为解放区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配乐。1951年始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作有电影音乐《民主青年进行曲》、《淮上人家》、《新儿女英雄传》、《秋翁遇仙记》、《燎原》、《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

《舞台姐妹》、《牧马人》等4 0多部。电视剧音乐《磋砣岁月》、《绿荫》等。电视片插曲《小猫钓鱼》主题歌《劳动最光荣》、儿童歌曲《在老师身边》,以及《青春闪光》、《红色娘子军连歌》、《蚕花姑娘心向党》、《一

支难忘的歌》等。

(2)歌曲分析

《红色娘子军连歌》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一首主题歌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贯穿于全剧的主要主题旋律。该曲原来是同名电影的一首插曲,由梁信作词、黄准作曲。由于该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又被应用于舞剧音乐。因此,《红色娘子军连歌》也可以认为它是影片《红色娘子军》的主题歌。

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歌曲的主调为d羽调,两段歌词均从d羽调开始,而结束在G徵调(是为转调乐段),而结束

句又回到原来的主调(d羽调)。

歌曲为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分节歌形式。两段歌词后有一个结尾句,结尾句是基本上第一句的变化重复,仅在末尾放宽节奏。

(二)《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

1.作者简介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喜爱音乐。乌拉尔地区丰富的俄罗斯民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4 岁开始弹钢琴,10 岁到彼得堡法律学校上学。1859年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然而他不喜欢这个职业。

1862 年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65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66 年应邀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1877年至1890年他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创作,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音乐创作活动之中,这是柴科夫斯基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的时代。

柴科夫斯基一生是辛勤创作的一生,差不多对音乐艺术的一切体裁和形式,都进行过探索。他一生创作了10 部歌剧、6 部交响乐、3 部舞剧、4首交响组曲、12 首大型的交响管弦乐作品、3首钢琴协奏曲、1 首小提琴协奏曲、5 首重奏曲,以及大量的钢琴曲、浪漫曲、合唱曲等。其中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钢琴曲《四季》,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等已成为世界音乐经典,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在本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13 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欣赏《如歌的行板》时曾作过介绍。

2.舞剧《天鹅湖》简介

舞剧《天鹅湖》是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舞剧的经典作品。《天鹅湖》为四幕芭蕾舞剧。舞剧脚本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

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由贝吉切夫和

赫尔茨撰写脚本。创作完成于1876年,1877年2月2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

剧情梗概: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及其女友们在天鹅湖畔采摘鲜花,

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用魔法变成一群白天鹅,她们只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一日王子齐格弗里德打猎在天鹅湖边与奥杰塔相遇,他们互相

倾慕,奥杰塔向王子述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告诉他只有真诚的爱情才能破除魔法。王子决定在次日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宣布奥杰塔为新娘。恶魔命其女儿黑天鹅化妆成奥杰塔参加舞会,欺骗王子,王子发觉受骗后,立即奔向天鹅湖畔,追杀恶魔,一声巨响,恶魔殒灭。奥杰塔和她的女友们恢复了人形,公主和王子重逢,终于获得了幸福。

该舞剧音乐后由作者编成同名管弦乐组曲《天鹅湖组曲》,由6 首乐曲组成。该组曲后由他人扩充为13首乐曲。

3.《场景音乐》音乐分析

本课选用《场景音乐》是舞剧第二幕的开头场面的音乐(舞剧音乐的第10分曲,全剧共29个分曲)。这段音乐是贯穿整个舞剧音乐的主题一一天鹅主题(见例一),以这个基本主题为主导动机,发展成整个芭蕾舞剧音乐。

例一:

这个音乐主题在舞剧的多处出现,在舞剧的第一幕的终场(舞剧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单元导语和整理

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 专题走进田园热爱生活 一.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文章。都围绕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来叙事描写。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诗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田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21 乡下人家 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22 牧场之国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23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分别写了乡村田园与水乡渔村的勤劳,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乡野生活的平静,安宁。在读中体会田园,渔乡的生活,或繁忙或闲适,或安宁,以读来体会理解,对诗歌展开想象,进行相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4 《麦哨》 以生动有情趣的笔调抒写着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在声声麦哨里,孩子们勤劳地割草,快乐地嬉戏,嘴馋地吮吸,表现了乡村浓浓的欢乐。教学中了解作者

继续教育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继续教育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一、作家作品知识(共75题,共75分) 1. 《马伶传》的作者是() A.宗臣 B.顾秉谦 C.冯梦龙 D.侯方域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A.乐府古题诗 B.新题乐府诗 C.新乐府诗 D.七言律诗 3. 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主张的是() A.王安石 B.白居易 C.韩愈 D.欧阳修 5. 被誉为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的标志性作品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金瓶梅》 6.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宝玉挨打》中,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A.袭人 B.林黛玉 C.贾母 D.王夫人 8. 柳宗元倡导并积极参与的文学运动是() A.新乐府运动 B.诗文革新运动 C.古文运动 D.诗界革命运动 9. 柳永《八声甘州》着力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A.两地相思之哀 B.羁旅行役之苦

C.国破家亡之痛 D.报国无门之愤 10.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句子是() A.断肠人在天涯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夕阳西下 11. 苏轼《前赤壁赋》在文体上继承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 A.排比铺陈 B.駢散相间 C.主客问答 D.韵律和谐 12. 苏轼《前赤壁赋》“主客问答”中“客”的情感倾向是( ) A.适意自然 B.乐观旷达 C.人生无常 D.功名难就 13.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叙述的外显过程是()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 14. 李清照《声声慢》融贯全词的情感内容是() A.国破家亡之痛 B.丈夫新丧之哀 C.人老珠黄之愁 D.孤苦无依之 15. 《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的对象是() A.父亲 B.兄弟 C.朋友 D.妻子 17.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 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18. 李白《行路难》是一首() A.七言歌行 B.新题乐府诗 C.新乐府诗 D.七言律诗 19.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大学语文历年真题+答案(2003-2013)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0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先秦诸子散文中,想像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多用寓言说理的作品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2.战国时,屈原根据楚地民歌改造的独特诗体称为 A风B.乐府诗C.楚辞D.五言诗 3.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陶渊明B。谢灵运C。王维D。孟浩然 4.下列诗歌属于近体诗的是 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三维《山居秋螟》 C。陶渊明《饮酒》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哪首诗中的句子 A。《将进酒》B.《行路难》(其一) C。《蜀道难》D。《长干行》 6.宋代文学家成就最高、各种文体创作都获得极大成功的作家是 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陆游 7.“闷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出自 A.李清照《声声慢》B。苏轼《定风波》 C.李煜《虞美人》D。秦观《鹊桥仙》 8.下面术语中哪一个不是词的别称 A.诗余B。长短句C。乐府D。歌行体 9.《宝玉挨打》中不属于宝玉挨打的原因是 A.宝玉没有热情地与贾雨村应酬。 B。宝玉无视革卑有序的等级观念,竟和戏子来往。 C。宝玉被诬告“逼淫母婢″,遇死人命。 D。宝玉求告的老妈妈因为耳聋,没能及时向贾母报信求助。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属于指代用法的是J A。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著而叹曰……《庄子·秋水》) D.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种树郭某驼传》) 11.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以小说的形式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作家是A胡适B.陈独秀C.鲁迅D.郁达夫

名词解释——语文

四始六义:《诗经》有四始,关于此“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一、一般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二、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三、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鱼》﹑《鸿雁》。《<诗>大序》:“是谓四始。”孔颖达疏:“《诗纬泛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诗》文托之。” 《诗经》的“六义”。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比”“兴”这三者是作法。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风骚:1.指《诗经》和《离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广义文化;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独领风骚。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检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读拼音,写词语(14分) 从天空看,地球是一个jīng yíng()的球体,外面包guǒ()着水蓝色的“纱衣”,它是生命的yáo lán(),更是人类的母亲。她héǎi()可亲,kāng kǎi wú sī()地赐予我们各种zī yuán(),但由于人类无jiézh ì()的乱砍树木,làn yòng()化学品,开采kuàng chǎn(),严重huǐ huài()了它的shēng tài()平衡,长此下去,地球上的一切将面临kū jié()。mù dǔ()着这一切,我们怎能不为我们的后世zǐ sūn()忧心忡忡?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兴奋(xīng xìng)土炕(kàng hāng)曲折(qǔqū)肆虐(niènüè)坠落(duòzhuì)盘踞(jùjū)菜畦(xíqí)记载(zǎi zài ) 三、选择(27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状观天崖摇蓝 B. 慷恺有限黄莺 C. 门滥列如基地 D. 破碎威胁设想 2.“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四百八十寺”指的是() A.480所寺庙 B.480位寺人 C.480位诗人 D.虚指,形容寺庙很多 3下列词语指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蹚坏庄稼 B.闪着波光 C.滥用生产 D.遨游天际 4.结合句意,在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オ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A.因为所以甚至所以 B.因为所以甚至但是 C.不是所以甚至所以 D.不是而是甚至但是 5.下列诗句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1、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2、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3、《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4、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有大功。 5、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指以山水或田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为田园诗开创新局面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主要是王维、孟浩然等。 6、边塞诗派:盛唐时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等人,他们的诗歌多以边塞奇丽风光为描绘对象,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建功立业、思念故土等思想情感,多有慷慨悲凉的情调。 7、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8、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9、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中,故称。 10、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视野广阔,气象恢宏,语言宏博,不拘音律。 11、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重儿女情长,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 12、公安派:明代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学语文,要多读、多背、多记。对于初中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21课《孟子》两章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字音 衍(yǎn)丈夫之冠(gu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 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汇总 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 二、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9 三、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8 四、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5 五、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9 六、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35 七、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0 八、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4 九、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9 十、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3 十一、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7 十二、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5 十三、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9

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讲课稿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 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

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的基本特征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10、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作品往往高扬政治理想,或抒发人生短暂的哀叹,具有鲜明的作家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11、初唐四杰:指唐代初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虽然仍带有六朝绮靡之色,但已经初步显示了刚健之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 1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五言抒情诗的代表,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梁代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委曲婉转,反复低回,情景交融,语言纯净,对后代的文人诗影响深远。 13、文学母题: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单一要素,如常规的情景、旨趣、事件、人物,甚至是不断出现的意象,都可以作为扩展叙事、形成新的文学作品的基础,称为母题。它比一般所说的主题更基本、更有生成性。不少文学作品的意蕴,其实就是同一母题的不断创新、演变,这样就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作品链”。

第六单元 进社会

第六单元走进社会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1课时) 课程标准: 7-1面对同一个事物,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7-2 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寓言及狼孩的故事,说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体会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进而理解什么是社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使学生了解在社会中存在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社会这面大镜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 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相关照片和文字资料。 2、一杯水。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取杯中的一滴水放在学生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小水滴的变化。 问:1、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就消失了? 2、一滴水怎样才能不消失?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社

会对人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 1、阅读教材4——5页,思考; (1)通过寓言和狼孩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狼孩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 [参考] (1)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2)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所以无法向人一样生活。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出示图6-1,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出示图6-2, 1、从中概括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2、我们生活在哪些社会群体中? 3、社会群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你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4、社会群体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你能举例说明吗? 出示图6-3: 1、是谁照出了王丽在家在校两样的表现?(社会镜子) 2、这种现象在你身上是否存在?我们一起来谈谈: 父母眼中的我: 同学眼中的我: 老师眼中的我: 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A.我们期盼回去啊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字。 A.阻B.嘱C.祝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A.一览群山小B.一览名山小C.纵览江山小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A.《黑夜》B.《黑眼睛》C.《远和近》D.《一代人》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A.周朴园B.周繁漪C.鲁侍萍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致大海》C.《西风颂》D.《我曾经爱过你》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A.麻木不仁B.哀其不幸C.怒其不争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歌德C.普希金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A.杨炼B.北岛C.余光中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受戒》B.《邂逅集》C.《羊舍的夜晚》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A.《如梦令》B.《易安居士集》C.《漱玉词》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A.《土地》B.《泪水》C.《我爱这土地》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A.哈姆莱特B.威尼斯商人C.亨利四世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A.格里高尔B.尤奈斯库C.卡夫卡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雪莱C.柯勒律治D.骚塞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大语名词解释

2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7.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 28.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29.孟尝君曰:“客何好?” 好: 30.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 3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负: 33.孺人中夜觉寝 觉寝: 34.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竹肉: 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泪下如绠: 26.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 27.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

28.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固辞: 29.然今卒困于此 卒: 30.战百万日滋之师 师: 31.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 32.但坐观罗敷 坐: 33.何况落红无数 落红: 34.生闻之,不觉解颐 解颐: 35.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26.弃甲曳兵而走 兵: 2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 28.揭其剑,过其友 过: 29.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绝:

30.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莫能如也: 3l.泣孤舟之嫠妇 嫠妇: 32.户内洒然 洒然: 33.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征: 34.何事苦淹留 淹留: 35.要我恪守的教诲 恪守: 2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27.号物之数谓之万 号: 28.何其衰也 何其:. 29.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 30.项王军壁垓下 壁: 3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出己上: 32.虽驱世以笑我

33.知不可乎骤得 骤: 34.峨冠盛筵 峨冠: 35.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 落寞: 2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斯: 27.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 28.宗旨既乘,趋向自异 乖: 29.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放: 30.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 31.字而幼孩 字: 32.固一世之雄也 固: 33.无一字龃龉 龃龉: 34.不衫不帻 帻: 35.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绢子吐湿

第六单元目标答案

第六单元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 【知识卡片】 吴承恩,我国著名小说家。少时就有名气,受到人们赏识。青年时狂放不羁、轻世傲物、招致非议、屡试不第。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在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后开始清醒地考虑社会和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与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完成著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古代神话幻想小说,它神幻离奇、浪漫诙谐、人物性格鲜明,雅俗共赏堪称文林独秀。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聚沙成塔】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模.样( )哪吒 ..( ) 提.防( ) 逃窜.( ) 高擎.( ) 愕.然( ) 捋.起( ) 云履.( ) 2.依据拼音填写恰当的汉字 金ɡū( ) 棒bì( )马温ɡuàn ( )江口 英雄气ɡài ( )bá( )刀相助天l uó( )地网 【精研细磨】 3.《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大圣指,小圣指。 4.概括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斗的变化。 大圣:法天象地→→→→→→→二郎神小圣:法天象地→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现原身→现原身→现原身5.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孙悟空 最厉害呢? 6.“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 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7.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阅读西游】 活动:《西游记》读书交流会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 C.类比法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A.《西湖七月半》B.《爱尔克的灯光》 C.《纪念傅雷》D.《都江堰》 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 A.枣树B.小粉红花 C.小青虫D.蜜蜂 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D.肖像描写 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B.《楚辞》 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 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大学语文试题库_名词解释[1]1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楚辞: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的基本特征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R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小林利用暑假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小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 A.学校学习B.社会实践 C.体力劳动D.休闲娱乐 2.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千千万万个在平凡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他们忠实地履行着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 A.工作岗位平凡而普通B.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C.做好本职工作D.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生活和劳动,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这说明( )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个人 C.个人离不开社会只表现在衣食住行上

D.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个人的劳动为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 4.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 ) A.学习知识和技能 B.了解社会规则和秩序 C.适应、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D.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5.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 ③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④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小丽是某校八年级的一名学生,班上有40名同学,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这种社会关系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