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曹永生,张贤珍,龚高法,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3-64) 世界上公认的野生稻至少有20个种,中国已发现3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由于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均有AA型染色体组,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交可育,故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较其他野生稻更为广泛。

中国野生稻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八个省(自治区)(表2-2、图29和图30)。

表2-2 野生稻种资源分省统计表

Table 2-2 Statistical table of wild rice germplasm from various provinces

图列说明:种质资源分布图用园点的大小来表示一个行政区域(市或县)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种质资源密度分布图用密度来表示 1 X 1经纬网格区域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

中国野生稻分布南自海南省崖县(18o09′N),北至江西省东乡县(28o14′N),东自台湾省桃园(121o15′E),西至云南省盈江县(97o56′E),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23个经度。但主要分布于25oN以南地区,约占总份数的93%以上。

中国野生稻的分布现状与生物学特性、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中国野生稻属于喜温、喜湿的多年生宿根越冬植物,适宜于温暖多雨的气候。因此,雨量和温度,特别是冬季低温成为其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所以现代野生稻分布地点的95%以上都位于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最低气温6℃以上的雨量充沛地区。在历史上,公元11世纪以前气候较今温暖,野生稻种质资源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其北界大约自长江上游渠州(四川)、经中游的襄阳、江陵至下游太湖地区的浙江北部、苏南地区。随着气候变冷和人类活动的破坏,野生稻分布北界逐步南移,现今大部分分布于25oN以南地区。25oN 以北地区,只有在特殊环境下有零星分布,例如,仅在湖南省江永(20o05′N,111o02′E)、茶陵(26o50′N,113o40′E),江西东乡(28o14′N,116o36′E)有所发现。由于三种野生稻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态条件的要求不同,其分布地区有所差异。

1 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分布最为广泛(图31和图32),南自海南省崖县,北自江西省东乡县,东自台湾省桃园,西自云南省景洪县,大体可分五个区域,即海南岛区、台湾区、两广区、

云南区和湘赣区。五区中以海南岛区分布密度最大,该区气候炎热,≥0℃积温达8200℃以

上,无霜期长,冬季少有冻害,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500mm以上(除西南部外),为野生稻的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该区18个县中除中部4个县未发现普通野生稻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台湾区目前只在桃园发现普通野生稻。两广区(包括福建省漳浦县,22o08′N)是中国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该区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在0℃以上,≥0℃积温7000℃以上,年雨量多在1600mm以上。该区普通野生稻分布主要集中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东江流域,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和两广沿海地区。云南区目前仅景洪和元江有普通野生稻分布,分布零星,覆盖面积小。湘赣区目前只有在湖南省茶陵县、江永县和江西省东乡县发现普通野生稻,这是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的最北地区。

2 药用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喜欢生长在群山环抱,气候温暖和湿润的山谷小沟旁。栖生地四周,一般有灌、乔木笼罩,太阳不易直射,地面杂草丛生。其生境条件比喜欢生长在水中的普通野生稻更为严格,分布范围也更为狭窄(18o17′N-24o17′N,99o05′E-113o07′E)。药用野生稻只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图33和图34)。

在海南省,药用野生稻主要分布在黎母岭一带,集中分布于陵水、保宁、白沙、屯昌、崖县和乐东,由于气候适宜,药用野生稻有较大栖生面积。两广区为中国药用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的肇庆和广西东部玉林和梧州地区,其他如韶关、南宁、钦州和柳州也有少量分布。云南主要分布于临沧地区和西双版纳州,这是中国药用野生稻分布海拔最高地区,其分布海拔在500-1000m之间。从分布情况来看,药用野生稻分布北界比普通野生稻更偏南。

3 疣粒野生稻

疣粒野生稻为旱生,它常生长于山坡的灌、乔木林下。其分布更有局部性和地区性(图35和图36)。目前只见在海南和云南两省有所分布。在海南省仅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如白沙县、保亭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琼中县、崖县和儋县等。在云南疣粒野生稻分布较为普通,集中分布于衰牢山脉以西的滇西南,东至绿春、元江为界。澜沧江、怒江、红河、李仙江、南汀河等几条河流十游地段为主要分布区。由于疣粒野生稻为旱生,多分布在这些地段的山坡上。从疣粒野生稻分布可以看出,其分布区域似同冬季极端低温有关。

至于中国野生稻分布的不连续性,如两广和云南之间,从广西百色往北、云南元江往东的大片地区,过去曾作过不少考察,如终未发现任何野生稻;又如两广和湘赣区之间普

通野生稻也未曾连片,这是目前尚未能解答的问题。

4 野生稻的优良种质

4.1高抗病虫性

多年鉴定结果表明,广西普通野生稻中存在着极其丰富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抗源,其抗性强度和IR26相等或更强。云南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也高抗和中抗白叶枯病。广东、广西的药用野生稻有一批编号抗褐飞虱,其中广西的某些编号的抗性比抗虫对照品种Mudgo 还强。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等省区有的野生稻编号抗稻瘟病、褐飞虱、稻瘿蚊和二化螟,江西野生稻还有高抗黄矮病、纵卷叶虫,中抗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的编号。利用这些抗源作为杂交亲本,不仅可以导入抗性基因,而且还可以同时导入野生稻的其他特异性状,获得多种效益。

4.2特强的抗逆性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筛选出一批耐冷,耐旱,耐涝和根系泌氧力强的编号。广西野生稻一般耐冷性疆,目前已筛选出一批编号在广西高寒山区经受自然越冬期≤4℃连续20~23天,在人工气候箱内(种子苗3叶期)经受6℃连续6天,以及抽穗期经受15℃连续6天的低温处理,均表现耐冷性强,其耐冷性甚至强于粳稻。江西东乡野生稻经受1月份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8.5℃而不受害。湖南茶陵野生稻,能在极端最低温度-9℃的情况下越冬。江西东乡野生稻还能忍受40d的干旱而不受害。利用这些材料作亲本,抗逆性育种将可能获得新的突破。

4.3米质优良

野生稻中拥有许多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极优的材料,如无心白、腹白、背白,玻璃质,米粒不易断碎等。广西药用野生稻不但外观品质极优,且其蛋白质含量均在11%以上,有些编号高达16%。江西东乡野生稻有些编号蛋白质含量达12.2%,每100g干重糙米氨基酸总量达11.23~11.28g。湖南江永亘野生稻蛋白质含量达12.70~13.91%。

4.4耐衰老的特异性

广西野生稻有一大批功能叶耐衰老特强的材料。有的在抽穗后3个月的严冬季节尚能保存2~3片绿叶。利用这些特异性有可能育成生育后期青枝蜡秆、叶片不早衰、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的新良种。

4.5特强的再生性

据观察,我国多年生宿根普通野生稻中,有许多材料再生力特强,而且有些编号和栽培稻杂交后代中表现出较强的传递力。利用这些特异性,培育出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再生力强的品种是有可能的。

4.6 良好的繁茂性

许多稻属野生种都具有强的生长优势(分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野生稻和栽培稻的远缘杂交,对培育生长优势强的甚至超亲良种潜力很大。广西和江西许多科研单位利用普通野生稻作亲本,获得了分蘖力特强的杂种后代,且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在普通野生稻自然繁殖地,我们也常发现有生长优势极强的野栽稻杂种。

此外,普通野生稻中的柱头外露、细胞质不育,药用野生稻的合轴型地下茎等都是栽培稻所没有或罕有的,可供杂优三系选育利用。

5 野生稻资源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野生稻资源在这项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1 首创野败型雄性不育系的巨大成就

我国于70年代初期,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野败型不育系及野栽型不育系,并实现了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迅速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为我国水稻的大幅度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项成就中,普通野生稻的“野败”细胞质起了关键的作用。据统计,现有17个主要不育系中就有10个有野败亲源,占总数的58.8%;在生产中种植面积大的35个主要组合中,就有29个有野败细胞质源,占总数的82.9%。可见,野败是籼型杂交稻的骨干亲本。

5.2 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育成及其类别

我国利用普通野生稻育成了一大批核质互作型不育系。按质源分有30多种,同质异核的不育系则更多,仅野败质源的就有数百个。按恢保关系来分,目前比较明显的有3类:

即野败型、红莲型、隆红野型。野败型不育系的保持系较多,国内矮秆早籼都可作它的保持系,东南亚籼稻品种及华南晚籼则多可作它的恢复系。与野败型不育系恢保关系相同的还有崖野广选3号、柳野、印野等野栽型不育系。红莲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与野败型大体相反,野败型不育系的某些保持系可作红莲型的恢复系,而野败型的强恢复系泰引1号却是红莲型的保持系。与红莲型不育系恢保关系相近的有田辐不育系。隆红野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与上述两者迥异,野败型的保持系、恢复系都是它的保持系,其恢复源极少。

5.3 育成核不育材料

以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杂交选育不育系,而从反交组合中选出保持系,目前已获得双竹矮/华野、萍矮58/华野两份核不育材料,并从后一份中获得77ABA和77ABB,77ABA的恢保关系和野败型不育系相同。

6 野生稻资源利用的经验

我国利用野生稻作为水稻育种亲本已有很久的历史,从事研究的单位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的成绩卓著,有的却收效甚微。总结其经验教训十分必要。

6.1在水稻育种中利用野生稻资源的原则

6.1.1 用野生稻作亲本,必须先鉴定后利用由于野生稻资源以混合群体自然存在,虽然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但并不是每个编号都具有优异性状,都是优良适用亲本。研究表明,在野生稻资源中,同一类型不同分布点,或同一分布点不同类型,甚至同一分布点和同一类型,其个体问的抗性和米质都有所不同。因此,要提高育种效果,必须按照育种目标选用经鉴定具有所需性状的材料作亲本才能避免盲目性。

6.1.2 根据育种单位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材料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是属于远缘杂交,其后代定型需较长时间,且有些不良性状传递力较强,因此,育种难度较大。但野生稻中有些编号具有栽培稻罕有的优异基因,且野栽杂交后代类型异常丰富,超亲的也多,有利于选育突破性良种。鉴于稻属野生种很多,同是AA型染色体组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相比也有亲和性的差异,同一普通野生稻种内,因其类型不同,其亲和性也不同。据广西柳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利用典型的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F

1

杂种结实率较低

(20~40%),F

2杂种分离十分“疯狂”,甚至到F

4

、F

5

代仍有较大分离,低世代难选择到经

济性状较好、且能较快稳定的单株。若普通野生稻和早籼类品种杂交,F

1结实很低,F

2

分离

更大,杂种后代分离时间更长,但从中可按照育种目标选出感温型的早籼和感光型的晚籼

品系。若利用较似栽培稻的半野类型和栽培稻正交或反交,F

1结实都很高,F

2

分离也不很大,

到F

3~F

5

代后较易获得经济性状较好的植株,稳定也较快。可见,亲本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凡技术力量强、设备较好、作长远目标的,可选择亲缘较远,甚至染色体组型不同的野生

稻进行配组,可望育成超亲、突破性高产的良种。反之,则宜选择与栽培稻亲和性好的普通野生稻中的半野类型配组,以较快见效。

6.2野生稻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6.2.1 利用不同野生稻细胞质源育成多种异质不育系

我国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利用普通野生稻中的不同材料育成了30多种来源不同的野生稻胞质雄性不育系,还发现其中有8种与野败不同的不育细胞质。如广西农业学校筛选出的隆红野胞质、广西柳州地区和象州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出的东野胞质,均从广西普通野生稻筛出,其恢保关系和红莲型、野败型均不同。目前为了利用国内外的优质米品种,有些用野败型不育株转育,不育性难以稳定,若换用隆红野、东野等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转育,其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再加强此类不育系的优质恢复系的转育,可为选育优质、高产、多抗新组合开拓新的领域。

欲选育出恢保关系不同的不育系,不仅要多筛选、利用作母本的普通野生稻,而且最好选择采集自不同分布地、不同类型的材料,若挑选现有的高不育和半不育的半野材料,则见效会更快。用作测交的父本,宜有计划地选择对野败型、红莲型和隆红野不育系具有明显恢保关系的品种,这样在F0即可进行筛选,选育效果可能会更快。

6.2.2 利用野生稻核中的恢复基因选育新的恢复系

根据“野生稻中的细胞质含有不育因子,其正常结实的核内必含有恢复基因”的论点,可以选择普通野生稻中结实好的编号作为亲本进行配组,可望育成新的优良恢复系。在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中,结实正常或高结实的材料不少,选择这些核中具有恢复基因并兼有抗性或优质等优异性状的材料作为选育恢复系的亲本是很有前途的。

6.3野生稻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经验

在野栽杂交的后代中往往出现疯狂的分离以及优良性状和不良性状的连锁现象,且分离的世代长。欲提高育种效果,各地经验认为:

6.3.1 准确选配亲本

许多育种者观察到利用野生稻作为亲本,其后代中优质、抗病虫、耐寒、分蘖力强、叶片窄小等性状常有出现,但也常伴有长芒、秆高、秆细、露节、易倒状、穗少粒少、易落粒等性状。因此,在野栽杂交育种中,除采用的野生稻资源要选择具有优异性状者外,栽培稻亲本必需选择具有相应互补性状,即应选择具有丰产性良好、矮秆、株型好、耐肥抗倒的栽培稻良种,并且最好选择其有关性状遗传性强的良种。因为理想的良种,不一定就是优良的亲本。丁颖等在20年代和30年代利用竹占配普通野生稻很成功,近年,广东、广西用桂朝2号、双桂1号作母本进行野栽杂交成效显著。可见亲本配选关系甚大。

6.3.2 选择最优配组方式

在进行野栽杂交过程中,宜选择具有所需的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亲本进行回交、复交或不同野栽杂交后代中的优良株系进行兄妹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个体中,再通过认真选择可望成功。广东省增城县农业局将桂朝2号与增城普野F3的一个优良单株,与桂朝2号回交,在第五代(即回交后第二代)选育出定型的高产良种。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表明,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其结实率可通过适当的回交选择得到逐步提高;其感光性可通过回交和采用适当的亲本杂交而削弱。广西梧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1980年用野生稻作父本,共配野栽杂交组合100个,其中单交70个,复交30个。从目前入选的品系、株系及高代的单株看,几乎全是复交后代,可见单交的入选率很低。

6.3.3 野栽杂交的后代种植群体要大

因野栽杂交育种以复交为主,亲本的遗传性复杂而且差异大,其杂种后代变异范围广,所以种植的群体要适当扩大,以增加优良个体出现的机会,才利于选择到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新类型。

6.3.4 和花培育种结合,可加速育种进程

由于野栽杂交后代分离世代长,选优株花培可加速定型。广西玉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河野”,就是采用野栽杂交和花培相结合选育成的。但在通常情况下,野栽杂交的后代花培绿苗率往往较低,故选用野生稻作亲本时,最好选用既具有优异性状,且其花培绿苗率又高的编号为好。

7 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利用展望

我国野生稻资源极其丰富,且近年又已鉴定评价出一批优良种质,充分利用定可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从目前情况看,成功的关键在于组织协作,开展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利用的研究,提高利用的预见性、科学性。

7.1开展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

国际水稻所研究所的野栽杂交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和创造优良中间材料的回交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回交方法创造出未定型的中间材料,以这些中间材料或含有野生稻优良基因的定型品系(如IRl737等)或品种(如IR28、IR36等)作杂交亲本效果较好,后代容易定型。回交方法用栽培稻作母本,野生稻作父本,并以该栽

回交,效果较好,反之,则效果差。试验还表明,回交培稻品种为轮回亲本与经鉴定的F

1

方法中,栽培稻品种的挑选是一个关键问题,他们从多个回交品种中发现IR24是最理想的品种。他们认为回交品种不仅要考虑到亲本性状互补,并且要考虑到后代结实正常以及容

易克服野生稻亲本所遗传的不良性状等。我们应通过协作,找出适合我国的理想轮回亲本及创造一批中间材料,一旦突破,其潜力无穷。

为了提高野栽杂交的育种效果,一方面要加强野栽杂交的遗传规律研究,以期有效地,有预见性地进行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另一方面,要探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如为了打破野生稻良好性状和不良性状的连锁遗传,采用理化因素诱导染色体结构或基因位点突变后作杂交亲本,或将具有特异优良性状而又兼有某一缺点的野栽杂交后代进行诱变,都可望获得新的突破。广西柳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将野生稻种子辐射处理,已从中选出株型直立、紧凑、特矮(80~86cm),分蘖力强,结实率高和后期转色好的单株,作为水稻育种的矮源利用。广东省增城县农业局用桂朝2号与增城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中的一个抗性强、米质优但高秆的单株,经钴60处理引起诱变后定向选择,已选出16个优良株系。

7.2开展栽培稻和非AA型染色体组的野生稻种间远缘杂交的研究

据目前鉴定,广西药用野生稻具有含高蛋白、高抗褐飞虱以及具有合轴型地下茎,有利于宿根越冬等特点,这都是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所没有或罕有的特异性状。云南疣粒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抗旱力强。国外的野生稻含有的特异性状也很多,设法将这些特异基因导入栽培稻,则可使育种工作获得新的进展,创造新型良种。目前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利用生物技术这个先进手段,研究稻属种间杂交,则会大大地加速育种进程,到21世纪就会在世界水稻生产中占据优势。这方面的研究内容繁多,目前与水稻育种有关、有希望成功,并有条件进行的,有下列两方面的研究内容:

7.2.1 外源DNA的导入即利用具有综合性状较好的栽培稻良种作为受体,导入具有特异性状的外源野生稻DNA,使其变异,从中选出优良品种。外源DNA的导入

7.2.2 不同染色体组种间杂交技术的研究即利用受体的自己的花粉管将外源DNA带进受体的胚囊中,让其参予授精过程,在后代中起片段DNA的作用。DNA提取技术,现在国内许多单位已经掌握,存在的问题是导入的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带有特异性状的DNA还未能鉴别,若能进一步突破,提高导入的成功率,并有预见性地选择DNA,就可广泛应用于育种,其前景是无限广阔的。研究将两种不同染色体组的稻种进行试管授粉或进行有性杂交后,将其发育不完全的幼胚在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再用栽培稻回交2代,使其产生附加系再筛选,国内外一些学者正在开展此项研究工作,并已获得初步结果。此项研究若获得突破,即寻找出具有特异基因附加染色体的植株,就可预见性地选配亲本,对水稻育种工作将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具有不同倍数的染色体组的稻属种问杂交也很值得研究。例如栽培稻(O.sativa)与阔叶野稻(O.Iatifolia)或高秆野稻(O.alta)杂交,即AA/CCD D→ACD,获得异源三倍体

后再加倍成多倍体稻种,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途径。国内曾获得过上述的异源三倍体杂种,目前也有些单位正在探讨(广东、广西农业科学院和武汉大学),加强研究将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种质——桥梁亲本或直接育出突破性良种。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 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中国花卉业的概况 4.世界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 2.花卉学习的意义。 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四)思考题 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园林之母、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3.加入WTO后,中国花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花卉的分布与分类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花卉分布的气候型分区及其特点; 3.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世界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 2.世界气候型及代表花卉 3.中国花卉的地理分别及其特点 4.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4.1物种多样性 4.2品种多样性 4.3生态系统多样性 5.花卉的分类 5.1按生活类型分类 5.2按栽培方式的分类 5.3按观赏特性分类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曹永生,张贤珍,龚高法,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3-64) 世界上公认的野生稻至少有20个种,中国已发现3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由于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均有AA型染色体组,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交可育,故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较其他野生稻更为广泛。 中国野生稻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八个省(自治区)(表2-2、图29和图30)。 表2-2 野生稻种资源分省统计表 Table 2-2 Statistical table of wild rice germplasm from various provinces

图列说明: 种质资源分布图用园点的大小来表示一个行政区域(市或县)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种质资源密度分布图用密度来表示 1 X 1 经纬网格区域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 中国野生稻分布南自海南省崖县(18o09′N),北至江西省东乡县 (28o14′N),东自台湾省桃园(121o15′E),西至云南省盈江县 (97o56′E),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23个经度。但主要分布于25oN以南地区,约占总份数的93%以上。 中国野生稻的分布现状与生物学特性、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中国野生稻属于喜温、喜湿的多年生宿根越冬植物,适宜于温暖多雨的气候。因此,雨量和温度,特别是冬季低温成为其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所以现代野生稻分布地点的95%以上都位于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最低气温6℃以上的雨量充沛地区。在历史上,公元11世纪以前气候较今温暖,野生稻种质资源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其北界大约自长江上游渠州(四川)、经中游的襄阳、江陵至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2008年10月29日,投资1.48亿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8年,于2007年4月29日建设完成,又经过1年多的精心准备才正式启用。 云南是誉满全球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有15000多种植物,约占全国的50%;脊椎动物有1704种,约占全国的55%;昆虫种类有100500种,约占全国的67%。1998年8月,吴征镒院士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十分有必要尽快建设云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并得到朱镕基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为此,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按照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共管原则,昆明植物所作为工程建设法人单位,建设我国首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总投资1.48亿,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园区80亩。项目建设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微生物库、动物种质资源库、DNA库和信息中心。发展目标是:15年内达到1.9万种19万份(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将打造成国际领先、亚洲一流的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机构。 之所以说这是亚洲之最,主要体现在其规模和发展目标上。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集中体现的地方,那里每1平方公里有100种不同的植物物种,但在这个190平米的冷库中,将会容纳上万种植物品种,可以说,踏入资源库,一脚踩下去就有上百个物种。” 普通种子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便会发芽,因此在常温下最多能长期保存一至两年。“种质银行”则是利用低温、干燥的方式,人为地延长种子的活力。以包谷种子为例,在室外保存1年,活力会下降10%,10粒种子中就有1粒不会发芽。但是存放在“种质银行”中,上千年后仍会开花结果。 “种质银行”是植物的安全局,如果一旦某个物种灭绝了,还可通过存放在“银行”中的种子使其重生。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已收纳了多个濒临灭绝的植物品种,其中包括2006年在石林发现的,已经绝迹100年的“弥勒苣苔”,该物种目前只发现300多个野生植株。 许多种质资源已相当珍贵,在零下20度的冷库中,种子被存放在密封玻璃罐中,瓶壁上都贴着编码标签。安全起见,种子入库时将由电脑随机编码,记录上该物种的资料信息。 190平米的资源库最多可容纳17万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目前,已收集了2万份种质,经过鉴定的植物物种约有3000多种。同时,资源库建立的种子采集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通过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以西南地区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为重点,兼顾周边地区,重点收集稀有濒危种、特有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价值的物种,为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和决策依据。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最新花卉种质资源调查

广西大学园林花卉种植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种植资源是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好的种植资源就培育出更高品质的植物品种,就不能进行品种的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在校园里通过实地对不同植物的观察与调查,了解园林花卉种植资源的情况。同时通过对所调查植物品种的名称、植物学分类、生态学分类、原产地、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园林用途等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好地为育种工作做准备。 (二)调查的时间与地点: 调查时间:2016年5月21日 调查地点:广西大学东校园,花卉公园 (三)调查的内容与方法:采取资料查阅与询问同学老师的方法。在校园中植物聚集的地方,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生长环境等并进行记录、拍照,调查回去后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络信息,对于不明确的植物品种可以询问同学和老师,了解所调查植物品种的名称、植物学分类、生态学分类、原产地、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园林用途等相关信息。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图片 品种名称鸡蛋花蝴蝶兰 植物学分类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兰科蝴蝶兰属 生态学分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附生性兰花 来源产地美洲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 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 主要形态特征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 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 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 状,径约5~6cm,5裂。外 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 香。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 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 生长习性鸡蛋花是阳性树种,性喜 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 境。 适宜栽植的土壤以深厚肥沃、 通透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蝴蝶兰出生于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原产马来西亚热带地区的蝴

野生稻在水稻优质育种中的应用

野生稻在水稻优质育种中的应用 徐靖,韩义胜,唐清杰,王效宁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 摘要分析了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综述了野生稻优异品质特征及其在优质育种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利用野生稻进行优质育种的研 究方向。 关键词水稻育种;野生稻;品质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1-00083-02Utilization of Wild Rice in the High-quality Breeding of Rice XU Jing et al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0)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the high-quality breeding of rice was analyzed ,the excellen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ri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igh quality 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high-quality breeding using wild rice was investigated.Key words Rice breeding ;Wild rice ;Quality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20)。 作者简介 徐靖(1981-),女,安徽淮北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野生稻资 源保护与利用研究,E-mail :xujing6732807@126.com 。*通讯作者,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稻种资源研究及两系杂交 稻育种工作, E-mail :wxning2599@163.com 。收稿日期2011-10-17水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是世界上约占1/2人口的主食。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培育高产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是水稻育种的两大目标。在过去的水稻育种中,主要利用栽培稻内的种质资源来提高水稻产量和保持稳产, 而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栽培稻种内的遗传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水稻育种对高产、稳产、优质等的需要 [1] 。水稻育种指导思想从单纯重视产量到优质高产相 结合, 并日益重视特殊稻米功能性营养成分的育种。现代水稻育种科学实践表明,突破性进展有赖于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及有效利用 [2] 。野生稻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在长期的生 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下, 野生稻及其近缘种积累了大量的优良特性(基因),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3-5] 。因此,利用野生稻资源培育高产、稳产、优 质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面积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此, 笔者分析了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介绍了野生稻资源在优质育种中的研究和利用情况。1 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 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栽作物之一,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米不仅给人们提供热能,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稻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1 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受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非农建设占用等因素影响,耕地数量仍逐年减少,目前人均耕地仅为0.092hm 2 ,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 快,土地需求会继续扩大,耕地资源日益短缺[6] 。作为我国 三大主粮之首的水稻, 1978年全国种植面积为3442.09万hm 2,2007年仅为2891.88万hm 2。在总种植面积仍呈递减的态势情况下,提高单产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7] 。但是目前提高粮食单产进展缓慢,在当前形势下,进行以提高品质及产量为主体的水稻育种研究是十分必要 的 [8] 。提高水稻营养品质的育种工作,通常比提高单产的育 种进展更快,这样可以在保持现有粮食生产水平上减少粮食用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1.2 水稻育种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水稻育种经历过几 个重要的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 二是70年代的杂交稻育种,三是90年代未到现在的超级稻研究,这3次突破性的发展,都是以增加水稻单产为目的。水稻育种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稻单产的提高, 从解放前不到2.00t /hm 2到目前跨越6.35t /hm 2,比全球平均产量3.85t /hm 2 高 65%[8-9]。但是近年来,水稻单产提高缓慢,现有水平上再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有一定的难度。此外,根据目前的稻谷生产量,我国生产的水稻从数量上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更加侧重于稻米品质和稻米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因此开展水稻优质育种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必然要求。1.3 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对于稻米营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迫切需要口感好且营养丰富的稻米。近几年,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投入也有所增加,高营养品质的稻米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但仍不能满足全面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稻米品质日益提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外许多水稻育种家都把品质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水稻优质育种特别是杂交稻优质育种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2 野生稻优异品质资源研究利用 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主要表现为米粒细长、无腹白、玻璃质、米粒坚硬、且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较高 [3-5] 。利用野生稻资源将是培育优质的水稻品种的一种 重要途径。2.1 野生稻品质相关研究进展 普通野生稻中存在具有许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1):83-84,92责任编辑姜丽责任校对卢瑶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1分区调查 从17世纪起,英法俄美就分别派员来华采集和引种我国的野生花卉,其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中国。我国自己进行调查采集野生花卉的工作是近年才开始的。中科院植物所、各地植物园及有关单位先后在所在地相似的较大地理范围内,开展了野生花卉的种类、分布、生境及观赏特性的调查研究,对各地资源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意见。周家琪、赵祥云、袁力等分别对陕西火地塘、太白山和秦巴山区等地进行了系统的野生花卉调查。其中太白山有珍稀特有观赏植物紫斑牡丹Paeonia papaveracea,秦岭蔷薇Rosa tsinglingensis,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金背杜鹃Rhododendron dementinae ssp. aureodorsle,秦岭龙胆Gentiana apiata,美丽芍药P. mairei和太白乌头Aconitum taipeicum。杭州植物园从1981年至1983年对浙江省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指出反映浙江省野生花卉资源比较集中而丰富的科是木兰科Magnoliaceae,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和兰科Orchidaceae。此外,唐正良、车泉生、李根有、王金荣等分别对浙江海岛、西天目山、浙江泰顺和浙江武义的野生园林植物进行了报道。姚连芳、戴启

全、田朝阳等分别对河南省的太行山区、大别山区和蒿山等地的野生花卉进行了调查。安徽省完成了黄山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江西主要在庐山进行了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的探索。武全安主编的《中国云南野生花卉》几乎襄括了云南省全部的主要野生花卉植物资源,收集云南野生花卉89科237属475种。徐风翔等对西藏野生花卉资源分布及适应性作了探索。吴铁明等对湖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探。王磊分析了新疆野生花卉资源及开发利用的前景。刘慧涛等对吉林省西部草原的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曹弘哲对宁夏野生观赏树木资源作了初步调查。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对所在地区的野生珍稀观赏植物资源作了探讨。还有丁一巨等对福建省将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包满珠等对鄂西南地区的观赏植物资源的初报和华南热作所对海南岛花卉资源的考察。 2专类调查 2.1兰科 兰科植物全世界约有320属2万种。中国有166属1000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柳新红等报道了浙江龙泉市的兰花资源。华南热作所和海南省农科院对所在地区的兰花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贺军辉对湖南的野生兰花资源进行了调查。祖晓勤收集整理了黔西北的野生兰花资源。据郎楷永报道,青藏高原有兰科植物99属4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作者:??? 中国花卉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我们每年都关注它的产值、面积以及行业动态,却很少关注企业的整体状况。本文试图从数量、构成、投资及盈利等方面对企业这个群体进行一些分析。文中数据主要引自每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花卉统计数据,由于没有更多的具体统计数据,许多情况只能根据笔者对花卉产业的有限了解作粗浅描述。 花卉企业成长历程 中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传统名花,形成了不少集中产地,发展出了丰富的花文化,例如洛阳、菏泽的牡丹,长江流域的梅花,江浙的山茶,等等。明清时代北京花乡逐渐成为专门为宫廷服务的花卉生产基地,广东等地的农户也在那个时期开始生产“年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销售,是我国本土花卉商品化的发源。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园林残破,花卉栽培受到很大影响。建国后,花卉生产逐渐得以恢复,国家也建立了不少国有苗圃为城市建设提供花卉、苗木。文革期间,花卉被视为“封资修”、“资本主义尾巴”,花卉栽培遭受空前重创。改革开放以后,百业兴旺,传统花卉栽培全面恢复,与此同时国外花卉也开始进入中国,带来了现代的栽培模式、经营理念,真正意义上的花卉产业开始形成。花卉企业群体的形成也始于该阶段,传统花卉产区的一批有经营头脑的花卉爱好者和农户开始建立苗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企业。紧接着又有大量外资、港台商人陆续进入大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花卉业的发展,许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花卉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 花卉企业当前状况 基本情况据农业部公布的花卉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花卉企业数量从狭义上说也就是6.7万家(含花卉市场)。花农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一般没有在工商注册,但有些生产规模和产值不低于花卉企业。从概念上讲,他们类似于花卉发达国家的种植者(Grower)。发达国家都将种植者视同小企业,因此,从广义上说,中国花卉产业共有大小企业130余万家。 资金来源中国花卉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复杂,有企业自身积累、政府扶持、其它行业投资等。靠自身积累的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企业(还有一些花农),那个时候从事花卉业是填补市场空白,积累迅速,凡生存到现在的,多数都已经实力雄厚。90年代,正逢花卉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期,许多港台花卉企业来大陆投资。政府增加投入,大力扶持花卉业发展,以及来自二三产业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90年代,包括规划建设各类花卉示范园区,引进温室,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生产设施较先进的花卉生产基地。总体来说,花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身积累、自己筹措。 企业家的“成分”上世纪80年代初白手起家的花卉企业家多数出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传统花卉苗木产区,家里有地,爱好花卉,掌握传统的栽培技术。90年代一些

第02章 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特点

第二章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第一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一、花卉种质资源概念 ●花卉种质资源(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o f O r n a m e n t a l P l a n t s)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花卉种质资源外延包含三个层次 ●1、种与品种: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2、器官和组织: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片、珠芽、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等 ●3、细胞和分子: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二、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1、花卉种质资源是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基础 ●2、是育种、科学研究、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要源泉 ●中国有直接开发价值的花卉有1000种以上 ●有发展潜力的有10000种以上 ●但目前我国城市中应用种类少,与发达国家在较大距离 ●切花市场上主流切花种类基本是从国外进口 ●90%以上的盆花种类是进口的 ●中国花卉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中国花卉业在国际上影响力不高,很难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分额,2002年我国花卉出口创汇仅8200万美元 ●国际上高度重视花卉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与创新 三、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花卉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古老孑遗植物多。

●中国特有的属、种极多 –中国有243个特有属 –527个特有种(截止1991年12月) ●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有7500多种 ●中国是很多观赏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 兰花(C y m b i d i u m) 世界总数:50种 中国总数:30种 中国种占世界:62.5% ●兜兰属(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 ●全世界约为65种 ●中国原产有18种 ●中国占全世界28% ●石斛兰(D e n d r o b i u m)全球约600种,我国就有76种●杓兰属(C y p r i p e d i u m) ●全球有47种 ●中国原产32种 ●占世界总数70% ●万代兰属(V a n d a) ●全球约40种 ●我国约10种 ●占世界总数25% 山茶花(C a m e l l i a) 世界总数:220种 中国总数:189种 中国种占世界:88.6% 杜鹃花(R o d o d e n d r o n)世界总数:900种 中国总数:530种 中国种占世界:58.9%

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重点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

繁育与种子加工。围绕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系统设计并分解为50余个项目。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21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拟启动19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1亿元。其中重大品种选育方向18个项目、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方向1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重大品种选育 1. 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建立华南稻区感温早晚兼用型和弱感光迟熟型水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高产、优质、多抗、低碳排放、重金属低吸收、营养高效利用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于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生产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培育适宜华南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预期性指标】申报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5项以上,制定新品种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8项以上。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王一平,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郭龙彪,钟代彬,应存山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1(1):25-30 摘要:在“八五”国家稻种资源攻关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500余份来源广泛、类型丰富、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优异稻种资源,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结果表明,有一批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育种亲本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包括大穗型、大粒型、优质米和有色米品种、抗病虫性及抗逆性等类型,并重点简述65个优良品种或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供利用。 关键词:水稻;优异稻种资源;综合评价 经过我国稻种资源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研究,到1995年底,已经列入国家统一编目的稻种资源71970份,其中地方品种50530份,国内选育品种(系)4085份,外国引进品种8686份,杂交稻三系资源1605份,野生稻资源6944份,遗传标记材料120份[1,2]。如此众多的稻种资源要想全部有效地利用起来是不切合实际的,事实上,不论在遗传育种中,还是在生产中,仅仅是极少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践表明,优异种质的发掘和利用是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3]。因此,选择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深入评价和提供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国内当前水稻研究对稻种资源需求的情况,我们于1998年9月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异稻种资源现场展示会”,并向全国21个省市71个农业科研单位、11所大专院校提供了8000余份优异种质。本文着重介绍提供本次展示会的主要稻种资源,为广大水稻科研工作者择优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八五”(1990~1995年)期间国家稻种资源攻关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精选500余份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抗虫、耐冷、耐旱、耐盐、高产或优质(特种)米等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做室内考种。这些稻种资源包括籼粳稻、非洲稻、美国稻、各种光壳稻等,以及来自我国地方稻种、各省市选育的优良品种和国外引进的优异种质,原产地涉及我国20个省市和分布在全球各稻区的18个国家,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国际机构。 试验在中国水稻所试验场进行。1998年5月23日播种,6月19日移栽。每份材料栽种3行,每行种植12株,株行距为16.6cm×20cm,单本插。肥水管理按一般大田管理。田间考察性状包括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株高、剑叶长、剑叶宽。成熟时选取

花卉学考点全览

花卉学考点全览 绪论 1、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特点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花卉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中国有 3 万多种高等植物,古老孑遗植物多。中国特有的属、种极多,中国有243个特有属,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有7500 多种,中国是很多观赏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二)花卉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 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有3000 多年,中国原产和栽培历史悠久的花卉,常具有变异广泛、类型丰富、品种多样的特点,中国名花数量大,世界少有、品种丰富 (三)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1. 多季开花的种与品种多多季开花的植物主要表现在一年四季或三季能开花不断。这是培育周年开花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及难得的育种材料。 2. 早花种类及品种多早花类的植物多在冬季或早春较低温度条件下开花,这是一类培育低能 耗花卉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与育种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3. 珍稀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黄色种类或品种是培育黄色花系列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很多植物的科或属缺少黄色的种,因此这些黄色的种和品种被世界视为极为珍贵植物资源,而中国有 着很多重要黄色基因资源。如中国的金花茶及其相关的20 余个黄色的山茶花种类, 4. 奇异类型与品种多由于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达到数千年,花卉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 2、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十大名花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卉学的定义、花卉的作用等) 花卉学是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花卉的作用: 1. 花卉是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重要材料之一。在园林绿化中是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重要材料。它可以用作盆栽和地植。盆栽装饰厅堂,布置会场、点缀房间。地栽布置花坛,花境、花带等。丛植或孤植来强调出入口和广场的构图中心,点缀建筑物、道路两旁、拐角和林缘,在烘托气氛、丰富景观方面有它独特的效果。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 人的情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2. 花卉具有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对局部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 3. 在生产与经济作用上,花卉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4. 花卉在绿旅游中的作用:花卉形成著名的景点,观赏古木本身形成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配套工作总结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配套工作总结 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 一、基本情况 2002年9月28日,农业部批准我区《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立项(农计函[2002]86号),项目建设地点在邕宁县。2003年1月20日,自治区农业厅向农业部提出请求(桂农业计[2003]1号),建议将项目建设地点改在福绵区,这一建议得到农业部同意。2003年7月,广西桂农农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建设地点在福绵区石山塘,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普通野生稻核心保护区302.7亩、药用野生稻核心保护区50亩。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200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30万元,中央拨款120万元。所有资金已全部到位。 二、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按项目要求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区农业厅组织的验收,并交付使用。 (一)土建工程完成情况 1、铁丝网围栏6255平方米,立水泥柱1205条,铁丝网油防锈漆3次。 2、建围栏门口4个,其中药稻1个,普稻3个。普稻区大门口地基填土1800立方米,电动门1个,两侧铁门2个,项目名称牌2个,项目简介牌1个。 3、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25平方米,生活、管理用房安装线路3500米,生活用水机井1处。 (二)购置仪器设备。购置种子检测、品种观察改良仪器各一套

共15件,购置气象观测仪器1套共12台件,在普稻区建立气象观测站。 (三)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定点调查野生稻储量,其中普稻107.9885万份(株),药稻2.9093万份(株)。并对250多份野生稻进行农艺性状鉴定。 (四)资金使用情况。设计费2.7万元,材料费85.671万元,劳务费8.42万元,仪器购置费45.153万元,会议差旅费3.186万元,其他开支4.87万元,共150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已与中央资金统一调配使用于以上建设内容中,已开支完毕。 三、成效 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的空白,有效地保护了一批珍稀野生稻资源,推动了野生稻研究事业的发展,树立了野生稻原位保护的样板,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农作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等。 四、建议 1、尽快加大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研究。 2、项目资金已全部用完,后续保护资金如何解决已成为保护区今后保护工作的头等大事。建议自治区农业厅向农业部申请追加项目后续保护资金,以保障保护区各项后续保护工作能正常开展。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我国球根花卉种质资源概况及利用前景

我国球根花卉种质资源概况及利用前景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2008(5).-16-18 作者:刘青,刘青林阅读次数: 441 球根花卉种类多、适应性强、品种更新快,在切花、盆花生产及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世界球根花卉的生产面积达3215 3公顷,我国球根花卉的生产也颇具规模,但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种球。种质资源是品种创新和产业化的基础。因此全面了解我国球根花卉的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库的建立、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新品种及其生产体系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种质资源及其保存 世界球根花卉大约有3000 多种,上万个品种。原产地涉及温带、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我国球根花卉共有60个属405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3.5%。其中特有148种,占我国球根花卉总种数的36.5%。铃兰属(Convallaria)、苦苣苔属(Conandron)、穗花韭属(Mil ula)、全能花属(Pancratium)、豹子花属(Nomocharis)、假百合属(Notholirion)、洼瓣花属(Lloydia)、大百合属(Cardiocri num)、无叶莲属(Petrosavia)、鸢尾蒜属(Ixiolirion)和石蒜属(Lycoris)的种数占该属的50%以上,特别是前4属是单属种,几乎都原产于我国。如大百合属被欧洲誉为“百合王子”,全球仅有3 种: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荞麦叶大百合(C.cathayanum) 和日本大百合(C.cordatum),前两种均为我国原产。由此可见,我国球根花卉种质资源总量有限,特有资源却很丰富,为品种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我国球根花卉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省。特别是在东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新疆北部分布着许多抗性强、观赏价值高的种属。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野生球根花卉资源极为丰富,花色多样,花形奇特,还分布着珍贵的蓝紫色系花卉。主要代表种类有大花沙参(Adenophoradenophoragla ndifiora ) 、猪牙花(Erythronium japonicum)、山丹(Liliumpumilum)、东北百合(L.distichum)、绵枣儿(Scillasinensis),还有在海拔18 00米以上高寒地区生长的长白乌头(Aconitum tschangbaischanense)、高山乌头(A.monanthum) 等。海拔平均在45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在此分布的球根花卉抗性好,花形漂亮,如尖被百合(L.lophophorum) 、紫斑百合(L.nepalens e)、密花姜花(Hedychiumdensiflorum)等。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是我国球根花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各个种属几乎都有分布。 我国的球根花卉观赏性强、药用价值高,但近年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球根花卉野生资源面临着危机,部分野生种属已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于那些濒危的野生种,应尽快进行迁地保育或建立无性系种质库,避免珍稀资源的消失与流失。 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有三种方法: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和离体保存。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已经开始了野生百合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昆明植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西北农业大学等地各有不同数量的收集与栽培。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花卉研究中心已收集现代百合品种108个和野生百合种10多个。2002年至2004年,云南花卉所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百合花卉遗传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构建了云南省百合的“总DNA库”。新疆农业大学立足于当地建立了18种约80个居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