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情况专项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专项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专项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专项调研报告

XX小学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我校的留守儿童有5名,分别分布在三年级2名;四年级2名,五年级1名,他们都是属于隔代抚养。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如果留守儿童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2)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

(3)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第二、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照,老师难管难教,造成儿童性格放纵,活动无拘束,生活无规律,很多学生怕学厌学,学习成绩很差。

第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存在着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致使他们误入歧途,抱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在中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不去管制。那将会使留守儿童成为流浪儿童的新来源,或被操纵走向犯罪。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一、基本情况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 XX年末总人口为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万人。云南现有农村劳动力216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30万人,截止XX年6月,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本报告所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4个月或全年累计6个月以上,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孩子。 (一)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是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今年8月,我省留守儿童总数已达万人,占全省万0-17岁儿童的%。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总数的比例为%,七年来上升了个百分点。 二是分布广,不均衡。从统计分析,我省16个州市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三是留守早,时间长。我省有32%的留守儿童不到6岁就留守,有53%的留守儿童在7-12岁时留守。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三年以上的占34%,一年至三年的占31%,四个月至一年的占35%。 四是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省外务工的占53%,在省城务工的占17%。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经常保持联系的占46%,偶尔联系的占46%,从不联系的占8%。每年能与父母能见上一面的占%,多年才见一面的占%。 五是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调查中,有%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也因此,有%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一是以隔代监护为主,多监护方式并存。我省留守儿童主要有单亲监护(父亲监护、母亲监护)、隔代监护(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儿童自我监护、其它监护等几种,其中又以隔代监护为主,占49%。 二是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管教方法简单。我省留守儿童监护人没上过学的占%,小学及小学未毕业的占%,留守儿童父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母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监护人采用放任自流的管教方法的占%,采用打骂教育方法的占%,采用说服教育、民主教育的仅占%。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县政协社会与法制专委会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政协社会和法制专委会通过对我县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发现,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突出问题。如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是摆在当前儿童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政协社会和法制专委会通过对**县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发现,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突出问题。如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是摆在当前儿童工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介绍

我县现有18岁以下留守儿童54000余名。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配合、家庭尽责、全社会合作”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县政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打造了32个“留守儿童之家”,广泛推广“爱心家长志愿者”行动,开展培养文体兴趣的“四点半课堂”,全面启动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巩固了“全省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试点县”的成果。 (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教体局、妇联联合制定了《**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在21个乡镇学校、县城7所学校和4所村小已经建成32个“留守儿童之家”,各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各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均设置了乒乓球室、书法室、音乐室、棋类室和心理咨询室,配备了电脑、电视机、亲情电话、图书、报刊、课桌椅、文体活动器材。32个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四点半课堂”活动。例如:李渡镇“留守儿童之家”以音乐为特色、唱响“盛中国”家乡的音乐品牌,文港镇“留守儿童之家”以毛笔文化为特色,开设书法特色兴趣班,前坊镇“留守儿童之家”每月给孩子开一次主题生日会,三里乡“留守儿童之家”开展魔方兴趣班等等,极大的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我们对部分中小学进行了专项调研。据抽样调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等,成为“问题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况已经影

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5 %,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3—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等。韩集小学二年级学生马小林父母双双打工,原本就内向的他在学校就更不爱讲话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大多数;极个别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这些监护人都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备受学院重视。2010年7月,我院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成立一支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广东清远阳山县开展以践行纲要迎亚运社会实践促扶贫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经过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关怀山区儿童的以后在支教、支农、扶贫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习惯能力,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能、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关于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哺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经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要紧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惟独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似乎有1500元,能维持日子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别够因此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行,就要拿钞票去买粮食。 2、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鼓舞孩子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孩子的前途,自己读不行书也希翼下一代能够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孩子读书,把所有的希翼都寄予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别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惟独一具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日子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妨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妨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妨碍。 (2) 心理事情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觉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爽朗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惟独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别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那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事情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去关注他们的事情,帮助他们去习惯那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心里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别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别在周围,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日子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未来的人际交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九龙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 年 11 月 7 日—1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地点: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共有17教学班,其中幼儿园6教学班,小 学部8教学班,初中部3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836人。其中共有“留 守儿童”697 人,占在校人数的83 %,年龄在4—15岁不等,经调 查得知:这697名“留守儿童“中有102 名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 其余595 名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 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

脱离了法定 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 育”的现象。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在校能够安心 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明珠双语学校从2004年开始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 “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 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 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 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外语系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这个群体的人数也随之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我们外语系组建了一支由九人组成(其中包括系团委书记及八名学生干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对本溪县塞梨寨村和大东沟村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关爱。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

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据抽样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此次社会实践,将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为主题,在赛梨寨村留守儿童中开展实地调查、与留守儿童座谈、“一帮一”教英语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快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努力成才的观念。并在实践过程走访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落进行较为实际的问卷调查,从而在留守儿童以及他的监护人中更为针对性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情况。 研究方法: 问卷方式1 1、调查对象,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学生(发放150份,回收150份) 2、问卷编排,一共13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 3、问卷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特殊群体问题的关 注程度和他们的想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测控1003班 学生姓名丁昌磊学号1011013100 指导教师王环朱艳红 日期2012年7月3日至7月15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 摘要:通过对当地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家访、谈心交流,举办音乐、手工、绘画、舞蹈课程,开展科普、道德、安全、心理教育进课堂互动活动,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成因,并提出父母、学校、政府、社会对于解决阻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唤起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特点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把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5000多万,并且其数量正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7月3日至15日山东理工大学牵手阳光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临沂平邑县,对此问题展开为期12天的深入调研,通过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的系列活动,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正文: 一、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现状 “爸爸!妈妈!你们是否听到我内心的呐喊。你们既然给了我生命,却为何把我丢下?每当别人家的孩子依偎在父母的身旁,你们可知道我内心的期盼?多么渴望你们温暖的怀抱,你们可知我内心的忧伤?我每天都等在盼,盼望你们快快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 况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和关爱而发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介绍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有学生1286人,共有留守学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12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女性留守儿童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 %),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231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父亲外出打工的为%,母亲外出打工的为%)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在县外打工的占%,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一年回家1——2次的占%,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5、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294-69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XX年8月—XX年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 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 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 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 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 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

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201007002731).doc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 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下面是小编为 大家精心搜集的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 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一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 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 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 2290 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 各级党委、 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 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 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 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540 一、基本情况 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 户 , 现有人口 1950 人。土地面积 20 个村民小组。常住户 2684 亩,其中花园800 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 家。三业总产值2500 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 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

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 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 人,其中在校 小学生中就有18 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老人监护的有35 人,占%,寄养他人的有 2 人,占%。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 等偏下,其中 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 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 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 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 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 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 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 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 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 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 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 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 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

【实习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 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的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

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的人认为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汝城的领导者们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帮助。 二、调研形式: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家访、一对一交流 三、调研参与组织、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舜、欧雅文、朱勤飞、何宁、朱志浩、朱莹、朱欣欣、欧头红、朱静敏、朱忠波、邓子文、朱鲜锋、朱丽娟、何荣、朱晨星、朱佳楠、胡运科、胡志刚、袁啊苏 四、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XX年7月28日—XX年8月2日

湖南省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苗圃希望小学 石泉苗圃希望小学250名学生中的85名留守儿童 五、调研内容: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组织的这次支教活动共招生250名,其中有85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 1、首先,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的成员对马桥乡石泉苗圃小学的8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百分率% 通常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很少联系 你多长时间没见过父母了近半年

你希望父母多久与你联系一次每天 你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想念 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父母 你希望和谁住在一起父母 父母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没有或很少如果被别人欺负,原因是什么别人故意挑衅 你喜欢集体活动吗喜欢 喜欢交朋友吗喜欢 喜欢和哪种人交朋友同学 喜欢上学吗喜欢 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吗满意

家里有人辅导你的学习吗有,辅导一部分 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希望父母赚很多钱,尽快回家 对于学习的态度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为父母争光 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最想找谁帮助父母 将来想干什么赚钱 2、其次,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成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家访。留守儿童人数85,家访户数61,家访率%。 留守儿童当中“单亲”监护型的占绝大部分,还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护的。 主要特点是: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调研 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商洛市上官坊乡南宽坪村的调查与思考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她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它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当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为切实调查当前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1月15日,长安大学支农志愿者协会寒假社会实践队成功抵达商洛市上官坊乡南宽坪村,并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在此进行了为期6天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围绕“留守儿童存在的若干问题”主题,综合运用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调研工作。现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商洛市上官坊乡南宽坪村情况简介

商洛市上官坊乡地处秦岭南麓,流岭流域,位于商州区西南部,距市中心54公里,南与山阳县毗邻,北与沙河子镇、西与闫村乡接壤,西武高速公路穿越本乡下砭村。全乡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08人,劳动力3895人,耕地面积8464亩,粮食产量年均2500吨。本乡山高沟深,其南部有庐山胜景,主峰高2300米,素有“九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经过发展“林、药、菌、养”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全乡的原始生态环境与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环境更加优美。 该乡南宽坪村位于商州南部,距城区60公里,人口居住分散,地域辽阔,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全村16个村民小组,445户,1782人,现有耕地面积1781亩。自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以来,在区扶贫开发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修小学教学大楼11间3层1200平方米,新建卫生室8间3层320平方米,铺设水泥路7.8公里,治理河堤路2.2公里,“五改三建”78户,带动了全乡主导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南宽坪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监护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走访的南宽坪40多户人家中,80%的孩子为留守儿童。而当前该村留守儿童主要有三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代监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 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 两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 与父亲居住5% 与祖父母居住30% 与外祖父母居住11% 独居3% 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 看电视14% 玩耍16% 无法解脱5% 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 一般37% 学不进去9% 旷课逃学3% 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 经常迟到15% 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 干农活29% 玩3% 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师18% 生病时母亲照顾56% 父亲照顾29% 祖父母照顾5% 亲戚或其他人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

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龙车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北碚西南大学小分队针对北碚区龙车村这个地方对其留守儿童做了一项调查。 龙车村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然而外出务工人员任然很多,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就不在少数。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调查,现有“留守儿童”258人,占全乡总数的3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 (二)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 (三)不会理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四)应有不均衡。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 育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关爱留守儿童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样健康 成长,促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 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一、组织领导制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支书为副组长、办公室成员、各科老师为成员的"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关爱留 守儿童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些项工作。 2、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加强对留守儿童 的关爱和管理。 二、统计报送制度。 1、每学期开学初,各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 留守儿童的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是单亲还是双亲外出、家庭具体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 2、各片区内学校要把本校规范的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和电子报表及时上报到片区学校;片区学校和各中学由专人造册统计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上报中心学校。 3、留守儿童的统计上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做到不漏统、不重统,确保统 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亲情依附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各校要教育引导外出家民工切实担负起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留守儿童在幸福 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发挥校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 针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行代理家长制,辅导学业、疏导心理、沟通情感、矫 正行为,真正主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 3、代理家长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月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 谈心、与留守儿童班主任交换一次意见,到留守儿童家中看望一次、检查一次留守儿童的

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

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