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docx

最终版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docx
最终版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docx

我院引入亿高医疗公司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我院肿瘤科派出人员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学习半年,引入了南京亿高医疗公司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现将正式投入使用。亿高医疗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是国内知名的消融系统,也是少数在消融领域能够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少数厂家之一,为全国各大医院使用的微波消融治疗品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广东省省人民医院等的微波消融系统均为该公司的产品。

治疗原理:

在B超或CT引导下,把微波刀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60 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最大的消融范围,一般直径小于3CM的肿瘤能够一次性灭活;小于5cm的肿瘤能通过双针或者多次消融灭活;

2、术中病人痛苦小,经需要静脉麻醉,无需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3、安全性高,恢复快,一般术后1-2天即可出院;

4、使用范围广,对于肝、肺肿瘤效果尤其佳。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独创的新一代温控/测温系统;

传统的测温系统,一般测量的是杆中(冷却水)温度或者是毁损区域的中心温度,而冷循环温控微波刀通过测量肿瘤凝固组织的边缘温度,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肿瘤实际毁损范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冷循环专利技术;

拥有专利的冷循环技术,水冷和气冷两种冷却方式可选,微波天线杆稳降至37℃以下,防止烫伤皮肤,降低病人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3、双刀并用及多刀并用技术;

微波双针叠加并不是两根针1+1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双针的两电磁热场叠加、两热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形成明显大于等功率、等时间条件下单针两次凝固范围的球形凝固区域。

对于直径5cm以上的较大体积肿瘤,建议使用双刀并用技术,双刀并用能一次形成较大的类球形毁损区域,与单刀多点凝固相比,提高了一次原位灭活率,消灭了单刀多点凝固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盲区,简单快捷、更好的体现了治疗安全性。

4、连续、脉冲双模式输出;

连续、脉冲双模式可根据临床要求选择。

连续工作模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凝固要求,缩短凝固治疗时间。

脉冲工作模式能增强微波的穿透深度,有助于增大毁损范围,减少组织炭化。

使用范围:

目前,冷循环微波刀已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

适应症:

1、因心、肺、肝功能等原因不能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肿瘤,尤其是肝、肺等实质性肿瘤;

2、转移性癌灶、术后复发性灶和多发性癌灶;

3、晚期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姑息性治疗;

4、因位置原因不能手术切除或术中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

5、病人拒绝手术。

并发症及副作用:

微波刀治疗肿瘤并发症及副作用发生率不高,常见的有术后低热,术中轻微灼痛感等,在给予对症处理后,通常在2-3天后症状会消失。因此是目前最安全高效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

医院选择微波微创消融优势在哪: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它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药物治疗、生物、基因技术等一体,代表着21世纪肿瘤治疗的最新发展方向。

1. 微创,病人损伤小,恢复快;

2. 安全、无放化疗毒副作用、不损伤免疫系统;

3. 效果确切、对肿瘤细胞直接消融摧毁;

4. 冷循环微波刀既可单独施行,也可与化疗、放疗、介入或手术疗法结合;

5. 尤其适合中晚期、不能开刀、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肿瘤;

6. 对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开刀;

7. 因损伤轻微,病人可多次接受该手段治疗。

微波治疗仪的原理应用及维修

?微波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医学上的应用为九十年代方引入我国,并很快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我院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男科和眼科的治疗,至末期大量引进,用于耳鼻喉,妇科,肿瘤科的手术治疗,并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的理疗应用,机型主要有南京生产的HBS-A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珠海生产的EBH-IV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广州生产的YWY-2B型微波治疗仪等,其中以广州生产的YWY-2B型微波治疗仪为主。在长期的使用和维护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有必要把相关的原理、使用及维修系统地阐述一下以资参考,希望能给使用和维修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 下面从微波的临床应用原理及设备的结构原理两部分进行论述其应用、维护和维修。 一、微波应用的原理。 ? ? 1、微波的产生 ? ? 电磁场(交变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就形成电磁波。而微波正是一种频率介于 300~300000MHZ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是利用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的状态不断改变而激励出来的高频振荡。 磁控管外接电路示意图 ? ? 微波发生器常用的有电真空速调管,磁控管,返波管,变容和雪崩管等。在微波治疗仪中采用的是磁控管。它实质是一个加有恒定磁场的真空二极管,其阴极发射电子,阳极作为电磁振荡的“电路”称为谐振腔,施以高压直流,使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激励出高频振荡产生微波。 ? ? 2、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 ? ? 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微波的生物效应。人体是一个生物电场,是最精妙最复杂的电磁兼容系统,这就是电磁波与人体能够互相作为的基础。生物体内的带电粒子,极性分子等在微波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和摩擦和碰撞,从而产生热能。 ? ? 微波与生物相互作用后产生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叫做微波的生物效应,又称为微波生物医学效应。分为内生热效应和非至热效应: ? ? 1)内生热效应:在微波作用下,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 ? 组织温度升高会引起许多生理反应,包括加热对组织的直接作用和受热后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管,毛细血管压力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使局部白细胞和抗体浓度提高,加快毒素细菌和代谢物排除体外,使局部肌肉痉挛缓解和痛疼消除。 ? ? 2)非致热效应:在微波作用下,不引起生物体温度明显升高的情况下出现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激活细胞再而三生:解痉,止痛和灭菌的特性。 微波这两大生物效应就是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这正是微波照射生物体组织后得以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原因。 ? ? 3、微波加热的特性 ? ? 生物组织一定,其吸收微波能量的多少与微波的频率和功率的大小相关;微波一定,生物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多少与介电常数与电导率和组织的含水量密切相关;热的留驻又与组织环境及组织内血液循环有关如果组织环境温度高或血流量小带走的热量就少,温度就高,反之就低。 ? ? 微波使生物组织作为热源体里面发热,是内发热,加热速度快而均匀,是整体性的。容易深入组织内部进行治疗,透入深度有选择性,就是它的一大优势。这就是其它外加热方式(如神灯,红外线灯属外加热)无法达到的。 ? ? 4、微波应用的选择 ? ? 微波辐射器的面越小,能量就越集中,输出功率越大能量也越大,所以手术治疗时其幅射器或说探头形状就要越小越尖,让辐射头与组织接触释放更大能量产生高温进行凝固或切割。而理疗则相反。

微波治疗仪.

微波治疗仪 简介 微波治疗在国际、中国已经应用多年,其疗效已得到世界医务界的肯定。在手术时以其优越的止血效果,先进的作用原理,微小的组织损伤,而被喻为取代电灼、冷冻、激光的新技术。微波治疗仪是一种利用微波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新型医疗仪器。它除具有深表加热的特点外,还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安全性高以及造价低,仪器结构紧凑, 适应性广泛等优点。通过配备不同的附件设备, 可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微波治疗仪其是在微波技术,传感器、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科技术的综合体,是一种既安全、方便、良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无需麻醉,可在门诊直接完成。该治疗仪在治疗前列腺病患(前列腺增生(BPH 、前列腺炎和女性非淋菌性 阴道炎、宫颈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WB-3100微波治疗仪正在成为泌尿外科和妇科的一种主要设备,正在被中国各大医院、专科门诊、计划生育指导站所认识、熟悉和使用。 治疗原理 生物电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已愈益受到中国外有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对高频电磁波的研究已经拓展到毫米波段,并被视为研究的重点内容。毫米波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 1968年,加拿大学者 Webb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 毫米波可抑制细菌生长的生物效应文章, 随后他又报道过微生物对毫米波存在类似谐振的能量吸收谐振点,指出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对毫米波具有不同的吸收谐振点。此后, 俄、美、德、法和中国等许多科学家都做了大量的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工作。结果表明低能量密度的毫米波照射能引起明显的生物效应, 同时在毫米波临床应用上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微波作为毫米波的一种,除了具有毫米波的共有特性外,还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毫米波的独特性质。微波的主要特点是它的似光性、穿透性和非电离性。 似光性——微波与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相比,更能像光线一样地传播和集中;

微波通信原理的详细介绍

微波通信原理的详细介绍 我国微波通信广泛应用L、S、C、X诸频段,K频段的应用尚在开发之中。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波长又很短,共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线前进,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超过视距以后需要中继转发。一般说来,由于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设置中继站,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称微波接力通信长距离微波通信干线可以经过 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质量。微波站的设备包括天线、收发信机、调制器、多路复用设备以及电源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为了把电波聚集起来成为波束,送至远方,一般都采用抛物面天线,其聚焦作用可大大增加传送距离。多个收发信机可以共同使用一个天线而互不干扰,我国现用微波系统在同一频段同一方向可以有六收六发同时工作,也可有八收八发同时工作以增加微波电路的总体容量。多路复用设备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模拟微波系统每个收发信机可以工作于60路、960路、1800路或2700路通信,可用于不同容量等级的微波电路。数字微波系统应用数字复用设备以30路电话按时分复用原理组成一次群,进而可组成二次群120路、三次群480路、四次群1920路,并经过

数字调制器调制于发射机上,在接收端经数字解调器还原成多路电话。最新的微波通信设备,其数字系列标准与光纤通信的同步数字系列(SDH)完全一致,称为SDH微波。这种新的微波设备在一条电路上八个束波可以同时传送三万多路 数字电话电路(2.4Gbit/s)。微波通信由于其频带宽、容量大、可以用于各种电信业务传送,如电话、电报、数据、传真以及采色电视等均可通过微波电路传输。微波通信具有良好的抗灾性能,对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微波通信一般都不受影响。但微波经空中传送,易受干扰,在同一微波电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频率于同一方向,因此微波电路必须在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之下进行建设。此外由于微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在电波波束方向上,不能有高楼阻挡,因此城市规划部门要考虑城市空间微波通道的规划,使之不受高楼的阻隔而影响通信。近年来我国开发成功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其中心站采用全向天线向四周发射,在周围50公里以内,可以有多个点放置用户站,从用户站再分出多路电话分别接至各用户使用。其总体容量有100线、500线和1000线等不同的容量的设备,每个用户站可以分配十几或数十个电话用户,在必要时还可通过中继站延伸至数百公里外的用户使用。这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对于城市郊区、县城至农村村镇或沿海岛屿的用户、对分散的居民点也十分合用,较为经济。微波通信还有“对流层散射通信”、“流星余迹通

微波治疗仪的原理应用及维修

微波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医学上的应用为九十年代方引入我国,并很快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我院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男科和眼科的治疗,至末期大量引进,用于耳鼻喉,妇科,肿瘤科的手术治疗,并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的理疗应用,机型主要有南京生产的HBS-A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珠海生产的EBH-IV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广州生产的YWY-2B型微波治疗仪等,其中以广州生产的YWY-2B型微波治疗仪为主。在长期的使用和维护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下面从微波的临床应用原理及设备的结构原理两部分进行论述其应用、维护和维修。 一、微波应用的原理。 1、微波的产生 电磁场(交变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就形成电磁波。而微波正是一种频率介于300~300000MHZ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是利用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的状态不断改变而激励出来的高频振荡。 磁控管外接电路示意图 微波发生器常用的有电真空速调管,磁控管,返波管,变容和雪崩管等。在微波治疗仪中采用的是磁控管。它实质是一个加有恒定磁场的真空二极管,其阴极发射电子,阳极作为电磁振荡的“电路”称为谐振腔,施以高压直流,使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激励出高频振荡产生微波。 2、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 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微波的生物效应。人体是一个生物电场,是最精妙最复杂的电磁兼容系统,这就是电磁波与人体能够互相作为的基础。生物体内的带电粒子,极性分子等在微波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和摩擦和碰撞,从而产生热能。微波与生物相互作用后产生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叫做微波的生物效应,又称为微波生物医学效应。分为内生热效应和非至热效应: 1)内生热效应:在微波作用下,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组织温度升高会引起许多生理反应,包括加热对组织的直接作用和受热后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管,毛细血管压力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使局部白细胞和抗体浓度提高,加快毒素细菌和代谢物排除体外,使局部肌肉痉挛缓解和痛疼消除。 2)非致热效应:在微波作用下,不引起生物体温度明显升高的情况下出现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激活细胞再而三生:解痉,止痛和灭菌的特性。 微波这两大生物效应就是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这正是微波照射生物体组织后得以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原因。 3、微波加热的特性 生物组织一定,其吸收微波能量的多少与微波的频率和功率的大小相关;微波一定,生物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多少与介电常数与电导率和组织的含水量密切相关;热的留驻又与组织环境及组织内血液循环有关如果组织环境温度高或血流量小带走的热量就少,温度就高,反之就低。 微波使生物组织作为热源体里面发热,是内发热,加热速度快而均匀,是整体性的。容易深入组织内部进行治疗,透入深度有选择性,就是它的一大优势。这就是其它外加热方式(如神灯,红外线灯属外加热)无法达到的。 4、微波应用的选择 微波辐射器的面越小,能量就越集中,输出功率越大能量也越大,所以手术治疗时其幅射器或说探头形状就要越小越尖,让辐射头与组织接触释放更大能量产生高温进行凝固或切割。而理疗则相反。 所以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幅射器的选择和功率的大小范围也不同。治疗目的有两种即手术治疗和康复理疗。对手术治疗,微波主要由辐射头吸收,要瞬间产生高热,所以功率必须大,并根据部位和手术要求来调整;理疗是完全辐射透热,以热的有益效应来加强疗效,功率不能太大。 5正确安全的使用必须注意如下几方面在我们医院应用最广的主要是理疗,治疗是医生专用,使用上不存在什么问题,所以这里着重针对理疗来谈其使用和维护。 YWY-2B型微波治疗仪设定功率范围在0~30W(电路设定),其输出频率固定在2400MHZ(误差30MHZ)。 1)金属物的影响 导电金属材料不能吸收微波,微波不能透入金属内部而被反射,故由于金属对微波的强反射作用如果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会起到增强作用这时就会相应升高透射组织内的温度;如果反射波与入射波不在同一方向对透射组织的温度的影响就不大。所以我们要考虑金属物的形状与照射面的深浅程度,这会影响到反射波的方向,比如直于金属圆环平面

微波治疗机的资料

微波治疗仪 在临床上,微波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微波致热效应和非微波致热效应。微波治疗仪所采用的微波热疗是一种非接触加热方式,不存在因电接触造成的热灼伤和电灼伤的可能。近几年,由于各项技术的日臻完善,使得微波治疗无需麻醉,可在门诊完成,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 微波治疗在国际、国内已经应用多年,其疗效已得到世界医务界的肯定。在手术时以其优越的止血效果,先进的作用原理,微小的组织损伤,而被喻为取代电灼、冷冻、激光的新技术。微波治疗仪是一种利用微波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新型医疗仪器。它除具有深表加热的特点外,还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安全性高以及造价低,仪器结构紧凑,适应性广泛等优点。通过配备不同的附件设备,可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微波治疗仪其是在微波技术,传感器、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科技术的综合体,是一种既安全、方便、良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无需麻醉,可在门诊直接完成。 微波治疗疾病原理 微波作为毫米波的一种,除了具有毫米波的共有特性外,还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毫米波的独特性质。微波的主要特点是它的似光性、穿透性和非电离性。 似光性——微波与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相比,更能像光线一样地传播和集中; 穿透性——与红外线相比,微波照射介质时更容易深入物质内部; 非电离性——微波的量子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只改变其运动状态)。短波超短波同属电磁波,但与微波相比,由于频率大幅度降低,临床效果差别很大。人体的血液、淋巴液、脑脊髓液等对微波都有特殊的吸收作用。如短波超短波在电极作用下,脂肪与肌肉的温升之比约为9比1,而人体皮下都有一层脂肪,脂肪吸收电磁能产热过多,势必妨碍电磁能在深部组织的作用。而微波作用于人体脂肪和肌肉的产热之比接近于1比1,因此微波的热效应更均匀,在较深部位肌层内仍有显著的热效应。 微波生物学临床治疗机理微波热效应人体组织是由各种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组成,这些物质在电学上可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人体内钠、钾、钙、碘、铁等多种无机离子,它们在微波电磁场中忽而被吸引,忽而被排斥,形成电场方向的振动,振动时离子间的互相摩擦以及和周围媒质间的摩擦产生了热。人体胶体组织本来并不显电性,但部分胶体颗粒吸附周围的离子也会呈现电性,形成带电的胶体,这些物质在微波场作用下亦产生类似离子的摩擦碰撞运动而产生热。人体组织中的肌肉、脂肪、蛋白、内脏、血液、淋巴液等在电学上均属电介质,它们含有大量水分。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所带的正电和负电作用中心重合,通常情况下不呈现电特性。在微波电磁场下水分子极化,水分子中正电和负电作用中心不重合。形成电学中的电偶极子并按高频场瞬间场的方向重新排列,使之发生急剧旋转产生摩擦热。 微波非热效应微波作用于人体组织除热效应外还存在着非热效应,例如人体乳脂、红细胞等带电颗粒在微波场作用下沿电力线分布排列成串珠状,这些现象在不引起热的电场强度下亦可发生,反映在临床医学上有特定疗效,显然这种疗效与热效应无关。 治疗机理大量科学实验表明,不论离子、带电胶体或偶极子在微波场中所作振动或旋转运动产生的热效应,或带电颗粒在微波场下产生的非热效应(电磁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专栏 本课程为计算机通信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使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通信知识背景,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通信和网络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阅读全文]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更多.. 通信按传统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符号、音乐、图像等等 第1节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2节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3节通信的发展趋势 第4节本书概述 第2章传输介质 更多..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 第1节传输介质的基本概念 第2节双绞线 第3节同轴电缆 第4节无线信道 第5节无线信道的微波频段 第6节光纤 第3章信号的传输技术 更多..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传输是指通过物理介质传播含有信息的信号的过程 第1节传输技术概述 第2节模拟信号的调制传输 第3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4节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第5节光信号的传输 第4章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更多..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两大类,与模拟信号相比,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交换、处理等过程中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目前的通信系统普遍是以数字信号为主的数字通信系统

概述 第1节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第2节多路复用技术 第3节数字复接技术 第4节同步技术 第5节同步数字系列(SDH) 第5章信号的交换 更多..“交换”即是在通信网大量的用户终端之间,根据用户通信的需要,在相应终端设备之间互相传递话音、图像、数据等信息 第1节交换技术概述 第2节数字程控交换 第3节ATM交换 第4节以太网交换 第5节光交换 第6章话音通信 更多.. 公用交换电话网即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它是以电路交换为信息交换方式, 以电话业务为主要业务的电信网。PSTN同时也提供传真等部分简单的数据业务 第1节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 第2节信令与信令网 第3节智能网 第7章数据通信基础 更多..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之间通过通信节点、有线或无线链路进行数字信息的交换 第1节数据通信的演变 第2节数据通信概述 第3节数据通信系统主要任务 第4节数据传输方式 第5节数据通信关键技术 第6节数据通信系统技术指标 第7节数据通信网 第8节OSI参考模型与协议 第8章局域网 更多.. 局域网是一种地理范围有限的网络,是一种使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第1节局域网概述 第2节局域网技术 第3节以太网 第4节家庭网

微波治疗的原理

微波治疗 1、微波作用原理: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临床上微波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二大类,即微波的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 致热效应: 在生物体受到较大功率微波辐射时,机体温度会逐渐上升,使活体组织引起许多生理反应,而获得医疗效果。如杀死肿瘤和癌细胞,破坏增生组织。杀死致病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人乳头病毒、疱疹病毒……。受热后,血管扩张,引起血流增加,增强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了毛细血管的压力,加快了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毒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渣质输出患部的速度,使肌肉松弛,消除疼痛和缓解肌肉痉挛等。 微波的热疗是将生物体置于微波辐射声中完成的。前列腺微波的热疗作用不同于一般的体表热疗。通常采用经尿道或在直肠对前列腺进行加热的体内疗法。尿道治疗导管中微波达到比体温高若干度的温度,一般为45--49℃,并保持一定时间,使被加热组织变性、萎缩,脱落,将细菌杀灭,这样被压迫的尿道得以舒张,炎症得以消除,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在女性治疗中,通常采用经阴道、尿道对病灶部位进行加热的体内疗法,微波能量对病灶部位加热使之达到比体温高的温度一般为38-43℃,使血流量增加,血液中机体免疫细胞浸润,使附着阴道及子宫颈粘膜外的病原微生物在高温作用下死亡病变组织变性,萎缩,脱落,从而提高了机体组织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治疗导管中不断流动的冷却水将保护尿道壁或阴道壁不受损伤。 而且由于循环水微波热疗是一种非接触加热方式,避免了因电接触造成的热灼伤和电灼伤的可能。 2、微波治疗的主要作用: (1)消灭病原微生物、病原体。 如:

支原体、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念珠菌等 (2)加速被杀死致病病原体及其病毒排出体外 (3)消除炎症,减轻或消除后尿道机械性梗阻 (4)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使药物在患部最大量吸收。 3、微波治疗要求做到“四个有效”: ①有效温度: 根据操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②有效时间: 达到有温度后时间保持30—60分钟 ③有效部位: 患者感觉热的部分为阴茎根部及会阴部 ④有效感觉: 患者有温热的感觉 4、微波治疗后,病人的注意事项: 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感冒、受凉,术后禁止性生活,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注意休息。 妇科微波治疗 阴道炎微波治疗较一般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迅速而彻底,一般需行2-4次阴道微波治疗。 宫颈炎、重度糜烂阴道微波治疗,无创伤面形成,无出血,将糜烂面上皮破坏使之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由外向内修复,宫颈转为光整,

微波治疗简介

定义:微波治疗疾病的原理比较复杂,由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可见微波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由于极性分子间存在磁阻对振荡产生阻尼作用,从而消耗微波能量而生热,利用这些热量达到治病之目的,这就是微波治疗的热效应。通过研究和实验表明,用微波照射病变部位,其治疗效果远远超过其它热敷方法主要原因 (1)微波热疗是微波照射到病变部位后,病变组织吸收微波能自身产生热量,因此病变组织比其他热敷升温快,并且温度分布均匀。 (2)微波有选择加热的特性:人体的各种组织的介电常数是不相同的,因此各种组织吸收微波的能力也不相同。吸收微波能力强的组织升温就快,吸收能弱的升温就慢。病变组织往往比正常组织吸收微波能力强,升温快,从而达到了选择治疗之目的。其他热疗方法,就没有这个特性。 (3)微波热疗可以确诊病变部位,而其他热敷治疗方法则不能:若病变部位是炎症,病变部位的微血管因被发炎组织的压迫而变窄,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当用微波照射病变部位时,难免同时照射到与病变部位相毗邻的健康组织,也就是病变组织与健康组织同时被微波加热。对于健康组织而言,吸收微波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循环的血液带走通过皮肤散发到体外:对于病变组织,因血液循环不畅而急剧升温。当局部病变组织温度升到38℃-39℃时,患部就有疼痛感了。疼痛部位就是病变部位,从而准确确定了病变位置,这一特点对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大有裨益。 治疗炎症的机理: 炎症往往是由于受伤、受细菌感或病毒感染,某种维生素缺乏和过敏等引起的局部病变。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血液循环不畅。当微波照射到病变部位时,病变组织就会迅速升温,当某一部位温度超过某一阀值时,人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反应-即加强对该部位供血,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的条件,同时增加病变的营养,从而打通被压迫堵塞的毛细血管,使该部位的血液循环趋于正常,使炎症的逐渐消失。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

我院引入亿高医疗公司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我院肿瘤科派出人员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学习半年,引入了南京亿高医疗公司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现将正式投入使用。亿高医疗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是国内知名的消融系统,也是少数在消融领域能够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少数厂家之一,为全国各大医院使用的微波消融治疗品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广东省省人民医院等的微波消融系统均为该公司的产品。 治疗原理: ?在B超或CT引导下,把微波刀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60 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最大的消融范围,一般直径小于3CM的肿瘤能够一次性灭活;小于5cm的肿瘤能通过双针或者多次消融灭活; ?2、术中病人痛苦小,经需要静脉麻醉,无需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3、安全性高,恢复快,一般术后1-2天即可出院; ?4、使用范围广,对于肝、肺肿瘤效果尤其佳。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独创的新一代温控/测温系统; ??? 传统的测温系统,一般测量的是杆中(冷却水)温度或者是毁损区域的中心温度,而冷循环温控微波刀通过测量肿瘤凝固组织的边缘温度,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肿瘤实际毁损范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冷循环专利技术; ??? 拥有专利的冷循环技术,水冷和气冷两种冷却方式可选,微波天线杆稳降至37℃以下,防止烫伤皮肤,降低病人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3、双刀并用及多刀并用技术; ??? 微波双针叠加并不是两根针1+1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双针的两电磁热场叠加、两热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形成明显大于等功率、等时间条件下单针两次凝固范围的球形凝固区域。 ??? 对于直径5cm以上的较大体积肿瘤,建议使用双刀并用技术,双刀并用能一次形成较大的类球形毁损区域,与单刀多点凝固相比,提高了一次原位灭活率,消灭了单刀多点凝固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盲区,简单快捷、更好的体现了治疗安全性。 4、连续、脉冲双模式输出; 连续、脉冲双模式可根据临床要求选择。 连续工作模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凝固要求,缩短凝固治疗时间。 脉冲工作模式能增强微波的穿透深度,有助于增大毁损范围,减少组织炭化。 使用范围: ?目前,冷循环微波刀已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 适应症: ?1、因心、肺、肝功能等原因不能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肿瘤,尤其是肝、肺等实质性肿瘤; ?2、转移性癌灶、术后复发性灶和多发性癌灶; ?3、晚期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姑息性治疗; ?4、因位置原因不能手术切除或术中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 ?5、病人拒绝手术。 并发症及副作用: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与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就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与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与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与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与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

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与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与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 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就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就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与微波通信就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精选版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院引入亿高医疗公司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我院肿瘤科派出人员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学习半年,引入了南京亿高医疗公司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现将正式投入使用。亿高医疗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是国内知名的消融系统,也是少数在消融领域能够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少数厂家之一,为全国各大医院使用的微波消融治疗品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广东省省人民医院等的微波消融系统均为该公司的产品。 治疗原理: 在B超或CT引导下,把微波刀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60 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最大的消融范围,一般直径小于3CM的肿瘤能够一次性灭活;小于5cm的肿瘤能通过双针或者多次消融灭活; 2、术中病人痛苦小,经需要静脉麻醉,无需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3、安全性高,恢复快,一般术后1-2天即可出院; 4、使用范围广,对于肝、肺肿瘤效果尤其佳。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独创的新一代温控/测温系统; 传统的测温系统,一般测量的是杆中(冷却水)温度或者是毁损区域的中心温度,而冷循环温控微波刀通过测量肿瘤凝固组织的边缘温度,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肿瘤实际毁损范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冷循环专利技术; 拥有专利的冷循环技术,水冷和气冷两种冷却方式可选,微波天线杆稳降至37℃以下,防止烫伤皮肤,降低病人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3、双刀并用及多刀并用技术; 微波双针叠加并不是两根针1+1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双针的两电磁热场叠加、两热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形成明显大于等功率、等时间条件下单针两次凝固范围的球形凝固区域。 对于直径5cm以上的较大体积肿瘤,建议使用双刀并用技术,双刀并用能一次形成较大的类球形毁损区域,与单刀多点凝固相比,提高了一次原位灭活率,消灭了单刀多点凝固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盲区,简单快捷、更好的体现了治疗安全性。 4、连续、脉冲双模式输出; 连续、脉冲双模式可根据临床要求选择。 连续工作模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凝固要求,缩短凝固治疗时间。 脉冲工作模式能增强微波的穿透深度,有助于增大毁损范围,减少组织炭化。 使用范围: 目前,冷循环微波刀已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 适应症: 1、因心、肺、肝功能等原因不能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肿瘤,尤其是肝、肺等实质性肿瘤;

微波治疗工作原理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微波原理与技术》期末作业 题目:微波治疗工作原理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班级:2008电子信息工程工程(2)班. 姓名:洪灿梅. 学号:P0 . 教师:李国剑. 2011年12月19日 微波治疗工作原理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微波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医学中治疗的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有机的合成率,对于微波促进有机合成反应机理,人们提出了它具有“非热效应”。同时,微波技术在医疗方面可以进行微波理疗,而且其具有安全的特性。本文章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原理及主要特点以及基于微波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微波热效应治疗安全 一、微波治疗工作原理 微波是指工作频率在300~300 000MHz的电磁波,波长在100cm(不含 100cm)~1.0mm的电磁波。生物电磁学作为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日益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毫米波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加拿大学者Webb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毫米波可抑制细菌生长的生物效应文章,随后他又报道过微生物对毫米波存在类似谐振的能力吸收谐振点,指出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对毫米波具有不同的吸收谐振。医疗常用微波频率433MHz、 915MHz、2450MHz,其中2450MHz在人体上其作用深度3~5cm,其所产生的热效应高是红外、短波、超短波的致热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被广泛应用临床各科,

在临床上,根据微波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微波致热效应和非微波致热效应。 二、微波的主要特点 与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更能像光线一样的传播和集中,即微波的似光性;与红外线相比,微波照射介质时更容易深入物质内部,即微波的穿透性;微波的量子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微波的非电离性。微波作用于人体脂肪和肌肉的产热比接近于1:1,在较深层肌肉内仍有显著的热效应。 微波生物学临床治疗机制:微波效应人体组织是由各种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组成,这些物质在电学上具有不同的特性,人体内的钠、钾、钙、铁等多种无机离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形成电场方向的振动,同时离子间的相互摩擦和周围媒介间的摩擦产生了摩擦热。 微波治疗的特点采用高频率局部辐射,在较小的微波功率输出条件下,即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三、微波的热效应及临床应用 生物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使其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其对人体组织的热效应效率高,穿透力强,可穿透衣服等体表覆盖物,直达人体病变部位,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快,促进新肉芽生长等。 微波治疗被广泛运用于妇科、五官科、理疗科、肿瘤手术等。 炎症治疗:由于受伤、受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局部病变,当微波照射到病灶部位时,病灶部位会迅速升温,人体加强对该部位的供血,改着病灶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使该部位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创口回复治疗:微波照射创口处,在伤口处的血液吸收微波能产生热使血液很快变稠凝固。在微波的热效应作用下,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会被杀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