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骨骼_科学_小学

【教学设计】骨骼_科学_小学
【教学设计】骨骼_科学_小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骨骼》

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 课。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保护和运动。

本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看一看、摸一摸、并玩一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成人的体内共有206 块骨头,这些不同部位的骨头有不同的名称,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需要把全身的骨头按照部位分成四个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大致了解人体骨骼的构成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人体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运动和保护,并在活动中体验人们日常所做的一些活动中有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第三部分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后,引导他们借助观察研究猪骨的特点,用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二、设计思路:

中年级学生对于骨骼虽然具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不连贯的。因此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以学生最常见的拼图游戏作为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骨骼拼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基础上拼接人体骨骼图片,以此展现出学生对骨骼的已有认识和了解。进而,发给学生可以参考的骨骼图片,让学生对自己的拼接图进行修正。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拼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进行修正,加深了学生对于骨骼结构的正确认识和了解。

在学生展示拼接成果过程中,适时地把人体一些重要的骨名称教给他们,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与骨骼有关的科学概念。通过前面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头脑中能够构建出人体骨骼的初步模型,体现了动手做科学的特点。

经历了两次骨骼拼图活动,学生头脑中能够大致呈现出骨骼的完整轮廓,以及各个相连接的骨的样子,借助经验记忆能够比较持久地使科学概念留在学生头脑中。经历了两次拼图活动,教师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活动中的不足和优势,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三、预期学习结果: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 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骨骼的教学模型、教学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拼图、猪骨、放大镜、镊子、小锤子、实验记录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听歌谈话,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拍手歌》,一起跟着做。

师生一起做。

师: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运动?

生:手

生:胳膊

生:腿

生:脚

师:这么多部位呀,那是谁支持它们运动的呢?

生:我。

师:说说证据。

生说。

师:是你指挥,而不是支持。

(师:刚才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现在活动一下我们的大脑。用手中的科学课本搭建一个房屋模型。

生:动手做,师巡视。

生汇报,有的可以站住,有的站不住。

师:询问生自己的想法。

生:我的可以站住,是因为我把课本的这个边立起来了,它就相当于一个支架。

其余生纷纷实验。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创新)。)

师:大家想想我们能坐立行走,靠的是什么?

生:我们身体里的骨头。

师: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骨头、关节和肌肉一起完成的。

骨头——支架,一块骨头就可以撑起整个身体吗?

生:许多。

师:许多块骨头一起组成了我们身体的支架,这个支架就叫做——骨骼。它就像植物的茎,大树的枝干一样,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骨骼。

(二)活动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一、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师:关于骨骼,你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它是我们的支架。

生:我知道它是有许多骨组成。

师:没想到,你们还了解一些知识,那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每一块骨的名称。

生:我想知道每一块骨的作用。

生:我想知道骨头为什么会弯?

……

师:大家的求知欲还真强,提出这么多问题,可是研究要科学,我们先进行一下归类。怎么做?

生:可以研究一下骨骼的组成

生:可以研究一下骨骼的作用

生:可以研究怎样保护骨骼。

……教师相继板书。

活动二、探究骨骼的组成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可是骨骼藏在我们身体内部,难以用眼睛直接观察,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生:可以用X 光。

师:专门的设备。可是,条件好象现在不具备,再想更好的办法。

生:可以摸一摸。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生:可行。

师:那按什么顺序呢?

生:从头到脚。

生:从下到上。

师:好的,我们就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来摸一摸,来说说你摸到什么?

生说,师相机板书。

活动三:试着拼图,初步认识骨骼

师:根据你刚才摸的情况,现在以小组的形式,试着把骨骼图片拼完整。看看材料袋,想想应该怎样分工合作。

生分好工,开始拼图,师巡视。

师:下面展示一下我们的拼接成果,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那个小组的拼图可能存在问题。

生开始讨论,指正。

师:老师这儿有张正确的骨骼图片,参照这张图片修改你们组的拼图。

生修改自己的拼图。

师:在修改过程中,认真思考:通过两次拼图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生展示拼接成果,

生谈自己的发现或体会。

(师出示课件)人体的骨头共有206 块,其中头骨有29 块,;躯干骨有57 块;手臂骨有60 块;腿脚骨有60 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 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 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活动四:数骨,认识人体比较重要的骨名称。

师:现在看着自己的骨骼拼图,你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

生不敢说。

师:看来信心不足,那先在小组内指指好吗?

生高兴地:行!

师:那用什么方式?

生:可以一人指骨,其他说出骨的名称。

生:也可以一人说骨的名称,其他人指骨。

师:那就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指一指。

小组开始进行指骨活动。

师:(看介绍)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认识。摇摇你的头骨,甩甩你的上肢骨,动动你的下肢骨,捋捋你的脊柱,揉揉你的肋骨。看模型,敲敲它的头骨,摸摸它的肋骨,动动它的上肢骨,摇摇它的足骨,有什么想法?

学生相机作出动作。

(三)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生:为什么它们不一样呢?

生:是呀,头骨是圆的,肋骨是弯的,上肢骨是直的,足骨中间是弯的。

师:恩?怎么会这样呢?

生无语

师:猜一猜,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生:跟骨头作什么有关系?

师:仔细观察骨骼,你觉得哪块骨骼的支撑作用最大?

生:足骨。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在最下面,支撑着整个身体。

师:真聪明!你了解足骨的哪些知识?

生:足弓是人体的减震系统,如同汽车的减震弹簧,

生:足弓正常的人,在行走过程中,较轻松、省力、不易疲劳。

……

师:知道的知识还不少啊!我也有这方面的资料,一起来交流。看——

(教师出示足骨的知识——足部骨骼是受力较大的骨骼,是人体和地面的直接接触分。足由26 块骨骼构成,足弓是人体的减震系统,如同汽车的减震弹簧,是将人体的重量和地

面之间的反冲ft力弹性传导的系统。能有效的减轻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硬性的地面对下肢的碰撞力。并有弹性储能作用,使行走变得更轻松。因此,足弓正常的人,在同样的行走过程中,较足

弓不良(扁平足)的人要轻松、省力、不易疲劳。所以足弓发育情况是体检时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师: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参军入伍时要检查脚了吧?

生:因为要检查足弓。

师:说的再明白些。

生:如果足弓不正常,行军打仗容易累。

生:进行训练也容易累。

师:想想头骨里面有什么?

生:大脑。

师:如果没有头骨,会怎么样?

生:啊啊,脑子还不都跑出来了。

生:是呀,我们可怎么活呀。

师:头骨保护我们的大脑,让它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平时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一定要

保护好我们的头部。摸摸你的鼻子,再看看头骨,有什么想法?

生:鼻尖中含有软骨。

师:(出示介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

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

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看看模型,还有谁和头骨一样具有保护作用?

生:肋骨。

生:它保护我们的心脏、肺、胃等。

师:有的同学会肚子疼,大家说肚子在哪里?

生纷纷指自己的。

师:这儿还是肋骨保护的地盘吗?

生:不是了吧。

师:其实大家所说的肚子,也就是我们的腹部,这儿有小肠大肠,还有重要的生殖泌尿系统,它们被髋骨保护着。(边说边出示图片)

同样是保护作用,怎么会长得不一样呢?

生无语。

师:假如髋骨变成胸骨这样,会怎样?

生:没法弯腰。

生:没法扭身子。

师:一句话,还是和作用有关系。你们观察的真认真。坏了,老师的脖子没法动了,扭了。没法活动的感觉可真难受。谁来说说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生:骨折,胳膊骨折了,不能动。

生:腿骨折了,不能动。

师:看来骨骼的作用还真大。可是,他有什么作用呢?

生:保护。

生: 运动。

生:支撑我们的身体。

师:看来,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谁能说说怎么保护它吗?

学生面面相觑。

师:小组互相说说。

小组讨论。

师:讨论的这么激烈,谁来说说?

生:吃饭要补充营养。

师:什么营养?

生:补钙。

师:你知道哪些食物中有钙?

生:牛奶。

生:豆制品。

生:钙片。

生:海类产品。

师:没想到大家的知识还真多,那如果钙缺乏会怎样?

生:抽筋。

生:得软骨病。

师:老年人呢?

生:骨质疏松。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奶奶就得了。

师:那你回家可得让你家长给你奶奶多补充钙。

师:还有办法吗?

生:多运动。

师:为什么?

生:运动可以让我们骨头硬。

师:对,告诉你一个秘密:经常锻炼身体的要比不经常锻炼身体的长高4——10 厘米。

生惊喜地:啊?!

师:谁还有办法?

生:要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师:你们都知道,可是有个小学生不知道这一点,你听——弯曲的脊柱自述。

唉!我的主人虐待我,一点儿也不爱护我,我的伙伴们都像成材的小树一样,长得直挺挺的,站起来,挺胸抬头真精神。可我呢?主人小小的年纪,像个小老头儿,他从来不把胸挺起,写字看书时,总是斜着身子,趴在桌子上;站着或走路时,总是不挺胸,不抬头哈着个腰;一天天过去了,我总是弯弯的。医生说,这叫脊柱弯曲,我的小主人也很痛苦。

师:听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今后可要挺胸、抬头。

师:我们自己的不良行为不仅害了我们自己,也会伤害其他生命。

(师出示图片)

师:那谁能总结一下骨骼的保护方法?

生:1、吃含钙的食物2、注意正确的站立行走。3、多运动。

师:让我们看看科学的骨骼保健方法吧(出示介绍)

(四)、动手探究,骨头构造及特点

师:我们研究了骨骼的作用,一定更想知道骨头里有什么吧。

生:是呀,骨头里有什么?

师:我们能把自己的骨头剖开进行观察呢?

生:啊啊?

师:那怎么办呢?

生想主意

师:其实,动物骨头的构造和人的是一样的,所以老师找来了一些猪骨,我们可以借助探究猪骨的结构来间接了解一下自己骨头的特点。

师:(出示实验记录单)科学探究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实验方法,当然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很强,会想到比老师更好的方法,可以填在空白处。

附:活动过程:

(1)用放大镜观察猪骨表面;

(2)用锤子轻轻敲打猪骨的表面;

(3)观察猪骨的剖面;

(4)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5)实验完后把实验物品放进实验盘,并整理好桌面材料。

师:怎么做?

生:看清楚要求。

生:做好分工。

生:注意安全。

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生展示汇报探究结果。

师(出示骨头的剖面图)。

讲解人体骨头的特点:和猪骨一样,人的骨头也是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骨头中间也有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五)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说收获,还可以评价。

生:我明白了骨骼的组成。

生: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生:我明白了骨骼的作用。

师: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生:足骨上的骨骼叫什么?

生:206 块骨的名称

……

师:你们都是一些勤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学生。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我也有个感兴趣的问题——骨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覆盖在骨骼外的肌肉有什么作用?课下大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搜集资料,让我们来共享。

师边播放《健康歌》边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心动不如行动,一起动起

来吧。

板书设计:(老师自己画出下面的人体骨骼图)

骨骼

【我的科学实验】

2.实验完后把实验物品放进实验盘,并整理好桌面材料。

(八年级生物教案)骨骼教案

骨骼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 2?解释人的骨胳与竖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竖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自觉养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和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3?小组观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人体主要的骨的名称,人的骨骼与竖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人的骨骼与竖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 讲述骨骼时,首先让学生区分骨与骨骼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独一块具体的叫骨,如肱骨;多块骨通过一定的形式连接而成的整体叫骨骼,如脊柱。接着指出: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关于骨胳的组成,从调动学生主体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建议采用自学的方法:先让学生对照书上的彩图及课文中人体骨骼组成情况表配合观察,一边观察图中主要骨的名称特点,一边体会这块骨在人体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脑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观察完毕后,教师每组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要求从整体到局部说出各部骨骼的名称,并给评分,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又达到对知识的识记的效果。 人的骨骼与竖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对人体骨骼有了清楚的熟悉后,继续让学生观察骨骼的模型,并提出观察问题:(1)脊柱的正面和侧面观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观察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3)足有什么特点?这些对于人体竖立行走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了解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壮及形成足弓这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

【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教科版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 课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出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 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在实验过程中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性。 3. 培养对新问题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够联系已有认识合理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 能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推测。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

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重点 经历改变摆的摆锤轻重与摆绳长短对一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探究。侧重于引导学生控制探究变量和分析实验误差。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合理控制变量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并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 学生材料:三个相同大小的铁垫圈、一根长的摆绳、铁架一个、秒表一只、实验记录单一份。 教师材料:上节课中学生关于摆的摆动次数的实验记录表、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 2. 知识准备 知道摆是由摆绳和摆锤组成,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没有关系,对比实验的知识。 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活动。用你的身体模仿一下摆的运动,比一比看谁模仿的像!预备,开始。你觉得摆是怎样运动的?(你这样模仿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观察,关注到了摆的特点。我想在这节课上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上课。 教学过程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骨骼教学设计

《骨骼》教学设计 诸城市石桥子镇祝家楼小学王清江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 小学 教材: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二.教学课题:16骨骼 三."教材分析 本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看一看、摸一摸、并玩一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成人的体内共有206块骨头,这些不同部位的骨头有不同的名称,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需要把全身的骨头按照部位分成四个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大致了解人体骨骼的构成就可以了。第二部分,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人体骨骼的三大作用: 支撑、运动和保护,并在活动中体验人们日常所做的一些活动中有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第三部分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后,引导他们借助观察研究猪骨的特点,用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演示):

1、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想知道是谁吗?那她住在什么地方呢?请。展示 互动话题: 2、"是谁?对,她就是我们的朋友骨骼先生。(板书) 3、谁能说说骨骼现在住在哪里?他是什么样的呢? 4、小结: 骨骼虽然样子有点可怕,但是他确实是我们的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朋友吧!在认识他之前,你有哪些问题想问他呢?又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二、探究骨的数量及特点 1.谈话: 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四年级科学下册 骨骼、肌肉的保健 3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 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视频资料:武术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docx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配套实验用具。 【教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比较法、运用引导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现实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健康歌》,我们 一起运动起来,请你跟我这样做。 2?师:“同学们好,请坐。”通过刚才的一段舞蹈,我发现大家精神了许多。请你带着这份好心情跟我出发,一起步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大

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宣布:上课)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完成的这个舞蹈动作中,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动起来了?”生1:大腿。生2:胳膊。 师:那下面我们就摸摸自己的胳膊,看看你都摸到了什么样的东 西?分别有什么特点?(指名说)(骨头硬、关节能活动的、肌肉是软的) 生1:骨头硬,有血管、筋、脉搏生2:上面有肌肉,有关节。 师:(师板书:骨头、关节、肌肉)在刚才的舞蹈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运动。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探究骨头、关节、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身体肢体活动当中又是怎样相互协调运动的。 二、探究体验 (一)针对问题,合理猜测,探究骨骼的作用 1?师:刚才大家提到了骨头,谁能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关于骨头你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了解原有认知)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是呀,在我们人的身体里有206块骨头,(师板书:206块)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师修订板书:骨头一一骨骼) 2?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同学们往前看!这就是人体骨骼模型,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生1:骨骼是一节一节的。 生2: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 3?师:你能说一说:身体中一些骨头的名称吗?”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幼儿园大班健康骨骼教案五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骨骼教案五篇 【导语】骨骼是人体或动物体内或表面上的硬组织。人类的骨骼和高级动物的骨骼分为两种,它们由许多骨骼组成,称为内骨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幼儿园大班健康骨骼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骨骼的作用,知道基本的种类; 2、对人体奥秘感觉兴趣。 活动准备: 布袋木偶、邀请园内医生或做医务工作的家长来园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骨骼在哪里? (1)幼儿自行或互相摸、捏身体各个部位,找出哪些部位有骨骼。 (2)医务人员结合人体骨骼模型说出主要部位骨骼名称,幼儿指出相应的位置。 二、骨骼本领大。 (1)医务人员介绍人体主要骨骼的作用:头骨保护大脑、四肢骨、脊椎骨支撑身体,胸骨、肋骨保护内脏。 (2)出示布袋木偶,引发幼儿讨论,如果人体没有骨骼的支撑会怎么样?(如果没 有骨骼,身体就会像一个软软的袋子,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三、保护骨骼。 (1)幼儿自由讨论:怎么保护骨骼,使骨骼长得很结实、健壮? (2)师幼共同小结保护骨骼的正确方法:坚持锻炼,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食品,姿 势正确,不从高处往下跳。

活动建议: (1)可以利用图片,让幼儿观察骨骼的形状和样子,主要分布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2)合理调配幼儿的膳食,保证幼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量,及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并帮助幼儿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篇二】幼儿园大班健康骨骼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光的反射

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 《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刘春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光的反射”一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六册“光与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聚焦的是光的反射概念。学生建立光的反射概念之后,教材又安排了通过纸筒在平放的镜子中分别找一找上、中、下三个气球(拴在铁架台上)、两个平面镜用纸或胶条连接在一起,看镜子中的像、自制万花筒、自制潜望镜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除了与镜面反射有关还与漫反射也有关,所以本节课聚焦的是两个科学概念: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个认识(命题或判断):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镜面反射是指光遇到镜面障碍物发生偏折返回的现象;漫反射是指光遇到粗糙面障碍物向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方式都为发生定义,即“属概念”为光现象,“种差”为发生偏折返回,即以发生方式的区别下定义。这里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思想,以逻辑学概念定义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揭示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发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反射和漫反射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遵循发生定义方式获得科学概念。采用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典型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即:由一根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到无数光线的行为,建立普遍结论(光的反射和漫反射的科学概念)。 一个认识: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它是经历认识过程,得到的科学判断,也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通过设计学生的观察活动建立此认识。具体的观察活动设计,又是以逻辑学理论为依据。选择运用典型归纳法,即:一个物体漫反射可以形成视觉,可以代表多个物体或无数个物体。视觉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由于不易察觉、观察,为此教师根据观察实验方法中的增强感觉知觉的方法——对比法,设计有光和无光条件,指导学生对物体的视觉效果进行对比感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做成的。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 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 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 们是天然材料,

骨骼教案

骨骼教案 骨骼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2.解释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1.自觉养成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和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3.小组观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教材分析人体主要的骨的名称,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教法建议讲述骨骼时,首先让学生区分骨与骨骼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独一块具体的叫骨,如肱骨;多块骨通过一定的形式连接而成的整体叫骨骼,如脊柱。接着指出: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关于骨胳的组成,从调动学生主体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建议采用自学的方法:先让学生对照书上的彩图及课文中人体骨骼组成情况表配合观察,一边观察图中主要骨的名称特点,一边体会这块骨在人体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脑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观察完毕后,教师每组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要求从整体到局部说出各部骨骼的名称,并给评分,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对知识的识记的效果。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对人体骨骼有了清楚的认识后,继续让学生观察骨骼的模型,并提出观察问题:(1)脊柱的正面和侧面观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观察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3)足有什么特点?这些对于人体直立行走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了解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壮及形成足弓这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讲述它们的生理意义。如联系脊柱弯曲异常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育、体力和体态,说明脊柱四个生理弯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弹性,缓冲剧烈运动时对脑的震荡,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最后,教师可视实际情况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小结。教学设计示例导入:利用骨骼挂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导入新课:利用骨骼挂图使学生认识骨的几种类型:长骨、扁骨、短骨和不规则骨,通过提问骨与骨骼有什么区别引出新课。板书:第二节骨骼根据上述提问,举例区分骨与骨骼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单独一块具体的叫骨,如肱骨;多块骨通过一定的形式连接而成的整体叫骨骼,如脊柱。接着指出: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出示骨骼挂图,引入骨骼组成。)板书:一、骨骼的组成教师指图说明人体骨骼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由于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别也很大,下面就来观察各部分的骨骼特点。先让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对照书上的彩图及课文中人体骨骼组成情况表配合观察,一边观察图中主要骨的名称特点,一边体会这块骨在人体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脑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观察完毕后,教师每组请二个学生到前面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要求从整体到局部说出各部骨骼的名称,并给评分。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颅骨围成了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整个颅骨中为什么只有下颌骨能活动。躯干骨中的胸椎与肋骨、胸骨组成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组成,与什么功能相适应;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等等。学生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区别时,引导学生:下肢骨为什么比上肢骨粗壮呢?这是因为下肢骨与长期支持体重和行走相适应的结果。下肢功能与人直立行走有关,那么骨骼有哪些特点与直立行走相适应呢?板书:二、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继续让学生观察骨骼模型,先观察脊柱的正面,然后慢慢把模型侧放,问:脊柱的正面和侧面观察的现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 ! $ 小学科学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 9 土壤与植物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 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

骨骼教学设计

骨骼教材分析: 《骨骼》是苏教版四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本课是从指导学生活动身体开始,引导学生认识时时刻刻存在于自己体内的运动器官,是学生从不自觉的运用到自觉的认识、了解。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通过触摸、拼图、观察、感受骨骼的存在,认识骨骼的作用,初步了解骨的构成以及其功能,在宏观上认识骨骼。由于本节课涉及的骨骼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本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展开。具体地说,这节课是通过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这三个探究行为便是:摸、拼、看。“摸”即摸皮肤下的骨头,感受骨在身体中的位置“拼”即把骨骼分解图合并成一幅完整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全貌和个数,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看”即通过引导他们借助观察研究猪骨的特点,用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人体骨骼的组成、作用及骨骼的特点等知识的认知,只是一些零碎地、杂乱的、表面的,甚至可以说知之甚少。要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全身骨骼及其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难度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课着力借助骨骼模型、骨骼图片,用“解暗箱”的方法,对人体骨骼进行探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体验等活动,使学生知道骨骼的组成、作用,并了解骨骼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2.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3.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小学科学 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哪杯水多

《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哪杯水多”是本册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其中“哪杯水多”一课排在本单元的第5课。编排意图是:要求学生尝试着把前三课所学到的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课中综合运用,并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工具测量比运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四课已学习了感官观察、工具观察、科学分类等基本科学探究方法,所以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们把本课重点设立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来探究哪杯水多”,以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方法在本课中大胆迁移、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储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通知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三)情感目标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及其准确性,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

四、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 (二)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3、实验报告,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骨骼教案

教学内容骨骼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 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重点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内部结构与组成。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导学流程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2、揭示课题:骨骼 3、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4、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导学流程 10、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1、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骨骼图资料: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 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4、拓展: 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5、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6、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7、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板书设计 骨骼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骨骼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骨骼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三)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

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 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 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三)让骨头长得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 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 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 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骨骼 (2) 苏教版

1.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4.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5.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人体骨骼的教学模型。 学生材料:每组人体骨骼拼图若干、羊骨1根、放大镜1个、镊子1个、小锤子1个、实验记录单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都要预先搭建一个钢筋水泥框架。(出示图片) 2.谈话:与钢筋水泥框架一样,人体内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3.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4.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提问: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实践活动,并汇报交流。 5.对照课件骨骼图,介绍骨人体骨骼的构成,学生相应找出自身骨头位置。 小结: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6.游戏: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谈话:认识了人体骨骼的构成,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拼图游戏,出示游戏规则:①②③) 7.学生展示成果,进行活动评价。 三、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你认为人体的骨骼都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讲解:(1)谈话:人能跑能跳靠什么?这说明骨骼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运动)骨骼最大的作用就是运动,说说我们的模特摆出的动作都有哪些骨头参与了运动? (2)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如果没有骨骼,我们又会怎样呢?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支撑作用;(板书:支撑) (3)谈话: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着重要的心肺、肝脏等,骨骼具有什么作用?(板书:保护)像它们这样保护内脏器官的人体骨头还有哪些?(颅骨保护着脑髓等一些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大肠、小肠以及一些其他器官) 4.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等多种作用。 5.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6.安全教育。 四、实验探究骨头的特点 1.谈话:我们研究了骨骼的构成和作用,一定更想知道自己的骨头长什么样儿吗?但是我们无法把自己剖开进行观察,老师找来了一些猪骨,我们可以借助探究猪骨的结构来间接了解一下自己骨头的特点。 2.探究羊骨的特点: (1)(出示实验记录单)谈话:科学探究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实验方法,当然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很强,会想到比老师更好的方法,可以填在空白处5。 (2)教师相机演示。 (3)友情提示:实验时戴上一次性手套,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实验器械的安全使用;记录员及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完后把手套放进废纸篓,并整理好桌面材料。 (4)学生交流汇报:说说羊骨是什么样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