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注销前必须要注意的四大税收要点,需要清理的事项清单送上~~-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企业注销前必须要注意的四大税收要点,需要清理的事项清单送上~~-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企业注销前必须要注意的四大税收要点,需要清理的事项清单送

上~~-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自2017年3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并不是放而不管,而是在简化税务机关审批程序的同时,对纳税人自身在注销阶段的税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编整理了企业注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列示了注销清税前需要清理的事项清单,以期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做好注销阶段的税收管理,防范税收风险。

1、注销阶段股东涉税事项

政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五十五条规定: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案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A公司投资的D贸易公司清算注销,收回货币剩余资产500万元。对D贸易公司投资的原始计税基础为400万元,占有30%股权;清算注销后,D贸易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为200万元。

案例分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文件,A公司收回的500万元货币剩余资产中,400万元应当确认为投资收回,60(200*30%)万元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符合条件的可以免税),40(500-400-60)万元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法人股东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时候注意按上述文件

财税知识公司内部测试题

内部测试题 编号 单选题答案 一、单选(15*3=45) 1.下列属于13%低税率范围的是()o A汽车租赁B自己使用过的电脑C古旧图书D原木 2 ?营该增后,建筑业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为() A2% B3% C5% D11% 3.下列各项中,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是()o A租入包装物是支付的押金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C销售部门的工资D办公室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4.大兴责任有限公司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将企业自制的商品用 于职工福利,商品的单价为1000元(不含税),数量为200个,生产成本为100000元,该项业务的账务处理() A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B借:应付职工薪酬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C借:应付职工薪酬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34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D借:应付职工薪酬234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234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5.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1日,购进一批原木价款为351000元,用于职工福利,2016年6月1日发放给职工,该批商品的账务处理() A购进商品时:借:库存商品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银行存款351000 发放给职工时:借:应付职工薪酬351000 贷:库存商品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1000 B购进商品时:借:库存商品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银行存款351000 发放给职工时:借:应付职工薪酬351000 贷:库存商品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C购进商品时:借:库存商品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银行存款351000 发放给职工时:借:应付职工薪酬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D购进商品时:借:库存商品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第二讲 财政收支法作业题

第二讲财政收支法作业题(上)(第2周)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大多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是下列哪一种财政收支划分模式? A.集权型财政收支划分模式 B. 分权型财政收支划分模式 C. 平均型财政收支划分模式 D. 混合型财政收支划分模式 2.下列哪个说法是符合我国财政收支划分制度的现状的? A.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财政收支权过于分散,中央权威不够 B.我国在财政收支划分问题上考虑公平较多,考虑效率不够 C.地方的财权与其承担的事权相比相对较少 D.我们应当切实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下列哪个说法是符合我国财政收支划分制度的现状的? A.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财政收支权过于分散,中央权威不够 B.我国在财政收支划分问题上考虑公平较多,考虑效率不够 C.地方的财权与其承担的事权相比相对较少 D.我们应当切实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4.根据我国的现行规定,下列哪种收入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A.增值税收入 B. 外资银行企业所得税收入 C. 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 D. 耕地占用税收入 5.关于日本的财政收支划分,下列说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日本财政划分为三级:中央财政、都道府县财政和市町村财政 B.在日本,中央政府提供全国绝大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务 C.日本在财政收入划分上采取税权分割法,中央与地方均享有财政收入的设定权、征收权和享用权 D.日本通过《地方税法》对地方的税收立法权予以限制 6.我国财政收支划分法的历史演进包括四个阶段:①分税制阶段;②分成阶段;③包干阶段; ④统收统支阶段。关于其演进顺序,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7.财政融资是以政府职能为基础,运用财政收支和信用融资来配置资源,实现财政政策目标。下列关于财政融资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财政融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资产安全 B.财政融资的发展需要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 C.财政融资与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D.财政融资、信贷融资与证券融资都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长期共存的 8.关于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制定了《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管理办法》

财税法参考答案

财税法参考答案

《财税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也叫“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2、财政活动,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是国家职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内容是筹集供给和分配使用财政资金以及进行财政管理与监督的活动。 3、财权是宪法、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在法律上享有组织财政收入,拔付或支配财政支出,进行财政财务管理监督的权力。 4、财政法是国家按照立法权限、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公开透明的国家政府财政活动及其财

政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财政法学,是以研究各个时代的财政法律规范及其所确定的财政法律关系和相关关系为对象的科学。 6、财政立法,是指国家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修改、废止财政法律、法规的活动。 7、财政法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财政事务,实行对财政事务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保证国家和社会各项财政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财政管理和财政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财政事务当家作主的权利。 8、财政体制,是指负责财政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

9、公共财政,是指为市场或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商品的政府财政。 10、财政民主性,即财政决策的民主性、财政事务的公开性和财政监督的有效性。财政事务由人民通过法定程序决定才是财政民主最根本的标志;而财政事务的公开透明是民主决策的条件,有效的财政监督则是财政民主决策得以实现的保障。 11、财政法制性,即财政职权法定、收支程序法定、收支主体法定、收支形式法定和财政责任法定。 12、财政公平,是指财政分配符合一国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正义观念。是财政平等对待和差别待遇的有机结合。包括财政征收方面税收的公平、收费的公平以及发行国债而产生的代理公平问题。 13、预算法,是有关国家的预算收入和支出后,进行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204405 财税法练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财税法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法 2.预算 3.农业税 4.税收保全 5.税收公平 6.税法 7.政府采购 8.税务代理 9.增值税 10.税收法定 二、判断改错题 1.预算具有法律效力,因此预算就是法律。 2.政府采购的方式就是公开招标。 3.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法律关系。 4.所得税为间接税。 5.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为生产型增值税。 6.消费税在销售环节征收。 7.所得税中的应税所得包括合法所得和违法所得。 8.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可直接从事税务代理工作。 9.我国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服务业。 10.购买国债的利息要依法纳税。 11.《预算法》规定,我国统一实行单式预算。 12.税务登记证既可以由纳税人使用,也可转让他人使用。 13.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中,征税主体指的是税务机关。 14.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既对特定的消费品征税,也对特定的消费行为征税。 15.农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常年产量。 16.增值税为直接税。 17.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被处以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等,可以计算在应税所得额内。18.企业纳税人的计税依据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 19.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应同时实行。 2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税法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我国消费税有什么特点? 4.我国增值税的税收优惠规定有哪些? 5、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是什么? 6、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条件、程序和内容是什么?

7.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什么? 9.税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0.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目是什么? 11.税法有什么特征? 12.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论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 2.试论税法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 1. 2002年9月某机床厂销售机床10台,每台单价200000元,价外收取包装费、运费、装卸费50000元。该月企业购进原材料支出84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142800元;购入燃料支出120000元,20400元;购入低值易耗品支出140000元,专用发票注明税款为23800元。试计算该企业该月应纳增值税额? 2.张某为某公司职工。今年某月其取得如下收入:(1)公司本月工薪5000元;(2)购买某上市公司股票获股息5000元;(3)储蓄存款利息所得2000元;(4)购买国债获利息5000元。(5)发表论文获得稿酬3000元。假如均没有代扣代缴,试问:1.张某应如何纳税;2.张某该月共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3.某饭店附设卡拉ok厅,并能准确单独核算其营业额。某月取得收入共80万元,其中餐饮收入50万元,客房收入14万元,卡拉ok厅收入16万元。服务业营业税税率为5%,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娱乐业的税率为20%。试问该饭店该月应纳营业税税额是多少? 4.李某今年某月收入如下:(1)所属单位支付工薪4000元;(2)业余时间帮某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3)购买国债获得利息5000元;(4)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5)购买福利彩票中奖5000元。假如均未代扣代缴,试计算李某该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法:财政法是调整国家在财政活动和财政管理中与财政管理相对人所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预算: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一定期间的财政或财务收支计划。 3.农业税:农业税是国家向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农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4.税收保全:税收保全措施是为确保国家税款不受侵犯而由税务机关采取的行政保护手段。

上海开放大学财税法规专题作业四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四(第八章——第十三章) 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 1.财政部批复中央部门预算的期限是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 A 10日内 B 15日内 C 20日内 D 30日内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 )年1月1日起施行。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7年 3.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有权审查和批准县级决算的机关是:()。 A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县级人民政府 D 县级财政部门 4.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确定。 A 上级人大 B 上级人大常委会 C 上级政府 D 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 5.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 )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做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A 1 B 2 C 3 D 4 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 )审查和批准。 A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 财政部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征纳税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 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C 税法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 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利,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当事人主要是国家税务机关 B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 C 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权利和义务当事人的确定 D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税法的灵魂 9.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性的要素是( )。 A 税收负担 B 征税对象 C 权利与义务 D 税收法律事实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B 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税收实体法 C 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税收普通法 D 国际税法就是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法 11.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处罚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省地方税务局可以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设定警告 B 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通过规章的形式设定一定限额的罚款 C 省以下国家税务局的稽查局不具有税务行政处罚主体资格 D 作为税务机关派出机构的税务所不具有税务行政处罚主体资格 12.税务机关对当事人做出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罚款数额对当事人按日加处罚款,计算加处罚款的比例是()。 A 1‰ B 3‰ C 1% D.3% 13.下列税务行政复议受理案件中,必须经复议程序的有()。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征税机关按有关法律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财政收入计费方式是()。 A、集中汇缴 B、直接缴库 C、统一缴库 D、分级缴库 2、在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发生时,对于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货物或服务,可以采用的采购方式是()。 A、公开招标 B、单一来源采购 C、竞争性谈判 D、邀请招标 3、以下不属于指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的部门是()。 A、国务院 B、国资委 C、自治区政府 D、直辖市政府 4、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关于政府采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采购具有保护民族产业的功能 B、政府采购中采购人具有审查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的权利 C、邀请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D、政府采购中采购代理机构具有依法发布采购信息的义务 5、对预决算的监督按照监督的种类不同进行分类,不包括()。 A、对预算编制的监督 B、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C、对预算审核的监督 D、对预算调整的监督 6、《预算法》规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A、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财政部门 C、国资委 D、公安机关 7、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负责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统计部门 D、国务院财政部门 8、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属于()体系。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总预算 D、部门单位预算 9、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自行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这种支付方式称为()。 A、财政直接支付 B、财政授权支付 C、财政委托支付 D、财政集中支付 10、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规定,直接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属预算外资金的,则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不再设立各类过渡性账户,这种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称之为()。 A、直接缴库 B、集中汇缴 C、汇总缴库 D、分期缴库 11、下列关于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 B、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评价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C、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 D、采购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12、下列各项关于政府采购方式的表述中,属于单一来源采购的是()。 A、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三家或三家以上特定的供应商参与投标的采购方式 B、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通过与多家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经分析比较后从中确定中标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C、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机构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竞争,从中择优选择标中标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D、采购人采购不具备竞争条件的物品,只能从唯一的供应商取得采购货物或服务的情况下,直接向该供应商协商采购的采购方式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财税法考试汇总复习资料

财税法知识笔记 一、财政的概念、特征、功能: (1)概念: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为了给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纠正市场机制失灵而对一部分GDP或国民收入所进行的具有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的分配活动,体现了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 (2)特征: ?财政分配主体的国家性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为重点的国家收入 ?财政分配的强制性、非盈利性、无直接偿还性 ?平衡性,即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3)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监督职能 二、财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功能、作用: (1)概念: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和确认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财政活动中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财政关系,包括:国家预算关系;财政管理体制关系;税务关系;财务管理关系;国家信用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关系。 (3)功能:财政权力授予功能;财政权力规范功能;财政权力监督功能 (4)作用:组织财政收支的法律依据;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保障;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 三、政府采购的主体、方式、政府采购合同的相关规定: (1)主体:采购人(不包括国有企业)、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人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必须委托。该机构是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供应商(责任能力、商业信誉、缴纳税款、相应技术、无重大违法记录) (2)对象:货物、工程、服务 (3)例外适用:军事采购;利用国际贷款的采购;紧急采购 (4)方式:(略) (5)政府采购合同的相关规定: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采购文 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有关部门备案。 ?经采购人同意,中标、成交供应商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在不改 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l0%。 ?政府采购保证金的运用,为采购人预先单方拟订,属于格式条款。 ?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政府采购合同继续履行 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有过错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费(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债、利润、罚款没收收入 五、公债法的相关规定: (1)公债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上海开放大学财税法规专题作业一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经济和政治) 2.财政是随着( C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3.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A 捐税) 4. 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B 企业购买国债) 5.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国家) 6.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A 货币) 7.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满足(C 社会公共需要) 8.( A 财政职能)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是( D市场) 10.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D 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1.财政分配包括( D 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 1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B 国有资产收益) 13.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 C M ) 14.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最主要来源于( A 税收收入) 1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A 不断增长的趋势) 16.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B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17.“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18. ( A 财政基本需求率)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 19.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率,称为( C 财政集中率) 20.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称为(C 规费收入) 21.提高折旧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A 减少财政收入) 22.( A 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23.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 社会消费支出) 24. 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B 购买性支出) 25.( C 国家职能)决定财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规模和结构。 26.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有( B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27.下列财政支出中,按其性质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B 补贴支出) 28.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的财政支出是指( C 预防性支出)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 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 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 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B、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C、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三、简答题 1、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 3、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4、简述公共定价。 四、论述题 1、试述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2、试述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财税法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 A.实际负税人B.纳税义务人 C.扣缴义务人D.税务机关 2.从价计征的税收,以( )为计税依据。 A.数量B.重量C.体积D.计税金额 3.税收权利主体是指()。 A.征税方B.纳税方C.征纳双方D.税务总局 4.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税目B.征税对象C.纳税地点D.纳税义务人5.下列经营行为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的是()。 A.某农村供销社既销售税率为17%的家用电器,又销售税率为13%的化肥、农药等 B.某家具厂一方面批发家具,一方面又对外承揽室内装修业务 C.某公司销售一批货物,同时代为运输,收取运输费用 D.某农业机械厂既生产销售税率为13%的农机,又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业务 6.下列可以免缴增值税的是()。 A.农业生产者销售收购的农产品 B.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设备 C.出口货物 D.学校进口用于科研的仪器 7.下列各项目,不能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是()。 A.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会计核算健全的工业企业 B.年应税销售额在150万元以上,会计核算健全的商业企业 C.年应税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全部经营出口货物的某外贸公司

D.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8.下列项目适用17%税率的有()。 A.自来水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来水 B.企业销售旧货 C.印刷厂印刷图书报刊 D.果品公司批发水果 9.下列项目中应征收增值税的有()。 A.宾馆预订火车票的手续费 B.音乐茶座销售饮料的收入 C.企业销货中收取的储备费 D.电信营业厅取得的电话销售安装费收入 10.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其应纳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在()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手续。 A.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15日内 B.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次月内 C.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当年12月底前 D.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次年1月底前 二、多项选择题 1.税制基本要素包括( )。 A.税率 B.纳税人 C.纳税环节 D.征税对象 2.下列关于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 B.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 C.计税依据是从质的方面对课税作出的规定,课税对象是从量的方面对课税作出的规定 D.我国车船使用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不一致的

上海开放大学财税法规专题作业一答案

作业 一、单项选择 1. 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 经济和政治) 2. 财政是随着(C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3. 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A 捐税) 4. 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B 企业购买国债) 5.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A 国家) 6.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A 货币) 7.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满足(C 社会公共需要) 8. (A 财政职能)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是( D 市场) 10. 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D 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1. 财政分配包括(D 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 12. 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 国有资产收益) 13. 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 C M ) 14. 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最主要来源于(A 税收收入) 15.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A 不断增长的趋势)

作业 16. 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B 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17. “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 模越大) 18. (A 财政基本需求率)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

19. 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率,称为( C 财政集中率) 20. 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称为 ( C 规费收入) 21. 提高折旧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A 减少财政收入) 22.(A 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23. 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A 社会消费支出) 24. 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购买性支出) 25. (C 国家职能)决定财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规模和结构。 26. 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有(B 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27. 下列财政支出中,按其性质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B 补贴支出) 28. 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的财政支出是指( C 预防性支出) 29. 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B 相对量)来表示 30. 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A 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31. 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B 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32.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B 改变相对价格结 构)

经济法学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经济法学》第一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是非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所有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主体就是根据经济法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 3、经济法主体制度主要规定有关公、私混合的具体法人制度。() 4、经济管理主体享有的经济职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5、特殊企业在立法上往往采用“一法一企”的模式。() 6、经济法上的主体制度旨在确认某种组织机构是否具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能力,属于抽象的法人制度。() 7、除了以内部服务为主的企业外,企业法人的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称。() 8、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市场规制行为。() 9、特殊企业包括政策性经营企业和专事国有资产投资或控股管理的企业。() 10、某省家电企业达成价格联盟,统一上调家电价格5% ,这属于横向对策行为。() 二、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下列经济法主体中,不属于依法接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主体是( )。 A. 中国人民银行 B. 商业银行 C. 经营者 D. 消费者 2、我国经济法的形式渊源不包括:() A. 宪法 B.法律 C. 部委规章 D.判例法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法责任中惩罚性责任的是( )。 A. 罚款 B. 吊销营业执照 C. 损害赔偿 D. 信用减等

4、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部门规章的是()。 A.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吉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B. 国务院制定的《人民币管理条例》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宏观调控行为的有()。 A. 财税调控行为 B. 横向对策行为 C. 金融调控行为 D. 计划调控行为 三、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各类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在享有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等职权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职责。这些职责主要包括()。 A.贯彻法定原则 B.依法调控和规制 C.不滥用或超越调制权 D.不得弃权 2、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独立性与特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不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简单相加 B.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应当有自己独立的责任 C.经济法主体不会受到刑事制裁 D.经济法责任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3、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企业改制的情形包括()。 A.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B.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独资企业 C.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D.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重要的调控主体的有()。 A.国家税务总局 B.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某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 5、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主体中的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的有()。 A.财政部

上海开放大学财税法规专题作业三复习资料

形成性考核作业三(第五章——第七章) 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 1.国家依据有关有借有还的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称为() A 财政透支 B 发行国债 C 银行信贷 D 基建投资 2.()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式 A 增发通货 B 增加税收 C 提高利率 D 举借国债 3.国债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功能是() A 弥补财政赤字 B 扩大外贸规模 C 进行宏观调控 D 降低利率 4.目前中国国债的持有者主要是() A 个人投资者 B 机构投资者 C 基金投资者 D 银行投资者 5.国债最早产生于(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6.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发行机构不同 B 发行方式不同 C 发行利率不同 D 发行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7.国债的发行价格从财政的角度看,()是最为有利的 A 减价发行 B 增价发行 C 折价发行 D 平价发行 8.我国的国债利率主要以( )为基础来制定 A 市场利率 B 银行利率 C 汇率 D 政府的信誉水平 9. 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 A 设立偿债基金 B 依靠财政盈余 C 通过预算列支 D 举借新债 10.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 ) A 国债发行 B 国债流通 C 国债期货 D 国债回购 11.建国以后,我国第一次发行的国债是() A 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B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D 重点建设债券 12.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是() A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 公募拍卖方式 C 直接推销方式 D 组合方式 13.按举借债务方式不同,国债可分为() A 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 B 国家内债和国家借款 C 国家债券和国家借款 D 上市国债和不上市国债 14.中期国债的偿还期限为() A 1年以内 B 1年以上,5年以内 C 1年以上,10年以内 D 5年以上,10年以内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