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态学

建筑生态学
建筑生态学

简述建筑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前期准备:(1)原材料开采:地表破坏、地方生态平衡破坏、粉尘污染等(2)材料加工:废气、废热、废液、粉尘、固体垃圾、化学垃圾等污染(3)材料运输:各种废气、废热、粉尘污染

2.建筑施工:(1)材料设备准备:采购、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材料损耗与能源消耗(2)施工技术:结构选型与施工方法不同造成的噪音、粉尘、交通堵塞等(3)施工管理:施工过程的长短与管理完善与否对环境影响的不同

3. 建筑使用:(1)家庭装修:耗费能源产生新的建筑垃圾,造成建筑内二次污染(2)日常使用:产生生活垃圾、污水,保温隔热措施的不同将影响能源的耗费(3)建筑维修:频繁维修增加投资、降低建筑寿命,加大对环境的影响

4. 建筑循环:报废与再利用:建筑垃圾的处理,拆除中的粉尘、噪音污染与能源消耗

简述建筑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内容

1.定义: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是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反映出现代建筑思潮的价值取向。

2.研究对象:是构成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建筑和建筑环境

3.内容: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在现有条件下,争取对自然的最优关系,利用并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顺应并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寻求创造适宜于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各种生态建筑环境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

简述“建筑风水”的生态内涵

1.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

2.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环境,并为建筑风水服务,得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简述风水学的主要原则

1.整体系统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依山傍水原则

4.观形察势原则

5.地质检验原则

6.水质分析原则

7.坐北朝南原则

8.适中居中原则

9.顺乘生气原则10.改造风水原则

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人本化与自然化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1.首先,应满足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物质功能要求,结合所在区域的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植被、土壤、地域文化等特征,根据不同主题、功能和要求,用最能表达的因素进行创作,以产生最佳效果。

2.其次,应满足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行为功能和文化内涵,即精神文化功能的要求。

3.最后,应满足生态系统空间体系的需要,维持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绿化、水体、设施、建筑与人和谐地融为一体。

什么是室内生态设计?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1.室内生态设计:指在室内设计中结合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的观念,将自身纳入生态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法。它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贯穿在室内设计的各个方面及建造、使用乃至项目终止使用的整个过程。

2.基本思想:以人为本,在为人类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持地球生态平衡。

3.目的:是将用户的使用要求和对天然再生资源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场地环境、建造过程、运行与维护等因素进行统筹分析,紧密结合地域条件,在各个环节中采用各种高新技术与合理的设计手段进行全面协调,再创造一个健康宜人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简述室内“绿化设计”的手法

1.室内设计室外化。

2.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或打开部分墙面,使室内、外一体化,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让居住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

3.室内田园风格。

4.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即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水景、插花等。

5.运用绘画手段在室内创造绿化景观。

6.室内造园手法。

7.在设计中强调自然无害。

8.模拟自然声、味效果手法。

9.环境是生态学的范畴,"黄土窑洞"等穴居形式、构术为巢的巢居形式等将再度成为建筑、室内设计的研究和设计方向。

10.镂空雕饰、空架离天顶用暗藏蓝色灯带或灯管,照射到天顶面上,泛出天蓝光,有开阔感、清新感。

11.色彩搭配组合,有健康和装饰的功效。

理想建筑中的水生态系统,应着重考虑那些问题

1.用水规划

2.给水排水系统

3.污水处理和回用

4.住宅小区的生态水景

简述水在建筑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1.物理调节作用:(1)节局部小气候与环境温度(2)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3)控制噪音

2.降低建筑能耗

3.提高建筑环境中人的舒适度

4.体现地域文化,提升场所精神

简述水的生态低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手法

1. 利用水的储热性和流动性减少能源消耗

2.将水与绿化结合设计,净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3.利用地下水减少能量散失

4.采用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5.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行中水回用

6.注重水的场所精神,提高建筑环境中人们的心理舒适度

简述建筑环境绿化的作用

1.改善人居环境

2.为提高城市绿地率提供发展空间

3.节约能源消耗

4.调节小气候

5.吸附灰尘及有害气体

6.降低噪声

7.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简述建筑绿化设计的原则

1.绿化≠简单的种树

2.不同种类、形态、大小的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有机组合

简述空中花园的作用及植物布置的原则

1.作用:(1)净化空气,防止污染。(2)调节气温,增加湿度。(3)减少噪声。(4)美化环境,陶冶情操。(5)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植物布置的原则:(1)充分考虑阳台的荷载,以保证安全。切忌配置过重的盆槽。(2)栽培介质尽可能选自体重量轻、保水保肥较好的腐殖土、蚯蚓土等为宜。也可使用蛭石、煤灰等。(3)阳台绿化的材料及植物栽植要注意与建筑物协调和谐,特别是临街的阳台在布置时更要注意建筑绿化的整体效果。(4)植物选择应根据阳台形式与构造,合理的搭配,既要注意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5)阳台绿化布置时,要注意阳台地面、扶手栏杆、阳台顶部及阳台内面墙体等多种环境的绿化层次,形成阳台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效果。

解析中国古建筑的生态启示

1.建设全方位绿色系统

2. 建设完善的给排水系统

3.节能技术

4.防火

5.防震

6. 节能技术

7.垃圾分类处理

8.都市农业

9.环境教育;

简述生态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2.特点:(1)健康(2)节地(3)节水(4)节能

简述建立生态建筑体系时要考虑的内容

1. 利用地域气候,建立起自然空气循环的思想。

2. 从建筑物内外的水循环方面来考虑。

3. 从建筑物内外的各种物资循环系统利用方面来考虑。

4. 从建立建筑物内外清洁能源合理利用系统的角度考虑。

5. 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什么是生态建筑工程?

要建筑物以尽可能小的物理空间容纳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以尽可能小的生态代价换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小的物理交通量换取尽可能大的自然和人文生态交流量。利用现有技术和材料,在保证建筑安全、耐久、舒适的前提条件下,使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达到一种合理的水平,排向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应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线上,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比较传统设计与生态设计

请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住宅房地产的现状

1.资源的浪费

2.过高的利润

3.居住郊区化

4.居住在城市黄金地带

5.同质人口聚居

什么是健康住宅?分析健康住宅的主要基点。

1.健康住宅:一种体现在住宅和住区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两方面,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关注社会,制止因住宅而引发的疾病,营造健康。

2.主要基点: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生存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室内和室外居住环境中。

健康住宅有别于绿色生态住宅和可持续发展住宅的要点是什么?

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1、建筑生态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设计出生态建筑。

2、生态建筑学即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认识建筑,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生态建筑首先应具备节能的特征,并充分考虑绿色能源的使用;其次应注重使用再生和可循环利用材料,注重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应尊重所在地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与乡土有机结合,继承城市脉络。因此生态建筑又被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3、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伊恩·麦克哈格(McHarg)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麦克哈格在该著作中指出:生态建筑学的目的就是结合

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决定因素,在建筑设计领域寻求解决人类聚居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最优化。

4、1988年,中国的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在希腊建筑师道萨蒂亚斯所提出的“人类聚居学”的启发下,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的精华,融汇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

“广义建筑学” ,提出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综合工程、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构建“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以建立适宜居住的人类生活环境。

5、从本质上说,建筑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建筑设计、建造、管理等,既可使自身构建的人工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又可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工业中的具体体现。

6、建筑生态学要求建筑从材料准备、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是无害化,这就要求建筑工业要从建筑建设工程的环境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可行性分析、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建筑建造的材料、建筑的施工、建筑环境、建筑使用管理等方面来考虑,将可持续思想理念和生态学理论贯穿到人居环境构建中,使人、建筑与

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

7、建筑生态学的研究是以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特征为起点,其研究对象是构成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建筑和建筑环境。

8、生态建筑的研究包括建筑生物圈、建筑生态系统、建筑多样性、建筑的生态平衡等。此外还应对人类生态学意义的建筑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意义上的建筑生态学进行研究。建筑环境这包括建筑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9、建筑生态学就是将建筑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学手段等,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的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使建筑与环境之间融合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结合体。

10、建筑红色空间指建筑的集聚空间即人类聚居环境,包括建筑、各类公共设施、各类基础设施,以道路为骨架在一起的空间。

11、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 ,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12、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

13、寻求与自然的平衡是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准则。

14、建筑中的水生态系统,是指在满足小区居民用水量、水质要求前提下,将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一体的水环境系统。它由小区给水、管道直饮水、中水、雨水收集、污水处理、排水、水景等系统组成。

15、水在建筑中的价值体现在必须性、经济效应、审美价值、文化功能

16、中国古建筑的阻热方式主要有植物、朝向、房间的自然通风、屋面、材料。

17、古建筑防火方法主要有:材料与结构的防火、防火分隔、广设消防水源和消防平面规划布局等四种方法。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暖,等等。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 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脱轿慣辂钵檜誥燙检詳鈦驼釕撵呂荛槠劑赜銃擄

荆痹骞鯇熾罌濃觶赎銅颡荭櫧釀紅喲滢赊鉛决汇镡鵂躪聍讓紛鲍寶锄壯观选呕鹪濾檣鉞筝铰瀏铆诉阑韃癩繩冑贯纥鲽硯驛酾鱟输稱撷绎钯芻痺紐风譎渾镔怄鈧噴镧襲極鷲釤荡摯。 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要有这几种见解: 習蝾砻惱撫偾刭擇斕跄諱愤奧郦魴瀅鹵吓縈莧溫鈥麸荠頜懇弑鎢診辯铳對競谍边藺镇銼画邇鴦饧铿贳蕢澜摟楨谱莧謾鸟閽腎錢栈觋韩湾眾雳滸说荟馍織鋟腸從睞艷殁违镬蚀紇鴟瀲鸛蒇鸠駐喷三鹵镡浇驶頷絞鴿鲲缁牵韓貰槧櫪。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 ②“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衬镦见覬鹨屢喪窶墜谧誒晋亏辔赢屡魘纽個胆紺嬙倾礡躊跃癲廬瀕驄項亲萬谅鏌汹磯钢鹤謁锋镡鲵货杨亿倾膃飭賊誚郸绅鲣榈絷鋯弃饭潔铫闷縣怜銚诖晋瞩餛睞鉺忾绩痫迈諑恆监宽赌譫项欤赎淶娱裣劑獅监膠扫陨趱讎鳕钓鈾。 ③“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 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 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 ⑦“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 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界面对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具过滤功能。界面是系统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差异最大的地方。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其中,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变化即为动态变化,而生态学的异质性通常是指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 景观异质性的意义 定义: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意义:决定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力和景观生物多样性。 2. 景观稳定性 景观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系统,景观要素间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影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景观的整体功能。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 3. 景观格局

生态与环境论文

生态与环境论文 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污染和危害 重金属污染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它对我们的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它有是怎样跑到我们的体内去的呢?下面将一一介绍。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体内重金属的正常含量及超标的症状如下: 铅:人体内正常的铅含量应该在0.1毫克/升,如果含量超标,容易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而幼儿大脑受铅的损害要比成人敏感得多。砷:俗称“砒霜”,如果24小时内尿液中的砷含量大于100微克/升就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并有致癌的可能,而且如果孕妇体内砷超标还会诱发畸胎。 镉:正常人血液中的镉浓度小于5微克/升,尿中小于1微克/升。如果长期摄入微量镉容易引起骨痛病。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吃的食物、水和大气。 据中科院陈同斌博士透露,北京有部分古老的城市公园里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这是因为,那些古老公园里亭台楼阁相对多,雕梁画栋更是比比皆是,由于早些年的油漆为了增强防腐性,其中的铅、砷

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油漆内的重金属跑到了土壤里,就造成了公园土壤重金属超标。由于北京起风比较平常,这些细小的尘土携带着人们根本察觉不到的重金属,通过人的呼吸作用就会进入人体。除北京外,国内其他比较古老的城市公园也有这中情况出现。 水的污染通常都是由当地工厂废水排放造成的,这种现象在京城各大区县几乎都有。通州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方,虽然这些年通州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那里是污水灌溉时间比较长的地区,过去的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往往较高,浇灌土壤后容易产生污染。这些含有超标重金属的废水一旦排到干净下游,就会污染大片水源。由于这种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在颜色、气味等方面与正常水没有差别,农民根本看不出来,一旦用这些水来灌溉,必然会让土壤及农作物成为重金属污染对象。蔬菜是最易“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农作物,因此土壤被环境重金属污染后生长的蔬菜与其它作物相比,蔬菜对多种重金属富集量要大得多,经证明,在被污染的土壤里生产出的蔬菜的有毒物质含量可达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的3-6倍。(按:人畜食用了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后,在体内浓缩积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被列为世界八大公害典型之一的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就是由重金属镉污染引起的;我国广西一些被镉污染的地区,人体的镉含量高出正常人的7倍,经X光检验,人体骨骼也已显着病变。)人吃了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出来的农作物,很容易受到重金属的毒害。 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既然重金属污染危害这么大,那么那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蔬菜水果我们能不能通过多浸泡、

环境与生态论文

环境与生态论文 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前段时间,留言板接连收到不同地区有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留言。3月14日,有浙江绍兴网友称,当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艺原因,使用后可能会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议采取相关补救措施。3月15日,河南网友发帖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的某公司将工业污水通过深井排入地下,给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两则留言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表示“未发现污水排入深井的情况”、“不靠的。但类似留言的集中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众对于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担忧。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几乎是与此项研究相佐证,近日,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回应,更是引起媒体和网友的质疑。 地下水,作为一种更新和净化相当缓慢的自然资源,其污染所给生态环境、民众健康、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损害常是持续和难以逆转的。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网友针对水污染的留言不难发现,这样的损害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凸显的态势。有网友称,生产污水直接流入农田耕地和小溪沟造成农作物减产、鱼虫绝迹;有网友称喝了不干净的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发育;有网友留言中写道“曾经带来太多欢乐的大河,现在有难闻的刺鼻气息”。然而,更让人忧心的是,频发的污染事件对政府公信力本身的伤害。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出现的由环境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足资为鉴。有舆情分析指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保敏感期,降低环境风险其实也是降低社会风险。 面对问题,是坦诚公布信息、探讨解决办法,还是藏着掖着、百般否认,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怎么“算账”的问题。只算经济账,为企业污染行为辩护,也许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数字有作用,“政绩”好看些;而这样以牺牲环境、民众健康和公共机构公信力为代

基于生态学与建筑学理念交融的绿色建筑设计 宋驰浩

基于生态学与建筑学理念交融的绿色建筑设计宋驰浩 发表时间:2019-07-08T09:52:05.0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宋驰浩 [导读] 面对当今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杭州蓝城瑞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理念的不断更新,使人们开始重视建筑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因为工业的大肆发展,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在进行居住环境的选择时,开始重视建筑的环境。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绿色建筑理念开始出现,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是决定建筑最终审美特性和使用特性的灵魂,好的设计会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最终建造出令人满意的具有浓郁设计风格的建筑。在人们的物质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其实用性,建筑除了发挥其实用特性之外,还应该兼具美学特征,使人们达到视觉上的满足感。在如今环境问题日益艰巨的情况下,如何将建筑设计与绿色环保结合起来,并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当今绿色建筑的建造精髓。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在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理念的融合之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态学;建筑学;理念交融;绿色建筑;分析 前言:面对当今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生活环境,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建筑技术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绿色建筑思潮的影响对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及时对建筑学专业教学与课程、培养模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结合建筑的生态学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了较好的设计环境,在设计时可以不拘一格,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建筑的设计,但是这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即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获得成功。随着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能源危机的到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开始强调生态的融合,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行业内,每年因为建筑施工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并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建筑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当今时代下,要想做好建筑的设计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建筑生态学。目前,很多的高等院校在开展建筑行业的课程时都会开建筑生态相关的课程,以期通过学习来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与污染制作。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实现建筑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如何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如何实现生态与环境的整合,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必然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实现真正的生态化建筑。 二、结合生态的建筑学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建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建筑,人类大多数的活动都是在建筑内进行的。正是因为建筑对人类具有如此巨大的重要性,在进行建设的设计时需要进一步的考虑建筑的生态因素,通过建筑设计来实现建筑的生态化与环保化。绿色建筑的实现难点并不是建筑施工的技术,而是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观念。要想全面实现绿色建筑,必须要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意义,实现观念的重组。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应当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建筑内外空间物质条件的优化;其次,实现建筑内物质以及能源的最大化利用。绿色建筑的最终设计理念是要实现建筑生态的平衡,实现建筑的高效节能,降低能源的消耗。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协调性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绿色建筑与外界系统是存在联系的,只有实现建筑与外部环境的一体化才能够实现建筑的设计目的。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系统协调性原则,对建筑的构成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建筑与外部环境的整体协调一致。 2.地域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绿色建筑的设计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建筑周边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地质情况以及人文特点,只有充分地考虑地域性因素以后才能够确保对建筑的能源以及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而设计,确保建筑的设计质量。 3.自然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建筑设计的自然性,在进行建筑施工与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于环境与生态的破坏,最大程度上确保环境的协调。在进行建筑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修复,以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 4.健康性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建筑的健康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从建筑的空气、光线、声音以及热能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协调建筑的环境,构建对人体有益的居住空间。 5.经济型原则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推广,那么就一定要确保建筑的经济性,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建筑的施工设计成本在建筑的预算以内,尽量降低工程的施工预算,使建筑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融合了生态学与建筑学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 绿色建筑实质上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需要充分的了解区域的气候,从水文到地质到气候,充分地考虑各种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但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用理论这一术语表达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适宜些。相关学科为景观生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生物进化;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应该说,真正的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里门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大时空尺度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大生态学观点。坦斯里提出生态系统学说以后,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里门茨的顶极学说而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气候和小气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毫无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里门茨演替理论不但一致,而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生态演替进化理论。 生态演替进化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生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 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但是生物进化论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物分布多样化的生物地理学概念。二者不但是相关的,而且有综合发展为一条景观生态学理论原则的趋势。 地理空间分异实质是一个表述分异运动的概念。首先是圈层分异;其次是海陆分异;再次是大陆与大洋的地域分异等。地理学通常把地理分异分为地带性、地区性、区域性、地方性、局部性、微域性等若干级别。生物多样性是适应环境分异性的结果,因此,空间分异性生物多样化是同一运动的不同理论表述。 景观具有空间分异性和生物多样性效应,由此派生出具体的景观生态系统原理,如景观结构功能的相关性,能流、物流和物种流的多样性等。

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思是:隐蔽所,居所,居住环境。 1866年,E.Heackel(海格尔,德国)最早给生态学下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标志着生态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 2、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学科,其重点是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以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生物学。 4、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学问 题。 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866年以前,1866—1970,1970年以后 1、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66年以前) 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在这个阶段的晚期有一些相关著作,但是,显得很肤浅、零碎、片断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 2、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1866—1970) 1866年海格尔给生态学下定义后,标志着生态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在此阶段,为之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代表人有: (1)德国Mobius(摩比乌斯)于1877年提出“生物群落“概念。 (2)德国Schroter(斯洛特)于1896年创立了个体生态学。 (3)德国Schimper(新柏尔)于1898年出版了〈植物地理

生态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论文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园林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1002 沈敬林 指导老师:李海梅

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科学,她把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全面阐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只有明确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达到和谐发展永恒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 要想详细的了解城市生态学,并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学的作用,以方便研究城市的发展,了解一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而且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1] 1.1.1自然环境系统组成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 1.1.2社会环境系统组成 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和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2] 1.2城市生态系统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城市生态系统内的成分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和城市人群,另一类就是城市环境系统,而城市环境系统又包括自然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教育)。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划分

生态学尺度概念

生态学尺度概念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关于生态学尺度概念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对尺度的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1、生态学尺度的三重概念: 生态学尺度的维数、种类、组分,是尺度的三个不重叠且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有机地组成一个整合统一的尺度概念体系。在尺度概念中,我认为最难区分的是尺度组分的部分概念。尺度的组分包括粒度、幅度、间隔、分辨率、比例尺、支撑、覆盖度等。这些组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些时候甚至是对同一尺度单元的不同表述。比如,就空间上的最小可辨别单元而言,既可以表示粒度,也可以表示分辨率。而对于分辨率、比例尺,我们也往往认为是相通的两个概念,不过分辨率的内涵更为丰富。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认为还是有必要交代清楚尺度组分及其含义的。 2、尺度效应: (1)尺度效应的普遍性:尺度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归根结底由于在时空上,在不同层次上普遍存在着异质性,使得各种现象的格局和过程等,在时空和不同层次上不是连续的均匀分布,存在着一些“突变”。根据分形理论,由于系统的自相似性,系统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往往不会发生显著的或者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但一旦超出某一尺度域范围,就会出现“突变”现象。而对于跨等级的尺度外推就是对这种普遍存在的异质性的聚合或者分解。 (2)尺度效应的表现:在随着尺度(尺度域或者尺度等级)的变化,景观格局或过程的统计分布发生变化,景观空间格局的改变,即特征尺度组分发生变化,出现新的过程,新的景观特性。 (3)尺度效应的启示:正是由于景观效应的存在,我们在实际研究中,应该鉴别出所研究的格局和过程对应的特征尺度,特征尺度的识别依赖于多尺度研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是没有考虑到特征尺度的识别的,往往基于经验判断等,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对于后续研究的启发是,在进行生态现象的格局或过程研究时,首先要考虑其特征尺度,可以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或前期研究准备过程中对其尺度现象的分析,在要求更为精细时可以收集相关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方法、途径识别特征尺度。而后,选择相对于特征尺度较大的观察尺度和分析尺度,以发现其规律性、趋势性等。 除了考虑特征尺度之外,对于研究结果的应用范围也要特别谨慎。尺度效应可能会 使得大部分研究结果的应用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在学习时,都要注意他人所研究的现象保持尺度不变性的尺度域;在自己进行研究时,也要对研究的尺度范围进行说明,不能盲目地把研究结果放大或缩小到其他尺度上,尽可能避免发生生态学谬误。

环境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摘要:环境生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互交织攀升的状态。环境生态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而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建设生态社会,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体制。 关键词:环境生态生态文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中国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更已经影响到了每位公民的生活乃至生存。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环境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大体环境局势。报告指出:接近40%的中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属于三级,即其污染程度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症状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恶化。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出现酸雨。中国197条河流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作饮用、游泳或养殖。七大水系中的五条被归为重度污染。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指出:中国的煤炭消耗为全球总量的38%。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然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世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湛师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例如,发育成熟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0)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奥德姆 B.海克尔 C.达尔文 D.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 生态学家?(A) 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

A.野外B.实验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六、论述题

《环境生态学》(精)

《环境生态学》课程自评报告 新余高专数理系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2006年6月

目录 一、概述 二、自评进程、自评结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一)自评进程与自评结果 (二)《环境生态学》课程评估简表及自评等级 (三)项目指标自评说明 1.教学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3.教学设施与教学效果 4.教学管理 三、《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经验及特色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环境生态学》课程自评报告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一、概述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渗透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及环境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人文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组成员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设施与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组教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几年来,课程组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9篇。 课程组教师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组成员先后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江西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新余市先进工作者、新余市十佳人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环境生态学》课程一直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专业重点课程。多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培养、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教学环节的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保持优秀;在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大胆尝试、开拓进取,紧跟当前学科发展,及时充实新理论、淘汰过时的内容,创造条件建立了化学、生物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建立了试题库和试卷库,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