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综述

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综述
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综述

前言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空间信息可以分为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空间质量、空间关联、空间对比、空间趋势、空间运动。空间位置是借助于空间坐标系来传递的空间物体的个体定位信息;空间分布反映了同类空间事物的群体定位信息;空间形态是空间物体的几何特征,一些特征易于被视觉感受,如走向、连通性等,另一些特征则必须用数值来描述,如面积、周长、坡度;空间距离反映的是空间物体之间几何上的接近程度;空间方位是用方位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空间分析是GIS的主要特征,也是评价GIS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空间分析的发展及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空间分析源于60年代地理和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开始阶段是应用定量(主要是统计)分析手段分析点、线、面的空间分布模式,后来更多的是强调地理空间本身的特征、空间决策过程和复杂空间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实际上自有地图以来,人们就始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如在地图上量测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方位、面积,乃至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等,都是人们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的实例.而后者实质上已属较高层次上的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功能的实现方法是通过空间分析技术的集成。长期以来,空间分析的模型和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结构,对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也没有形成被广泛认同的界定。因此,空间分析领域的研究是相对落后的。根据GIS处理对象界定空间分析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1)基于图的分析,主要有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复合分析、邻近分析及空间联结,这些方法以图形操作为主,在现有的GIS软件中已比较成熟。(2)基于数据的分析,这部分的理论基础是空间统计学。空间统汁学基于两个本惯似没:任意距离的两点间的差值的数学期望为零;任意距离的两点间的差值的方差最小。这里的任意距离指的是空间物体间的距离,由于空间物体又可分为点、线、面、体四类,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最本质最简单的距离形式,因此空间统计学在这两个本质假设基础上,通过对样本点得出的经验变率函数的拟合得到真实的变率函数,以便做进一步分析。(3)基于事件机理的分析,有些事件有其相应的机理提供公式构架,由环境信息提供初始边界条件,这样可直接利用前入总结的成果来描述事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再进行分析。空间分析的目的是提取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的对象是空间数据。空间分析是在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空间数据是描述地球表层(有一定厚度)一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及其关系的数据,电可以是关于空间物体及其空间变量和属性的数据。以空间物体为定义域,随空间物体的延展而变化的地理现象是空间变量;相反,不随空间物体的延展而变化的地理现象是空间物体的属性。一般认为空间数据具有三大要素:几何、属性和时间,从空间分析的角度出发,空间变量也是空间数据的要素之一,空间分析中的很多内容是针对空间变量的。一个空间变量是定义于一个空间物体上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变量的变化情况将物体分解。分解的原则是物体每部分的变量不变,或者可看作是不变的,这时空间物体被分解成若干空间物体,而空间变量则转化成空间物体的属性。空间物体的分解、变量与属性的转化,是空间分析的内容之一。[1]

正文

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厂址选择,

水污染监测,洪水灾害分析,道路交通管理,地形地貌分析,电网管理,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

交通设计管理领域

1.GIS空间分析与铁路线路评价指标的量化

GIS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非常适用于处理铁路线路设计所需地形、地质、地物、

水文等各种数据。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铁路工程勘测设计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

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量化影响选线设计的各种因素,比如地质条件、与其

他设施配合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等。从铁路选线的实际需要出发,只需进行3种空

间分析即可满足要求,即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距离求算。在交互式铁路选

线设计时,是以铁路线路中心线表示的线性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铁路选线影

响分析前,首先需要进行铁路线路带状缓冲区分析。铁路线路由多个顶点的多义线

表示,简单的方法是对组成多义线的每条直线段进行缓冲区分析,然后通过叠置分

析的合并操作获取整条线路的缓冲区。把铁路带状缓冲区分别与不良地质地段面积、各种耕地占用面积、各类建筑设施拆迁面积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由各自叠加面积的

加权和得到相应指标值,来分别体现地质条件、占用耕地情况、拆迁情况等技术指

标对线路的影响。[2]

2.空间分析方法在航线设计和航路监视中的应用

航线设计的内容是要能够判别航线附近有无低于安全水深点、有无孤立危险物、

有否穿越安全等深线、有否穿过某些危险区,除此以外还应判驯有否穿越陆地,以

防止用户的误操作;航路监视的主要内容有判断船舶是否偏航、是否到达转向点、

是者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在航线设计时充分考虑偏航极限范围内有无不适合的点(包括水深点、孤立危险物等),线(包括等深线),面(包括危险区、禁航区、陆地等)。

而在航路监视时,则可以判断表示本船的点是否包含在偏航极限的范围内,这样就

能及时地对偏离航线的船舶给出预警;同时还可以进行在以本船为中心,一定距离(如2 n mile~3 n mile)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实时地(或周期性地)监控有无危险点、线、面进入的判断和报警。穿越安全等深线、是否穿越危险区等。[5]

3.交通地理信息空间分析

交通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是对交通网及其地理背景要素的位置、图形和分布等的分析,目的在于提取、挖掘在交通设施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及灾害防治中所需的信息

和知识.信息传统的人工分析方法,存在资料数据散乱,其分析应用繁琐、费时、

费力和获取信息非常有限等弊端.与传统的人工方法相比,计算机及在其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GIS和GIS.T(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为交通地理信息的实时采集、一体化存储、深层次知识挖掘和分析应用等提供了先进、适用、有效的方

法和技术条件.GIS.T在功能层次上可分为交通信息的存储与查询系统(数据库系统)、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交通管理系统和具有空间分析及决策支持功能的交通决策支持系统3类.从GIS-T的分类可以看出:交通地理信息的空间分

析功能是高层次GIS-T应具备的功能.[7]

城市规划领域

1.基于GIS的城市人防工程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为提高城市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首先在分析城市人防工程的实体一关系模型(E—R模型)的基础上,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人防工程的数据库结构;其次,根据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管理和施工的需要。建立了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图、人口疏散隐蔽路线最佳路径、地下人防工程3维分析等几种空间分析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表示内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实现了城市人防工程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3]

2.空问分析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通过空间分析,有利于认识空间现象和空间过程的规律机制,实现空间现象和空间过程的预测预报,支持空间过程的调控与决策.例如,通过城市扩张现象的空间分析,了解城市扩张的历史过程与时空规律,预测其未来趋势,研究其调控措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基于地图的空间图形分析,如UGIS中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TIN;(2)空间动力学分析,有城市扩张模型、空间选择行为模型、空间价格竞争模型等;(3)空间信息分析,是指根据数据或统计方法建立的模型,如空间聚类、空间自相关、回归模型等。[10]

3.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为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首先在分析地下管线的的实体一关系模型(E—R模型)的基础上,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库结构;其次,根据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和施工的需要,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的纵断面、横断面、最佳路径、地下管线三维分析等几种空间分析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表示内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6]

能源勘察评价领域

1.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油气储层综合评价

探讨油气储层地质信息的特点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1 Information System)进行储层评价的优越性,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建立,以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为手段,利用GIS的特征提取与特征合并功能,提取隐含在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数据中的判别有利储层的特征信息。通过GIS的拓扑叠加功能分析各储层综合评价因素的相关性,对研究区进行储层综合评价。[8]

2.基于GIS空间分析进行多源信息成矿预测

GIS空问分析在区域地质多源信息综合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IS空间的分析特征及应用于区域地质找矿的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统计分析和叠加分析。结合兰坪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选取了遥感线性体密度异常、频度异常、遥感环形影像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地质异常及已知矿(点)床的分布等七种控矿因素作为多源成矿预测的空间信息数据源。在此基础上,利用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洲龃三级成矿有利的区域。[9]

商业应用领域

1.基于GIS空问分析的物流配送模型研究及应用

物流配送是将物资商品从供货点通过运输工具配送到需求点的地理空间位置的转移过程,因而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运用GIS技术可以对供货点、需求点、交通线路等的地理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分析,选择配送对象,确定运输路线,为物流配送决策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可视化、动态化,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和效益。Voronoi图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目前各大连锁超市公司为了赢得客户,占领市场,都开展了零售商品送货上门服务这项业务.该如何从这些超市向客户供货?对于某一具体的超市,它该向哪些客户送货?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总是追求所花成本最小,进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样对于连锁超市公司也不例外,在向客户配送零售商品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按排,使得配送成本最小.因为在配送过程中,零售商品配送成本是和商品的空间运送距离成正相关的,因而应用Voronoi图模型恰能解决超市该向谁送货的问题.从Voronoi图的性质可以知道,对于某离散点的Voronoi图内的任意一点q到该离散点的距离小于到其它任意离散点的距离.所以如果用Voronoi图对地理空间进行划分,根据Voronoi 图的第2条性质,则对于某一具体超市pi来说,落入pi的Voronoi图内的客户就是该超市的零售商品所应配送的对象.[4]

2.基于优化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公交站点规划方法

针对交通规划的特点和目标,介绍一种基于最优化原理和GIS空问分析方法的交通站点规划方法.该方法依据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确定单个线路上的站点个数,结合GIS缓冲区分析和叠合分析,在路线上做站点设置的适宜性分析,确定站点的位置,从而提供一种交通规划的方法.由于公共交通设施网络涉及诸多因素,但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建立起的模型必然很复杂,而且难以求解.经分析取舍,考虑了主要的影响因子,建立了一个用于解决交通站点规划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最优化理论和GIS适宜性分析技术,首先通过建立一个优化数学模型Ⅲ确定交通站点的总数目,同时从这个数学模型得到各影响因子和站点个数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该表达式说明什么地方适宜建站点,从而为GIS适宜性分析提供依据。[11]

土地管理与规划领域

1.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离不开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敫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模型基础包括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台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GIS的空间分析方}去丑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12]

2.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 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 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 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 多度、重要值为依据, 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13]

生态环境分析保护领域

1.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空间分析

土地荒漠化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荒漠生态系统是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植被空间分布信息为本底,结合最新的调查和遥

感资料,利用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和统计手段,对中国荒漠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

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中国的荒漠生态系统可以分为5个基本类型,1 5类生态系统,在海拔、经向和纬向的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研究各类荒漠生态系统空间

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荒漠化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14]

空间分析应用的领域还有很多,而且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有不同的方面,例如:空间

分析在商业楼项目选址中应用,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在房

地产市场研究中的应用,空间分析理论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空

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空间分析功能在水库旅游规划的应用等等。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可参看相关参考文献。

总结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GIS技术的的不断发展,空间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

主要指标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但是空间分析的研究却一直滞后于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以及地图数字化和自动绘图技术,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如

果向着丰富、全面的空间分析的智能型GIS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具有空间建模功能,提供若干综合性、集成性的地学分析模型,而不仅仅具有一般的空间分析功能;还

要解决GIS与空间分析方法的结合途径问题以及空间数据的矢栅兼容问题,这些都将是今后空间分析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靳军,刘建忠国内外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比较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2]王明生于金金 GIS空间分析与铁路线路评价指标的量化石家庄铁道学交

通工程分院

[3]钟凯文基于GIS的城市人防工程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广州地理研

究所

[4]陈彦军,吴国平,李敬民基于GIS空问分析的物流配送模型研究及应用南

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5]吴建华,雷金平空间分析方法在航线设计和航路监视中的应用武汉理工

大学

[6]韩勇,陈戈,李海涛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7]徐京华交通地理信息空间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施冬,陈军,朱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油气储层综合评价测

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长江大学地球科

学系

[9]廖崇高,杨武年,刘登忠,陈建平基于GIS空间分析进行多源信息成矿

预测成都理工犬学遥感与GIS研究所中国地质犬学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10]柯新利空问分析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

[11]谢华都金康基于优化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公交站点规划方法南京大学城市资源系

[12]朱会义,何书金,张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楫研究所

[13]郑宇, 胡业翠, 刘彦随, 赵庚星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4]任鸿昌,吕永龙,姜英,孙景梅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空间分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西北设计院

[15]王秋红,王晓华,王树东,彭小沾 GIS空间分析在商业楼项目选址中应用河北工程学院经管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16]赵鹏祥,郝红科,刘广全 GIS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7]孟斌,张景秋,王劲峰,张文忠,郝卫秋空间分析方法在房地产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8]王仁超,杨锼,吴艳空间分析理论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19]赵小沉,沈润平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0]赵鹏祥,郝红科,刘广全 GIS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1]叶红,章洲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水库旅游规划的应用探讨--以福建金湖风景区旅游规划为例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大概)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遥感数据管理系统 姓名:古力古拉.约力瓦司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071班 学号:074631102 指导教师:蒲智职称:硕士 2011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遥感数据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 古力古拉蒲智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的遥感影像资料也越来越多,而如何有效地存储及管理好这些海量数据,成为当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接受数据是遥感影像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对待特殊格式的遥感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基于VB开发技术建立遥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属性数据的自动入库等高效管理功能。 关键词: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存储;VB开发;数据查询; 引言 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其基础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使得如何有效地存储并管理遥感基础数据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遥感数据信息大多以数字形式存储,包括各种格式和不同级别的影像数据,但是大量数据资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影像数据应用的瓶颈。如何有效的存储,管理和利用不断增多和更新的遥感数据是遥感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据管理难题。因此必须理顺数据接受,处理,存储,管理和应用各个环节的流程,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以快速获取和解译更加丰富的,有价值的空间数据信息,发挥卫星遥感影像的实时性和快速性优势。 1遥感数据管理的概述 遥感卫星成像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为信息获取,一部分为数据下传信息获取是指当卫星运行轨迹经过用户要求的观测区域上空时,针对用户圈定的地物目标,安排遥感器在指定工作模式下,获取指定时间内的图像数据下传是指将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卫星的数据传输系统,在地面接收站的覆盖范围内传回地面遥感卫星计划管理的任务就是将众多用户的观测申请,转换为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卫星约束的遥感卫星工作计划卫星遥感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卫星遥感接受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对多种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卫星接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系统,解决卫星遥感接收数据管理混乱和查询困难的技术难题,建立卫星接收原始数据库,卫星接收预处理数据库和卫星接收后处理数据库三个空间子数据库实体,开发遥感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实现接收数据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数据入库和多种方式查询的业务化功能。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随着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广泛用于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作物生长预报,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教育学院教育技术022班方平 指导老师:熊才平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指导者—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了文献综述.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师专业化 一,前言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 90年代以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指导者—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主题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中国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1988年,由范宁编译的《霍姆斯协会报告:明天的教师(1986)》可能是国内最早引进的国外教师专业化专题研究的论文.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教师专业化问题陆续引起广泛关注.2001年,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用以指导专业化实践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发行;同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国内开大学与中小学联姻之先河,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两个从政府到学校,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行动,直接推动了国内教师专业化研究热潮的兴起.[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将人类带入了绚烂而精彩的信息社会,身处这一时代,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或正在延伸

学情分析文献综述

对比式学情分析,提高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效益 成都高新新源学校谭琳王艳 摘要: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打破空间局限,实现异地同时同师授课。准确把握两个班的学情,是提高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效益的关键。对比式学情分析将学情看作一个流动的过程,重视学情的即时性,注重学情分析在“当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对比式学情分析,便于老师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 关键词:远程智慧联动学情分析 一、前言 “学习者的回归”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远程智慧联动课堂上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打破空间局限,实现异地同时同师授课,如何最大化这种远程智慧联动教学的效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准确分析把握近端与远端学生学情。近端学生一般是授课教师所执教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比较清楚,但对远端学生而言,授课教师与学生彼此都是陌生的状态,授课教师对学生学情很难有准确的把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分析学情呢?这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事实上,前人对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学情分析”很快就能搜索到多大5437条的相关研究成果。但当关键词改变为“远程教学学情分析”时,遗憾的是我们只搜到了0条结果。由此可见,远程智慧联动教学下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尚为一块处女地,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点。但同时,我们无经验可借鉴,研究难度可想而知。但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远程智慧联动课堂学情分析面对的都是学生,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所以,我们再次将关键词更换为“学情分析的方法”,这次我们搜索到582条,但可采纳者仍旧不多,我们精选了5篇进行学习。随后,我们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输入“学情分析”,查到相关文献142篇,我们精选了33篇进行学习,以期对我们的研究有所裨益。我们在谷歌镜像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输入“远程教学学情分析”“远程学情”“远端学情”查找的结果都为0,因此,对传统课堂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课堂

基于ZigBee技术的RFID空间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52(2009)09-0102-04 基于ZigBee技术的RFID空间定位系统 房淑芬 (辽宁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铁岭112001) 摘 要:通过ZigBee mote与RFID reader结合的方式应用随机数定位算法展示了一种低能耗的基于Zigbee技术的R FID空间定位系统,使得对佩带了Zigbee mote的人可以实时进行定位。在本系统中,通过使用基于取样的表示方法,定位算法能够表示任意分布。通过将系统实现的算法与算法原型比较,可以发现在Non-Line-Of-Sight(NLOS)场景下,本算法的定位错误(positioning er-r ors)有明显改进。 关键词:RFI D;ZigBee;空间定位算法 RFID space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FANG Shu-fen (Tieling Normal C ollege of Liaoning Province,Tieling112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ed a low energy cost RFID space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ZigB ee mote and R FID reader,and random sa mpling algorithm,by which a person holding an Zigbee mote can be located in real time.In this system,by using the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random sa mpling,the location algorithm can represent ar bitrar y distribution.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implemented in this system and the prototype algorithm,w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ocation err ors in this algorithm have been distinctly impr oved under the scenario of Non-Line-Of-Sight(NL OS). Key words:RFID;ZigBee;space location algorithm 0 引言 移动计算设备、无线技术和Inter net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位置感知的服务系统越来越感兴趣。在许多应用中,都需要知道一个物体的确切位置。其中,GPS[1]是最著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定位系统,它被用来对户外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对于室内的定位机制,有红外线[2]、超声波[3]、RFID[4]等等。 上面介绍了三种基于网络的定位机制。它们的共同点是采用固定的接收装置来接收佩带在人或物体上的发射装置发出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有线网络转发到控制中心。这些机制经常在一些跟踪系统中被采用。 红外线机制为每一个物体附带一个标签,这些标签周期性地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发射自己的唯一的ID,固定的接收装置接收这些信息并通过有线网络将这些信息传到控制中心,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室内物体的识别、定位。但是,这种机制存在两个缺点,首先它要求发射装置跟接收装置之间的光线不能被阻隔,另外,它要求在一个建筑内布置一个有线的网络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超声波机制与红外线机制的区别就是把红外线换成了超声波。但是,由于目前超声波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使得它的成本过高,目前还很难让大多数用户接受。RFID定位的典型系统是LANDMARC(Location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ynamic active RFID calibra-tion)[4],它使用tags和r eaders来实现定位。这一系统的精确度随着所部署的tag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部署太多的ta g是不实际的。 收稿日期:2009-02-10 作者简介:房淑芬(1965-),女,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电子测量技术。 — 102 —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文献综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文献综述 院别: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师范) 班级:08师范(2)班 姓名:钟金芳 学号:2008084144126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工具,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它的作用更加明确和提升了层次。在课堂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后,对于不少人来说,它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介绍其优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内涵对策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 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象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南国农(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挖掘综述

第37卷第7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37,No.7收稿日期:2014-01-22 作者简介:马宏斌(1982-),男,甘肃天水人,作战环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挖掘综述 马宏斌1 ,王 柯1,马团学 2(1.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空降兵研究所,湖北孝感432000)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再度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回顾了传统空间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中利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和云计算技术,在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挖掘算法等方面的做法,并指出了该类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讨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大数据;空间数据挖掘;云计算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14)07-0019-04 Spatial Data Mining Big Data Era Review MA Hong -bin 1,WANG Ke 1,MA Tuan -xue 2 (1.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China ; 2.Airborne Institute ,Xiaogan 432000,China )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in to show interest in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gain.The paper review most unresolved problems left by traditional spatial data mining at first.And ,some progress made by researches using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Also ,their drawbacks are mentioned.Finally ,future trend of spatial data min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big data ;spatial data mining ;cloud computing 0引言 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数据的手 段和途径都得到极大丰富,传感器的精度得到提高和时空覆盖范围得以扩大,数据量也随之激增。用于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能是雷达、红外、光电、卫星、多光谱仪、数码相机、成像光谱仪、全站仪、天文望远镜、电视摄像、电子 显微镜、CT 成像等各种宏观与微观传感器或设备,也可能是常规的野外测量、人口普查、土地资源调查、地图扫描、 地图数字化、统计图表等空间数据获取手段,还可能是来自计算机、 网络、GPS ,RS 和GIS 等技术应用和分析空间数据。特别是近些年来,个人使用的、携带的各种传感器(重力感应器、电子罗盘、三轴陀螺仪、光线距离感应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具备定位功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GOOGLE GLASS 和智能手表等),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具有位置信息的数据。随着志愿者地理信息(Voluntee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的出现,使这些普通民众也加入到了提供数据者的行列。 以上各种获取手段和途径的汇集,就使每天获取的 数据增长量达到GB 级、 TB 级乃至PB 级。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现在保存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资料达260TB ,并以每年15TB 的数据量增长。比如2011年退役的Landsat5卫星在其29年的在轨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获取8.6万景影像,每天获取67GB 的观测数据。而2012年发射的资源三号(ZY3)卫星,每天的观测数据获取量可以达到10TB 以上。类似的传感器现在已经大量部署在卫 星、 飞机等飞行平台上,未来10年,全球天空、地空间部署的百万计传感器每天获取的观测数据将超过10PB 。这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那就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 “4V ”特性,即数据体量大(Volume )、数据来源和类型繁多(Variety )、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Veracity )、数据增加和变化的速度快(Velocity )。对地观测的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这些数据中,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数据占了绝大多数。传统的空间知识发现的科研模式在大数据情境下已经不再适用,原因是传统的科研模型不具有普适性且支持的数据量受限, 受到数据传输、存储及时效性需求的制约等。为了从存储在分布方式、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获取信息或知识,这就需要利用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将

信息技术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述 1信息化社会的技术特征是______。 A.现代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通信技术 D.网络技术 2下面关于信息的定义,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B.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C.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D.信息就是指消息、情报、资料、信号 3信息来源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说明信息具有______。 A.社会性 B.传载性 C.时间性 D.不灭性 4信息被存储和传输,说明了信息具有______。 A.社会性 B.传载性 C.能动性 D.不灭性 5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是______。 A.获取信息 B.利用信息 C.生产信息 D.提高或扩展人类的信息能力 6信息技术指的是______。 A.获取信息的技术 B.利用信息的技术 C.生产信息的技术 D.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7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______发展时期。 个个个个 8信息技术大致上可以归纳为______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个个个个 9信息获取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______。 A.主体层次 B.应用层次 C.外围层次 D.其它层次 10下列技术不属于信息获取技术的是______。 A.传感技术 B.遥测技术 C.遥感技术 D.机器人技术 11信息技术的主体层次,除了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外,还包括______。 A.激光技术 B.微电子技术 C.卫星通信技术 D.信息控制技术

12目前在信息处理技术中起中坚作用的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等。 A.人工智能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无线通信技术 13关于信息技术的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技术的功能是指信息技术有利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功用与效能 B.从宏观上看,信息技术最直接、最基本的功能或作用主要体现在:辅人功能、开发功能、协同功能、增效功能和先导功能 C.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功能或作用是有限的,且固定不变 D.信息技术的天职就是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提高或增强人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能力 14下面关于信息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化是当代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现象 B.信息化仅仅是指信息处理电脑化,远程通信体的网络化 C.物质生产日益依靠信息生产,且在生产和服务消耗构成中,信息所占比重上升 D.经济运行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信息活动的导向作用加强 15信息化社会不仅包括社会的信息化,同时还包括______。 A.工厂自动化 B.办公自动化 C.家庭自动化 D.上述三项 16 0~9等数字符号是十进制数的数码,全部数码的个数称为______。 A.码数 B.基数 C.位权 D.符号数 17关于进位计数制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D、H、O分别代表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B.十进制数100用十六进制数可表示为(100)16 C.在计算机内部也可以用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表示数据 D.十六进制数AEH转换成二进制无符号数是 18数值10H是______的一种表示方法。 A.二进制数 B.八进制数 C.十进制数 D.十六进制数 19二进制数0110010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______。 20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常用KB为单位,这里1KB表示______。 个字节个二进制信息位个字节个二进制信息位 21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______。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_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研究_孙洪涛_郑勤华_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 ———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研究 孙洪涛1,郑勤华2,陈耀华2,陈 丽2 (1.中央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部,北京 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 要]课程是在线学习的载体。课程评价是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在线学习的迅速发展, 课程评价从内容到手段上都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学习分析的发展为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首先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学习分析构建了课程评价的模型,从媒体技术、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联通度五个维度对在线学习课程进行评价。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课程评价的学习分析工具,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际验证。最后,分析了基于学习分析的课程评价的特征和趋势。本研究为课程综合测评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学习分析技术在课程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学习分析;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C-SERI ;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孙洪涛(1977—),男,山东青岛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学习分析、教育信息化规划等方面研究。 E-mail :sun_htao@https://www.360docs.net/doc/a56303621.html, 。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分析与可视化工具研发(项目编号:SKZZB2015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一、引言 课程是远程教学的载体[1],承载着远程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对于课程的评价是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远程教育领域中,课程内涵丰富,并且在不断发展之中。课程从其本源意义上包含着学科教学科目和教学进程两个层面。《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课程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将课程定义为课业及其进程,并列举了三种对课程的常见理解: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或体验。 [2] 教育行业标准中《在线课程建设》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线课程是在网络环境下组织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线课程由在线学习 平台承载和运行。在线课程包括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有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记录的交互信息和对课程的教学分析。 [3] 国家开放大学将课程界定为实现专业培养 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一门课程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科目。[4]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发布的《什么是课程》研究报告中指出,课程具有广泛的内涵,课程的概念在高等教育周期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课程是与一系列确定的学习结果相关的学习参与。[5]这个定义从课程的目的出发,强调了课程的参与过程。可见课程并非仅仅是科目与资源的集合,而更为强调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以上定义可见,课程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定义将课程界定为学科,由一系列课程构成科目体系;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具体课程,包含着课程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 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 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ESDA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求重要信息的过程,利用EDA技术,分析人员无须借助于先验理论或假设,直接探索隐藏在数据中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等,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 常见EDA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平行坐标图 主题地图的数据分类问题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自然分割分类。 空间点模式:根据地理实体或者时间的空间位置研究其分布模式的方法。 茎叶图:单变量、小数据集数据分布的图示方法。 优点是容易制作,让阅览者能很快抓住变量分布形状。缺点是无法指定图形组距,对大型资料不适用。 茎叶图制作方法:①选择适当的数字为茎,通常是起首数字,茎之间的间距相等;②每列标出所有可能叶的数字,叶子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③由第一行数据,在对应的茎之列,顺序记录茎后的一位数字为叶,直到最后一行数据,需排列整齐(叶之间的间隔相等)。 箱线图&五数总结 箱线图也称箱须图需要五个数,称为五数总结:①最小值②下四分位数:Q1③中位数④上四分位数:Q3⑤最大值。分位数差:IQR = Q3 - Q1 3密度估计是一个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方法。 应用不同带宽生成的100个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核密度估计。 空间点模式:一般来说,点模式分析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类型的事件数据。因为每一事件都可以抽象化为空间上的一个位置点。 空间模式的三种基本分布:1)随机分布:任何一点在任何一个位置发生的概率相同,某点的存在不影响其它点的分布。又称泊松分布

空间定位技术论文

空间定位技术与定位信息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 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使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传统的SAR 技术只能获得目标的二维信息,它缺乏获取地面目标三维信息和监测目标微小形变的能力。通过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SAR 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提供了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的全新方法。 一、InSAR技术基本原理 InSAR的原理是通过两副天线同时观测或通过一副天线两次平行观测,获取地面同一景观的复图像对,根据地面各点在两幅复图像中的相位差,得出各点在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获得地面目标的三维信息。[1] 雷达数据干涉处理要满足几个条件[2],第一,基线长度要满足相干的要求;第二,相干图像获取期间成像区变化要足够小;第三,将数据处理成SLC(单探视复数)格式。 InSAR 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包括SAR 图像配准、干涉相位图的生成和滤波、相位解缠、干涉基线参数确定或估计等。其数据处理流程和处理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获取满足InSAR处理条件的机载或星载雷达数据; (2)对每一频段数据按斜距坐标生成复数SAR图像; (3)根据两个复数图像,计算图像中每一个配准像元的相位差,即干涉相; (4)用相位解缠技术解2π模糊性; (5)将解缠过的相位差转换为地物高程角;

学习分析技术综述研究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学习分析技术综述研究 学生姓名:陈晓霞 学号:20100604002 系部:信息工程技术系 专业:教育技术学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张宗虎 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10 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膨胀、数据大爆发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让我们深陷其中,对着海量的信息、数据我们无从下手。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教育领域已经部署了众多的学习管理系统,在这些软件系统中存储着海量的学习者信息及学习过程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改进教学系统、提升学习效果的信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何运用这些数据,使这些数据转换成有效信息、知识,并为教学决策、学习优化服务,也备受教育工作者以及学习者们的关注。学习分析技术有助于发挥学习过程中数据的价值,使数据成为审慎决策、优化学习的重要依据。 学习分析是一类运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优化学习效果的教学技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在线学习方式的普及,学习分析已经开始被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解学习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辨析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基本内涵,讨论了其组成要素和应用模型,探索了其技术来源、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学习分析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关键词:学习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学习管理系统

Research of Learning Analytics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update, we live in an information expansion , the era of data explosion of big data era has let us get stuck , facing the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data, we can not star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deployed a large number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information stored learners and learning process vast amounts of data in the software system,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dig out from these data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attraction ; how to use these data to make these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 knowledge and decision-making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ptimization services, but also educators and learners much attention . Learning to play a value analysis technology helps the learning process data so that the data become prudent decision-making , and optimiz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learning. Learn to analyze a class of applying advanced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nalytical tools to predict learning outcomes , the diagnosis of learning problems , optimize learning teaching techniqu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 the learning analysis has begun to be used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learn , study literature analysis using Discrimination learning the basic content analysis techniques , discusse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explore the sources of their technical ,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nalysis tools , in-depth analysis a case study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at home and abroad . Key words:learning analyt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空间定位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研究生试卷 2013年— 2014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空间定位技术评分:_________ 专业:测绘工程年级: 2013 研究生姓名: * * *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必须写清题号;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试题随试卷交回; 4.考试课按百分制评分,考查课按5级分制评分; 5.阅完卷后,一周内将试卷、试题、成绩单由任课教师签名后,送有关部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其3种基本模式,并且对其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了概述。最后,还讲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主要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微波遥感,影像 1.发展简史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随着SAR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功应用于地质、水文、海洋、测绘、环境监测、农业、林业、气象、军事等领域。 L. C. Graham 于1974 年最先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三维成像的概念,并用于金星测量和月球观察。后来Zebker、G. Fornaro及A. Pepe等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InSAR 处理系统中有关基线估计、SAR 图像配准、相位解缠和DEM 生成等方面的问题。自1991 年7 月欧空局发射载有C 波段SAR 的卫星ERS- 1 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有关星载SAR 的InSAR 技术研究与应用。由于有了优质易得的InSAR 数据源,大批欧洲研究者加入到这个领域,亚洲(主要是日本)的一些研究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于1992 年2 月发射了JERS- 1,加拿大于1995 年初发射了RADARSAT,特别是1995 年ERS- 2 发射后,ERS- 1 和ERS- 2 的串联运行极大地扩展了利用星载SAR 干涉的机会,为InSAR 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保证。目前用于InSAR 技术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ERS- 1/2、SIR- C/X SAR、RADARSAT、JERS- 1、TOPSAR 和SEASAT 等。 1979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合成孔径雷达原理样机在实验室完成,并在试飞中获得我国第一批SAR 影像。1989年起国家科委设立了“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应用实验研究项目”,拉开了大规模雷达遥感研究的帷幕。目前国内外许多部门和科研机构正积极从事着InSAR 技术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InSAR 技术的前景日益看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