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ICP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

【定义】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为代表。ICP持续超过15mmHg,称之为颅内压增高。在神经外科临床中,ICP 增高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或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ICP 监测是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监测方法】

⑴创伤性ICP 监测方法

①脑室内插管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ICP监测的金标准。

②硬膜外传感法:一般采用非液压传感器直接置于硬脑膜进行ICP监测。

③光纤探头法:是目前性能较为理想的ICP监测装置。由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仪、光纤纤维传感器和记录仪组成。

④蛛网膜下腔螺栓法:此法感染率低,但误差大,临床上较少用。

⑵无创性ICP 监测方法

①经颅多普勒(TCD):TCD通过观察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改变来估计ICP。

②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通过建立f~VEP与ICP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推算出ICP。

③鼓膜移位(TMD) :通过ICP改变时的TMD 值和正常值的差别估算ICP。

④视网膜静脉压(RVP )

⑤生物电阻抗法(BI)

⑥前囟测压法(AFP)

⑦其他: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等

【观察及护理】

一般认为正常颅内压在6~15mmHg之间, 以颅内压超过20mmHg作为降颅压的临界值。

⑴确保监测装置正常:正确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无机械性误差。

⑵准确监测及动态观察ICP 数值的变化:脑损伤早期,应严密观察ICP数据和波形。正常的颅内压波形较平直、低波幅、稳定的曲线波。在ICP 升高的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的高ICP 波形,A波和B波,A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当颅内压进行性升高,且有A波出现,提示有颅内再出血可能。B波,是一种节律性震荡,B波的出现与睡眠的周期性呼吸有关,没什么病理意义。

⑶密切观察生命体、意识、瞳孔变化与颅内压的关系,去除影响颅内压监测误差的因素:呼吸道阻塞、引流管阻塞、躁动尿潴留或排便困难等。

⑷妥善固定监测管道,如脑室引流管应保持适宜高度,保证引流通畅,无菌操作下每天更换引流袋。

⑸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或给予镇静剂。

⑹根据监护结果指导用药:降颅压治疗中最有效的药物是甘露醇,监护过程中应根据颅内压监护结果,灵活、机动地掌握脱水剂的时间及用量。

⑺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预防:

①颅内感染:在ICP 监测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安装传感器要严格无菌操作,病人头下垫无菌巾,并每天更换。保持监护系统及引流装置密闭,防止脑脊液返流,尽量缩短监测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避免因此造成的颅内感染。

②出血:往往为穿刺点或穿刺通道上的小出血,一般程度很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