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lay pots and tin cans (5 teaching plans, actual record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附: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

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坚硬——→氧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读

1.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利用提示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课文里有许多描写陶罐和铁罐的词语,请一位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3.这些词语就在课文里,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圈出后请你轻轻地读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二、利用对话中的提示语,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句子)找到了吗?圈出这些词语后,你发现了什么? 2. 这些词语表现了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那你能不能利用这几个词来学学陶罐和铁罐是怎么说话的?自己先试着来读读这几句吧,看谁读得像故事里的陶罐和铁罐! (1)精读前三句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学生甲读不好: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你们怎么知道的?那可以怎么读? 学生乙读得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你们还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们听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两只罐子的表现真是截然不同!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轻蔑”是怎样的神气?谁能学着铁罐的样子轻蔑地来说说这句话。指名哪些地方让你听出轻蔑的感觉了?齐读:个个眼里都带着轻蔑的神气呢! 师生对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精读第四、五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①看来这几个表现人物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在朗读中的作用挺大的。瞧,故事接着往下发展,这一次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优质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课件出示】:陶罐图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1)圈画词语: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或是结合上下文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3)做标记: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分别标记陶罐和铁罐说的话,与同桌试着分角色读一读。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翘舌音“弱、尘”,前鼻音“谦、罐”。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骄”:左窄右宽,“马”下面的一横变成了提。 “谦”:左窄右宽,注意右面部分,注意书写顺序,右边的第四笔是横折。 “虚”半包围结构,注意虎字头里面的“七”笔顺是:横、竖弯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光洁、朴素、美观,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不见了。 2.引导学生圈画表示时间的词句,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时间在流逝。许多年过去了。) 【课件出示】结构梳理: 第1~9自然段:写铁罐奚落陶罐。 第10~17自然段:写时间流逝,许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 3.探究交流,初识故事角色。 (1)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中角色的初步印象。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文填空。 过渡:故事中的铁罐和陶罐各自都有什么短处和长处呢?它们的结局又如 (3)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指名汇报,集体完成表格中“短处、长处、结局”三个栏目的内容填写。 (5)相机补充“氧化”的资料。 【课件出示】 氧化——铁的失踪氧化也叫氧化作用,指物质跟氧化合,也泛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助燃。它能同铝、铁、铜、钾、钠、钙、镁、钡等多种元素直接化合成各种氧化物。金属生锈,煤、柴燃烧等都是氧化现象。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经过较长的时间,铁罐层层被氧化直至最后完全被氧化而成为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影无踪的原因。 4.引导学生朗读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4次) (2)与同桌合作,将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指名学生表演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最新)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嘲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明

27 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4.读懂课文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2.能够通过本课学习,编写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罐和铁罐的图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导入 1.出示课件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

罐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红、白、彩和黑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罐的表现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光洁美观。 铁罐是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比较坚固。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在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罐和铁罐,随机指导“罐”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生字词: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罐奚落轻蔑 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从现在开始》: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 ⑴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 ⑵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⑵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⑶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 ⑴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⑵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 ⑴正音。 ⑵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生发言,师贴动物

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⑴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⑵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⑶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试读。生评议。 ⑵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陶罐和铁罐教案完整版

陶罐和铁罐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注:后面附我校信笺(也可打印),写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设想、教学反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5.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6.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①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②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③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三下语文6 陶罐和铁罐(教案)

6 陶罐和铁罐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和、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读”上,引导学生聚焦对话部分,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性格,准确把握故事形象,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 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由 此准确揣摩它们的性格特点,了解铁 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和而不软 弱。 2.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 础上进行角色朗读练习,进一步深化 对语言文字及故事主旨的感悟。 教 学 难 点 带着问题在读中 思考,理解故事中所 包含的深刻寓意,受 到一定的启发和教 育。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法制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 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 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有疑惑的地方,

并搜集相关资料。 2、形象导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 陶罐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 800-900 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 陶和黑陶等。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陶罐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 光洁美观。 铁罐是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比较坚固。 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 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随机指导罐字的书写。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指导组词。 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更正读音。 三、品读体验 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 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明

《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铁五小学马燕娜 教材分析: 《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罐,常常奚落罐,谦虚的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目标: 1、识“、懦”等几个生字。会写“、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罐的谦虚有礼。 教学重点: 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

礼”和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孩子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师板贴罐和铁罐的图片。(这是罐,这是铁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罐和铁罐 “”字很容易写错,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板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自已试着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开始吧!(生读) 师过渡: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今天老师想见识见识,接下来谁来露一手,读读这些新词。 2.出示词语课件: 御厨傲慢奚落谦虚懦弱和睦相处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荒凉懦弱相提并论抽生读(若读得好:——你真像个小小播音员,读得可真准!……——请你当小老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6.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要求会写11个字。练习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争辩、恼怒、羞耻、轻蔑、和睦相处、朴素、陶、流逝、宫殿、掘等字词的意思,读懂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学习,读懂这些词语表达出来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练习抓住重点复述课文,能够比较详细地复述课文中两个人争吵的部分,简要复述结果部分。 3.通过读课文体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做人应该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友好相处”的道理。 4.首先,体会对比的写法,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其次,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家乡有句俗语“没有勺子不碰锅的”,意思是人们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琐碎小事就吵起来没完没了,应该和睦相处。但是,在国王家的厨房里,两个罐子却无缘无故地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大声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生子的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一)自学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并结合课后要求,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同桌互相检查对要求会认的字的认读情况。前后桌交流哪些

字音比较难读难记。 3.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难读难记的字音做记录。 4.指导学生分组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朴素的意思,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再读词语的同时,顺便引导其理解争辩、恼怒、羞耻几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5.读课文,随着将课文读的通顺,顺便读懂陶、宫殿、流逝、掘的意思。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指导要点:把争吵的过程讲清楚,把故事的结果和陶罐的表现讲清楚。 (三)交流读故事的感受 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陶罐和铁罐分别有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欺负人、蛮横、瞧不起人。 陶罐:谦虚、温和、忍让、期待和睦相处。 2.体会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四)研读课文1~9自然段 抓住作者对两个角色对比鲜明的行为、语言描写,体会对比的写法,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摄影师》】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

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三、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团结小学李玉梅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一、导入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呢?指名说。(易碎,坚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题齐读)。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师:同学们刚才提到一个词“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嘲笑,讽刺,挖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直接的理解,还给“奚落”找了很多近义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想学吗?我们就以“奚落”为例!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已经出现道道横线,相信你们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 2,小声读一读2--9段。(1.)看看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陶罐是怎样应对的?。(2)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指名读第一句。 师:听了他读,你体会到什么?

《陶罐和铁罐》教案

注:后面附我校信笺(也可打印),写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设想、教学反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5.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6.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①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②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③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范文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范文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下面是我为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教师导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 课《陶罐和铁罐》。板书,齐读课题。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 师: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 4、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三、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巡视辅导(随机点评:这个同学真棒,还注意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铁罐的语

言、神态,还有“ ! ”的多次出现。) 四、师生品读课文2——9 段。 1、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说。师: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体现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谁能来做做“傲慢”的动作?板书傲慢。这句话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铁对陶的瞧不起? 生:“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师: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2、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读句子2 师:从哪里看出铁对陶的奚落的?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 相机设问:你认为陶懦弱吗?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师评: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3、师:傲慢的铁罐听到陶罐的争辩,怎么样呢? 生:铁罐开始恼怒了。师:自己做一做。点拨: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说些什么?同桌 合作读6——9 段 指名合作读——师再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从哪里听出来的?抓“相提并 论”“算什么东西?”(铁对陶的极度轻蔑和瞧不起)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3.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设境导入 1.早上,林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张《失物招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丢 失了什么东西呢? 2.哦,原来是陶罐在寻找铁罐啊!那么铁罐到底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就继续 走进27课——《陶罐和铁罐》。 二、研读铁罐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第1—9自然段,抓住铁罐的神态、语言,好好地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子?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它傲慢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指名读。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语调下沉。)指名读。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指名读。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看出铁罐怒不可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等。语调紧凑高昂。) 指名读。 5.。现在请同学们再把铁罐四次说的话读一读。注意神态,可以加上动作。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蛮横无理的铁罐。 6. 铁罐用这么尖刻的话来讽刺、挖苦陶罐子,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说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 7.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