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章精简知识点概念图表格等形式.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章精简知识点概念图表格等形式.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章精简知识点概念图表格等形式.docx

第一章走进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在低倍镜下将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偏哪移哪)→转动

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3、生物种类

4、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较小( 1— 10um)较大( 10--100 um )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拟核区。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无核膜,无核仁。 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核仁。 DNA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

代表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真菌、植物、动物

5、蓝藻是原核生物,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6、蓝藻和细菌都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7、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等。

8、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连线

9、细胞学说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0.判断正误

(1)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和 RNA( × ) 。

(2)蓝细菌、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 ) 。

(3)乳酸菌与动植物相比,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 ) 。

(4)“太湖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2013 ·潍坊模拟, 2B)(×) 。

(5)真核生物以 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山东卷, 5C)(× ) 。

(6)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013 ·江苏卷 T )( √)

2

(7)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014 ·延吉模拟 T1A)( ×)

(8)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 。

(9)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 ) 。

(10)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 ) 。

(11)

1 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

2 中甲方向移动 ( ×) 。

要观察图

(12)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 ) 。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2、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大量: C、 H、 O、 N、P、 S、 K、C a、 Mg

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 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脂肪、磷脂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分类元素常见种类是否为还原性糖分布主要功能

核糖∕动植

组成核酸

单糖脱氧核糖∕物

只有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是重要能源物质C

蔗糖否

植物

二糖麦芽糖是∕H

乳糖是动物

O 淀粉否

植物

植物储能物质

多糖纤维素否细胞壁主要成分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否动物动物储能物质

元素类别存在生理功能

C、 H、脂肪( C、 H、 O)动、植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O磷脂( C、 H、O、 N、 P)脑、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脂

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有的

固醇性激素动物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还有

N、 P维生素 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元素组成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

C、 H、 O、N、 P 等

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H PO

磷酸

分34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

A、 G、C、 T A、 G、 C、 U

碱基

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复制遗传信息,将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

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

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吡罗红)

生物类别核酸核苷酸碱基遗传物质举例

原核生物

含有 DNA和 RNA两

和真核生85DNA细菌、人等种核酸

病毒只含 DNA44DNA噬菌体

只含 RNA44RNA HIV、SARS病毒

元素组成C、 H、 O、 N,有的还有P、S、 F e、 Zn、Cu、 B、 Mn、 I 等结构

单体氨基酸(约 20 种,必需8 种,非必需 12 种)

化学结构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了解)

结构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 功能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功能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CO—NH—)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备注

1.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变性(熟鸡蛋)&盐析(豆腐)

○ 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N个;

○ 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1个;

计算○ 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M个;

○ 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α-(N-M)×18;

项目

核酸

蛋白质DNA RNA

元素C、 H、 O、 N、 P C、 H、O、 N 等组成单位核苷酸氨基酸

形成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

核糖体生生成

检测试剂甲基绿 ( 绿色 )吡罗红 ( 红色 )双缩脲试剂 ( 紫色反应 )

分子结构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

一般为单链结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构

结构多样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性的决定核苷酸数量及排列顺序

序及多肽链空间结构因素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纤维素 +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 2%-10%细胞膜

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名称形态结构成分存在位置主要功能

外膜、内膜、

呼吸酶、能有氧呼吸

线粒体 2嵴、基质动植量的主要场

DNA、 RNA

代所

外膜、内膜、光合酶、

植物叶肉

叶绿体 2DNA、RNA、光合作用

基粒、基质细胞

色素

内质网 1

高尔基体

1

溶酶体 1核糖体 0中心体 0内连核膜,外与蛋白质、脂质、糖类连细胞膜的加工、运输有关

动物:分泌蛋白质的运

输、加工

动植植物:细胞壁形成

水解酶细胞内消化

无膜蛋白质、合成蛋白质

RNA

无膜,两个互动物、低

相垂直的中蛋白质等植物细与有丝分裂有关

心粒胞

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有机物、 O2

叶绿体线粒体

能量、 CO2

基因调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饰

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氨基酸肽链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质和mRNA通过

结构核仁

细胞核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功

能: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

的控制中心

总结: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3 章实验总结

只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试剂成分实验现象常用材

蛋白质双缩脲A: 0.1g/mL NaOH

无色→浅蓝→ 紫色

大豆B: 0.01g/mL CuSO 4鸡蛋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花生苏丹Ⅳ红色

斐林

0.1g/mL NaOH苹果、

还原糖浅蓝色→棕色→ 砖红色沉淀梨、白萝

0.05g/mL CuSO 4

淀粉碘液I 蓝色马铃薯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 液

B 液

成分

0.1 g/mL NaOH

0.05 g/mL CuSO 4

0.01 g/mL CuSO 4

溶液

溶液

0.1 g/mL NaOH 溶液

溶液

反应原理

含醛基(— CHO )的可溶性还原糖将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 碱

Cu(OH) 还原为 Cu O 沉淀

2+ 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性条件下 与 Cu

2

2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 等量混匀后 立即使用

先加入 A 液 2 mL 摇匀, 再加 3~ 4 滴 B

液摇匀

反应条件 50~ 65℃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

反应现象 样液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样液变 紫色

相同点

都含有 NaOH 、 CuSO 两种成分,且所用 NaOH 溶液浓度都是 0.1 g/mL

4

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未学过的先了解 )

颜色

原理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 ( 水浴加热 ) →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③ RNA +吡罗红溶液→红色

④染色体 ( 质 ) +醋酸洋红液→红色

⑤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红光 ( 和蓝紫光 )

①脂肪 ( 油脂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②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① DNA +甲基绿溶液→绿色

绿

②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③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 在酸性条件下 ) →灰绿色

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叶绿素b →黄绿色,叶绿素 a →蓝绿色

淀粉+碘液→蓝色

①染色体 ( 质 ) +龙胆紫溶液→紫色

②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③叶绿体中的 4 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教学必备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概念图汇编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教学必备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酶,ATP,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化能合成作用 次要: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溶液,酶的特性,细胞代谢,活化能,酶活性,高能磷酸键,同位素标记法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1.1 酶的作用和本质

5.1.2 酶的特性 第2节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TP 5.2 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3.1 有氧呼吸

5.3.2 无氧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知识点专练(17)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形成的配子种

类有4种,即ABc、aBc、Abc、abc;F2的基因型种类有9种,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答案】A 2.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aabb产生的配子是ab,又因为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由此可见亲本基因型应为AABb。 【答案】A 3.(xx届·三明模拟)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YyIi)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 A.3∶1 B.13∶3 C.1∶1 D.15∶1 【解析】据题信息可知,黄色茧和白色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Y_I_、yyI_、yyii为白色,只有Y_ii基因型的个体为黄色,杂合白色茧(YyIi)的蚕相互交配,后代有9种基因型,Y_ii为黄色占3/16,其余个体为白色占13/16,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13∶3。 【答案】B 4.(xx届·南昌八一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 水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①构成化合物(Fe、Mg)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单糖

多糖C、H、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C、H、O C、H、O、N、P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C、H、O、N、S (Fe、Cu、P、Mo……)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DNA R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 或者…………………………………………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基本组成单位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一、采用分析法全面把握概念 分析法是概念教学中的常规方法,在新授课时尤为适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把握概念。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为:“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所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对该概念进行分析,此概念包含以下信息:(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进行减数分裂的主体,指明了什么样的生物可进行减数分裂。(2)“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是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3)“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如此一来,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便可以从主体、时间、结果三个方面去把握,既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为后面讲授减数分裂的场所、过程及特点作好了铺垫。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让概念“动”起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硬的表述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基因的表达》时,转录和翻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原因是仅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与插图,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动画,生动连贯地展示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

内DNA分子先解旋,然后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mRNA分子,此过程为转录。随后,mRNA从DNA分子上脱离下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合成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这样,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脑海中,转录和翻译再也不是几句生硬的表述,而是清晰生动的画面,学生记忆将更加深刻,理解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三、采用比较法辨清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单个概念能基本掌握,但遇到多个相似概念时往往容易混淆,显得比较迷茫。教师要及时对他们施以援手,采用比较法帮助他们辨清概念就是不错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弄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例如:不少学生容易混淆种群密度与丰富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而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请学生回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区别进而得出种群密度和丰富度的区别: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种群中有多少个个体;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群落中有多少种生物。 四、利用概念图做总结,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 概念图是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构建起的知识网络。学会建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普遍联系、体系严整的知识网,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新课程标准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概念图作为一种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关于概念图的概述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概念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认知教学技术,其构图方式和作用与托尼·巴赞(Tony Buzan)1971年发明的思维导图类似,有人也把概念图称为思维导图。概念图作为开发学生思维的认知工具,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当新旧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由于概念图能清晰地呈现概念的整合过程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概念图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建立知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笔者认为,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前景广阔,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二、构建概念图的步骤 概念图的制作步骤可概括为: 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概念,围绕主题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列举出来,但每个概念只出现一次。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也可以把概念写在卡片上,便于移动,在绘制概念图的时候根据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放在适当位置。 第二步,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前端,将其余的概念一层一层地排放在列表上。 第三步,继续往下写,以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在连线上注明。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但向上或向两侧时需加箭头(没有箭头时默认为由上往下)。连接词语应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 第四步,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连结,并标明连接线。 第五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或图示写在概念旁。 三、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概念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是否应用概念图来组织教学,如果遇上概念多或陈述性知识较多的章节可采用概念图来组织教学。 2.概念图除了上述一般层级概念图外还可以绘制成链状概念图和环状概念图。 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概念或陈述性知识较多的章节,如果只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得不到发挥。若应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重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向学生展示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习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持久。从更深远意义上讲,学生如果制作出一个缜密的、直观的概念图,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如果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思维难度,也可采用不提示相关概念,只提示围绕某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建构概念图,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正在被逐步应用到教学中。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优势,并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图实施的环节。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运用 the effective use of concept map in biology teaching of high senior school luo xiao-min (no. 1 middle high school of lixin county anhui, lixin236700 ) abstract:concept map is being gradually applied to teaching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ol. in this paper, it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y , to explor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use of concept maps in high senior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nd to introduc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the concept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keywords:concept map; biology teaching in high senior school;the effective use 高中生物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就是概念繁杂、知识点分散、系统性不强。学生较难对零散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概念图作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作者详细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概念图的优势,并探讨了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标签:概念图;生物教学;特点;优势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 1.内容多,结构复杂 生物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对学生本身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单独依靠学生自己整理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比较困难,知识点的松散也使学生在记忆时毫无章法,很容易出现错记、漏记的情况。 2.生物教学实验课程较多 生物课程教学涉及大量的实验课程,实验课便于学生更加直接地验证课本内容,掌握知识点。生物实验形式多样,这进一步加大了生物知识的复杂性,更容易出现错记、漏记的情况。 3.学生缺乏生活阅历 在高中所有的课程中,生物学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现代高中生的课余时间已经被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所占据,根本没有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缺乏生活阅历,导致其在学习时缺乏相应的生活对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生物知识较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二、应用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结构复杂,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众多概念和原理,这就需要想办法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而制作概念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归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2.有利于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 生物学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出现理解偏差,而应用概念图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教师想要表达的效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及时纠正概念之间的错误连接。

高一生物概念图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杂交,自交,F1,F2,测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 次要: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表现型,假说-演绎法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精子,卵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次要:睾丸,卵巢,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联会,四分体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伴性遗传 2.3 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NA半保留复制,基因,遗传信息,遗传效应,肺炎双球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次要: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胞嘧啶,同位素示踪技术,密度梯度离心,解旋,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特异性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1.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3.2 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 3.3.1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7条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高中生物必修概念图大全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杂交,自交,F1,F2,测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 次要: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表现型,假说-演绎法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精子,卵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次要:睾丸,卵巢,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联会,四分体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NA半保留复制,基因,遗传信息,遗传效应,肺炎双球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次要: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胞嘧啶,同位素示踪技术,密度梯度离心,解旋,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特异性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4章基因的表达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生物的性状 次要: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密码子,反密码子 二、本章总概念图: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几点策略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几点策略 一、研究起源与理论基础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oseph D.Novak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本质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以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为理论基础。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大基本结构。概念图按照大脑组织知识的层级结构来组织和表征知识,有利于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建立起有效联系。 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包含了大量的事实和概念,这些概念间又存在着序列的层级关系或相互渗透的网状关系,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概念或命题间严密的逻辑关系而一味地机械记忆,将无助于学生的系统思维的形成以及概念转变和问题的解决。而运用概念图这一思维工具能将概念间的关系清晰、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对生物教材进行分析也发现,教材几乎每章后面的练习都涉及概念图的运用,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资料、整合知识,系统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将知识表征出来,形成高级思维。而由将知识系统表达出来的概念图正是生物学习中最常见的模型之一,这些模型通过方框、圆圈、箭头、关键词、联系词等将概念或命题间的联系系统有层次地表征出来,这些最终形成了由节点、链接和文字标注构成的概念或命题的网络图。这些概念图在教材、习题、考试试题以及高考复习中都被广泛运用。 目前国内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都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如刘恩山等人采用画概念图这一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表明画概念图能促进学习者概念的形成以及认知结构的形成,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认知重建。另外,像Mindmanger等软件的开发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画概念图。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要自行设计和开发教材,对教师本身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例,结合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教学策略,意在使画概念图教学更具操作性,能让教师能在一般的课堂中也能运用,并培养学生对概念图的运用。 三、几点教学策略 1.开门见山,引出主概念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2019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4 、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 、O 、N 、P、S、K、Ca 、Mg ②微量无素:Fe、Mn 、B、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H 、O 、N 、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 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NH2 1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12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目录 一、走近细胞 3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4 三、协调配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 8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8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2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26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29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3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5 第一部分稳态 38 第二部分神经系统的调节 40 第三部分植物激素调节 49 第四部分种群与群落 51 第五部分生态系统 53 第六部分环境问题 57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实例的判断,看以前练习)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 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资料: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一)

名词: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间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 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 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语句: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一切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4、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5、能够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 6、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成就:细胞学说创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b、实验生物学阶段(成就: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学阶段(成就: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7、当代生物学的主要朝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已达到分子水平;宏观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8、生物工程的成就a、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b、农业:抗植物病毒、两系法杂交水稻、转基因鲤鱼、抗虫棉; c、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和超级菌。 9、世界五大问题: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59026610.html,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董勇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6年第06期 [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在西方国家盛行。推广概念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概念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就概念图的定义、要素、步骤及其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0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我校生物组进行市级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生物模块化教学创新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许多概念掌握不够准确。基于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出了概念图这一教学方法。概念图(Concept maps)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概念图是一种教与学的有效策略。 一、概念图的要素 概念图的要素有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例如,右图所示的概念图,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关键概念置于顶层,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以此类推,显示等级关系。 二、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1.概念图基于奥苏贝尔的概念同化理论和意义学习理论,并以此为研究起点。概念同化理论和意义学习理论均基于学生先备知识基础之上。 2.概念图超越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分类理论,并得到知识表征理论研究的证实。在一张概念图中,节点和连接词是知识的语言编码,而整个概念图的结构是知识的非语言编码(即图像编码)。 3.概念图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支持。概念图制作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监控学习的观点。 三、概念图绘制步骤 概念图绘制步骤一般包括: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 分类 元素组成 主要生理功能 水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 ①构成化合物(Fe、Mg)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H、O C、H、O、N、P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为……………………………………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 或者…………………………………………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 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 核苷酸(8种) 一分子磷酸(H3PO4)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在西方国家盛行。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而概念图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它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推广概念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本文就概念图的绘制步骤、规范和概念图教学建议作一介绍。针对当下的概念图教学,就其范例、变式训练、传统概念教学关系、概念图展示进行思考。并思考概念图教学不足,以利于教学改进。 【关键词】概念图概念图生物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概念图 概念是人脑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和改造的产物,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生物学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依据,来揭示这门学科的基本规律。概念不可能单独存在,每个概念都必须根据与之有关的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才能确定其准确的含义。基于对概念的这样理解提出来概念图。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2003年6月第一版)的附录上就有211个生物概念,其中必修本有154个,选修本上有57个。而实际上新教材中的概念系统是由相应的模块观点引领的,如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就是一个大的概念,其中又有很多小的概念,要求我们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去认识生命系统。所以我们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牢记如何去理解每一个概念,以及概念和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概念图绘制步骤一般包括:①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②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概念图绘制规范为:①概念图中每个概念只出现一次。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③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没有箭头时默认时由上往下)。④概念名词要用方框和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有人就概念图教学提出建议认为:①演示制作实例。②给学生练习机会,让学生自行制作。③对概念图构建提出适当指导建议,并鼓励进行修改。④鼓励学生创造性构建概念图。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