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1(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1(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1(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学习目标】

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联系课文说明本文题目中“始得”二字的含义及其贯穿全文的作用。

3、理解本文以游众山反托游西山的铺垫手法,并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

分析。

【学法建议】先利用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再归纳整理文言知识。【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记、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2、资料链接

永贞元年(805)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当时属偏远之地,但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作者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愤懑,加之司马属闲散官职,所以作者游山玩水,以求寄托。作者先后写了被称为“永州八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篇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是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以时间为序排列,相互联系,前后贯通。《始得西山宴游记》便是其中的第一篇,因西山为“向之未始游”,故以“始得”二字命题名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3、预习思考

⑴预设问题

①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

②课文是怎样紧扣“始得”来写的?(找出文中照应“始得”二字的地

方,体会文章的结构特征)

③本文是特写西山的,可是作者开头为什么避开西山概写贬后生活?

⑵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互动课堂】

一、自学评价

1、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惴栗.(lì)施施.(yì)榛.(zhēn)莽

B、茅茷.(fá)箕踞.(jū)衽.(rèn)席

C、岈.(xiā)然培塿.(lǒu)攒.(cuán)蹙

D、遁.(dùn)隐灏.(hào)气引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2)其隙.也,则施施

..而游……

..而行,漫漫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

..为类。

(5)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乎始。

..游,游于是

(7)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一、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填写课文层次结构

第一段:永州泛游

①。

②。

第二段:写作者对西山的发现以及引导出自己精神上的新境界。

①。

②。

③远眺所见之景,又显示西山高耸云天的气势。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

②课文第一段中描写作者游兴之大的句子是:

③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④描写始游西山的过程的一个排比句式是: .

⑤作者登高望远所看的景致是

⑥表现作者操守高洁与傲世情怀的句子是:。

⑦描写西山宏阔气势的句子是:

⑧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

⑨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2、重点探究

(1)说明“始得”二字的含义及其作用。

(2)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又是如何运用侧面衬托手法来突出西山之高峻的?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本文所写的“西山”,已被作者赋予了伟大的人格力量,请你说说“西山”的形象意义。文中哪些地方寄托了作者的人格之美。

三、问题探讨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四、活动体验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写出了作者与自然的绝妙融合,在陶渊明的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五、延伸学习

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余几篇游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