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沿直线传播 教案

光沿直线传播 教案
光沿直线传播 教案

漳州正兴学校2012~2013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教案

教师成国军授课时间2012.10.9课时数1课时备注课题第一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经历光在空气中、水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中有关光的传播的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有探索物理知识的欲望,[来源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

难点

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复习上节

课内容

(0分钟)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

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

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

小明知道“嫦娥二号”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

声呐也装到“嫦娥二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

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

3.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

______ _ __ 决定

4. 人耳要听清楚声音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一定要有正在振动的物体,即_________

(2)振动的物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播声音的_________

(3)振动的频率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即频率

_________HZ

可编辑

可编辑

。 注意:同种均匀介质 : 1)同种介质 2)分布均匀

3)透明物质

2、提问: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怎样在纸上画出光线呢?

引导:画直线,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

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

用多媒体展示点光源、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线

注意:光线是为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假想的物理模型,

这种方法叫做 建立物理模型法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的形成

提问1: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如

果遇到不透明的物质呢?

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物体的后面光

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请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些漂亮的手影呢?

2)日食、月食的形成(视频展示)

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地球(月

亮),在地球(月亮)后面光无法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月食

(日食)。

3)准直

提问2:你怎样判断你和前面的同学对齐了呢?(两眼

盯住前面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如果看不见前面一位同学前面

的同学就表示对齐的)

举一反三:a.木工目测木方刨得直不直的方法。b.同学们扫

地后看摆放的桌子是否对齐。C.用激光挖隧道。d.射击和射

4)小孔成像(视频展示)

三、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3×108m/s

水中:3/4v 玻璃中:2/3v

主备人:成国军备课组成员:吴照吴明泉翁舒婷林碧琼张秋宗 . .

可编辑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能解释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手电筒的光,汽车头灯发出的光,夜晚灯塔上发出的光柱等,但学生的这些认识和结论毕竟是浅显的,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限制的。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X 108m^s。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 的一些应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 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互动率达95%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光学的乐

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1、人看见物体是有光进入眼睛,光如何进入眼睛?光在空间如何传播呢? 2、影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光的传播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找出规律。 (1)将一束光射到装有烟的可乐瓶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 2)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案教案

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小。【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 二、新课教学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演示1]用光具盘让光垂直于玻璃面射入玻璃中(并掠过光具盘),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2]用水槽,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3]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物,可观察到激光的传播路径。 总结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演示4] 用水槽,让光斜射入水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中与水中的传播路线。 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均匀介质中。 介绍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表明光的传播方向。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2)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 选一选: 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2、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3、光速 向学生介绍真空中的光速及在其他介质中的光速。 选一选: 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 30m远 B.17m远 C.约1.655m远 D.无法知道 【课堂检测】 1、光在_________中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010年德州)如图1所示,是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____________这一光学原理来判断的。 3、“立竿见影”这句话说明光在空气中是_______传播的,针孔 图 照相机、激光准直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技术上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及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及分析 丹阳市河阳学校朱冬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⑵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⑶体会物理研究方法如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索过程。 2、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的成因。 教学用具: 学生器材:香、水槽、一杯水、牛奶、果冻、玻璃砖、激光笔、火柴、玻璃棒、一段黑色的自来水软管、硬纸板、三枚大头针 教师器材:玩具激光器、水槽、浓度不同的糖水、铁架台。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之后,“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从中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素质。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将“光的传播”作为探究课来处理,可以强化课题的教育功能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初二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晚上手电筒的光,雨雾天汽车车灯的光等等。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再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明白“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逐步深入,层次分明,学生的掌握也顺理成章。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是一种物理模型化思想,这种物理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该知识的应用分两条主线:1、生活现象的解释2、生活应用,最后小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小结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总结,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研究的方法,这才能受益终身。 二、成功之处 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教学内容从生活场景出发,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实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也让他们在小组实验中锻炼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光现象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目标要求。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器材,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说,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演示对比实验突破了难点“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留有的遗憾 1、教室光线太强,使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观察效果不佳,在暗室中进行。 2、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时换成四五层浓度不均匀的糖水进 行实验,效果会更好。 3、日食和月食现象可以将视频改成学生小活动:投影仪代表太阳、篮球代表地球、兵乓球代表月球,更形象、更生动。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 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 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 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 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 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 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 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 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本章的引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 引起视觉.然后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 按书上图5-1简介人造光源的发展,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 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 方法2:由学生活动实践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物理实际活动内容“调查光源发展史”,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来自己准备的 光源,上课开始请几位同学简介光源发展(其余同学的资料课下交流展示),展示各自准

最新《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子,能说出光源的概念,并且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教师讲解,能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通过自主学习教材以及教师讲解,能说出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并且能说出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 复习回顾 1、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声在真空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3、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新知探究 一、光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光源。 2、下列物质:①发光水母,②萤火虫,③太阳,④月亮,⑤钻石,⑥电灯,⑦火焰,⑧霓虹灯。其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空气中沿___________传播;

2、光在均匀液体中沿___________传播; 3、光在均匀固体中沿___________传播; 4、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__________。 结论:光在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 课堂小结 1、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光在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在几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 2、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 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通过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 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都已经见到过,在教学中请起来学生 理解起来可能较容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

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 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 五教学过程(一学时) 1、光源 师:生产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发光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物理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生:太阳、闪电、萤火虫、蜡烛……。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本节教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苏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本节的重 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 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 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1、 加强演示实验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得 出光是沿 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 例,如:射击、排队 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三球仪加强感性认识。 2、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解释现象。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影子是 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灯光做 出不同的影像,要 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 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 布置小孔成像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适当设疑 强化概念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 化,并通过 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 进行学史教育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对光速的教学不仅限结果,而增加一 些学史的知 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构想及目标: 1、 知道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 月食等现象。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一种物理模型。 2、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知识目标: ① 了解光源。 ②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 用。 ③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能力目标: ① 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②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情感目标: ①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 江心实 验学校 八年级班 光的直线传播 新授 八年级教室 2011920 问题设计 Q c=3x 1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总结光的传播规律,通过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重、难点: 1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难点:使实验现象明显、日食、小孔成像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疑: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的,如果是生西瓜,还可能是白色的,所以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色、黄色、白色。但是标准答案是黑色的。学生们觉得很惊奇,一定会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西瓜没有切开以前,里

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这个道理和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是一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澜,如此美丽,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光源?光源可以怎么分类? 2 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 3 什么是光线?光线实际上真实存在吗? 4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有什么利用?可以解释哪些生活现象? 5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如何?什么是光速?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光源 学生刚刚学过声源,可以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学生回答“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但这样是不是完整呢?很多物体都“能”发光,但是不是所有发光的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后安中学李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结合精讲点拨的方法,无法演示的实验用课件展示。 实验器材: 激光笔、蚊香、去了底塑料瓶、喷雾器、火柴、盛有稀牛奶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座城市的夜景,问这座城市的夜景为什么会那么漂亮导入光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1.指着城市的夜景问:这美丽的光从哪里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什么叫光源并让学生例举知道的光源。 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月亮、眼睛是不是光源(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它们不是光源) 2.让学生讨论给光源分类。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老师提问: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学生自由猜想。 老师把学生不同的猜想写在小黑板上,接着提问: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这样一来就自然过渡到进行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因为空气太稀薄,如果把光直接的射向空气的话是看不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让学生利用讲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空气、水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让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做实验,(老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后的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上来演示实验。 老师请学生思考验的时候,光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是在空气中、水中、传播的,是同一介质,所以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同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的。 4、得到结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同时与声音的传播进行比较,知道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三)光线 老师介绍: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上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我们把它具体地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叫做光线。这样的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的常见的模型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的简单之美。:\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老师利用一根竿立在屏幕前让学生猜一成语-----立竿见影,从而提问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个别回答 老师总结影子是光在传播过程当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不透明物体的背后形成的一片阴暗区域。影子形成来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利用幻灯片播放影子的形成) 提问:生活中还哪些现象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呢?再请哪位同学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日食和月食(利用幻灯片讲解)。

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doc

芦台二中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4.1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69—72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光源及光源的分类。 ②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并利用其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③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 ④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用其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69—p72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钻石、电灯、电视屏幕、萤火虫,上述物体中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空气中能传播吗?________ 光在水中能传播吗?__________ 光在玻璃中能传播吗?________

3.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_____________传播。 4.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________(想想你现在眼前看到一条条线了吗?) 5._______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____表示,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__________m/s=___________km/s。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各色灯光和精彩的烟火表演。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光源 1. 设疑: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疑: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得出结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 练一练:请将课前预习案中第1题的光源进行分类。 板块二:光的传播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学生实验: [实验1]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雾,观察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2]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奶),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的教学设计

《4.1光的直线传播》 银川十六中杨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及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突破:让学生经历共同设计探究实验,通过观察、交流、合作等环节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然后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影子、射击、排队、日食、月食等实例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这个难点。 学生课前准备器材:激光笔两人共用一支(学生购置)、两个硬白纸板,一个矿泉水瓶实验室准备器材: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或者红色墨水)、火柴、蜡烛、玻璃砖一块。 教法学法 1、教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2、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找出证据——交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我们要看清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 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与我们生活很贴近的机械运动,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的生活常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生活中另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首先请大家看这样的几幅画面。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觉? 生:这些图片很美丽。 师:对,那么是什么将这个世界装扮的如此美丽呢? 生:是光。 师:那么大家闭上眼睛呢?还能不能看见呢? 生:看不到了,说明必须有光进入人眼。 师:光不仅美丽,而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很重要。谁能举例? 生:各个工作领域都要用光照明,生物上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我们人类所需要的食物… 师:光不仅美丽,而且非常重要,那我们就很有必要来学习光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的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师:要研究光必须先要产生光 生:哪些物体能产生光呢? 师: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发光物体 1.光源 师:很好,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但是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选择的不同器材,设计三个实验分别观察光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是如何传播的? ①光在空气中传播。 ②光在水中传播。 ③光在玻璃中传播。 归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2、光线:表示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月食的形成 三、光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和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 =3×108m/s。 四、光年,最大的长度单位。2、介绍光线的概念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手影戏的展示.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③小孔成像:学生完成P70想想做做 小孔成像的条件是:小孔很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像特点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像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的像的调节:物近像大 三.光的传播速度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v气>v水>v玻 四、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二)、小结和作业:作业手册33 课后反思

光的直线传播学案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哪些是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能设计小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c=3×108m/s,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学案导学 【课前导学】 1.光源:自身能够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沿直线传播。 3.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4.真空中的光速。 【课堂导学】 一、光源 1.列举一些你知道的自然光源:。 2.列举一些你知道的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速度 3.光的传播速度叫,用字母表示。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 4.谈谈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哪些区别? 三、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实验器材:一只激光笔,一个烧杯,一只蚊香,一个打火机,一个果冻,一张卡纸,一瓶自来水和一盒牛奶。 思考与讨论: 5.小组合作实验:选择合适的器材探究光在均匀的气体中、均匀的液体和均匀的固体中的传播路径。 你看到的现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均匀的淡牛奶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均匀的果冻中的传播路径是。6.能不能用身边的器材做出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呢?观擦教师演示实验 你看到的现象:光在均匀的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

结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交流讨论: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说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形成了哪些现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 2、做一做想一想:小组自制小孔成像仪,并观察看到的现象,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联系生活,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什么? 【课后练习】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 B.太阳、烛焰 C.月亮、荧光屏 D.四个都是 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B.光只是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路线是直的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 小孔成像 5.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条形的 7.下面你看到的是日食及月食形成原因的图示,它们的形成原是。【答案】1. B 2. B 3. A 4. A 5. B 6. A 7. 光的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现象。 2. 了解光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 1.2过程与方法 4. 通过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自然现象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 教学难点 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上手影、日偏食时,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墙上成像、日食与月食,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 【生答】这些现象都与我们这一届学习的内容有关。 【目的】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学生了解到的现象,通过提问究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2 新知介绍 1、光源 【师问】通过图片展示,请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答】都可以发光。 【师归纳】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师问】月亮是光源吗? 【生答】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已,并不是月亮本身发光的,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2、光的直线传播 1) 【师问】怎样表示光线? 【生答】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师问】是否看到了一条条光线? 【生答】没有。光线是看不到的。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1.光源的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不是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沿直线传播。 3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1)(2)(3). 4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1)(2)(3) 5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6.光年是单位。 1、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能够用_______来解释;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很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是因为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__________.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现象 D.早晨,我们在海边看到日出,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为了检查一块长木板的棱是否直,简便可行的办法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 长度方向看去,如果棱上各部分在一点上,这条棱就是直的,这样做的根据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传播很快 D.光沿直线传播 5.下列几种“影”,哪一种属于光不能到达而产生的影() A.电影 B.水中倒影 C.摄影 D.太阳光下的树影 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 7、若一次闪电后4s才听到雷声,则人距闪电处__________m。 8.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能够用光的 来解释。 9、一架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出信号,经2.56s左右,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求月球和地球 返回的信号,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 10、运动员在实行100m短跑比赛时,终点记录员没有经过训练,不是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而是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所记时间将产生 s的误差?若运动员以8m/s 的速度匀速跑动,运动员在跑 m后记时员才开始计时。(v声=340m/s)。 11,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500秒,太阳距地球多少千米?

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word教案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 3 过程与方法: 4.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8.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 景。 提问:是什么使城市的夜晚如此美丽? 正是有了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迷人。对于人类来说,光的意义远不止此,相信你学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后,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1)观看视频:2008北京奥运会击缶和日晷的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的画面吗?你有震憾的感受吗?如果有,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感受到了震憾? 二、授新 1.光源: (1)思考:生产和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学生举例,教师适时展示一些光源的画面。 (2)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

(1)思考: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展示生活中光传播的一些画面。 (3)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①演示:在暗室中一束光传播的动画。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________。 ②演示:一束光在水中传播的动画。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_________. ③演示:一束光在有机玻璃中传播的动画。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光在有机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________。 ④小结:光在均勻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1)思考: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 (2)演示: ①激光准直; ②射击瞄准要注意“三点一线”; ③队列; ④千手观音; ⑤小孔成像; ⑥手影游戏,影子; ⑦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光速: ⑴思考: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 光速比声速快。 (2)光速: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4)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2/3。 (5)光速的测量:你知道光速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吗? 学生讨论,教师播放相关动画。 三、课堂小结: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均勻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生活现象: (1)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 (2)生活现象:影子、日(月)食…… 4.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四、拓展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 光的直线传播 学案

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 (3)会解释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的成因。 (4)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会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要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活动1〗点燃一支蜡烛,用硬纸片, (能/不能)看到烛光? 在硬纸片上开个小孔, (能/不能)看到烛光? 〖质疑〗为什么开个小孔后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烛光?坐在什么位置的同学才能看到烛光? 〖思考〗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 〖思考〗光在各种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如何实验证明? 探究实验:光的传播路径 演示试验①: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 光在水中沿 传播: 光在透明玻璃中沿 传播: 〖活动2〗有趣的手影游戏。 〖结论〗: 。 〖总结〗 【要点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1、影子的形成 〖活动〗手影游戏 〖质疑〗为什么会形成手影?手影与手和灯的位置关系怎样? 〖总结〗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物体,在 区域形成 与物体形状相同的 。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2、日食和月食 〖思考〗2009年的7月22日我们看到罕见的日全食(天狗食日),这是怎样形成的呢? 夜晚我们又是看到完整的圆月,有时看到月牙,这又是怎么回事? 〖总结〗当太阳、月亮 、地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