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二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3.1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 钛合金的二元相图

(1) 第一种类型 与a 和B 均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只有 2个即Ti-Zr 和Ti-Hf 系。钛、锆、铪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

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 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的

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

(2) 第二种类型 B 是连续固溶体,a 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 系。V 、Nb 、Ta 、Mo 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 相同晶型的B Ti 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的 a-Ti 形成有限固溶体。 V 属于稳定B 相的元素,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它急剧降低钛的同素异晶 转变温度。V 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 B 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 金来说,V 在a 钛中有较大的浓度(>3% ),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a 合金的优点 (良好的焊接性)和两相合金的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 a 合金的工艺塑性好) 结合在一起的合金。Ti-V 系中无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

Nb 在a 钛中溶解度大致和 V 相同(约4%),但作为B 稳定剂的效应低很 多。Nb 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B 组织。

Mo 在a 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而B 稳定化效应最大。Mo 含量大于1% 时,可淬火成全B 组织.Mo 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和高温的强度。 Mo 室温一 个缺点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的合金。加入 Mo 时,一般是以Mo-AI 中 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的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 第三种类型 与a

B 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的相图。 Ti-Al 、Ti-Sn 、 Ti-Ca 、Ti-B 、Ti-

C 、Ti-N 、Ti-O 等。5%?25% Al 浓度范围内的相区范围内存 在有序化的a (Ti 3X )相,它会使合金的性能下降。铝当量 Al *=Al% +1/3Sn%+ 1/6Zr% + 1/2Ga% + 10[O]% < 8沧9%。只要铝当量低于 8%?9%,就不会

a 钛和B 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 a 相和B 相的稳定性能 a 、

出现a相。Sn是相当弱的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的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的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的热强性。氧是较软”的强化剂,在含量允许

的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的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的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a B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的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的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S和

表示。Cr属于B稳定元素,在a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5%。Cr含量大于9% 时,通过淬火可将B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的室温塑性并有高的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的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 a +。備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的热稳定性比

Ti-Cr合金高的多。W在a钛中的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 通过淬火可将B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B固溶体分解而形

成a相和钛的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a钛中的溶解度为0.18%。氢组成间

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的氢脆。在非合金化钛和以a组织

为基的单相钛合金中,氢脆的主要原因是脆性氢化物相的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的过饱和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B相含量小的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和近

组织的钛合金对氢脆最敏感。随着合金中B相含量增加,其氢脆敏感性减弱

2. 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1)合金元素的分类

①a稳定元素

能提高B相变温度的元素,称为a稳定元素,与钛形成包析反应,这些元

素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质和钛的差别较大。铝是最广泛采用的、唯一有效的

稳定元素。钛中加入铝,可降低熔点和提高B相变温度,在室温和高温都起到

强化作用,也能减小合金的比密度。含铝量达6%?7%的钛合金具有较高的热

稳定性和良好的焊接性。添加铝在提高B转变温度的同时,也使B稳定元素在a 相中的溶解度增大。铝原子以置换方式存在于a相中,当铝的添加量超过a相

的溶解极限后,会出现以Ti3AI为基的有序a固溶体,使合金变脆,热稳定降低。

Ti-AI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密度小,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性强及刚性好,对航天航天工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铝含量分别为16%及36%的Ti3AI和Ti Al基合金,是很有前途的金属间化合物耐热合金。

②中性元素

对钛的B元素转变温度影响不明显的元素,称为中性元素,中性元素锆、铪在a B 两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甚至能够形成无限固溶体。中性元素锡、铈、镧、镁等,对钛的转变温度影响不明显,主要对a相起固溶强化作用。锆、锡

在提高a相强度的同时,也提高其热强性。强化效果低于铝,对塑性的不利作用也比铝小,有利于压力加工和焊接。适量的铈、镧可以改善钛合金的高温拉伸强度及热稳定性的作用。

③B稳定元素

降低钛B转变温度的元素,称为B稳定元素。

i洞晶元素。B同晶元素如钒、钼、铌、钽,在周期表上的位置靠近钛,具有与B 钛相同的晶格类型,能与B钛无限互溶,而在a钛中具有有限溶解度。它们能以置换的方

式大量溶入B钛中,产生较小的晶格畸变,在强化合金的同时,保持其较高的塑性。

ii B共析元素B共析元素在a和B钛中均具有有限溶解度,但在B钛中的溶解度大于a中的。慢共析元素有锰、铁、铬、钻钯等,使钛的B相具有很慢的共析反应,反应在一般冷却速度下来不及进行,对合金产生固溶强化作用。

快共析元素如硅、铜、镍、银、钨、铋等在B钛所形成的共析反应速度很快,B

相很难保留到室温。共析分解所产生的化合物,都比较脆,但可用于强化钛合金(尤其热强性)。当B稳定元素的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较快冷却速度能使合金中的B相保持到室温,这一临界值称为临界溶度,用C k表示。元素的C k越小,其稳定B相的能力越强。一般B共析元素(尤其慢共析元素)的C k要小于B同晶元素。

④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卤素元素氯、碘可与钛形成离子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制造TiCI和Til 4,

通过还原工艺,可获得海绵钛和碘化法高纯钛。

⑤不发生反应的元素

和钛不发生作用的镁、钠、钙等元素在冶炼工业中作为还原剂,将钛从卤化物或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氦气、氩气可以作为保护气体。

(2)合金元素对钛力学性能的影响

钛合金主要强化途径是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前者是通过提高a相和B相

的固溶溶度而提高合金的性能,后者是借助热处理获得高度弥散的 a +或a险

属间化合物来达到强化的目的。钛合金:难以通过组织调整,在满足高强度水平的同时,仍然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a稳定元素中,Al的固溶强化效果最

显著。B稳定元素优先溶于B相,因此B相具有更强的强度和硬度,合金平均强度随着组织中B相所占比例增加而提高,当a相和B相各占50%时强度达到峰值,继续增加B 相数量,强度反而有所下降。对于在高温下长期使用的耐热合金,非活性共析元素的存在将降低材料的热稳定性。

在接近相变温度时,组织稳定性下降,原子活性增加,促使金属软化。所以耐热钛合金在成分上应以a稳定元素和中性元素为主,至于B稳定元素一般效果较差。只有那些能强烈提高钛原子结合力的钼、钨及共析转变较高的硅、铜等元素,在适当溶度范围内可有效增加合金的热强性。耐热钛合金应以单相组织为宜,一般均选用a型或者近a型合金作为高温工作的材料。

(3)杂质元素对钛性能的影响

钛中主要杂质元素有氧、氮、碳、硅,前三种属间隙型元素,后一种属于置换型元素。综合考虑间隙元素对硬度的影响,引入氧当量:O当=O%

+2N%+0.67%

氧当量和硬度的关系为:HV=65+310 Q。

氢降低a + B相变温度,是B稳定元素,在0Ti中的溶解度比a-Ti中大得多,,且在a-Ti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当冷却到室温时,会析出脆性氢化物TiH 2,使合金变脆,称为氢化物氢脆。含氢的a-Ti在应力作用下,促进

氢化物析出,叫应力感生氢化物氢脆。此外,溶解在晶格中的氢原子,在应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会扩散到晶体缺陷处,弓I起塑性降低,当应力去除并静止一段时间,在进行高速变形,塑性又可以恢复,称为可逆氢脆。

在高温形变时氢有增塑作用,即提高热塑性或超塑性。生产上利用氢作为暂时合金元素渗入合金中去,发挥其有利作用,然后通过真空退火去氢。增塑的原因是氢降低形变

激活能,提高了形变过程中扩散协调变形能力。同时氢在高温下分布比较均匀,减少了局部弹性畸变,并且氢有促进晶粒细化作用,从而改善了高温热塑性。

氮、氧、碳都提高a + B相变温度,扩大a相区,属a稳定元素,提高了钛的强度,急剧降低塑性,影响程度按氮、氧、碳顺序递减。微量铁和硅在固溶范围内与钛形成置换固溶体,对钛的性能影响不像间隙元素那样强烈。

3. 常用合金元素

元素间相互作用是形成固溶体还是形成化合物,形成的溶解度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大小、晶格类型、电负性及电子浓度等因素。

钛是过渡族金属,在周期表上,与钛同族的元素锆和铪具有和钛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和晶格类型,原子半径也相近,故与a钛和B钛均能无限互溶,形

成连续固溶体。在周期表上,靠近钛的元素(如钒、钼、铌、钽)与B钛具有相同的晶格类型,能与B钛无限互溶,与a钛有限溶解。周期表上离钛越远的元素,其电子结构及原子半径约钛相差越大,与钛的溶解度也越小,并且容易形成化合物。

3.2合金元素对钛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 AI 铝具有显著的固溶强化作用,在 a -Ti 中的固溶度大于在 &Ti 中的固溶度, 提高a /相互转变的温度,扩大a 相区,属于a 稳定化元素。当合金中AI 的质 量分数在7% 一下时,随含AI 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提高,塑性无明显降低;

当合金中AI 的质量分数超过7%时,合金组织中出现脆性Ti 3AI ,塑性显著降低。

2. V (Mo 、Nb 、Ta )钒属于&Ti 同晶元素,具有B 稳定化作用,在 伕Ti 中无限 固溶,在a -Ti 中也有一定的固溶度。钒具有显著的固溶强化作用,在提高合金 强化的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塑性。钒还能提高钛合金的热稳定性。

3. Cu 铜属于B 稳定化元素,钛合金中的铜一部分以固溶状态存在,另一部分形 成Ti 2Cu 或TiCu 2化合物,TiCu 2具有热稳定性,起到提高合金热强化性的作用。 由于铜在a 相中的固溶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故可以通过时效沉淀强化 来提高合金的强度。

4.Si 硅的共析转变温度较高(860°C ),可改善合金的耐热性能。在耐热合金中 加入的硅量以不超过 a 相最大固溶度为宜,一般为 0.25%左右。由于硅和钛的 原子尺寸差别较大,在固溶体中容易在位错处偏聚,阻止位错运动,从而提高 耐热性。硅除了作为固溶元素固溶于基体,还有一部分形成第二相沉淀析出, 扩大了马氏体稳定存在温度区间,提高了合金硬度。对于钛铝合金的定向凝固 生长,少量硅的加入可改善凝固组织的抗蠕变和氧化性能,但降低断裂韧性。

5. Zr 、Sn 中性元素,在a-Ti 和0Ti 中均有较大的溶解度,起补充强化作用。 在耐热合金中,为保证合金组织以 a 相为基,除铝以外还需加锆和锡来进一步

提高耐热性,同时对塑性的不利影响比铝小,使合金具有良好的压力加工性和 焊接性能。铝、锆、锡都能抑制 co 相的形成,并且锡能减少对氢脆的敏感性。 在钛锡系合金系中,当锡>18.5%时,会形成有序相Ti 3Sn,降低了塑性和热稳定 性。

6. Mn 、Fe 、Cr 强化效果大,稳定B 相能力强,密度比钼、钨小,故应用较多, 是高强亚稳定B 型钛合金的主要添加剂。但它们与钛形成慢共析反应,在高温 长期工作条件下,组织不稳定,蠕变抗力低。当添加 B 同晶型元素,特别是钼 时,有抑制共析反应的作用

7. 合金元素在钛合金中的作用归纳:

① 起固溶强化作用。提高室温抗拉强度最显著的是铁、锰、铬、硅;其次为铝 钼、钒;而锆、锡、钽、铌强化效果差。

② 升高或降低相变点,起稳定 a 相或B 相的作用。

③ 添加B 稳定元素,增加合金的淬透性,从而增强热处理强化效果。

④ 铝、锆、锡有防止 3相的形成的作用;稀土可抑制 a 相析出;B 同晶元素有 阻止B 相共析分解的作用。

⑤ 加铝、硅、锆、稀土元素可改善合金的耐热性。

⑥ 加钯、钉、铂等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扩大钝化范围。

工业合金均采用多元组合复合强化,除铝外,还添加 等及中性元素锡、锆,它们不仅增强了复相组织中 3.3钛合金的分类

a 钛合金高温性能好,组织稳定,焊接性能好,是耐热 Ti 合金的主要组成 部分,但常温温度低,塑性不够高。a +钛合金可以热处理强化,常温强度高, 中等温度的耐热性也不错,但组织不稳定,焊接性良好。 B 钛合金的塑性加工性 能好,合金浓度适当时,可以通过强化热处理获得高的常温力学性能,是发展

a 、 B 稳定元素组钒、钼 B 相强度,而且改变了

高强度钛合金的基础,但组织性能不够稳定,冶炼工艺复杂。当前应用最多的是a +钛合金,其次是a钛合金,B钛合金应用相对较少。

六方晶格结构的先天缺点:塑性变形能力低。

(1)a钛合金

退火组织为以a钛为基体的单相固溶体称为a钛合金,牌号为TA。a钛合金中的合金元素主要是a稳定元素和中性元素,如铝、锡、锆,基本不含或只

含少量的B稳定元素,强度较低。其主要特点是高温性能好,组织稳定,焊接性和热稳定好,一般不能热处理强化。

TA4?TA6是Ti-AI系二元合金,铝在500C以下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耐热性,温度大于500C, Ti-AI合金的耐热性显著降低,故a钛合金的使用温度一般不能超过500Eo TA4合金只含2%?3.3%AI,强度不高,适合做焊丝材料;TA5 合金加入微量的B,主要是为了提高弹性模量,强度也不高;TA6合金月含有

5%AI,但铝含量接近上限,就有变脆的趋势,而且只有中等强度,工艺塑性也较差,始于热变形:TA7是在Ti-AI合金中加入2.5%的中性元素Sn,在不降低塑性的条件下,可进一步提高合金的高低温强度。TA7和TA6塑性基本相同,

但强度高一些,组织稳定,焊接性能良好,焊缝无脆化现象,多用于冷成型半径大的飞机蒙皮和制造各种模锻件,是我国应用最广的一种钛合金,在国外逐渐被成型性更高的时效硬化型Ti-2.5Cu合金所代替。TA7在超低温时比强度约为铝合金和不锈钢的两倍,适合制造超低温用的容器,成为很多空间飞行器存储燃料的标准材料。

a钛合金在a相区塑性加工和退火,可以得到细的等轴晶粒组织。如果自

区缓冷,a相则转变为片状魏氏体组织;如果是高纯合金。还可以出现锯齿状,相;当有B相稳定元素或杂质H存在时,片状a相还会形成网篮状组织。自相区淬火可以形成针状六方马氏体a。’自B相区冷却的a合金,抗拉强度,室温疲劳强度和塑性要比等轴晶粒组织低。另一方面,自B相区冷却能改善断裂

韧性和较高的抗蠕变性能。

a型钛合金共同的主要优点是焊接性好,组织稳定,抗腐蚀性高,缺点是强度不是很改、变形抗力大,热加工性差。

(2) a +钛合金

退火组织为a +相的合金称为a +钛合金,中国牌号为TC。当B稳定化元素超过一定临界成分时,称为富B的a +钛合金;当B稳定化元素低于临界成分时,称为贫B的a +钛合金。特点是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高,可热处理强化,热压力加工性好,在中等温度下耐热性比较好,但组织不够稳定。

①a +钛合金的合金化特点

a + B钛合金既加入a稳定元素又加入B钛稳定元素,使a和B同时得到强化。B 稳定元素加入量约为4%?6%,主要是获得足够数量的B相,以改善合金的成形塑性和赋予合金以热处理强化的能力。

a +钛合金的a相稳定元素主要是AI,控制在6%?7% 一下,以免出现有

Zr °a +钛合金只能用稳定能力较低的B全溶固溶体型元素Mo和V作为主要B稳定元素,再适当配合少量非活性共析型元素Mn和Cr或微量活性共析型元素Si o

②a +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在B相区锻造或加热后缓冷得到魏氏体组织(有高的断裂韧度和疲劳强度:

疲劳裂纹沿魏氏组织的a丛扩展,通路曲折,速度慢);在两相区锻造锻造或退火得到等轴晶粒的两相组织(塑性S和书比较高),在(a + )“ B转变温度附近锻造和退火得到篮网组织。

③主要a +钛合金性能综述

i Ti-AI-V系合金Ti-6AI-4V(TC4)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工艺性能(包括热变形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和抗蚀性),可以加工成棒材、型材、板材、锻件、模锻件等半成品,在航空工业上多用于制造压气机叶片、盘和某些紧固件,当合金中的氧、氮控制到低含量时,还能在低温(-196C )保持良好的塑性,可用于制作低温高压容器。

TC3的铝含量要比TC4低一些,因此强度较低,但塑性和加工性较好,能够加工成板材使用。TC10(Ti-6AI-6V-2Sn-0.5Cu-0.5Fe)合金是在Ti-6AI-4V 基础上改进得到的,合金中增加了B稳定元素,因而增加了淬透性,淬透直径达到

50mm左右,使大截面的零件能强化热处理,克服了Ti-6Al-4V淬透性低的缺点。

iiTi-AI-Mo和Ti-Al-Mo-Cr系合金在钛合金中添加铝能够提高a固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力,因而提高合金的耐热性。钼的扩散系数很低,加入后能够减慢原子的扩散过程,从而提高合金的热强性。锆起固溶强化a相的作用,硅

和锆共存时,会形成弥散的复杂硅化物,沉积于活动位错上,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锡溶入a相也可提高合金的耐热性。

耐热钛合金需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钛合金的热稳定性是指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应力或非应力状态下暴露后,保持室温塑性和韧性的能力。高温暴露后的室温断面收缩率如大于未暴露时的50%,则认为是稳定的。钛合金的

热稳定性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高温长期暴露过程中内部组织变化(如出现有序相Ti3AI、Ti3Sn,剩余B相分解,硅化物的沉淀和聚集等);另一个是氧渗入形成污染层。研究表明,在较高温度暴露时,表面污染层比内部组织变化对热稳定性的影响大。合金组织中的亚稳相多时,组织的热稳定性差。

(3)近a钛合金

B相中原子扩散快,易于发生蠕变。为了提高蠕变抗力,在(a + )合金中, 必须降低B相的含量。近a钛合金中B稳定元素一般小于2%,其平衡组织为相加少量B 相,在钛合金中具有最好的耐热性。这些B稳定元素还有抑制a相脆化的作用(即延缓a 相中形成有序相的过程)。

Ti-679合金(Ti-2.25AI-11Sn-5Zr-1Mo-0.25Si )可用作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叶片和盘。铝的强化作用大,弓I起的塑性下降也大,用低铝高锡配合,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好的室温强度、塑性、400C时的瞬时强度和蠕变强度的

结合。Mo含量不高,以免形成过多的B相,使蠕变强度下降。锆补充强化a相。此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比较好。热稳定好的原因是铝含量少,不易发生铝的局部有序化,且B稳定元素不多,亚稳B相或a相少。但高于450C热稳定性急剧降低,因为复杂硅化物沉淀聚集,合金中锆含量较高,锆对氧有更大的亲和力,故加速了钛的氧化污染。

含B稳定元素较多(>17%)的合金称为B合金,具有良好的变形加工性能, 经淬火后,可得到很高的室温性能。但高温组织不稳定,耐热性差,焊接性也不好,编号为TB。

B钛合金的合金化特点合金化的主要特点是加入大量B稳定元素,空冷或水冷到室温,得到全由B相组成的组织,通过时效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强度。B

钛合金另一特点是在淬火条件下能够冷成型(体心立方晶格),然后进行时效处理。由于B相浓度高,M s点低于室温,淬透性高,大型工件也能完全淬透。缺点是B稳定元素浓度高,铸锭时易于偏析,性能波动大。另外,B稳定元素多是

稀有金属,价格昂贵,组织性能也不稳定,工作温度不能超过300°C。

TB1是用Mo和Cr来稳定B相的,B钛合金加入铝,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耐热性,更主要的是保证热处理后得到高的强度。B钛合金的时效硬化正是靠B相析出a相弥散质点。TB2降低了Mo和Cr含量,添加了V,而铝的含量不变。V对塑性有好处。B合金的固溶处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晶粒过分长大,损害塑性。

(5)铸造钛合金

钛合金难熔而且化学活性高。液态钛非常活泼,能与气体和几乎所有的耐火材料起反应,故其熔化和浇注都必须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真空中进行。常用的设备有真空自耗电弧凝壳炉,熔炼时采用强制冷却的铜坩埚,铸型可用捣实的石墨模,可用离心法浇注。钛合金的铸造工艺性比较好,其结晶温度间隔一般是40?80 C,线收缩小(0.5%?

1.5%),体积收缩也不大(3% ),在高温下强度较高,不易产生热裂。但若收到污染,在铸件表面形成脆性富氧a层,容

易在表面产生冷裂。由于组织粗大,塑性约比变形状态低40%?45%,同时疲

劳强度较低。

(6)低温钛合金

钛合金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在火箭。导弹上被用作低温高压容器和管道。就低温钛合金合金化原理的研究表明:加入与钛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元素锆、铪,以及B同晶元素钒、铌、钼、钽等,溶入a后,可在低温

保持塑性。而共析B稳定元素在a钛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析出第二相,使合金组织不均匀,各相比容不同,产生大的内应力,使合金在低温时出现脆性。铝含量高时,低温冲击韧性下降。

就合金所具有的显微组织而言,加入的元素溶入a相,形成单相a固溶体

的合金,能够在更低的温度范围(-253C )内使用。

间隙元素氧、氮、氢等大大降低了钛合金的低温性能,应严格限制其含量:氧含量<0.1%,氮含量<0.03%,碳含量<0.04%,氢含量<0.008%。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3.1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钛合金的二元相图 (1)第一种类型与α和β均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只有2个即Ti-Zr和Ti-Hf 系。钛、锆、铪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α钛和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和β相的稳定性能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的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2)第二种类型β是连续固溶体,α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的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的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它急剧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在α钛中有较大的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的优点(良好的焊接性)和两相合金的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的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的合金。Ti-V系中无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和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的效应低很多。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和高温的强度。Mo室温一个缺点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的合金。加入Mo时,一般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的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的相图。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5%~25% Al浓度范围内的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的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的性能下降。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 8%~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Sn是相当弱的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的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的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的热强性。氧是较“软”的强化剂,在含量允许的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的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的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的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的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δ和γ表示。Cr属于β稳定元素,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5%。Cr含量大于9%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的室温塑性并有高的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的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β′ ? α + β′′。偏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的热稳定性比Ti-Cr合金高的多。W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β固溶体分解而形成α相和钛的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为0.18%。氢组成间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的氢脆。在非合金化钛和以α组织为基的单相钛合金中,氢脆的主要原因是脆性氢化物相的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的过饱和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β相含量小的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和近α

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讲解

材料结构与性能读书报告--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

摘要 综合论述金属材料强化原理,基本途径,文章从宏观性能—微观组织结构—材料强化三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叙述了材料强化的本质、原理与基本途径作了论述。金属的强化可以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具体方法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复相强化、纤维强化和相变强化等。 关键词:强化;细晶;形变;固溶;弥散;相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ummary is made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strengthening,basis way and new technology of heat treatment.The essence,principle and basis ways of strengthening various materials were expounded in terms of their microscope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Metal strengthening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xtend the use of workpiece potential lif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was made about the explan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materials.For engineering materials, it is usually by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comprehensive to achieve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pecific methods have solid-solution strengthening,distortion and deposition strengthening ,he complex phase strengthening,fiber reinforced and phase change aggrandizement, etc. Keywords:strengthen; fine grain; deformation; solution; dispersion; phase transition

流体力学标准化作业答案第三章

流体力学标准化作业(三) ——流体动力学 本次作业知识点总结 1.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1)拉格朗日法;(2)欧拉法。 2.流体流动的加速度、质点导数 流场的速度分布与空间坐标(,,)x y z 和时间t 有关,即 (,,,)u u x y z t = 流体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 Du u u dx u dy u dz a Dt t x dt y dt z dt ????= =+++ ???? 投影式为 x x x x x x y z y y y y y x y z z z z z z x y z u u u u a u u u t x y z u u u u a u u u t x y z u u u u a u u u t x y z ?????=+++?????? ????? =+++???????????=+++?????? 或 ()du u a u u dt t ?==+??? 在欧拉法中质点的加速度du dt 由两部分组成, u t ??为固定空间点,由时间变化 引起的加速度,称为当地加速度或时变加速度,由流场的不恒定性引起。 ()u u ??v v 为同一时刻,由流场的空间位置变化引起的加速度,称为迁移加速度或位变加速度, 由流场的不均匀性引起。 欧拉法描述流体运动,质点的物理量不论矢量还是标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该物理量的质点导数或随体导数。例如不可压缩流体,密度的随体导数 D D u t t ρρ ρ?=+???() 3.流体流动的分类

(1)恒定流和非恒定流 (2)一维、二维和三维流动 (3)均匀流和非均匀流 4.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1)流线和迹线 流线微分方程 x y z dx dy dz u u u == 迹线微分方程 x y z dx dy dz dt u u u === (2)流管、流束与总流 (3)过流断面、流量及断面平均流速 体积流量 3(/)A Q udA m s =? 质量流量 (/)m A Q udA kg s ρ=? 断面平均流速 A udA Q v A A == ? (4)渐变流与急变流 5. 连续性方程 (1)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性微分方程 0y x z u u u x y z ???++=??? (2)元流的连续性方程 12 1122 dQ dQ u dA u dA =?? =? (3)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1122u dA u dA = 6. 运动微分方程 (1)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欧拉运动微分方程)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作业题 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作业题参考答案要点 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用以改变钢的组织、提高钢的性能的化学元素。2)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2%左右甚至更低时(如B 0.002%)时,也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 性能,将这种化学(合金)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原位析出:在淬火回火过程中,合金元素溶解于原渗碳体中,当其溶解度超过其最大溶解量后,合金渗碳体转变为特殊碳化物的析出方式。4)离位析出:在淬火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的析出方式。5)二次硬化:在强K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淬火后,在500- 600℃范围内回火时,在α相中沉淀析出这些元素的特殊碳化物,并使钢的 HRC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6)二次淬火:在强K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500-600℃回火时升温与保温时中仍不分解,而是在 冷却时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2、说明钢中常用合金元素(V,Mo,Cr,Ni,Mn,Si,Al, B)对珠光体(贝 氏体)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 答:(1)对珠光体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P20 (2)对贝氏体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P20 3、以低碳回火马氏体钢20SiMn2MoVB 为例,说明其合金化及热处理(淬火 加低温回火)中存在哪些强化与韧化途径?

答:低碳回火马氏体钢通过合金化与热处理工艺相结合,在实现强化的同时,保证有较好的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强化: ①C及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 ②加入Si, Mn等合金元素能提高奥氏体的过冷能力,从而细化晶粒; ③加入V、Ti后的弥散强化; ④加入V、Ti后的细化晶粒作用; ⑤马氏体中大量位错的位错强化。 (2)韧化: ①低碳马氏体为位错型马氏体,韧性较好; ②Ni,Mn韧性元素的加入有利于提高韧性; ③工艺中的快冷、加入的合金元素对奥氏体过冷能力的提高、第二相粒子对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均能使马氏体晶粒细化,从而提高韧性; ④通过加入Si对低温回火脆性温度的延迟作用以及钢的回火稳定性的增加,可以适当提高回火温度,从而提高韧性水平。 4、为何Si-Mn-Mo-V复合添加可以大大提高钢的淬透性? 答:Si、Mn、Mo、V这四种合金元素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机制不同。 (1)Si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也不溶于体,因此碳化物晶核形成必须等待硅的扩散(推迟P转变)。另外,Si能提高铁原子间作用力,提高铁的自扩散激活能,推迟P和B转变; (2)Mn是扩大γ相区元素,大大增加了α形核功;且锰也是碳化物形成元素,推迟合金渗碳体的形核与长大,因此锰不仅使C曲线向右移,且使之向下移; (3)Mo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除了推迟珠光体转变时碳化物的形核与长

金属腐蚀与防护

摘要:本文论述了腐蚀的产生机理,从而探讨了防腐蚀的办法。文章介绍了金属腐蚀与腐蚀机理,详细综述了形成保护层、电化学保护法、缓蚀剂法等几种常见腐蚀防护方法的原理以及在金属腐蚀与防腐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金属腐蚀防护 金属腐蚀的分类:根据金属腐蚀的反应机理,腐蚀可以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离子导电的介质因发生电化学作用而产生的破坏;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电化学腐蚀是最常见、最普遍的腐蚀,因为只要环境的介质中有水存在,金属的腐蚀就会以电化学腐蚀的形式进行。金属在各种电解质溶液,比如大气、海水和土壤等介质中所发生的腐蚀都属于电化学腐蚀.。环境中引起金属腐蚀的物质主要是氧分子和氢离子,它们分别导致金属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其中又以吸氧腐蚀最为普遍。 腐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损失是巨大的。20世纪70年代前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腐蚀调查工作,并发表了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腐蚀的损蚀占全国GNP的1%到5%。这次调查是各国政府关注腐蚀的危害,也对腐蚀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后的30年间,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金属的保护工作。在以后的不同时间各国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工作,不同时期的损失情况也是不同的。有资料记载,美国1975年的腐蚀损失为82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9%;1995年为3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这些数据只是与腐蚀有关的直接损失数据,间接损失数据有时是难以统计的,甚至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国的金属腐蚀情况也是很严重的,特别是我国对金属腐蚀的保护工作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分析,中国石油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每年约100亿人民币,汽车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约为300亿人民币,化学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也约为3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都属于直接损失。如该报告中调查某火电厂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实例,累计损失约15亿千瓦·时的电量,折合人民币3亿元,而由于缺少供电量所带来的间接损失还没有计算在内。所以说,金属腐蚀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金属腐蚀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由于所报废的设备或构件有少部分是不能再生的,可以重新也冶炼再生的部分在冶炼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的能源。目前世界上的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因此由腐蚀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损失的问题了。腐蚀对金属的破坏,有时也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此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对金属腐蚀的研究是利国利民的选择。由于世界各国对于腐蚀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各种技术开展了金属腐蚀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代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金属防护的方法: 改善金属的本质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组成耐蚀合金,或在金属中添加合金元素,提高其耐腐蚀性,可以防止或减缓金属的腐蚀。例如,在钢中加入镍制成不锈钢可以增强防腐蚀能力。 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在金属表面覆盖各种保护,把被保护金属与腐蚀性介质隔开,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有效方法[3]。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保护层有非金属保护层和金属保护层两大类。它们是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电化学方法实现的。该法就是使金属表面形成转化层和加上一层坚固的保护层,达到隔离大气保护金属的目的.如对金属表面实施电镀、化学镀以及氧化、磷化处理等,可使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耐腐蚀的保护层;也可以对金属表面氮化。

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 (Science of Metal Materials) 课程编号:07171390 学分: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38 课堂讨论学时:10 ) 先修课程: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加工、冶金专业。 教材:戴起勋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在金属学、金属组织控制原理及工艺和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2)现代金属材料 (3)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2.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概论 1.教学内容 (1)钢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和铁基二元相图;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合金钢中的相组成;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2)合金钢中的相变:合金钢加热奥氏体化,合金过冷奥氏体分解;合金钢回火转变; (3)金元素对强度、韧度的影响及其强韧化; (4)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能的影响; (5)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7)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2.基本要求 (1)掌握钢中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作用;铁基固溶体、碳(氮)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合金元素对铁-碳状态图的影响(2)了解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3)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工艺过程的影响 (4)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理解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了解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第四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第四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第4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可以利用钛合金相变诱发的超塑性进行钛合金的固态焊接,接头强度接近基体强度。 4.1 同素异晶转变 1.高纯钛的β相变点为88 2.5℃,对成分十分敏感。在882.5℃发生同素异晶转变:α(密排六方)→β(体心立方),α相与β相完全符合布拉格的取向关系。 2.扫描电镜的取向成像附件技术(Orientation-Imaging Microscopy , OIM) 3.α/β界面相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相,不稳定,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明显变化,严重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 4.纯钛的β→α转变的过程容易进行,相变是以扩散方式完成的,相变阻力和所需要的过冷度均很小。冷却速度大于每秒200℃时,以无扩散发生马氏体转变,试样表面出现浮凸,显微组织中出现针状α′。转变温度会随所含合金元素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5.钛和钛合金的同素异晶转变具有下列特点: (1)新相和母相存在严格的取向关系 (2)由于β相中原子扩散系数大,钛合金的加热温度超过相变点后,β相长大倾向特别大,极易形成粗大晶粒。 (3)钛及钛合金在β相区加热造成的粗大晶粒,不像铁那样,利用同素异晶转变进行重结晶使晶粒细化。钛及钛合金只有经过适当的形变再结晶消除粗晶组织。 4.2 β相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速度在410℃/s以上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冷速在410~20℃/s时,发生块状转变;冷却继续降低,将以扩散型转变为主。 1.β相在快冷过程中的转变 钛合金自高温快速冷却时,视合金成分不同,β相可以转变成马氏体α′或α"、ω或过冷β等亚稳定相。 (1)马氏体相变 ①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由于β相析出α相的过程来不及进行,但是β相的晶体结构,不易为冷却所抑制,仍然发生了改变。这种原始β相的成分未发生变化,但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的过饱和固溶体是马氏体。 ②如果合金的溶度高,马氏体转变点M S降低至室温一下,β相将被冻结到室温,这种β相称过冷β相或残留β相。 ③若β相稳定元素含量少,转变阻力小,β相由体心立方晶格直接转变为密排六方晶格,这种具有六方晶格的过饱和固溶体称六方马氏体,以α′表示。 ④若β相稳定元素含量高,晶格转变阻力大,不能直接转变为六方晶格,只能转变为斜方晶格,这种具有斜方晶格的马氏体称斜方马氏体,以α′′表示。 ⑤马氏体相变是一个切变相变,在转变时,β相中的原子作集体的、有规律的进程迁移,迁移距离较大时形成六方α′相,迁移距离较小时形成斜方α′′相。 ⑥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 S ;马氏体相变终了温度M f 。 ⑦钛合金中加入Al、Sn、Zr将扩大α相区,使β相变点升高;V、Mo、Mn、Fe、Cr、Cu、Si将缩小α相区(扩大β相区),使β相变点降低。 ⑧β相中原子扩散系数很大,钛合金的加热温度一旦超过β相变点,β相将快速长大成粗晶组织,即β脆性,故钛合金淬火的加热温度一般均低于其β相变点。

耐蚀金属材料课程练习题答案(江苏科技大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向材料中加入强的阴极性元素金属,属于以下哪种 方法A。 A)降低阳极相活性B)降低阴极相活性C)增加系统阻力 2、同样加入强阴极性元素,有的合金耐腐蚀,有的却不耐蚀。其原因是A。 A)前者处于可钝化的,后者不是B)前者腐蚀体系处于常温,后者不是 C)前者腐蚀体系存有活化离子(如Cl-),后者不是D)以上都不是 3、为提高铁金属材料耐蚀性,铬是一种常添加的元素,主要起以下作用B。 A)使腐蚀电位正移,增加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B)合金易进入钝态区 C)致钝电位向正向移动D)以上都对 4、加入Cu、P、Cr元素的耐候钢具有较好的耐大气腐蚀性,机理是D。 A)有序固溶理论B)电子机构理论 C)表面富集理论D)形成致密腐蚀产物膜理论 5、金属产生晶间腐蚀应满足的条件是C A)在高压的环境中,只要其电极电位低且强度不够; B)在高温的环境中,只要其产生的氧化膜不够致密; C)在腐蚀的环境中,只要其晶粒与晶界物-化状态和电化学性能不同; D)在高压、高温、腐蚀的环境中,只要其晶粒与晶界成分不符合塔曼定律; 6、奥氏体不锈钢中添加Nb元素的主要作用是C A)增加膜的致密性B)提高材料的抗点蚀能力 C)作为稳定化元素抑制碳化铬的生成D)增加热力学稳定性 7、黄铜脱锌属于以下哪种腐蚀类型E。 A)点蚀B)缝隙腐蚀C)晶间腐蚀D)电偶腐蚀E)选择性腐蚀 8、下列哪种热处理工艺对1Cr18Ni9Ti的抗晶间腐蚀是必须的B A)固溶处理B)稳定化处理 C)去应力退火处理D)敏化处理 9、加入了稳定化元素Ti、Nb的奥氏体不锈钢,却没有达到耐腐蚀的目的。这可能是该钢种在使用前没能进行过D处理。 A)固溶处理B)敏化处理C)退火处理D)稳定化处理 10、海水腐蚀环境中,以下哪个区域腐蚀最严重A。 A)飞溅带B)潮差带C)全浸带D)海泥带 11.以下关于可逆氢脆说法错误的是C A)氢脆在室温附近最敏感;B)材料强度越高,氢脆越敏感;

第三章 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3、1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钛合金得二元相图 (1)第一种类型与α与β均形成连续互溶得相图。只有2个即Ti-Zr与Ti-Hf 系。钛、锆、铪就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α钛与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与β相得稳定性能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得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得组元。 (2)第二种类型β就是连续固溶体,α就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得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得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得元素,并且随着浓度得提高,它急剧降低钛得同素异晶转变温度。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 在α钛中有较大得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得优点(良好得焊接性)与两相合金得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得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得合金。Ti-V系中无共析反应与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与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得效应低很多。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得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与高温得强度。Mo室温一个缺点就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得合金。加入Mo时,一般就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得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得相图。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5%~25% Al浓度范围内得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得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得性能下降。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 8%~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Sn 就是相当弱得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得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得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得热强性。氧就是较“软”得强化剂,在含量允许得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得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得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得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得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δ与γ表示。Cr属于β稳定元素,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不超过0、5%。Cr含量大于9%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得室温塑性并有高得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得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β′?α + β′′。偏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得热稳定性比Ti-Cr合金高得多。W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得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β固溶体分解而形成α相与钛得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为0、18%。氢组成间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得氢脆。在非合金化钛与以α组织为基得单相钛合金中,氢脆得主要原因就是脆性氢化物相得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得过饱与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β相含量小得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与近α组织得钛合金对氢脆

合金化的特点

转炉炼钢脱氧合金化的特点 贾卫国 (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分厂) 摘要:论述了转炉炼钢脱氧、合金化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对脱氧剂使用、合金化工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硅钡钙硅钒氮 一、前言 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二炼钢自投产以来,通常采用硅钡钙、增碳剂、硅铁、锰硅铁、钒氮等作为脱氧、合金化材料。在冶炼HRB335钢时,合金易结块,造成[SI]、[Mn]成分波动大,冶炼HRB400钢时,钒氮合金回收率不稳定,易出现废品等问题,为此,对原有的脱氧、合金化特点进行了解,改进合金加入量,加入方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各种合金特点 (一)硅钡钙 主要成份Ca30.16%,Ba10.69,Si20.38,采用硅钡钙脱氧,由于在炼钢温度下Ca的蒸汽压非常高,故反应激烈,加上有部分脱氧产物为气体CO,钢液搅动比较强,有利于合金的快速溶化和成分的均匀。 加入到钢中的硅钡钙是以氧化钙、硫化钙、铝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钢中,由于钢中的AI2O3与钙钡的脱氧产物生成复合的钙酸盐夹杂,因此,钢中单纯的铝夹杂减少。 钡在炼钢温度范围内有效地降低钙的蒸气压,增加钙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同硅钙合金相比,用硅钡钙合金作为钙源加入钢液中,加入的钙量即

使是钙合金加入量的一半时,钢液中的钙含量却是硅钙合金的两倍左右,钙在钢液中也显著提高,充分显示钡在钢液中有效的保护了钙,降低了钙的氧化,从而达到对钢液钙处理的目的。 (二)锰的特点 锰是一种非常弱的脱氧剂,在碳含量非常低,氧含量很高时,可以显示出脱氧作用。 锰的作用是消除钢中硫的热脆倾向,改变硫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以提高钢质。 锰对铁素体的固溶强化能力极强,可以提高钢的强度,钢含锰量高时,具有明显的回火脆性,锰对钢有使钢过热的倾向,为了克服这一倾向,可在钢中配加少量细化晶粒的元素钒等。钒产生极稳定的碳化物,可以强烈细化晶粒,所以钢中加钒对钢的性能特别有利。 (三)硅的特点 硅是钢中最基本的脱氧剂。普通钢中硅在0.17—0.37%,1450℃钢凝固时,能保证钢中与其平衡的氧小于碳平衡的量,抑制凝固过程中CO气泡的产生。 硅在钢中溶于铁素体内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硅与钢水中的FeO能结成密度较小的硅酸盐炉渣而被除去。 硅能还原钒 ①2/5V2O5+Si=4/5V+SiO2 ②1/2 V2O4+Si=V+SiO2 ③2/3 V2O3+Si=4/3V+SiO2

合金化原理

1、影响加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答:(1)加热方法(加热介质)的不同。 由综合传热公式Q=а(T介-T工)得知,当加热介质与被加热工件表面温度差(T 介-T工)越小,单位表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传给工件表面的热量越小,因而加热速度越慢。 (2)工件在炉内排布方式的影响。 工件在炉内的排布方式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通道,例如辐射传递中的挡热现象及对流传热中影响气流运动情况等,从而影响加热速度。 (3)工件本身的影响。 工件本身的几何形状、工件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以及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C、λ、γ等)直接影响工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及温度,从而影响加热速度。同种材料制成的工件,当其特征尺寸s与形状系数k的乘积相等时,以同种方式加热时则加热速度相等 2、回火炉中装置风扇的目的是什么?气体渗碳炉中装置风扇的目的是什么? 答:回火炉中装置风扇的目的是为了温度均匀,避免因为温度不均而造成材料回火后的硬度不均。气体渗碳炉中装置的风扇的目的是为了气氛的均匀,避免造成贫碳区从而影响组织性能。 3、今有T8钢工件在极强的氧化气氛中分别与950度和830度长时间加热,试述加热后表层缓冷的组织结构,为什么? 答:根据题意,由于气氛氧化性强,则炉火碳势低。在950℃长时间加热时,加热过程中工件表面发生氧化脱碳。工件最外层发生氧化反应,往里,由于950℃高于Fe-C状态图中的G点,所以无论气氛碳势如何低,脱碳过程中从表面至中心始终处于A状态,缓冷后,由表面至中心碳浓度由于脱碳和扩散作用,碳含量依次升高直至0.8%,所以组织依次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碳含量为0.8%的钢的退火组织(P+C)。当工件在830℃加热时,温度低于G点,最外层依然会发生氧化反应。往里,工件将在该温度下发生脱碳。由于气氛氧化性极强,则碳势将位于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双相区,所以工件发生完全脱碳。由外及里的组织在缓冷后依次是铁素体,铁素体加珠光体,珠光体加渗碳体。 4、今有一批ZG45铸钢件,外形复杂,而机械性能要求高,铸后应采用何种热处理?为什么? 答:实现应该采用均匀化退火,以消除铸件的偏析和应力(如果偏析不严重,也可以采用完全退火。就机械性能而言,45最好为调质,如果形状确实太复杂,淬火时容易变形、开裂、可用正火代替。 5、20GrMnTi钢拖拉机传动齿轮,锻后要进行车内孔,拉花键及滚齿等机械加工,然后进行渗碳淬火,回火。问锻后和机械加工前是否需要热处理?若需要,应进行何种热处理?主要工艺参数如何选择? 答:锻后和机械加工前需要正火处理,这样可使同批毛坯具有相同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可以细化精粒,均匀组织,为后续的渗碳与淬火提供良好的组织状态;二则应该是把硬度调整到利于切削加工的硬度 正火工艺:正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120~150(即在960℃左右),其原则是在不引起晶粒粗话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高的加热温度,以加速合金碳化物的溶解和奥氏体的均匀化,然后风冷5分钟左右,接着在640℃等温适当时间后空冷,硬度在HB180左右,利于切削加工。 6、45钢普通车床传动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高频淬火—回火。试问锻后应进行何种热处理,为什么? 答:常用淬火介质及冷却特性;进行正火处理,45钢市中碳钢,正火后其硬度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的硬度。对45钢,虽然碳含量较高,硬度稍高,但由于正火生产率高,成本低,随意采用正火处理。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复习文九巴

1.钢中的杂质元素:O H S P 2.合金元素小于或等于5%为低合金钢,在5%-10%之间为中合金钢,大于10%为高合金 钢 3.奥氏体形成元素:Mn Ni Co(开启γ相区)C N Cu(扩展γ相区) 4.铁素体形成元素:Cr V Ti Mo W 5.间隙原子:C N B O H R溶质/R溶剂<0.59 6.碳化物类型:简单间隙碳化物MC M2C 复杂间隙碳化物M6C M23C M2C3 7.合金钢中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σ相、AB2相和B2A相 8.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特殊碳化物的析出的初期阶段,形成 [M-C]偏聚团,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9.二次淬火:淬火钢在回火时,冷却过程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 10.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改变奥氏体相区位置 2.改变共析转变温度 3.改变S和E等零界点的含碳量 11.合金元素对退火钢加热转变的影响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化 物,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影响 程度不同。V Ti强碳化物和适量的AL强烈阻碍晶粒长大,他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熔点高,高温下稳定,不易聚集长大,能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Wu Mo Cr中强碳化物也有阻碍作用,但是影响程度中等。Si Ni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影响不大。

Mn P等元素含量在一定限度下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12.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1.提高耐回火性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提高铁 素体在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从而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2.淬火钢在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和二次淬火,提高钢的性能。 3.对回火脆性的影响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降低晶界强度,从而使 钢的脆性增加 13.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14.合金元素对钢在淬火回火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1.合金元素一般均能减缓钢的回火转变过程,特别是阻碍碳化物的聚集长大,相对的 提高钢中组成相的弥散度 2.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是铁素体强化,并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并产生沉淀强化的作用 4.钼、钨等有利于防止或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15.合金元素对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1.可以净化晶界,使易熔杂质元素从晶界转移到晶界内,强化晶界 2.可以提高合金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大原子自扩散激活能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加入,可以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可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16.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淬透性、淬硬性、变形开裂性、过热敏感性、氧化脱碳倾向和回火脆化倾向 17.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影响 1.钢的焊接性能主要由焊后开裂敏感性和焊接区的硬度来评价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钛合金的二元相图 (1)第一种类型与α和β均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只有2个即Ti-Zr和Ti-Hf 系。钛、锆、铪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α钛和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和β相的稳定性能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的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2)第二种类型β是连续固溶体,α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的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的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它急剧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在α钛中有较大的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的优点(良好的焊接性)和两相合金的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的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的合金。Ti-V系中无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和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的效应低很多。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和高温的强度。Mo室温一个缺点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的合金。加入Mo时,一般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的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的相图。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5%~25% Al浓度范围内的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的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的性能下降。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8%~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Sn 是相当弱的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的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的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的热强性。氧是较“软”的强化剂,在含量允许的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的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的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的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的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δ和γ表示。Cr属于β稳定元素,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Cr含量大于9%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的室温塑性并有高的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的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β′?α + β′′。偏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的热稳定性比Ti-Cr合金高的多。W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β固溶体分解而形成α相和钛的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为%。氢组成间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的氢脆。在非合金化钛和以α组织为基的单相钛合金中,氢脆的主要原因是脆性氢化物相的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的过饱和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β相含量小的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和近α组织的钛合金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2016.5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 (2016.05)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2)微合金化元素;(3)奥氏体稳定化元素;(4)铁素体稳定化元素;(5)杂质元素;(6)原位析出;(7)异位析出;(8)晶界偏聚(内吸附);(9)二次硬化;(10)二次淬火;(11)回火脆性;(12)回火稳定性 1-2 合金元素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1-3简述合金元素对Fe-Fe 3 1-4 为何需要提高钢的淬透性?哪些元素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作业) 1-5 能明显提高钢回火稳定性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有什么作用?(作业) 1-6合金钢中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1-7试解释含Mn和碳稍高的钢容易过热,而含Si的钢淬火温度应稍高,且冷作硬化率较高,不利于冷加工变形加工?(作业) 1-8 V/Nb/Ti、Mo/W、Cr、Ni、Mn、Si、B等对过冷奥氏体P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 1-9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 1-10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 1-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 1-12钢有哪些强化机制?如何提高钢的韧性?(作业) 1-13 为什么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复合加入”?试举两例说明复合加入的作用机理?(作业) 1-14 合金元素V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降低淬透性的作用,为什么?而对于40Mn2和42Mn2V,后者的淬透性稍大,为什么?(作业) 1-15 40Cr、40CrNi、40CrNiMo钢,其油淬临界淬透性直径分别为25~30 mm、40~60mm和60~100mm,试解释淬透性成倍增大的现象。(作业) 1-16在相同成分的粗晶粒和细晶粒钢中,偏聚元素的偏聚程度有什么不同?(作业)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 论习题与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三章物流的基本理论习题与答案 一、论述题 1.举例说明物流中的效益悖反现象,并说明“效益悖反”学说对促进物流发展的意义。 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例如,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增大运输批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会使库存成本增加;在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如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会使物流成本增加等等。 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悖反”规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找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追求整体最优。 2.为什么说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在商品经济开始走上成熟阶段以后,一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曾先后采取过两种措施:一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前一种利润潜力被称为“第一利润源”,后一种利润潜力则被称为“第二利润源”。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上述依靠使用廉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获取高额利润的传统方式开始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随之提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和节约流通费用的主张。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进而又提出在物流领域内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新源泉,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强调要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管理范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驱除这些阻碍因素,才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做出贡献”。在此期间,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帕尔曾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显然“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按时间顺序排列,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 3.试述为什么说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 “黑暗大陆”的原意是指未被认识和尚未了解的事物,属于未来学研究的范围。德鲁克用“黑暗大陆”来说明或形容物流,主要是指人们尚未认识和了解物流,这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很多,其理论和实践还不太成熟;其二是在该领域内有很多可供开发的东西。由于当时物流的“模糊性尤其突出”,实践中可探索的东西更多,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片“黑暗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因此,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德鲁克提出的“黑暗大陆”说法实际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