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

vO(vO 》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

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 .建模指导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判断摩擦力时 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 x(对地)的过程中

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 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

生突变的时刻. 水平传送带模型:

淆块可晁的运讪倍-兄

情最1

T* ____ 斗

可能一直倉理

(2)可能先in 速后匀噫

怯吊2

(1)

?可能一直d 僦,也可再匀理

(21

时.亍離一百机酋,也讦崩妊tiDi 甫再的谭

1*>3

<1J 恃送帚粒短时.穹块一直私这到左请

⑵恃送帯校七时.滑埃还夢费奇誉帚鶴回右帚 耳巾诵回旳谛 麦为「当退回时速度为L :

1?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所 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

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 L = 5 m ,并以vo = 2 m/s 的速

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

已知旅行 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卩=

0.2, g 取10 m/s 2

.

All ________ E

.(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一’〔〕

(2)

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 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

'

'

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小物体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上自由滑下,然后滑上一水 平传送带。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 =0.2,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 L=m , 两端的传动轮半径 为只£?2皿,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以3 =15/rads 的角速度沿顺时针匀

速转运,传送带下表面离地面的高度 h 不变。如果物体开始沿曲面下滑时距传送带表面的高

度为H ,初速度为零,g 取10m/s 2.求:

(1) 当H= 时,物体通过传送带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2) 当 H=1.25m 时,物体通过传送带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3) H 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B

(b) (C )

t

3?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的物块,以速度v°=4m/s 滑上正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水平传送 带,此时记为时刻t=0,传送带上A 、B 两点间的距离L=6m ,已知传送带的速度 v=2m/s ,物 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2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关于物块在传送带上的整个运

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4s

B. 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 6J

C.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 4s

D.

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18J

4?如图10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s = 3.5m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1 , 物体滑上传送带 A 端的瞬时速度V A = 4m/s ,到达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 V B 。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若传送带不动,V B = 3m/s

B.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

C.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

D.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 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

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 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 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当物体

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

能发生突变. 倾斜传送带模型

顶目

图示

滑块可談的运动恺况

倍疑1

<13可能二旦皿速

(的可能先蔺注启勻速 悟走2

⑴町能-直加連

(2) TO 先却速后何速

⑶可雜先做心加遵后隨比加世

誓1

门:肝琵一直加連 加連佶匀連

⑶可輩一直匀速

Q 可能先以乱抑谊馬叹土捕速

惜晋4

(1J 可^一宜加谨 (2)可能一育匀谏

<33

先碱谏后反向仙速

V B —定等于3m/s V B —定等于

3m/s V B 有可能等于

3m/s

从而确定其是否 然后根据物体

5.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9= 37°,传送带以10 m/s的速率运行,在传送

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

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 m,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取g= 10 m/s2)

6. 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1= 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10 m/s,动摩擦因数卩=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 = 0.5 kg的物

体.已知sin 37°= 0.6,cos 37°= 0.8,g= 10 m/s2 求:

(1)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

A滑到底端B的时间;

7.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 2 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B= 30° .现把质量为10 kg的Q处.已知P、Q之间的距离为4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 32,取g= 10 m/s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 求工件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传送带问题

摩擦因数为0.15,则该物体从静止放到传送带的一端开始 ,到达另一端所需时间为多少 ?这一

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这一过程中带动传送带转动的机器做多少功

? (g 取

10m/s 2)。

1?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 P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 Q 点,

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 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再把物块放到P 点自由滑下, 则:(

A. 物块将仍落在Q 点

B.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左边

C.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右边

D. 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2、 如图示,物体从 Q 点开始自由下滑,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在地面 点,若传送带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物体仍从Q 点开始自由下滑,

A. 一定仍落在P 点

B.可能落在 P 点左方 开始

C. 一定落在

D.可能落在

3?如图所示, P 点右方

P 点也可能落在 P 点右方

传送带不动时,物体由皮带顶端 A 从静止

下滑到皮带底端B 用的时间为 A. 当皮带向上运动时, 物块由 滑到 的时间一定大于 B. 当皮带向上运动时, 物块由 滑到 的时间一定等于 C. 当皮带向下运动时, 物块由 滑到 的时间可能等于 D. 当皮带向下运动时, 物块由

滑到

的时间可能小于

4、水平传送带长4.5m,以3m/s 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质量 m=1kg 的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

则物体通过传送带后:(

5、如图示,质量m=1kg 的物体从高为h=0.2m 的光滑轨道上P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水 平传送带上的A 点,物体和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卩=0.2传送带AB

之间的距离为L=5m,传送带一直以v=4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求:

(1)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多少?

(2)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 (3)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产生多少热量?

(4)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带动传送带转动的电动机多做了多少功

6. —传送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 30°以2m/s 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运行。 现将一质量为10kg 的工件轻放于底端,经一段时间送到高 2m 的平台上,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取g=10m/s 2求带动皮带的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7.

—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 ,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w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

a 0开始运动,当

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 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h

v

8?—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m/s匀速运行,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A、B相距L=30m。从A处把工件轻轻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20s能传送到B处。假定A处每

间隔一定时间放上一个工件,每小时运送共建7200个,每个工件的质量为2kg (1)传送带上靠近B端的相邻两工件的距离

(2)不及轮轴出的摩擦,求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的平均功率

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E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i=2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 .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300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

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以后每隔is就有一颗子弹射中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

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

(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并穿出时,木块速度多大?

⑵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

(3)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10、如图甲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6m,传送带皮带轮的半径都为R=0.25m,现有一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0滑上传送带,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当角速度为3 时,物体离开传送带B端后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为s,若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重复上述动

作(保持滑上传送带的初速v0不变),可得到一些对应的3和s值,将这些对应值画在坐标上并

连接起来,得到如图乙中实线所示的s- 3图象,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g取10m/s2)求:(1)滑上传送带时的初速v0以及物体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