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导流设计)

2017年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导流设计)
2017年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导流设计)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1 前言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和《水利工程施工》教学大纲的规定,本专业的学生有一周半时间的《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水力计算、CAD绘图、设计说明书编写等方面能得到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和截流设计,以下为导流设计的相应资料。

2 基本资料

2.1工程概况

本水电站位于XC市某村境内,系YJ干流水电建设规划的梯级电站之一,距XC市公路里程约80km。

本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水库正常蓄水位1330.00m,死水位1328.00m,总库容7.6亿m3,属日调节水库。

本工程等级为一等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左右岸挡水坝、中孔坝段和溢流坝段(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消力池、右岸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右岸地下厂房装机4台600MW机组,总装机容量2400MW。工程枢纽处地形及工程布置见附图。

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334.00m,最低建基面高程1166m,最大坝高168.0m,最大坝底宽153.2m,坝顶轴线长516m;整个坝体共24个

坝段,从左至右由左岸挡水坝1#~9#坝段、左中孔10#坝段、溢流坝11#~14#坝段、右中孔15#坝段和右岸挡水坝16#~24#坝段组成;溢流坝段布置5孔溢流表孔,每孔净宽15m,溢流堰顶高程1311.00m;放空中孔孔口底高程1240.00m,孔口尺寸5×8m;溢流坝段下游接消力池,消力池边墙为混凝土斜边墙,消力池边墙顶高程1224.0m,建基高程分别为1166.0m、1180.0m,底板高程为1188.0m,消力池长145m。

2.2气象条件

YJ流域属高原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日照多、湿度小、日温差大,降水很少,只占全年的5~10%;5月至10月为雨季,气候湿润,日照少,湿度较大,日温差较小,降雨集中,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95%。

在该电站附近设立了DL气象站,观测有1996年5月至今的气象资料。据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77.4mm,雨季(5~10月)降水量为1022.5mm,占全年的94.9%;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6.5天。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8.7mm(20cm口径蒸发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最小值为8.0%。多年平均气温为18.6℃,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为0.5℃。

2.3水文条件

(1)径流

本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径流的年内变化及地区分布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据DL水文站1953年6月~2002年5月共49年(水文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416m3/s,折合年径流量451亿m3,径流深410mm。6~10月为丰水期,占全年的76.1%,11~5月为枯水期,仅占年水量的23.9%,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最小流量一般发生在1~3月,实测最小流量为304m3/s。

2.4地质条件

本水电站枢纽区属高山峡谷地形,坝址区河道由上游至下游从S75o E逐渐变为EW向,河谷呈基本对称的“V”型河谷,临江坡高大于700m,左岸坡度40o~45o,局部段达50°~55°,右岸坡度35o~45o,50o~60o。枯水期江水位1205m 时,水面宽90~110m,正常蓄水位1330m时,相应谷宽396~440m。

枢纽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2β),下游将涉及二叠系下统平川组(P1P)灰岩及砂岩,第四纪覆盖层分布较为广泛。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现代河床冲积物以及分布于两岸谷坡的崩坡积,坡残积、少量冲沟内的洪积物,两岸的阶地堆积物零星分布。河床覆盖层厚1.0~35.8m。

玄武岩坚硬性脆,而且经受多次构造作用,加之成岩过程中发育有大量的原生节理,岩石各向异性比较突出,使节理发育规律性差,方向较分散。枢纽区以中陡倾裂隙为主导优势,占裂隙总数80%以上,且分布普遍,缓倾角裂隙数量相对较少,但分布仍具有一定普遍性,裂隙产状在各部位差异较大,浅表部沿该组裂隙卸荷强烈,大部分充填次生泥。

上游围堰地基:据钻孔揭示,河床覆盖层最厚约35m,基岩岩性为P2β21杏仁状玄武岩及斑状玄武岩和P2β22杏仁状玄武岩、致密状玄武岩,根据覆盖层结构特征由下至上主要分为三层。

Ⅰ层:卵砾石夹砂层,厚4~10m,主要分布于河床中心,卵砾石成份主要为远源物质,如大理岩,花岗岩等,磨园度较好,砂为中粗砂,物质结构较紧密。分布于河床底部。

Ⅱ层:孤块碎石夹砂砾石层,厚8~19m,结构较松散,局部架空。孤、块石较多,孤、块及碎石成份主要为斑状玄武岩,新鲜坚硬。分布于河床中下部。

Ⅲ层:含漂卵砾石夹砂层,厚6~17m,漂、块石较多,结构较松散,漂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卵砾石主要为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分布于河床上部。

第Ⅰ层厚度小,局部分布。Ⅱ、Ⅲ层厚度相对较大,分布连续,总体粗颗粒组成骨架,结构较松散,局部架空,根据注水资料河床覆盖层透水性为:

K=3.32×10-2~8.25×10-1cm/s,可能为管涌土,透水性强,需采取适宜的防渗和排水措施以及合适的施工方法。

围堰两侧边坡整体稳定,但大致顺坡向的错动带及裂隙对局部边坡稳定不利。由于P2β21、P2β22岩体中裂隙发育,河床下部基岩为弱风化,基岩透水性为Lu=1.2~12Lu,透水性强,应切实按照设计要求作好防渗措施。

下游围堰地基:据勘测,河床覆盖层最厚约33m,由于施工弃渣原因,河床覆盖层厚度有所改变,结构特征与上围堰相近,但厚度略有差异。

Ⅰ层:卵砾石夹砂层,厚2~5m,分布于河床底部。

Ⅱ层:块碎石夹砂砾石层,厚6~14m,孤、块石较多,局部为含泥块碎石,分布于河床中下部。

Ⅲ层:含泥漂卵砾石夹砂层,厚13~21m,块石及漂砾较多,局部夹细砂透镜体,厚0.3~0.4m,分布于河床上部。

根据注水资料河床覆盖层透水性为:K=1.0×10-1~1.53×10-1cm/s,可能为管涌土,由于土体结构较松散,透水性强,需采取适宜的防渗和排水措施以及合适的施工方法。

堰基岩体为P2β14角砾熔岩和P2β13-2火山角砾集块岩、枕状玄武岩,弱风化上段下限,在河床位置最低高程约1150m,厚4~20m,下部弱风化基岩透水性为1.2~11Lu渗透性较强,应按设计方案做好防渗处理。

2.5交通及场地

本工程有铁路、国道及其他简易公路可到达,对外交通运输较方便。场内修建有进场公路、左右岸高线公路及其连接线、左右岸缆机平台公路、左右岸低线公路等,其中经左右岸低线公路可达到导流泄水建筑物进出口及上下游堰肩。

本工程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岸坡陡峻,阶地不发育,坝区附近可供利用的平缓山坡及滩地很少,除坝址附近库区沿江右岸黑水沟口至虎山滩分布有少量缓坡

地带外,工程主要场地集中在大坝附近右岸的黑水沟内、竹子坝沟内,大坝下游左岸2.5km打罗沟沟口,大坝下游左岸3.0km大桥沟沟口及沟内,大坝下游左岸10km大盐池等较为平缓地带。

2.6材料、技术供应条件

本电站所需建筑材料包括当地天然建材和外来建材两部分。天然建材主要为混凝土砂石骨料和防渗土料。通过对坝区周围的调查表明,坝区附近天然砂石料贫乏,远不能满足工程要求,但生产人工骨料的石料储量丰富,且距坝址较近。石料场主要有在坝址右坝肩上侧、竹子坝沟上缘山体的玄武岩料场,储量约1925万m3;土料场有温泉堡料场,储量约96.8万m3。

外来建材主要有水泥、粉煤灰、木材、钢筋、炸药及油料等,均在XC市可购买,施工用电由某市电力系统供应。

2.7施工工期

工程准备期从第一年3月导流工程施工及坝肩开挖准备工程开始至第三年2月具备下基坑条件,工期24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从第三年2月基坑开挖开始至第七年7月初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52个月;工程完建期从第七年7月到第八年7月,工期12个月。本工程总工期88个月,即第一年3月~第七年7月。

其中,大坝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1)大坝基础垫层常态混凝土浇筑开始日期:第四年2月1日;

(2)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开始日期:第四年4月1日;

(3)1265m以下大坝及溢流面浇筑完成日期:第六年4月30日;

(4)大坝常态和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日期:第六年10月31日;

(5)放空中孔工作闸门安装完成日期:第六年4月30日;

(6)放空中孔检修闸门安装完成日期:第六年10月31日;

(7)大坝帷幕灌浆完成日期:第六年10月31日;

(8)上游围堰拆除完成日期:第六年10月31日;

(9)下游围堰拆除完成日期:第六年4月30日;

(10)导流泄水建筑物下闸日期:第六年11月初;

(11)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完成日期:第七年4月30日;

(12)大坝表孔金属结构安装完成日期:第七年4月30日;

(13)大坝完工日期:第七年4月30日;

(14)1265m以上溢流面完工日期:第六年8月31日;

(15)消力池完工日期:第六年3月31日;

(16)第一台机组发电时间:第七年7月1日。

3 设计任务

根据本工程枢纽建筑物的布置及坝体断面结构形式,结合施工条件,进行施工导流设计,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选择导流方式(全段围堰法or分段围堰法?隧洞导流or明渠导流?)(2)确定导流设计流量(包括选择导流标准和划分导流时段)

(3)选择导流方案(包括初期、中期和后期导流方案)

(4)导流建筑物布置及设计(包括导流挡水建筑物及导流泄水建筑物)

(5)导流水力计算(无压流、半有压流、有压流)

4 成果要求

(1)设计说明书:20~30页。应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设计思路,包括设计基本资料的应用,导流方式选择、导流设计流量确定、导流建筑物设计及布置的理由,要求逻辑清楚,语句通顺;导流水力计算应包括计算公式、过程和成果。

(2)图纸:A3图纸2张。第1张为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采用虚实线的方式绘出导流建筑物的布置位置;第2张为导流建筑物横剖面图。应有正规图框。

(3)成果提交时间:

(4)答辩方式:

5 参考资料

(1)讨论课所用资料(锦屏一级水电站可研报告)

(2)《水利工程施工》(第6版)教材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第一卷施工规划第二篇施工导流(5)《水力设计手册》第六篇水工隧洞的水力计算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王民寿编

(7)《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图集》

设计提示

(1)选择导流方式

主要参考《水利工程施工》(第6版)教材第一章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以下简称为《手册》)第一卷施工规划第二篇施工导流第四章导流规划与设计P418~419页,再结合本工程地形地质等资料来选择。

(2)确定导流设计流量

导流设计流量一般需要结合导流标准和导流时段的分析来决定。

划分导流时段,可参考《水利工程施工》(第5版)教材P30页。

选择导流标准,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水利工程施工》(第6版)教材P29页。

注意:导流标准不仅包括初期导流标准,还应包括坝体挡水度汛标准,截流、下闸、封堵、蓄水标准。由于资料所限,主要依据所给工程资料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来定性选择初期导流标准,不考虑导流标准风险决策。另外,参考本流域上其他水电工程,初步拟定上游围堰最大堰高约55m,使用年限约3年。

(3)选择导流方案

参考所用资料(锦屏一级水电站可研报告)P18~22页。

(4)导流建筑物布置及设计

围堰布置参考《水利工程施工》(第6版)。

导流泄水建筑物布置参考《水利工程施工》(第6版),或《手册》第一卷施工规划第二篇施工导流有关章节。

导流建筑物设计参考资料(锦屏一级水电站可研报告)P25~42页。

如果导流泄水建筑物确定为导流隧洞,以下要点可供设计时参考:

①选择隧洞断面形式:参考《手册》P429页,定性比较;

②拟定隧洞断面尺寸:由于资料所限,可不进行经济断面计算;隧洞断面尺寸按有压流设计,断面最大平均流速不超过20m/s来确定;

③隧洞衬砌:衬砌厚度应根据地质资料和衬砌计算最终确定,由于所给地质资料不详,洞身全长均暂按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取洞径或洞宽的1/8~1/12,参考《水工建筑物》(第5版)教材P396页;

④洞口位置:取决于地形、地质条件,洞顶岩层厚度h应满足成洞要求,实际工程中,h可常取1~1.5倍洞门开挖宽度,参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P66页表3-21;

⑤进口形式:参考《水力设计手册》第六篇水工隧洞的水力计算P417页;

⑥进出口高程及底坡:参考《手册》第一卷施工规划第二篇施工导流P429页,出口高程不宜低于河床高程1200.00m,底坡可取1‰~5‰,底坡取大些,设计成陡坡,可增大泄水能力,也会简化无压流的水力计算;

⑦导流隧洞进出口的绘制:参考《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图集》简单绘制。

如果导流挡水建筑物确定为不过水土石围堰,以下要点可供设计时参考:

①围堰尺寸:在初步布置时,参考本流域上其他水电工程,初拟围堰最大高度为55m左右(最终数值要通过堰顶高程计算来确定),堰顶宽度可取10.0m,上下游坡比可按1∶2.0来估算围堰底宽,最终尺寸要参考类似工程围堰断面来确定,要设置马道。

②堰顶高程计算:要通过调洪计算确定下泄流量,再查下泄流量~上游水位关系曲线(由导流水力计算求出)得到上游水位,查坝址天然水位关系曲线得到下游水位;波浪爬高可采用莆田试验站公式或官厅水库公式计算,计算公式见《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4m/s,上游吹程取500m,下游吹程取400m。

(5)导流水力计算(无压流、半有压流、有压流)

如果导流泄水建筑物确定为导流隧洞,导流水力计算《水力设计手册》第六篇水工隧洞的水力计算或《手册》第一卷施工规划第二篇施工导流第五章施工导流水力学计算P499~521页。以下要点可供导流水力计算时参考:

①只进行无压流和有压流的计算,半有压流部分光滑连接;

②导流隧洞底坡设计时,可取大些,如4‰~5‰,设计成陡坡(要进行判断,可先假设为陡坡,再计算,最后检验),可简化无压流的水力计算;

③对于陡坡长洞无压流,其泄流能力不受洞长影响,可按短洞工作考虑。在进行水力计算时,可先假定流态为自由出流,淹没系数

,由公式

23

02H g b m Q s σ=(流量系数m 取0.34)计算出H 0

(H 0

≈H ),再进行判断:

如果75.0<-H il h s ,则为自由出流,假设成立;否则为淹没出流,要进行试

算确定淹没系数和下泄流量Q ,淹没系数值可查看《水力设计手册》P403页图6-1-8或《手册》第一卷施工规划P506表2-5-23。

④对于缓坡长洞无压流,一般要由隧洞出口向上游推求水面线,求得进口断面处的水深,计算比较复杂,参考《水力设计手册》P403。本此课程设计,可进行简化计算:认为隧洞很长,洞内出现均匀流,此时隧洞进口断面处的水深等于正常水深,可联立均匀流公式和

,用试

算求法Q ,参考《水力设计手册》P404。

洞身的布置等,计算繁琐,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课程设计可初估μ=0.7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