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 教学设计

特异性免疫 教学设计
特异性免疫 教学设计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教师的讲解应简洁、明了、准确,深入浅出,能够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二、学情分析

1、共性要素

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意识非常强烈,虽不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但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思考讨论,勇于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参与,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示自我机会。

2、个性要素

该班级学生为实验班,相对而言基础更扎实,学习自主性更强,在课程的基础内容上,可以适当进行扩展与补充,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2节内容。必修3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的稳态。本课时要学习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与特点,这是免疫调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系统的组成;而后一个课时,学生将学习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非常复杂,也十分抽象,学生一开始不易理解,因此有必要借助各种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从典型事实出发,经过推理、归纳和概括,形成特异性免疫这个过程的新概念,然后运用这个新概念去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最终将新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概念体系。

2、本节内容的概念图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2)说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并展示交流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概念图或流程图形式)

(2)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

(1)关注特异性免疫与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同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适应性的体现

(3)认同免疫调节是人体与各种病原体共同进化的结果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与学重点: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与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六、教与学的方法

1、教学策略

(1)直观教学法:主要是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的手段,通过动画、声音等直接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任务驱动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时的积极性高,掌握程度牢。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互动评价,更好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表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并提出疑惑,进而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知道学额上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用表格、图解来解释原理,同时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flash动画。

八、教学过程

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介绍甲流病毒的结构和繁

殖特点。

提问:甲流病毒从外界到达我们人体的呼吸道上皮的过程,都会经历机体的哪些抵抗?

同学们所讲的是属于我们上一节课所学过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就是免疫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那我们知道这两道防线的强度是比较弱的,一旦病毒大量繁殖,这两道防线就濒临崩溃。

内环境中的病毒主要是靠抗体清除的。而病毒藏身于宿主细胞,只有破坏了宿主细胞才能有效清除病毒。

抗体在体液中起作用,所以我们把由抗体发挥效应的免疫过程成为体液免疫,而靠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的免疫过程成为细胞免疫,这两者共同组成了特异性免疫。

展示淋巴器官中的多种淋巴细胞模式图。介绍人体淋巴细胞的种类,T细胞和B细胞。

小组讨论:甲流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起T细胞和B细胞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呼吸道黏膜的阻挡

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等。

接受新知识,进行初步了

解与记忆。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进行

自主学习。

回顾非特异性免疫。

初步学习特异性免疫的组

成。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

学习的能力。

体液免疫内环境中有很多病毒,有

些是从外界侵入的,有些

则是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

来的子代病毒。这些病毒

主要是靠体液免疫来消

灭。

结合课本体液免疫示意图,自学体液免疫过程,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学习,最后进行小组展示(每个组派一名代表讲解其中一个步骤)。

汇报结束。体液免疫也要经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和发挥效应的过程。那请大家思考:B细胞活化需要几个信号?

回答:B细胞要跟游离病毒直接结合。Th细胞被巨噬细胞呈递的病毒抗原决定簇活化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h细胞一旦遇到表面结合有病毒的B细胞,就会向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他的增殖分化。所以,B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游离抗原和淋巴因子。

B细胞活化之后会怎样?观察课本图片,并完成书

本练习。

回答:增殖分化成效应B

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

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

病毒结合。

借助教材插图和与细胞免

疫的类比学习体液免疫的

过程。

九、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之一,就是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引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学生还从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中看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

“特异性免疫”教学案例与自我评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生物组黄荻清 (本文获2008年广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壹等奖) 1教学设计理念: 1.1、人的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 ...............。教师的讲解应简洁、 明了、准确,深入浅出。以便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 ..........。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的时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1.2、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地方,更是增进心理能量,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的地方。 2 教材分析: 2.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物选修本“免疫”一节知识,是高考大纲中必考的重要内容。而“特异性免疫”中关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之内容又是重中之重。 2.2教学目标分析: 2.2.1知识目标: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的三个阶段;抗原、抗体、吞噬细胞、B 细胞、T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概念及其在相关免疫过程中的联系;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原理、特点;抗体怎样清除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区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2.2.2能力目标:自主构建 ..........特异性免疫过程动态图解并能以清晰、明了的书面及口头语言 表达 ..。能用坐标曲线 ....表达出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生成的变化。能用拟人化或比喻 的形式将抽象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内化 ..为具体、易理解、易记忆的过程。通过自我独立练习和课堂交流使学生体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从而逐步构建正确的自主评价体系。 2.2.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课堂动笔绘图、思考,体验什么是“集中精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和对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同伴的成功激发学生不断进取。以自己的成功激发自信。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以维持全身稳态的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集体意识。 [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形式复习抗原、抗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抗原进入内环境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便开始启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启动的呢?”引入体液免疫过程的学习。 2、正课: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 中成熟)和_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 防线; I第二道防线: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 第二道防线; I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_______ 和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2015_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3.6.1人体的免疫功能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人体的免疫功能 1. 举例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2. 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3. 列举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举例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并认同其作用。 我们可以以探索者身份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推理探索。通过自己打防疫针的亲身体 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与免疫有关的现象,通过设疑、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透过现象 揭示人体免疫的本质。理解免疫并利用免疫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探索的重点为免 疫器官及功能,难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自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本105页图3.6-1及阅读课本106页相应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 和 组成。 功能:阻挡 侵入人体,分泌物有 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 的作用。 2.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 和 组成。 功能:杀菌物质破坏多种病菌的 ,使病菌溶解死亡。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 的 。 归纳上述两道防线的共同点,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合作探究』 人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也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 都得病?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本106页图3.6-2及阅读课本107页文字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⑴请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腮腺炎病毒、病原体、抗原之间的关系。 图3.6-1-1 腮腺炎病毒、病原体、抗原三者关系图示 ⑵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⑶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⑷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⑸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流感病毒或其它病毒? ⑹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这样的免疫有什么特点? ⑺小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 2.区别两种免疫类型: 表3.6-1-1 非特异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表 3. 免疫 ⑴概念:。 ⑵主要功能:、自我稳定和。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表13-1):(1)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可通过非特异模式识别受体(PRR)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或某些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衰老损伤细胞、畸变肿瘤细胞和变性自身抗原而被激活迅速产生免疫效应;(2)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募集,即“集中优势兵力”之方式,而不是通过克隆扩增、分化为效应细胞后产生免疫效应;(3)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可通过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4)固有免疫细胞寿命较短,在其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不能产生免疫记忆细胞,因此固有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也不会产生再次应答。 表13-1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并能影响初始T细胞分化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生理条件下,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宿主免疫防御、监视和自稳功能,产生对机体有益的免疫保护作用。 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髓样DC是体内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他们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CD4+Th1/Th2/Th17/Tfh细胞和CD8+CTL细胞,启动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作为专职APC可有效激活CD4+Th1/Th17细胞和相应CD4+记忆T细胞,启动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作为专职APC将滤泡DC表面滞留或脱落的可溶性抗原或抗原-C3d复合物摄取加工后表达于细

第3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导学案(第1课时)

身体的防卫(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免疫现象。 2、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了解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难点: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前准备 1. .如图中一只蚊子在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叮咬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 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丝虫病,请回答: (1)甲是传染源;乙在患病前是易感人 群,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2)针对丝虫病,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搞好环境卫生,并及时防蚊灭 蚊。 拓展与提高 1. 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 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感冒。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源是患有流感的人,传播途径是空中飞沫,易感染群是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 (2)患者症状轻微时,一般可不用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免疫能力。患者痊愈后,一般不会再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是因为体内已存在这种病毒的抗体。 (3)在教室中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通风透气,消毒。 新课预习 一、对微生物的抵抗 1. 对微生物的抵抗:一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 内的病原体。 2.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呼吸道、口腔、胃 等保护屏障能抵挡和杀死与人接触的大多数病菌;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对突破屏障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进行吞食和消化;第三道防线是对吞噬细胞不能吞噬的

人体的免疫功能(导学案)

人体的免疫功能 【使用说明】 1、结合本学案学习目标和自学导航的问题提示,自学课本P105—108,找出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批注,勾画、理解问题的答案。 2、先独立完成“学以致用、合作探究”的题目,准备抢答。解决不了的题目,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和免疫。 【课前预习案】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①组成:和。 ②功能:阻挡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有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①组成:体液中的和。 ②功能: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使病菌而死亡;吞噬细胞能 和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3)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①组成:和。 ②功能:产生,只针对某一的病原体或起作用。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而人体通过产生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起作用,因此叫做。 3、抗原和抗体:①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 ;②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的物质。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 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和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和。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三、计划免疫 1、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功能。 2、连线: 结核病百白破疫苗 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疫苗 麻疹卡介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① 3、意义 ② 我的疑惑 请将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并记录在下面。

(完整版)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学习是一个接受刺激、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综合过程,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讲解。教师的讲解应简洁、明了、准确,深入浅出,能够给学生一种清晰而强度足够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必须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成为学生新一轮信息加工和自我构建的信息源。课堂教学也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反应和变化,及时反馈、小结,使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更有效。 二、学情分析 1、共性要素 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意识非常强烈,虽不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但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思考讨论,勇于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参与,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示自我机会。 2、个性要素 该班级学生为实验班,相对而言基础更扎实,学习自主性更强,在课程的基础内容上,可以适当进行扩展与补充,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2节内容。必修3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的稳态。本课时要学习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与特点,这是免疫调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前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系统的组成;而后一个课时,学生将学习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非常复杂,也十分抽象,学生一开始不易理解,因此有必要借助各种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从典型事实出发,经过推理、归纳和概括,形成特异性免疫这个过程的新概念,然后运用这个新概念去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最终将新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概念体系。 2、本节内容的概念图

《免疫 》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第三节免疫》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四、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 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对体液免疫的教学,让学生结合体液免疫的示意图阅读教材进行问题讨论,然后用图解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的辅助手段,使学生有个直观印象,再来层层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最后用图表表现出简单过程。在艾滋病病因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体,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对于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应该是会比较感兴趣的。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所面临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是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学习目标 1.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了解免疫器官、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4.理解增强个人的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 学习难点:理解增强个人的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1、整体感知:观看FLASH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 小组讨论课本P75“资料分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 2、认识第一道防线 仔细观察P77的卡通图VIII-4、VIII-5。自己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要求:描述时要突出关键点。 小组交流形成统一认识。 ①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②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拓展反思:狗在撕咬受伤后,经常会用舌头舔流血的伤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认识第二道防线 仔细观察P77的卡通图VIII-6、VIII-7。自己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然后小组内交流。 结合七年级下册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功能,总结出吞噬细胞的作用。 小组交流形成统一认识。 ①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②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拓展反思:对生活实例“发炎”进行问题讨论,红肿发痒说明什么?轻微的伤口可以不治而愈又说明什么? 小结:上面提到的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有哪些是相同的? (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a.人人都是生来就有的 b.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4、认识第三道防线 仔细阅读P77最后一段,认识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功能。 分析图片: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一、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说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5-37内容,认真观察图2--15。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知识导航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 ()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 组成。包括:、。 2、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2.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3.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抗体 抗原①②③ ⑤

(2) 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 抗原①②③+ 靶细胞抗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反应,“敌我不分”地将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①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进行攻击 ②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 ①概念:过敏反应——已经产生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时所发生的或的反应。 ②特点: a.发作、反应、消退 ; b.一般不破坏,不引起 c. 有明显的 提醒: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3)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病毒;入侵细胞——细胞;危害: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包括:监控并清除细胞,细胞和癌细胞 (2)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即AIDS,其病原体为,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5、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其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检测追踪在机体中位置。 (3)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巩固练习: 1、下图所示淋巴细胞的分化: 图中①是指________;②是指________;①细胞在③ 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①细胞分化成⑤ ________; ②细胞在④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⑥ ________。 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 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

免疫与健康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探究学案)【中考课标解读】 1、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理解人体的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的意义 4、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5、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者参与艾滋病的宣传 6、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并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 【中考命题规律分析】: 免疫和传染病这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为主,命题时经常给出预防常见传染病的事例,然后判断属于那种预防措施,属于那种免疫类型等,一般结合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考察,安全用药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其中2012年4分,11年6分,10年4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根据复习目标解决探究点针对训练的问题,用红笔标注出疑难点,每位同学都完成,组长负责交流答案。 探究点一:免疫【针对训练】 例1、下面四副漫画寓意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一组图示说明的序号填写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②皮肤的保护作用③溶菌酶的作用④吞噬细胞的作用 (2)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3)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有;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

例2、(2012 烟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张明注射了流感疫苗以后,在流感期间未患病,但是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恰当的解释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例3、(2012山东青岛)下列各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A型血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己腿部皮肤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探究点二:传染病及其预防【针对训练】 例1、(2012潍坊)2012年初,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由此推断() A.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例2、(2012 湖北)通过两年来的《生物学》学习,你对一些常见的疾病一定有所了解,下面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一项() A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疟疾 C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症 D夜盲症、肺结核 例3、(2011湖北)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A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 B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液的质量 C隔离艾滋病病人,限制活动范围 D推进技术进步,加速疫苗研制 探究点三:安全用药【针对训练】 例1、(2012济宁)下列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4.1 人体免疫系统 学案(含答案)

1.4.1 人体免疫系统学案(含答案)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特点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出现较慢,针对性强,作用强度远超过非特异性免疫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御功能特别提醒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因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属于第一道防线。 巩固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答案D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例】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

成的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思维导图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通过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构成的 第一.二道防线;对于一些致病能力强的抗原,还依赖于特异性免疫予以消灭。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然,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也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答案C 【变式突破】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A抗体B 细胞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1下列各组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C骨髓.扁桃体.胸腺D 抗体.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解析肾脏是泌尿器官,不属于免疫器官。 答案B2下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第1节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受MHC限制,其抗原特异性表现在: 应答的启动来自特异性抗原刺激 应答效应的靶目标为特异性抗原:抗体仅与诱导它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CTL仅杀伤和破坏表达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应答的结局是清除特异性抗原异物。 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多肽,从而导致特异性T、B细胞克隆激活,即一种TCR或BCR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TCR、BCR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种类繁多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第2节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机体对抗原产生初次应答后,所接受的活化信息及产生的效应信息可存留于免疫系统,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强烈、持久地发生应答。 免疫记忆的物质基础:记忆T/B细胞。 生物学意义:对机体抵抗病原体多次入侵有重要意义,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一、免疫记忆的特点 1、强而迅速的再次应答 2、抗原原罪现象:当机体遇到稍微改变的病原体时,仍优先启动免疫记忆细胞参与应答,因此可抑制更为高效的针对新表位的免疫应答。只有当机体遭遇缺乏初始病原全部表位的新病原时,此抑制效应才被打破。 第3节免疫耐受性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现象。见于异卵双生小牛,究其原因,发现该异卵双生小牛的胎盘血管相互融合,血液自由交流,呈自然连体共生,这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这种生来即已具有的、对某一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性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处于发育阶段的免疫细胞若接触抗原可诱导免疫耐受,为人工免疫耐受。 该实验证实了Burnet的推测——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天然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可视为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叫负应答。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性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负免疫应答)。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保持正常应答。 耐受原——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 直接原因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排除免疫细胞发育缺损 或不能被活化或增殖分化障碍 诱生原因免疫系统未成熟、先天性免疫缺损,应 免疫力减弱,用X线、免疫抑制药物、 抗原性状改变等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特异性有无 免疫抑制:无抗原特异性,对所有抗 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同一抗原物质,即可以是耐受原,也可是免疫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理化性状、剂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3-1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免疫一特异性免疫 教学目的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B:识记)。 2.抗原和抗体的知识(C:理解)。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异物性 抗原大分子性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抗体 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注解】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特异皮肤、黏膜等(第一道防线) 免疫分类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 一特异性免疫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骨髓:造(胸腺)↑↑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免疫系统 血干细胞 B细胞↓↓ (骨髓)效应B细胞→抗体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二)抗原和抗体 1.抗原 (1)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异物性(注意: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2)性质大分子性: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的物质 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2.抗体 (1)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例析】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衰老细胞、癌细胞等)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水解产物失去抗原的大分子性,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过程图 2.各阶段注意点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使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各细胞间的呈递是通过细胞的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2)反应阶段: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时,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①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菌结合后,可抑制其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和抗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两者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 【例析】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C) A.抑制病菌的繁殖(体液免疫的功能)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ABD是或主要是体液免疫的功能P22、P22、P23)

(完整版)免疫和计划免疫导学案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主备人:审核人:领导审核 班级:小组:组内编号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运用计划免疫预防疾病。 新课导学:环境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__功能。 学习任务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还有作用。呼吸道粘膜上有,具有的作用。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破坏病菌的使病菌溶解。血液和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吞噬消化。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 学习任务二:区别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的病原体,而是对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天然的防御功能。 2.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包括第三道防线后天的防御功能。 学习任务三:识别抗体和抗原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学习任务四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和损伤的细胞。 2.抵抗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3.监视、、体内的异常细胞。 学习任务五:计划免疫1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着科学的,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和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2、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和破伤风这三种传染病。 探究合作展示:1、教材80讨论的一二三题,做在书上。 2、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不会再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3为什么有些人在出过鱼虾后会出现过敏,过敏反应的出现是表示你的免疫能力下降了吗 4、举例说明免疫总是对人有益吗? 5、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 名称范围[来源学#科#网]特性形成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 教学目的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B:识记)。 2.抗原和抗体的知识(C:理解)。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异物性 抗原大分子性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抗体 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注解】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特异皮肤、黏膜等(第一道防线) 免疫分类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 一特异性免疫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骨髓:造(胸腺)↑↑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免疫系统 血干细胞 B细胞↓↓ (骨髓)效应B细胞→抗体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二)抗原和抗体 1.抗原 (1)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异物性(注意: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2)性质大分子性: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的物质 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2.抗体 (1)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例析】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衰老细胞、癌细胞等)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水解产物失去抗原的大分子性,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过程图 2.各阶段注意点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使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各细胞间的呈递是通过细胞的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2)反应阶段: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时,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①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菌结合后,可抑制其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和抗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两者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 【例析】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C) A.抑制病菌的繁殖(体液免疫的功能)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ABD是或主要是体液免疫的功能P22、P22、P23)

特异性免疫公开课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3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特异性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核心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免疫学基础知识,知道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但是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缺乏认识。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②指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③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④通过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联性,领悟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 ①尝试建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图模型。 ②联系实际,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分析相关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领悟系统内各要素需要协调合作才能维持人体稳态的观点。 3、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 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4、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①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知道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抗原、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 ③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问题,领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作用。 认知盲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及其异同点。 局限能力 ①分析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构建模型的动手能力。 二、设计思路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综合分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并从A组中选取若干优秀成员担任本节课的“导师”,负责对学习本节内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B组学生整理初中相关资料,组织C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五步教学法。.

特异性免疫的导学案

免疫调节(第2课时)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蒋春苗 一、考纲要求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构建概念图的形式将考纲中大的考点细化,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相应问题,教师对易错点进行点拨、适当拓展来复习、巩固、提升旧知识。每个考点设计对应练习,总结答题思路和强调答题规范。考点及时总结,进行前后联系,将零散的考点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网络。 三、授课过程 一级导学:夯实基础 通过课前学习,完成以下基础知识填空。 1.特异性免疫分为:(B细胞主要靠产生“作战”)、(T细胞主要 靠“作战”) 2.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物质。 3.抗体:化学本质是,由产生。抗体的作用方式是其与抗原结合后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016·四川卷,6C)( ) (2)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015.新课标Ⅱ卷,5C)( ) (3)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2014·江苏高考,T21A)( ) (4)浆细胞能增值分化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二级导学:内化提升 展示桃江中学患肺结核视频: 思考1:生活中哪些情况能让人产生肺结核抗体? 活动1 抗原初次入侵机体所发生的体液免疫 若某人首次感染肺结核后,肺结核会到达人体的哪些部位? 请在下图中用“√”标出来

构建概念图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 思考2 与体液免疫相关细胞的总结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2)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细胞有 (3)由B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有 反馈练习 [例1]以下关于体液免疫过程说法合理的是() A、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B、吞噬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载体识别抗原 C、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子细胞大部分为记忆细胞 D、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活动2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所产生的体液免疫 任务1 构建相同抗原再入的体液免疫的数学模型 思考3 背景资料:某科研所为了开发卡介苗,利用正常小鼠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的主要第一次接种卡介苗第二次接种卡介苗抗体浓度甲组接种不接种+ 乙组接种接种++++ 下图左侧是实效免疫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请在右侧画出二次免疫过程抗 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