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MMI-A智能MCC控制保护管理装置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项目内容

附件2: 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招标要求 一、项目内容 南充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含一个指挥中心、一个顶层应用平台、两个基础支撑平台和十一个子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等配套系统建设。包括内场、外场两部分。外场涵盖范围包括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内场涵盖信息网络机房、南充公安交通警察支队7楼指挥中心,详见下表,具体建设内容详见《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采购清单与技术参数(功能)配臵及要求》和《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警务资源管理系统新建1套 机房及配套工程市公安局14楼新建机房,包括模块化UPS1套、机房精密空调3套、33个机柜、走线架、200KW后备柴油发电机1台。 二、项目要求 1.本项目必须按专家评审及财政评审部门审定的技术方案实施建设,详见《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采购清单与技术参数(功能)配臵及要求》和《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2.投标现场须由投标人指派的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对投标文件进行讲解,讲解时间15-20分钟。 3.鉴于本系统后期将与智能交通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与市级智能交通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因此,投标人须无条件承诺:系统平台应设臵完善的用户权限、访问控制策略,同时,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等接口协议须采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协议,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确保系统平滑扩容或升级。平台为其他平台、社会资源或后期项目开放接口,需接入时无需支付接入费,平台厂商不得限制其他厂商接入。 4.系统在全市公安视频专网内运行,不允许与其它任何网络有直接物理连接,非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授权,不允许为其它任何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接入,不得将视频、图片、数据资源用于其它商业目的。 5.系统的传输网络限于裸光纤、MSTP、PON三种方式。 6.指挥中心LED大屏、交通诱导屏、信号控制机、交通视频采集设备、雷达测速设备、精密空调、UPS电源、服务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级别:全国 颁发字号: 实施日期:2005-1-1颁发日期:发文机关: 正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通信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雷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房火灾,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和从事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和经销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公用电信网的通信大楼、交换、接入网、传输、无线通信基站、IP 网站、局域网、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局(站)的防雷电安全保护的管理。 第四条通信网上的通信局站、机房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电安全保护系统。防雷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信网上安装的防雷系统经验收合格后可并网使用。第五条在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允许进网使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设计施工部门应选用检验合格的防雷产品。 第六条为保障通信网防雷性能的安全可靠,信息产业部对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和防雷系统实行定期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通信网上雷电灾害调查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电信运营商应遵照本办法,建立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各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领导对防雷安全负责。各级电信运营商应配合信息产业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的电信网防雷减灾调查。 第八条各地通信管理局负有监管本地区通信网络防雷减灾和安全生产的职责。负责组织对电信网上使用的防雷系统和防雷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和雷害调查,并将结果上报信息产业部。 第九条从事防雷产品和通信网上防雷系统检测的机构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第十条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通信防雷技术支持单位配合信息产业部做好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审查,配合各通信管理局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通信网上防雷产品的抽查管理。 第十一条信息产业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通信行业防雷减灾工作。对通过检测的通信防雷产品定期在网上公布。并组织对雷电灾害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通信防雷产品的要求 第十二条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十三条通信网上所使用的各类防雷保护产品应符合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第十四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符合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规定。 第十五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通过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的测试。 第十六条通信局(站)选用的防雷产品应通过信息产业部审查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在

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软件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版本说明 版本说明 河南联大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分为八大业务处理模块及一个安全管理认证系统,在实际中应针对不同的应用及需求予以选择配备;如本系统发生变化,恕不予以通知,请向河南省联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索取最新版本。 第二章软件设计原则 河南省联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联大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是一个综合性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具有实时数据管理模块、黑名单管理模块、红名单管理模块、图像监控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违法业务处理模块、违法数据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八大模块及一个安全管理认证系统。它实现了对实时布控、视频监控、交通信息采集、违法业务、处罚业务、前端设备管理等系统的管理与综合利用。 软件特点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和B/S 结构的来实现,具有下列特点:1.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2. 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4. 开发简单,共享性强。从而减少额外开发的IT投入及其应用的复杂性。 本系统将交通信息采集、电子警察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指挥调度反应能力。支持基于权限的安全访问机制,通过统一的角色和权限管理使得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得到保证。 可以与机动车管理系统、驾驶员管理系统、交通违法管理系统无缝对接; 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在系统中直接调用视频;

系统具有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强大的兼容性。使用XML 作为数据中介,可以实现不同数据结构中数据的交换与集成,从而可以获取集成不同厂家的各种设备数据,提高各种资源的共享与兼容。具有开放扩展性,系统提供开放的接口协议,支持将来其他的扩充系统接入(如交通信号控制、GPS定位、接处警系统等)。 业务方案框架 通过对公安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覆盖交警工作范围的信息采集、处理、交换、查询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交警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 现有平台已经集成了卡口、电子警察、监控、测速等多个子系统。实现所有工作点、所有部门之间数据统一管理。全程操作日志跟踪,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系统管理和信息集成上提出面向业务的行业平台,行业平台以违法处理、稽查布控、指挥调度、勤务管理等业务为主,业务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同时可以针对当地进行定制。兼容不同前端监控设备,可以将这些监控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实现对其他平台的对接,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全部基于标准WEBService服务。 应用软件架构设计 1)设计概述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可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一些架构模式(如:MVC)和设计模式(如:Singleton,Facade,Factory 等)复用已经封装好的的一些组件。 2)体系架构分析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在设计时考虑了对群集的支持。通过采用多层应用程序模型架构,特别是合理利用EJB组件来进行事务控制,可以实现系统对群集的支持,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的分布式三层架构:1.数据访问层,在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中,完全采用“面向对象接口编程”思想,同时使用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为主。抽象出来的数据库访问模块,脱离了与具体数据库的依赖,从而使得整个数据库访问层可根据数据库迁移。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的核心模块包含了整个系统的

1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1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1)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融合起来,并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系统;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证交通安全、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的一项重大关键技术;同时也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之外解决目前交通运输问题的主要途径。 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从70年代末,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即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各种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积极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已得到相应的应用。如美国,早在1993年起,每年就投入2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政府预算以促进ITS事业的发展。 目前,国外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方面已取得了许多可行的研究结果和应用实例,这些成果包括用于动态信息采集的传感器和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基于闭路电视(CCTV)系统的交通监控系统,针对静态信息组织管理和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具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交通建模方法和模型,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实现的车辆路径优化算法,非混杂环境的交通流量控制系统及方法等等。

日本政府在ITS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以期形成ITS 产业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在过去的5-6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近400万套车内导航系统在市场上应用。日本的ITS应用主要是在交通信息提供;电子收费;公共交通;商业车辆管理以及紧急车辆优先等方面。在长远方面,日本将开发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s System)。由于日本政府的直接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日本ITS领域的发展。 在美国,ITS应用发展较快的几个方面分别是,车辆安全系统(占51%),电子收费(占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占28%),实时自动定位系统(占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占14%)。 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大城市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实施。上海和深圳是这一方面的先行者。 在上海,采用高新技术改善交通状况的尝试已经有较长时间。80年代初,上海市就引进了澳大利亚的SCAT悉尼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991年,作为上海市“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进行“上海城市交通诱导信息系统”的研究。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进行“城市交通控制与路线诱导系统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上海市科委资助进行“车内自动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课题研究。1999年,上海市科委资助进行“上海快速路网交通监控收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课题研究。 深圳市也非常重视智能交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建设综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形成了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条件。先后建成了多个系统:无线集群调度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远程电子监控系统、运政稽查管理系统、交通一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 统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对交通灯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交通规则和交通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本系统是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采用双机容错技术,硬件实现了红绿灯显示功能、时间倒计时显示功能、左、右转提示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手动控制等功能。 关键词:交通灯;单片机;双机容错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发展迅速,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城镇道路建设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相对滞后,特别是街道各十字路口,更是成为交通网中通行能力的“隘口”和交通事故的“多发源”。为保证交通安全,防止交通阻塞,使城市交通井然有序,交通信号灯在大多数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的智能控制也有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各种交通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设计的交通灯管理系统在实现了现代交通灯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容错处理技术(双机容错)、左右转提示和紧急情况(重要车队通过、急救车通过等)发生时手动控制等功能,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1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该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兼用双机容错技术,以单片机89C51为控制核心,采用双机容错机制,结合通行灯输出控制显示模块、时间显示模块、手动模块以及电源、复位等功能模块。现就主要的硬件模块电路进行说明。 主控制系统 在介绍主控制系统之前,先对交通规则进行分析。设计中暂不考虑人行道和主干道差别,对一个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进行分析,共确定了9种交通灯状态,其中状态0为系统上电初始化后的所有交通灯初试状态,为全部亮红灯,进入正常工作阶段后有8个状态,大致分为南北直行,南北左右转,东西直行,与东西左右转四个主要状态,及黄灯过渡的辅助状态。主控制器采用89C51单片机。单片机的P0口和P2口分别用于控制南北和东西的通行灯。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双机容错技术,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容错技术以冗余为实质,针对错误频次较高的功能模块进行备份或者决策机制处理。但当无法查知运行系统最易出错的功能,或者系统对整体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时,双机容错技术则是不二选择。 双机容错从本质上讲,可以认为备置了两台结构与功能相同的控制机,一台正常工作,一台备用待命。传统的双机容错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中U1和U2单元的软硬件结构完全相同。如有必要,在设计各单元时,通过采用自诊断技术、软件陷阱或Watch dog等系统自行恢复措施可使单元可靠性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关键部位为检测转换(切换)电路。 图 1 传统双机容硬件错示意图

智能车辆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车辆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第一章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要求的不断提高,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两大问题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压缩天然气(简称CNG)汽车在降低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CNG汽车总数约10万辆,且据专家预测CNG汽车在5-10年内更有猛增10-15倍的趋势,预计在15年内将达到国内汽车数量的50%。随着使用CNG气瓶的汽车迅猛增长,废气瓶冒充新气瓶装上私家车、私自改装气瓶,加气站对报废气瓶或过期未检气瓶加气等等现象越来越多,大大增加CNG加气站的车辆安全管理难度,这些不合格车辆也成为引发CNG加气站爆炸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有效地管理加气车辆,提高CNG加气站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加气人员快速判别不合格车辆,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我公司在基于对数码相机和视频摄像机的充分了解下,经过对数码相机控制和视频控制的巧妙技术融合,采用一体化高清抓拍设备构建CNG智能车辆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系统对每个进入加气站的车辆的车牌号码进行拍摄,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计算机中的数据库,和数据库中存放的合格车辆的车牌号码进行比对。比对成功,证明该车辆为安全合格车辆,可以加气,并把该车辆加气的时间存储到计算机中,便于车辆管理查询。比对不成功,则视为不合格车辆,系统通过设置在加气站的显示屏显示该车的车牌号码,并报警通知加气人员不予加气。 系统采用先进光电技术,数字高清晰成像技术,高性能DSP处理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对通过机动车进行图像采集,获取机动车的号牌等要素,号牌自动识别、记录以及车辆号牌不合格时报警和显示功能,并满足CNG加气站对于通过的机动车实时捕捉、存储,查询等管理功能,对加强加气站安全防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设计原则 系统具有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可拓展性。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容量,为保持系统的先进性留下充分的发展余地。 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和实战性,合理配置资源,服务、服从于业务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防雷击电涌保护讨论参考文本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防雷击电涌保护讨论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防雷击电涌保护讨论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引言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促使建筑物不断地向智能 化兴建和发展。建筑物智能化在我国自90年代以来,得到 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近5年,智能建筑技术在国内几乎 所有的高层建筑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建 筑物智能化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的时间较短,起点较低,所 以我国的智能建筑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 流耐受能力差,对雷电引起的外部侵入造成的电磁干扰敏 感等弱点,尤其是抗雷击电涌能力差。如不加以有效防 范,无法保证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国内许多资 料均反映了由于未重视建筑物内部防雷击电涌保护,引发

了许多重要建筑物内中央计算主机、微机、程控交换机及各终端接口故障,造成了许多重大损失。所以,目前关于智能建筑的雷击电涌保护可靠性及安全运行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到20xx年底现有智能建筑中,有约80%以上是按国家标准1994年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来作为设计规范的,该规范已不能较好的满足信息时代对建筑安全防雷设计技术的要求。所以,20xx年国家对原1994年版标准作了较大的修订。但由于现有许多智能建筑仍是按1994年规范设计已建成的。所以,对这些建筑增强其防雷击电涌保护就成了很重要的课题。本文仅针对此点作一些研讨。 2.雷击电涌保护基本概念 2.1防雷区(LPZ)概念 防雷区(LPZ)概念首先在1992年国际防雷会议上提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完整版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智能交通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的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交通道路拥挤,停车次数增加,交通事故的上升等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妨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改善城市的

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智能交通系统在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和成熟,并且应用非常广泛。而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建设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其中,北京建立了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和紧急事件管理的4大ITS系统;广州建立了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的3大ITS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城市交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因此,发展智能交通将是二三线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以及交通管理规范服务、快速反应和决策指挥为目标,是以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提升全省/市道路交通总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市社会公共治安管理的需要 能够面向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6) 2系统功能 (7) 3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路口需求 10 3.3系统特点 10 3.4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系统硬件拓扑结构 10 3.4.2PL-20-CM系统软件构成 11 3.4.3路口感应控制模式 12 3.4.4行人过街控制 16 3.4.5公车优先感应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6绿波控制模式 16 3.4.7区域协调控制模式 20 3.4.8特勤控制 22 3.5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管理软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22 3.6PL-5D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主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2控制主机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3技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4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1主机箱外形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2性能及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3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4启动时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5信号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6控制方式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7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与实现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本人承诺呈交的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设计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 本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以及单片机最小系统和74HC245电路以及外围的按键和数码管显示等部件,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设计通过两位一体共阴极数码管显示,并能通过按键对定时进行设置。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扩展功能强。 关键词:交通灯;单片机;显示;计时;车流量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lights control based on MC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M applications are continually deepening, and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updated. In real-time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the microcontroller is often used as a core component, only SCM knowledge is not enough,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hardware structure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bination, to be perfect. Crossroads shuttle vehicles, pedestrians bustling, car dealership traffic lane, people walkways, everything in good order and well arranged. So what to rely on to realize it in order? Is the traffic lights on the automatic command system. A lot of traffic signal control. This system uses STC89C52RC and 74HC245 system and the smallest transistor driving circuit and a periphery of the keys and digital tube display and other parts, a design based on the single chip design of traffic lights. Design through one of two common cathode nixie tube display, and can be key to regular set. This system is practical, simple operation, strong expanding function. Keywords: Traffic light,SCM,Display,Timing,Traffic flow

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_陈阿仲

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陈阿仲1、周兴瑶1、罗承桢2、徐国庆3 (1.衢州市气象局,浙江 衢州 324000;2.福建省宁德市气象局,福建 宁德 352100;3.常山县气象局 浙江 衢州 324200 ) 摘 要 以衢州市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雷电物理、灾害科学等学科理论出发,建立雷电灾害数据库,通过该区划技术实现衢州及其周边地区雷灾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结合GIS技术分别对形成雷电灾害的因子——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得出各因子对雷灾风险的贡献;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数模型;绘制衢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衢州市本级、江山的雷电危险性最高,开化的雷电危险性最低;江山市、衢州市本级的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而言都比较强;衢州市本级和江山市交界处(大部分是江山港、常山江、乌溪江交汇处周边地区)雷电灾害风险最大,开化县雷电灾害风险最小。 本文利用ArcGIS的叠置分析和插值等工具, 实现了各种指标的定量描述,但有限的资料不足以描述衢州市雷电灾害情况,而且闪电定位系统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应综合更多年份和精度更高的地闪监测数据以及更加详实的历史雷灾资料,以便更好地做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为各级政府气象灾害规划防御编制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区划;GIS技术;气象灾害规划防御编制;雷电灾害风险指数 1 概述 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雷电灾害属于联合国公布的十大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长期以来,雷电防御工作只侧重于工程防护,而对于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工作比较滞后。因此,划定以雷电灾害数据库为基础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域是履行气象主管机构行政职能的迫切需要。通过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充实内容,并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奠定必要基础。 已有很多人对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进行易损度区划[ 1~3]。有的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指数计算,这种方法能够在对各个致灾因子赋予权重的基础上,区分各因子造成灾害的重要程度,以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并用聚类分析法生成了雷灾易损度区域划分图;有的根据历史雷灾资料初步分析区域雷灾易损性,这种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各个因子的重要程度,所以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建立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分析,通过对衢州市各县(市)区雷电灾害风险的分析,综合分析形成雷电灾害风险的四个因子: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雷电灾害风险指数(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dex, LDRI) ,用其来评估不同县(市)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雷灾风险区划图。 2 区域概况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l′~119°20′,北纬28°14′~29°30′,东西宽127.5公里,南北长140.25公里,总面积8836.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325.48平方公里,丘陵3181.15平方公里,山地4329.89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是衢州市的主体。下辖衢江区、柯城区、开化县、江山市、龙游县和常山县。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丘陵占36%,山地占49%。北部为千里岗山脉,西部为怀玉山脉,南部为市内最大山脉仙霞岭山脉,全市最高点为 * 资助:本文受浙江省衢州市气象局科技奖励基金项目《衢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研究》(QZ201004)资助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前言 1.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日新月益的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加以完善。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 随着微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单片机的应用在不断走向深入。它的应用必定导致传统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发生变革。也就是说单片机应用的出现是对传统控制技术的革命。它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化仪表、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等领路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控制。因此单片机的开发应用已成为高技术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了解单片机知识,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的意义 国内的交通灯一般设在十字路口,在醒目位置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的显示计时器来控制行车。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行车,车辆分流尚能发挥作用,但根据实际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还存在以下缺点:1.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某一车道车辆较多,放行时间应该长一些,另一车道车辆较少,放行时间应该短些。2.没有考虑紧急车通过时,两车道应采取的措施,例如,消防车执行紧急任务通过时,两车道的车都应停止,让紧急车通过。 基于传统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过于死板,红绿灯交替是间过于程式化的缺点,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就更显示出了它的研究意义,它能根据道路交通拥护,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提出了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道路的最大通行效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专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 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雷击风险评估就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后用和或积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的技术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 1、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2、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 3、现状评估是对一个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现有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 雷击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原则 1)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所依据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保证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应认真调查被评估对象雷击史(如果有的话),并加以认真分析,根据以往雷击史分析的结果最容易判断出雷电灾害危险源、雷电引入通道以及防雷环节的薄弱处。 4)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符合其适用范围的评估标准。 5)重视风险承担者的参与。风险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应该考虑主体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但涉及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的除外。 6)评估报告中风险控制对策应考虑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应进行费用分析,使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的选择剧本高效、合理和可操作性。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1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书 1)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TS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以及单片机最小系统和74HC245电路以及外围的按键和数码管显示等部件,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设计通过两位一体共阴极数码管显示,并能通过按键对定时进行设置。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扩展功能强。 关键词:交通灯;单片机;显示;计时;车流量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lights control based on MC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M applications are continually deepening, and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updated. In real-time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the microcontroller is often used as a core component, only SCM knowledge is not enough,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hardware structure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bination, to be perfect. Crossroads shuttle vehicles, pedestrians bustling, car dealership traffic lane, people walkways, everything in good order and well arranged. So what to rely on to realize it in order? Is the traffic lights on the automatic command system. A lot of traffic signal control. This system uses STC89C52RC and 74HC245 system and the smallest transistor driving circuit and a periphery of the keys and digital tube display and other parts, a design based on the single chip design of traffic lights. Design through one of two common cathode nixie tube display, and can be key to regular set. This system is practical, simple operation, strong expanding function. Keywords: Traffic light,SCM,Display,Timing,Traffic flow

3A级、4A级、5A级旅游景点景区智能雷电预警防雷安全防护系统介绍

3A级、4A级、5A级旅游景点景区智能雷电预警系统介绍 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发布人:王宝龙 产品名称:雷电预警系统品牌:郑州万佳 厂家: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 产品型号:WJAX/ZN1J 技术参数:当雷云形成或靠近的时候,对地静电场的电场强度会呈现显著变化特征。依此自主研发的雷电预警系统采用大气电场侦测仪运用测量环境静电场的原理来对雷云进行侦测分析。在任何时候,系统都可以根据对环境静电场的变化来侦测15公里以内靠近的雷雨云。当静电场的电场强度逐渐升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在测量区域范围很可能出现雷电。该雷电预警系统已经在国内气象部门的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在浙江省气象部门和电力公司已经广泛推广应用,我

们充分相信该雷电预警系统对雷电灾害风险有效防范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Pre-storm设备简介 Pre-storm是经过几代升级的最新产品,它的诞生与升级得力于常年的科研结果: 三、1、产品优势:大气电场仪采用差模测量技术 (有两个电极,所采集的数据是两个电极的差模),相对于现在市场上采用共模测量的同类产品,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信号,提供了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2、大气电场户外探测器的外形设计独特,避免了积雪,鸟窝,鸟粪等对测试电场产生的影响。 3、系统能够组网。对多个探测点返回的信号进行分析,操作者可以实时地对不同范围进行探测,并运用处理程序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扩大预警范围及预警精度。 4、采用新一代的数据采样技术,取样速度是5 ms。同类产品的取样速度约在32 ms。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设备参数侦测探头铝合金,浇灌树脂。 尺寸(mm)L:240; H:100; P:240 重量 (kg) :2 固定:50mm圆支撑杆及支撑 功耗(mA):270(含通讯控制器) 运行温度(°C):-20 到55 有效保护半径(km):20 或根据现场特征 连接:可插拔连接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