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会工作计划书

篇一: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沟通你我,共建良好社区

活动成员:韩淑钦、申东东,郭正坤、韩宗羽、潘亮、樊宇、万莉,张姗姗、王静娴,石佳立、潘秀丽、吴卓泰、刘金锋

社区简述:天津某一商品住宅区,现有住户200,普遍为邻里关系而感到困惑,更有些人因为邻里关系而怒不可遏,茶饭不思,部分住户之间经常因为小事情而发生口角,譬如楼上漏水,楼下声音太吵扰乱休息等事情弄得邻里关系十分紧张,而有些邻里之间对过居住数年不认识彼此,邻里关系非常淡漠,居民对社区问题不闻不问,社区举办活动也没有人参加,社区居民虽然居住在一起,但是钢筋水泥,防盗窗却早已隔断了邻里关系。社区面临问题一、社区工作者的准备阶段心理准备——应社区居委会邀请,由社区出面解决社区邻里关系,并促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实际准备(物质,技巧等)——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工作技巧二、社区分析阶段——介入社区的起点由两名社工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访问 (一)社区分析内容之一:社区基本情况 1、社区类型分析——

商品住宅区

2、社区的地理区域、面积及地理环境资料南开区,交通便利

3、人口资料

200户家庭,不足一千人 4、社区文化的特色

邻里之间沟通较少,矛盾较多

5、社区内正式结构和组织、社区直接提供服务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驻扎在社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辖区单位) 居委会

6、社区的权力结构——居委会

(二)社区分析内容之二:社区基本情况、社区资源分析社区资源的类型:

人力资源——居委会,志愿者,社工

物力资源(提供公共设施的资源,教育、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完备,由集体活动室供社区居民活动

财力资源——居委会、物业提供资金人文资源

人缘资源

(三)社区分析内容之三:社区问题/需要分析

社工及志愿者两人一组访问社区住户(因住户较多,暂时访问三十户),了解社区居民的想法及需求,从而确定社区问题及解决策略。社工一起讨论社区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策略。 1、社区问题的分析

1

a社区内共同性问题的分析

邻里间或者矛盾冲突不断,或者彼此互不相识互不沟通,关系默然,社区活动无人参与,小区没有任何活力,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小区活动不具有吸引力,对小区没有信心,这些均不利于居委会小区工作的开展。 b社区内群体性问题的分析

2、社区需求的分析需求类型:

感觉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求表达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规范性的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要比较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型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需求评估

三、建立专业关系阶段

此过程在社工进行住户访问时需完成,每户派一名代表参与小组第一次活动,社工与社区成员一起共同制定解决机制。以一组作为个案演示,主演专业关系的建立阶段,需一名社工一名案主。

四、制定计划阶段

工作目标的确定:促进社区邻里间的交流与沟通,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小区和谐。服务对象:社区居民,暂定三十户服务的形式与手段:小组工作

2

介入策略——个案+小组工作

协同工作的单位——居委会

实施计划地具体行动方案以及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方案工作程序

订立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活动)的内容、期望的服务成效

选择可行方案:整合不同方案的实际性、可行性、弹性等,确定最终方案。

五、实施计划阶段 (一)资源准备阶段 1、发动群众 2、挖掘资源 3、建立新组织

4、联系旧组织

(二)行动阶段小组计划方案: 3

4

(三)巩固成果阶段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的分工合作建立稳定的资源系统对组织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a经费报销

b对服务资料及时归档

c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六、撤离、评估和反思 (一)撤离工作现场

(二)评估执行效果

方案成效评估和方案过程评估评估的过程五步骤:

a界定评估目标

b建立成果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c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d选择适当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e使用综合分析方法

评估的特点:

5

篇二: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夕阳依旧美,爱生活,爱自己,建我和谐小区”社会工作服

务项目

(二)服务对象:核心服务对象:周家花园社区居家老人

扩展服务对象:小区小孩(小孩可以和老人一起参加活动,活跃氛围,增加快乐) (三)服务时间: 2013年 6月1日—— 2013 年7月1日(共1个月) 二、项目背

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现代都市的社区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邻里

之间却是越来越陌生了,举办活动,通过老人小孩,增进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互动,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快乐小区。

2、现在一些老人闲暇娱乐活动过于单调,生活缺少乐趣,对生活不够积极,

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加老人闲暇活动,丰富老人生活,让老人重拾生活信心,积极乐观面对老年生活。

3、社区老人因社区内设施等原因,缺乏身体锻炼,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4、小区内由于缺乏组织者等原因,小区内居民少有机会参与社

区活动,居民之间互动不足,领里关系生疏。

4、融入社工专业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共处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的发展,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人到了老年,虽然人在生理身体上出现老化,但是我们不能让他们的心理也随之老化。总有一些老人有着这样一种思想,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这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自卑。

为了让老人心理卫生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一直到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们各层次的需求,我们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家庭和小区环境以及社会这个大的背景对老人们行为的一种影响,分析导致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外在和心理原因,营造一种快乐阳光的小区氛围,帮他们重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进入老年后,身体素质会下降,需要必要的锻炼。此外老人大多退休在家,闲暇时间多,但人际交往范围缩小需要情感寄托,而且他们需要面对生死观,会出现消极的心里,从而导致心理疾病。我们社工介入,举办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身体,更新他们面对生活的观念。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协助社区居委会构建小区文化,给老人提供多样化生活,丰富他们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困难以及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增进老人自我效能感和面对生活的自信心,拉近小区领里关系,打造阳光,和谐小区。 (二)分目标

1、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关注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2、老人的增能,提升他们对老年生活的信心和自助的能力;

3、心理情绪疏导,,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

4、通过老人之间的互动,拉近小区领里关系,构建小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

5、资源整合,整合利用社会物资、义工等资源,让社会更多人关注老人养老,整合社会力量发展老年人社会工作。

四、服务内容

(一)成立服务研讨小组

1、通过与居委会多方讨论,成立服务研讨小组;

2、研讨小组的成员由居委会领导,河大本科社工及研究生组成,确保研讨的质量;

3、通过研讨小组这个平台,定期召开服务研讨会,商讨服务方案,协调服务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介入方法: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鼓励社区老人参与实现项目目标 1、“小区是我家,我爱我家,我爱我行动”活动,加强老人对小区的一种归属感

1)在我闲暇时我能为小区做什么,我能为他做什么,我能为小区打扫至少保持卫生,我可以陪小区的她聊天,倾听她的苦闷,互相鼓励,排除烦恼。 2)增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文化活动,如唱歌、打太极等,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增强老人的归属感;

4)开展义工关爱和互助行动,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5)组织老人一起讨论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协助老人共同解决。

2、我的社交圈,扩大社交圈,不再孤独

1)讲讲我的老朋友; 2)认识新朋友;

3)谈谈自己排除郁闷,与朋友分享减少烦恼的方法

3、充权增能,互相鼓励,提升老年人自信 1)举办趣味运动会

2)设置简单游戏,鼓励老人参与

3)让老人接触新的事物,学习进的技能,教他们上网,用手机发信息,教他们

打太极,跳舞,养生技巧等。

4、“夕阳也精彩”计划 1)个人才艺展示

2)围坐在一起,讲讲你开心的事 3)说出身边他的优点

篇三:社会工作个案计划书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佚;

性别:女;

年龄:13岁;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独来独往; 父母职业:父亲为某公

司职工,母亲下岗;

家庭生活背景:从小跟随外祖父母生活,感情深厚;上小学后与父母随父母生

活,父亲管教很严,曾经与父亲发生争执,造成父女之间的隔阂,与母亲关系较好;

学校生活:小学成绩一直很好,有两个很亲密的朋友,但是常与朋友发生争执;

上初中之后,成绩较好,但是初三之后成绩下降,没有朋友,经常独来独往。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背景材料:

小佚是独生女,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小佚,所以把小佚交给其在农村

的外祖父母照顾,小佚与外祖父母感情很深。小时候的小佚很活泼甚至调皮,经常

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跟他们在一起她感觉很快乐。

上小学后,小佚的父母把小佚接到县城,从此小佚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小佚的父亲平时不善言谈,但对小佚管教很严,小佚放学回到

家总能自觉地先写作业,但是有很多时候因为粗心或者急于可以

出去玩,作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父亲的惩罚就是“面壁思过”。有一次周末,小佚没有做完作业就跟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回来之后发现父亲很生气,同时发现书包被父亲扔到外面,于是跟父亲起了争执,从此之后一个月小佚没有跟父亲说话,小佚一度很恨父亲,后来经母亲的开导和劝说,小佚逐渐了解了父亲对她的用心和关爱,小佚试图“原谅”父亲,但是总觉得跟父亲之间已经有一层厚厚的隔阂,跟父亲在一起感觉不自在,在遇到问题时也总会跟母亲说。

小佚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比较好,她有两个很亲密的朋友,但是三个人之间时常发生矛盾,发生矛盾之后互相不理睬对方,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归于好,如此这样反反复复,使小佚感觉很厌烦。

升入初中后,一开始小佚不习惯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她渐渐的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式,成绩名列前茅。由于小佚感觉厌倦了小学时跟朋友的分分合合,所以决定不再交朋友,从此很少与同学说话,在班级里较沉默,课间操、体育课、餐厅,也是独来独往,一开始她感觉一个人不用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小佚感觉很自由,虽然有时候也会感觉很孤独,但是她也一直不愿交朋友,很少跟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性格越来越内向。自从上了初三之后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自我心理学认为问题或挑战源自个人的内部冲突或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因此案主的压力来自环境的压力或者发挥不良的自我功

能。由此,自我心理学取向的干预目标是帮助案主建立新的自我优势或者有效利用现有的自我优势。小佚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一方面在心理上跟父

亲有隔阂,在家庭中不能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排斥朋友,小学关于朋友的不好记忆使她产生了不再叫朋友的观念,从而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独,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小佚解决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困扰,解除与父亲的隔阂与消除关于朋友之间矛盾的不好印象,将有助于小佚的健康成长,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另外,从Ellis的理性情绪治疗中提炼出来的ABC人格理论认为,A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目标是清晰地改变行为或者改变认知,在改变行为或认知之前辨识出它们的前导因素,澄清前导因素与关注问题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新的认知方式去思考或以新的行为方式去应对,从而消除或化解前导因素与关注问题的必然联系。小佚与父亲的争执和跟朋友的矛盾作为激发事件,使小佚对于父亲和朋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小佚与父亲相处不自在以及排斥朋友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应该让小佚改变对父亲和朋友的认知,以求改善与父亲的关系,同时让小佚得以敞开心扉接受新朋友。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小佚)目前面临的困境可知,案主需要跟父亲破除隔阂,恢复父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其在家里可以感受到温暖和舒服;其次,

案主需要重新再认识自己与朋友的关系,使其在学校里充分感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提高其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五、服务过程与计划

服务过程和计划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建立关系:社工开始与案主接触,进行初次会谈,并制定治疗计划目标。初次会谈时,社工要全面了解案主当前的问题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运用相关技巧赢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过讲一些自己与案主类似的经历,增强

案主对社工的信任),社工要给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励案主的成长和改变的动机。同时,针对会谈内容,制定对案主的治疗计划目标。

2. 对案主进行心理及其行为的研究:社工要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关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指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可以在与案主进行初次和二次访谈时,可以使用宣泄治疗法,一方面让案主的困惑情绪及压力得到宣泄,另一方面获得有用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宣泄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导。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父亲和母亲,尤其是父亲。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案主的内心冲突和目前的行

为状况等。

3. 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在整理、归纳及分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社工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评估和推断,重点包括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家庭环境以及案主与其父母的关系;案主个人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

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4. 治疗:社工与案主进行深入接触,并对案主进行治疗。目标是减轻“人——情境”系统的功能失调,缓解案主在家庭里不自在及在学校里的孤独情绪;改善案主的家庭及学校环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促进案主的成长。

在治疗过程中,社工要重视案主情绪和认知的变化,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帮助案主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比如与父亲的争执和与朋友之间的矛盾。

社工还可以对案主进行间接治疗,可以与案主的父母进行沟通,请他们协助社工给予案主更多的关爱,多与案主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促进案主与父亲关系的改善;

还可以与案主所在班级或者老师联系,通过改善案主所属的校园环境,如请同学们主动来接近案主,或者请老师多关心案主,以促进案主性格的转变和人格的完善。

六、成效评估

通过观察和测量案主的生活态度和性格变化进行评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测量表对案主进行周期性测量,还可通过询问案主的父母或老师同学了解案主的近况。要对案主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与教训。

篇四:小组社会工作计划书

小组社会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科学束身,重塑自我理念

我们发现,现在的许多女孩子虽然体形正常但仍为了追求骨感美,热衷于各种减肥活动,如运动瘦身、尝试各种减肥药品、节食等。更有甚者不惜代价做抽脂手术,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身材符合到处宣传的“骨感美”,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伴随而来的是减肥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减肥成功让自己更健康倒也罢,但由于过度节食、使用减肥药品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也值得人们关注。有些女生一天只吃一顿饭,严重的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晕倒。这样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家经常讨论外表体形问题。如“××明星的身材超棒~”“××的女朋友有魔鬼般的身材。”在服装店购物时,常听到售货员说:“这件大衣有收缩腰腹的功能让您看起来腰更细更有曲线美。”“这条裤子的裤形经过专门设计,穿上后有很好的收腿塑形效果,让您的双腿更显纤细修长。”电视上各种减肥产品的广告以及宣传更是比比皆是。周围的环境一直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身材非常重要。因此有些女生会因为自

己的身材不够好而感到不自信甚至自卑。对那些细腰长腿的人羡慕不已,于是狂热追求减肥。“减肥”几乎是在年轻女生群中随处可闻的词。

这些女生一般是20多岁,步入成年不久,这些人更喜欢追求流行时尚,关注外表形象,心理上渴望展示自己、希望被肯定及吸引异性的需要促使她们疯狂地追求良好的体形。她们认为身材好是一种资本,肥胖会让自己没有吸引力从而缺乏自信。而有些体形正常者也加入了这种行列以宣传的那种骨感美来苛求自己,只要没有达到那种极瘦的地步就需要减肥,她们不知道健康就是一种美,年轻人散发的青春活力就是一种独特的美。不科学的减肥方法和认知观会给她们带来更多的伤害。如(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a612231136.html, 千叶帆文摘:社会工作计划书)果不对她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我们这一小组的对象就是那些体重符合正常标准但仍对减肥有狂热追求的女大学生,帮助她们更好地对待减肥问题。我们认识到她们如此热衷的原因是她们对美缺乏正确的认识,随大众潮流忽视了内在美的重要性。此外,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肯定,缺乏自信心,只有通过追求外表美来安慰自己。我们采用小组介入的形式让她们能在有相似想法的人组成的小组环境中互相倾诉交流并获得支持,恢复自信走出减肥的误区。工作员引导要用科学的减肥观为指导,交流科学的减肥方法,切勿随波逐流伤害自己的健康。在保持健康体形的同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做到科

学减肥,快乐一生。

理论构架

根据这个小组的主题、服务对象、小组特征、目的及目标,我们选择以下几个心理学理

论构成了该小组的理论构架:

1.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将人的成长分为八个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亲密和疏离(20-40岁)这一阶段,虽然这一阶段的影响因素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但主要还是受到学校这一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这一阶段渴望与人结成友谊和伙伴关系,追求爱的感觉。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为了获得友谊和爱,就会特别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从而过分的要求自己。

2.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

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小组中的成员,或者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感觉自己的身体肥胖,或者本人在与他人沟通中,他人有意或无意的评价,使她产生对自己身体的消极看法。以上两者,都可能导致组员对自己的体形要求过于苛刻,使自己形成了对外在形体不正确的观念。虽然自己的身体不胖,但是不自觉在观念中会给自己灌输“我很胖”的观念,进而“不择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地加入“疯狂”减肥的行列。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不是环境被动的产物,人是积极

的、能动的,对环境中的刺激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反应并且把所选择的刺激进行组织并转化。观察学习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五部分。行为是可以通过赞赏和惩罚得到强化的。本小组通过组员间的密切互动和真实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观念。在小组中,每个组员都以他人为学习对象,可以从具有一定同质性的他人的评价发现真实的自我,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产生正确的自我观念,确立信心。同时,每个组员又是作为他人的学习对象而存在的,可以以真诚的心态,正确地评价他人,为他人提供建议,协助他人确立自信心。

在小组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会利用以上理论来分析造成组员产生不当自我意识的原因,并根据以上相关理论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开展小组的活动。针对小组的目标

和目的以及小组实际情况,我们会着重使用心理治疗法。小组组员的不自信观念的确立,主要是由组员心理上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挫败感引起,因此具有很强的心理基础,要改变组员对自己身体产生的自卑感,就需要从心理上进行校正。小组通过组员间的交流,并通过模仿学习、反馈及支持,可以使组员相互鼓励、改变共有的不当观念,重新确立自信。

同时,在小组的进行过程中,工作员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我们会采用引领性技巧、同感、自我披露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向小组成员提供一些可以支持和鼓励组员的信息,引导组员、协助组

员解决问题,达到小组的目标。

目标及目标

目标:引导组员建立健康的瘦身心理,互相交流学习科学的瘦身方法,以促进其身心愉悦,挖掘潜能

目的:

1 让组员摆正心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

2 在活动过程增加组员之间的沟通机会,交流心得增进了解,感同身受并获取有价值的经验。

3 主要帮助组员克服其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如自卑,消极,盲目等;培养自信,重新认识自己。

服务对象

特点:体重基本符合标准,但仍过度热衷“瘦身”者

小组特征:

1 性质:身心引导小组

2 节数:4节

3 日期:2009年3月7日,2009年3月28日

4 时间:每周日15:30,16:30

5 地点:社区活动中心(亦可因活动具体安排而改变)

6 人数:8——10人

招募方法

1. 在网站上发布活动信息。

2. 在社区宣传橱窗内张贴活动通知。

3. 亲自通知我们所了解的适合参加此次活动的朋友。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7日15:30——16:30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第二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14日15:30——16:30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第三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21日15:30——16:30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第四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28日15:30——16:30 活动地点:社区活动室

所需资源:

1 人手:工作员3——5名

志愿者:4名(曾有过瘦身经历,热情友好,可与组员分享经验提供方法给予建议的志

愿者)

篇五: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

关于邻里关系的解决

社区简述:贵阳金地社区住宅区,普遍为邻里关系而感到困惑,

更有些人因为邻里关系而怒不可遏,茶饭不思,部分住户之间经常因为小事情而发生口角,譬如楼上漏水,楼下声音太吵扰乱休息等事情弄得邻里关系十分紧

张,而有些邻里之间对过居住数年不认识彼此,邻里关系非常淡漠,居民对社区问题不闻不问,社区举办活动也没有人参加,社区居民虽然居住在一起,但是钢筋水泥,防盗窗却早已隔断了邻里关系。

社区面临问题

一、社区工作者的准备阶段

心理准备——应社区居委会邀请,由社区出面解决社区邻里关系,并促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实际准备(物质,技巧等)——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工作技巧

二、社区分析阶段——介入社区的起点

由两名社工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访问

(一)社区分析内容之一:社区基本情况

1、社区类型分析——

商品住宅区

2、社区的地理区域、面积及地理环境资料

南明区,交通便利

3、人口资料

大约一千人

4、社区文化的特色

邻里之间沟通较少,矛盾较多

5、社区内正式结构和组织、社区直接提供服务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驻扎在社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辖区单位)

居委会

6、社区的权力结构——居委会

(二)社区分析内容之二:社区基本情况、社区资源分析

社区资源的类型:

人力资源——居委会,志愿者,社工

物力资源(提供公共设施的资源,教育、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完备,由集体活动室供社区居民活动

财力资源——居委会、物业提供资金

人文资源

人缘资源

(三)社区分析内容之三:社区问题/需要分析

1、社区问题的分析

a社区内共同性问题的分析

邻里间或者矛盾冲突不断,或者彼此互不相识互不沟通,关系默然,社区活动无人参与,小区没有任何活力,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小区活动不具有吸引力,对小区没有信心,这些均不利于居委会小区工作的开展。

b社区内群体性问题的分析

2、社区需求的分析

需求类型:

感觉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求表达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规范性的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要比较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型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

需求评估

三、制定计划阶段

工作目标的确定:促进社区邻里间的交流与沟通,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小区和谐。服务对象:社区居民,暂定三十户

服务的形式与手段:小组工作

财力安排和人力安排

服务活动时间进度表

介入策略——个案+小组工作

协同工作的单位——居委会

实施计划地具体行动方案以及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方案

工作程序

订立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活动)的内容、期望的服务成效

选择可行方案:整合不同方案的实际性、可行性、弹性等,确

定最终方案。

四、实施计划阶段

(一)资源准备阶段

1、发动群众

2、挖掘资源

3、建立新组织

4、联系旧组织

(三)巩固成果阶段

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加强内部的分工合作

建立稳定的资源系统

对组织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a经费报销

b对服务资料及时归档

c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

五、撤离、评估和反思

(一)撤离工作现场

(二)评估执行效果

方案成效评估和方案过程评估

评估的过程五步骤:

a界定评估目标

b建立成果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c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d选择适当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e使用综合分析方法

评估的特点:

a受社区工作者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的影响

b评估是个相对的、冬天的过程

c评估是社区工作者与有关社区成员和案主一同参与的过程 d 评估是个分析和行动并重的过程

反思工作得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