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行业收益剖析

养猪行业收益剖析
养猪行业收益剖析

养猪行业收益剖析

养猪行业分析

一、行业概况

养猪户一般分为自繁自养和购买猪仔~一年出两栏。客户上

半年装猪一般在春节过后2-3月开始装~一是赶在8月15 日

钱销售好价钱~二是避免夏季热天不好管理。下半年一般在

7-8月开始装~赶在春节销售价钱较好~避免冬天不好管理。

待猪成长6个月左右即可出栏。二、客户经营分析

,1,、资金需求额度

规模在200-300只资金需求在2-3万元~规模较大的养殖厂资金需求相对较大~需求资金在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般来说200头猪可以授信3万元。

,2,、投入产出分析

1、成本投入。

,1,猪圈成本

目前~膘猪养殖一般采取圈养方式。一般家庭养殖~规模养殖修建的猪圈~大约为300平米~基本全是砖头垒建而成~饲养用具如食槽、水槽等~另外还要配备产床、电暧气、电风扇等。以200头的规模为例~修建猪圈的投资约为五六万元。

,2,猪仔成本

猪仔来源有两种:购买猪仔和自行繁养。

若购买猪仔~每头猪的购买成本为300元/头左右,若自行育雏~猪仔成本相对较低。一头母猪每天需6斤饲料~饲料由豆粨、麸皮、玉米和预混料混合搭配而成~配下来平均1.2-1.5元/斤~一般按1.25元/斤计算~一年365天*6*1.25元/

斤=2737.5元.加上防疫费用需100元,按2837.5元计,一年一头母猪按2窝算.一窝平均12头。一个小猪的成本就是2837.5元(母猪一年成本)/24=118.2元/头。

,3,饲料成本

在猪仔前6个月的生长期内~属纯投资时期。小猪30斤前一般吃乳猪饲料(颗粒料).料按2.1元一斤算,30斤前基本还在吃奶期.几乎就是吃一斤饲料长一斤.按1.2斤长一斤算,小猪长到30斤成本30*1.2*2.1=75.6元, 一头猪一般长到200-240斤左右即可出栏~30斤到200斤育肥猪吃配合饲料~由玉米、豆粕、预混料和麸皮进行搭配.理论算平均料肉比3:1.也就是30斤长到200斤(200-30=170)需要600斤左右的饲料长到200斤.饲料按1.25元每斤~吃600斤饲料也就750元.养一头从出生长到200斤的猪花费750+75.6=825.6元。总计成本为

118.2+825.6=943.6元。以上是采用现金付款~目前饲料商采用现金与赊销差比法~如客户采用赊销~配合饲料合到1.3元/斤~饲料费用为600*1.3=780元~母猪繁养小猪饲料成本与现金付款基本持平。总计成本为118+780=898元。一头猪采用现金付款与赊销相差30元左右。

,4,防疫及水电成本

每头猪生长期一般需要的防疫成本80元元左右。养殖户

,场,一般都有自备井~用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2、利润分析

以1头猪为例~整个养殖周期的投入产出情况如下:

自繁自养:

总成本=母猪生小猪成本+饲料成本+防疫及水电成本

=118.2+825.6+80=1023.8,元, 购买小猪:

总成本=购买小猪成本+饲料成本+防疫及水电成本

=200+750+80=1030

总收入=猪销售收入 =200*6.3=1260元

自繁自养

毛利率=,总收入-总成本,?总收入

=,1260-1023,?1260=18% 购买小猪

毛利率=,总收入-总成本,?总收入

=,1260-1030,?1260=18%

三、行业特征

淡旺季分析

资金需求量较客户资金需求时间一般不定~养猪后期1-2月

大~一般也就在9、10、11、12、1月~猪吃饲料较大~针对

规模型养猪~自有资金难以支撑~需筹措资金。另针对购买

猪仔类客户~目前养殖户抱着“多少都一样养的念头”想扩

大规模~一般在3、4、7、8月购买小猪~需筹措资金~某些

养殖户再扩大规模之后~手里自有资金可支撑2个月~一般

在5、6、9、10月需筹措资金~不过季节不是太明显~旺季

主要集中在9、10、11、12、1月较为明显。综合以上~养殖

资金需求时间一般集中在1、3、5、8、9、10、11、12月~

基本上较为平稳。

四、行业风险

,1,主要风险点

1、疫情风险

一是许多小养殖户混乱的生产条件和大量抗生素的非法使用~造成了混合感染、交叉感染大量的存在,

二是目前猪疾病的日趋复杂~病越来越难控制~即使多次加倍使用疫苗~防疫效果仍不理想,

三是病毒病菌耐药性强~难防难治~用药成本越来越高。

2、市场价格波动

一是原料成本变动~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养殖成本不断

提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水平,

二是生猪价格起伏较大~养殖户收益不稳定。最近两年~生

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养殖户逐步进入微利时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围,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围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 环太平洋、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公司农户合作养猪的常见疑问解答

“ 公司+农户”合作养猪模式常见疑问解答:1、问:我们农户是否属于帮公司养猪?养大一头猪公司给多少钱? 答:首先肯定农户不是帮公司养猪,农户是跟公司合作养猪,是属于合作的关系。温氏公司养猪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和农户合作养猪,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的优势结合农户的土地、劳力资源优势,双方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农户在温氏养猪模式产业链中只是做了其中饲养的一个环节罢了。其它的猪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还是公司在做,因此农户不属于帮公司养猪这样一个角色。至于养户养大一头猪公司能赚多少钱?这个很难说,公司只能说确保公司整体农户平均毛利在80-100元/头。不可能保证每个农户每头猪都赚80-100元。 2、问:为什么农户利润有高有低?公司是怎么操作的? 答:农户利润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如果农户利润都很高或都很低那才是不正常的。因为相同的猪苗、饲料、药物、技术和统一的肉猪收购价。在不同的猪舍位置、受不同的地理环境、水质、温度,环境卫生不同、饲养员管理程度的不同都会对肉猪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因此每个养户的生产成绩不同,所获取的利润是不相同的,猪养得大、药费低、上市率高、料肉比低利润肯定高,反之利润就低。 公司对每个阶段平均利润是有保障的,不管市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公司都能保证整体农户的平均利润。主要是通过补贴的形式进行利润平衡,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整体生产成绩来决定当时的补贴多少。 3、问:猪养多久才卖?一年能养多少批出栏? 答:肉猪上市是综合体重、饲养天龄、耗料包数及当时市场情况来决定,一般是进苗后135天左右上市。公司确保一年能出栏两批以上。 4、问:现在为什么排苗期那么长?并且还排不够猪苗?

中国养猪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中企智业)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2)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2)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3)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5) 六、2017-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6) 第二节中国养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8) 一、养猪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8) 二、养猪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9)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16) 第三节中国养猪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1

2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 历史变动轨迹 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 7.8%。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 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图表- 1:2012-2017年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1%。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下降8.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

公司 农户合作养猪的常见疑问解答

“公司+农户”合作养猪模式常见疑问解答: 1、问:我们农户是否属于帮公司养猪?养大一头猪公司给多少钱? 答:首先肯定农户不是帮公司养猪,农户是跟公司合作养猪,是属于合作的关系。温氏公 司养猪是以“公司 +农户”的模式和农户合作养猪,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的优势 结合农户的土地、劳力资源优势,双方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农户在温氏养猪模式产 业链中只是做了其中饲养的一个环节罢了。其它的猪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还是公司 在做,因此农户不属于帮公司养猪这样一个角色。至于养户养大一头猪公司能赚多少钱?这个 很难说,公司只能说确保公司整体农户平均毛利在80-100 元 /头。不可能保证每个农户每头猪都赚 80-100 元。 2、问:为什么农户利润有高有低?公司是怎么操作的? 答:农户利润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如果农户利润都很高或都很低那才是不正常的。因 为相同的猪苗、饲料、药物、技术和统一的肉猪收购价。在不同的猪舍位置、受不同的地理环 境、水质、温度,环境卫生不同、饲养员管理程度的不同都会对肉猪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因此每个养户的生产成绩不同,所获取的利润是不相同的,猪养得大、药费低、上市率高、 料肉比低利润肯定高,反之利润就低。 公司对每个阶段平均利润是有保障的,不管市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公司都能保证整体 农户的平均利润。主要是通过补贴的形式进行利润平衡,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整体生产成绩来 决定当时的补贴多少。 3、问:猪养多久才卖?一年能养多少批出栏? 答:肉猪上市是综合体重、饲养天龄、耗料包数及当时市场情况来决定,一般是进苗后 135天左右上市。公司确保一年能出栏两批以上。 4、问:现在为什么排苗期那么长?并且还排不够猪苗? 答:公司在刚发展阶段,都会碰到要么养户发展快,猪苗供应不上;要么养户发展慢,猪 苗投放不下的困难。这都是暂时存在的,一般一年半后基本解决。我们富川公司就是碰到前者 的暂时困难。 对于排苗方面,公司对养户都会妥善安排,公司原则是前 3 批进苗的养户,按实际规模的 70%投放猪苗,主要是考虑新养户经验欠缺,各方面的管理都还不是很熟悉,为了确保每批 都能养好猪,获取好的回报,同时累积饲养经验,因此所有前 3 批都不投满。 3 批以上的养户才能按实际规模全额投放。 5、问:对于老板式养猪、合伙式养猪,公司是否允许或持什么态度? 答:公司向来都不提倡和不主张老板式投资养猪或合伙式养猪,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养猪行 业是低回报行业,利润较低。如果请人养猪,本身利润才100 元 /头的幅度,扣除人工工资、 杂费、饲料运费等费用,就基本不剩什么利润了,因此作为投资来说,这就不是一个好的项目。 合伙养猪也是一样的道理,本身利润不高,还要两个人分,一个人能分多少啊,况且合伙养猪 在饲养过程中会经常相互埋怨对方,最后会连好朋友都没得做。因此公司规定一个家庭养殖的 最大规模为 500 头。超过 500 头以上规模的农户公司都不批准建设。 6、问:现在我养了一批了,想扩建猪舍,公司批不批我们扩建? 答:公司不鼓励在2010 年 6 月份前扩建猪舍,因为目前饲料厂没有建好,饲料供应较为 紧张,要解决饲料和猪苗的供应问题自少要2010 年下半年才能得到解决。

简述我国现有的几种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并阐述自繁自养场的生产

12级动物科学2班林兴涛学号:201230360215 养猪学作业5 题目:简述我国现有的几种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并阐述自繁自养场的生产成本构成及主要收入来源 1、我国现有的几种养猪模式的主要特点 (1)多元化模式 其特点是:多元化产业化经营,围绕养猪相关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 兼营饲料、动保、养猪、屠宰、深加工等相关产业,产业链比较健全,综合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大都是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如广东温氏以养猪养鸡业为主,正在发展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河南牧原、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以养猪业为主,正在发展屠宰业、深加工业、饲料业等。 (2)专业化模式 专业化模式也可称其为单元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其特点是:只从事养猪产业,基本不经营养猪相关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即使其兼营饲料业等也主要是自给自足。国内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规模猪场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优点是: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易于养猪专业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高端种猪场来说,有利于养猪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 缺点是:与多元化模式相比,养猪市场不好时,无以祢补亏损,市场风险大;综合竟争力与盈利能力差;受相关产业的制约,综合抗风险能力差。如中山白石、长江食品、深圳农牧、广西农垦、北京华都、北京育种中心等。 (3)公司独立自养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部猪场自建、自养,固定资产投资大,环保压力大,但管理及疫病风险最低,食品安全性有保障。以独立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为主的牧原模式也应属于这种模式,河南牧原公司环保工作做得很好,综合采用水泡粪工艺、沼气等环保工程,但其环保投资过大。 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又分为一条龙养猪模式、阶段性养猪模式。大型养猪企业(集团)多采用一条龙养猪模式,自建自繁自养原种猪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包括生长育肥阶段)。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研究Profile of China pig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 President, China National Swine Industry Association 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 Vice Chairman of Chia Tai Group Agro-industry Business China Area 姚民仆 Yao Minpu

目录Content 一、中国养猪业现状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二、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Mai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acing China pig industry 三、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Prospect of China pig industry

p 中国养猪业现状------基本情况 Profile of Current China Pig Industry ?In 2008,pig inventory is 463million heads,slaughtered 609million heads,5.17%and 7.88%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previous year. 2000-2008全国生猪出栏与存栏情况单位:百万头610565612604 573 557541533519416 420 418 414 421 433 419 440 463 100 2003004005006007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出栏存栏

生态养殖和公司+农户模式

发展生态养殖和公司+农户模式 一、生态养殖 1、生态养殖的概述 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相对于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来说,生态养殖是让畜禽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生长环境和用促生长剂让其违反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快速生长。 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点: (1)猪—沼—有机肥生态养殖模式 (2)猪—沼—花木生态养殖模式 (3)猪—沼—果(菜)生态养殖模式 猪—沼—果(草、林、菜)生态养殖模式,也称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型养殖模式,或循环经济型养殖模式。是以生产沼气为核心,把种植、养殖和生活三个孤立的活动组合成一个开放式的互补系统,使一种生物的废弃物成为另一种生物的养料或生产原料,实现物资循环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的猪场排泄物一般必须经干捡粪和固液分离后,粪渣固体经过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将其运输至果园、草地、菜地、竹林、树林等用于基肥或追肥。污水则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猪场及周边农村居民的加热能源或用于沼气发电等,沼液则通过专门管道或车辆运输至消纳地进行消纳。通过这种模式猪场粪污作为有机肥料被种植物完全吸收利用,不会对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有效地解决力种植园的有机肥来源问题,相互补充,互为需求,这样就有可能达到养猪场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达到变废为宝、环保生态的目的。 (4)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模式 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农林业生产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为此,下面推荐12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关于养猪市场现状与分析

关于养猪业现状与产业分析 养猪成本居高不下,市场行情为何一片低迷?养猪业何去何从?两条路可走。 第一、放弃养猪业,快速割肉转行。(机会成本) 第二、产业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或是做专精化生产针对“特定”市场(前期资本投入可能会很大,但是不产业升级也是只有死路一条) 让我们先说说养猪成本这一块,养猪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两个字“国情”中国的国情从四方面决定了我们的养猪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只引种不育种,国内育种能力低、科研投入少。(说明品种本身和科研育种能力和投入就和发达国家相比有所欠缺,导致我们生产成本品种上就和发达国家有所差距,也造成大量的低价进口猪肉不断蚕食国内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政府对养猪业的管理、防疫、卫生法律法规不够规范明确。导致猪的健康基本靠药物维持,在国内过度依赖抗生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对猪和人的健康都是非常大的隐患。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养猪的成本。(发达国家对生猪的生产有着明确的饲养标准和质量生产管理体系。) 第三、国家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和力度不够合理明确。(国家财政补贴不透明、不合理、不公平现象非常严重。而国外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都有相关立法的支持且非常全面、合理、公正、公开。包括对土

地和水电、防疫、环保的支持等) 第四、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榨油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对玉米的保价政策,放开玉米市场势在必行。) 解决方案:投入资本性政策引导市场育种(放弃现在的引种育种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规范养猪市场(规范饲养标准和质量生产管理体系,必须让市场淘汰不具备饲养标准的散户和养殖场。)国家应加大对养猪业的引导性政策的支持。放开养猪市场的上游(饲料供给)和下游市场(生猪屠宰)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 在说说市场为什么低迷?(原因就是我们的养猪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粗放型生产,加之市场管理混乱。) 中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富裕,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由量到质的转变),当然反腐败更进一步加剧猪肉消费的缩减。(反对铺张浪费的风气)导致市场需求有所放缓,而国外进口猪肉市场份额却在逐年增加,但是中高端市场需求明显增大,就在国内猪肉消费市场结构发生改变与进口猪肉挤压国内猪肉市场份额的双重压力下,养猪业却在盲目粗放式扩大生产,导致产能空前过剩。(原因就是2006年6月-2010年3月、持续时间46个月的猪周期期间猪价发生了暴涨,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养猪市场,而且国家为了抑制猪价暴涨盲目出台了对养猪业的各种财政补贴性政策)那么为什么这期间猪价会暴涨呢?两方面,第一、猪周期到了该涨价的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 摘要: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猪业;现状;战略与政策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位置。 我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0%以上。但是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市场价格波动,成本持续上涨,疾病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一、生猪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但长期以来都是传统饲喂方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才真正走出家庭副业,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向着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方向发展。 目前,就全国而言,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但是饲养规模区域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辽宁等平原农业区年出栏49头猪的分散养殖农户数量快速下降,出栏大于50头的小规模养殖农户快速增,而福建和四川受土地规模限制,50头以下的生猪饲养户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东北玉米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四大地区。在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猪养殖业正逐步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势头,越是规模化饲养的地区其产业化发展速度也越快,农民

重庆养猪业产业化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

重庆市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左应鸿1邹胜华1黄贵川2刘宗惠1 (1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重庆荣昌 402460) (2 重庆市农业局重庆 400015) 摘要:养猪业是重庆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分析了重庆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养猪业产业化发展是重庆市养猪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研究了重庆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对策 Solution on the Act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Zuo Yinghong Zou Shenghua Abstract The pig prod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y and study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asures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Key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ctually, Solution 1. 前言 重庆是一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典型二元结构直辖市,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粮猪型经济结构突出,尽管畜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牛羊草食动物,积极发展小家畜家禽”方针,但在当前以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猪生产仍然是全市畜牧业中的最大支柱,仍然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据较大比重,仍然是我市农村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重庆市养猪业发展面临市场相对饱和、外销不畅、效益下降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潜伏着我国加入WTO而带来的挑战等诸多危机和隐忧。综合国内国际形势和因素来看,养猪业走产业化道路是重庆市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2. 产业化现状调查 重庆市生猪产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在产加销、贸科农一体化经营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从横纵向分析来看,有发展,但发展不快,有力度,但发展不均,有探索,但效果不佳。 2.1 专业经营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够。 2000年,全市养猪专业大户发展到2814户,与1990年同比,增长56 %。但专业户规模较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见表1 表1 1998年重庆与全国生猪规模饲养情况对比表 地点年出栏50-99头年出栏100-499头年出栏500-2999头年出栏3000-9999头年出栏1万-5万头年出栏5万头以上

最新养猪合作模式推广

养猪就怕冇好品种,猪发病不能及时发现和医治,这些以前农民养猪所担心的问题,下一步都有可能得到解决。今天,我就来给农民朋友讲一讲正大集团正在全市推广的标准化养猪模式,农民朋友可要听好了,也许对你蛮有帮助。 以前传统法子养猪,不但设备简陋,环境差,一旦猪得了病,农民往往束手无策讨哑气,养猪效益自然就差。正大集团推广的标准化养猪模式,就是以公司加农户的合作形式,采用正大集团五良配套的标准化模式,即采用正大优良品种、正大优质饲料和科学的饲喂程序,采用封闭饲养、冬能保暖、夏能降温且能自动控制的标准化猪舍,采用同源引种、全进全出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它具有与产业化配套、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广大乡村、便于管理等优点。农民朋友再也不用为猪的品种、疾病等问题发愁了。具体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形式的大型养殖模式,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按正大高标准建造的猪舍(包括养殖设备等固定资产),1200头规模的种猪场,农民投资总固定资产30%约200万元,1000头的肥猪舍,农户投资总固定资产的30%约18万元,其余70%均可在政府和正大集团的帮助下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贷款,并组织饲养,收取代养费;或将标准化猪场承包给正大集团,收取承包费;也可按正大标准自行修建自行饲养,正大集团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另一种为比较适合农民的小型养殖模式,即农民按正大标准建造120头规模的肥猪舍,以合作或自养方式进行肉猪养殖。 据了解,种猪场的建设目前已在兴国高兴、于都仙下启动,在建小型标准化猪舍5栋。预计到2014年,赣州可达到年出栏生猪200万头的规模,将给养殖户带来2.6亿元的收益。( 介绍了正大集团积极推广“四良配套”养殖理念及“政府+银行+农户+公司”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带动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标准化育肥猪代养园区(农民建设按照正大集团的标准建设育肥猪园区,正大提供仔猪、饲料、疫苗药品及技术服务,待肥猪出栏后,公司收回所有猪只,农户获得稳定的收益,公司在城市进行肉食品品牌化经营运作)。延安地区目前已建设了洛川、枣园、安塞等三个规模为2200头的育肥猪园区,目前长势优良;该项目改善了猪产业原有的养殖模式,从而为提升整体猪产业水平起到示范作用。战略定位分析 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看, 战略定位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要采取的竞争战略, 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准确地判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是企业确定战略定位的关键,其中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等环境, 市场层面的行业发展状况、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议价能力、竞争者的优势以及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内部所具有的强势与劣势等。因此, 战略定位方法就是通过对于战略环境的调查分析, 使企业明确其自身在竞争市场中所拥有的机会、面临的威胁和企业本身的强势和劣势, 从而以此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猪业经过九十年代两次明显的涨落,让更多人的更为理性、更为成熟,更加明白盲 目和冲动,使企业受到的打击更大。 在市场逐渐趋于好转时,更多人又开始犹豫了,是投资、技改,还是再观望一下。吃一堑,长一智,人之本能,为避免养猪业再出现大的波折,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必要与同行进行有关养猪业发展的探讨和交流。 一、中国养猪业的现状 1.存栏数下降。经过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的洗礼,一部分管理不善的猪场倒闭,农村散养户因养猪不赚钱而宰杀了一批母猪,使目前母猪群体减少,商品猪存栏减少。同期比较,较1998年下降10%左右。全国规模猪场的存栏量占整个存栏量不到1%。 2.原料价格同样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猪粮比价是说明盈 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成本控制得越好,技术水平越高,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强。近期国家对进口原料的宏观调控,将有助于大家渡过难关。 3.投资心理更趋成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前均进行了大量 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可行性报告,在选择是生产种猪还是商品猪,是供内需还是 出口,是深加工还是卖活体均比较慎重。在投入技术改造、开发和完善销售体系方面也做 了大量的工作。 4.生产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成了大家的共识。通过这种办法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优势,激活国内市场,改变供需平衡关系,使养猪生产者和猪肉消费者均获利。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社会效益(放心肉)。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是强制执行, 可见这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长时间内会有收益。 5.产、供、销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将使卖猪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很多省市都有经营较好的 肉联加工厂、火腿肠加工厂(公司)与农户联合,这样一方面农户销售收入得到了保障,另 一方面,技术方面也有大公司的支持,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增强了。 6.西部大开发将拉动西部各省市的消费。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在资金、种猪、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西部。西部经济的发展将改善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形式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所以养猪业是 大有可为的。 7.行业协会的规范将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在一些省市成立了养猪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对维护良好的种猪市场秩序起到指导作用,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行业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还担起了技术推广、种猪推广、经验交流等任务。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养猪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型时期——大型企业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但其具体的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文中选择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且有不同经营模式的生猪养殖企业,从其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组织架构、赢利途径等作了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和技术等)配置条件下养猪企业的合适经营模式,为养猪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不是一个养猪强国,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如种源、饲料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近20年来,通过引进、合资等方式,中国的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饲养的品种、饲喂的饲料、疫病的防控等基本与国外同步,但在养猪生产方式上因国情不同,导致与国外生产方式有较大差别。如目前美国多以大型企业为主,大企业养猪占生产的主要份额,少部分为小散户以联合体的方式提供存在。欧洲多以小企业生产联合体的方式进行养猪生产。我国目前正处于养猪生产方式重要的转型期,以小规模农户养殖的方式不断减少,大型企业如温氏等成为养猪生产的中坚力量。温氏 2014年上市肉猪数达1280万头,名列世界第二。但大多数中国养猪企业还是以小而散为主,近几年来牧原、雏鹰等养猪企业先后上市,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养猪企业发展迅速。目前温氏、立华、牧原等企业在养猪生产模式上各有不同,有必要对其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赢利途径等作一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等)配置条件下养猪生产经营的合适模式,为养猪业的发展提出一个参考。 1公司简介 1.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温氏集团”或“温氏”) 温氏集团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生产模式。由公司供应农户商品仔猪、饲料、兽药等物化生产资料,对产品实现统一回收。公司还提供统一技术与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免疫程序、保健程序等,管理标准指的是各类猪种各阶段的饲养方案。农户按统一标准,自行搭建猪舍进行商品猪养殖,待商品猪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1介绍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国家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国家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国家,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国家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国家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环太平洋国家、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中国养猪企业三大经营模式

证券时报/2011年/3月/23日/第B03版 产经 中国养猪企业三大经营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吴中珞山水 在雏鹰农牧董事长侯建芳看来,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企业有三种经营模式,分别为传统的公司与农户松散合作的养殖模式、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 第一种模式一般是公司集中加工、农户分散饲养,公司将饲料、仔猪、药品出售给农户,由农户进行养殖,育肥后根据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实现规模养殖。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不大,资金可以渐进投入,但比较容易将疫病风险转嫁给农户。其抗风险性虽强,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不够,因为它无法控制农户怎么用饲料。此外,在市场行情特别好的时候,这种模式的企业拿不到该部分超额利润,因为农户可能不把生猪卖给企业。 第二种模式即“雏鹰模式”,由养殖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公司为农户提供场所、饲料、仔猪、药品等养殖必备物资,农户发挥自身养殖管理经验与公司饲养管理相结合,实现规模养殖,农户根据养殖成果获取收入。公司通过租赁零星土地建设养殖场,农户在公司养殖场内进行养殖,实现“分散养殖,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控制生猪质量,易于实施统一饲养管理、易于统一防疫、易于统一处理污粪;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较小,资金可以渐进投入;易于保持与农户的良好合作关系;疫病集中暴发风险得到有效分散;易于发挥农户养殖责任心,降低养殖成本,因养殖场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其劣势是规模扩张受人员限制,养殖企业需要根据区域分散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人员。 “‘雏鹰模式’是将农民的积极性与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农民只需交一两万元保证金,便可到雏鹰公司的养殖场来养猪,其猪仔、饲料、药品疫苗以及最后的售猪,全部由雏鹰解决,而这些中间环节恰恰是农民自己养猪的弱势所在,如果农民在养殖的过程中赔钱了,还会享受雏鹰农牧提供的保底利润。”侯建芳如是介绍该模式的好处。 据侯建芳介绍,雏鹰农牧是国内唯一一家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公司,但国内最少有50家企业试图复制其经营模式,不过最终都没有成功,有一半以上是在试行三个月后流产,能坚持半年的估计不到二成,坚持一年的为零。在他看来,这些企业失败的关键是出了一次事故之后就不坚持了,即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夭折了,如果有人愿意多坚持尝试几年,未来可能会有企业成功复制其经营模式。 而据一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之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组成员向记者透露,农业部在生猪产业首要的政策导向是食品安全,并希望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得到良性发展。 第三种模式则是通过雇用农工饲养员自建现代自动化养殖场所,实行工业化、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其代表是双汇和中粮。侯建芳表示,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成本会相对高些。 第1页共1页

养猪成本分析

养猪成本分析 近一年里,有 10 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不乏地产商、投资机构等。 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影响下,许多散户热情退烧,选择退出市场,也给大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而在前一轮猪周期中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盈利近几年,养猪道路上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前几年有高盛、网易、泰国正大集团养猪,今年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投资机构联想投资、九洲投资等一串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而与农村散户相比,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 猪用干湿料槽: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当猪倌?早期加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又是否获得了回报?大量外来密集资金加入传统的养猪行业,会对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期《华西财侦局》将带您破解这一谜题。 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 养殖成本:1300 元 卖出批发价:1800 元

养猪收入:400 多元 利润率:约 22% 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 7 个月的时间 欧式最新款漏粪板模具:长1.5米x宽0.6米x厚7公分漏粪孔径:1.6公分: 【现象】 跨界养猪房企、投资机构凑热闹 曾经是药老板的泸州叙永人杨炳秋 2006 年下半年开始饲养生猪。2007 年,随着肉价上涨,尝到养猪甜头的杨炳秋,正式转行进入养猪业。现在,他已成立了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员已有 100 多家了”。 不仅杨炳秋这样的小老板,许多大企业也开始争当猪倌。近一年时间里,有 10 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甚至包括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等。 南京富腾地产董事长程君玲创办了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之一。广州开发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在今年 7 月也表示,将投资 1.5 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 同样在 7 月,联想投资、九洲投资注资成立江苏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计划到

国内外养猪现状

1 国外养猪业现状 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世界猪存栏数,1975年为6.84亿头,1995年达9亿头;2004年为9.50亿多头,其中中国4.80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2006年世界猪肉总产量1.05亿吨,比1980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年为例,生猪存栏为5980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9950万头,猪肉年产869万吨,这些数字都占世界产量的10%左右。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2010年,生猪存栏为6393万头,猪肉年产882万吨。预计2012年达到964万吨。 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 1.1种猪资源优势明显

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700-2000头。丹麦2006年-2007年共出口种猪7万头,而2010年-2011年增加到20 万头。加拿大现有种猪场630个(原种猪场250个),登记的纯种猪有10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37%、15%、44%。 1.2规模化养殖 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1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100头;1975年有64.7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头;1994年养猪场减少为20.8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458头;2005年减少到6.94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871头。据统计,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 84.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 1000-2000头的养殖场占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58%。 日本的养殖户由20世纪60年代的70.2万头减少到90年代的1.9万户,户均养殖规模由5.7头增加到545.2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1993年饲养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