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衔接及其在语言中的作用

词汇衔接及其在语言中的作用
词汇衔接及其在语言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词汇同现、词汇的语义联想、词汇的语义场等几个方面对词汇衔接与语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词汇同现、原词复现的修辞效果和衔接与连贯的关系给予了分析;此外.在肯定衔接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境、语域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都是实现语篇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词汇衔接;语篇连贯;修辞效果

英语中联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位推进模式,又有衔接手段。Halliday把英语中的衔接手段分为五种: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1exical cohesion)。其中前四种衔接手段是依靠语法手段获得的,其连接关系是依靠语义连接实现的。最后一种衔接是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的。虽然这些手段各不相同,但相得益彰,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着重从词汇衔接手段方面探讨语篇的连贯性。

一、词汇同现与词汇衔接

词汇同现是指有些词经常共同出现在一起使用。词汇共现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J.R.Firth 曾经指出,理解一个词要看它的结伴关系(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从语法上看,这个句子完全合乎语法性,但稍懂英语的人都知道这个句子在语义上是不可接受的。出现在这个句子中的五个词项在词义上没有共同的或相关的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由此可见,在同一句中的词项之间应有一定的选择限制性(selectional restriction)。语言学家Bolinger在《语言面面观》(Aspect of Language)里说过:“当一个人说正在沿着海滩奔跑的小孩和空气时(the sun and air),听话者是不会误听为儿子和继承人(the son and air)”。这是因为太阳和空气在语义上存在着某种联系。所以说人们在谴词造句时,总是潜意识地遵守了选择限制原则,也即同现原则。例如:The clouds are gathering now.There’S going to be a storm.在这个句子中,起主要衔接作用的是clouds和storm 的同现,如把clouds变成worker,students 或dogs,则上述两个句子就失去了联系,也就称不上是语篇。但如果我们把storm 变为strike,meeting或performance,那这个句子就又变为连贯的语篇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汇同现是词汇衔接进而导致语篇连贯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现在同一句、同一段或同一语段的词汇,由于他们在语义上紧密关联,所以必定具有语篇衔接力。

二、词汇的语义联想和词汇衔接

英语中许多词汇是以某个词项为核心而相互发生联系的。近代语言学创始人Saussure曾说过:“一个给定的词项就是一个星座的中心,周围有不定量的词项向中心聚汇。”后来Saussure 的学生Bally继承并发展了Saussure的理论,形成了语义联想场(se—mantic associations)。比如,当我们提到ass这个词时人们就会想到silly,obstinate,stupid,awful等词。再如,我们一提起home就会联想到cozy,comfortable,sweet,safe,secure,relaxed等词项。

由此可见,词项并不是孤立地存储于我们的记忆中,而是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的(Cohen,1977)。这语义特征相关而同现在某一语段的词汇项都是以綦一词项为中心,向外辐射,从而形成一个个的词汇套(1exieal set)。例如:storm,cloud,lighting,thun—der;students,classroom ,blackboard,homework;poetry,literature,reader,writer,style等等。属于同一词汇套的词汇项共同出现在语段或语篇中不仅能起到很强的衔接作用,而且能使语言文字生动活泼,表现出很强的文体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Above all,he had to attend to the great lamp in the tower,which dominated the whole religion.It was fl continuous light,intensified by reflectors,and eclipsed by shutters at regular intervals.The duration of light was equal to that of darkness.(John Berry,The Listener)

这段是作者对海上灯塔的描写,文中出现两个语义联想场:(1)以lamp为中心辐射出light,refleetors;(2)以shutters为中心向外辐射出light,eclipsed,darkness。这两组词同时出现烘托出海上灯塔时亮时暗地为在暴风雨中行驶的船只指明航向的神圣职责,使读者对这位为着海上船只的安全,终年孤身留守在岗位上的灯塔老人肃然起敬。再比如,

At eleven 0’clock l went out for fl little while.It was fl bright cold day,the ground covered with fl sleet that had frozen SO that it seemed as if all the bare trees,the bushes,the cut brush and all the grass and the bare ground had varnished with ice.I took the young Irish setter for fl walk up the road and along fl frozen creek,but it was difficult to stand or walk on the glassy surface and the red dog slipped and slithered and l fell twice,hard,once dropping my gun and having it slide away over the ice.

这是一段对寒冷冬天的描写。文中出现了像cold,sleet,frozen,ice,glassy,slide等同属一个语义联想场的词汇项,把那种冰天雪地、万物皆白的场景描写地惟妙惟肖,让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那种白皑皑的,冰铺霜冻之景,那种一路走来一路打滑的滑稽可笑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这种鲜明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语义联想的辐射造成的。因此说语义联想场也是一种重要的词汇衔接手段。

三、词汇的语义场和词汇衔接

五十多年前,德国语言学家J.Trier提出了语义场理论。语义场和语义联想场一样也是通过语义关系把词汇项串在一起的,但同属一个语义场的词汇项是通过共同的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联系起来的,而语义联想场的所属词汇项往往是通过相关的语义特征而被罗列在一起的。前者如当人们谈到col—or这一词时,在这个语义成分下,人们就会想到red,pink,green,black,white,yellow 等等词汇项。那么同属于这一个语义场的词统称共下属词(co—hy—ponyms)。后者如当人们谈到post office时,人们通常会联想到letters,telegraphs,stamps,or parcels等词语。同属一语义场的词语因为他们共同的语义成分,所以常能起到很强的联句成篇的作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Spring had come earlier that year,with warm quick rains and sudden frothing of pink peach blossoms and dogwood dappling with white stars in the dark river swamp and far—off hills.Already the ploughing was nearly finished,and the bloody glory of the sunset colored the fresh—cut furrows of red Georgia clay to even redder hues.The moist hungry earth waiting up turned for the cotton seeds,showed pinkish on the sandy tops furrows,vermilion and scarlet and maroon where shadows lay along the sides of the trenches.The white—washed brick plantation house seemed an island set in fl wild red sea of spiraling,curving,crescent billows petrified suddenly at the moment when the pink—tipped waves were breaking into surf.

这是小说《漂》中一段早春季节的描写:春雨早早地到来了,日落西山,晚霞满天,远处小山丘上到处点缀着朵朵粉色的桃花,农夫们刚犁好的犁沟尽染夕阳的余辉,粘土地也是一片株红色,农家屋舍沐浴在一片红色之中,小河流水潺潺而至??。读罢此文,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流动的水彩画,那雨,那山,那桃花,那农舍,那小河,那落日似乎就在眼前,人们不得不惊叹于这一副色彩缤纷、生机昂然的画卷。这里正是使用了同属颜色这一语义场的词语如pink,white,red,pinkish,vermilion,scarlet,maroon等,从而很好地实现了语篇衔接。

四、词汇复现与词汇衔接

韩礼德和哈桑在讨论词汇衔接手段时,把它分为同现和复现两种。同现于上文已作讨论,下面我们着重来看看复现的一种形式:原词复现。我们发现,原词复现这种手段经常出现在文

学作品中,有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

l say to you,my friends,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fl dream.It is fl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1.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slaves and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injustice.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fl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s,but by the produc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n Alabama,with this vicious racist,its Governor,having his lips dripping the words of interposition and nullification—one day right there in Alabama,little black boys and lit tie white girls as brothers and sisters.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 ,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ne,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 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Martin Luther King,Jr.,August 28,1963)

这是美国黑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自由进军” 的黑人集会上发表演讲时所说的一段话。在这篇演说词中马丁.路德.金用美国的宪法和《解放宣言》为依据,连续两次使用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对美国社会对黑人的不公正和压迫进行了辛辣有力的抨击;这个语段以dream 为核心,先后七次反复了I have a dream that的句式,并且重复使用one day也达七次之多,充分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梦想,从而调动了黑人的斗志。这三组原词复现把这个演讲所取得的巨大感染力和号召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非同一般的语篇效果。

综上所述,词汇衔接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语篇的连贯性。但这并不是说语法衔接手段不重要,它与词汇手段是相辅而行,相得益彰的。它们在许多语篇中都是交织使用来实现篇章的连贯性。本文只是讨论了前者,并无厚此薄彼之意。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性的一种手段,但并非唯一。衔接是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又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但连贯是语言意义关系上的体现,埋在句子的深层结构,是语篇的无形网络。相比较而言,语篇的衔接性是相对稳定的,但语篇的连贯性往往要受到语篇语境和接收者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要判断一语篇连贯与否,须看多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3]李国南.篇章中的复现手段与修辞重复.外语教学[J],1992 (3) .24- 31.

[4]林纪诚.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试探.外国语[J],1986 (5) .20.一26.

[5]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外国语[J3,1998(4).44—48.

[6]秦秀白.文体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7]王志文.词汇衔接与语录篇.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J3,1994 (5) .23.

[8]武果.也谈篇章的连贯性.现代外语[J3,1987(4).20-22.

[9]张德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现代外语[J3,1994(1).19—23.

[10]郑利民.衔接手段、连贯性和篇章语境.外国语D],1988(1) .47— 52.

[11]朱永生.试论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下),现代外语[J],1987 (1) .11- 13.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填空 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 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 B.语法组合规则 C.语法聚合规则 D.形态 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

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b.类推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 c.词汇的总局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 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 )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重新分析——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四、简答题 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论社交礼仪在现代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论社交礼仪在现代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是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一、礼仪社交概述社交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与举止等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社交礼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纳入道德文明建设的内容。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正确地面对和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课题。由于社交礼仪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讲求社交礼仪有利于在社会中建立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因此,人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所谓礼仪,既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其具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别性。随国际交融的普势化,礼仪亦日益显其普认性特质。这是人类文明时代行指征。作为社会群落分子的每个人,立足现世尤必具备礼仪和法律两大行为规律。然礼仪侧于道德层面,而法律则重于惩戒层面,亦即前者重自律.后者重他律。“礼”的含义是尊重。孔子云:”礼者,敬人也。”从本质上讲,”礼”是一项做人的其本道德标准。”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礼”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讲究的自然的现代礼仪。一般而论,现代礼仪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普遍性。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 其二,规范性。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认可。 其三,对象性。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 其四,可操作性。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和进取。同时,还应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欣赏和发展自己,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一个人能否对现实社会或周围环境有良好的、积极的适应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大家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二、社交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1、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和分化 2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 一、名词解释 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 亲属方言 谱系分类 二、填空 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它有强烈的。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语系语族;法语属于语系语族;阿拉伯语属于语系。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4、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5、谈谈语言演变的和渐变性不平衡性的关系。 6、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2.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总的

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3.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4.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 1.渐变性不平衡性 2.北方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社会排他性 4.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汉藏藏缅印欧罗曼闪含 三、简答题 1.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商务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商务礼仪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商务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之一。商务礼仪的核心正是这种行为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以更好的达成和实现人际事物。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而懂得商务礼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一可以让我们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 就是参加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更正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去面对难题和别人的质疑,要乐观面对和虚心学习,还有懂得一定的人情世故和如何去和同事好好相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现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疑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最终是人员素质的竞争,对商务人员来说,商务人员的素质就是商务人员个人的修养和个人的表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所谓个人素质就是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表现,比如吸烟,一般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高声讲话的。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

语言学教程[第五章意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义 复习笔记 I.语义学 语义学是对语言单位,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研究。 II.意义 1.意义 在语言学中,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关于现实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 2.内涵 按照哲学界的用法,内涵和外延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所指称的实体的特性。 3.外延 外延涉及语言单位跟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它跟指称意义是一样的。 4.意义的不同类型 (1概念意义 逻辑的、认知的、外延的内容。 (2联想意义 ①内涵意义:通过语言所指所传达的意义。 ②社会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的意义。 ③感情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说话人/作者感情、态度方面的意义。

④反射意义:通过同一表达方式的其他意思所传达的意义。 ⑤搭配意义:通过词语的常用搭配而传达的意义。 (3主位意义 通过顺序和重音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所传达的意义。主位意义是最边缘的意义,因为它只由语序及重音所决定。 5.语境论 语境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意义源于语境,存在于语境。语境有两种:情景语境和上下文。所有的话语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产生的,除了话语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外,情景因素还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他们当时的行为以及情景中所存在的物与事。 上下文不仅涉及词与其他词的搭配,这种搭配构成词义的一部分,即搭配意义,它也涉及特定话语的前后部分。 6.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把意义定义为说话者说话的环境以及听者的反应。 Ⅲ.指称理论 1.定义 把词语意义跟它所指称或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理论,叫做指称理论。 2.语义三角 奥格登和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了语义三角的理论。他们认为词与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以概念为中介的。概念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存在,只能通过我们的思维来感知。

中考专题训练之语言连贯题

中考专题训练之语言连贯题 "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语言连贯"最为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句填空型,一是语句排序型. 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风中的挂花香消散了,__________.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__________.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__________,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宛如我的心情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电磁波辐射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__________.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污染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损害着人体. A.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B.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C.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D.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3,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_____,____,____,____,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4,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2分)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壁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5,将下列句子整理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乐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甘露的惬意难以言表.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授课要点: 一,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 二,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 一,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音系的一些主要变化 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许多结构尚有争论,我们只能拿一些大家公认的结论为出发点,拿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作一些比较,看这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在声母和韵母系统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这一音变过程完成的比较晚,《广韵》音系还没有轻唇四母,但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因为宋代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了。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

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这个音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成,《切韵》音系中已经有了舌上音了。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以上几点是声母系统的变化,韵母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侵部的分化。 第五,上古侵部合口字在中古汉语中由m尾演变成- 尾,分别归入中古汉语的东、冬、钟韵。以“凡”“丰”“弓”“吕”“中”“冬”“众”“虫”“充”“宗”“戎”“农”“隆”作声符现代汉语念ong的字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演变属于异化,这类字的上古韵尾为唇音m,同时这些字的韵母有合口介音u,音节中的两个唇音相互作用,韵尾异化为- 。如“风”,上古音属帮母侵部,中古属于帮母东韵,其演变为*pi w m→pu 。 二,从《广韵》到现代汉语的一些语音演变

熟石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熟石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生石灰与水反应即可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也可叫做消石灰、氢氧化钙,它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若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浆。熟石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极为广泛。 一、消毒杀菌功能 在广大农村,猪舍、鸡舍打扫后常撒一些熟石灰粉末来消毒。冬季公路两边树木都刷上一米多高的石灰浆,来保护树木,杀菌,防止春天树木生病虫。种植食用菌时,也需要用一定浓度的石灰水来给种植的土壤杀菌。 二、鸡蛋保鲜作用 鸡蛋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断地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当把鲜鸡蛋放入石灰水中,鸡蛋壳上出现许多小气泡,是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时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落下来堵塞鸡蛋壳上的小孔,使氧气不能再进入鸡蛋内,鸡蛋就不能再进行呼吸作用了,没有了氧气,鸡蛋内就不能进行缓慢氧化,它也就不容易变质成坏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三、砌砖抹墙 修建房屋时,要用到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墙壁上的石灰浆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坚硬的碳酸钙,使墙壁变得洁白坚硬。 生石灰与水反应即可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也可叫做消石灰、氢氧化钙,它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若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浆。熟石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极为广泛。 一、消毒杀菌功能 在广大农村,猪舍、鸡舍打扫后常撒一些熟石灰粉末来消毒。冬季公路两边树木都刷上一米多高的石灰浆,来保护树木,杀菌,防止春天树木生病虫。种植食用菌时,也需要用一定浓度的石灰水来给种植的土壤杀菌。 二、鸡蛋保鲜作用 鸡蛋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断地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当把鲜鸡蛋放入石灰水中,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来的。Wegner 告诉我们.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朱永生,2005:3)。而后,Malinowski系统地提出语境概念。他把语境分为三种: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eultune)。话语语境就是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指。使用语言的一般环境”,文化语境则指“作为语言基本渊源的文化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与习惯”(刘辰诞,1999:84)。胡壮麟(1994:182)更为清晰地将语境归结为三类:语言语境(1inguistic context),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co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即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context ofculture),即说活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首先正式提出“动态语境”这个概念的是丹麦语用学家Mey(200l:40),他认为:“语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概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它是言语交际时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在此之前,国外语言学家V柚也多次对语境的动态性作出过论述。朱永生(2005:29)通过对H批day语域理论的总结,提出。所谓的动态语境.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中的某一个、某两个甚至所有这三个因素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语言使用的现象”。语境的静态观与动态观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语境是预先给定的;而后者认为,语境是选择建构的。 到目前为止,静态的语境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语境解释为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合适性以及话语的意义;另一类就是把语境解释为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使听话人得以理解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所表达的意义。这两类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语境先于交际过程而存在,交际者根据这个语境来确定意义。这种静态语境观不适用于动态的的言语交际过程,不能有效地起到解释并且指导交际的作用。因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状的过程,参与者轮流扮演发话者和受话者的角色。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当受话者把反馈信息传递给发话者时,发话者的状态已与起始状态有所不同,当交际过程进入下一回合时,交际双方都将面临新的情况,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及非语言的交际手段成为交际双方继续交际的新的语境要素。 二、动态的语境观关于动态语境的研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况,对语境这一概念的界定和构成要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如波兰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从提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概念,维索尔伦提出了语境适应论的观点,指出语言不仅是语言成分和语境因素相互适应的双向动态过程,而且也是语言使用者策略性的选择过程。无论哪种观点本质上都认为语境是不断运动着的、可变的。为了便于研究语境的动态特征,我们把语境定义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某一言语活动有影响的共有知识的统一体。我们研究语境的动态特征,就是把语境置于发展变化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进行研究。交际过程也是语境的构造过程。发话者能够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来构造有利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统一体;受话者能够从“共有知识”中激活相关的要素,并且加入交际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信息,构造能够有效地理解话语的语境统一如:Interviewer: Have you visited the skill center? Electrician:Yes, Idid. Interviewer: So you’ve had a look at the workshops?Electri-cian :Yes. Interviewer: You know what the training allowance is? Do you? Electrician: Yeah. Interviewer: Have you visited the skillcenter? Bricklayer:Yes. I’ve been there. Yeah.Interviewer: Soyou’ve had a chance to look around’?And did

《语言要连贯》教案(部编人

【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使学生说话和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2.在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 教学方法 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不能颠三倒四,要语言连贯,衔接紧密,前后照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方法。 二、探究语言连贯的方法 1.要保持话题的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一个中心。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的笑话。虽然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

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只要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例如下面一段文字:“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褶皱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这段文字前后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了陈述对象,从“他父亲”的角度叙述,应改为“刚满18岁被他父亲送到欧洲留学”就连贯了。3.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提示语或过渡语,可以帮我们衔接句子。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寻找爱情”一段,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 三、写作文题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3.注意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四、佳作欣赏 节日 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街面上修饰一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爸爸妈妈也早早地把家里布置一新,置办了年货,我眨着幸福的眼睛,穿着新衣服在大衣柜镜子前照来照去,真是美极了! 大年三十,爸爸领着我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门上,那喜庆的金字映衬得我家满院都生辉了。最温馨的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气四溢的年夜饭,心中感到是那样的温暖,看着异彩纷呈的春晚节目……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烟花。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啪啪”几声,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一朵美丽的“菊花”开放了。

浅谈礼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浅谈礼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摘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21世纪的今天,礼仪越来越多的吸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礼仪素养。而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礼仪、弘扬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礼仪做简要介绍,进而讲述一下礼仪的构成要素、礼仪的基本特征、学习礼仪的作用,最后分析一下礼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礼仪;构成要素;基本特征;作用;重要性 1、礼仪的涵义 礼仪通常是指在较大或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仪。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礼仪规范,不同的礼仪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礼仪它是社会交往中对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礼貌、礼节的要求。 2、礼仪的构成要素 (1)礼仪的主体。礼仪的主体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礼仪的主体是礼仪的关键体,任何礼仪都必须有人进行操作和实施。 (2)礼仪的对象。礼仪的对象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者或接受者,也称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对象与礼仪的主体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介是指所有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所依托的媒介。礼仪的媒体也可以称为是礼仪符号,其类型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语言交际符号和非语言交际符号两大类。 (4)礼仪的环境。礼仪的环境是指实施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特定时空条件。礼仪环境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概括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礼仪的基本特征 (1)继承性。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完备的礼仪体系,是代代相传,继承下来的,是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任何国家的礼仪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何国家的当代礼仪都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继承性是礼仪自形成之日起就将具备的特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 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 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 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 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 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 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掌握 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 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 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and curses 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 “天儿真好啊!”等等 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 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 “书” 三、语言学的分支 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 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 言中的单音。Its main focus is on the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uman sounds, especially isolated sounds 2)音位学Phonology: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 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from function perspective. 3)形态学 Morphology: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4)句法学 Syntax:研究组词造句的规则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一)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一) 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依赖于对语言的掌握和对语境的理解。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关键词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1引言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他们所说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所谓衔接,说到底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衔接手段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英语会话中缺乏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因而外语学习者有必须研究衔接连贯手段,使交际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本文将从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跨越句际的两个或多个词项相互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即通过词汇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达到连贯的目的。这些词汇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衔接语篇。语篇会话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下: (1)Heboughtsomebread,milkandoranges.Theorangesaretomakea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桔子用来作甜点。) (2)Heknewthatthiswasagoodwayofbringingtheviolent,refractorySunfutoheel.(泛指词的运用。他知道用这法门可以折服那刚愎狠辣的吴荪福。) (3)Itookleave,andturnedtotheas?鄄centofthepeak.Theclimbisperfectlyeasy.(词的相似性。我离开了,返身去攀登山峰,攀登轻松极了。) 搭配(Collocation)即词汇有规律地使用的方式,也是语义连贯的手段。辨别一段语言是否连贯可看它是否处于同一语域(register)。处于同一语域所使用的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语义联系。例如night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常与dark连用(或说并置,搭配),但是很少有可能和book,chair等词连用。邮局里职员和顾客的对话中常会有“stamp”、“parcel”、“regisered”等词出现。 3音韵衔接 就口语语篇而言,语言实际上是有意义的声流即音韵的有序汇集体。音韵在语篇中的衔接机制是最普遍且非常重要的。英语的音韵包括话语语流中的语调和韵律特征。如调型、重音、调幅、音高、音长、音速等。语调重音的选择、调型的组合模式以及各种韵律特征的变化,能给听者传达言者的诸如倾向、情感等仅仅靠词语所不足以表达的信息。这是英语会话所特有的特征。一般说来口语中用升调表示疑问抑或否定,用降调表示肯定,用重音强调某一特定的语意,用音的高低长短变化使会话语篇的主次分明等等。下例中A用的语调不同,导致B作出不同的回答。试分析: (1)A:Ican’tmakebread.?坨(用降调,陈述事实。) B:Letmemakeit.?坨(作出回答,让自己试试。) (2)A:Ican’tmakebread.?坭(用升调,表疑问或愤怒。) B:Ok,Letmesee.?坭(用升调,表挑衅,那我就拭目以待。) (3)A:Ican’tmakebread.ˇ?坨(用降升调,暗示他尽管不会做面包,但会做蛋糕。) B:Cakesarealsomyfavorite.?坨(用降调,表示吃蛋糕也行啊。)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数学因其日益公理化、形式化而忽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因数学应用的发展,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割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仅会极大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而且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错误理解,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必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提供一种简捷、有效地手段,数学的思想、方法、技术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学段目标”中指出: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作用呢?我们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广泛的现实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感受、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从现实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自主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3、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片断】 片断一:《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 情境创设:陈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如果陈飞的爸爸、妈妈在9月1日同时开始工作,那么在这个月里,这位朋友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师:可以用什么办法找出陈飞的爸爸、妈妈一起休息的日子? 生:可以在九月份的日历上去找。 师:怎样找? 生:先在日历上找出陈飞爸爸的休息日,再找出他妈妈的休息日,最后再看看哪些天是他们一起的休息日。 师:请你们拿出九月份的日历,用△标出陈飞爸爸的休息日,用○标出陈飞妈妈的休息日,再看看哪些天是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 (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找共同休息日”的活动中,找到答案的同学,脸上流露着成功的喜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如下板书: 爸爸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

写作指导:语言要连贯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写作指导:语言要连贯(公开课文案) 湛江一中恒盛实验陈红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语言连贯的概念并掌握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2.能力目标:写作时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语意前后连贯;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勤于修改、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使文字连贯,条理清晰。教学重点: 写作时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语意前后连贯。 教学难点: 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 2.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课前热身 1、学生作文展示(多媒体) 忘不了的情味 初二(2)蔡浩杰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时光像悠悠东去的一江春水,在我的生命里已流逝了十四个春秋,它流过了我的童年,带走了许多往事……在这些往事中,村口树下奶奶的画景却没有随波逐流,那份极简极纯的情味,至今挥之不去。 奶奶满头银发,脸上皱纹丛生,却精神矍铄,整日里笑呵呵的,露出一只镶金的牙齿。奶奶是个讲故事能手,空城计、姜太公钓鱼、三打祝家庄、穆桂英挂帅……奶奶讲的绘声绘色,讲到要紧处,有时还小小卖个关子,急得我抓耳挠腮,一个劲央求奶奶快讲。每当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呷口茶,慈祥地笑着,再摸摸我的小脑袋。 奶奶的故事载满了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奶奶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每个夏天的晚上都会和奶奶在村口的树下闲坐。奶奶一边用蒲扇轻轻为我驱赶蚊虫,一边给我讲那些百听不厌的故事。有时讲累了便和我一起静静地看着天上的月亮,皎洁的月光把奶奶一头银发照得闪闪发亮…… 童年是令人怀念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奶奶了,讨厌她的不爱干净,讨厌她的唠叨,讨厌她拄着木棍来学校找我,害我被同学取笑。我和奶奶逐渐有了隔膜,在被我抢白几句后,她保持了沉默,不再唠叨我的学习,不再来学校找我…… 后来,父母把我接到了城里。奶奶不愿离开相伴大半生的土地,执意留下。几年后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