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

西方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
西方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1981年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基础",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

主要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世界的基础是语言,因此在《交往与社会进化》一书中的第一章,他探讨普遍语用学,其任务是”确定并重建关于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其他形式的社会行为,比如冲突竞争,都是为达到理解的行为的衍生物,而语言则是社会进化阶段上特殊的理解媒介。因而哈贝马斯把语言作为具有明晰性的交往行为从其他类型的交往行为中分离出来。要想理解语言,须探索它的存在基础——语言有效性基础。阿佩尔认为超验性的强制力,即作为言说者,一旦开始试行、理解一个言语行为或对之做出反应,就成为主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作出了相当的假定,阿佩尔称之为“可能性之规范条件”。这种规范可以理解成人的头脑中具有的行为标准、甚至一般准则的约束性规则,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基于前人的观点,他认为,“任何处于交往活动中的人,在施行任何言语行为时,必须满足若干普遍的有效性要求并假定它们可以被验证。”为了理解的目的,他提出四个语言有效性要求的义务:

1.言说者的选择必须是可领会的表达,使双方都能理解。

2.言说者所陈述的内容必须听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也就是双方都要具有言说者叙

述的知识背景。

3.“言说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够信任他。

4.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表达自身正确的语言,使双方在公认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

同。

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主要有三大缺点:第一,它未能认真对待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并拒绝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沉醉于工具理性批判之中,拘泥于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而没有对这个复杂的现实社会进行经验分析。因而,这种批判对社会经验研究的贡献微乎其微。第二,它未能扬弃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仍然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力量,不能把握理性的真正意义。第三,它未能认真对待资本主义民主,因而不能客观评价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福利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在第五章中,哈贝马斯提出了合法性的概念,并对现代国家中的合法化问题进行了阐释。

合法性【1】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并认为其应用领域是政治,只有政治秩序才有合法性问题,比如,原始社会用神话把部落集团加以固定,形成集体同一性。同时合法性范畴对通过国家组织起来的社会限定也具有经验性的含义。接下来的几个小节,哈贝马斯对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黑格尔等人的社会政治理论进行评价,合法性的有效性规范从神话(叙述)→理性化世界具有的教义的知识(论证)→现代,科学产生使我们能够区分理论论证和实践论证,使终极基础也就是古典自然律被动摇,被新的自然律理论代替。

他认为,资本主义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们的交往关系呈现出病态的状况,如交往的物质利益泛化,沟通和理解产生障碍等等。二是交往的风险性增强。诚如贝克所言,现代社会已经处于"文明的火山口上"。吉登斯也不无中肯地指出,现代性或者说现代社会导致了风险性的增加,"如核战争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以及风险环境的扩张"等。

三是交往的空间范围不断缩小,生产,科学以及政治等主题化,分化的专业领域正逐渐形成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专门化世界,进而吞噬着人们的交往行为赖以生存的基

础——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人类生活的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世界,其中,社会世界又包括制度世界和生活世界两种。制度世界是指那些制度化,组织化以及科层制化的世界,即现代国家机关和社会市场体系;而生活世界则是指能够开展言语沟通,追求话语共识的"尚未主题化"的"原初世界",它包括进行话语共识的公共领域以及维持私人利益的私人领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间出现的矛盾,会使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因此,只有规范和重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重新回到生活世界,才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所以,哈贝马斯的任务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构建一个理想的交往行为模式,建立他的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动的类型。在《交往行为理论》中,他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

1。目的性行为。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是借助于工具理性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行动不但不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反而成为压制人的手段,所以不具备合理性。

2。规范性行为。这是以行为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目标的行为,主要是体现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中的价值认同和规范遵守。

3。戏剧性行为。与培根的剧场假相相类似,他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一个个体都要在观众或对象面前表演自己,背诵着早已准备好的"台词"让观众去领会他的"潜台词",因此这也不是一种合理性的行为。但是社会却需要这种行为,因为它是人的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前面的三种行为或者压制人的主体性,或者使人变为一种社会化符号而异化为某种工具,因而都是不合理的行为,于是他提出了交往行为。

4。交往行动。交往行为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他们各自行动的工具,以便使他们能够在如何有效地协调自身的行为上达成一致。它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综合与扬弃,所以就必然是合理性的行为。

交往行为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他的交往行为概念有四个功能:一是理解的功能,有助于把握知识;二是合作的功能,使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社会的目标;三是社会化功能,即能够使个体认同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形成某种价值导向;四是社会转型功能,因为前三种功能的总目的就是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重现资本主义国家的应有功能,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转型,结构变迁和社会进化。也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始终坚持认为现代仍然是一项"未竟事业"。

交往行为理论评价

从总体上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难题。

1。它为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产阶级普遍增多,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列宁所描述的那个到处充满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那么,如何把脉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就成了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哈贝马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本质,又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象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他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实当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2。它为整合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独特的解释原则。自近代笛卡儿以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一直受到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影响,社会学作为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也不例外。一方面,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社会学要寻求"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然而,一切的"社会事实"又是主体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价值性。这样,如何统一主客观问题,实现主观和客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就成了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哈贝马斯以"兴趣"作为逻辑

起点,以那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尚未主题化"的"生活世界"作为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归宿,应该说有自己独到的价值。

3。它为解决西方社会结构转型问题,避免人的异化,为实现人的解放开出自己的一剂"药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以及出现的新情况,西方一大批社会思想家们展开了各自的思考。吉登斯从"结构二重性"出发,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贝尔坚持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他乐观地称之为"后工业社会";利奥塔,罗蒂等人则认为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而哈贝马斯认为,要避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只有发挥交往理性作用,重新"回到生活世界",以实现社会的进化。

局限性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方法论的局限。他试图整合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可是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抛弃或绕开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只能重新回到二元论,或者以一个新的二元论来取代原来的二元论。

2。视角基础的局限。他以兴趣作为其认识的基础,然而人的兴趣从何而来如果对哈贝马斯的"兴趣"进行一个本体论的追问就会发现,他所谓的"兴趣"其实仍然不过是笛卡儿式的"天赋观念"而已,缺少有效性。

3。理论落脚点的局限。与其说他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充满"兴趣",提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交往行为理论"以实现"社会进化",不如说他对重新回到"生活世界"更感兴趣。但是,他所谓的"生活世界"其实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注释:

【1】哈贝马斯又提出合法化、证明方法以及经验动机等概念,并说明统治的制度化与给定的证明水平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书目:

1。《交往与社会进化》(联邦德国),哈贝马斯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3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西方马克思主义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

姓名:吴霞

班级:06哲学

学号:12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3170869.html,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郑正真朱文雁 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5期 [摘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将分析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内研究的现状而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思考,辩证地审视分析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的当代意义,肯定其积极方面,扬弃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对柯亨的发展命题和生产力首要性命题、罗默的剥削理论、赖特的阶级理论和埃尔斯特的思想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促使我们更好地全面理解、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罗默;赖特;埃尔斯特 [中图分类号]D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05-05 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赖特和埃尔斯特等。随着1978年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的出版,引发了一股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思潮,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展开具体的探讨,由余文烈教授撰写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思潮基本观点的著作,为读者进一步全面了解这一思潮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通过国内学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思想的现状分析进行理论反思,认为我们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深刻内涵。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概述 1.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美国当代哲学家M·怀特在评述当代哲学倾向时指出,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分析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趋向”。当然,形成这种“趋向”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应地得到了改善,但资本主义暴露出尖锐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第二,英美国家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第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从学术背景上来分析,首先,分析哲学为分析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研究方法;其次,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的内在要求,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重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出另外一种研究理论,运用更为精确的言语和严谨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Aboard Marxism Monographic Study) 一、编写说明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共2个学分,总课时数为32个课时。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域,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批判意识。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 2.认真研读指定的参考文献及阅读书目,并进行独立思考;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的是非得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2. 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3. 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 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1.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6.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第二章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一、卢卡奇 1.生平介绍 2.《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思想 3.对卢卡奇及其主要思想的评价 二、柯尔施 1.生平介绍 2.《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主要思想 3.对柯尔施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葛兰西 1.生平介绍 2.《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介绍 3.对葛兰西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霍克海默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霍克海默及其思想的评价 二、阿多诺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阿多诺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哈贝马斯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哈贝马斯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四章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马尔库塞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姓名孙明珠 班级 13国贸3班 学号 20131401307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题接近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三个问题的研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三个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一、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独立于马克思学派之外,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很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而形成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分析批判,探索西方革命的途径,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设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描绘了他们理想的社会主义蓝图。 二、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的认识及影响 当代西方马克思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它不同于流行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从阶级的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分析当代经济的结构特征,揭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现存的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1] 条件。 本文研究了以下主要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阐述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中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不发达国家, 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增长条件,使之不能有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 2、弗兰克在《资本主义和拉丁美洲的不发展》中,认为资本主义的演变和扩张产生发 展和不发展,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是资本主义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内在矛盾包括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占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宗主国中心和从属国外围国家[2] 的结构; 3、沙米尔阿明在《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书中,论述了资本的对外扩 张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的原意在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的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至它们仅包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实在内在地产生的,它产生于阿明所说的自动集中的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中使分工国际化,加深了不平等形式。 4、伊曼鲁尔在《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理论基础,论证了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对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剥削。 他认为,工资是独立的变量,而且决定资本有机构成和国际分工。因此,因工资不平等而引起的价值转移是首要的。要通过深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市场和对外扩展

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及对于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特定时空研究法、辩证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认知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85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的重大意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意义重大。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学术界普遍认为,狭义的马克思的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1。本文讲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理解和论述,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由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在指导实践、研究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即使在它的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它也始终没有停滞,而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继承者的努力下一直创新、丰富着。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建设发展现状,结合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1https://www.360docs.net/doc/a613170869.html,/link?url=X2QkaJGAEqm_j5D2KfVlaDVZhRRjnB7jSbP0neCaQdCYKmmEBrBZwAXK8pEPmZPK 2[1] 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 2009(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2020年7月整理).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而这些党派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为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他们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加上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他们实现的政治手段是民主。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俄国的梅德维杰夫等。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1)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2)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 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 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着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超一流 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超一流 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超一流 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超一流 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超一流 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着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一流 4、赫伯特·马尔库塞(Marcuse, Herbert 1989——1979)德国人,是“弗洛伊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黎眩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概述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以来,在欧洲和美国,国家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在卡诺伊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出现了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50 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针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社会经济出现的问题对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如何理解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丰富多彩的。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理论者主观上说,个人的理论出发点、使用的方法和关注的领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归纳出国家理论的几个流派。从对国家作用的判断可以区分出“工具主义”国家论、“结构主义”国家论、“调节者”国家论和“制度平台”国家论四类。 “工具主义”国家论是在马克思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米利班德。他认为国家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间的中立的裁判者,而是一个深深介入其中的不可避免的偏袒者,是统治阶级的重要 工具,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结构主义”国家论是以20 世纪6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为分析工具的,代表人物是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和希腊学者普兰查斯。它认为要理解资本主义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结构而不是人上。只有生产关系即社会阶级才是历史的主体。结构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个人的选择和历史的方向。可以区分出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种结构,虽然经济结构有最终决定性,但是其他两种结构在一定时期也能成为特定生产方式的支配结构。“调节者”国家论把国家视为调节阶级矛盾、应对社会经济危机的主体,保持相对的自主性,通过缓和各阶级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了现有的社会结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奥菲。“制度平台”国家论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主义”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制度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杰索普。他认为国家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为社会各阶层和力量提供了活动和斗争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从关注的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学、政治学、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四种国家理论。 比较而言,前三者强调的是从各自关注的领域来理解和解释国家。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与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关系。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强调的是国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40176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 B、真理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5、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 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 价值 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推进哲学的发 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直观性 D、思辨性 E、不彻底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趋势评述

袁银传: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述评 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 自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和分门别类的孤立研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倡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普遍共识。 第二,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研究和文本比较研究。近几年来,学界日益打破"以苏解马"、"以西解马"等传统模式,反对"以儒解马",强调以"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解读,更加重视回归原文本。 第三,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或专题化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二是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研究。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从十七大政治报告精神的政策解读向学理层面研究的深化。 第四,注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全球问题的日益凸现、美国次贷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加强交流与对话,而国内学术研究环境的日益民主化与开放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公开化、深入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为我们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五,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特别是注重本学科如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全面而坚实的学科支撑。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重合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全等同于、或者完全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二是"主从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方面,甚至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局部任务。三是"渗透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及各二级学科建设,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应该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及各二级学科具体建设和发展中,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大多数学者认为,"渗透论"较为正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科支撑的基本内容。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正在形成新的热潮,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英国的佩里?安德森、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伊格尔顿、吉登斯、拉克劳、墨菲,法国的德里达、列菲伏尔、波德里亚、高兹,德国的哈贝马斯,美国的罗蒂、柯亨、普特南、诺曼?莱文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注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一般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社群主义、生态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正在兴起的"美国次贷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的研究结合在一起。 就研究领域而言,国外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近年来积极开展对新自由主义、新帝国现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各个阶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 (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 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 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 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 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 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 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 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 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院系:哲学学号:201101359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但要想追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本源,就要回到西方社会。当代西方学者也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阐发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且马克思主义也与西方其他社会思潮相互融合,借鉴了许多科学的方法。那么,在中国学者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他们有对此有何看法?本文以介绍国内学者对西方马克思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方法的为主旨。 关键词: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以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尊重与认识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人如何认识自然、社会等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一般性的关乎人类的问题的学说,却对人类的各个认识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以,我国学者也积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历程也在发展中不断深化。 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文文献的不断引进,在客观条件的优化下,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周嘉昕(2011)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①。林艳梅(2010)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②。梁树发、彭冰冰(2008)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主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内学者在总体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理解,或者是从思想发展历程上,或者是从时代背景上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脉络有着整体的把握。张之沧(2003)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流派,根据其内在联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③。魏小萍(2005)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这一阶段的国外马克思主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著称。第二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起始于以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著称的一系列群众性政治运动。第三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 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是苏东剧变。苏东剧变后,有相当一批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转向了自由主义,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另一些学者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兴趣④。张一兵、胡大平(2003)认为从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过程,20 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⑤。

国外马克思主义之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之研究 很幸运学校开了这门博雅,同时我也选到了这门博雅。我以前也学过马克思主义,但必须要知道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读,更应关注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这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这次的博雅课程的学习让我更深地了解了国外马克思的发展、研究以及其我国对其的研究进程。 首先国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全面地反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这就决定它必然要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纳入自己的范围。这也大大提升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它有助于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明确研究方向,开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都起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在中国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然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创新,国外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阐释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中国想要根深的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还是有挑战的。但是在40年前,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大量有关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和思潮的代表着作被翻译介绍进来,这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要想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门学科建设好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广度上说,我们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关注比较多的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得比较少。像俄罗斯学者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所作的深层次的反思,拉美地区一直比较活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更不用说深入的研究了。 因此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端正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断改进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潮流,或者是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体称谓,它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潮、流派和学说,不同的学派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和其主流思想,对后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着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变现得极其复杂和庞大。虽然有时候会与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会有些许冲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创新性而且深刻的理论观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 一方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西方的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还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对马克思暴力革命说、列宁的帝国主义垂死说、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的怀疑和不满,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及其观点 1、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卢卡契是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主要论著有:《美学》、《审美特性》、《美学史论文集》、《美学补遗》、《文学与民主》等。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20世纪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本质是审美反映论。卢卡契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任何反映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反映,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反映是反映现实和超越现实的辩证统一,审美反映必然渗透着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包含了主观辩证法,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而超越客观现实;审美反映是一种拟人化的反映,通过典型来反映现实,典型是普遍性和个别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因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首先因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条件是在劳动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艺术创造的抽象形式与劳动密切相联;其次是因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有了闲暇,从而有了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可能。最后是因为文学艺术的历史生成还借助于巫术的中介作用。巫术是现实生活的模仿,从而具有现实生活的现象形式;巫术能激发思想感情,这两点是产生文学艺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艺术功能是激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综述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综述 (2012-02-10) 作者:冯颜利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51期 2011年的世界在无序与有序间变化,日本核危机、欧债危机、中东乱局等令人目不暇接的事件不能不激发全球学者的新灵感。对马克思主义、能源创新与安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国际政治、全球贸易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均有新突破。限于篇幅,无法重现全球性每一学科、诸多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全景图,仅截取其中几点,以飨读者,挂一漏万,尚希鉴谅。 2011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外共产党历史与现实问题研究 2011年是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中外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党自身的建设、国际环境、制度等多个角度对苏联共产党亡党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苏联共产党逐渐背离并最终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苏共领导人,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和人民思想的混乱,社会失去了精神支柱。 2011年,学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结发达国家共产党理论变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发达国家共产党的政治现状与地位,探讨共产党的危机理论与政策,对发达国家共产党现状与理论政策的国别研究,对重要理论争论的总结与评析。 在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尼泊尔的共产党组织发展迅速,影响较大,颇受学界关注。有学者指出,印度的3个共产党组织——印共、印共(马)和印共(毛),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尼泊尔活跃着10多个共产党组织,在这些共产党组织中,尼共(毛)和尼共(联合马列)的实力最强。 近3年来,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党的建设和发展、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

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问题及其对策

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问题及其对策 2009-04-16 15:09 摘要:国外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指西方马克思主义。对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加以宏观的、历史的透视,梳理制约着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我国;马克思主义; 国外 国外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指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有创新和发展的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家、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所有学者、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从纯学术角度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专业学者,都应该囊括在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个范畴内。西方马克思主义仅是西方学者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解释马克思主义,把它等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就会影响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理解。如果我们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围扩大,就会看到,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没有伴随法兰克福学派的解体而衰落,相反,现今国外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这从“千年伟人”的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以及几次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可以得到证明。国外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认同分成三类:一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将其作为指导思想;二是西方知识界和众多学者从学术角度接受马克思主义;三是为数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其作为一种方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寻找思想武器。 一、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如果从徐崇温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算起,至今已有30年了。3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有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地域分布从以往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拉丁语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转向过去缺乏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第二,理论主题日益分化,从对发达资本主义批判转向市场社会主义研究,各个流派之间的理论关系复杂难辨;研究重心从文化问题转向社会政治、生态等现实问题;第三,自由的左派知识分子取代过去具有政党背景的左派知识分子成为理论阵营中的主体;第四,研究领域拓展迅速,文学、文化研究、历史学、经济学、生态学、人文地理学等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面对这种新的理论格局,有不少国内学者试图仍旧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只旧酒瓶来盛容。这种做法只能使本来就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依据新的发展态势确立新的体系,进而加以分门别类地个案研究。3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外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研究;二是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联系性;三是既批判资本主义又批评现实社会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研究,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世界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它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四是由马克思主义文本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说和思潮尽管并不科学,但它毕竟是复杂多变的时代的客观反映,并在实际生活中曾经或者还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分析各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说和思潮,并在比较鉴别中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特征相呼应,30年前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或思潮来介绍和评论的。起初是现代外国哲学的分支之一,而后又主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之一,到2005年为国家教育部正式确认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个一级学科中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行而不悖。30年来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对苏联演变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