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专科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专科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科《美学》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感形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

2.古希腊人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美育在内。

3.“美是理念。”由(柏拉图)提出。

4.“美是上帝的美的光芒的流溢或放射。”由(普落丁)提出。

5.“美是数的比例和和谐。”由(毕达哥拉斯)提出。

6.“美是细小、光滑、明亮、变化、不露棱角等感性性质。”由(博克)提出。

7.“美即快感。”由(休谟)提出。

8.“美是主观合目的性的形式。”由(康德)提出。

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由(黑格尔)提出。

10.“美在关系。”由(狄德罗)提出。

11.“美是生活。”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

12.“真、善、美都是不可定义的。”的观点是由(摩尔)提出的。

13.“美是不可言说的。”的观点是由(维特根斯坦)提出的。

14.“里仁为美。”的观点是由(孔子)提出的。

1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是由(庄子)提出的。

16.“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是由(孟子)提出的。

17.“美在创造中。”的观点是由(蒋孔阳)提出的。

18.“美是自由的感性显现。”的观点是由(刘纲纪)提出的。

19.“美是辩证发展的和谐。”的观点是由(周来祥)提出的。

20.“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主要摹仿滑稽。”的观点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21.“喜剧来自于人物主体自身性格与行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内在矛盾。”的观点是由(黑格尔)提出的。

22.在美感的发展过程中,美感由(功利性)超越到(非功利性)。

23.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24.感情按强度、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热情),(心境)。

25.“喜剧表现滑稽,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的说法是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

26.“喜剧是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喜剧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的说法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

27.“喜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悦笑,即引人发笑。”的说法是由(刘勰)提出来的。

2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9.“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能力和谐发展的完全人物,其措施就是要进行体育和心育,其心育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三者并行以达到真、善、美。”的说法是由(王国维)提出来的。

30.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31.美感心理结构是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积淀)的结果。

32.感情按与需要的关系可分为(情绪)和(情感)。

33.在叙事作品中,优秀的艺术形象是(典型),在抒情作品中,优秀的艺术形象是

(意境)。

34.崇高发育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是在(博克)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文之中。

35.古希腊罗马时代把优美与(美)划上等号。

二、选择题

1.孔子说:诗可以( BCDE )。 A怒 B观 C群 D兴 E怨

2.相当于西方崇高范畴的中国术语有( ABCDE )等。

刚性美 E崇宏之美 D壮美 C刚美 B阳刚之美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艺术一般可以分为:( ACDE )。A造型艺术 B行为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E语言艺术

4.思维分为( ABC )等三类。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灵感思维 D逻辑思维 E逆向思维

5.人的心理结构,从横向构成来看可以分为( ADE )。

A智力结构 B情绪结构 C应激结构 D意志结构 E美感结构

6.美感的发展是随着( D )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A环境 B时代 C意识活动 D社会实践

7.美感具有( A )无限性。 A自由 B不自由 C功利 D非功利

8.自然美的根源是( C )。A自然事物 B自然现象 C人化的自然 D非人化的自然

9.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以审美教育作为培养( D )的手段。

A美人 B超人 C完人 D全人

10.最早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席勒

D莎士比亚

11.美感主要的特征是具有:( ACE )。

A形象感受的直觉性 B心理感受的直接性 C主体情感的体验性

D感官的愉悦性 E精神的愉悦性

12.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主要是:( ABCE )。

A贯穿于美感的始终,作为内驱力 B情感的个性化特征

C沟通认知与意志的中介环节 D移情作用 E弥散作用

13.形象思维的特征主要是:( BCDE )。

A逻辑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联想和想象性 E美感体验性

14.审美判断的特征主要是:( ABDE )

A形象判断 B情感判断 C道德判断 D价值判断 E模糊判断

15.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形成了( ABCD )等四大流派。

A主观派 B客观派 C主客观统一派 D社会实践派 E后实践派

16.相当于西方优美范畴的中国术语有( ABCDE )。

A阴柔之美 B柔美 C秀美 D郁丽之美 E柔性美

17.美的范畴主要有( ABCDE )等。 A崇高 B优美 C滑稽 D悲剧性 E 喜剧性

18.美的本质主要是:( ACDE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社会性 D实践自由性 E外观形象性

19.社会美主要有( BCDE )。

A社会客体的美 B社会主体的美 C社会环境的美 D社会实践活动的美 E社会现象的美

20.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是:( BE )。

A表演的假定性 B题材的现实感和广泛性 C表现手法的多元性 D主题的单一性

E结构的开放性

三、判断改错题

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造就“健全的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全面了解人,全面教育人”。

2.命运悲剧主要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命运悲剧主要为古希腊悲剧

3.生活丑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丑。(√)

4.创作推动了艺术家的技巧的发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5.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美育中的品德教育。(×)

人类的主要审美器官是视觉和听觉

6.人类的主要审美器官是视觉和触觉。(×)感知和表象在美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审美意象

7.感知和表象在美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审美感受。(×)

布洛的心理距离指人以非功利的态度对待对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布洛的心理距离指人以功利的态度对待对象。(√)

9.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

10.艺术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1.黑格尔认为,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或压倒于感性形式。(×)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郎吉弩斯。(×)

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13.美是指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西方美学史对丑的探讨的前期的特征是以美为主,以丑衬美

14.西方美学史对丑的探讨的后期的特征是以美为主,以丑衬美。(√)

15.1853年,西方美学史上出版了一本《丑的美学》,揭开了西方美学对丑的探讨的新篇章。(×)

社会悲剧主要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悲剧

16.社会悲剧主要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

柏拉图特别推崇音乐教育,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功能

17.柏拉图特别推崇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功能。(√)

18.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西方,崇高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形成于现代

19.在西方,崇高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形成于中世纪。(×)

20.在古希腊较早谈到丑的美学家是赫拉克利特。(√)

四、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感知和表象与情感反复作用,并经过联想和想象所形成的,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鲜明的个体性的内心形象(意中之象)。

2.自然美:指具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美。如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北国草原,南疆山水等自然景观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3.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以美的对象,特别是各门类艺术为主要手段,寓教于乐,培养和提高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心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

4.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向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的显现,从而创造出社会美。即形成了实践主体的美,实践过程的美,实践环境的美,实践产品的美。

5.所谓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来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感性形态上,崇高的事物大多具有巨大的体积、粗犷不羁的形式和强大的威力。在审美心理上,崇高首先让人产生痛感、紧张感、压抑感和不自由感,然后转化为令人愉悦的自豪感、敬佩感,所以感觉崇高时心境是复杂的,充满变化的。

6.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它与艺术美是相对应的,是艺术美的倒错。艺术美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力量的肯定,而艺术丑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衡量艺术作品美丑的标准不是看作品所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对象是美或丑与艺术作品的美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

7.思维:是以分析与综合的形式达到对客体对象全面、本质的把握的心理活动。一般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它们在审美活动中都起着广泛的作用。

8.艺术美: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美的重要的存在形态。

9.所谓美学范畴,也就是美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这些概念与美的本质紧密相关,是美的本质的具体展开,是美的本质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美学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狭义美,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与作为审美优美所谓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象总称的美(即广义的美),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不能相互混淆或相互取代。在西方美学史上,优美是与崇高相对的美学范畴。

11.生活丑: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丑。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本身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有机统一,文艺在反映美的同时,理所当然也应该反映丑。

12.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价值,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自由地显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观赏形象。这种形象所具有的价值,就是美。或者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

13.想象:是指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类型。再造性想象是指根据别人提供的文字、图片等材料或根据自己头脑中存贮的表象材料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这类想象在审美欣赏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别人提供的材料而于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活动。这类想象在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4.情感:是指人对于客体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直接联系着的,当客体对象符合主体的需要时,主体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体验,如欢乐、兴奋等。反之则会产生否定性情感体验,如忧伤、恐惧等。

15.移情:移情心理现象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主要是联想与心境反复作用的结果。当客体的某种审美属性激发起主体的联想与想象,而主体的情感状态恰好与对象的形态相呼应,并要借助对象来表达情感,于是主体在强烈的情感统辖中,将本无生命、无情感的对象生命化、

情感化。见之艺术创作,则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创造出审美意象,见之审美欣赏,则是物我合一的物化联想。

五、材料分析题

1、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3、席勒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戏的爱好。”

参考答案如下: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认为,动物也能发出笑声,如猴子,如果你在猴子的项颈或腋下呵痒,它即会发出低沉的笑声。但猴子的笑在我们看来是动物的本能反映,根本不可能具有喜剧性。喜剧性的笑是针对人类的悦笑而言的,只有人类发出的悦笑才有可能具有喜剧性。人类的悦笑,有的单纯来自生理上的愉快,如用一片树叶在人的腋窝或脚心搔痒,这类性质的悦笑也不具有喜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笑,应当具有一定社会性意义的心理内容,能够对对象作出否定或肯定的评价,这就与美及人类的美感经验联系在一起了。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是说喜剧性的笑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嘲笑和讽刺。

2、清末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既强调了距离间隔的必要性,又注意到消除距离的必要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既要消除距离,又要保持距离,即要“入”亦要“出”。“入”者消除距离,没有深入具体细致的体物活动,就不能感受对象的生机,便不能写。庄子所说的“物化”活动,苏轼题文与可画竹时所讲的“身与竹化”的境界,都是消除距离的入,有入的基础才能出。“出”者保持距离,只有与对象保持距离,用哲人的、艺术的眼光观照对象,才能发现更深刻的更远大的内涵,才能有高致。再用这种“出”的眼光指导新的“入”,则能更深入地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这种由入而出、又由出而入的审美关系是由意志调节才得以进入自觉和自由状态的。

3、美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世界范围内的原始艺术遗迹与现存原始部落的各种艺术活动说明,与早期人类伴生的原始艺术活动就是最早的美育活动,换言之,原始艺术虽不乏实用和游戏的成分,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正是人类孕育自身精神品性的明证。因此席勒就认为只要人在他的最初的自然状态中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感性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界,他就仍然是和这个世界同一的,只有当他在审美状态中把世界放到自己以外去观照的时候,他个人才与世界分开。这样,在席勒看来,含有美育因素的艺术、游戏的产生,无疑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戏的爱好。”这就是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会进行带有审美色彩的游戏活动(实际上,原始艺术与游戏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反之,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当人只是感觉自然的时候,他就是自然的奴隶;一旦他思考自然,他就成为自然的立法者。自然从前是作为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现在它作为一个观照对象出现在人的面前。

六、简答题

1审美判断的特征是什么?2喜剧性如何分类?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联想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5崇高的特征是什么?6悲剧性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7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8审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9感知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审美判断具有以下特征:1)审美判断是形象性的判断。虽然审美判断与逻辑判断都要达到对事物全面、本质的认识,但审美判断不是以概念推理的形式作出判断,而是始终围绕着审美对象的形象特征思考,展开相关联想与想象,提炼出形象的本质性审美属性与特征。因此,审美判断是关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判断,是始终围绕形象的审美属性展开的思考。2)审美判断是情感性的判断。逻辑判断是纯理性的科学判断,不允许情感的介入。审美判断相反,始终洋溢着情感,是饱和着情感色彩的个性化判断,因此,其判断结果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3)审美判断是一种价值性的判断。逻辑判断是关于事物的客观属性、状态、成因、构成、功用等实体说明性判断。审美判断则关注事物与人的审美需要相关联的属性,因而它是一种因是否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价值判断。4)审美判断还是一种模糊性的判断。逻辑判断是鲜明准确的单值判断,审美判断则因受上述三大特征的影响而表现出多义性、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特征,因此它是模糊的多值的判断。“诗无达诂”、“趣味无争辩”的理论命题正是就此而发的。

2、从笑的性质出发,喜剧性可分为否定性喜剧和肯定性喜剧两大类。否定性喜剧又可称为讽刺性喜剧,它表现滑稽;肯定性喜剧又可称为歌颂性喜剧,它表现幽默。滑稽是内丑而力炫为外美的矛盾倒错的美学范畴。幽默则是内美而外显为丑的矛盾倒错的美学范畴。讽刺性喜剧根据其讽刺对象的性质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敌人的揭露和批判;一种是对人民内部某些比较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尖锐的批评。歌颂性喜剧是在笑声中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热情的歌颂,如喜剧电影《今天我休息》、《五朵金花》、《锦上添花》等。当然,喜剧性的类型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分类,这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3、第一,把实践作为探讨美学问题的基点,因而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基础来研究美学问题,因而一般可以把它称为“实践美学”。关于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劳动)的中心的实践出发来阐述的。

第二,辩证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等关系,因而具有辩证性。

由于坚持了实践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就能辩证地解决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论述也是十分辩证的。他们一方面看到了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形式对于内容具有反作用,同时还指出了形式对于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和价值。

4、在审美活动中,联想是审美意象获得丰富审美内涵的根本性心理活动,其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联想可以使审美对象更加具体鲜明、生动传神,促进审美活动的充分展开。联想使审美创造更加具体鲜明、生动传神。联想使审美欣赏更加丰富活跃。无论是现实美的欣赏还是艺术美的欣赏,都要发挥联想的作用,将头脑贮存的相关审美表象调动起来,参与到眼前的审美对象中去进行审美再创造,这样才能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感收获。

2)联想使审美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在审美创造与欣赏中,丰富的联想可以促进感性认识不断向理性认识深化。艺术创作因丰富联想而由感性升华到理性高度。古人云:“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理语不可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他们都强调诗中应有“理”,这些理又不能用理语直说,要借形象以寓理,而形象寓理正是丰富而活跃的联想造成的。审美欣赏同样需要丰富的联想,才能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深化。

)联想是比、兴、象征、拟人化、通感、移情、对比、反衬等重要审美心理现象的基础。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崇高的特征:

其一、崇高的对象一般具有更大的数量、体积、粗犷的形式或惊心动魄的力量。

其二,崇高是一种冲突的、激荡的美。

其三、崇高一般首先使人感到威压甚至痛苦,然后才转化成一种特殊的快感,使人得到灵魂的净化和心灵的升华。

6、一是悲剧性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悲剧性。

二是矛盾冲突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的要求、理想及其行动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新的趋势,在本质上是合理的、正义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人的要求、理想及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因缺乏现实的根基不可能实现。这样,超前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滞后的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碰撞,形成矛盾冲突。

三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受毁灭。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符合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的要求、理想及其相联系的行动。“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必然遭受到挫折、失败和牺牲。

四是悲剧性的效果是使人产生审美快感。欣赏悲剧的终极目的不是使人伤心流泪,而是使人在悲痛中振作,化悲痛为力量,进而产生快感。

7、文学的审美特征:

①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因为塑造文学形象的材料是语言,只是引起人想象的符号。它塑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文学形象是借语言文字的符号在欣赏者的想象中间接形成的。正是如此,文学对欣赏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对不识字的或不懂语言意义的人群则是一种限制。

②反映现实的广泛性,思想的深刻性。

语言艺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可再现此生此世的现实生活,又可描述梦境般的诗意人生。既能抒发情感、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任何微妙变化,又可以运用概念直接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现实的、虚幻的都可进入文学视域。所以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在内容上和在表现形式上比起其它艺术都较广阔,每一种内容,一切精神事物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动、情节、内在的和外在的情况都可以纳入诗,由诗加以形象化”。

8、审美关系的特征:

第一,审美关系主要是与对象的外观形象发生关系,因此具有外观形象性。对象主要是以其感性的、可以用人的感官把握的、具体的外在直观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例如,山水,人体、衣服、食品的引起人的审美兴趣,与人发生审美关系,都不在乎他们的内在结构,而主要是他们的外在的大小,形状、颜色,姿态等性质组成的外观形象。任何事物的外观形象遭受破环,同时也就破坏了其与人的审美关系。

第二,审美关系是一种超越了直接功利目的的关系,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这是审美关系区别于实用关系和伦理关系的主要标志。现实中的对象往往首先要满足人的功利目的,或者直接为人所利用。这些都是直接的功利目的的实现,是人与对象的功利关系,而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都要在这些功利关系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而不以功利目的为目的,仅以审美观照欣赏的目的为目的,从对象的外观形象来达到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审美关系是一种始终饱含着情感的关系。这也是审美关系区别于认知关系的一个方面。认知关系要从对象的外观和感性的性质达到其内在的、本质的属性的关系,就不能随人的情感左右,人在认知过程中也不能感情用事,而是要客观,冷静地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的性质和关系。审美关系就不同了,由外界事物的外观形象必须引起人的某种情感才算是使人与对象发生了审美关系,人最终要对对象作出审美评价,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态度,也就是要产生丰富的情感。

9、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实践主体获取各种直接信息的根本途径。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感知是审美意象产生的基础,其特殊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视觉和听觉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它感官起辅助作用。从发生学上看,人的各种感官的第一功能是实用功能,在人类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实用的感官逐步进化发展为能够审美的感官。在视、听、味、嗅、触五官感觉中,视听感官最易于脱离实用功能而发展审美功能,这是因为,视听感官与人的语言和思维等高级审美活动的发展密切联系,它.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参考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尔雅美学基础原理试题及标准答案

美学原理(91.0分) 1.西方传统哲学中“真正的世界”有三种表现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以及谁的“物自体的世界”。 (1.00分) ? A.黑格尔 ? B.康德 ? C.费尔巴哈 ? D.休谟 2、下列不属于古希腊式美的因素的是: (1.00分) ? A.单纯的 ? B.完整的 ?C.部分的 ? D.和谐的 3、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1.00分) ? A.读 ? B.悟 ? C.观 ? D.品 4、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0分) ? A.具体个人 ? B.具体民族 ? C.具体群体 ? D.人类群体 5、王国维在哪本书中提到做学问要经历三种经历? (1.00分) ? A.人间百年

? B.饮水集 ? C.人间词话 ? D.恻行集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0分) ? 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 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商品的品牌属于什么价值? (1.00分) ? A.交换价值 ? B.使用价值 ? C.审美价值 ?D.符号价值 8、请从下列词汇中选出属于广义的“美”的选项:①优美②崇高③悲剧④丑 (1.00分)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9、“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来源于哪部作品? (1.00分) ? A.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B.宗白华《美学散步》 ? C.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 D.黑格尔《美学》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美学原理全部答案

《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最新《护理美学》试题及答案(本)

《护理美学》2012年秋季期末考试试卷(本科)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护患关系 2、护理美 3、外在美 4、护理教育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人体的线条是由直线和曲线共同组成,二者之间的关系造就的体形有()、()、()和()。 2、对美的鉴赏能力包括()和()。 3、医疗和护理环境包括()和()。 4、护理职业形象美是()和()的有机结合所呈现出来的美。是护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交映生辉的整体美。 5、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包括美()美的欣赏和创造()四个部分。 6、梁启超提倡()教育()教育()教育 三、选择题(共25分) (一)多项选择题 1、构成人体美的三大要素有()。

A、人体的肤色 B、人体的体形 C、人体的空间框架 D、人体的和谐统一 E、人的面容 2、构成体型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A、年龄 B、骨骼架 C、饮食 D、肌肉 E、脂肪 3、护理美的基本特征包括()。 A、形象性 B、感染性 C、主观性 D、社会性 E、功利性 4、护理环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与执行 B、合理的物理环境 C、良好的护患关系 D、合理的化学环境 E、防止院内的感染 5、护理审美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 A、功能协调 B、生命质量 C、想象力 D、构成意识 E、身心完美 6、护理自然美的创造主要是指()。 A、护理人员心灵美 B、护理人员自身的美化 C、周围环境的美化 D、护患之间的和谐 E、护技之间的和谐 7、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基本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 A、人体美 B、仪表美 C、心灵美 D、情操美 E、语言美 8、美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包括() A、时代的需要 B、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C、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D、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 E、美学实践的需要 9、中国近代美学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 A、梁启超 B、王国维 C、朱自清 D、蔡元培 E、瞿秋白 10、社会美的基本内容指()。 A、外在美 B、心灵美 C、环境美 D、艺术美 E、社会产品美 11、护理管理中讲求()。 A、组织结构层次美 B、规章制度程序美 C、工作程序节奏美 D、相互关系协调美 E、护理效果美 12、叶燮美学观点认为美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C、多样性 D、科学性 E、自然性 13、护理美学研究的任务包括()。 A、发掘护理工作中的美学问题 B、为护理审美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手段 C、为实施护理审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D、提高护理人员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E、提高护理审美意识 14、护理管理可分为()。 A、护理行政管理 B、护理业务管理 C、护理教育管理 D、护理临床管理 E、学校管理 15、整体护理实施中的审美要求是()。 A、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审美环境 B、对病人高度同情 C、给病人以信任和安全感 D、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E、互尊互助、团结协作 16、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应()。 A、因人而异 B、因病种而异 C、因不同病情阶段而异 D、同一疾病同一计划 E、不同病情阶段可采取同一计划 17、在城市担任主要保健工作的是() A、市医院 B、区医院 C、街道医院 D、部队医院 E、个体医院 18、社区护理的特点有()。 A、综合性护理 B、连续性护理 C、协调性护理 D、可及性服务 E、个性化、人格化护理

美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美学原理》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美学原理》(编号为11004)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的观点。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4.“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这是()说的。 A 威廉?荷加斯 B 凡高 C 但丁 D 达·芬奇 5.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6.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7.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9.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所说的“丑”,实际上指()。 A 极丑便是极美 B 一种不规则的美 C 美丑都是相对的 D 艺术美离不开生活丑 10.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11.艺术起源于载道说,仅仅突出文的()作用。 A 道德教育作用 B 宗教感化作用 C 政治教化作用 D 思想浸润作用 12.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 A 探讨艺术主体内涵 B 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C 探寻艺术的起源 D 追求艺术的审美价值 13.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艺术品完成阶段 B 艺术创造阶段艺术意象的生成 C 接受阶段的欣赏过程 D 接受阶段的欣赏结束之后接受者的感悟 1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15.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 第一套 ★单选题:> 当艺术形象具有了()时,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 A、美好的形象 B、内在的情感 C、独特的思想 D、深刻的意义 ★单选题:> 最早的史前壁画是()。 A、拉斯科岩洞壁画 B、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C、沧源司岗里崖画 D、撒哈拉地区壁画 ★单选题:> 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寓意性 D、写实性 ★单选题:> 在审美创造中,直接决定作品价值的是()。 A、审美联想力 B、审美知觉力 C、审美理解力 D、审美想象力 ★单选题:> 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寓教于乐”思想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 C、观 D、品 ★单选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单选题:>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单选题:>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单选题:>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单选题:>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单选题:> 《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 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 ★单选题:>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美学原理试题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2015美学原理作业答案资料

艺术美(一)作业 单选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2、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B A.客观性B.主观性C.寓意性D.写实性 判断题 1、诗史意味着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实录来读。 是否 2、黑格尔将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是否 艺术美(二)作业 单选题 1、构成人体美的因素有①形体②比例③曲线④色彩B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判断题 1、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是否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的民俗风情。 是否 艺术美(三)作业 单选题 1、以下对观念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它认为只要能传达一种观念的就是艺术。 B.它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 D.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术流派。 2、美誉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判断题 1、美学只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层面,否则与一般的艺术学没有区别。 是否 2、敦煌的壁画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场景。 是否

艺术美(四)作业 单选题 1、《京城玩家》中把谁成为京城第一大玩家?C A.刘义杰B.马未都C.王世襄D.张德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B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判断题 1、休闲是一种无所事事。 是否 2、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是否 美育(一)作业 单选题 1、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C A.亚里士多德B.狄奥尼索斯C.尼采D.黑格尔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判断题 1、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忧郁惆怅包含着对命运和存在的一种忧患。 是否 2、“脂评”透露了一些有关曹雪芹个人情况 是否 美育(二)作业 单选题 1、《葬花词》集中的反映了谁的人生感?A A.林黛玉B.史湘云C.贾宝玉D.薛宝钗 2、以下对德育和美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德育是“礼”的教育,内容是“序”。 B.美育是“乐”的教育,内容是“和”。 C.德育和美育可以互相取代。 D.美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作用。 判断题 1、王国维是禅宗文化的代表。 是否 2、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是否

新版美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2019年电大《审美入门》形考1-4考试题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任务(一): 单选(直接参考正确选项中的选项)在人类出现之前,美就是存在的。(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B 当你评价另一个人美不美时,你们双方都是审美主体。(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B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B 审美主体是指进行美感判断的人。(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当你看到一片垃圾场,你觉得不美。这不是在进行审美活动。(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B 当你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你觉得心情很美。这是在进行审美活动。(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审美客体是指被进行美感判断的事物。(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20世纪以来,在关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的研究中,西方过去盛行的一些传统理 论如“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影响力逐渐下降。(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神话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从根本上说,体现了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力量的事物就被人认为是美的。(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原始神话是由原始人类创造的,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不明显。(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B 审美起源“摹仿说”这一理论思想主要见于西方,中国古代没有类似的美学思想。(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B 审美起源“摹仿说”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没有揭示审美起源的本质。(2分) A. 是 B. 否 答题情况:正确选项: A 审美起源“生物本能说”既强调了人的生物本能的作用,又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的作 用。(2分) A. 是 B. 否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和美感的最终根源在于( B)。 A.人的存在 B.社会实践 C.人的心灵 D.审美实践 2.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布洛 B.博克 C.荷加兹 D.立普斯 3.我国美学史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观,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的是( A)。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B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5.中国美学史上,(B)在《论教育的宗旨》中认为教育应包括体育与心育两个方面,而"心育"包括德、智、美三育,只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梁启超 D.鲁迅 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A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 B.黑格尔 C.康德 D.布洛 7."寓教于乐"是古罗马(C )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贺拉斯 D.毕达歌拉斯 8.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C )。 A.黑格尔 B.鲍姆嘉通 C.费希纳 D.康德 9.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 A.黑格尔 B.康德 C.歌德 D.席勒 10.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D )提出的。 A.柏拉图 B.马克思 C.苏格拉底 D.黑格尔 11.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C )。 A.艺术形式 B.艺术内容 C.艺术意象 D.艺术符号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A)。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意境 D.物境 13.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 A)。 A.意象的重建 B.艺术感受 C.审美理解 D.审美想象 14.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B )。 A.观 B.悟 C.品 D.味 15.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D )。 A.朱光潜 B.李泽厚 C.高尔太 D.蔡仪

美学试题及答案2007

美学试题及答案2007-05-07 05: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 1. D 2.C 3.D 4.B 5.C 6.C 7.B 8.C 9.B 10.D 11.B 12.C 13.B 14.D 15.B 16.C 17.D 18.D 19.D 20.A 21.B 22.D 23.B 24.B 25.C 26.C 27.B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题2分,共10 分) 31.ABCDE 32.ABCE 33.ACD 34.BE 35.ACDE 1. 对游戏说的形成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A. 康德 B. 席勤 C. 斯宾塞 D. 黑格尔 2. 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 A. 非理性的迷狂状态 B. 神秘的天启现象 C. 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 D.纯粹的无意识状态 3.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具有人为色彩,后者没有人为色彩 B. 前者物与我处于对立状态,后者物与我处于统一状态 C. 前者是中西艺术共有的现象,后者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现象 D. 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后者则是主体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4. 在意象的各种类型中,兴象的基本特征是() A. 仿真性 B. 自然性 C. 主观性 D. 抽象性 5. 艺术意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 A. 虚拟性 B. 感性 C. 想象性 D. 真实性 6.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 认识功能 B. 道德功能 C. 审美功能 D. 娱乐功能 7. 艺术结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过渡依赖于() A. 物质实在层 B. 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8.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艺术品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 B. 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 C.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 D. 艺术品在创造上需要一定的技艺 9. 艺术接受的主体性不是表现在() A. 接受者需要重建作品的艺术意象 B. 接受者需要创造新的艺术意象 C. 接受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期待视野” D. 接受者需要填补作品结构中的空白 10. 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 游戏说 B. 表现说 C. 言志说 D. 娱乐说 11. 由红色而感受到温暖,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联想 B. 通感 C. 移情 D. 想象 12. “守财奴不能歌唱他丢失的钱财,而少女则可以歌唱她失去的爱情”指明了美感的特点之一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