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行程问题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行程问题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行程问题练习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行程问题练

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行程问题练习题

1.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2.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灬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 %.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蹲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け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庇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收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痿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缃车.

3.甲、乙两辆清洁唯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ˇ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糨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声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帑、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キ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翘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间,

4.兄弟二人早晨五点各推一车菜同时从家出发去蚯集市。哥哥每分钟行100

揍米,弟弟每分钟行60米,年哥哥到达集市后用5分钟卸询好菜,立即返回,中途接到琊弟弟,这时是5点

1 / 2

55分,集市离他们家有多少米,

2 / 2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 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 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 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 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 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3。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0) 2、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20(最新)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20 1、34平方分米;84分;0.02吨 2、300÷6×300=15000千克=15吨 3、每公顷需要4÷5=0.8小时;每小时耕5÷4=1.25公顷 4、27222÷6981500×【(752+225)÷2】 5、36÷【100÷(12-8)-13】 6、40 7、420+(420+12)÷4 8、(1131-5×75)÷75 9、31.5÷18-31.5÷20 10、6÷3÷4算出每台每小时耕0.5公顷,0.5×5×6=15 11、连环画看做1份,故事书是2份还多5本,两种书一共的245本就是3份还多5本,所以245-5=240,连环画240÷3=80本,故事书80×2+5=165本 12、乙是甲的10倍,丙是乙的10倍也就是甲的100倍,甲:.653÷(100+10+1)=0.123 13、13×6=7890÷2=45 14、11个,21条 15、28+44=72 16、8 17、1522.6 18、第六天白天一下就爬了110米,就没有滑下来;前五天每天爬110-40=70米,所以70×5+110=460米 19、90.05(不包括);最小应大于89.94(不包括) 20、如果被除数968加上35就刚好被这个数整除,商就是17,所以这个数(968+35)÷17

二、计算 (1)25600(2)386.6(3)7.5(4)11100 (5)三个数一组,每组分别是0、3、6、9…27,和一共是135 1、运用倒推还原(8.6-1.7×3)÷5,当然也可以设这个数为X,列方程解答。 2、129减去余数3,再减去商3得123,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和,被除数是除数的3倍多3,所以123-3=120就是除数的4倍,120除以4就是除数等于30,所以被除数是93. 3、(39-3)÷3=12岁,39-12=27岁,老师27岁 4、相差12 5、先算油的重量:(86-53)×2=66千克。所以桶重20千克 6、6位一循环,2007÷6=334……3,第三个是5 7、70.25小时,0.075千克;0.34平方米 8、(18-3)×0.6+13.5 9、倒推,(40+30)×2=140,(140+20)×2=320,(320+10)×2=660 10、2160÷30=72台,72+18=90台,2160÷90=24天,30-24=6天,提前6天 11、(m-n)÷5 12、苹果每千克(3.2+1.4)÷2=2.3元,一共带了2.3×3+1.4=8.3元 13、考虑除数应该比余数大,24-3=21,所以除数可以为7和21,商就有两个答案 14、相加就是这个数的2倍,相减是0,相除是1,所以101-1=100就是这个数的2倍,这个数是50 1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才等于乙数一半,所以乙数就是加数的20倍,63÷(20+1)=3,所以甲数是3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及答案精选 篇一 一、填空。(23分8、10题每空0.5分) 1、0.958是由9个()、5个( )和8个()组成的。 2、0.45里有()个百分之一。 3、0.682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数是原来的()倍。 4、5.954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5、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二位是()。 6、6.8扩大到它的()倍是680,缩小到它的()倍是0.68。 7、2米4厘米写成小数是()米,写成整数是()厘米。 8、在○里填上“>”“0.49○0.499 4.12○4.23 12.00○12 3.0○2.999 2.620○2.62 0.98○1 0.82千克○820克7米23厘米○7.2厘米 9.27吨○9吨27千克 1.004千米○1千米40米 9、有一个数,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2,个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这个数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10、60平方分米=()平方米80克=()千克 4千米150米=()米7080克=()千克()克 8.3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吨90千克=()吨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小红的身高是1.35分米。………………………………………………() 3、40.403读作四十点四百零三。……………………………………………() 4、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10与10.00大小相等。…………………………………………………() 6、4.086精确到十分位是4.0。……………………………………………() 7、1.36是由13个十分之一和6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8、把0.65扩大10倍,再缩小100倍后是0.065。……………………()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8分) 1、0.9里面有9个()。 ①十分之一②百分之一③千分之一④一 2、把6.0300化简是()。 ①6.3②6.30 ③6.03 ④6.030 3、小于5.98的数是()。 ①6②5.980③5.99 ④5.890 4、与4.8吨相等的数是()。 ①480千克②4800千克③4吨8千克④4吨80千克 5、一个数缩小10倍后,又扩大100倍是4.78,这个数原来是()。 ①4.78②47.8③0.478 ④478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8,被除数就是除数的()。 ①10倍②18倍③20倍④1.8倍 7、8.05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是()。 ①扩大10倍②缩小10倍③扩大100倍④缩小100倍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复习试卷试题

行程问题 乡镇: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例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辆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经过3小时, 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 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3快车从甲站到达乙站需要8小时, 慢车从乙站到达甲站需要12小时, 如果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 相遇是快车比慢车多行180千米, 甲、乙两站相遇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 行了3.2小时后, 两列还相距全程的5/8, 两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相遇? 例5客车从甲地, 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一段时间后, 客车行了全程的7/8, 货车行的超过中点54千米, 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当甲车行到全程的7/11时与乙车相遇, 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 又行驶了154千米到达A地。甲车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 例7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0小时, 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15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相遇时客车和货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例8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在距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 已知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4/5, 甲、乙两地相遇多少千米? 例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8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 甲车又用了6小时到达B地, 乙车要用多少小时才能从B地到达A地。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答案(数学)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答案(数学) 1、34平方分米;84分;0.02吨 2、300÷6×300=15000千克=15吨 3、每公顷需要4÷5=0.8小时;每小时耕5÷4=1.25公顷 4、27222÷6981500×【(752+225)÷2】 5、36÷【100÷(12-8)-13】 6、40 7、420+(420+12)÷4 8、(1131-5×75)÷75 9、31.5÷18-31.5÷20 10、6÷3÷4算出每台每小时耕0.5公顷,0.5×5×6=15 11、连环画看做1份,故事书是2份还多5本,两种书一共的245本就是3份还多5本,所以245-5=240,连环画240÷3=80本,故事书80×2+5=165本 12、乙是甲的10倍,丙是乙的10倍也就是甲的100倍,甲:.653÷(100+10+1)=0.123 13、13×6=7890÷2=45 14、11个,21条 15、28+44=72 16、8 17、1522.6 18、第六天白天一下就爬了110米,就没有滑下来;前五天每天

爬110-40=70米,所以70×5+110=460米 19、90.05(不包括);最小应大于89.94(不包括) 20、如果被除数968加上35就刚好被这个数整除,商就是17,所以这个数(968+35)÷17 二、计算 (1)25600(2)386.6(3)7.5(4)11100 (5)三个数一组,每组分别是0、3、6、9…27,和一共是135 1、运用倒推还原(8.6-1.7×3)÷5,当然也可以设这个数为X,列方程解答。 2、129减去余数3,再减去商3得123,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和,被除数是除数的3倍多3,所以123-3=120就是除数的4倍,120除以4就是除数等于30,所以被除数是93. 3、(39-3)÷3=12岁,39-12=27岁,老师27岁 4、相差12 5、先算油的重量:(86-53)×2=66千克。所以桶重20千克 6、6位一循环,2007÷6=334……3,第三个是5 7、70.25小时,0.075千克;0.34平方米 8、(18-3)×0.6+13.5 9、倒推,(40+30)×2=140,(140+20)×2=320,(320+10)×2=660 10、2160÷30=72台,72+18=90台,2160÷90=24天,30-24=6天,提前6天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分析:解法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 分钟 解法2: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70*x=6*1000,解方程得:x=40分钟 因为80*40=3200米,大于一半路程300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 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0+(40—37.5)=42.5分钟 答: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42。5分钟。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分析:解法1:设路程为180,则上坡和下坡均是90。设走平路的速度是2,则下坡速度是3。走下坡用时间90/3=30,走平路一共用时间180/2=90,所以走上坡时间是90—30=60 走与上坡同样距离的平路时用时间90/2=45 因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45/60=0.75倍。 解法2: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也相同,又因为上坡和下坡路各一半也相同,设距离是1份,时间是1份,则下坡时间=0。5/1。5=1/3,上坡时间=1-1/3=2/3,上坡速度=(1/2)/(2/3)=3/4=0。75 解法3: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所以:1/2*路程/上坡速度+1/2*路程/1.5=路程/1,得:上坡速度=0。75 答: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0.75倍.

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doc

第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138-89= 5400+ 54= 200X 34= 550-450= 18000+ 600= 2700+ 30= 45X 14= 890 +100= 0.82+0.08= 73X 11 = 二、脱式计算题 630+ (21—12) X 16 (42A 42X7) + 6 186— 900+ (100— 95) 30+ 54 X 4 + 8 二、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25平方米,如果长除以5,宽乘以5,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第二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0.63 X 10= 40+ 10= 17+ 1000= 0.56+0.4= 80 X 25= 1-0.93= 1.25 X 100= 5.6+99= 100+ 25= 二、脱式计算题 6.2 +16+ 3.8 = 90-0.9= 1.2 + 1.8 +1.4 = 二、应用题 1、用一根长2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最少是多少? 2、小宁有钢笔30枝,小青有钢笔15支,问小青给多少支钢笔给小宁后,小宁 的钢笔枝数是小青的8倍? 第三天姓名家长签字 一、口算题 41X100= 8800+ 400= 0.12 X 10= 600+ 30= 2.5 + 67+ 7.5 = 5.6+2.7+4.4=

7.59 + 100= 150+70= 356-98= 125X 8= 612+ 6= 12X 80= 二、脱式计算题 64+36-58 40 X 38 X 25 (18+25) X 4 2X 96X5 二、应用题 1、一列火车身长800米,每秒40米行驶,经过一座为1600米的大桥,请问车头上桥到车尾需要多少时间? 2、两数相除商为17余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7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

2020最新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20最新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第1页: 1)(1)正东,南偏东45度(或东南),2 ,正东,3 (2)西偏南50度(或南偏西40度),正西,3 ,南偏西45度(或西南),2 (3)电影院 (4)从书店出发,先向正东走1站到公园,再向南偏东45度(东南) 走2站到图书馆,最后向正东走2站到医院。 2)(1) (60-24+30)宁6 (2)60-(24+30)4-6 (3)60-(24+304-6) = (36+30)4-6 =60-544-6 =60-(24+5) =664-6 =60-9 二60-29 二11 =51 =31 第2页: 3)204 — 3=68(棵)…梨树 68X2=136(棵)…桃树 68+136+204 =68+(136+204) =68+340 =408(棵)…三种果树 答:果园里有桃树136棵,三种果树一共有408棵。 4)116=20X (1) +8X (12)= =20X (3)+8X (7) =20X (5)+8X (2)

答:买法有3种:①《童话精选》1本,《科学家的故事》12 木;②《童话精选》3本,《科学家的故事》7本;③《童话精选》5木, 《科学家的故事》2本。 拓展与探究: △ =93, ▲二26, 口=43, ■=14, ☆=57, ★二38。 第3页: 1)81, 28, 124, 6, 90, 27, 198, 48, 41 2)450-225宁5+135 25X71X4 99X425 二450-45+135 =25X4X71 =(100-1)X425 =450+90 =100X71 =100X425-1X425 =540 =7100 =42500-425 =42075 101X79-79 304+3064-17-298 = (101-1) X79 =304+18-298 =100X79 =322-298 =7900 =24 3)1.56 米, 2)0.8涂8条,0.43涂43格,2. 6厘米涂到2厘米过6小格 3) 3)⑴直角(2)60(3)小于(4)等腰直角,45 第20页: 4)5 X (4-1) 84-4=2(米)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行程问题之变速行程上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 了基础。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 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 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 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 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 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 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之变速行程(上) 例1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距离A地18km的B地,当甲到达B地时,乙、丙两人离B地分别还有3km和4km,那么当乙到达B地时,丙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例2 小芳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90米,则能早到4分钟。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例3 一辆汽车由A地到B地,原计划用5小时20分,由于途中有33 5 ,因此千米的道路不平,走这段不平的路时,速度只相当于原速的3 4 比计划晚到了12分,则A、B两地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例4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一辆汽车先用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 了一段路,然后速度提高1 继续行驶,共用4.4小时到达,请问这辆 4 车出发几小时后开始提速? 例5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比原来时间提早1小时到达;若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6 甲、乙二人爬山,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2倍,当甲到达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当甲下到山脚时,乙才下到半山腰。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 例7 客、货两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客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doc

《简单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P54《简单的行程问题》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庵埠镇维则小学陈瑞姿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 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连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 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 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数学术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它们比较抽象,但这部分知 识资源又蕴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学生都要善于发现它们,这样才能将书 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 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关键】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观察发现法、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紧密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引入 学习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亲切自然,将学新知 生引入到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趣。 设计意图:以调查表为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探究,自主 出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真正体现了数学是学习 分层练习,刃厨 新知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试卷汇总含答案

思维调查卷 时间:30分钟 总分:100分(基分20)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试卷说明:本卷共6题,要求简单明了写出解答过程,最后的结果请填在试题的横线上。 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行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是甲 的2.5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1 4 ,而乙的速度立即减少1 5 ,并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较短距离)100米,那么这条环行跑道的周长是______米; 2. 两块手表走时一快一慢,快表每9小时比标准表快3分钟,慢表每7小时比标准表慢3分钟。现在把 快表指示时间调成是8:15,慢表指示时间调成8:31,那么两表第一次指示的相同时刻是___:___; 3. 一艘船在一条河里5个小时往返2次,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行4千米,水速为2千米/小时,那么 第三小时船行了_____千米; 4.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到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 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 310 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 就比独自步行提早了5分钟到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______分钟; A C B

行程问题下 【老师寄语】:解行程问题要会读题,一遍快速归类浏览;二遍逐句解读整理;三遍回头寻找误解。最终要学会“纸上谈兵”。 ——陈拓 一、环行运动: 1. 男、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向从环形跑道上A 点出发跑步,每人每跑完一圈后到达A 点会立即调头跑下一圈。跑第一圈时,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5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3米。此后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 3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2米。已知二人前两次相遇点相距88米(按跑道上最短距离),那么这条跑道长______米; 2. 在一圈300米的跑道上,甲、乙、丙3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按同一方向跑步,甲的速度是6千米/ 小时,乙的速度是 307 千米/小时,丙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_____分钟后3人跑到一起,_____小时 后三人同时回到出发点; 3. 某体育馆有两条周长分别为150米和250米的圆形跑道〔如图〕,甲、 乙俩个运动员分别从两条跑道相距最远的两个端点A 、B 两点同时出发, 当跑到两圆的交汇点C 时,就会转入到另一个圆形跑道,且在小跑道上必须顺时针跑,在大跑道上必须逆时针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当乙第5次与甲相遇时,所用时间是______秒。 4. 如图,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行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时速是90千米,在 BC 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 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 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如果从PC 的中点M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遇。那么A N N B ______; 二、时钟问题: 5. 早上8点多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这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过了大约1小时下课铃响了,这时小明又看 了一下手表,发觉此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好与上课铃响时对调,那么上课时间是_______时______ 分。 6. 一只旧钟的分针和时针每65分钟(标准时间的65分钟)重合一次,这只钟在标准时间的1天(快或慢) ______分钟; C B A A B C D N P M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数学姓名班级 日期:月日 一、口算 7.2+2.8= 321-99= 4.13-2.8= 31×4= 23×3= 320×5×8= 27×3= 27×9= 1.7+0.43+3.3= 320×5×2= 二、四则运算 125-25×6 (135+75)÷(14×5) 三、简便运算 355+260+140+245 102×99 四、应用题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8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日期:月日 一、口算 1.2+9= 5.43-3.06=3+1.2= 0.12+5= 12×2×5= 640÷80=15×5= 4- 2.5-1.4= 480÷80= 16×5= 二、四则运算 120-60÷5×5 1024÷16×3 三、简便运算 2×125 645-180-245 四、应用题 3.9.2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4.13.7与22.3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9,积是多少?

4-1.6-1.4=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8×99+8= 32×3= 48÷16= 12×10=二、四则运算 (135+415)÷5+16 1200-20×18 三、简便运算 125×32 25×46 四、应用题 5.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李2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日期:月日 一、口算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0=0.3+0.6= 2.7+5.4= 二、四则运算 720-720÷15 (360-144)÷24×3 三、简便运算 101×56 99×26 四、应用题 7.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8.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最新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本答案参考

最新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本答案参考最新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本答案参考 1)填一填 (1)45乘以102=45乘以100加45乘以2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出发,都要从(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但如果只有加或只有乘,也可以先算右边的) (3)任何数通0相乘都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是(0) 2)下面各题分别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1)在计算75-45除5时,应先算(除法),在算(减法) (2)在计算(75-45)除5时,应先算(减法),在算(减法) (3)在计算75-45+5时,应先算(除法),在算(加法) 3)按照要求给算式60-24+30除6添上括号,并计算 (1)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60-24+30)除6 (2)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60-(24+30)除6 (3)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60-24+30)除6 5)(1)232-54+68=246232+(68-54)=246

(2)420除6*30=2100一箱蜂酿多少,30箱蜂酿多少 420*30除6=210030箱里面有多少个6箱 (3)四(2)班共折48*6=40*6+8*6=240+48=288 288-268= (4)一个季度三个月,90*3=270 270-(114+76)= 6)我是破译大师 白色大方框=43黑色三角形=26白色大三角形=93黑色小方框、14 43269314 P3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450-225除5+13525*71*4 =450-45+135=100*71 =405+135=7100 99*425304+306除17-298 =42500-425=300-298+4+18 =42075=2+4+8 101*79-79(6409+23*17)除68 =100*79+79*1-79=(6409+391)除68 4)(A+B)*(E-F)=G 5)解决问题 梨=204除3=68(棵)桃=68乘2=136(棵)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一、基本简单行程及变速问题 1、强强跑100米用10秒,旗鱼每小时能游120千米,请问:谁的速度更快? 2、墨墨练习慢跑,12分钟跑了3000千,按照这个速度慢跑25000米需要多少分钟?如果他每天都以这个速度跑10分钟,连续跑一个月,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到B城,那么汽车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实际上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发生故障,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如果要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行程上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

4、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机场起飞,向同一方向飞行,甲每小时飞行300千米,乙每小时飞行340千米,4小时后它们相距多少千米?这时甲提高速度打算用2小时追上乙,那么甲每小时应该飞行多少千米? 5、萱萱一家开车去外地旅游,原计划每小时行驶45千米,实际上由于高速公路堵车,汽车每小时只行驶30千米,这样就晚到两小时,问:萱萱一家在路上实际花了几个小时? 6、甲从A地出发去B地办事情,下午1点出发,晚上7点准时到达,如果他想下午两点出发,晚上7点准时到达,每小时就必须多行2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7、小欣家离学校1000米,平时他步行25分钟后准时到校。有一天他晚出发10分钟,为避免迟到,小欣先乘公共汽车,然后步行,结果仍然准时到校,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欣步行速度的6倍,问:小欣这天上学步行了多少米? 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相遇在中点,如果甲延迟1小时出发,乙每小时少走4千米,两人仍在中点相遇,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二、基本相遇问题: 1、A、B两地相距48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请问: (1)甲从A走到B需要多长时间? (2)两人从出发地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15讲 行程问题(奥数板块)北师大版

第十五讲 行程问题 板块一、相遇问题 ===??? ÷??÷?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 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1: 1、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 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张、李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张步行每分钟走80 米,李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当他与张相遇时,张离乙地还有多远? 例2、小李和小张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已知小张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李骑自行车速 度的3倍,当两人相遇时,小张比小李多行了12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2:

李、王两人同时从相距900米的A、B两地相对出发,已知李骑摩托的行驶速度是王步行速度的8倍,那么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2、轿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的中点处,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轿车到达甲城,此时货车离乙城还有140千米,已知轿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3: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匀速前进。如果各人按原定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 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1、P3 近似数一般写成用千、万、百万、千万、亿为单位的数 2、P5 一格自然数的近似数是5亿,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549999999,最小可能是450000000 3、P9 麦子放到第 28格,这一格已经超过1亿粒;第64格大约要放92233720368亿粒 4、P11 判断,3和4是错的,其余都对。 5、p15 角的度数:角4=60度,角5=72度,角6=36度 6、P19,画一画,注意画垂线,标上直角符号 7、P20认一认,梯形有5和6,轴对称图形是1、3、4、5 8、P23 填一填 360平方米=0.036公顷 收款收据:大写:叁仟八佰陆拾伍元零角零分 9、P24 选择 3选9个 10、P31 想一想 1选A、B 11、P43 火柴算式: 23x4=92 28x11=308 17x14=238 12、P45算式 209x46=9614 372x38=14136 315x41=12915 13、P47 解决问题最外层:10-1x4=36盆一共 10x10=100盆 画一画算一算 21-1x50=1000厘米 1000厘米=10米 260+10/37=10分钟 14、P50 数一数分别是12个 16个、12个 15、P53 十四世纪,中国人 16、P55解决问题 142-34=108块108/2=54 块 54/18=3次 17、P56 列式计算3 相差:75-15=60 小林是 60/3-1=30岁过几年: 30-15=15年 18、P58填一填 25 在48中间添5个零才是 400 0008 19、P60 2填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四年级上册基础行程问题

基础行程问题 公式导入: 例1、聪聪从家到学校共用30分钟,他每分钟走50米,他家与学校之间相距多少米? 由此题得出行程公式(1) 路程=()×() 例2、甲、乙两地之间的行程为200千米,一辆大卡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可到达乙地?由此题得出行程公式(2) 时间=()÷() 例3、一辆小轿车从A地出发,开往相距240千米的B地,共用4小时,小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由此得出行程公式(3) 速度=()÷() 一、填空题 三者之间的乘法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5小时行了375千米,这是一道求______ 的题目。计算方法是: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它的速度可记作;_________ 二、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0千米,6小时到达。如果想5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 千米? 练习:骑自行每小时行驶14千米,骑自行车行驶9个小时的路程汽车只要3个小时。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练习:小王上山采药,上山时他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下山时他沿原路返回,12分钟到达山下,小王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大熊步行上学,每分钟60米,走了15分钟发现要迟到了,于是提高速度,每分钟多行20米,又过了 10分钟刚好到达学校,大熊家与学校之间相距多少米? 练习、一列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一辆小轿车的速度是火车的2倍,如果这辆汽车和这列火车都行驶3小时,这列火车行驶多少千米?汽车行驶多少千米? (重点)3、有一个正方形林场,如果用每小时步行4千米的速度绕林场一周,需要6小时,林场的总面积 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19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当你们告别一个年级的同时,也即将成为高一个年级的学生了。如何让自己的暑假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呢?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1,(九亿五千零九十九万四千六百五十),(95099),(10) 2,(80500006),3,(黄球)4,(锐),(钝)5,(350+400)5=150 6,钝105锐75平1807,(CE或C)8,(ab)c=a(bc) 9,(1度),(1)10,(3)? 二,1,B2,C3,B4,C5,A? 三,? 四,1,略2,10070034152019,27009129300五,略? 六,1,略2,313(棵)3,32(根)4,12(小时)5,22(岁)6,略 一,1,4,亿;2,136000003,二十三亿零七百二十六万; 3,2474亿63520万 4,一亿三千万一亿零三百万897600001000万 5,1,2;6,67,3 二,1,C2,A3,B4,C5,B 三,1,2,3,4,5, 四,(略)五,(略) 六,1,7600,12040,18468,1815,4725,10000 2,7000,600,2871,4600,5290,780

七,1,5400元;2,3198元;3,470元;4,1650元; 5,86米,8428元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以上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