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doc

《沁园春.长沙》教案.doc
《沁园春.长沙》教案.doc

《沁园春.长沙》教案

课题:《沁园春.长沙》授课人:李法龙教学目标:1、品味赏析,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2、诵读,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3、感受作者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树立远大理想。教材分析:1、重点:分析上阕,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2、难点: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授1、抓住关键词,从顺序、视角等方面赏析上阕,突破重点。2、指导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解决难点。教具:多媒体教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进程方法及学生活动一、导入课题1、回顾毛泽东及《沁园春.雪》

2、引出课题(板书)

3、题解:词、词牌、题目

4、出示教学目标(投影显示)二、讲授新课1、简介写作背景(投影显示)2、读课文3、欣赏毛泽东手书、听配乐录音(多媒体显示)4、引导分层(多媒体显示)

5、分析上阕(1)找关键词:立、看、问(2)分层:独立沉思绘景抒情怅问忧思

6、分析第一层(1)生读(2)提问:交代了什么?(3)(多媒体显示):时、地、人(4)想象画面(5)(多媒体显示)3幅画面

7、点赏析第二层(1)(多媒体显示)(2)读(3)提问:写了哪些景物?(4)分析:山、林(色彩)想象画面(多媒体显示)(5)分析

“江”“舸”“鹰”“鱼”想象画面(多媒体显示)(6)概括写景特点:(板书)动静相宜远近结合俯仰交错(7)总结:(多媒体显示)绚烂秋景(8)比较古人写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昂扬奋进8、分析第三层(1)

师读提问学生,齐背《沁园春.雪》上阕,调动情绪

提问1学生

1生读,教师补充由1名好学生读

学生讨论概括

提问讨论概括

讨论回答

教师复述

一生读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

比较讨论动词

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引导学生讨论概括提问3名学生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进程方法及学生活动(2)分析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争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9、简要分析下阕(多媒体显示)(1)追忆往事(2)青春如火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奋发有为表明了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3)中流击水当年在江中心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鼓励同伴们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的大任10、小结(多媒体显示)11、指导再读、再读欣赏(多媒体显示)

13、齐读三、练习(多媒体显示)四、布置作业1、背诵2、研究性学习:搜集毛泽东的资料讨论总结

引导讨论

概括总结

由1名学生总结多名学生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提问

附板书:《沁园春.长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