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丝绸之路

第二课 丝绸之路
第二课 丝绸之路

课题:第二课丝绸之路课型:自学文章

课时计划:1课时

【知识点】

一.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

二.多音字。佛:仿佛fu 佛fo像载:装载zai 记载zai 乐:乐yue

曲快乐le

三、重点词语

陛下:下臣对君主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绫罗绸缎: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1.、我会近义词。

矗立—耸立欢腾—欢悦精彩—出色庆祝—祝贺繁荣—繁华(繁盛)凝望—凝视

典雅—高雅飘扬—飘荡

四、课文的大体内容。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找出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3、感受“友谊之路”。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4、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

济或者科技的发展。)

5、感受文化之路。找出“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自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记生字词

1.在课本上给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2、给带点的字住上拼音: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

3、易写错的字:自己找出来,写在自学笔记本里。

(三)解释下列词语,写在自学笔记本里,并记住它。

栩栩如生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矗立遐想

(四)默读思考

1.“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从哪看出“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围绕这条路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画出并写感受)

2. 提出两个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书上。(在书上写出)

3.抄写下列句子,并在书旁写理解批注。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技能训练题】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3、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4、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doc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互助土族名族村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土族是我国青海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互助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信仰藏传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丹麻土族花儿会。 近年来,多数学者根据汉、藏文史资料的记载和群众的传说,认为土族是吐谷浑人的后裔。唐时,留居青海的吐谷浑人,逐渐移居青海东部地区,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轮子秋是一项土族体育项目的表演,其惊险刺激的场面令人瞠目。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车轮坚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

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喝彩。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转。有时,一大群服装艳丽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势如众星簇月。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互助土族故土园: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境内交通便利,西宁飞机场位于互助县高寨镇,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是中国南"丝绸之路"和蒙藏两地藏传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是唐蕃古道上的一棵遗珠。全县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土族6.3万人,占总人口的17.33%。境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力和竞争力。被开辟为国家森林地质公园的北山景区、以山光水色取胜的南门峡风景区,还有"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以龙泉和歌会著称的五峰寺、千仞绝壁上的白马寺、古朴醇厚的土族民俗等,构成了一幅西部最具魅力的名胜画卷,常令人魂牵梦绕,20xx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土族民俗风情: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70分) 1. (3分)你能用“立”字组词,并填在下列句子中吗? ①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________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②中国________在世界的东方。 ③一棵松树________在路旁。 2. (2分)选择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 A . jùfùpìlǔáo bù剧覆僻虏熬怖 B . áo bùfùjùlǔpì熬怖覆剧虏僻 C . áo bùjùlǔfùpì熬怖剧虏覆僻 D . pìfùáo lǔjùbù僻覆熬虏剧怖 3. (3分)你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吗? ①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________ ②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________ ③高而险峻的山岭。________

4. (8分)照样子写字,再分别组词。例:绍(介绍) 招(招手) 啼________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谈________ 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古________典________ 精________饱________ 栩栩________ ________ 浩浩________ ________ 五________缤________ 崇________峻________ 6.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矗________(chùzhù)循________(xún dùn) 匕________(bìbǐ)贸________(mào mò) 7. (3分)“凹”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画。 8. (6分)辨字组词。 矗________ 凹________ 循________ 淼________ 凸________ 遁________ 9. (4分)读拼音写词语。 mùdèng kǒu dāi zàn bùjuékǒu g uǎbù dízhòng rén jìhǎn 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分)根据课文《丝绸之路》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全都称丝绸之路为“伟大的路”是因为_____

广元市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A卷

广元市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A卷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84分) 1. (12分)看拼音写词语。 mào shèng sì hǎi wéi jiā jiān chí zhēng b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ín jūyuàn yìshū cài shuō hu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iān shì xiōng pǔguāng máng yáo yuǎ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2分)找出读音、字形全对的一组词语,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A . 座落(zuò)维也纳(nà)谱写(pǔ)漂溢(piāo) B . 悠扬(yōu)掺和(hé)芬芳(fēn)盛大(shèng) C . 曲调(diào)精彩(cǎi)竖立(sù)渡过(dù) D . 色彩和谐(hé)波光粼粼(lín)山清水秀(qīng)街头巷尾(xiàng) 3. (6分)写出带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几个日本人闻听此言,恼羞成怒。________ ②今天的晚报登了一条重要新闻。________ ③走进公园,人们就闻到阵阵花香。________ ④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地抽在我的脸上。________ ⑤春天来了,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________ ⑥纯棉衣服下水后就容易抽。________ 4. (7分)选字填空 天树文言边外艳

每________ 鲜________ 种________ 发________ 旁________ 语________ 格________ 5. (4分)选词填空。 (1)宽阔宽广 ①________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②做人要有________的胸怀!而他的胸怀就如天空和大海一样。 (2)屹立耸立 ①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 ②珠穆朗玛峰巍然________在我国西南部。 6. (3分)写出反义词 仍然—________ 自豪—________ 漆黑—________ 7. (22分)补全诗句,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 ________ 元 ________,________。 王师 ________,________ 乃翁。 无:________ 王师:________ 乃翁:________ (2)山外________,________休? ________,直把________。 休:________ 直:________ (3) ________ 生气恃________,万马齐喑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生气:________ 恃:________ 万马齐喑:________

丝绸之路说课课件

丝绸之路说课课件 丝绸之路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①了解张骞被称为外交家、探险家的原因。 ②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法 建构主义教学法 四、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导入。 连接视频:(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 2.自读课文。 (二).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课中质疑,直指重点。 课件连接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 2.学生就课文内容介绍当时的交通条件:(电子课文显示)“没有公路铁路,没有汽车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由此引起学生思考,并提出疑问: 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是谁开辟的? 为什么称张骞为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毕生的精力”这一词? 3.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前所查资料思考问题,边读边作批注。然后学生联机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的功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陕历博 导游词

陕历博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国家级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系统的文物陈列,巨大的文物储备,同时他也是遵照周恩来遗愿建造的.位于大雁塔附近,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展示1.1万平方米,展现长度2000米,整体个人的感觉是:郎阔,庄重,大气.在建筑布局上借鉴了中国宫殿亭院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那么大家不禁会问,这样的大手笔是出自何人之手呢?它是由张锦秋女士设计而成的,被誉为"古都华夏明珠宝库" 馆内收藏有各类文物37.5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829件,国家级文物18件,主要包括: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唐墓壁画.所陈列文物又可分成: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基本陈列三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他跨度为公元前115万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止.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个展段.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来到的是序言大厅,他非常特殊,是由一尊走狮和两幅巨型图片组成的,黄河,黄土高原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的基础,石狮子源于顺陵,狮子和狮子的雕刻艺术源于阿富汗.代表者陕西文化根于三秦大地,有放眼于大地.博采众长,既有西方的浪漫神奇,又有东方的神圣与庄重,虽无一字,却道尽千言.真正实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同时也突显了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陕历博的特点. 请随我想里走,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是基本陈列的是前部分,这是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亚洲北部的古人类就是在此地站起来了.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眼前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最著名的三件石器: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至此,人和动物有了本质区别,他们已经会使用劳动工具了. 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够建立房屋,进行定居生活了.我们看到的是全国仰韶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半坡遗址.这是半坡遗址的沙盘图,氛围清晰地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半坡先明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大家看到的就是他的典型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尖顶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能反映出半坡先明以鱼为图腾也可能是其他.尖顶瓶是一件给水器,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火把物质的一种形态改成另一种形态.这也是远古先明由蛮荒走向文明的一步,距今约五千年的时候,人类进入到了创说时期,炎黄二帝兄弟联手,统一各部落,炎黄子孙由此发端,眼前看到的是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这一株柏树一无可争辩的事实道出,炎黄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人:曾庆江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小学 (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纪实: 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 (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业贸易路。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客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生:这是一条长路。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14000里。 师:真是很远很远。 生:那就算乘飞机也得需要6个多小时,这是一条长路啊! 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课件出示汉朝地图。)你们看,这是一幅汉朝的地图,从都城长安出发,过敦煌,出玉门关,经楼兰,跃葱岭,到大月氏、大夏,到达地中海沿岸,几经辗转,到达安息、古罗马,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到达安息、古罗马这漫长的路途,就是课文中谈到的“横贯”。看到这儿,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了? 评析:地图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它直观地将此路的“长”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也使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这是一条“长路”。 生:我感受到这条路的艰辛与漫长。 生:这还是一条险路。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茫无边际”“冰雪覆盖”“偏僻”这几个词体会到了这条路的艰险无比,险象环生。 师:你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这就是课文所说的“恶劣”。再来看投影(课件播放路线图,漫漫长路之上有戈壁、有沙漠、有荒野、有高山……)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注意重读这些形容词,进一步体会那分艰险。 (生有感情齐读。) 三、谈人议路,以点带面 师:同学们分别从长度、地理位置、作用来谈了这条路,课文中还有几个自然段和丝绸之路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生:课文的5、6、7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汉朝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 师:是啊,这也是开路人张骞开辟的一条生命之路。路险正是为突出人的开路之勇;

西安导游词

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西安之旅的导游,下面由我带大家游览西安【鞠躬】。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陕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经国务院批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点到简介】 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丰镐都城、秦咸阳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下一张】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返回】 作为古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不会少。【点著名景点】

这是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 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古城墙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这是华清池。【下一张】 宴享乐的行宫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

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2课《丝绸之路》

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2课《丝绸之路》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2、介绍丝绸之路。(课件2)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课件3) 矗立凹陷戎装循着鸵鸟 匕首贸易芝麻美轮美奂 (2)理解词语。(课件4、5)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3)通读课文。

丝绸之路导游词

丝绸之路导游词 丝绸之路导游词1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 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强。 丝绸之路已有20xx余年的历史了,她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古 老的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 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历 史上,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今天,游客可乘飞机、火车、汽车沿丝绸之路旅行,既快捷便利,又舒适安全。中国段丝绸之路沿线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主要有:被称为 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 高窟、麦积山石窟、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 院塔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 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青海湖鸟岛,巴音布鲁 克草原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和天山深处的天池、青海的盐湖、罗布泊的 雅丹地貌、吐鲁番的火焰山和克拉玛依的魔鬼城等等,均为丝路增添 了无穷动魅力。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中国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里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 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各民族地区,游客可体验当地民 族生活,欣赏民族歌舞、参加当地居民的婚礼和欢渡节日,选购精美 的民族手工艺品。 丝绸之路,做为中国大西北的主要旅游路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 和建设,基础设施正在完善,已经成为中国诸多旅游产品中极具吸引 力的一条主题线路。 丝绸之路导游词2 各位旅客: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课件

丝绸之路教学课件 丝绸之路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说出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制作 学生读推荐材料和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师:今天的这里,到处是沙漠,戈壁(课件沙漠),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课件出示地图)这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欧洲的罗马。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

道。(出示《西天取经》图画):玄奘经由丝绸之路,游历三十多个国家。(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画)班超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放弃手中的笔成为一位将军,在这条路上32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出示)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学生认读,了解这一段内容) 二、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导读 读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师:我请同学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如果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圈化出来。,边听边思考导读提示的第一个内容。 (听学生朗读时,注意正确读音) 师: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规范答案,学生再复述一次。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遐想了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的`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物

宁夏银川主要景点导游词(完整版)

1、车上欢迎词 大家好,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旅游观光 我是您的地接导游## 坐在咱们最前面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开车已经有多年驾驶经验。 大家在宁夏的时间里,就由我和##师傅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要求和问题,请随时提出,我们会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最后预祝我们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2、沿途介绍 (1)河东机场、火车站、北京路 我们刚才所在的机场是河东机场,是目前宁夏最主要的机场,当然宁夏还有中卫香山机场、固原机场、贺兰山机场。为啥叫河东机场?因为它处在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之东,所以称它为“河东机场”。2000年12月开始投入运行,可起降波音747以下各类机型飞机,目前以开通了几十条国内航线。 银川火车站始建于1958年,集客、货运于一体,既有站房总面积3168平方米,有南北两个候车厅,站场到发线9条,客运站台2座。新建银川火车站东站房30000平方米,站场按最终规模7台14线布置(含正线);在既有客车整备所南部新建客车整备场,将原客车整备所改造为存车线,建设总规模为客车整备线12条,存车线4条,客车空调及临修线2条。在平吉堡至双渠口站之间新建银川南站和综合货场,封闭原双渠口车站,先期布设到发线7条(含正线),到发兼存车线4条,预留4条,设牵出线1条。 北京路是一条贯通银川市三区的城市主干道,西起沿山路,东至丽景街,道路全长24.42公里,双向8车道。2003年8月15日竣工通车。它是当时银川市乃至宁夏规格最高、延伸最长的城市主干路,最重要的它是宁夏建成通车的第一条城市八车道。北京路的顺利竣工通车,有利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极大提升了首府银川的城市形象,也标着这银川市城市化进程将沿着更加宽广的大道阔步前进。 (2)宁夏简单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南接甘肃,东接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正如宁夏民歌里唱到:“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形象地概括了宁夏的地形地貌。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3)黄河 我们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给宁夏带来了丰富的水源使银川平原成为宁夏最富庶的地区,风光秀美,稻香鱼肥,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4)银川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也是宁夏五个地级市之一,被称为“凤凰城”“塞上明珠”“塞上湖城”,银川市分为三区两县外加一个灵武市,三区就是兴庆区(也就是今天晚上我们所住的区)、金凤区、西夏区,两县就是南边的永宁县和北边的贺兰县;总面积9 491.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左右,市区人口大约100万左右。回族占到了25%。 我给大家把这两天的行程及注意事项讲一下,我们明天的叫早时间是6:30,7:00早餐,8:00出发前往中国35个王牌景点沙湖游览参观,大约12:00在沙湖用中餐,然后驱车一小时前往“东方的好莱坞”镇北堡影城参观大约2小时,然后途经枸杞观光园,亲自采摘新鲜枸杞,之后是最后一个景点神秘的西夏王陵景区,大约在6:00左右结束一天的游览,回到银川。后天就一个景点沙坡头,当然也是最经典的一个,它是集娱乐和观景、大漠与黄河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5)天气 宁夏的天气昼夜温差比较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也是西北气候的真实写照,而且紫外线也非常强,在宁夏每年的日照时间高达3000多小时,比日光城拉萨还要多十几个小时,所以我们明天一定要带上遮阳伞,抹上防晒霜,及时地补充水分,以免中暑。明天的气温最高为26度,最低13度,希望大家注意穿着,以免感冒。

丝绸之路说课稿

丝绸之路说课稿 丝绸之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历史上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二、说教法 1、《丝绸之路》文章介绍的内容时空跨度较大,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复杂,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以介绍历史为主的文章,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丝绸之路开辟艰难。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让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说目标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语文阅读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认的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设计共分五步走: 第一步:交流资料,质疑引入。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能对课文有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与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我设计了读课题质疑环节。 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等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已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了,也能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了。 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对此主要采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的方式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是因为学生生活与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差太远了,又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对此了解不多,但互相交流能让生在交流资源、共享中互相补充,以丰富内涵,有助于学习课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3篇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3篇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范文1 兰州,地处西北要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期,在此设立金城郡,取“固若金汤”之意,到了隋朝,废郡设州,因其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兰州,沿用至今。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在这里将城市一分为二,为其增添了不少美丽的景色,在美丽的绿色长廊——滨河路上,有关黄河的各个景点一字排开,沿途可欣赏到众多精美的雕塑,有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当然最著名的就是黄河母亲的雕塑了;还可看到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铁桥、参观白塔山公园和游玩水车园,同时还可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意趣,也可乘坐橡皮筏子在母亲河上漂流。要是傍晚时分,登顶兰山,则可一览市容全景,霓虹闪烁,母亲河穿城而过,尽收眼底。 古代的兰州曾是“茶马互市”的著名商埠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号称“四省通衢”,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给这里遗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由此辐射开来,周围有著名的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麦积山、敦煌等。

兰州四周是祁连山的绵延之地,四周群山遍布,峰青峦秀,有多处依山而建的森林公园可供游玩。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范文2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兰州的玫瑰花,花大色艳,玫瑰油产量占全国的80%;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片”,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兰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崆峒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4a级景区——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近几年,兰州依据独特的城市环境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