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练习题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练习题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练习题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

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2.下列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正确的是

A.傣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

B.布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C.羌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

D.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

3.我国民族政策中,采取少数民族自治的管理政策,这样做有利于

①保障个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②加强个民族的团结

③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④促进各民族的交往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字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

D.各民族均匀分布

5.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青

B.宁

C.新

D.藏

6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主要格局是

A.全国均匀分布

B.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地

C.主要分布在西南

D.主要分布在南方

(材料)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52万,有藏、汉、门巴、珞巴、回等民族。据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7.西藏自治区在预测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指标是

A.人口的出生率

B.人口的死亡率

C.人口的机械增长

D.人口的自然增长

8.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原因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B.医疗水平的提高

C.农村人口比重的下降

D.向城市迁移的人口数量增多

9.下列少数民族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

A.哈萨克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朝鲜族

10.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8—10题

1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12.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中国人口数量明显下降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高速增长阶段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8年以后

13.对b曲线在2015年后上升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

D.出生率明显下降

下列是我国四个省区图,读图回答下列两小题

14四个省区中与俄罗斯接壤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5四图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满、维吾尔、藏族人口都超过400万

B.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

C.各民族分布有小杂居、大聚居的特点

D.在全国范围总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20%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

17.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下表中人口、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

18.各省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19.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完成20.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

21. “中国的人口

密度分布”图,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稠密

区和稀疏区的界线

是什么?

(2)此线东南部人

口稠密,西北部人

口稀疏,原因是?

最新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练习试题

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第14次作业 高二()班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所在的主要省区连线正确的是() A.回族—吉林 B.壮族—河南 C.蒙古族—宁夏 D.藏族—西藏2.满族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傣族——泼水节 B.朝鲜族——火把节 C.藏族——跳板 D.蒙古族——长鼓舞 4.以“摔跤”这项体育运动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满族 C.蒙古族 D.壮族 5.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是()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乌孜别克族 D.苗族 6.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6个 B.55个 C.54个 D.53个 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苗族 8.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东北、西北、西南 C.东北、东南、西南 D.东北、华北、东北 9.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满族 B.壮族、回族 C.高山族、苗族 D.蒙古族、藏族10.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的居住地相互独立 C.各民族的居住地相互交错,均匀地分布 D.各民族按政府规定的范围居住 11.每年大约4月13日至4月 15日,人们举行盛大的集会赕赃佛、嬉水、丢包、赛龙舟、放孔明灯、赶摆。这是() A.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B.瑶族的泼水节 C.黎族的传统节日 D.傣族的传统节日 12.2004年11月6日,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外国的朋友想参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最好去() A.广东 B.福建 C.四川 D.云南 13.在图中的四个省区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 14.高山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图中的() 15.将下列各民族与其所居住的主要省区及传统民族乐器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蒙古族人 A.云南省 a.马头琴 ②藏族 B.内蒙古自治区 b.两面鼓 ③壮族 C.两套自治区 c.合欢萧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2018.9.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2. 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 劳动力短缺 B 兵源不足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3. 关于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镇(乡)三级 B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D 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 下列节日属于蒙古族的是() A 泼水节 B 芦笙节 C 赛龙舟 D 那达慕大会 5. 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 湖北 B 内蒙古 C 云南 D 新疆 6.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台湾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 下列省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我国纬度位置最高、最低的省(自治区)分别是() A 新和粤 B 新和琼 C 黑和琼 D 藏和琼 9. 台湾岛东西两侧所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 太平洋、南海 B 太平洋、东海 C 东海、南海 D 东海、黄海 10. 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B.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1.我国领海的宽度:() A.20海里 B.200海里 C.12海里 D.100海里 12.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 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的钓鱼岛 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 D.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 13. 关于我国领土辽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米 B.我国领海宽度24海里 C.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家 D.是整个欧洲面积的两倍 14. 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20世纪:() A.70年代以来 B.50-70年代 C.50年代以前 D.90代以来 15. 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C.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 B.战争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 C.政策宽松,出生率上升 D.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明显下降 17. 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A.云南、广西、上海、江西 B.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C.湖北、贵州、河南、山西 D.甘肃、宁夏、山东、山西 18.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 ) A.甘肃、西藏、陕西、上海 B.上海、陕西、甘肃、西藏 C.陕西、甘肃、上海、西藏 D.西藏、甘肃、陕西、上海 19. 泼水节是()的传统节日。 A、傣族 B、壮族 C、白族 D、苗族 20. 右图人物所代表的民族是()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摘录)回答21~ 23题: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以下简称为“大陆”)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陆”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大陆”人口,同第五次全国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263.74 朝鲜族192.38 白族185.81 哈尼族143.97 哈萨克族125.05 黎族124.78 傣族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70.96 僳僳族63.49 仡佬族57.94 东乡族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45.37 水族40.69 佤族39.66

纳西族30.88 羌族30.61 土族24.12 仫佬族20.74 锡伯族18.88 柯尔柯孜族16.08 达斡尔族13.24 景颇族13.21 毛南族10.72 撒拉族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 布朗族9.19 塔吉克族4.10 阿昌族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0.45 珞巴族0.2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民族人口总数汉族1220844520 壮族16926381 回族10586087 满族10387958 维吾尔族10069346 苗族9426007 彝族8714393 土家族8353912 藏族6282187 蒙古族5981840 侗族2879974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学教案

第4、5课时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重点、难点知识点介绍: 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直辖市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学生活动]阅读下图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人口分布,东西不均 观察课本71页3-1-2图,找出分口分界线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以及原因 分界线分布在地区 原因:① ② ③ ④ 二:基数过大,控制增长 看课本3-1-3图回答问题 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2.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速减缓,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人口总重持续增加一段时期,在渡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将呈下降趋势。 看课本3-1-4图“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抗日战争时期 ②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③1959-1962三年自然灾害 ④“文化大革命”前期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共56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二、1。各民族分布特点:大,小,相互交错居住; 2.汉族集中在部和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地区 3.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 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泼水节2.那达慕大会 四、我国的主要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作业:优化探究课时作业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 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186万人,占比46.6%,乡村人口71288万人,占比53.4%;男性68652万人,女性64822万人,占比48.6%,全国人口中,0岁至14岁的人占总人口的18.5%;15岁至59岁的人占总人口的69.0%;60岁及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2.5%。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5.05%。 由以上数据得出: 1.城镇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 2.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看,人均寿命攀升,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城镇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 4.男女比例失调。 5.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环境仍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但人均水平仍在百位之后。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其直接的结果是中国人对风险的处理态度将由自留变为转移,城镇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加深,导致产生风险的因素增加,从而客观上会刺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从深层次讲,人们选择男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养老和社保体系很不完善,我国应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完善社保体系。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 2010040300083 城市规划 朱凤雨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 1~2 题。 1.2010 年,该市 0~4 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 .3% B .6% C .6.2% D .3.2% 2. 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 .生育率逐渐增加 C .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 .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深圳户 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 3~5 题。 3.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 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 ②广西、湖南 ③湖南、贵州 ④江西、福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4. 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 原因是( ) ① 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 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 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 ④ ④生态移民较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D .②④

201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人口总数由 2009 年的 67 亿上升到 70 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6~7 题。 6.全球人口在 2 年间将增加 3 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 7.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相似( ) A.①B.②C.③D.④ 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 10~12 题。 10.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 C.C、D D.A、D 11.如果A、B、C、D 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 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 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 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 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练习附答案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右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四至,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 2.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 省级行政中心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据此做3—5题。 3.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B.C.D. 4.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之间,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 A.B.C.D. 5.位于东西、南北铁路干线交汇处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B.C.D.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时间2时15分,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镇。在这个有我国“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1~3题。 6.读上图,我国“第一镇”——乌镇位 于()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7.依据日记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8.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 B.国 C.俄罗斯 D.蒙古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题。 9.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A.满族、壮族B.满族、汉族C.土家族、傣族D.哈萨克族、哈尼族12.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知识要点 1.世界人口最多 ①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为了使人口数量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口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③人口界线:黑河市—腾冲县一线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或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2.多民族的大家庭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占 91.5%。少数民族中人数 最多的是壮族。 ②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③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等。

二、跟踪训练 1.(株洲)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B.自北而南的边缘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C.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相邻 D.隔海相望的国家主要有朝鲜、日本、菲律宾 2.与图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与俄罗斯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中国是四国中唯一海陆兼备的国家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受海洋影响更显著 (海南)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读图,回答3~4题: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及分布图(DOC)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背景介绍 编辑 分布特点

编辑 人口数目 编辑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分布地区 编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6.2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草原面积30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52.4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4.4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65.9% 。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基本政策 编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生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明显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1953年7月1日为353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 1-3题。 1.自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 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 a-c-d-b B. b-c-a-d C. c-a-b-d D. d-b-a-c 3.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代表人口增加的具体数值 B. 柱状图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C.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D. 图中折线可以说明人口变化的趋势 5. 1953年-2010年()

A.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上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D.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下 6.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该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数量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人口 A. 自然增长率1982年后降到10%以下 B. 增长速度总体波动下降 C. 近十年总量保持稳定 D. 总量逐年下降 8. 按照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势,推测未来20年我国 A. 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减少 C. 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D. 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263.74 朝鲜族192.38 白族185.81 哈尼族143.97 哈萨克族125.05 黎族124.78 傣族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70.96 僳僳族63.49 仡佬族57.94 东乡族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45.37 水族40.69 佤族39.66 纳西族30.88 羌族30.61

土族24.12 仫佬族20.74 锡伯族18.88 柯尔柯孜族16.08 达斡尔族13.24 景颇族13.21 毛南族10.72 撒拉族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布朗族9.19 塔吉克族4.10 阿昌族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0.45 珞巴族0.29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题(有详解)

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3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第1题,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的深层次理解。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较快,但由于老龄化时间晚,因此程度并不高;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近期内完全消除尚存在困难。第3题,我国人口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1.C 2.B 3.B 4.影响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是( ) A.人口流动数量大,总量多 B.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大 C.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等都会成为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因素。 答案:C 2012年12月20日上午,温州市发改委昨天通报了相关情况。从2013年1月1日起,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元,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5元。据此回答5~7题。 5.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 A.东京B.伦敦

最新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练习题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 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2.下列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正确的是 A.傣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 B.布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C.羌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 D.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 3.我国民族政策中,采取少数民族自治的管理政策,这样做有利于 ①保障个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②加强个民族的团结 ③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④促进各民族的交往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汉字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 D.各民族均匀分布 5.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青 B.宁 C.新 D.藏 6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主要格局是 A.全国均匀分布 B.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地 C.主要分布在西南 D.主要分布在南方 (材料)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52万,有藏、汉、门巴、珞巴、回等民族。据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7.西藏自治区在预测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指标是 A.人口的出生率 B.人口的死亡率 C.人口的机械增长 D.人口的自然增长 8.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原因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B.医疗水平的提高 C.农村人口比重的下降 D.向城市迁移的人口数量增多 9.下列少数民族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 A.哈萨克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朝鲜族 10.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练习题新版湘教

1.3中国的人口 一、单选题(共10题;共分)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是() A. 河南、澳门 B. 浙江、西 藏 C. 江苏、西 藏 D. 四川、澳门 2.下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省区江苏新疆西藏 740 600 12 2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 米) A. 人口分布均匀 B. 人口分布不 均 C. 西部地区人口稠密 D. 沿海地区人口稀疏 3.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A. 人口基数太大 B. 青少年比重太 低 C. 人口素质下降 D. 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关于“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B. 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C.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 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5.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 A.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 长 B. 人口越多越好 C. 人口越少越 好 D.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有关我国人口的分布,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北方多,南方 少 B. 我国人口东南少,西北多 C.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D. 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7.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多,东北少 B. 东北多,西南 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西北多,东南少 8.读“我国人口相关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2010年人口约为13.70亿 B. 人口仍在不断增长 C. 人口增长越来越 快 D.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2)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A. 人口基数太大 B. 青少年比重太 低 C. 人口素质下降 D. 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9.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中国平均人口密度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B.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C.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 快 D.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10.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 题 B. 解决城市人口过多问题 C.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 题 D. 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

中国人口和民族 练习题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练习题 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所在的主要省区连线正确的是() A.回族—吉林 B.壮族—河南 C.蒙古族—宁夏 D.藏族—西藏 2.满族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傣族——泼水节 B.朝鲜族——火把节 C.藏族——跳板 D.蒙古族——长鼓舞 4.以“摔跤”这项体育运动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满族 C.蒙古族 D.壮族 5.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是()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乌孜别克族 D.苗族 6.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6个 B.55个 C.54个 D.53个 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苗族 8.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东北、西北、西南 C.东北、东南、西南 D.东北、华北、东北 9.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满族 B.壮族、回族 C.高山族、苗族 D.蒙古族、藏族 10.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的居住地相互独立 C.各民族的居住地相互交错,均匀地分布 D.各民族按政府规定的范围居住 11.每年大约4月13日至4月 15日,人们举行盛大的集会赕赃佛、嬉水、丢包、赛龙舟、放孔明灯、赶摆。这是() A.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B.瑶族的泼水节 C.黎族的传统节日 D.傣族的传统节日 12.2004年11月6日,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外国的朋友想参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最好去()

最新秘密数据: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建堂: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关注这个数据。去年中国15-59岁或者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2012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12年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是9.37亿,减少了345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称,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就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你说是不是我对人口下降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计划生育政策,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来说,不一定很合适说,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