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导学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导学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导学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导学案

执教者:如城街道大明小学周新阳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05-107页执教日期 5月 31 日,星期四

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立体图形知识的理解。

3.让学生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教学难点难点:体会立体图形的体积之间的联系,摆网络。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其推导是学生已学的内容,通过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自主复习提纲。

预习作业设计

1、回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完成自主复习单。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设计意图

活动一:整理体积公式

1.小组内交流立体图形的体积推导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班级交流。(可借助手势)

3. 评价自己在活动一中的表现。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

图形的体积计算。

六年的数学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

这样一些立体图形他们分别

是……,他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你知

道吗?他们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呢?课前我们进行了自主复习,接

下来就请大家利用复习单在小组

内交流、核对、讨论、整理。

二、整理归纳所学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公式。

1.学生小组交流体积推导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班级交流。(结

合汇报,展示课件)

3.立体图形中还有一类量的计算

方法和体积计算是一样的,知道是

什么吗?(把课题补充完整)

4. 师:刚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

系统的整理,知道了这些知识的形

成过程,就能更好的运用知识。

(期待大家在活动二中有更精彩

课前给学生提供

了一个自主复习

的空间。课上通

过小组交流、课

件演示,系统的

回顾和整理了立

体图形体积计算

的有关知识,并

形成了知识网络

图。

通过有重点的、

有针对性的讲

评,既有助于学

生巩固知识,又

渗透了一定的学

法指导。

的表现)

活动二:完成课堂基础练习,巩固知识。○1学生独立完成

○2以小组为单位,班级交流(解题思路、想法)。

③哪位同学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活动三:完成课堂提升练习,灵活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

2、以小组为单位,班级交流(解题思路、想法)。

3、点评提升,学会综合运用。三、分层练习,强化公式。

(一)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二。

1、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

米,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

厘米。

2、如上图所示,把底面直径4厘

米,高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

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

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

米,高是()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是9平方

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

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

厘米。

4、把一个圆柱题木料削成一个最

大的圆锥,圆锥体积是7.8立方米,

圆柱体积是()立方米。

(二)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集

体点评。(哪位同学给你留下深刻

印象?)

师:看来大家对于基本体积计算公

式掌握的不错,那就让我们去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活动三。

四、结合实际,内化提升

(一)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三。

一、细心辨认,慎重选择。

1、12个铁圆锥,可以熔铸成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

A、6

B、4

C、18

2、用一块长25.12厘米,18.84

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上下面

()圆形铁片正好可以做成圆

柱形容器。(单位:厘米)

A、B、C、 D、

r=1 d=3

r=4 d=6

二、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

设计层次性的练

习,主要让学生

体会知识间的相

互联系,进一步

巩固知识,让学

生体会成功的喜

悦。

计算圆柱形状体

积以及相应的变

式练习主要使学

生体会同一个立

体图形体积计算

之间与不同的立

体图形体积计算

之间的联系,让

学生体会数学本

体知识之间以及

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拓展运用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呈现案例 ○2完成“实验单”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思考一下如果10小时滴水多少升呢?100小时呢?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何想法?

2分米,高10分米,这个水桶能储水多少立方分米?

如果在这个水桶高度的3/5处有一个小洞,这个水桶能储水多少立方分米? 如果这个洞出现在底部呢? (二)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集体点评。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实验单

● 内容:测量家中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的滴水情况。

● 方法:用一个底面直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水龙头下接水。

● 测量: 1分钟玻璃杯内水的高度为2厘米,1分钟滴水40次。 ● 计算:1小时滴水( )升(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内容?

“实验单”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又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完成下面“实验单”中的有关计算与分析

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一、导学 1.课题导入 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 2.学习目标 (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 (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 难点:具体操作.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 (2)自学时间:30分钟. (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 (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 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图1 图2 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图3 图4

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 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cm2) 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 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 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 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1 ×π×52cm3). 3 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 二、自学 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 (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 四、强化 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导学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年级:八年级主备课人:胡翠容审稿:八年级生物组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月班级:姓名: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运动系统数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骨、关节、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3、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二、预习自测题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 2、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3、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各样,例如蚯蚓的运动方式是;鱼的运动方式是;鸟的运动方式是;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等(任意填两种)。 4、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和。骨与骨之间通过_____等方式相连形成_____,_______附着在骨骼上。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叫,_____可绕过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 5、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周围由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内含有,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 6、骨的_____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骨骼肌具有的特性。当骨骼肌受_____传来的__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_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7、一组骨骼肌只能_________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_____,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肌肉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___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 ________收缩,_________舒张,伸肘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舒张。 8、运动的完成,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的控制和调节,运动中能量的供应需要、、等系统的配合。 9、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哺乳动物靠_____支撑身体,骨在骨胳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_____,从而具有强大的_____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 ________、争夺栖息地和_________,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0、水螅主要在水草上;蜗牛依靠_______缓慢爬行;蚯蚓缓慢_____;蝗虫能够_____,也善于_____;家鸽与飞行有关的_____非常发达,还具有轻而坚固的。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行课案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以家兔为例,你能说出前肢骨和后肢骨的名称吗? 2、观察教材42-43页家兔的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的组成?哪些结构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哪些结构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为什么一组肌肉的两端总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二、图形与几何 第3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能整理学过的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 长方体 面 棱 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 长 正方体 2.复习圆柱和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圆柱 圆锥 二、重点训练 1. 判断并说一说理由。 (1)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 (2) 长方体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 ) 你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 ) 如果把学过的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 圆锥的高有一条,圆柱的高有两条。( )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分米,如果把这样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米? 三、课堂达标 1.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6米,求这个沙堆的重 量?(每吨沙的体积是4 3 立方米) 2.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2平方米,半径是2米,求它的体积。(要求根据课本中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不先求出圆柱的高,而用较简便的方法解答。) 3.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1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页立体图形复习的第二课时——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及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倒及相互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教具正方形纸作业纸橡皮泥 二、说教法 因为这节课是几何知识的复习课,所以我采用以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为主,以设疑诱导法、一题多变法为辅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居于此,我设计如下的学法,课前预习法、独立思考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直接揭示课题 (二)知识再现阶段 1、回忆公式 ①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②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计算,因为长方体长和宽的积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棱长与棱长的积是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③我适时补充: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一样大且直直的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型:新授执笔人:甲乙审核:丙丁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预习指导(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 用红笔标注。上课前交) 认真预习课本P2-3,完成下列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 1.请你找出P2彩图中你熟悉的几何体,并在图中标出. 2.根据P3议一议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与长方体形状类似的有:与正方体形状类似的有: 与圆住形状类似的有:与圆锥形状类似的有: 与笔筒形状类似的有:与地球形状类似的有: (2)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 圆柱与圆锥的不同点: 3.给下列各图形标注名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列各几何体的特征(上课展示) ()()()()()()()4. 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棱柱与圆柱的不同点: 5.试着完成P5 T1练习。 6.举例说明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的物体.(P4随堂练习) 棱柱:圆柱: 圆锥:球: 7. 找出P5数学理解T2图中你熟悉的几何体写到下面 (1)(2)(3) (4)(5) 预习检测2: 认真看课本P4想一想的有关内容后完成下面的学习检测。 1.指出P4 上面两个物体分别由什么几何体组成:1. 2. 2.指出P6 T3 中的物体可以近似的看成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 1. 2. 3. 4. 3.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过的由多个(包括两个)几何体组成的物体?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导学案 主备人赵剑飞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记住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 2、掌握骨、关节、肌肉的基本结构 3、能说出运动如何产生的 【重点、难点】 1、掌握骨、关节、肌肉的基本结构 2、能说出运动如何产生的 【课前预习】 一、阅读课本p28-29观察与思考,认真分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家兔的前肢骨和后肢骨主要有哪些?关节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家兔的骨骼:前肢骨:肱骨、桡骨、腕骨、、后肢骨:股骨、、胫骨、趾骨、、跗骨。 3、关节的结构:、关节窝(合称关节面)结构特点使关节牢固;关节囊(牢固关节、分泌滑液);(内有滑液,减小摩擦);关节软骨(减小摩擦、防止震荡); 3、脱臼是指关节头从滑出的现象。 二、仔细阅读教材p30,仔细分析完成以下问题:骨骼肌的组成及特性怎样?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屈、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的特性):骨骼肌中间较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 (2)运动的产生:当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肱二头肌 【课堂学习】 活动一: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 活动二:举例说出,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那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如何保护? 活动三:根据本节所学哺乳动物的运动的内容,推测鸟的胸肌的两段是否都附着在胸骨上?为什么?

课堂归纳总结: 【课堂检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一)选择题: 1、大吊车可活动的部分是模拟了动物的() A、骨 B、骨骼 C、肌肉 D、关节 2、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A、动力 B、杠杆 C、支点 D、调节 3、运动时不小心会造成脱臼,脱臼是指() A、关节骨折 B、关节囊损伤 C、关节韧带扭伤 D、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 4、当你在体育课上,双手抓住单杠,身体下垂时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课堂学习】 5、下列骨、关节、肌肉结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为什么? 6、下列骨中,不属于下肢骨的是() A、胫骨 B、肱骨 C、股骨 D、腓骨 7、人体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 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连接作用 D、动力作用 8、人的屈肘运动是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肌肉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如图所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一 1、谈话揭示课题。 师:昨天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我们来走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板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意义、计算方法)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你能举例说明吗? (2)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你能举例说明吗? (3)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小组合作,系统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独立整理。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进行了整理。下面,请同学们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对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 (2)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整理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注意计算公式与学生的评价) 4、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1)公式推导。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那么,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喜欢的图形,自己说一说。(2)反馈:谁自愿来说一说自己喜欢图形表面积或者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每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没有不同的? (3)教师小结: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方法。(4)整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并且也知道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对照自己整理的公式,想一想,然后把你想的法说给同桌听听。 ②反馈学生交流情况,明确其内在联系: a、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b、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等体积等高的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锥的,等体积等底的圆柱体的高是圆锥的。

生物:2.2.2《动物的运动》导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说出动物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问题导学】 探点一: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式 认真阅读课本P92,仔细观察图2.2—16,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运动对动物本身的意义是:能迅速地改变,以利于寻找, ,。 2.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是: 。 探点二:运动基础 认真阅读课本P93- P94内容,仔细观察“观察关节的结构”的演示实验和图2.2—17.图2.2——18.图2.2—19,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组成。 骨连结的三种形式是、、。 2. 叫关节。人体的主要关节 有。 3.(1)视图,能够在图上写出关节各部分的名称。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关节面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4)关节在运动中起作用。 4.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位于骨骼肌两端,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探点三:运动的实现 认真阅读课本P95运动的实现这一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2.2—20,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对照课本图,在自己的身上找出肱骨、前臂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做屈肘、伸肘运 动,结合课本图考虑: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伸肘时 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和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 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游泳 B.跳跃、爬行 C.飞行、爬行 D.跳跃、游泳 2.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骨连接和肌肉 B.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C.骨、关节和骨骼肌 D.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 3.如下图为关节结构图,视图回答: (1)图中[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1]和[2]合称为_________。(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 ]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三部分。 (3)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和[5]内的_____________。 (4)与关节的牢固有关的是[4]____________和其里面、外面的坚韧的___________。 4.伸肘时肌肉活动情况为() 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导学案

课题:§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导学案)编写:蒸湘中学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多面体) 2、给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多面体的名称; 3、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某多面体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多面体展开成 平面图形; 【学习重点】:根据多面体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 【学习难点】:研究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展开图。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资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 1、“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等边三角形,粘贴成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 1)图(2)图(3) 从动手的结果,我们易知,图(1)、图(3)可折叠成多面体,图(2)不能折叠成多面体。 上面的图(1)、图(2)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2、“折一折”:如下图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3、画出圆柱、长方体、三棱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看它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巧记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 掌握此规律,运用定自如。 ◆典例分析 例:(1)如图所示,是正方体的一种表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 字,则数字为4 的面与其对面上的数字之积是( )

A、4 B、12 C、4 D、0 (2)把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成如图所示的组合体,然后将露出的表面部分漆成红色,遮住的部分漆成黑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为比黑色部分多( ) A 、15 B 、17 C 、19 D 、27 四、实践运用 1、在下面的图形中,不可能是圆锥体的展开图的是( ) 2、如图,在这些图形中,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如图中,( )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4 、如图,下列图形是某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 ( ) ( ) ( ) ( ) 5、在图中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 ) A 、7种 B 、4种 C 、3种 D 、2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描述关节的结构和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可概述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协作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难点:骨、关节、肌肉各自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入: 你知道马戏团中的动物表演吗?猴子骑自行车、山羊驮着猴子走钢丝、老虎钻火圈等。马戏团中的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的? 二、旧知复习: 1.蚯蚓、鲫鱼、家鸽、家兔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2.蚯蚓的运动是通过的收缩和的协助完成的,鲫鱼的运动是依靠躯干部和 的摆动以及各种的协调作用完成的。动物们的各种运动的完成都依赖于他们的运动系统。 三、自学检测: 1.运动系统是由、、所组成的,其中骨和关节合称。 2.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关节是由 __ 、 _ 、 ___ 、、_ 五大部分所构成,其中 _ 、、合称关节面。 3.肌肉由和两部分构成,肌肉是通过绕过连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4.运动的产生:当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__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从物理学的杠杆原理, _____相当于杠杆,______相当于支点,______产生动力。运动主要由运动系统完成外,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作,如需要的调节,需要、、等的配合。 四、合作探究: 1.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叫做什么?关节软骨有什么作用?

2.关节腔中滑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关节腔中滑液从哪里来? 3.关节囊的主要功能特点是什么? 4.肌肉的组成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五、拓展提升: 1. 请以屈肘和伸肘为例,阐述运动过程及过程中肌肉、骨、关节的变化特点? 六、当堂检测: 1.骨在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持作用 D.动力作用 2.下列动物体内没有关节的是() A.蚯蚓 B.鱼 C.青蛙 D.蛇 3.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A.提水 B.投篮 C.举重物 D.自然下垂 4.观察图一回答问题: ⑴一块骨骼肌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两部分,它具有________的特性。 ⑵图中肌肉③是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⑶图中组成肘关节的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番号) ⑷图A是______动作。这时,肌肉④处于_______状态,肌肉③处于______状态。 ⑸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在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③______,④_____。 (6)观察图中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的位置,它们附着在__________(不同,相同)骨上。

小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公式总结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 长方形面积=长乂宽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X 4 周长用字母 C 表示,面积用S 表示)2 长=周长* 2—宽 长=面积*宽 边长=周长* 4 宽=周长* 2—长 宽二面积十长面 积=边长X边长 三角形面积S=底X高* 2=ah*2 h=2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底X高=ah h=S* a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邻边之和X 2 梯形的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X高* 2= (a+ b)a+ b = 2S* h a= 2S* h —b b = 2S* h —a a=2S* h a=S* h h* 2 h= 2S*( a+ b) 圆的周长公式= 圆 的面积公式= 扇形 的面积公式= 扇形 的弧长公式= 半圆 的周长公式= 时间、长度、重量、面积、体积、容积单位 时间单位: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率是1000,其他任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都是 mm (除了千米和米的进 1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除了公 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其他任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0)重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 (任意相邻两个重量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任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 间的进率都是1000) 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进率是1000) 立体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公式 长方体棱长和= 长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体积= 正方体棱长和= 正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体积= 圆柱体侧面积= 圆柱体体积= 圆 锥体积= 圆柱体表面积=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导学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王庄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姓名:班级:日期: 【学习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材第2页至第5页”)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体会数学与我们的密切关系。2、经过比较不同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自研课】定向导学(20分钟) 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 (内容 ? 学法)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观察? 认识?体会阅读教材第2页“想一 想”以上的部分,认真观 察小明书房中的物体,高 高兴兴的认识一下常见的 几何体,用笔画出与笔筒 形状类似的物体,并完成 随堂笔记 1、在小明书房中的物体与你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的有 。 2、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 3、下面的几何体是: ()()()()()()() 棱柱认真阅读教材第2页想一 想到第3页议一议部分, 在图1-1中标注出其他棱 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 底面,并完成随堂笔记 1、叫做棱, 叫做侧棱。 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的特点分别为: 侧棱长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形状都是。 3、常见的四棱柱有、。 4、棱柱可分为和,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叫棱柱,它的侧面是形,侧棱不垂直于 底面的叫棱柱,它的侧面是形 2

对子间等级评定: 对子间文字评价: 【正课】互动展示?当堂反馈(45分钟) 3

【训练课】(时段:晚自习,时间20分钟) 基础题 1、五棱柱有个面,个顶点,条棱,六棱柱有个面,顶点,条棱。 2、将P4知识技能第2题做在书上 3、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体、体、体,柱体中包括和,椎体中包括和。 4、下面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 A圆锥 B圆柱 C球 D棱柱 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用到篮球,足球,排球,接力棒,跳马,踏板等,若按柱体和球体划分,属于柱体的有() 属于球体的有() 5、P4数学理解第1题 依据一 4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教学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协调作用教学难点: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教学过程: 【预习案】 1、回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以鱼、鸟、哺乳动物为例) 2、关节由几部分组成的? 3、运动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探究案】 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动? 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 4、举例说出人体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5、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完成吗?

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有什么作用? 【测试案】 1、人的运动系统包括()A骨骼和骨骼肌 B骨、关节和骨骼肌 C骨和骨骼肌 D 骨和骨连接 2、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 B由管接头和关节腔组成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DA、B、C都不全面 3、哺乳动物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很好完成,还需()的配合A神经系统 B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C 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其相关肌肉的舒缩是()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运动、保护和支持 B运动营养和保护C运动、调节和支持 D运动、调节和保护 6、直臂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况是()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7下列动物中,具有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的是()

最新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教学文案

学习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 学习目标: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学习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学习难点: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习过程 一、导案独学:学生自学课本第113-116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____ ;看不同的侧面,得 到的是______ 或 ______ ;看棱得到的是 ______ ; 看顶点得到的是______ . (2)类似地观察罐头、足球或篮球 的外形,可以得、、 等.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 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 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物 体外形中得出的.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3)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并指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什么叫做立体图形?请再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际例子吗? (4)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棱柱和棱锥的区别,你能再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 (5)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叫做平面图形? 二、合学展示:: (1)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连接起来,说出 他们的名称。

(2)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3).如左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右图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三、拓展提升 1、把下面几何体的标号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2)(4)(5)(6)(7)(9) 长方体:{}棱柱体:{} 圆柱体:{}球体:{} 圆锥体:{} 【总结】柱体、锥体、球体的区别: 2、如右图,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_;它有_______个面组成;它 有_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条边。 3、一个圆锥体有_________个面,其中有_________个平面。 4、圆柱体有_______个面,其中有_____个平面,还有一个面,是_________面。 5、用一个宽 2 cm,长 3 cm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此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本节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五、作业:课本P116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动物的运动》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动物的运动 课题:动物的运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通过实验、动手活动制作模型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共同完成各项活动,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重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 1.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知道动物的运动意义。(划出来) 2.列举并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运动的方式:马__________、家鸽________、蜗牛__________、乌龟___________袋鼠_________、海豚__________等。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例: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是() A从外界获取营养以维持生命 B有生长现象 C能进行新陈代谢 D能够运动 学习任务二:运动的基础 1.动物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包括、和三部分。骨连结的形式有三种,其中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2.观察识别人体的主要关节93页图,写出任何两种:、。 3.观察关节的结构示意图,理解关节的特性(牢固性和灵活性) ①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②关节面又分为和两部分,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有光滑的。关节腔内有,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4.记牢骨骼肌的组成 骨骼既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中间较粗的部分是。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有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骼肌上。 注意: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思考:(1)一块骨骼肌能附着在一块骨上吗? (2)骨和骨骼有区别吗? 学习任务三:运动的实现 (1)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2)观察教材中95页“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写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缩和舒张情况屈肘时:__________________ 收缩_________________ 舒张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导学案

【课程目标】从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建立几何直观。 【学习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知道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114—116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下面的茶叶盒不考虑颜色、质量、材料、硬度等只考虑形状,你能说出是什么形状吗? 对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它们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 2.观察这个纸盒,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____ ;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______ 或 _____;看棱得到的是 ______ ;看顶点得到的是______ . 3.从下列字典、魔方、足球、电池、粮堆实际物体你能看到哪些形状的图形?画出图形,写出名称 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图形叫。 4.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1),叫图形 (2),叫图形 有何疑惑:。 评价等级:组长签字 二、合作探究 你能从下列野外帐篷、茶叶盒、金字塔外形抽象出怎样的几何图形?画出图形 .

棱柱:。 棱锥:。 三、交流展示 图中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并总结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当堂检测 1、说出下列物体类似的立体图形:数学课本类似于(),金字塔类似 于(),西瓜类似于(),日光灯类似于()。 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⑥ 4、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设计出一个独特且具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几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三毛他哥:“三毛,你在哪里? 五、学后反思 学习等级: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5.2.1动物的运动导学案

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八年级生物导学案 第一节(5.2、1)动物的运动执笔人:郭宝爱审核人:王华侨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过程〗: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1、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3、关节的结构包括: ,、、、。 4、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骨骼肌受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绕 运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 5、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做。骨骼肌 具有的特性。 6、运动的完成,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的控制和调节,运动中能量的供应需要 系统、系统、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1、在人体的所有的关节中,关节运动范围最大。 2、关节的结构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结构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鸟的胸肌的两端肌腱都附着在胸骨上吗? 4.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5.双手悬拉在单杠上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6、运动有利于动物、、、和繁殖后代,以适应的 环境。

7. 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相当于杠杆的作用,说一说,相当于支点,相当于力, 相当于杠杆。 〖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1、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 ①② ②④⑤ ⑵.尝试说出你自己身上的三个关节名 称:。 ⑶.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叫做_ ______ 2、右图为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⑴.当你做屈肘运动时,[1] 处于状态, [2] 处于状态。 ⑵.如果你手握哑铃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 【】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⑶.由以上实例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 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⑷.屈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A.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⑸.由图中可知: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至少应固定在() A.一块骨上 B.两块骨上 C.三块骨上 D.不能确定。 3、将下列动物与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有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动物名称运动方式 金丝猴飞行 蜗牛攀缘 蚯蚓行走和奔跑 猎豹蠕动 蝗虫游泳 家鸽爬行 鱼跳跃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作者:————————————————————————————————日期: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适用学科小学数学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适用区域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1、长方体及正方体的表面积算算公式; 2、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棱长;(圆柱)底面半径、直 径、周长与各立体图形侧面积、表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棱长;(圆柱)底面半径、直径、周长与各立体图形侧面积、表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7、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或S=π(错误!未定义书签。)2 8、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πR2—πr2或S=π(R2—r2) 二、知识讲解

三、例题精析 【例题: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 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答案】正方体的表面积=a ×a ×6=6a2 【解析】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例题:2】用8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如果拿去一个小 方块(如图),它的表面积与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比较( ) 图 形 图 例 特 征 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 1、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每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2、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8个顶点,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和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 1、6个面,每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6 圆柱体 3个面,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积×2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导学案

4.1.2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些基本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球、圆锥、圆柱、直棱柱、棱锥)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些基本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球、圆锥、圆柱、直棱柱、棱锥)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些基本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球、圆锥、圆柱、直棱柱、棱锥)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要说清楚一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至少要从几个方面观察? 2、说一说: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具备正方体、长方体、球、圆锥、圆柱、直棱柱、棱锥等几何体的实物,看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3、画一画: 分别画出长方体、圆柱、球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二、探究新知 探究1: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三棱锥、三棱柱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并把你看到的画出来。 探究2:从不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 说一说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分别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并画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探究3:用多个几何体或实物摆组合图形,说一说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分别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并画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每个小组为单位,摆一个图形,相互纠正说的不对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