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简答题说课讲解

信息技术基础简答题说课讲解
信息技术基础简答题说课讲解

精品文档

信息技术基础简答题

*第一章

01. 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消息、数据、信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从不同的角度为信息下的定义有多种。信息论的主要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

定性的消除或减少。信息是对组织程度的一种测度,信息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音。

信息不等同于消息。信息经过编码(符号化)成为消息,才能经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者收到消息后通过译码才能获取

其中的信息;信息是具体的,消息的内涵是信息,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

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就成为信息。

对消息进行加工处理,把消息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就是信号。

02. 信息是如何量度的?如何理解信息熵?

答:自信息量计算公式:

p(x )

1long2

I(x )=

信息熵计算公式:H(X) =

∑=n

i Pi

long

Pi 1

2

1 *用熵描写不确定性大小,熵越大不确定型就越大。它从平均的意义上来表示信息源的总体信息侧度,

它表示信息

源在没有发出消息以前,信宿对信息源存在着的平均不确定性。

03. 狭义信息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它有那些局限性?

答: 狭义信息论用数学方法研究通信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它仅适用通信领域中的信息定 义,是对信息定义

的狭义解释。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解决信息的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参看材料1.1.4

节。

04. 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指哪些技术?

答: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指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及控制技术。 05. 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扩张了人类的信息器官?

答: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扩展了人的思维器官功能;通信技术扩展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感测 技术扩展了人的

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控制技术发展了人类的效应器官功能。

06. 什么是计算?是用一个实例来说明。 答:计算是符号串的变化。从已知的符号串开始,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有限次的符号串变换,最后 得到一个满足预先的

符号串。如高等数学中所学的积分和微分运算、矩阵变换等。

07. 计算机为何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答: 二进制的优点是容易表示,运算规则简单,节省设备。人们知道,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元件(如晶体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续电器的接通和断开,电脉冲电的高低等)容易找到,而要找到具有10种稳定状态的元件来对应十进制的10个数就困

难了。所以二进制表示方法在技术容易实现。

08.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化为等价的十进制数:

答:(1011)B = (11)D (10000)B = (16)D (1111)B = (15)D (101.111)B = (5.875)D 09.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化为等价的二进制书:

答:(27)D = (11011)B (64)D = (1000000)B (100)D = (1100100)B (128.26)D = (10000000.01011)B

10. 什么是逻辑运算?逻辑运算包括哪几种基本运算?

答:逻辑运算就是将关系表达式用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并对其求值的一个运算过程。基本逻辑运算有与、或、非、异或等

四种,可以用逻辑电路来实现。 *第二章

1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 计算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其划分是根

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点在元器件的不同。

12. CPU 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CPU 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三个部分组成。运算器主要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如逻辑与、

逻辑或和逻辑非);控制器负责读取各种指令,并对指令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控制;寄存器是CPU 内部的存储单元,

通过名字来标识(如AX ,BX 等),用于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13. 在主存储器中,如果一个数据块储存在从地址BC 到C2(包括C2)存储单元里,这一数据块占多少存储器单元?试列出 它们的地址。

答:这个数据块占了7个存储单元。他们的地址为:BC 、BD 、BE 、BF 、C0、C1、C2。 14. 光存储介质存储信息的原理是什么? 答: 首先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然后通过压制或光刻的方法将数据写入光盘介质上。在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时候,

激光探测器根据光盘反射层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弱,以判定是“0”或是“1”,进而转换成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15. 计算机有哪些常用的输入和输出设备,能否简单说明他们的工作原理。 答: 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程序、数据和各种信息的部件。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图形数字化仪、条形码阅读

器、数码相机以及各种模/数(A/D )转换器等。输出设备是从计算机中输出结果和其他信息的部件。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各种数/模(D/A )转换器等。从数据输入输出的角度看,磁盘机(硬盘和软盘)和光驱也可

以被看作输入/输出设备。 16. 计算机主存储与硬盘相比有什么优点?请说出两个。硬盘与计算机主存储器相比有什么优点?请说出两个? 答:计算机主存储器与硬盘相比的优点:CPU 可以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CPU 可直

接的访问某个存储单元,灵活性高。硬盘与计算机主存储器相比有优点:容量大、造价低。

17. 某计算机地址总线宽度为32位,这台计算机能够寻址的内存单元是多少?

答:计算机地址总线宽度为32位,这台计算机能够寻址的内存单元是232。

18. 一个显示屏每行包括80字符,共24行。如果将屏幕上字符的ASCII码存储到内存中(每个字符一个字节),需要内存中的多少字节来存储整个显示器的内容?

答:需要内存中的字节数为:80*24=1920。

19. 存储器容量为10M,试计算能够存储多少中文字符(每个中文字符占2字节)。答:存储器容量为10M,能够存储的中文字符数位:10*1024*1024/2=5242880(个)。*第三章

20.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层结构包括哪几层?

答: 包括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层。

21.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是如何划分?

答: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的功能分为: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用户接口等部分。

22. 操作系统是如何引导的?

答:主存储器由一部分由ROM构成,它存放称为引导程序(bootstrap)的小程序。正是这个程序在计算机开机时自动的被执行。它指引CPU把大容量存储器中预定位置的程序和数据传送到主存储器的RAM中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程序和数据是操作系统。一旦操作系统放到主存储器里,引导程序要求CPU执行一条转移指令,转到这个存储区域。在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开始接管并控制整个计算机的活动。

23. 什么是操作系统的中断?简述当一个中断发生时CPU执行的操作过程。

答:所谓中断是指CPU对系统发生的某个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即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保留现场(CPU当前状态)后自动跳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处理完该事件后再返回断点,继续执行“被打断”的程序。

24. 进程有哪三种状态?状态之间是如何

转换的。

答:一般说来进程有三种状态。

执行态:当前进程已分配到CPU,它

的程序正在处理机上运行;

就绪态:进程已具备运行条件,但因

为其他进程正占用CPU,所以暂时不能运行

而等待分配CPU的状态;

等待态:因等待某件事件发生而暂时

不能运行的状态。

25.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答: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分配、

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存储扩充。

26. 计算机系统提供几级存储结构,请画

出示意图。

答:计算机系统提供多级存储结构,操作

系统可以对不同存储类型进行管理。如图

3-15所示。

27.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并发性、共享

性和异步性。

28. 当计算机启动时,操作系统是如何引

导的?

答:主存储器有一部分由ROM构成,它存

放称为引导程序的小程序。正是这个程序

在计算机开机时自动的被执行。它指引CPU

把大容量存储器定位位置的程序和数

字传送到主存储器的RAM中区域。在大多

数情况下,这部分程序和数据是系统操作。

一旦操作系统放到主存储器里,引导

程序要求CPU执行一条转移指令,转到这

个存储区域。在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开始

接管并控制整个计算机的活动。

29. 什么是应用软件?常见的应用软件类

型有哪些?

答:应用软件指用于解决各种不同具体应

用问题的专门软件。常用的应用软件有:

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字表处理软件、图

形图像处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应

用数据库软件等。

*第四章

30. 什么是媒体?媒体是如何分类?

答:媒体是表述信息的逻辑载体,如文字、

图像、语言;也可以是承载信息的实际载

体,如纸张、磁盘、光盘等。按照CCITT

的定义,媒体可分为感觉媒体、表示

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等

五种类型。

31. 相对于其他存储介质而言,光盘存储

具有哪些特点?

答:光盘存储具有以下特点:记忆密度高、

存储容量大、采用非按触方式读/写信息、

信息保存时间长、多种媒体融合、价

格低廉。

32. 光盘的类型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些

应用场合?

答:光盘的类型有:只读型光盘、一次可

写光盘、多次可擦写光盘。

只读型光盘适用于大量的、通常不需

要改变的数据信息存储,适用于要求只读

不写的用户和场合;一次可写光盘

适用于那些要永久保存数据、文字、

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而多次可擦写

光盘适用于哪些药存储又要求移动、修

改光盘上的数据的用户和场合。

33. 只读光盘是如何记录“0”、“1”信息

的?信息又是如何读出?

答:在只读光盘上压制凹坑,利用凹坑于

平面来记录“0”、“1”。当激光射到平面上,

大部分会反射回来,CD读取头就取到

信号,当激光照射到凹坑上时,则造

成激光散射,CD读取头就无法接收到反射

信号,这两种状态就可以将反射信号解读

为数字信号“0”、“1”。

34. 什么是音频信号?决定音频信号波形

的参数有哪些?

答:音频信号是不同频率的声波信号,分

为语音信号和非语音信号,语音信号是声

波的载体,非语音信号主要包有音乐和自

然界的其他声音形式。决定音频信号

波形的参数有声音信号的频率与幅度。

35. 根据奈奎斯特(Nyquist)理论,若原

有声音信号的频率为20kHz,则采样频率应

为多少?

精品文档

答:根据奈奎斯特理论,只有采样频率高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时,才能把数字信号表示的声音还原为原来的声音。因此,若原有声音信号的最高频率为20kHz,则采样频率应为40kHz以上。

36. 若一个数字化的声音的量化为数位16,则能够表示的声音幅度等级是多少?答:若一个数字化的声音的量化为数位16,则能够表示的声音幅度等级是216次方,即65536个量化等级。

37. 图像的数字化过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与其它媒体的数字化过程一样,图像的数字化处理过程分为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38. 什么是图像量化?量化等级与量化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模拟图像经过采样后,在时间和空间上离散化为像素。但采样所得的像素值(即灰度值)仍是连续量。把采样后所得的各像素的灰度值从模拟量到离散量的转换称为图像的量化。量化位数越高,量化等级也越高。其关系是:量化等级等于2的量化为数次方(幂)。

39. 什么是视频?简述视频图像的数字化过程。

答:视频就其本质而言,实际上就是其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组动态图像(25或40帧/秒),所以视频又叫做运动图像或活动图像。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转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视频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同样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40. 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有哪几种?我国电视信号适用的是什么制式?

答:电视信号制式有NTSC、PAL、SECAM。我国电视信号适用的是PAL制式。

*第五章

41. 什么是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库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

音和视频等。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

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和操作

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和操作

系统一样是计算机的基本软件,也是

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是本质上是一个

用计算机存储记录的系统,可以存储信息

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要的信

息。通常来讲,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

数据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2. 解释概念模型中的术语:实体、实体

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已联系图(E-R

图)。

答:*实体:在信息世界中,客观存在并且

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成为实体。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

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

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成

为实体型。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

体集。

*属性:属性用于描述实体的某些特

征。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称为码。

*实体——联系图:是表现实体——关

系模型的图像工具,简称E-R图。E-R图提

供了用图形表示实体、属性和关

系的方法。

43. 说明关系模型术语与二维表格的对应

关系,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答:关系:对应通常所说的一张二维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

组。

*属性:表中的一列。列值称为

属性值;

列名称为属性名。

*域:属性值的取值范围称为

域。

*主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

集。

44. 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答: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

种约束条件。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完整

性约束:尸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5.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答:*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

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联系、数据库管

理员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

3.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第六章

46. 什么是算法?算法的特征的基本设计

方法有哪些?

答:算法就是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算法的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

型、输入、输出。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

法、递推法、递归法、分治法、回溯法。

47. 请给出表示算法的几种基本方法。

答:自然语言、流程图、N—S图、伪代码、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48. 什么是数据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数据

的存储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包括哪两个

要素?

答:所谓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

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包含两个要

素:数据元素的集合、关系的集合。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

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

49. 什么时线性表?什么是栈?栈和队列

的区别是什么?

答:*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在表中的排列次序

即先后次序不同外,没有其他的关系,这

一类的表属于线性表。

*栈是一种只能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

插入与删除操作的特殊线性表。

*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出先进”

的原则组织数据的。队列是按照“先进先

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

50. 什么是树?什么时二叉树?二叉树有

哪些遍历方式?

答:*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元素之间

精品文档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②信息的基本特征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传播信息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 1、什么是信息?P3 阅读几个专家的定义,自己思考并到图书馆或网上找答案。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2)看云识天气;3)利用网络传新闻;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 --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 --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 --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五年级下册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南方出版社

山门镇市镇完全小学 五 年 级 下 册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 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认识和计算机鼠标的操作。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4.认识键盘与指法训练。 5.认识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 6.掌握利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加工图形。 7. Internet的学习。运用分类查找和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申请、回复、转发电子电子邮箱,建立自己的博客等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内容:

(1):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训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操作。 (2):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及能用适当的工具绘图。 2.教学(训练)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键盘与指法训练”“画图软件绘图”等 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设想: 以“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件”和“画图工具的用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措施: A、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B、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C、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D、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信息与信息技术-1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1.1节和1.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共享性、依附性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4.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课标条目: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基础要求: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能结合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教室 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答案:C 2.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载体来呈现,这说明信息具有( ) A.载体依附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真伪性 答案:A 3.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 )信息技术革命,其中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C 4.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向( )方向进一步发展。 A.商业化 B.大众化 C.人性化 D.人性化和大众化 答案:D 5.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 B.青少年不用学习信息技术,只要一心读书就行 C.青少年不能过度崇拜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 D.青少年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B 网络信息检索-3 课程内容:教科版的2.2和2.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 2.描述“全文搜索”、“目录索引搜索”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的区别。 3.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区别。 4.能够下载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基础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如何从要搜素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2、信息犯罪3、信息污染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卜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 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 AND、“OR:“ NOT、“ +、?”、“ &”、“人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 音频(.mp3) 2、视频(.avi)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

信息必修(一)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备课

信息技术备课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姓名: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要求,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 认识电脑

2. 学习使用键盘 3. 电脑小画家 4. 画出多彩的图画 5. 有趣的集合图形 6. 画图技巧大比拼 共计六课。 二、教材分析: 1. 简明实用、内容生动。注重介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简明准确、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顺畅的看懂学会,感受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而且是学好其他功课乃至将来做好工作的工具。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共有四个教学班。多数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计算机学习很有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所以对这门课程并不陌生,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又有很多功能,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计算机知识的难度,提出要求,加强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操作计算机 2?掌握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 3?学会输入英文 4. 使用“画图”软件中的画图工具,绘制简单的图画 5?学会保存和打开文件 6?学习给图画上色 7.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成作品 8. 学习取色、移动、复制、剪切、缩放、变形等技巧,绘制较复杂的图画 9.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使用的能力 10. 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1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12. 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搭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分享。 15.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定等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情景法教学、小组协助式学习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A38《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十六)

“算法及算法的表示”学习任务单 一、算法的概念 1.什么是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算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出2个生活中使用算法的实例: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生活中算法优化的一个例子。 原算法:优化后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算法的表示 1.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有哪些? 2.归纳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 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 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练习题(附答案)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一章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质、能量和_________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 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 A.EC B.IT C.DB D.GUI 4.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5.“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B.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 6.案例:张三拿了一张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B.时效性C.价值相对性D.真伪性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8.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信息、物质、知识B.信息、能量、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教科版) 2017

目录 1.1 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4)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 2.2.1 搜索引擎 (10) 2.2.2 搜索技巧 (13) 2.3.1 文件及其类型 (16) 2.3.2 多途径下载文件 (19) 2.3.3下载效率的提高 (22)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24) 3.1 信息加工概述 (27)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0)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36) 4.1.2 字处理软件 (39)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42)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5)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48)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51) 4.2 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54) 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5)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8)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61)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63) 6.1 信息集成(1) (66) 6.1 信息集成(2) (69) 6.2 信息发布 (71) 6.3 信息交流 (74)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6)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9)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81)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沪科版)

高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 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 些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