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一、科学探究

【精题解析】

例1:生物小组在“探究光照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实验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试分析回答:

1、其中的变量为____,提供了__ ___的变量处理;哪些因素_________是相同的。

2、得出结果:甲组蒜苗长得_____;乙组蒜苗长得_____;

3、归纳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分析:此探究实验是设置的一个自变量(光亮程度),其他因素不变。参考答案:1、光亮程度,“阴暗和光照”,温度、蒜苗、培养时间;2、黄白色, 绿色;3、没有光时,蒜苗不形成叶绿素;有光时,蒜苗能够形成叶绿素。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上述探究活动中只对一个变量进行了设计,不过在生活实际中,也可以同时设计多个对照组进行多个变量的探究活动。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小组根据课本的

提示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例2:生物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在哪些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土壤的湿度、空气、温度能够影响种子的萌发。

试分析:1、此实验中存在哪些对照实验?以及其中的变量是什么?

2、试推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3、你帮助生物小组分析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2号与4号,表面上看为水分的不同,实际上是给4号提供过多的水(完全浸没了种子),就是隔开了空气;即没有提供充足的空气。空气是一个隐含在实验中的条件。这样2号就分别与1号、3号、4号形成了对照,2号组为对照组,1号、3号、4号分别为实验组。然而1号与3号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研究环境因素超过一个,所以不能形成对照组实验。

2、记录结果;1号不萌发,2号全部萌发,3号不萌发,4号不萌发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典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

1、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

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设计对照组,除温度是变量外,其它各项都一样;

D.需要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2、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试;B在测量灌丛的湿度时,把温度计放在地上;

C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量温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

D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是()

A 土壤的湿度

B 温度

C 土壤的湿度和光照D光照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未见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此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A.水 B.叶绿体 C.二氧化碳D.光

5、生物小组探究“水质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当设计一个什么科学的变量:()

A生长状况不同的蝌蚪B不同的水质C不同的饵料 D 不同的温度

6、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

22℃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

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

B.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

C.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

D.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7、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8、在上题的探究活动中,正确的对照实验设计应为()

A.玻璃和糙纸同样水平放置; B.斜置的糙纸和水平放置的玻璃;

C.水平放置的玻璃和斜置的糙纸;D.潮湿的玻璃和干燥的糙纸。

9、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

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

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

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素和阳光;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10、在风疹流行季节,学生甲因提前接种过麻疹疫苗而没有患病,学生乙(以前患过麻疹)也没有患病,学生丙(以前没有患过麻疹,没有接种疫苗)患麻疹,对比分析可以得出:()A.学生甲和乙构成一个对照组;B.学生甲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

C.学生乙和丙构成一个对照组;D.学生甲、乙、丙相互对照构成两组对照。

11、某合作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是:()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再用纸板盖住有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1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纠错正确的是()

A、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

C、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13

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将测得数据作不同的处理,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如果把某一处早、中、晚的平均湿度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

A、草地、裸地、灌丛的湿度差异;

B、草地、裸地、灌丛在一天中湿度变化的异同。

C、该处一天内的湿度变化;

D、无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14、为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将两株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时间后,两株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A、均生长良好;B、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生长良好,蒸馏水中培养的生长不好;

C、均生长不好;

D、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生长不好,蒸馏水中培养的生长良好。

二、非选择题:

1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设计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其中在阴暗环境下观察到的现象所起到作用是______ ;其中的变量是____ _ 。

17、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草地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

18、“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设置遮光部分在实验中起作用。

19、某同学在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在一个铁盘内,左侧放潮湿土壤。盘上盖不透光纸板;

右侧放干燥土壤(土壤除含水量不同外,其他性质与左侧相

同),盘上盖玻璃板(如图)。(2)将2只鼠妇分别放入铁盘

左右两侧中央处。(3)观察:一会儿2只鼠妇均集中于左侧。

(4)结论:鼠妇既喜欢黑暗的环境,也喜欢潮湿环境。

请回答:(1)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否合理?

(2)若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对鼠妇怎样处理?

20、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

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1粒大花生种子。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请据实验设计回答:

(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

(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

(3)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进一步改进,请你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21、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

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2)根据生活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3)设置甲、乙两套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2、下图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的部分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

回答问题。

(1)在该实验步骤

中未用图示表示出来的

一个步骤是[F] 。

(2)请你整理出正

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从

先到后依次是 (填字母)。

(3)该实验中,号试管是用作对比的。

(4)实验结果:2号试管里的浆糊不变成蓝色,这说明了唾液中的已经将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

科学探究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5CCDDB 6—10BBACD 11-15BCCB

二、非选择题:

16、对照、光亮程度;17、减少偶然误差;18、变蓝色、构成对照组(形成对比);

19、(1)不合理(2)①若证明“鼠妇喜欢黑暗环境”,则左右两侧应都放潮湿土壤②若证明“鼠妇喜欢潮湿环境”,则左右两侧应都盖不透光纸板③实验鼠妇的数量应当多些,如10只或20只⑶将鼠妇放回到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20、(1)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 (2)能

(3)种入的花生粒不应该是1粒。(或从浇清水的量、放置的温度、光照等等方面修改。

21、(1)光是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受光的影响)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的影响,光亮程度; (3)起对照作用

22、(1)取唾液 (2)B→F→E→A→D→C(3)1 (4)唾液淀粉酶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 铜绿性质的探究 专题训练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铜绿性质的探究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器表面生成的绿色铜锈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探究铜锈的组成。 【实验过程】 实验一: 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种元素。 (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①、;②、;③、、 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填序号)。 【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预计结论】若中的铜生锈,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填序号)。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 分是],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 .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发现,铜绿[ ]受热分解后,除生成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 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分解铜绿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初中实验室制取收集装置也可用(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 (3)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充分反应后,兴趣小组对试管中的黑色粉末状固体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Ⅰ.氧化铜Ⅱ.炭粉Ⅲ.; .【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填序号) A.B.C. D.完成下列 实验报告: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6分)实验小组研究制备的条件并探究其稳定性。 【查阅资料】两种含铜化合物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科学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科学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一.落实“双基”,培养基本学习能力 “双基”是解答探究题的奠基石。分析每一年的科学探究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题都是以某一实验情景为基础,做一定的“变式”或“创新”之后,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双基”落实到位,同时注重培养以下几项基本学习能力:1.书写能力。 在每年的中考阅卷中,我们都能发现不少学生因为书写问题而丢分。比如字迹潦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等。 2.阅读能力。 尽管科学探究题的“原型”在课本,但是绝对不会有原封不动照搬教材内容的题目。这句需要学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试题,真正体会题目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探究题时,只会认字,不会阅读,看完试题之后不知道题目说了什么。 3.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也是探究题考查的一项重要能力。《考纲》和《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能较清晰、准确地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通顺、易懂,有逻辑性;语言文字能准确表达思想观点,字迹清楚”。在阅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的学生在答题时不能准确表达意思而丢分。 二.立足课本实验,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如前所述,近几年的科学探究题基本上都是用教材的实验为蓝本,在“变式”或“创新”之后形成的,因此课本实验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但是不能拘泥于实验本身炒旧饭。我们需要对这些实验进行“重组”,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使原来的实验“面目全非”。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重组”之后的实验。对于“重组”之后的实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发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科学探究

专题十二科学探究 【考点归纳】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中学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实验〔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药品的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初中阶段主要是气体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等〕;另一类是综合实验(物质的分离,实验设计等)。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①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注意:①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①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理由:接触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3)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注意: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①使用外焰加热;①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①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①不能被加热;①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①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 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 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①不可用来加热;①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注意: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①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①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①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1)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给其加热。 注意: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①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①防止锈蚀和烧损。 (2)铁架台(铁夹,铁圈)。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主备人:穆建英审核人:穆建英 复核人:刘娜定稿人:樊雷使用人: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常用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对照试验,分辨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能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二、考点比重:10%-15% 三、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句意完整,句末是问号。巴斯德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应是个人对所探究问题的观点,应是一个陈述句,句意完整,句末是句号。巴斯德的假设应该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以及所需要的等。 (1)探究方法: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巴斯德探究肉汤变酸的主要方法是。 (2)变量、对照试验: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3)对照组、实验组辨别:在对照实验中,各项条件都正常且适宜(即自然生活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所探究的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的为实验组。如巴斯德实

验中,A组接近自然状态,空气中微生物通过竖直的瓶颈很容易落入肉汤,为组;B组通过弯曲的瓶颈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为组。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依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后针对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如结果不够成功,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再一次进行探究。 巴斯的实验的结果是:3天后,A瓶肉汤,B瓶肉汤,且B瓶肉汤4年后仍新鲜如初。由此可得出结论是。把B曲颈瓶的瓶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这进一步说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四、典型案例 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王芳同学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5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请回答: 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在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且接近自然状态)的是组,因此,该组应为组。其余组中,乙控制了、丙控制了、丁控制了、戊控制了,各控制了一个环境因素,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甲和戊,变量是;甲和丙,变量是;甲和丁,变量是) (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2)选择甲和丁对照,所探究的问题应是? (3)分析甲、戊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__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和丁能否形成对照实验?。理由是。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题北师大版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的数量越_多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亮_ (选填“亮”或“暗”);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 _少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暗(选填 “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 _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_。对光时要使视野 变亮可以使 凹面镜_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 _平面镜_和 小光圈 。 3. 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 —目镜、物镜、载玻片 三个地 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 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 如果移动载玻片 时污点 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 _载玻片_上。 4. 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 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 则玻片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 —相同 _ (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 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而 擦、滴 (0.9 %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 装片的制作。 2.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 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 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_。 3、 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 使碘液浸润整 个标本。 三、实验法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C 、作出假设D 设计 〔显微慣的基本结构和功片1>、说明 〔制作115时裝片、模仿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 〔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孤住婆窖,提出値得採気的问貳」 J 描述y —回口科学知识与所笈预问题削冲突所征) BE 、 E . 停取?丽隠的答案提岀可删假阴 [础假谕 作出僮干赫验证的假设] w 拟定探気计划 学会”:选出控制变量] 一尝试 / 谏计对雕试脸〕 能掳匚―旌行班察、靡和实蓟 举会kY 千桥數据的可矗性?邊免偶轿Q 描述试骑感) ?得出结论)辽石不■{试验数据) 、得出u —正确结论) 4 盲爾探気过穆和结论) 目镜、物镜 、其放大倍数可以用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 提出间题 制订计划 丈施计划 表达交流 宴的材料与用具) 收集数据〕 權写探究掘告)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题北师大版.doc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 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目镜、物镜、其放大倍数可以用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 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视野越亮(选填“亮”或“暗”);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选填“多”或“少”),视野越暗(选填“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 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 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 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 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 %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 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 个标本。 三、实验法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预习作业: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 2.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CH4 C.H2 D.NH3 3.请说出初中阶段所学到的黑色物质有; 红色物质有。 4.小红从饼干拿到了一包干燥剂,看了一下,发现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她把生石灰倒在桌子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白色固体粘到了一起,于是小红猜想,这白色固体中除了有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5.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收集的一瓶无色气体,试猜想该气体是何种气体,

课堂复习: 【例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 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 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思路点拨】对Na2SO4的猜想,从溶解度和标签上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入手,验证H2SO4或MgSO4溶液不能从相同离子SO42-入手,要从H+和Mg2+入手。 一试身手: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但这瓶试剂标签已经残缺,无法辨认,只知道可能是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 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钾。 小刚认为可能是硫酸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 (2)你认为该瓶试剂还可能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一. 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1. 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 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4. 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5. 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6. 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7.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知识要点] (一)化学之旅 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2.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般取最少量,即液体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②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③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胶头滴管:“悬空” ②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3. 量筒的使用: (1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 4. 酒精灯的使用: (1)外焰、内焰、焰心。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 (3 )先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分加热,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时,从底部往上夹,长柄。 (5 )仪器外壁擦干 5. 玻璃仪器的洗涤 6. 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典型例题】 例1. 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某同学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除杯壁上没有水珠出现外,火焰变化的情况基本相同。 (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他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1)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者说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内)。 (2)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科学探究复习题

科学探究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 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C.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2.右图是根据“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该实验所要 验证的假设是( ) A.在寒冷条件下种子的萌发 B.种子的发芽率受温度影响 C.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不同 D.在较高温度下种子更容易萌发图 3. 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探究法 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表达交流 5.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1 mL)培养大肠杆菌,培养36小时后获得的结果如下。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 培养皿 培养基 培养皿上的菌落数 Ⅰ 琼脂、糖类 35 Ⅱ 琼脂、糖类、维生素 250 Ⅲ 琼脂、维生素 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Ⅱ 6.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B.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 7.某同学学习了生物科学探究知识后设想:绿色植物在混有 沙子的土壤中可能会生长得更好。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将一盆植物置于图所示的环境和条件下,则另一盆植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是图中的 ( ) 8.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 A.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5 ℃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25 ℃ 适宜 组别 ① ② ③ 蚕卵数/个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初三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 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 2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易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 实验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软塑料瓶(2个)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气球(2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提问】怎样检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回答】通入CO2气体,倒入Na2CO3溶液。 【实验】演示通入CO2气体。 【质疑】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 【猜想】1、发生了反应。2、没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瓶吞鹌鹑蛋。 【质疑】这个实验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 【实验】向两个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 【分析与结论】根据塑料变瘪的程度不同可判定NaOH和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投影】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探究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答案单项选择题 1.研究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总体的了解和经验,从总体中确定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将“典型”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是(C) A.整群抽样 B.随意抽样 C.判断抽样 D.有意抽样 2.不属于观察记录的方法是(D) A.描述记录法 B.仪器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目测记录法 3.对搜集到的各种文献进行粗略的快速翻阅,称为(B) A.粗读 B.浏览 C.精度 D.重读 4.运用“液体守恒”来测验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心理学家是(A) A.皮亚杰 B.林崇德 C.朱智贤 D.张厚粲 5.对无关变量尽可能进行控制,但无法保证完全控制实验误差的实验是(B)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假实验 6.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C) A.演绎 B.归纳 C.分析 D.综合 7.在近代教育史上,调查法最早运用于教育研究是在(C) A.1900年 B.1901年 C.1910年 D.1920年 8.测试个人在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称为(C)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成绩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主要是指(C) A.19世纪末以前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属于随机抽样的方法是(D)

A.随意抽样 B.判断抽样 C.定额抽样 D.整群抽样 11.较为理想的问卷中,所设计的问题的题数应控制在(B) A.30以内 B.50以内 C.60以内 D.80以内 12.属于教育经验总结法特点的是(A) A.研究方式的回溯性 B.研究方式的开放性 C.研究方式的灵活性 D.研究方式的实践性 13.不属于行动研究法优点的是(A) A.其可以严格控制研究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B.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C.其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D.其有益于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科学研究 14.学前教育个案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手段是(D) A.访谈 B.测验 C.产品分析 D.观察 157.8,7,6,6,5,4,9,10,11,6,9,10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A) A.6 B.6.3 C.6.5 D.7.6 16.不属于文字资料整理内容的是(B) A.审查补充 B.撰写研究报告 C.分类归纳 D.编整加注 名词解释 1、研究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2、是指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目的是寻找相关因素以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是在已有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 4、是一种将对象作为系统进行定量、模型化和择优化的研究方法。它建立在对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建立系统的模型以及系统的择优的基础上,从而揭示系统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系统的合理控制。 5、是指在同一实验研究中,操纵两个或多个变量(因素)的设计,其特点是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 6、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解释程度和可归因程度,或者说是实验的结果(因变量的变化)能否归因于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程度。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学案20 【复习目标】 通过例题解析,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路 【课内探究】 1.物质性质的探究 (2018潍坊)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拓展延伸】(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2.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6潍坊)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 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 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 (2)产物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Ⅱ、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2O+H2SO4═Cu SO4+Cu+H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 假设三:.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九年级化学《 科学探究》 专题复习及答案

专题科学探究 【重点知识】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典型例题】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 2(OH) 2 CO 3 (俗称铜绿);苹果“生 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分析】 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知道锈蚀的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专题复习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考查以下内容:①类比法;②控制变量法;③转换法;④等效法;⑤比较法;⑥模型法;⑦分析归纳法和分类法;⑧理想实验法 ※一、类比法 (1)用水压 ..,用水流的形成类比电流的形成 ..类比电压 (2)用水波 .. ..类比声波 (3)用人酒量 ...的大小,酒量大的人喝很多酒也没有什么变化,就好象由比热容大的物质作成..类比比热容 的物体,吸很多的热量,自身的温度变化不大。 (4)用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如图1); ........类比固体物质的分子 用课间教室里的学生 ........类比液态物质的分子 .......(如图2);用操. 场上乱跑的学生 .......(如图3) .......类比气态物质的分子 (5)用速度 .. ..类比功率 例1:下面是,小明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探究实例: ①在研究电阻之间串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②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 ③研究电流时,把它比作水流去研究。 ④通过回忆"速度"的研究过程去研究"功率"。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类比法"的是:() 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②、④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一个物理量跟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 (或相等) .......,然后找出变化的规律。 .....,只改变这一因素 1、在实验设计中用到“控制变量法”。如“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2、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三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单化,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在下列四个研究问题的实例中,采用此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让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使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去研究 C、研究物体受两个力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D、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例.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a)(b)(c)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例3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中,用如下图的装置,把两条电阻的AB和CD分别接入电路,AB比CD的横截面积小。将AB连入电路时,电流表示数为I1,将CD连入电路时,电流表示数为I2,且I2>I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