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方面的推荐书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方面的推荐书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方面的推荐书

一、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推荐书目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

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

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

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

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3

7.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

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9

9.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4rd ed.),Routledge(有中译版)

11.Jonathan Barnett,1974,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Practical Methods for Im

proving Cities (有台湾版译本)

12.William H. Whyte,1980/2001,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Places,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Inc

13.Spiro Kostof,1991,The City Shaped: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

y,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 05;1992,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Through History

14. F.S. Chapin, Jr 和 E.J. Kaiser,Urban Land Use Planning(3rd ed.),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5.Barry Cullingworth and Vincent Nadin,2002,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in the UK

(13th e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6. Matthew Carmona, Tim Heath, Taner Oc, Steven Tiesdell, 冯江等译, 城市设计的纬度,

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

17. 哈米德?胥瓦尼,谢庆达译,都市设计程序,台湾:创兴出版社, 1988

18. 凯文?林奇, 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19. 罗杰·特兰西克, 朱子瑜等译,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0.乔纳森?巴奈特. 谢庆达,庄建德译,都市设计概论. 台湾:创兴出版社. 2001

21. 戴维?戈斯林,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戈斯林,陈雪明译,美国城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5

22. Jon Lang, Urban Design: A typology of Procedures and Products,Architectural P

ress, 2005(有中译本)

Ⅱ(提升)

1.L.S. Bourne编,1982,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2nd ed.),Oxford Universit

y Press

2.蔡禾主编,2003,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Scott Campbell和Susan Faninstein编,1996,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4.Susan Faninstein 和Scott Campbell编,1996,Readings in Urban Theory,Malden:Bl

ackwell Publishers

5.Michael Dear,2000,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李小科等译,后现代都市状况,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William N. Dunn,1994,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2nd ed.),谢明等译,2

002,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Robert Fishman,1994,Urban Utopi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Ebenezer Howard,F

rank Lloyd Wright,Le Corbusier,Cambridge and London:The MIT Press

8.Robert Freestone编,2000,Urban Planning in a Changing World:The Twentieth Cen

tury Experience,New York:E & Fn Spon

9. 郭彦弘,1992,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Peter Hall,1988,Cities of Tomorrow: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wentieth Century,Basil Blackwell

11.David Harvey,1973,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Edward Arnold

12.K. Lynch,1981,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1

13.J.B. McLoughlin,1968,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A Systems Approach,王凤武译,

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4.James Holston,The Modernist City: An Anthropological Critique of Brasilia

15. Euquenie Birch编,2007,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ader

16. Jon Lang,Urban Design: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

ld,1994(有中译本)

Ⅲ(高级)

1.J. Friedmann,1987,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From Knowledge to Action,Pri

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Nan Ellin,1996,Postmodern Urbanism,张冠增译,后现代城市主义,上海:同济大学出

版社,2007

3.S.S. Fainstein,1994,The City Builders:Property,Politics,and Planning in Lon

don and New York,Blackwell

4.John Forester,1989,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

ss

5.P. Healey,1997,Collaborative Planning:Shaping Place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

MacMillan

6.Edward W. Soja,2000,Postmetropolis:Critical Studies of Cities and Regions,后

大都市(有中文译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

7.Nigel Taylor,1998,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有中文译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8.Sharon Zukin,1991,Landscapes of Power: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9.Manuel Castells,1972/1977, 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The MIT Pre

ss

10.Michael Dear和A. J. Scott编,1981,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

stic Society,

11.Mike Davis,1990,City of Quartz: Excavating the Future in Los Angeles,Verso

12. A. J. Scott和E. W. Soja编辑,1996,The City: Los Angeles and Urban Theory at t

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13.L Sandercock编,1998,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A Multicultural Planning Hi

st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4.Ruth Eaton,2002,Ideal Cities:Utopianism and the (Un)Built Environment, Thames

& Hudson Ltd

15.Gary Bridge and Sophie Watson编,2000,A Companion to the City,Malden:Blackwe

ll Publishers Ltd

Ⅳ(研究)

1.Zygmunt Bauman,1987,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On Modernity,Post-Modernity

and Intellectuals,洪涛译,2000,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Gary Bridge和Sophie Watson编,2002,The Blackwell City Reader,Blackwell

3.Henri Lefebvre,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由Donald Nicholson-Smith译,Oxfo

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

4.Paul Rabinow,1989,French Modern:Norms and Form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MI

T Press

5.L. Sandercock,2003,Cosmopolis Ⅱ:Mongrel Cities of the 21st Century,London an

d New York:Continuum

6.Karl Mannheim,Ideology and Utopi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

e,黎鸣等译,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William H. Whyte,1956,The Organization Man,Anchor

8.Hannah Arendt,1958, The Human Condition,竺乾威等译,人的条件,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9

9.Mancur Olson,1965,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0.John Rawls,1971,A Theory of Justice,何怀宏等译,公正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8

11.Richard Sennett,1976,The Fall of Public Man:O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api

talism,Faber and Faber limited

12.Michel Foucault,1982,Space, Knowledge, and Power,

13.M. Castells,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A Cross-Cultural Theory of Urba

n Social Movement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4.Frank Fischer和John Forester编,1993,The Argumentative Turn in Policy Analysi

s and Planning,Duke University Press

15.M. Castells,1996,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网络社会的兴起;1997,The P

ower of Identity,身份的权力;1998,End of Millennium,千年的终结(有中文译本)16. 《国家的视角》(Seeing Like a State: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

ondition Have Failed,1998,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建筑方面的推荐书目

1.设计结合自然

2. 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

3.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

4.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5.反规划

6.低碳生态空间:跨维度规划的再思考

7.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第二版)

8.城市生态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9.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

10.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11.生态建筑学

12.生态规划——尺度、空间布局与可持续发展

13.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

14.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5.城市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16.景观生态学(第二版)肖笃宁等编著/2010-06-01/科学出版社

17.生态城市(修订版)(美)瑞吉斯特著,王如松,于占杰

18.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加)怀特著,沈清基,吴斐琼译

19.建筑生态学(澳)格雷汉姆著,王幼松译/

20.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2版)

21.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生态城市与建筑文化丛书

22.城市生态服务

23.城市生态系统空间形态与规划

24.特大城市生态空间体系规划与管控研究

25.城市生态学宋永昌 , 由文辉 , 王祥荣著/2000-10-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6.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27.生态城市前沿——美国波特兰成长的挑战和经验

28.山地城镇生态适应性城市设计

29.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2版)

30.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31.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9T11:53:36.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才华李国凯 [导读]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理念;城乡管理 1城乡规划设计要点 1.1融入多种元素和体现时代感 按照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思路,城乡规划设计往往就是对于城乡具体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很多时候就是一张简单的发展示意图。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北方某地的城乡规划设计文件蓝本为例,其关注的重点就是城乡的建筑设计、道路设计和市政规划,与其说是规划设计,倒不如说是建筑示意图。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硬件方面的发展以外,还需要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密切考虑城乡人口的发展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口增长地区预留出足够的土地、对于人口密集区域做好合理的疏导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硬性保障;对于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好设计以及判断,争取较为长远的考虑问题,避免出现规划设计“出台就过时”的情况出现。 1.2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资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慢慢地演变为稀缺资源;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地价高企、房屋建筑过程偷工减料等。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间的关系,对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仔细认真的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将讨论的结果纳入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发展纲要当中,提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协助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间比较紧张的关系。 1.3规划设计要以环境友好为首要考虑对象 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环境,一切的发展都是空谈,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重视,以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土壤已经无法收获庄稼。保护环境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环境友好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不论发展任何形式的产业,都应当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城乡的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工业污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 2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 2.1规划设计和管理中耗费资源较多 城乡的建设中一定是需要相应的资源加以支撑,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的减少,不合理的城市扩张的规划不但不能给居民以便捷,反而损失了大量的耕地。科技的逐渐进步,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能源进口降低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汽车的大量应用对我国的石油资源提出较高的需求。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需求的资源,城市人口较多,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城市的需水量巨大,城市通过加深汲水的深度实现水资源的补充,长此以往诱发地表沉降等现象。 2.2规划设计和管理中污染较多 城乡的发展速度过快,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空气中的可吸入微粒(PM2.5)就是空气的污染,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水资源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水资源的污染容易扩散且不易处理,容易诱发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土壤的污染能够将土壤的污染通过种植过程转移到植物之中,可能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 3何进行生态型城乡规划 3.1树立生态城乡规划的理念 一个地区拥有较好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这个地区的城乡规划是分不开的,即合理的城乡规划对保护当今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保证广大人民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并且相关建设单位能够合理的进行城乡之间的规划建设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出发进行完善。首先相关建设单位要树立生态建设理念,即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地关系;其次就是要在建设过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在施工中多使用现代的节能高效资源;最后就是要努力治理城乡污染。只有这样以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来规划人与自然建的和谐发展才能够达到生态平衡。 3.2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在我国一般来讲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来讲无论是在交通上还是信息获取上都比较发达,因此城市是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许多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城市污染也是当今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想建设生态型城乡规划也必定要以城市作为中心来进行完善。 3.3健全生态意识 首先在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系统应该和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有相对较高的契合度,即国家应加大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一系列城市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民心中种植“生态文明”的意识。而我国地大物博,国家可以先设置一个试点,在对人们普及生态文明的观点之后,在适当时机在对搞试点进行环境状况的评定工作,从而再次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加细致的划定地区资源的承载能力,最后就是要仔细分析这些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环境的因素,当然在这

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XX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617900014.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日益创新,大中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的规划不断扩大,城市规划设计面临了诸多建设挑战与机会。合理的进行建筑设计会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外观。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就要科学的理解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联。为了正确处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有必要为城市规划设计制定正确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科学规划城市的设计与发展和整体规划,所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对两者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探索。本文首先阐述城市建设的要求,然后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作用。在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的当前社会,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越加密切,并成为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重要意义。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具体关系 1.1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城市规划可以可以理解为建筑建设的前提,并为建筑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前提条件。在相关工作的研究当中,其具体目标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城市的社会性、经济性与安全性。具体来看,不仅要有效处理城市局部建设与发展间的辩证关系,立足于城市建设的主题,科学地考虑到城市建设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发展留有足够空间,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关系,在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保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是对人类活动的区域和空间进行协调,并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对某个空间地域进行最合理的规划。但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城市规划设计更体现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无论是社会需求、经济需求还是文化需求。 1.2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设计从微观层次上来理解,即对空间地域进行的规划,关注的重点是建筑群落所体现出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用途。建筑设计的用途是保障工程在既定的条件内合理开展,稳定进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用途与需求,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性,而不是整体的需求分析。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与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而且还能够将建筑物本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阶段,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整体发展势头并不是很理想。首先,在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只是单纯对整体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考虑,并没有意识到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很容易就忽略城市的整个局部建设,特别是在针对城市建筑设计而言,由于考虑不足等问题,导致其整个建设效果并不是很良好。 比如,在城市规划相关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只是单纯对整个城市的形态进行相对应的规定,但是却忽视了对建筑物的颜色、形状等进行综合考量。这样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发表时间:2017-11-13T10:06:37.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蓉谭菲菲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生态规划设计进行重视,对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4、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6、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_0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非常快的,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中对生态问题也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能够得到提高。生态城市在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同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也要进行改善,这样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保护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生态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和谐,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摘要:建筑行业在当前社会建设发展中占据十分大的比重,建筑物的实际建设 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城市中的建筑物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物, 展现出城市的风貌,表现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习惯。想要突出建筑物的总体 建设效果,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需要注重加强建筑施设计工作,全面合理把 握和分析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人们对于周边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居住 环境的改善,而是需要生活在更为舒适优美的环境之中,政府组织也期望实现环境与生态的 和谐统一。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为城市,为此需要考虑城市的布局,在原有城市建筑以及园 林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规划的经济安全性,建筑作为人们 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建筑设计质量的高低对于城市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需要实现建 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有效协调,提升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全面提升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理念 1.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述 城市规划是由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样知识支撑的一个多学科交叉 的综合学科,它由各级政府利用卫星、地图来调整现状,统筹来讲就是调整安排交通绿化, 合理利用资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空间等。而城市规划设计则是指调整改善当前的城 乡发展与环境的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它是对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分析,集社会发展进步,经 济的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等的一项综合部署。 1.2建筑设计概念 建筑设计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区域的城市规划工作,在这个角度上充分 考量,使得该建筑具有某种独特的功能。建筑在城市中是具有独特功能的,所以建筑设计在 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就是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未来所具备的效益,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各类意外因素,综合考量之后绘图纸、做模型,设计合理的方案,然后 模拟施工,从而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建筑设计其实也是 时代的缩影,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建筑师对建筑的理念、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有可能不一样,恰恰也是因为这样建筑物也能够代表不同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象征。 2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之间的关系 2.1建筑设计以建筑规划为基础 建筑物建设施工之前要开展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建筑设计是为顺利完成建筑物的建设 任务,而建筑规划则是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建筑物的功能。为此,实际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之前,需要切实完成各项建筑规划工作,发挥其基础作用。建筑设计人员要和规划人员之间保持着 密切沟通和合作,切实完成设计方案的各项内容。建筑设计进行中,以建筑规划为重要基础,建筑设计师要能够全面充分考量到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者需求,在设计环节就明确建筑规划工 作的要求和内容,由此可以保证建筑设计方案满足建筑规划的需求,得到完美合理的建筑设 计方案。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1T16:55:26.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房晓明郭雅娜 [导读]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 1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产业基地分院 115003;2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15003 摘要: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它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区;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住宅建设的发展,从国际上来讲,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数量阶段,这时房屋短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子。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这时数量虽然仍不足,但己不再紧张,人们开始对质量有新的要求,于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工业化,发展通用体系,以部件为中心组织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在此期间住宅产业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最后是注重质量阶段,在住房数量己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出现了空房,这时的人们对住宅的质量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科技应用技术大量进入住宅,以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和更高环境质量的要求。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类才会从居住中得到享受,恢复尊严,也同时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求。这些生活的欲望同时改变了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形态。人们更注重于居住建筑中自我享受的成分,而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的保护关注不够。过去我们把建筑仅仅看成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容器,现在看来建筑应该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生态系统是由无机元素、有机生命体和人类组成的,靠空气、土壤和水来维持,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住宅建筑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把住宅按照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 1、总体布局 “生态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国外的设计师在规划时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在公认的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而国内的设计人员往往更追求气派和图案化平面形态,大面积的广场与草坪,有意的围合和花哨的表现图。在节地问题上,应从三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2、户型设计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甚至应当考虑到把住宅改变成大型公寓、小型公寓或办公室的可能性。即使是居住社区中的公共建筑也应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需求,如改变成居住建筑或零售店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拆大建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居住社区更具适应性,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区提供多样性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这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才有可能生活在同一社区中,才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结构。 在住宅总体布局时,要力争采用当地的最佳朝向,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尽量不出现西向住宅和北向住宅,尽量使住户能通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而形成较好的内部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和时间,从而降低整个社区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并运用轻易修复或替换的简便技术;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3、生态技术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达到节能的目的。 3.1 风的利用 设计中应当考虑创造利于热压和风压通风的条件,尽量满足住区内建筑的自然通风。风能应用技术主要为小型风能电能转换技术,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 3.2 合理开发太阳能 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住宅能源的利用方式,其应用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用太阳辐射热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热水、采暖及制冷;第二,太阳能光电(PV)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功能要求提供清洁的能源。 3.3 地热资源的利用 地热能不仅适用于单栋建筑,同时也适用于像农场、工业区、居住小区等成片的建筑。生态住区中利用地热能既没有污染、对生态和环境有利。同时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3.4 节水与水循环 使用低用水量的部件或设备(如节水型的龙头、喷头和抽水马桶),甚至尝试使用无水型小便器和无水型马桶。将停车场、广场、游戏场所等处的硬质不透水铺装改为植草砖等透水或半透水铺装,以便使雨水能渗入地层而成为地下水,保持城市的水体循环。 4、环境景观与道路设计 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规划设计时应弱化过去常设的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花园的作法,避免将住区公共空间做成城市公园。因为那里虽然气势宏伟,景观诱人,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尽可能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和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强调的是物理环境的均好,即每家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