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的定义.

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3.了解坡度、坡角的定义,掌握坡度、坡角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正切、正弦、余弦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杂志上有过这样的一篇报道:始建于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落成时就已经倾斜.1972年比萨发生地震,这座高54.5 m的斜塔大幅度摇摆22分之多,仍巍然屹立.可是,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 m增加至5.2 m,而且还以每年倾斜1 cm的速度继续增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此,意大利当局从1990年起对斜塔进行维修纠偏,2001年竣工,使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比纠偏前减少了43.8 cm.

根据上面的这段报道中,“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 m增加至5.2 m”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它能用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学过本章之后,你就可以轻松地解答这个问题了!

推进新课

一、合作探究

1.问题引入

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学生交流:如可用角的大小,梯子斜靠墙的高度等.给学生以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予以引导.

【问题1】探究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请说出你的判断方法?

学生可由铅直高度相等,水平长度不同进行判断.

【问题2】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又如何判断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教师可提出能否用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值进行衡量呢?

【问题3】 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问题4】 如图,在锐角A 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 ,自点B 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 ,得到Rt △ABC ;再任取一点B 1,自点B 1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 1,得到Rt △AB 1C 1……,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BC

AC

B 1

C 1AC 1,B 2C 2

AC 2

……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C ∥B 1C 1∥B 2C 2∥B 3C 3∥…, ∴△ABC ∽△AB 1C 1∽△AB 2C 2∽△AB 3C 3∽…, ∴BC AC =B 1C 1AC 1=B 2C 2AC 2

=…. 因此,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2.正切函数概念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活动中,上面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有用的.为了叙述方便,作出如下规定:

如图,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

注意:正切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实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坡度和坡角

对于问题2中“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判断坡度的大小”,你现在能判断了吗?

结合图形,教师讲述坡度概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

(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 表示,即i =h

l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或称倾斜角).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答:i =h

l

=tan α.

4.正弦、余弦的概念

我们知道,在Rt △ABC 中,∠C =90°,当锐角A 确定时,∠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就随

之确定了.

问: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其证明方法与上面证明对边比邻边为定值的方法相同,都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证明.

学生证明过后教师进行总结:类似于正切的情况,当锐角A 的大小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分别是确定的.

正弦: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

∠A 的对边

斜边

=a c

. 余弦: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A =∠A 的邻边斜边

=b

c .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 A 是A 的函数.同样地,cos A ,tan A 也是A 的函数.

二、巩固提高

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6,sin A =3

5

,求cos A ,tan B 的值.

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值,要求余弦值、正切值,就要求斜边与另一条直角边的值.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角的正弦值与对边值及勾股定理来求.

解:sin A =BC

AB ,

∴AB =BC sin A =6×5

3=10.

又∵AC =AB 2-BC 2=102-62=8, ∴cos A =AC AB =45,tan B =AC BC =4

3

.

三、达标训练

1.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6,BD =8,∠ABD =α,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s in α=45

B .cos α=3

5

C .tan α=43

D .tan α=3

4

2.在Rt △ABC 中,各边长度都同时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锐角A 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

A .都扩大2倍

B .都缩小一半

C .都不变

D .正切值扩大2倍,余弦值缩小一半 3.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i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长为30,这边所对角的余弦值为8

17

,则此三角形的

周长为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

本课小结

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

2.能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边的长度. 3.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要准确,不要混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特别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易混淆,正弦函数是对边比斜边,而不是邻边比斜边(余弦).

1.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1)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且各边长均为正数,所以有如下结论:tan A >0,0<sin A <1,0<cos A <1.

(3)“tan A ”“sin A ”“cos A ”都是整体符号,不能写成“tan ·A ”“sin ·A ”“cos ·A ”,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如∠AOB ,应写成“tan ∠AOB ”“sin ∠AOB ”“cos ∠AOB ”.

(4)由tan A =a b ,sin A =a c ,cos A =b

c ,变形可以得到a =b ·tan A ,a =c ·sin A ,b =c ·cos A ,

或者b =a tan A ,c =a sin A ,c =b

cos A

.

(5)(sin A)2常写成sin 2A ,不能写成sin A 2. 2.三角函数的产生和发展

三角学开创之初,希腊人思考的是定圆各中心角所对应的弦长.如托勒密把圆心角分成360份,把直径分为120份,然后对圆心角求对应弦的长.而印度人则不同,他们研究一个角的倍角所对弦的一半,即角对应的半弦长.1631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编译的《大测》一书,将sin us 译成正半弦或前半弦,简称正弦,此即为我国正弦一词的来源.正弦、余弦的现代定义起源于欧拉.

正弦和余弦的符号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数学家毛罗利科早在1558年就已采用三角函数符号,但当时并无函数的概念,于是只称作三角线.1753年,生于瑞士的欧拉开始使用sin 和cos 表示正弦和余弦,这两个符号才算基本定型.

公元727年,唐朝卓越的天文学家、高僧一行受唐玄宗之命撰写《大衍历》.为了求得全国任何一地方一年中各节气的日影长度,一行编出了太阳天顶距和八尺之竿的日影长度对应表,而太阳天顶距和日影长度的关系即为正切函数.希腊科学家海伦在计算正多边形面积时,就已经用到了余切三角函数值了.

3.一般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应用

在锐角△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过A 作AD ⊥BC 于D ,如图,则sin B=

AD c ,sin C=AD

b

,即AD=c sin B ,AD=b sin C .于是c sin B=b sin C ,即sin sin b c

B C

.

同理有

sin sin c a C A =,sin sin a b

A B =

. 所以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解决以下问题:

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a ,b ,∠A ,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c ,∠B ,∠C ,请你按照下列步骤填空,完成求解过程:

第一步:由条件a ,b ,∠A ――――→用关系式

__________――→求出

∠B ; 第二步:由条件∠A ,∠B ――――→用关系式

__________――→求出

∠C ; 第三步:由条件__________――――→用关系式

__________――→求出

c .

分析:灵活运用结论a sin A =b sin B =c

sin C .

解:第一步:∵a sin A =b sin B ,∴sin B =bsin A

a .

第二步:∵∠A +∠B +∠C =180°, ∴∠C =180°-(∠A +∠B).

第三步:a ,∠A ,∠C 或b ,∠B ,∠C ,

c sin C =a sin A 或b sin B =c

sin C

. 奥赛链接

如图,沿AE 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BC =10,则tan ∠EFC 的值为( ).

A .34

B .43

C .35

D .45

解析:AF =AD =10, ∴BF =

102-82=6.

又∵∠AFE =∠D =90°, ∴∠AFB +∠EFC =90°. ∴∠BAF =∠EFC . ∴tan ∠EFC =tan ∠BAF =BF AB =68=34

. 答案:A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的性质 2y ax bx c =++ 1.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y x 2b x a >-y x 时,有最小值.2b x a =-y 244ac b a - 2.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2 b x a <-y x 2b x a >-y x 2b x a =-有最大值.y 2 44ac b a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为常数,); 2y ax bx c =++a b c 0a ≠2. 顶点式:(,,为常数,); 2()y a x h k =-+a h k 0a ≠3.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12()()y a x x x x =--0a ≠1x 2x x 4. 一次项系数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轴左边则,在轴的右侧则,ab a b x 2- =y 0>ab y 0y x y ⑵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y y 0

⑶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第13节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鲁教版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第1-3节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鲁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节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节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三节 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应用sin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之比,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 理解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式子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所对应的角度。 3. 掌握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所对应的锐角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中关于比的理解。 四.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 1)正弦:一般地,在Rt ΔABC 中(如下图)∠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A 的正弦,记作sinA 。sinA= c a AB BC A ==∠斜边的对边。 2)余弦:一般地,在Rt ΔABC 中(如上图)∠C=90°,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 的比叫∠A 的余弦,记作cosA 。cosA= c b AB AC A ==∠斜边的邻边。 3)正切:一般地,在Rt ΔABC 中(如上图)∠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 的比叫∠A 的正切,记作tanA 。tanA=b a AC BC A ==∠邻边的对边。 注:如果一个锐角的角度确定之后,那么这个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是固定不变的,比值的大小与锐角的边长无关。 2. 特殊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初中数学沪科版 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期末模拟考点.doc

初中数学沪科版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期末模拟考点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 一、计算题 评卷人得分 16.计算:6cos45°-|4-|++(-)-1 17.计算: 19.计算:. 15.计算:. 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sin30°,b=tan45° 23.(1)计算:|-2|+2sin30°-(-)2+(tan45°)-1. (2)先化简,再求值:2(a+)(a-)-a(a-6)+6,其中a=-1. 17.⑴计算:()-1-cos45°+3×(2012-π)0⑵解方程:2x2-4x+1=0 (配方法) 13.计算: 8.计算:2sin 60°+|-3|--=________. 3.6tan230°-sin60°-2cos45°=__________________. 13.计算=______________.

14.在△ABC中,∠C=90°,sinA=,则tanB=_________. 8.在△ABC中,∠C=90°,,则(). A. B. C. D. 5.在Rt△ABC中,∠C=90°,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A.450a元 B.225a元 C.150a元 D.300a元 8.已知α为锐角,tan(90°-α)=,则α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75° 9.在△ABC中,∠C=90°,BC=5,AB=13,则sinA的值是() A.

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提高)

苏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巩固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ABC 中,∠C =90°,cosA =3 5,则tan A 等于 ( ) A .3 5 B .45 C .34 D .43 2.在Rt △ABC 中,∠C=90°,把∠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a b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tanA?cotA=1 B .sinA=tanA?cosA C .cosA=cot A?sinA D .tan 2A+cot 2 A=1 第2题 第3题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別是AB 、AD 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 等于( ) A . 34 B .43 C .35 D .45 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A . 247 B .3 C .724 D .1 3 5.如图所示,已知∠α的终边OP ⊥AB ,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则cos α等于 ( ) A . 1 2 B C D

6.(2015?南充)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55°方向,距离灯塔2海里的点A处,如果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到灯塔的正东方向,海轮航行的距离AB长是() A.2海里B.2sin55°海里C.2cos55°海里D.2tan55°海里 二、填空题 7.设θ为锐角,且x2+3x+2sinθ=0.则θ=. 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沿CE折叠矩形ABCD,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若AB=4,BC=5,则tan∠AFE的值为 . 9.已知△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3,AC=4,则sinB= . 第8题第9题第11题 10.当0°<α<90的值为. 11.如图,点E(0,4),O(0,0),C(5,0)在⊙A上,BE是⊙A上的一条弦.则tan∠OBE=.12.(2015?牡丹江)在△ABC中,AB=12,AC=13,cos∠B=,则BC边长为 . 三、解答题 13.(2015?泰州)如图,某仓储中心有一斜坡AB,其坡度为i=1:2,顶部A处的高AC为4m,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1)求斜坡AB的水平宽度BC; (2)矩形DEFG为长方体货柜的侧面图,其中DE=2.5m,EF=2m,将该货柜沿斜坡向上运送,当BF=3.5m 时,求点D离地面的高.(≈2.236,结果精确到0.1m)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期末测试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 分,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 抛物线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 C. D. 2. 如图,P是 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点,过P 作直线截△ 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A. 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 1 2 1 3. 把二次函数y x2 3x 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4 个 22 单位,则两次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是() 1 2 1 2 A. y (x-1)2 7 B. y (x 7)2 7 22 1 2 1 2 C. y (x 3)2 4 D. y (x-1)2 1 4. 如图,△ ABC 中,点 D 在线段BC 上,且△ ABC∽△ DBA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如图,△ ABC 中,D、E分别为AC、BC 边上的点,AB∥DE,CF 为AB 边上的中线,若AD=5,CD =3, DE =4,则BF 的长为()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C.10 A. 32 B.16 D.

6. 二次函数无论k 取何值,其图象的顶点都在( A. 直线上 B. 直线上 C.x 轴上 D.y 7. 如图,在Rt△ABC 中, C 90,AC=1 cm , 以 1 cm/s 的速度沿折线AC→CB→BA 运动,最终回到 A 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 轴上 BC=2 cm,点P从点 A 出 发, 为x(s),线段AP 的长度为y(cm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 象 8.如 图, 在Rt△ ABC AD 中,∠ C=90 ,,点 D 在AC 上,,则D A C D的值为() A. 3 B. 22 C. 3 1 D.不能确定 9.如 图, 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点E,设∠, 且 3, 5 AB=4,则AD 的长为 ( A. 3 16 B. 3 20 C. 3 16 D. 5 第8 题 图 10.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 x22 y 2kx2 4x k2的图象大致为() 、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24分)

(鲁教版初四)九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若y=k/nx 此时比例系数为:k/n,如y=2/3x的比例系数为2/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x次数不是1,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k为常数,k≠0) (1)y=k/x (2)xy=k (3)y=kx-1(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2.K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x (k≠0)上任意一点P作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的面积为|k|,所得三角形面积|k|/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他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双曲线只能与坐标轴无限靠近,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2.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y=k/x?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的值 ?把k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2.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结合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做出解答,特别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sinA/cosA sin2A+cos2A=1 3.增减性(A为锐角) sinA 、tanA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

苏教版:锐角三角函数 经典基础题型归类复习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 级: 教 师: 科 目: 班 主 任: 日 期: 时 段: 教学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经典基础题型归类复习 教学目标 重难点透视 薄弱点分析 考点分析 教学过程 反馈、反思 知识考点: 本节知识的考查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即运用sin a 、cos a 、tan a 、cot a 准确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a 为锐角),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互为余角、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精典例题: 【例1】在Rt △ABC 中,∠C =900,AC =12,BC =15。 (1)求AB 的长; (2)求sinA 、cosA 的值; (3)求A A 22cos sin +的值; (4)比较sinA 、cosB 的大小。 变式:(1)在Rt △ABC 中,∠C =900,5=a ,2=b ,则sinA = 。 (2)在Rt △ABC 中,∠A =900,如果BC =10,sinB =0.6,那么AC = 。 【例2】计算:020045sin 30cot 60sin +? 注意:熟记00、300、450、600、90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进行运算。 【例3】已知,在Rt △ABC 中,∠C =900,2 5tan =B ,那么cosA ( ) A 、 25 B 、35 C 、5 52 D 、32 变式:已知α为锐角,且5 4cos = α,则ααcot sin += 。

【例4】已知3cot tan =+αα,α为锐角,则αα22cot tan += 。 变式:【问题】已知009030<<<βα,则αβαβcos 12 3cos )cos (cos 2-+---= 。 变式:若太阳光线与地面成α角,300<α<450,一棵树的影子长为10米,则树高h 的范围是( )(取7.13=) A 、3<h <5 B 、5<h <10 C 、10<h <15 D 、h >15 【例5】某市正在进行商业街改造, 商业街起点在古民居P 的南偏西60度方向上的A 处, 现已改造至古民居P 的南偏西30度方向上的B 处,A 与B 相距150米, 且B 在A 的正东方向 .为了不破坏古民居的风貌,按有关规定,在古民居的周围100 米内不得修建现代化商业街,若工程队继续向正东方向修建200米商业街到C 处, 则 对于从B 到 C 的商业街改造是否违反有关规定?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在Rt △ABC 中,∠C =900,若4 3tan = A ,则sinA =( ) A 、34 B 、43 C 、35 D 、53 2、已知cos α<0.5,那么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600<α<900 B 、00<α<600 C 、300<α<900 D 、00<α<300 3、若1)10tan(30=+α,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4、在Rt △ABC 中,∠C =90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cosA =cos B B 、cosA =sinB C 、cotA =tanB D 、2cos 2sin B A C += 5、在Rt △ABC 中,∠C =900,3 1tan =A ,AC =6,则BC 的长为( ) A 、6 B 、5 C 、4 D 、2 6、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米,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A 、βsin 100米 B 、βsin 100米 C 、β cos 100米 D 、βcos 100米 7、计算0030cot 3 360cos +的值是( )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2 y ax bx c =++(a ≠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0)k y k x = ≠的函数叫做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y 是 x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213y x =-;②(5)y x x =-;③21 3y x =;④3(1)(2)y x x =+-;⑤4221y x x =++; ⑥22(1)y x x =--;⑦2y ax bx c =++ 典例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32y x =-;②k y x =-;③31y x -=+;④12y x =-;⑤21 y x =;⑥12y x -=- ;⑦xy =典例 3 若函数 22 (2)a y a x -=-是反比例函数,则a= ,若是二次函数,则a= 。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C.当x=4时,y >0 D.方程ax 2+bx+c=0的正根在2与3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点M (-2,y 1),N (﹣1,y 2),K (8,y 3)也在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_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苏教版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7.2 正弦余弦

7.2正弦余弦(1) 1.在Rt△ABC中,∠C=90°, AC=7.AB=25.则sinA=_____ cosB=_______tanB=_______.2.在Rt△ABC中,∠C=90°,BC=3,sinA=0.6,则AC=______AB=________ tanB=__________. 3.在Rt△ABC中,∠C=90°,AC=2,cosA=0.8,则BC=______ cos B=______ tanA=_____.4.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D.不能确定 5.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A sinB; (2)若∠A<∠B,则sinA sinB;cosA cosB;tanA tanB 6.如图,在Rt△ABC中,∠C=90°,BC=10,cos A=12 13 ,求:AB、sinB 7.如图:在Rt△ABC中,∠C=90°,BC=20,sinA=4 5 , 求△ABC的周长. 8.在Rt△ABC中,∠C=90°, cosA=3 5 ,BC=12,求斜边AB上的中线CD长. A B A B C

答案 1.24247 ,, 252525 2. 4,5,4 3 3. 1.5,3 5 , 3 4 4.C 5.=,<,>,< 6.AB=26,sinB=12 13 7.60 8.15 2 7.2正弦余弦(2)

1.已知Rt △ABC 中,∠C =90°,AB =m ,40B ∠=,则BC 的长是( ) A .sin 40m B .cos 40m C .tan 40m D . tan 40 m 2.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A 、B 两点的距离,在与AB 垂直的方向点C 处测得AC =a ,∠ACB =α,那么 AB 等于( ) A .a ·sin α B .a ·tan α C .a ·cos α D .αtan a 3.在Rt △ABC 中,∠C =900,∠A 、∠B 的对边分别是a 、b ,且满足022 =--b ab a ,则tanA 等于 ( ) 151515 1222 A B C D -+±?? ?? 4.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 A .(cos α,1) B .(1,sin α) C .(si n α,cos α) D .(cos α,sin α) 5.如图,在△ABC 中,∠C =90°,AC =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 = 5 3 ,则BC 的长是 (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在Rt △ABC 中,∠ACB =900,SinB = 27 则cosB . 7.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 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_________米. 8.在Rt △ABC 中, ∠C =90?,AB =4,AC =1,则cos A 的值是_______. 9.已知α是锐角,s in α= a+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6cm ,则其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A B C a α B N A C D M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

舒三中学—第一学期月考 九年级数学试卷 (命题人:吴孝兵) 一.选择题(10×4) 1.二次函数 2)1(2+-=x y 的最小值是( ) A .– 2 B .2 C .– 1 D .1 2.如图,抛物线 0)(2 >a c bx a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x = 1 且经过点P(3,0),则a – b + c 的值为 ( ) A. 0 B. -1 C. 1 D. 2 3.二次函数 3)1(22+-=x y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 – 1,3) C .(1,– 3) D .(– 1,– 3) 4.函数y = ax+b 和y = ax 2+bx + c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 5.将一张边长为30㎝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然后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当x取下面哪个数值时,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 A. 7 B. 6 C. 5 D. 4 6.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若a + b + c = 0,则b 2 – ac ≥0; ②若b >a + c ,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 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③若b = 2a + 3c ,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 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④若b 2 – 4ac >0,则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公共点的个数是2或3.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③④. 7.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22 12 +- =x y 的图象在轴上方的一 部分,对于这段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你认为与其最接近的值是( ) A .4 B . 3 16 C . D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 =2x 2不动,而把x 轴、y 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 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 2 + 2 B .y =2(x + 2) 2-2 C .y =2(x -2) 2-2 D .y =2(x + 2) 2 + 2 9.如图,正方形ABOC 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x k y =过点, 则k 的值是( ) x 2π8A –1 3 3 1 x y C O A B O x y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苏教版】中考数学专题测试:15-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含)资料

专题15 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江苏省无锡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tan45o的值为( ) A .12 B .1 C .22 D . 2 【答案】B. 【解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tan45o=1,故选B. 【考点定位】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如图,△ABC 中,∠C=90°,AC=2,BC=1,则cosB 的值是( ) A . 12 B .2 C .5 D .5 【答案】C . 【考点定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如图,若锐角△ABC 内接于⊙O ,点D 在⊙O 外(与点C 在AB 同侧), 则下列三个结论:①D C ∠>∠sin sin ;②D C ∠>∠cos cos ;③D C ∠>∠tan tan 中,正确的结论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考点定位】锐角三角函数,圆周角定理. 4.【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江苏海安县城中心,馆内纪念碑碑身造型似一把刺刀矗立在广袤的苏中大地上,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刺刀”.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测纪念碑碑身的高度AB,小明在D处用高1.5m测角仪CD,测得纪念碑碑身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纪念碑碑身前进20m到达E处,又测得纪念碑碑身顶端A的仰角为45°,已知纪念碑碑身下面的底座高度BH为1.8m.则纪念碑碑身的高度AB为()m(结果 ≈ 1.732 1.414 ≈) ≈ 2.236 A.27 B.16 C.37 D.15 【答案】A .

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已结束,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虽经过一学期努力,但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为了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更加完善,为了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现总结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学生情况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2、做好课堂工作:(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 3、课后做好作业检查和辅导。‘ 4、抓好单元目标过关测试。

数学:1.1《锐角三角函数》阶段测试(鲁教版九年级上)

1.1锐角三角函数阶段测试 一、选择题 1.已知在△ABC中,∠C=90°,AC=BC,则tanA等于 [ ] 2.若α为锐角且tanα=cot42°,则α为 [ ] A.42°;B.48°;C.56°;D.无法确定. 3.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 4.已知在△ABC中,∠C=9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sinA=sinB; B.cosA=cosB; C.tanA=tanB; D.tanA=cotB. [ ] A.小于30°; B.大于30°; C.小于60°; D.大于60°. 二、计算题 8. sin231°+tan31°·tan59°+sin259°. 13.tan10°·tan20°·tan30°·tan40°·tan50°·tan60°·tan70°·tan80°.三、证明题

14.证明:cos2α(1+tan2α)=1. 15.已知α是锐角,且tanα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求证:sin2α-4sinαcosα+3cos2α=0.16.已知在△ABC中,a=12,b=5,c=13.求证: tanA=cot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二、计算题 8.2.提示:31°+59°=90°,所以sin59°=cos31°,tan59°=cot31°. 9.1. 10.30°,60°.提示:以tana为未知数,求出tana的值 11.3/4.提示:用cosa除原式的分子、分母. 12.90°.提示: 33 , 33 tgA ctgB ==,所以∠A=30°,∠B=60°. 13.1.提示:10°+80°=90°,所以tan10°·tan80°=tan10·cot10°=1.三、证明题 16.提示:△ABC中,∠C=90°.

沪科版数学习题23.1.3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3.1.3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如图,为测量一幢大楼的高度,在地面上距离楼底O 点20 m 的点A 处,测得楼顶B 点的仰角∠OAB =65°,则这幢大楼的高度为(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 A .42.8 m B .42.80 m C .42.9 m D .42.90 m 2.如图,沿AC 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 上的一点B 取∠ABD=148°,BD =480 m ,∠D=58°,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480sin 58° m B .480cos 58° m C .480tan 58° m D .480tan 58? m 3.因为sin 30°=12,sin 210°=12 -,所以sin 210°=sin(180°+30°)=-sin 30°;因为 sin 45°=2 ,sin 225°=2-,所以sin 225°=sin(180°+45°)=-sin 45°.由此猜想,推理知: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sin(180°+α)=-sin α,由此可知:sin 240°等于( ) A .12- B .2- C .2- D .4.已知在△ABC 中,∠C=90°,设sin B =n ,当∠B 是最小的内角时,n 的取值范围是( ) A .0<n B .0<n < 12 C .0<n D .0<n 5.如图,在坡屋顶的设计图中,AB =AC ,屋顶的宽度l 为10米,坡角α为35°,则坡屋顶的高度h 为______米.(结果精确到0.1米 ) 6.如图,已知Rt△ABC 中,AC =3,BC =4,过直角顶点C 作CA 1⊥AB,垂足为A 1,再过A 1作A 1C 1⊥BC,垂足为C 1,过C 1作C 1A 2⊥AB,垂足为A 2,再过A 2作A 2C 2⊥BC,垂足为C 2,…,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 1,A 1C 1,C 1A 2,…,则CA 1=__________,4555 C A A C = ___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学期: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 授课教师: 2012年9月

曹店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22.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2020-2021学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用等角转换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的妙用. 2. 经历探索在直角三角形中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自主提炼出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3. 能在图形的折叠,旋转,平移等变换中体会和捕捉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三角函数值.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探索在一定问题情境中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选取的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折叠,平移,旋转,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本章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预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在知识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和思路. 三、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已经能够比较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侧重发展学生在较为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探求用合适的方法求三角函数值的思维,培养合情推理计算能力,渗透转化这一本章中常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本节涉及到图形的变换,通过平移,折叠,旋转问题的特点自主获取并整合信息,每一部分都有些难度.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自主获取整合问题信息,探索并归纳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活动时,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成为学生感知、探究数学知识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学生进行联想、综合进而达成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探究,变式训练”达成学习目标1. 2.通过“一题多解,对比提练”达成学习目标2. 3.通过“图形变换,迁移应用”达成学习目标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