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落花》

古诗  《落花》
古诗  《落花》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这首诗写于(公元846年),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关于季节的古诗词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法设计: 1、采用读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找出关键词:可贵、爱慕、分辨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它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比较的是他们的_________ ,父亲喜欢的是花生的________。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可贵”?什么是“最可贵”?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 小结:花生果实 位置-------默默无闻藏而不露

古诗词常用词汇小辞典

宫斗教程之古词辞典 青蘋:青萍、浮萍。 浮生:人生。 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韶光:美好的时光。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 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季节时令词: 元夜、上元:即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玄鸟:燕子。 宿燕:去年的燕子。 迟日:春日。 更阑:夜深。 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乞巧: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特指形容词: 绿鬓朱颜:少年。年少傅粉:白面少年。五陵年少:指富家子弟。纨绔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豆蔻年华:比喻未出嫁的少女。 垂杨双髻: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笄岁、笄年:古代女子到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 笄,簪子。满搦:一把可以握持。搦:握持。形容女子细腰。 弱冠:指成年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时间量化代指词: 一霎:一向、一晌,都是片刻的意思。 逡巡:顷刻、不一会儿。 少留:少顷、片刻。 恁时:那时。 玉走金飞:言日月运行迅速,光阴过得很快。 兔走乌飞:言时光流逝。兔:代指月亮,乌:代指太阳。 金乌玉兔:太阳月亮。犹言金梭银梭。 星霜风露:星霜,星星一岁一周转,霜露因时而降,故而借指岁月;风露,比喻世事。见于晏殊词《拂霓裳.乐秋天》句:“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星霜,也可借喻白发。

关于学习的古诗词

1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2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 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古代的“劝学诗”集锦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落花生教案(精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落花生教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句集锦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句集锦 一、鉴赏诗歌形象及语言常用词句 1、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2、傲岸不羁,风流倜傥,笔调豪放,热烈充沛 3、英风豪气,溢于笔端 4、漂逸潇洒,神韵飞动 5、清空高妙,风神潇洒 6、孤芳自赏 7、情致凄婉,含蓄不露8、言短意长,含蕴不尽9、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速10、言近旨远,发人深思11、委婉曲折,语含双关,别有情致 12、弦外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3、写景疏朗有致,写情含蓄不露,用语自然清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4、言浅意浓,景淡情真,如饮醇醪,不觉自醉15、朴素、自然、清新、平淡,不事雕琢16、质朴刚劲,字字千钧17、风味淳朴,活泼清新18、通俗凝练,神韵天成意趣横生 19、表情达意深婉有致,句法灵妙流动,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 20、明快而婉转,悠扬而低回,把复杂的感情表现得和谐动人21、华新艳丽,丰富隽永22、语言优美,言韵和谐清丽婉转23、语言典丽明快,情调悠扬欢畅 24、铿锵上口,富有乐感,情文并茂,别开蹊径 25、语调流畅而轻快,笔法灵动而飘逸,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富于魅力 26、笔墨酣畅,神完气足,跌宕多姿,气势充沛27、着一某字,力透纸背,贴切传神28、变换曲折,摇曳生姿,引人入胜29、丝丝入扣,字字切题,浑然一体,感人至深30、慷慨陈词,长歌浩叹31、以“空”字表达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之情 32、回环往复,连绵不断,具有音乐美33、笔力雄健又从容雅致,维妙维肖,饶有情趣34、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绘声绘色,充满奇思妙想35、音调铿锵悦耳,辞字绚丽夺目 36、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汇,跳动跌宕的节奏,荡气回肠。 二、鉴赏古诗词意境常用语句 1闲逸宁静恬淡恬静优美2寂静迷离3空明洁净4轻松愉快欣然自适5萧瑟枯寂6空寂凄冷7豪放中含悲凉8单调冷寂寂寥冷落9画面优美富有情趣10色调淡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11从自然中见意味,从平淡中见高韵12色调明丽旋律轻快13笔法轻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14空灵蕴藉15雄浑苍凉16雄浑刚健17雄奇绚丽18高华浑融19雄阔苍凉 20沉郁顿挫,意境深邈21境界高远,气势飞动22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富于浪漫色彩23景象壮阔,气势雄浑24气势磅礴,格调雄浑25奇幻多姿,错落有致26雄奇奔放,清新俊逸27豪放飘逸,跌宕生姿,酣畅恣肆28意境高远,风格雄健,用语清新想象瑰丽 29意境开阔,言调爽朗,耐人寻味30诗情哲理并茂,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三、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常用语句 1、托物寓意(言志、寄情) 2、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物我一体,情寓于景,景外含情 3、情随景生,景又托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 4、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5、纯洁无瑕,胸怀坦荡的友谊与清丽的山水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美感 6、以云水逍遥自由喻恬淡情怀,用泉水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松风山月含高洁之意,飞蓬多喻游子 7、言浅旨远,意在言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8、“关”是征人思家和思妇怀远常用的象征物,借月光写客愁也最常见 9、借花草草凋零悲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把理与景情与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不觉说理而理在其中10、吊古伤今,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人生无常,昔盛

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1.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2.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3.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4.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1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1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1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15.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1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19.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20.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2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2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4.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 2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2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 27.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28.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 2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 30.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31.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2.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 33.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3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35.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36.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37.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39.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

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中班古诗课《游子吟》教案

幼儿园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一体机课件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世上只有妈妈好》儿歌。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的妈妈好不好”“妈妈是怎么对你好的”? 3、出示诗人图片,介绍诗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和他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这个叔叔的名字叫做孟郊。他是一个特别喜欢去旅游的人,喜欢在外边到处游玩,所以大家都叫他游子。有一天,他要出门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去看看他和他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展开 1、教师出示本课课件视频,观察动画情景(静音)。 2、引导幼儿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内容描述。 3、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讲述诗句大意。 4、诵读 (1)教师示范诵读,幼儿跟读。 (2)根据古诗内容加入适当动作。 (3)男女分组读。(根据诗中情感,选择合适的读法)。 (4)“词语接龙”老师读前半部分,引导幼儿说出后半部分。 5、游戏 *《热身操》:通过肢体运动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记忆。 *《一起来围个圈》:利用身体与诗句相互押韵,进行简单快速转变动作,引起幼儿的积极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6、指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 四、活动延伸 小结:不能对爸爸妈妈发脾气,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感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 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 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 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能够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能够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 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 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不过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 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 在我的心上。 教案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 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 学生个体实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实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 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 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 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图片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古诗词常用词汇

古诗词常用词汇 ?古诗词常用词汇 名词: 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九重天:指宫廷。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蓬瀛:指蓬莱仙境。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彩笺:诗笺。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 锦字:代指书信。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泛指服装、行装。方言。指体貌风度。 青蘋: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劳生:辛劳的一生。 青蘋: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尖新:新颖别致。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风骚。 斗时新:趁时新。斗豪奢:争比豪华。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韶光:美好的时光。

关山:关塞山川。诗词中多用来代指路途遥远。边庭:边塞。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金缕曲:金缕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调《金缕衣》或《金缕曲》。唐. 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季节时令词: 元夜、上元:即元宵节。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夜,它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

中班语言活动:古诗《赠汪伦》

中班语言活动:古诗《赠汪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

古诗词常用名词大全

天文 太乙长庚芦风桦露膏雨油云霞脚电腰月珥烟环风驷雷鞭日嫩风娇云帐霓裳月姐风姨云盖风轮五纬三台顿雨痴云电女星娥风爪云鳞雪带云衣月浪星波月瘦风长云锁风绕月眼星眉鹰风鹤露怪雨顽云飓母云师烟魄月魂河鼓天船风脆雨香日线云绵云怒风苛杏雨槐烟干雨湿烟风脚雨拳雨练云罗雨剪风梭雨力风威瑞霭香霞桂月榆星花涧雨石楼霞桐叶雨稻花风廉纤雨料峭风云作使雨为媒惠风畅化日舒童女电美人虹三竿日一线天泼火雨养花天歌扇月酒旗风催诗雨醒酒风三径雪一程云云布甲月逢庚封姨剪织女机芭蕉雨杜若烟千条露九点烟半规月五两风红杏雨绿柳烟三尺雨一声雷 地理 交趾贯胸蚌浦龟矶蛟浪鸡潮枫岸蓼堤砚沼圭塘赤水蓝田汉女湘妃沙背石鳞石窍泉痕浪撼沙磨鸡塞雁门文井笔沟水骨山眉积石流沙鳌石龟山蕙田兰畹月浦烟涛汤谷酒泉孝水贪泉涛雪瀑雷浪脊岩腰石走崖奔峡束潮冲桂领莲峰愁海怒江蜀栈秦关蜃涨鲸涛莎阪菊泉笠泽箕山苦县甘州甲浦申湖冰练峰螺浪态山情海立山飞海镜岚屏梓泽兰皋河伯浪婆鸡泽马陵蟹渚鱼潭梅岭竹溪琴峡鼎胡郑谷严滩亥市辛田滩尾岭腰水吃潮吞水抱峰攒楚岫吴江剑阁炉峰石鼻冰牙荻港菰洲明月浦落星矶黄牛渡白鹿泉黄鹤浦紫驼峰羊肠阪鹿角津牛儿谷燕子矶瓜蔓水麴尘波藏书洞洗砚潭毛女岫玉娘湖元亮井子陵滩三篙水一枕山丁卯港酉辰溪参差浪熨贴波烟霞国日月崖鸳鸯浦鹦鹉洲闻犬洞唤鱼潭熊耳峡虎头岩杨柳洲海棠川桃叶渡蓼花滩支琴石洗笔泉愚公谷妒妇津貂黄岭鸭绿波聪明井智慧泉峰午午石庚庚丹荔屿白苹洲吞天水拍岸波马蹄谷莺头湖荷叶屿菊花山沈书浦卓笔峰三候石五老峰贞女石丈人峰千秋岭万岁湖逍遥谷旖旎山山浮髻石作鬟沉香浦拾翠洲野媚川晴山明石秀烟峦雨嶂雁塞龙沙风萦波面云束山腰蓼洲鸡唱月峡狐鸣雪海茫茫云涛浩浩鸥波雨点鲈屿帆归洲翻杜若 浪涨桃花 人伦

[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幼儿中班古诗教案大全

[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幼儿中班古诗教案大全 让幼儿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目标: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2、幼儿学念古诗。活动重点:幼儿学念古诗。活动难点: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苌弘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幼儿园古诗教案《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 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一体机课件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幼儿唱儿歌《我爱好妈妈》。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 老师总结:因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爱妈妈。 二、活动展开 1、结合图片,了解原文大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 孟郊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听说东北的长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东北旅游。孟郊的妈妈听说东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针线,开始给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见妈妈把衣服缝得特别特别的密。便问妈妈“妈妈你为何把衣服缝得这么密呀?”妈妈说:“妈妈担心你在外面的时间太长,衣服坏的快。所以把衣服缝得密一些,衣服便会结实一些。这样你可以多穿一段时间。”孟郊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想:妈妈对我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是一颗小草。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孟郊还把他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他要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妈妈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而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展开 2.打开多媒体,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学读古诗。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原文图片,老师划指(教棍)教读古诗原文。(向幼儿强调原文情感,师:孟郊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当孟郊快要离开妈妈时,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哦。)(2)结合肢体动作,老师再次教读古诗二遍。(不要忘记标题和作者) 4.朗读游戏 师:通过诗歌我们都知道了,妈妈为了我们很辛苦。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呢?(引导幼儿回答:给妈妈锤锤背,揉揉肩) 游戏一:给妈妈捶捶背 玩法:全体幼儿先把椅子向后退。请小女生来当妈妈,小女生搬起椅子小脚丫上坐一排。小男生当孩子。站在小女生的后面给“妈妈捶背”。(大家一起边念原文,边游戏)游戏二:给妈妈揉揉肩。 小女生和小男生互换,小女生当宝宝,给“妈妈揉揉肩”。 5.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