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浅谈

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浅谈
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浅谈

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浅谈

**是一个约有130万人口的县级市,农业人口约占总人数的90%,只有农民致富之时,才是全市小康之日。面对一个经济落后的传统农业市,面对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实际增效有限的现状,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有一点肤浅的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旅游业正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市的旅游资源大都位于贫困山村,所以,乡村旅游应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市农村,特别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镇、乡,应优选投入少,回收率快,返贫率低,成效高的乡村旅游业作为新的后续支柱产业。

“以一促三”“以三带一”

所谓“以一促三”,“以三带一”的产业模式,就是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此来促进乡村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高新农业更快地发展。两大产业互动并进,相得益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市朱昌镇是全地区6个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精品乡镇之一,市政府以此为契

机,建设“朱昌镇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现已引种荷花40亩;吸引台商独资企业投资500余万元,在园区建设石蒜gap示范种植基地;八仙洞“农家乐”寨子的群众积极参与“七进户”基础设施建设;庙山营重建云台寺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7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第一、二期工程已经结束,第三期工程———园田化建设开始启动。今年,朱昌镇将以一、三产业有机结合的全新风貌,向游客提供“行、游、住、食、购、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新的经济收入。

建好样板辐射全市

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旅游系列产品,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实施主导型战略,把乡村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结合本市乡村旅游资源条件,筛选出一定数量的、有潜力的、已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寨群落作为优先发展的示范点。通过建立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区,不断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功能,引导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新时代奔小康的乡村旅游从业者。

**市梨树镇上小河村距**城区东面15公里,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有200余户、1000余人,白族占总人口的80.4%。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省级文明卫生达标村寨。为了充分利用上小河的生态资源、白族文化资源,将旅游开发与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市把该村列为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建设。

自去年“五一”黄金周以来,上小河以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引导游客前去了解和体验,乡村旅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3家经营户在“五一”黄金周7天的旅游收入超过了半年的农业生产收入。“农家乐”经营户已达10余家,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城区市民度假和休闲的好去处。其成功经验已逐步在市内外推广。

各方联动鼎立帮扶

要实行政府统一行动,部门各司其职,镇乡具体负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不断推出“农家乐”、“农家游”、“休闲农庄”、“生态农庄”等为一体的有滋有味的“农”字号特色旅游系列产品,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和后劲。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的同时,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政府各部门要支持和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解决“农家乐”经营户存在的诸如缺少发展资金、规模小、档次低、分布散、卫生条件差、服务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文化、人均消费少等问题。

市旅游局、交通局、卫生局、农业局、林业局和农办等政府工作部门把业务工作与支持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从交通状况、安全管理、活动安排、接待设施、环境保护、卫生管理、接待服务、综合管理、社会效益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乡村旅游从顺应旅游市场的自发形成阶段,开始步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保护为主科学开发

对底蕴深厚的苗族文化、彝族文化等旅游资源,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经发掘、整理、保护、提炼提升和充分利用,转化成民族文化旅游晶牌优势,以展示地方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形成民族文化艺术向乡村旅游经济的转变。

大屯彝族乡三官寨是全省重点保护与建设的20个民族村寨之一。全寨247户988人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寨。

由于是典型的边远、贫穷、落后的彝族村寨,这里的村民自然延续着传统的彝族文化和古朴的彝族风情,在历经几百年的彝汉文化交融后,其语言、服饰、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方面都独具浓厚的“水西文化”特色。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注意力”而存在的眼球经济,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将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推动整个三产业的和谐发展。作为现代旅游中的新生物,乡村旅游短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集少数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县,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起步较晚等因素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县情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一、优势突出,时不我待 一是旅游政策强劲。去年召开的十二届县委第三次、四

次全委会,都将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两次全委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分别指出“突出‘苗俗、生态’两大主题,加快把****建成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旅游精品线的重要承接点,打造成全市休闲度假和体验养生重要目的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1+6+10’旅游体系,培育乌江画廊核心品牌,打造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电站、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神龙谷等6大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副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装和销售”。因此,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将是县委、县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国务院3号文件,更是对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XX年8月21日,我县与****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签订了《****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合同,由此正式标志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档升速。 二是旅游资源富集。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因此,****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大多数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就是它的经营者,因此,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其开发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由农户、旅游企业、当地政府、村集体等不同的经营主体组合而成。 一、“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促使土地升值,使庄园主和农民共享利益。个体经营者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可以将当地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并按照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市场化竞争,使小生产和大市场成功对接。 二、“农户+农户”模式 这是乡村旅游初级阶段的经营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数农户都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旅游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当“示范户”率先在农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并取得成功后,农户们便会在“示范户”的带动下,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那里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其典型案例有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因此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由于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这种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开成规模化发展,因此比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三、“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旅游公司的介入和带动,吸纳社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它充分利用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和富余的劳动力,通过开发各类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提高服务水平,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利益,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公司+农户”的延伸模式是“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但专业的服务培训及相关规则的制定,则由旅游公司来组织,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如公司负责规划、开发、营销、宣传和培训;村委会成立专门的协调办、负责选拔农户、安排接待、定期检查、处理事故等;农户则主要负责维修自家民居,按规定接待、导游服务、打扫环境卫生等。 四、“政府+公司+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这是当前国外最常见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做法是: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在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很完善的地区,由政府组织,全盘把握,公司和协会分工协作,农民广泛参与的这一经营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摘要:我国的乡村旅游则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目前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年的启动以及“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等宣传活动的深入,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得到大力发展,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支撑。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和调整地区旅游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本文在明晰乡村旅游概念,运用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黎平县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市场的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阐述了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梳理出了制约黎平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和对策,为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黎平县;乡村旅游;旅游产品;旅游资源 目录 一、前言 (1) 二、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1) (一)乡村旅游定义 (1) (二)乡村旅游特点 (3) 1.资源乡土性 (3) 2.主体参与性 (3) 3.市场定势性 (3) 4.花费低廉性 (3) 5.地域差异性 (4) (三)乡村旅游主要分类 (4) 三、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4) (一)黎平县概况 (4) (二)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5)

四、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一)政策法规比较滞后 (6) (二)服务管理水平较低 (7)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7) (四)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8) 五、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8) (一)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8) 1.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8) 2.可持续发展 (8) 3.多方联动加大扶持力度 (9) (二)提高服务水平 (9) (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10) (四)开发旅游产品 (10) 1.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10) 2.延伸产业链条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浅谈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目录 写作提纲 (2) 内容摘要 (4) 正文 (5) 一、绪论 (5) 二、本论 (5)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5)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 (6) (三)乡村旅游的内容及分类 (6) (四)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6) (五)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8) 三、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浅谈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写作提纲 一、绪论 城市人住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走在在川流不息的繁华里,闻着酸腐的汗臭和呛人的汽车尾气,吃着人工饲养的肉、蛋和大棚种植的果蔬,顿觉身心俱疲,一心想寻找一个能让心灵休息的地方返朴归真,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回味清净悠然的田园风光。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为广大农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为旅游业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改变了农村单一、落后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务实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容及分类 1、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容 2、发展乡村旅游的分类 (四)、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2、乡村旅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3、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失去了乡村原有的淳朴印记。 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混乱 5、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6、乡村旅游开发范围狭窄,对振兴农村经济的成效有待提高。 (五)、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1、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2、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4、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四个结合” 5、政府要对乡村旅游业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6、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确实增加农民的收益 三、结论 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转型, 提质升级,其经营管理模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是根据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来确定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域 客源市场,经营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对 接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观四川“农家乐”、贵州“村寨游”、北京“民俗 游”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通常有以下8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1、“农户+农户”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 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 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在 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 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 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 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 游 的带动效应有限。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他们善 于 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 极具个性化服务。北京平谷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只有6家农户搞民俗旅游,接待条件一 般, 但其真诚的个性化服务,让游客动容。 2、“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 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 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广西灵川县毛州岛的开发与管 理,便是典型。其特色在于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而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地吸引农户参与到经营与管理 中。 在公司的37位员工中,有33位是农户代表。如此大比例的农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在我国的旅游景区中实属少见。农户乐于接受管理,投资商与农户和谐共处,这一方面体现出该管理模式的特色和先进性。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 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 施的关键之一。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 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 游客的利益。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 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 游正规、有序发展。

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

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内容,受到城里人们的欢迎。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对发展乡村旅游还缺乏足够认识,观念和理念还比较落后,因而指导和引导不力; 二是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往往造成盲目开发,重复雷同,特色不突出; 三是缺乏市场调查和分析,旅游产品缺少品牌,吸引力不强,效益不高; 四是经营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五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状况不好; 六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对策 我国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1年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全国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 2004年国家批准了203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指示,对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现状及问题,今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应采取以下四点对策: 1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首先要认识农业和农村功能的多样化,在发展农村生产的同时,要开发农业和农村旅游功能,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居民希望到乡村旅游,形成了巨大的客源市场。要认识到农村具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很深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就可以构建农业、农村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1搞好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优先做好规划设计,分析客源市场,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提高文化品味,用规划指导和规范乡村旅游业发展。当前要在制定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制定乡村旅游规 划、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规划,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1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定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议各级旅游部门和农业、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规范指导。 支持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和农业旅游、民俗旅游协会,制定行业评价标准。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培训相关人员,加强基础设施业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41宣传促销促游,开拓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科普培训等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点)的结合,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乡村大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中国乡村自然景观多样、优美,生态环境好; 二是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观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显著; 三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开发潜力大; 四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里人到乡村旅游的会越来越多,有巨大客源市场。 展望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会在中国大地上蓬蓬勃勃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乡村新型旅游产业。 (作者为该所研究员;收稿日期:2006-02-12) 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 马彦琳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19世纪中期兴起于法国的乡村旅游活动经过100多年,从最初单一的度假旅游空间选择,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形式:(1)休闲度假型;(2)参与劳作型;(3)其他类型,包括科考、修学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逐步深入的体验性活动;逐步深入的学习型活动;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在发展中国家,乡村旅游主要表现为农业观光旅游形式,旅游7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 BUNE第21卷 2006年第3期 月刊

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老师:张学锋 题 目 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系 别 旅 游 系 年级专业 0044 英英 语语 导导 游游 杨 春 雷 04422110000440000332007年5月3日

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杨春雷 (合肥学院旅游系07届旅游管理英语导游班,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并讨论了乡村旅游起源与发展,探讨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市场中的一项新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此后国家旅游局分别以“中国乡村旅游年”、“中国和谐城乡游”作为2006年、2007年的旅游主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1.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理论和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尚不统一,但都认为,地方性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乡村”的地域范围。现代地理学解释,乡村指社会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在我国,乡村地域范围是指国家行政建制设市的城市市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包括城市郊区、建制乡镇及其它农村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和藉此存在的旅游产品不可转移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只能是乡村社区。 (2) 乡村旅游的资源。准确地划定资源的范围,是为了给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现实的基础。但旅游业的难处,在于它提供的产品本质上是满足体验的服务,而体验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按照《旅游规划通则》中的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可被视为旅游资源,这个定义体现了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那么,乡村旅游资源的界定,笔者认为应该用开放的资源观,从地域范围看,旅游资源应该是存在于乡村;从内容上看,乡村旅游资源既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也包括了乡村传统农业劳作、乡村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风土(特有的地理环境);风物(地方特有的景物);风俗(地方民俗);风景(可供欣赏的景象)。乡村旅游资源应该是以乡村地域内特有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文化景观及经济景观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国内主要模式研究 1.【"农户+农户"模式】 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 1.1内容: 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 1.2意义: 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投资收益: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 1.3优势: 1.3.1文化保留最真实 1.3.2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1.3.3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1.4劣势: 1.4.1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1.4.2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 1.4.3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1.5解决方案: 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 1.6案例: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

2.【个体农庄模式】 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 2.1内容: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2.2意义: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 2.3投资收益: 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 2.4优势: 2.4.1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 2.4.2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 2.4.3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2.5劣势: 2.5.1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 2.5.2农户会承担一定量的资金风险。 2.5.3规模小,竞争优势差。 2.6解决方案: 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积极推进“两个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近几年,“乡村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产品迅速成长,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风潮,成为旅游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潮流涌动,顺势而为。这几年,**的乡村旅游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汤池、香泉、中庙、半汤等重点旅游乡镇创建步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涌现了30多个“农家乐”经营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业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起步殊为不易,发展任务更重。**乡村旅游才刚刚破题,其总体规模、质量水平、综合效益、社会贡献等还不高。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强化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寻求突破,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思考。 要认得上: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认识决定行动。乡村旅游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人们对其认识普遍不足,不少人只把它看作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个补充,视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配角。因而,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抓乡村旅游开发劲头不大,这就必然导

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不够显著。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需要。所谓乡村旅游,就是以广褒的农村为平台,以农村特有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依托,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回归自然等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赏农村景、采农村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乡村旅游。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的时代,那些久居都市的城里人,面对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空间狭小、喧嚣纷乱的生活环境,经常感到身心俱疲。为了放松身心,他们纷纷以旅游的方式,从拥挤的城市抽身而出,来到乡村,回归自然。于是,乡村旅游热应运而生。 当前,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进程不可逆转,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起步很早,已有百年历史,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相对来说,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实施较晚,乡村旅游起步也迟,但发展势头却很猛,数年之间已经渐起风潮。国家有关部门顺应这一趋势,及时采取了一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具体来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探索

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探索

乡村旅游36计 (建设36计,运营36计) 从2001年开始至今,在乡村旅游行业 摸爬滚打了十八年,吃了不少苦,跌了不 少跤,总算活下来了。把这十八年的经历 总结出来经验教训中的36条奉献给大家。 取名三十六计,主要是为了好记。 这三十六计分别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和运营两个方面讲述了在开展乡村旅游项 目时可能会遇到的坑、必须关注的节点以 及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知识点等,期望用这 个分享为大家从事乡村旅游事业提供一些 参考资料。

1.选址牢记四件事(距离、交通便利度、地形和环境) 2.做地主不当佃户(没有合法的用地决不能动手) 3.先策划后规划,舍得在设计上花钱 4.盈利紧盯4加1(吃、住、商品、体验和物业增值) 5.多栽树,多栽花。绿、花同步。 6.谈情怀还是求盈利? 7.宁做乞丐不做土豪 8.把握好建设的节奏 10.“杂乱无章”也是一种章法 11.留住原住民就是留住了文化 12.做平台,大家一起来挣钱

13.不要过度亮化 14.留痕迹(留住时光的痕迹、留住客人的痕迹) 15.引领时尚 16.微笑大于一切技巧 17.不断创造话题,敏锐抓住热点。 18.消费项目应扎堆经营 19.创新创造创意,避免审美疲劳 20.主题鲜明,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项目的特色 21.好玩很重要 22.牢记孩子为王的观念 23.消费的主流群体是80后,消费的形式是轰趴。 24.五个友好记心中 (与政府友好,与原住民友好,与环境友好,与员工友好,与消费者友好)

25.最大的特色是创始人的气质。品牌气质、庄主气质 26.补贴莫强要,别紧盯着政府手里的那些钱。 27.照相指数 28.舒适怡人的居家感29.找到一个引爆点 30.用几个闲人 31.高度重视建筑物的防水问题 32.重文化(企业文化、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 33.善待竞争对手。 34.三、二、一产融合 35.乡村旅游最好的宣传就是口碑 36、为了那季花开,别把宝压在“天”上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考_刘国斌

2012年第11期(总第208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11, 2012Serial.No.208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刘 国斌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长春130024) 摘 要:乡村旅游在拉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现阶段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推动又抑制的作用,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则有效推进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因此, 要以开发和保护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主线,加强政府调控和管理,打造具有田园风味的特色品牌,处理好与依托城镇的关系,倡导当地农民参与,从而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旅游;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2)11-0119-03 收稿日期:2012-08-22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39);教育部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6);吉林省教育厅长吉图开发开放背景下的吉林省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研究;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核心教材(20102306);吉林省教育研究所县域教育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研究(GH11009) 作者简介:刘国斌(1963—),男,吉林长春人,教授,经济学博士,从事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拉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 一、中国乡村旅游概况 1.乡村旅游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学者们从各学科角度出发,在理解其要点、充实其内涵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抽象和笼统地说,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地域的旅游活动,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特点所在;而由于乡村的定义具有时代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因此,对所属乡村的地域进行准确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域内,以乡村自然风光、乡村农田景观、乡村农事劳动体验、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健身康体、名胜古迹观光等为主要内容,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户群体,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康体、购物为目标的新型旅游活动[1]。乡村环境、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就是乡村旅游的全部资源和所有魅力,它迎合了新 世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大趋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和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类型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发展的态势。据测算,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23%和8%[2]。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中国乡村旅游的类型可以得出不同的划分方式。按照项目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农家乐、特色村落型、度假村和度假山庄型、观光采摘型、森林公园型和现代农业观光园。按照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 可以分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 特色村落型和特色农业基地。3.中国乡村旅游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人们更愿意选择以旅游的方式度过节假日,加上黄金周长线旅游过热的消极影响、 小长假制度的实施,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乡村旅游便成为一种理性的、最佳的旅游消费选择。中国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 其市场需求巨大,开发潜力大。在中国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周边地带及景区周围的大中型城市农村,具有广大的客源市场,乡村旅游发展十分迅速。 中国的乡村旅游类型众多,其开发项目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景区观光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国家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就现阶段大众在乡村旅游上消费的形式看,农家乐最受欢迎。“住农家屋,吃农家 · 911·

浅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892816.html, 浅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作者:师常然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0期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已从第一产业发展为集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农村建设、缓解了城市地区的压力,还推动了城乡的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扶贫;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1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首先,由长期的实践可知,乡村旅游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农村地区的环境变得和谐美丽,使城市与农村的距离变得更近,有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其次,满足了我国城市地区居民的休闲需求,有效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再次,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为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选择,使农村地区变得更加富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问题的解决。最后,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 2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2.1 产业规模化与产品多样化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在向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方向发展,逐渐形成集学习、疗养、观光、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其中包括以民俗文化、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乡村旅游;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以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还有近几年较流行的娱乐健身和森林疗养的康养型乡村旅游等。 2.2 与农村扶贫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村民在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乡村旅游是目前来看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利民工程,可以让农民充分受益,也是未来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很多地区通过开发特色旅游小镇、水果采摘和农家乐的方式为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扶贫成效十分明显。 2.3 因地制宜,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指导老师:张学锋 题目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旅游游系系 系别旅 年级专业0044英英语语导导游游 杨春春雷雷 姓名杨 学号00442211000044000033 2007年5月3日

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杨春雷 (合肥学院旅游系07届旅游管理英语导游班,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并讨论了乡村旅游起源与发展,探讨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市场中的一项新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此后国家旅游局分别以“中国乡村旅游年”、“中国和谐城乡游”作为2006年、2007年的旅游主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1.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理论和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尚不统一,但都认为,地方性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乡村”的地域范围。现代地理学解释,乡村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在我国,乡村地域范围是指国家行政建制设市的城市市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包括城市郊区、建制乡镇及其它农村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和藉此存在的旅游产品不可转移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只能是乡村社区。 (2) 乡村旅游的资源。准确地划定资源的范围,是为了给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现实的基础。但旅游业的难处,在于它提供的产品本质上是满足体验的服务,而体验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按照《旅游规划通则》中的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可被视为旅游资源,这个定义体现了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那么,乡村旅游资源的界定,笔者认为应该用开放的资源观,从地域范围看,旅游资源应该是存在于乡村;从内容上看,乡村旅游资源既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也包括了乡村传统农业劳作、乡村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风土(特有的地理环境);风物(地方特有的景物);风俗(地方民俗);风景(可供欣赏的景象)。乡村旅游资源应该是以乡村地域内特有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文化景观及经济景观为基础,对游客有吸引力,被旅游业利用后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功能的旅游资源。 (3)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着全国各个乡村地区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源市场的定位也应覆盖到所有与旅游目的地景观有较大差别的区域,包括那些在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经历、农事劳作方式等方而有差别的乡村居民之间的相互参观、考察、学习及体验等。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经历,劳作方式等有别于当地乡村社区的居民。 ( 4)乡村旅游是隶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其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武隆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考

武隆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考 杨建国近年来,为加快“中国武隆公园”建设,我县立足全市五大功能区划分的科学定位,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由于“大旅游”的带动,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在多数乡镇蓬勃兴起,农家乐、林家乐及乡村旅游接待户大量增加。在乡村面貌不断改变的同时,农户收入逐年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武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接待情况。当前,武隆有15个乡镇共30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特色农(林)家乐、渔家乐、家庭公寓近1400家,避暑休闲农家达550余家,涉旅农户达1.5万户,乡村旅游接待床位达1.8万张。 (二)示范村(点)建设情况。根据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全县精选了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双河乡木根村、新春村,仙女山镇龙宝塘村、桃园村,土地乡天生村,火炉镇岩峰村、保峰村,后坪乡白鹤村,石桥乡贾角村,白马镇豹岩村、车盘村,赵家乡厢房村和和顺镇海螺村等13个贫困村作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了打造。并确定了木根村、明星村、豹岩村、新华村4个“最美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并完成了配套设施建设。

(三)促销活动开展情况。结合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各乡镇策划了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举办了“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旅游节”、“西瓜节”、“油菜花节”、“双河蔬菜小姐大赛”等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让民俗演艺、民间工艺、土特产品、民族餐饮、民族服饰等一大批旅游产品脱颖而出,极大地丰富武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四)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全县制定出台了涉旅农户扶持补贴政策,对参与乡村旅游接待的农户进行接待条件升级改造。对乡村旅游扶贫村、接待户进行了统一命名挂牌。落实了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免收工本费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旅游企业所得额减50%,税率减按20%的税率征收旅游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2万元起征点调整政策及其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二、武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一)规划滞后,特色不明。目前,我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子规划还没有完善,个别乡镇已经实施的规划忽视了乡村旅游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同时,乡村旅游开发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此外,特色保留少,城市化倾向严重,都严重影响着乡村旅游的特色。 (二)认识缺乏,思路不清。片面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吃在农家、住在农家,避暑纳凉等,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开发,吸引力、带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