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跌倒的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跌倒的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跌倒的运动

Chinese March 2006

澳洲政府撥款贊助這份刊物;然而,這份文件內所表達的意見都是各編者基於現時的研究而表達的,

預防骨質疏鬆症和跌倒的運動

Exercise for Osteoporosis and Falls Prevention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變得脆弱和易碎的疾病,這些骨骼比正常的骨骼更易折斷。即使輕微的碰撞或跌倒也可以導致嚴重的骨折。在澳洲60 歲以上的人士中,有半數的女士和三分之一的男士將會由於骨質疏鬆症而骨折。

運動有助於保持骨骼強壯、預防跌倒和骨折,並且幫助您在骨折後更快復原。某些運動比別些運動幫助更大。

運動使兒童的骨骼強壯

要有強壯的骨骼首先視乎骨骼是否造得好。大部分人的骨骼在20多歲時是最強壯的。過了這個年齡,骨密度開始下降。為了使骨骼強壯,兒童們需要從每日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他們的身體並且需要製造足夠的維生素D 來幫助他們吸收鈣。短時間的日曬幫助我們的身體製造維生素D 。

即使未到青春期之前,運動對於建立強壯的骨骼非常重要。開始盡量建立強壯的骨骼永遠不會是太早 (或太晚) 。過最體力活躍生活的女孩的骨骼比同齡最不活躍的女孩更強壯大約40%。

運動保持成人的骨骼強壯

運動可以幫助成人保持骨骼強壯。在三十多歲的後期, 開始逐漸骨質流失。在中年時,運動對於保持骨骼強壯至為重要,並且改善肌肉的韌力及心、肺的健康。

運動保持老年人的骨骼強壯,並且有助於預防跌倒

對於較年老的人士,運動的主要目的視乎他們的骨骼有多健康。如果您還沒有被診斷患上骨質疏鬆症,做運動保持骨骼和肌肉強健,就至為重要。運動並且幫助改善您的平衡、姿勢和協調。

運動對於姿勢和平衡有幫助

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比骨骼韌力正常的人較易骨折。骨折往往是跌倒所致。老年人發生骨折的風險較高,因為他們較常跌倒。每年在65歲以上的人士中,大約40%的

人跌倒過至少一次。避免跌倒就會較少骨折,尤其是臀部的骨折。大多數臀部的骨折都是跌倒所致。

有時跌倒是可以預防的。姿勢較佳、平衡較佳和肌肉較強健的人跌倒的風險較低,並且因此而受傷的風險較低。另一方面, 不是非常活躍的人比那些較為活躍的人更易臀部骨折。導致跌倒的起因有很多, 但可以使您更易跌倒的主要因素包括:

? 已經跌倒過一次

? 正在服用多種不同的藥物

? 正在患慢性的疾病

? 正在患關節炎, 尤其是腿部患關節炎

? 視力有問題

? 平衡差和肌肉韌力差

哪些是使骨骼強壯的最佳運動?

使您的身體負起自己的體重的運動 (例如走路,但不包括游泳),及包括跑步、跳躍或跳來跳去的運動,幫助新的骨頭增長和預防骨質流失。走路、慢跑、跳舞、網球、排球、舉重和無擋板籃球(netball)都是很好的運動。

使骨骼強壯的運動計劃的建議

? 若要對骨骼起作用,需要經常做運動和做頗為劇烈的運動。最好是做各種不同的運動,因為這些運動用不同的方法鍛煉骨骼。短時間的、劇烈的運動 (例如15 分鐘的舉重或非常輕快的步行) 可能比從容不迫的一個小時的步行對於骨骼更好。

? 兩個相隔8 個小時的短時間的運動(每次20 分鐘) 比做一次長時間的運動對骨骼更好。

? 緩慢地開始,並且漸進。

? 促進肌肉韌力、平衡和協調的活動有助於預防跌倒。Pilates 、輕柔的瑜伽和太極都是好的活動,有助於預防跌倒。

應付骨質疏鬆症的運動

如果您已經有骨質疏鬆症,並且已經發生過骨折, 在未開始運動計劃之前,最好是問問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 先按基本的加強韌力的計劃開始

? 參加預防跌倒的班

? 如果您曾經骨折

- 避免搖動、扭轉或跳躍的動作

- 避免驟然或突然高衝擊的動作

- 避免使腹部 (胃部) 捲曲

- 避免向前彎腰

- 避免提起重的東西

怎樣預防跌倒

運動幫助姿勢和平衡

姿勢較佳、平衡較佳和肌肉較強健的人跌倒的風險少很多,而且因此而受傷的可能性也較低。例如:每天坐下來超過九個小時的婦女比每天坐下來少過六個小時的婦女較易臀部骨折。有些特殊的運動計劃可以減少跌倒的風險大約20%,並且也可以減少因為跌倒而嚴重受傷的風險。這些是給老年人的計劃,按照每個較年老的人的需要而設計的運動,並且包括漸進式的加強肌肉、改善平衡和走路。

平衡

無力的肌肉、血壓或心率的改變、藥物、耳朵的毛病和甚至差的飲食全都可以影響平衡。

除了要經常運動之外,如果做下列的事情,就可以改善平衡:

? 問問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哪些是改善平衡的運動

? 持守健康的飲食,這包括新鮮的水果、蔬菜和含豐富鈣質的食物

? 每天要喝大量的水分

? 考慮參加特殊的 ‘預防跌倒和平衡'計劃或班(向當地的社區保健中心、健康促進單位查詢或撥電Osteoporosis Australia查詢,電話: 1800 242 141)。

預防跌倒的其他建議

在家中

? 確保草蓆、小地毯和地毯的邊緣都是平放在地上

? 除去放在走路所經之地上面的電線

? 避免在滑或濕的地面上行走

? 確保房間內的燈火通明和沒有淩亂的東西

? 考慮在任何樓梯的至少一邊、和浴缸、淋浴間和廁所旁邊安裝扶手

? 考慮在戶外的樓梯邊緣安裝安全梯級條

視力

? 確保住宅燈火通明,以便在任何時候您都可以看到您正要去的地方

? 每年請驗光師替您測驗視力

? 如果您是戴眼鏡的,就依照指示戴眼鏡。如果您是戴雙光眼鏡或三焦距眼鏡的,上下樓梯時要小心

? 在戶外時戴太陽鏡,以免陽光刺眼和眯著眼看東西,並且保護眼睛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鞋子

? 穿闊鞋跟、有防滑鞋底和能夠好好地支撐足部的鞋子

? 穿大小合適的襪子、連褲襪和鞋子

? 選擇能夠好好地支撐足部的鞋子

? 避免穿高跟鞋

大體而言

? 經常做體力活動,包括改善平衡、韌力和姿勢的運動

? 定期請專家檢查眼睛

? 定期請專家檢查聽覺

? 在躺下後或坐下後站起來時,慢慢恢復您的平衡

? 避免在濕或冰封的人行道上走路

? 避免匆匆忙忙地趕去聽電話、過馬路、乘電梯或進行其他活動

? 如果需要使用步行輔助器來平衡,就要使用

? 避免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

? 喝酒要有節制

? 如果您有時頭暈或感覺腳步不穩,告訴醫生吧

? 抽時間定期與醫生談論有關您所服用的任何藥物,並且問問醫生您是否仍然需要服用該藥物。有些藥物可能會影響您的平衡。

? 在您的床容易夠得到的地方,放一盞燈或一個手電筒

欲知各種改善肌肉韌力、平衡和防止跌倒計劃的資料,請撥電Osteoporosis Aus-tralia 1800 242 141

“骨質疏鬆的骨”

“健康的骨”

康复科骨质疏松症跌倒患者疑难病历讨论记录

2016年三季度康复科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时间:2016年7月19日17:00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主管护师) 主题:骨质疏松症跌倒患者疑难病例讨论 记录人: 参加人员:主管护师: 护师: 内容记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针对17床曹志远进行病例讨论,讨论的主要目的是:该患者住院后仍感腰骶部、双下肢阵发性剧烈疼痛,左上下肢乏力,且于18日欲解小便时由家属1人扶助跌倒。护理方面可以采取些什么好的护理方法减轻病人的疼痛,加强护理措施,预防高危病人跌倒坠床发生。现在请责任护士苏娟汇报病例。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1.简要病史: 患者17床曹志远,女,89岁,因“右臀下肢疼痛伴活动受限天”于2016-07-10 09:10收入我科。 入院诊断:1.腰椎退行性病变;2.右侧坐骨神经痛;3.高血压病;4.2型糖尿病。 2.查体:T 36.7℃ P 81次/分 R 20次/分 BP 187/84mmHg。精神尚可,表情痛苦,形体胖,头面、五官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触之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脊柱无明显侧弯畸形,腰椎前屈活动略受限,L1-S1棘间、椎旁轻度压痛,右侧臀部压痛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双小腿不肿,双下肢皮肤感觉、腱反射未见特殊异常,病理征未引出。疼痛NRS评分:8分。 3.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年,服用“格列美脲”治疗。“高血压病”病史10-年,服用“替米沙坦”降压。有“青霉素”过敏史。 4.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腹部彩超示:胆

囊结石,余未见明显异常。DR示:主动脉迂曲、钙化,余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约1/2,请结合临床及旧片;胸腰椎退行性变,以骨质增生明显;骨盆骨质疏松。 5、入院后治疗:(1)康复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腰痛病健康教育,暂以卧硬板床休息为主。(2)入院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腰椎X线片等。(3)营养神经(腺苷钴胺针 1mg im qd),镇痛(洛芬待因片0.2 tid)等。(4)物理因子治疗(红光治疗、蜡疗、中频脉冲电疗)对症缓解。(5)中医药调护:嘱患者避风寒湿、节饮食、畅情志等。腰骶臀部右下肢电针、普通针刺以疏通经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晕针等意外,避免空腹状态下做针刺、理疗等。汤剂取法:补益肝肾、强腰壮骨,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 6.目前情况:患者入院后未解大便,于7月17日行温肥皂水肛肠3次,口服番泻叶后解稀便数次。患者精神可,依从性差,要求停止一切治疗,卧床休息。于7月18日20:30在家属扶助下床边解小便时跌倒,家属立即告知护士姚龙淑,通知刘兆丰医生,共同协作患者床边解完小便,扶患者卧床休息,立即查体,患者意识清楚,言语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无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活动正常,皮肤完好。血压125∕80mmHg,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6.5℃。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视,生命体征平稳。今天是患者住院第20天,仍感腰骶部、双下肢阵发性剧烈疼痛,左上下肢乏力。 主持人:患者住院期间诉疼痛一直明显,未缓解,护理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 护士:做好患者的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 护士:针对该患者腰骶部、双下肢阵发性剧烈疼痛,左上下肢乏力,可以采取:1.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止痛药物疗效及副作用;2.遵医嘱给予物理因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骨质疏松症 一、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分类: 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身长缩短、驼背: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有时身高缩短5-20cm不等。 3、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4、呼吸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明显下降,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峰值骨量: 在女性28岁、男性32岁以前,骨量处于增长年龄段,在随后

7-8年为峰值年龄段。峰值骨密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后天营养、运动、光照、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估量变化。 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 五、发生机理和病因: 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下列因素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 1、活性D减少; 2、甲状旁腺激素增加; 3、降钙素减少; 4、性激素减少; 5、维生素K2减少; 6、皮质类固醇升高; 7、遗传因素; 8、有多种成骨细胞因子及破骨细胞因子对骨形成与骨吸收有 着调节作用; 9、营养因素:钙减少、蛋白质减少; 10、运动和失重(制动); 11、吸烟、嗜酒、过多的咖啡因摄入。 六、诊断: 1、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X线设备(DXA)测得的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SD),或者骨量下降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普通X线片一般骨丢失超过30%以上才能被发现。 2、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以评价骨代谢状况。临床常用的

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系列(十)――骨质疏松

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系列(十)――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据我国2006年一项调查估算,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骨量减少。预计至2050年,全世界65岁以上人数将增加到625万,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人数将进一步上升,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医疗费用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不仅给个人带来危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一.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种类型,现从中西医学两大方面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说明。 1.肾阴亏损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激素有8种之多,他们是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腺素、雄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他们中的前4种激素尤为重要,特别是性激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老年人肾阴亏损导致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雄激素的生成减少,因而易发生骨质疏松。

2.脾胃运化不足脾胃运化不足使人体摄入的营养不足, 也易发生骨质疏松。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失为主要原因。 3.运动量少运动与骨量多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 关系。现代研究证明,运动时神经内分泌调节会为骨骼提供充分的矿物营养,使全身和局部骨钙含量增加。运动还可以对骨骼保持一定的机械刺激,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运动锻炼还可使绝经期女性的激素分泌轻度增加。老年人适当锻炼不仅可使肌肉适应性加强,增加肌肉的力量,而且可减少骨量丢失,改进骨的质量,从而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4.遗传因素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白种人、黄种人比黑种人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机会多,且症状较重。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生活条件、身体状态、环境因素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也有差别,这些都揭示了骨质疏松症与遗传基因有关。 5.性别与年龄因素,人的骨龄在35~40岁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大大高于男性,比男性高2~8倍,男性的骨量丢失 始终是缓慢进行的,骨质的总丢失量比女性相对较小,因骨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一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约翰.凯尼斯表示,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球50岁以上女性中,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的占三分之一。骨折容易致残,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早亡危险。然而,很多女性对“更年期之后,女性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危险增大”并不了解,预防措施几乎为零。美国“健康日”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出的有益于女性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流失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五在应对策略。 1:积极锻炼女性每周应锻炼三四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如举哑铃、仰卧起坐、健身器材运动、武术和瑜伽等。 2:吃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还应该多吃各种水果蔬菜。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3:改掉吸烟、酗酒等坏习惯要保护骨骼健康,必须彻底戒烟。酗酒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防止身体偏瘦也重要。体重偏轻的女性比体重正常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4: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腹部疾病或克罗恩病等)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5:检查骨骼健康状况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该看医生,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风险。确诊患有骨质流失的女性应该遵照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二小药膳 紫苏生姜红枣汤 原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发表的关于骨质疏松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共识,认为本病的特征是骨强度的损害,骨折的危险性增加。骨强度主要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的整和。骨质量包含骨结构、骨转换、损伤的积累(如微骨折)、骨矿化和骨材料即胶原及矿盐的特性等。 骨质疏松症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日益增多。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中的常见病,1996年起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如何早期防治本病已开始被医学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关注,今后会越来越受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小梁变细、变薄,可以使其改善、增粗和变厚,从而增加骨量,增强抗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但尚不能使已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一旦骨小梁明显纤细而断裂,就难以使其连接复原。因此对本病应及早预防,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和实际。 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最重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的发生,如何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争取获得满意的骨峰值(人体30岁左右骨的形成和分解基本达到了平衡,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称之为骨峰值),二是预防和减少骨量的丢失。骨峰值决定于遗传因素(70-80%)和环境因素(20-30%),环境因素中已被证实足量钙的摄入和规则的负重锻炼利于建立理想的骨峰值。预防骨量的丢失,主要应及早识别和积极处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采取一般措施和抗骨质疏松药物两方面的综合防治。 一、一般措施 (一)营养 1.钙: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99%的钙存在于骨和牙齿。骨骼的钙量在出生时约25克,成年时1500-2000克左右。成人骨的成分钙盐约2/3,骨基质为1/3。峰值骨量多数报道在20-40岁年龄段,其中90-95%在20岁以前形成,尤其在12-14岁间骨量增速最快。多项研究证实自幼足量钙摄入能获得满意的骨峰值。足量钙的摄入在成年期可维持骨量,绝经后和老年期可减少骨量的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我国营养学会对钙的推荐量为每日800mg。应多进含钙量丰富的食品,牛奶和奶制品中钙含量多,且易被吸收。如果食品中钙量尚不足,可以补充钙剂。 2.蛋白质 蛋白质与氨基酸是骨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但高蛋白饮食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率降低,尿钙排出增多。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一倍,可使尿钙排出增加50%。多余蛋白质的摄入将增加负钙平衡(当人体内吸收钙小于排泄钙时,称之为负钙平衡状态。人进入老年期,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以及骨钙丢失的加速,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钙,体内容易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机体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就要动用骨库的钙来维持体内的钙平衡。虽然每日动用的骨钙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缓慢持续地动用骨钙,终究会使骨钙亏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变化。)而长期蛋白质摄入缺乏,引起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

力量训练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力量训练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40岁以上女性的大敌人体骨骼是由钙和其他矿物质构成的。和肌肉一样,骨骼组织也在不断地修复、更新,这个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 ①雌激素和其他激素:中年以后,女性因为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锐减,所以骨骼的重塑速度大大减慢了,而骨钙和矿物质流失却加快了。 ②钙的供与求:如果你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那么你的身体就不得不调用骨骼中存储的钙。 ③外力:运动会刺激骨骼的生长。肌肉运动会对骨骼产生拉力,这就是力量训练会对骨密度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你的肌肉越强壮,运动时它们对骨骼的刺激也就越大。相反,如果你的肌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萎缩,那么你的骨骼也不会得到更多外力的刺激。 从35岁到更年期,女性到了一个转折点。第一次面临体质下降的自然趋势是骨质流失,每年大约流失1%。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那么你的骨密度会按通常的速度减少。在更年期后的第一个五年,通常你每年会失去1%到2%甚至更多的骨质,这是采取预防措施的最关键阶段。从55岁到70岁,谢天谢地,骨质流失的速度放慢了,不过你每年仍会失去大约1%的骨质。你想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上了年纪后会变矮,而且身材不再挺拔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脊椎骨因骨质疏松而变形。还有,老年人牙齿脱落常常被认为是牙龈问题。但牙医们现在开始意识到,罪魁祸首常常是骨质的流失。当下颌的骨密度降低时,它就无法牢牢地护住牙齿。这时牙齿就会松动,甚至脱落。 如果骨质流失得不到遏制,那么结果就是骨质疏松症。人们往往不像关心其他疾病一样关心骨质疏松症。但是,骨质疏松症影响着2800万美国人的生活,其中大部分是女性,而许多人对此却一无所知。骨质疏松症也是危险的疾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因骨质疏松症造成髋部骨折而不得不住进医院,一半的伤者再也没有回家,五分之一的人在一年之内因并发症死去。那些幸运地活下来的人,虽然不必在疗养院里度过余生,可能也无法再独立生活,因为她会非常害怕再次摔倒。 骨骼健康与否不完全跟年龄大小有关,看看下面的图吧。 美国塔夫茨大学参加力量训练的女性都已经绝经,所有的人都没有服用雌激素,也没有采取旨在强健骨骼的药物和其他治疗。可是,她们的髋骨和脊椎骨的骨密度平均却增加了1%,完全可以和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相媲美。而没有进行力量训练的那组女性的骨密度减少了2%~2.5%。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逐渐降低。如果在骨骼很脆弱而且平衡力变差的情况下摔倒,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力量训练能显著改善平衡能力。那些没有进行力量训练的女性的平衡能力平均下降了8%。首先的原因是,她们的年龄增长了;其次,这些女性变得更不爱运动了。相反,参加力量训练的女性的平衡能力平均增长了14%。这归功于她们肌肉力量的大幅提高,同时也归功于神经系统功能的相应改善。 肌肉力量、骨密度以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对女性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可以大大减少她们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危险。骨折对老年女性来说更是一个严重的问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老年人的运动处方

老年人的运动处方 量力而行安全第一:不经常进行运动的老年人在开始运动之前,或准备增加运动量之前,最好检查一下,看是否有潜在性疾患或危险因素。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过分自信或争强好胜。 运动处方因人而宜:老年人的体力和最大心率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按年龄公式计算,对50%以上的老年人是不准备的。60岁的老年人最大心率可高达200次/分以上,也有低至105次/分。所以对于老年人,重要的是注意运动的频率,经常运动,直到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再增加运动强度。适宜心率110-130次/分钟。 准备和整理活动:年龄越大,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越重要。10分钟左右适宜的准备活动(伸展运动、慢步)可保护心脏、肌肉和关节,避免损伤。跑步运动后,慢步两分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注意防止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出现运动损伤;注意冬天保暖,雨雪天防滑,夏天补充水分和盐分,预防中暑等。 温馨提示 最佳运动量的选择:每周至少5次运动,每次坚持20至40分钟。 几种简易可行的运动方法 步行:没有心脏疾病的体力耐受者,速度应在每分钟80-100米之间。体力不耐受者,可走10分钟,休息5分钟再走,或稍放慢速度,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 骑自行车:出行骑自行车锻炼,最好在晨间或运动场内进行,速度以每小时8.5-15公里最适宜,可用自行车健身器在室内锻炼,运动强度为450-700公斤/米。分。 爬楼梯:以正常速度爬楼梯(消耗的热量比静坐多10倍,比散步多3倍),有兴趣幷其体力耐受者,可以进行爬上楼练习。 慢步:有运动基础,平时做2-3公里的疾步行走无心绞痛发作者,可以参加慢跑锻炼。慢跑速度以100米/分钟比较合适,困难者可以跑步和走路交替进行。 放松性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气功、保健操,每天可进行10-20分钟。 其它:跳舞和非比赛形式的打球运动。 温馨提示 不宜空腹跑步。空腹跑步会增加心脏和肝脏负担,而其还容易出现心率不齐,甚至导致死亡;另外空腹跑步时人的血糖水平会急速下降,容易诱发低血糖症,出现昏厥,心律失常。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一].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 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现状 1.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目前我国60岁 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 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多个地区进行了关于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2003—2006年一次 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 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 患病率女性为%,男性为%,60岁以上人群中骨 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2.国外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最近报告的美 国2005—2006年数据显示,检测股骨颈部位骨 密度值,50岁或以上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 病率女性分别为49%和10%,而男性分别为30%

和2%。来自日本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日本骨质疏 松症患者达1300万。加拿大的随机调查显示:女 性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和%,总患病率为%。来自欧洲27个国家统计结 果显示:2200万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 三.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原发性Ⅱ型OP,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骨重建功能衰退 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 四.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2.椎体压缩 3.骨折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内分泌激素:性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降低,生长激素减少。 ?营养因素:缺乏VitD、钙,高蛋白饮食。 ?生活因素:活动量减少、过量饮酒、吸烟。 ?药物因素:糖皮质醇、巴比妥等。 ?家族、种族因素:基因有关。 ·慢性疾患:DM、肾功能不全等。 (二)健康史 ?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 ?运动及体力活动 ?有无腰痛及疼痛的性质 ?有无骨折,既往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 (三)身体状况 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 2.椎体压缩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多在突发性腰背疼痛后出现。老年人椎体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同时,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畸形还可引起心排出量的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肺活量下降等,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3.骨折当骨量丢失超过20%以上时即可出现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部位多见于脊柱、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试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考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多选题,每题3分 30分) 1、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 B:畸形、疼痛、反常活动 C:畸形、疼痛、弹性固定 D:高热、寒战、腹痛 2、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为发生(),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A:椎体骨折 B:髋部骨折 C: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D:腕部骨折 3、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 A:男性儿童和老年妇女 B:青年和男性成人 C:儿童及妇女D: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4、治疗骨质疏松症抗吸收类的药物有()。 A.双磷酸盐类 B.地舒单抗 C.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D.钙离子拮抗剂 E.钙剂 5、下列对激素替代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雌激素类单独或与孕激素类或替勃龙联合治疗能够增加骨量 B.研究表明结合雌激素可降低任何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C.雌激素类发挥抗骨折效应的同时也能够增加结肠癌风险 D.雌激素同时也增加乳腺癌、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血栓事件风险 E.雌激素或雌激素联合孕激素疗法不适于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症。 6、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诊断指标是()。 A.X光片 B.骨密度测定 C.MRI核磁共振检查 D.血电解质检查 E.CT检查 7、骨质疏松症的饮食疗法主要有()。 A.增加富钙饮食如牛奶及奶酪 B.低盐高蛋白 C.减少富含磷饮料如碳酸饮料 D.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如VitD 、Vit K、及Vit B12 E.经常补充骨头汤 8、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元素钙) 摄入推荐量()。 A.600mg B.800mg C.1000mg D.400mg E.1200mg 9、老年人因缺乏日照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可为()。 A.200-400IU、400-800IU B.200-400IU、800-1200IU C.400-800IU、800-1200IU D.400-800IU、800-1000IU 10、双磷酸盐类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骨转换 B.促进骨形成 C.抑制骨形成 D.抑制骨吸收 E.促进骨吸收 二、判断题(每题3分 30分):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富含钙、高蛋白质、低盐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3、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4、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5、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 D 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6、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此外,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同样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7、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8、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补钙()

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2012530107 曾永莉运动康复与健康 摘要:本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疾病。目前, 对于骨质疏松的主要防治有三种主要方法, 即营养疗法、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 而运动疗法的效果常被忽视。据最新研究发现,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40 %)远远超过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钙及维生素D 对骨密度的影响(3 % ~10 %)[ 1] 。长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能维护和提高骨矿密度, 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人体运动平衡能力, 减少摔跤的危险性, 从而降低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发生率, 适宜的运动锻炼还能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症状, 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骨质疏松,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综述运动锻炼对骨的代谢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骨质疏松影响的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运动锻炼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1 前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作为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致的骨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有骨质疏松患者6000~ 8000万, 美国每年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120万, 日本65岁以上老人中有1 /3患骨质疏松症。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多, 骨质疏松由于其高发病率给各国增加了巨大负担。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等措施。在这些治疗方法中,运动疗法具有安全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因此,运动锻炼成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2 体育锻炼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2.1 体育锻炼能改善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目前的研究资料均认为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时,肢体不断地移动,肌肉急剧的收缩,强有力地牵拉所附着的骨骼增加了骨的机械负荷,从而改善了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阻止骨的流失,有效刺激了骨细胞的生成。同时,机械负荷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人体内的钙及其它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其它矿物质不断在骨架中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微细结构。一方面减少了骨质的丢失,另一方面使骨质含量增加,因而引起了骨的良性影响,防治和延缓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2.2 体育锻炼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性激素与骨代谢关系非常密切,雌性激素是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丢失加快。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2]Vogel报道,骑自行车功率50%45min,,血浆睾酮和游离睾酮增加。睾酮与雌二醇能促进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使骨盐沉积保留、骨质增厚、骨骺融合,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3]。一旦雌激素降低破坏了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偶联关系,使骨代谢呈负平衡;同时抑制了GHI 的分泌,使肠钙的吸收减少,导致骨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因此,体育锻炼使体内性激素分泌发生正性改变,对骨骼保持正常的代谢起着十分重

骨质疏松症 课题讲稿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2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

2019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 B.骨微结构破坏 ? C.骨脆性增加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 A.骨折 ? B.骨痛 ? C.骨骼畸形 ? D.便秘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 A.脊柱 ? B.髋部 ? C.桡骨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 A.高钠饮食 ? B.体力活动缺乏 ? C.老龄化 ? D.低体重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 B.老年人 ?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 A.矿物盐含量 ? B.性激素水平 ?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 A.1 ? B.0 ? C.-1 ? D.-2.5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和预防要点

骨质疏松的特点和预防要点 骨质疏松症定义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自然绝经后,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症;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多半与遗传家族史有关。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性酸中毒及药物因素等情况。 骨质疏松症三大特点 1、无声无息:骨质疏松症一直以来都有“无声无息”这样的说法,意思是不宜被人察觉,往往等到发生骨折时才会知道。 2、女性较男性发生率高:由于停经期间,女性荷尔蒙分泌锐减,从而加速骨质流失。 3、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会逐渐上升。 八大诱发因素 1、年龄因素:多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以及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主要指的是50岁以上绝经后的女性以及40岁以下过早绝经后的女性。 2、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居多。 3、体质因素:低体重、缺钙的人群较易发生。 4、饮食因素: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的人群较易发生。 5、生活因素:缺乏体力劳动者易发生。 6、家族因素:家族中有髋部等部位骨折史时易发生。 7、疾病因素: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时易发生。

8、药物因素: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三大临床表现 1、疼痛:多发生在胸、背、腰、膝等部位,偶有周身酸痛的情况,负荷增加时疼痛感也会逐渐增加,严重时会出现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的状况。 2、脊柱变形:出现下肢肌肉痉挛、指(趾)甲变软、变脆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身高缩短或驼背的现象。 3、脆性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髋部等部位,并伴有疼痛感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 1、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摄入一定量的含有钙、蛋白质的食物,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同时增加日光照射,促进骨钙沉淀。 2、预防跌倒及外伤,降低骨折风险:加强锻炼,建议缓慢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 3、定期检查骨密度: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或者有骨折史的65岁以上患者至少需要检查1次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康复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贵州省遵义医院(563002) 2012年2月16日收稿 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先针对患者病情、性格及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对其或家属介绍一些病人熟知的康复病例,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 疗及护理;通过对65例患者的综合护理, 主要从心理、功能锻炼、饮食等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护理,减轻病人身体和心理的创 伤,降低致残率,对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此类患者的护理中可对每位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并及时修改方案。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2. 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005年3月~2011年12月收入我科的13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 13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显效95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2%。结论: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关键词:骨质疏松;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48-02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护理 邹再莉*王居笃*廖玉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使患者骨折危险增高的全身体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0~69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病率3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半数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 老年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增,被认为是 “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34例,男41例,女93例;年龄41~86岁,住院天 数27.8天; 伴压缩性骨折6例。以骨痛的发生为主,可发生在不同部位,程度不同,最常见的为腰背疼痛。2疗效标准 疼痛改善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腰痛和骨关节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疼痛减轻;无效:疼痛无减轻;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3结果 13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显效95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2%。4康复护理的目标 防治骨折;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康复水平;改善生存质量。 5康复治疗护理5.1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病程较长,患者容易有消极心理,往往出现焦急、悲观情绪。特别是伴发骨折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其 特殊性。 老年疾病的特点是多病性、不典型、发病快、病程长,易有意识障碍,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 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他们, 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 环境的稳定。要争取社会与家庭支持, 给予个性教育,与患者交心,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5.2药物治疗:阿伦磷酸钠10mg/d ,早晨空腹时以200ml 清水送 服,进药后30分钟内不能平卧和进食, 连续服用3个月;降钙素50IU ,肌内注射,每日一次。5.3饮食调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需均衡,适量进食蛋白质及 含钙丰富的食物、 蔬菜和水果,如牛奶、鱼、豆制品;水果以橙、柑、西柚、奇异果等为主,因其含有丰富维生素C 有助骨骼健康;减少 钠盐摄入及少吃腌制食物,如榨菜、 腊味食品、罐头食品等,正常人24小时的排盐量约为3~5g 。WHO 推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宜 超过5g , 如此力行,就能减少钙质的流失。5.4疼痛护理:骨质疏松症起病和进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表现, 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为多见,多为酸痛,其次是膝 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日间减轻,负 重能力减弱,活动后导致肌肉劳损和肌痉挛,疼痛加重。 所以缓解疼痛尤为重要,首先注意保暖及寒冷刺激,平时宜用温水,天气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睡卧时盖好衣被,避免受凉,可防止肌痉挛和缓解疼痛。放松骨骼肌,可减轻疼痛程度。因病情需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如仰卧时,可在膝下垫软枕,将患膝置于膝关节屈曲位,减轻腰部压力。 5.5正确的姿势:指导骨质疏松患者有意识持续地保持良好的姿势,如正确的卧位和坐位姿势:卧位时用硬板床垫和较低的枕头尽量使背部肌肉保持挺直,站立时肩膀要向后伸展,挺直腰部并收腹;坐位时应双足触地,挺腰收颈,椅高及膝;站立时有意识地把脊背挺直,收缩腹肌增加腹压,使臀大肌收缩,做吸气动作,使胸廓扩展,伸展背部肌肉。尽量做到读书或工作时不向前弯腰,尽可能避免持重物走路。5.6安全护理:跌倒是骨折及软组织创伤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注意 居家安全。家里有充足的光线, 地面要保持干燥,无障碍物,地毯要固定,穿防滑鞋,鞋底有坑纹、平而富于弹性,对站立不稳的患者,应配置合适的步行器,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外出需有人陪同。5.7运动护理:WHO 明确提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法,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最有效和最基本 的方法。 如患者正处于疼痛期,应先止痛方可做运动。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5.7.1运动能促进钙的吸收,减少骨量丢失,室外活动更能通过增 加维生素D 而促进钙的吸收; 运动促进性激素分泌,使骨的蛋白质合成、 骨基质总量增加,促进骨的生长发育;运动增加骨皮质血流量和促进骨形成;运动还能通过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5.7.2增加耐力和肌力的训练:握力锻炼或上肢外展等长收缩,用 于防治肱、 桡骨的骨质疏松;下肢后伸等长运动,用于防治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每次10分钟(握力锻炼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防治胸腰椎的骨质疏松,可采用躯干伸肌等长运动训练,即在 站立位或俯卧位下进行躯干伸肌、 臀大肌与腰部伸肌群的肌力增强运动,每次10~30分钟,每周3次。 5.7.3有氧运动:以慢跑和步行为主要方法,每日慢跑或步行2000~5000米,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5.8睡眠护理:良好睡眠有利于病人身心康复,一定要为病人创造良好休息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了解病人睡眠情况,及时干预,解除影响因素,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辅以药物帮助入睡。6物理治疗 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坚持以温热疗法为主的治疗原则,常用高频热疗,如超短波,还有光疗的红外线等,每日一次。疼痛明显者可用中频电疗。 6.1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 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