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第八章

大脑的学习记忆部位主要是大脑皮质联合区、海马及临近结构、丘脑、下丘

脑等脑区,记忆的主要单位是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 LTP发生的精微区域第一节学习记忆中

在学习记忆信息加工储存过程中,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信息,通过各自的信息通道存储在脑的不同部位,从而形成不同的记忆形式,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

瞬时记忆是在感觉信息从感受器到达相应脑皮质区之间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把刺激信号转化成电信号。

到达大脑皮质后,如果继续活动,就会转化成工作记忆,记录在相应脑区;如果需要继续加工,则通过该区的皮质向额叶传递,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运动效应,经过额叶加工后,还可以进一步输出运动信息或者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形成长时记忆。

要产生长时记忆,则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边缘系统包括海马(hippocampus,在颞叶)、杏仁核(Amygdala ,在颞叶)和边缘皮质(limbic cortex,和脑干结合)。

1.1海马区域

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中,海马结构的作用显得特别突出,尤其在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就是通过对海马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才发现了LTP现象的。

海马的不同区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和记忆,海马CA3区可能与长时记忆有关,CAl区可能与分辨学习有关。

其信息途径:齿状回是海马的传入门户,主要有颗粒细胞;它接受内嗅区的传入纤维,发出苔醉纤维(图中是苔状纤维)到CA3区,其轴突又组成了海马的传出纤维与CAI区锥体细胞形成突触,CAI区发出的纤维又回到内嗅区,形成一个连续的四级神经元突触联系环路,又叫三突触回路,它与长时记忆功能及LTP的形成有关。

在海马结构的三突触回路中,Glu是主要的神经递质,Glu在海马内主要有2种受体,即NMDA和非NMDA,而Glu与它们的相互作用,正是LTP形成并保持的分子机制。

1.2松仁核

褪黑素(melatonin,MLT)是杏仁核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激素,褪黑素对持续光照或药物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褪黑素可缩短大鼠嗅觉群体记忆的识别时间,据此认为褪黑素对学习记忆有增强作用。杏仁核源性褪

黑素具有提高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去杏仁核使体内褪黑素减少,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及SVZ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出现相似的明显下降趋势,褪黑素替代治疗后可使上述指标出现相似的明显升高趋势并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褪黑素可能通过作用于局部神经干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的机制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进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杏仁核中与学习记忆和LTP现象直接相关的分子除了上述的褪黑素

(melatonin,MLT)外,尚有MAPK、PI-3 kinase、Akt、PTEN和Calcineurin 等。杏仁核中PI-3 kinase 、MAPK与Akt的磷酸化水平上升,有利于脑的长时记忆以及LTP现象的产生;PTEN是一种同时具有蛋白去磷酸酶与脂质去磷酸酶双重作用的蛋白质,它会去磷酸化PI-3 kinase产物—phosphatidylinositol 3,4,5-triphosphate (PIP)—的D3位置,而负向调控了PI-3 kinase路径的进

3行;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CN)是导致Akt磷酸化降低的原因,因而也可以负调节杏仁核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另外,杏仁核还是情绪方面的总管;事实上杏仁核与所有强烈的情感有关。可见人脑有两套记忆系统,一套记忆一般事物,一套记忆具情绪意涵的事物。也就是说,与情绪相关的学习记忆反应是属于杏仁核区的神经所进行的。

1.3前额叶(老年记忆障碍)

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它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PF),其中PF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PF与大脑其它区域有着密切关系。PF和所有的感觉区都有往返的纤维联系,其眶后部和腹内侧部有投射到海马旁回和海马前下脚的纤维,组成了内侧颞叶-间脑系统的一部分;PF 与纹状体、杏仁核、颞叶、枕叶和顶叶等脑区的联系也很密切,因此,PF与多种感觉信息的加工、记忆、思维及情绪等脑的高级功能有关。

第二节 LTP、LTD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是当以一个或几个频率为10~20Hz,串长为10~15S或频率为100Hz,串长为3~4S的电刺激为条件刺激时,继后的单个刺激,在海马的齿状回中,会引起群峰电位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振幅增大,群体峰电位的潜伏期缩短,并且这种易化现象可持续10小时以上,于是将这种现象称LTP;即LTP是指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的现象。

LTP的形成和维持是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联合作用产生的,并且以突触后机制为主。关于LTP形成的突触后机制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及该受体激活后的细胞内级联反应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在LTP的表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可以与G蛋白偶联,通过细胞内多种信使系统介导慢突触传递,在LTP的诱发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 LTP的形成和维持还需逆行信使的参与。

LTP有三个基本特征:

需要很多纤维同时被激活;LTP):诱导Cooperativity①协同性(.

):有关的纤维和突触后神经元需要以联合的形式Associativity ②联合性(一起活动;对被激活的通路是特异的,在LTPInput-Specificity):所诱导的③特异性(。其他通路上不产生LTP,短时程增强,STP5分钟后衰减;②按LTP的时程分①PTP,强直后增强,一般

长时程增强,持续一小时以上。持续半小时左右;③,LTP

,它指的是突触传递效率的长LTD(long-term depression)LTP相对应的是

与时程降低,对单个刺激不敏感的现象。都是和LTD从神经系统活动的原则来看,要组成一个能学习的神经网络,LTP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异突触压抑和同突触抑制。必不可少的。活动依赖性的LTD是指由于其他强的输入的激活,使细胞上其他未激活的输入系统受到异突触LTDLTD压抑,在海马和新皮层均能诱导产生异突触型的长时程压抑效应;而同突触则是在同一通路上产生压抑。 CaMKII与学习记忆的关系第三节

1971年,Giacobini提出了突触可塑性学说,认为突触不是静止的、固定的结构,甚至在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内,突触都能发生适应性变化。后来大量实验证明: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脑内突触的结构和数量都有变化。例如:发现迷宫训练后的成年大鼠枕部皮层椎状细胞上有更多的突触生成。于是,人们推测:突触是记忆的贮存部位。

对于记忆的分子机制,Lisman提出假设:突触部位有一群激酶分子,在学习时通过磷酸化而被激活,活化的激酶分子再催化自身磷酸化,从而使激酶分子在学习结束后很久仍能保持活化状态。

后来发现,CaMKⅡ具有这一特性,即 Ca 内流引起 CaMKⅡ磷酸化而被激活,活化的CaMKⅡ自身磷酸化。因此,即使脑内Ca 下降后,CaMKⅡ仍能保持活化状态。于是,人们推测 CaMKⅡ可能是记忆的分子基础之一。

3.1在LTP诱导过程中,CaMKⅡ的活化

在海马脑片诱导LTP,然后在体外无Ca 情况下检测CaMKⅡ酶活性,发现诱导LTP后CaMKⅡ活性增加,并且可以持续至少一小时以上。诱导LTP,CaMKⅡ自身磷酸化增加。

3.2诱导LTP,必须有CaMKⅡ参与

敲除小鼠的CaMKⅡα亚基的基因,发现海马和新皮层的细胞形态、体重和电压依赖性NMDA受体通道功能都正常,但海马脑片上不能诱导出LTP。

LTP的诱导和维持的分子机制3.3 CaMKⅡ参与

,并聚集在那里,进一步研Ⅱ移向突触后致密物(PSDS) 自身磷酸化后的CaMK CaMKⅡ自身磷酸化后与的NR2B亚基上,究发现,活化的 CaMKⅡ结合于NMDAⅡ与而活化的CaMKLeonard等研究表明,因为NMDANMDA和NR2B的亲和力增加。,也能靠近NMDA亚基结合,就使得CaMKⅡ不仅可以靠近NMDA受体NR1和NR2B

受体,从而使后者磷酸化。AMPA活化,进而使与)受体, AMPA受体一个模型:神经冲动引起谷氨酸受体(NMDA离子浓度增加,Ca Ca 离子进入胞内,胞内谷氨酸受体偶联的Ca 离子通道开放,离子的活化状态。活化的Ca CaMKⅡ自身磷酸化变为不依赖Ⅱ。从而激活 CaMK Ⅱ起以下作用:CaMK或其他离子通道,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Ca )gK ①活化的CaMKⅡ磷酸化的基础;这可能

是LTPⅡ移向谷氨酸受体,对受体进行磷酸化,从而进一步活化谷氨酸CaMK②活化的受体或者使其失活,以调节这一过程处于最适水平;Ⅱ磷酸化中间纤维等成分,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形态,突触的数量CaMK③活化的及结构。

LTP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受体第四节

4.1 NMDA受体及其在LTP中的作用

4.1.1 NMDA受体(NMDAR)的特征

现已发现NMDAR至少存在7个亚单位,即1种NR1亚单位、4种NR2亚单位(NR2A、NR2B、NR2C和NR2D)以及2种NR3亚单位 (NR3A和NR3B)。

NR 1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以海马、大脑皮质、小脑最丰富。

对不同年龄组海马脑片的电频刺激后,检测NR1表达发现在青年大鼠海马区该受体表达显著增高,而老龄大鼠无明显变化。可见NR1的表达量具有年龄相关性和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4.1.2 NMDA受体在LTP 中的作用

神经海马发育早期,谷氨酸能神经元内的NMDA受体即可参与 LTP的建立,一2+内流的Ca定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可使谷氨酸能突触的后膜去极化移开阻止2+2+2+内流并触发神经元内一系列生通道开放,NMDA受体通道复合体的CaCaMg,使化反应,最终改变突触后膜的性质,继而建立了LTP。

4.1.3 NMDA受体激活后的细胞内级联反应

当递质与NMDA受体结合后,通道打开,Ca2+2+浓度升高,继而触Ca内流,胞内.

发一系列生化反应。

首先,以G蛋白为中介,激活磷脂酶C,催化磷酯酰肌醇水解为三磷酸肌醇(IP3 )和二乙酰甘油(DAG)。

第二,以IP3和DAG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引起细胞内继发效应。IP3刺激内质2+2+2+的存在下,激活Ca水平进一步升高;Ca DAG,从而使细胞内Ca则在网释放出2+依赖性GluCa的释放,提高突触后膜对,激活的蛋白激酶C(PKC)PKC不仅可加强

2+通过电压依赖性通道进一步内流入细胞。递质的敏感性,而且能增强Ca

第三,PKC使蛋白质磷酸化,并修饰核转录因子,转录因子的修饰促使早期诱导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核内相关靶基因的启动和转录,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LTP生理效应。

4.1.4 NR1亚基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海马对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记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在解剖学上,海马可分为不同的3个主要区域:CA1区、CA3区和齿状回 (DG)。海马依赖性记忆的范围是全局性的,即包括所有的感觉模态的形成和空间、非空间信息的组合。

NMDA依赖性的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形成的重要机制。

4.2 AMDA受体及其在LTP中的作用

4.2.1 AMPA受体的特性

AMPA受体是由GluR1~GluR4四个亚型组成的复合物,每个复合物都存在4到5个亚型。突触膜上AMPA受体是可以迁移和定位的。

在高频刺激海马CA1区或其他兴奋性突触诱导LTP产生过程中,突触后膜去极2+2+与CaM 结合激活CaCaMKⅡ,AMPA化,NMDA受体通道开放,细胞内Ca持续升高,

受体亚型GluR1被磷酸化,AMPA受体从非突触位点,如细胞内或邻近的突触外

膜,重新分布到突触部位。

4.2.2 AMPA受体在LTP中的作用

实验发现LTP的产生会引起AMPA受体与递质的结合量增加,这表明LTP的表达可能与AMPA受体在静寂突触上的再现有关。

AMPA受体能通过胞饮和胞吐作用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面循环。

AMPA 受体通过构成性通路和维持性通路两条调节机制插入和移出突触。构成性通路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没有突触可塑性形成。一旦激活,迅速产生瞬间兴奋;维持性通路则始终处于激活状态,维持受体的转化。前者被认为有助于记忆的形成,而后者有助于记忆的巩固。通过激活依赖性构成性通路,受体插入突触后膜引起AMPA受体数目增加,这个过程是一个或几个突触受体数目改变导致的“瞬间激发”引起的。

相反,维持性通路是突触后膜上已存在受体的重分布,这个过程中受体数目不增加也不减少,但会维持已有的结构和信息,突触后细胞膜形态学的改变与结构改变,明显增强突PSD受体插入可引起突触AMPA突触效能增强密切相关,而

触效能。

LTP就是通过突触后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及各种信号级联反应的激活形成2+通过NMDA受体通道进入细胞内,Ca迅速激活CaMK的。在LTP产生的分子机制中,Ⅱ,在持续激活状态CaMKⅡ可直接磷酸化AMPA受体G1uR1亚型丝氨酸残基。AMPA受体特别是G1uR1 亚型磷酸化,可增强AMPA受体介导的单通道传导增强。而且,AMPA受体介导的单通道传导增强也可在LTP诱导后产生。故LTP可能是通过CaMK

Ⅱ介导AMPA受体G1uR1亚型磷酸化而产生的。

4.2.3 AMPA受体在小脑LTD 信号传导级联反应

海马脑区的认知性学习记忆功能,主要通过海马细胞上的 NMDA 受体及其神经细胞突触的LTP来实现;而小脑运动性学习记忆则主要是通过小脑蒲肯野氏细胞上的AMPA受体及其突触的LTD来完成学习记忆过程。

4.2.4 AMPA受体与学习记忆

小脑的学习记忆是与AMPA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小脑的学习记忆形式是运动性学习记忆,它是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复杂运动所必需的学习和记忆过程,是区别于大脑海马认知性学习记忆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记忆类型。

大脑海马的认知性学习记忆功能主要通过海马细胞上的NMDA受体及其神经细胞突触的LTD来实现;而小脑运动性学习记忆的机制则主要是通过小脑蒲肯野氏细胞上的AMPA受体及其突触的LTD来完成学习记忆过程的。

4.3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及其在LTP中的作用

4.3.1 mG1uRs的特征

mG1uRs是G蛋白偶联受体,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不同等,可将其分为3组8个亚型。

mG1uR1和mG1uR5为第一组,与PLC偶联,PLC激活后促使PI水解成为IP3和DAG,使细胞内钙库释放Ca ,并激活PKC;

mG1uR2和mG1uR3为第二组,与AC偶联;

mG1uR4、mG1uR6、mG1uR7和mG1uR8为第三组,也与AC偶联。

第一组mG1uRs在CA1区的突触后膜上很有规律的地排列于突触周围区域靠近NMDA受体的部位,通过一分子骨架交联在一起。这种结构在突触传递的可塑性中有重要作用。

GluR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3-TM型,NH2端和COOH端分别在膜的两侧,另一种是4-TM型,NH2端和COOH端在膜的一侧(图8)。

4.3.2 mG1uRs在LTP中的作用

广mG1uRs蛋白偶联,通过细胞内的多种信使系统介导慢突触传递。G与 mG1uRs

氨基等重要的离子通道和γ-Ca 、K 泛分布于脑内,它激活后可调节神经元上的诱发中发挥重LTP受体)等,从而在NMDA丁酸受体A型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如要作用。

中的作用CN)及其在LTP 4.4钙调磷酸酶

苏氨酸蛋白酶,/,CN)是一种由细胞内钙调控的丝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 参与了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神经突起的生长。研究证明CNα在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有高表达,在小脑、中脑、脑干有低表CNA 发现

β可能选择性地参与了CNACNAα选择性地参与了突触的去增强效应,达。提示参与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形成。CN海马的LTD的蛋白磷酸酶活性,将蛋白磷CNCN结合,激活Ca 浓度升高从而使CaM与胞内的抑制作用消失。去磷酸化,使之对PP11(PP1)酸酶的调节物—抑制物-1(I-1)脱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失去抑制物的PP1使其底物之一:磷酸化的cAMP失偶联,最终导致对记忆形依赖的基因表达与CREB失活,使cAMP反应元件(CRE) 成的反向调节。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与学习记忆第五节

记忆的形成阶段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变化过程。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s)可同时增进突触的可塑性和维持突触结构的稳定性,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对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过程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有几方面的事实支持NCAMs在突触可塑性和记忆中的作用:a)在那些持续性突触发生和可塑性的脑区,有与轴突在发育阶段生长类似的特征性的NCAM的表达;b)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中可检测到NCAMs的表达或翻译后修饰作用;c)特异的针对NCAMs或相应合成多肽的抗体可阻止LTP 或记忆的产生;d)转基因小鼠中抑制NCAMs的表达导致学习和记忆障碍。

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CAMs 不仅在神经元的识别和粘附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神经元突触的生长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证据表明NCAMs可能是通过调节第二信使的水平来影响神经元的功能的。也就是说NCAMs对神经元的作用与信息传导过程有关。

许多研究还表明,唾液酸多聚体(PSA)是NCAMs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从胚胎脑中分离出的NCAMs含大量PSA,PSA的表达同相应的神经元可塑性变化有着一致的时序。PSA可促进神经元生长并可能参与信号的传导机制;出生后,其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被下调;成年时PSA在神经元可塑性较大的区域(比如海马)维持着较高的表达水平。

大量证据表明LTP和记忆产生过程伴随着突触形态的变化和数目的增加。NCAMs在LTP 和记忆伴随的突触重建过程中起着非常活跃的作用。

LTP 第六节 MAPK级联信号通路与

级联信号MAPK)p roteinkinase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能够对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和促进有丝分在细胞的增殖,裂物质作出反应,把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到细胞核内部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成熟神经元几乎不再增殖

及其上游调节物质和下游作用分子仍然广泛分布存在。近年MAPK和分化,但是以及学习记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LTP来的研究表明,MAPK 及突触可

塑性与海马LTP MAPK的诱导和维持的研究中发现,作用LTP 在对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实验以及

的一些工具药物可以影响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以影响海马MAPKs于的影响又不尽相LTPMAPKs亚族的工具药物对LTP的诱导和维持;作用于不同同。逆行信使及其作用机制第七节

一般来讲,神经信号传递方向是从突触前到突触后,而在大鼠海马LTP产生和维持中,研究者观察到信息的从突触后到突触前的跨突触逆行传递,如蛋白+、膜磷脂代谢产物(花生四稀酸、血小板活性因子)、气体分子NO和质、KCO等,都可自由通过胞膜到达突触前膜,它们被认为是对突触前递质释放起加强作用的逆行信使。

将外源性的NO和CO直接施入海马脑片,观察对神经细胞内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给脑片施加弱的强直刺激的同时,给予NO或CO,可使这一强直刺激发出的突触电位快速、长时程地增大。这一长时程增强效应在空间上限于被激活的突触前纤维的突触,并能阻断由强的强直刺激所产生的LTP。NO和CO的这一增强效应不能被NMDA受体阻断剂所阻断,可见NO和CO是逆NMDA受体发挥作用的。

7.1 CO与长时程增强(LTP)

海马LTP作为突触形成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LTP承担学习和记忆的一定形式,干扰LTP的形成就能干扰学习和记忆。内源性CO的产生至少有两条途径:大部分来自依赖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血红素氧化分解;少部分来自有机分子如酚、组织、脂肪的依赖NADPH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后一途径产生的CO是否有生理作用,以及是否能被细胞调节,尚不清楚。

CO参与海马LTP的形成,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抑制剂锌原卟啉( ZnPP-9)可阻断成年豚鼠海马CA1区LTP的形成,并能消除以往已形成的LTP。

ZnPP-9主要是通过与HO活性位点结合,抑制HO活性,进而不能产生CO,并以剂量依赖方式阻断LTP的形成,证明CO作为逆向信使参与LTP的形成,可能与突触前增强和局限的突触后效应有关。.

(LTP) 与长时程增强7.2 NO

精氨酸生成瓜氨酸而释放的。L-是在NOS催化中枢神经系统内,内源性的NO作为逆行信使,符合三个基本条件:①在突触后神经元内产生,抑制该物质NO的形成。已有资料表明海马突触后锥体细胞的胞体和LTP生成的方法亦能抑制

;②必须从突触前扩(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树突中存在一氧化氮合酶散到突触后,并作用于突触前位点;③该物质作用迅速具备短距离作用的特征产生的突触特异性。以保证LTP可保证其作用的快速有,6 秒的高度可溶性跨膜气体 NO是一种半衰期只有4~

效与特异性。 LTP形成的其作用方式是多样的、复杂的。对作为逆行信使的NO

NO与学习记忆7.3

依赖性但并不是所有学习记忆过程均是NONO参与学习记忆过程, 总而言之,的形式,并不是所只是参与某些区域LTP的。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NO 依赖的。NO有部位的LTP均是

与学习和记忆第九节 RNA

RNA在形成长时记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训练大白鼠爬倾斜45°的钢丝,训练成功后将其处死,分析前庭外侧核中的神经细胞核中RNA碱基对组成,发现训练组与对照组大不相同,训练组腺嘌呤含量增高,胞嘧啶减少,据此推想,训练组前庭外侧核神经细胞核中有新的RNA合成。

对金鱼和小白鼠应用放线菌阻抑RNA多聚酶的活性,导致动物长时记忆形成受阻;

用五溴杀结核菌素阻抑mRNA和rRNA两者的生物合成,结果发生抑制动物长时记忆的效应。

训练大白鼠在短声或闪光出现时按压实验箱的杠杆以获得食物,然后从这两

组动物脑内提取RNA,并以腹膜或脑室内注射的方式分别注入两组未经训练的大鼠体内,其结果使这两组动物分别对声与光和食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的训练时间大大缩短。

把形成典型条件反射的动物的提取物—RNA转移到野生型体内能够提高其

学习的能力,认为RNA介导的记忆移转可能改变了学习和记忆的分子通路,从而有助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9.1 RNA干扰(RNAi)分子机制

RNA作用, 首先是外源或内源dsRNA与核酸酶结合并被切割为21-23nt 的siRNA,siRNA与核酸酶形成的复合物在siRNA的引导下同同源RNA结合交换正义,再进siRNA结合复制出更多的RdRP可与siRNA,随后,siRNA形成RNA链后降解.

入下一过程。

9.2 RNAi与学习和记忆

RNA干扰极有可能就是RNA介导的记忆移转的潜在机制。

在脑中存在反义RNA的转录就为dsRNA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可以通过启动RNA抑制相应脑中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的表达抑制是长效且可扩增传递的,

很适应脑学习和记忆所要求的物质基础。

发现在3型Ryanodine受体、大麻素受体及痛素受体缺失后,鼠的空间学习能力不是降低了,而是显著提高了,提示某些基因的表达缺失是有利于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

这些现象提示某些基因的抑制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RNA 在脑学习和记忆中有必要发挥其特有的机能。

分子动力学概述

分子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是研究凝聚态系统的有力工具。该技术不仅可以得到原子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观察到原子运动过程中各种微观细节。它是对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有力补充。 分子动力学总是假定原子的运动服从某种确定的描述,这种描叙可以牛顿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方程所确定的描述,也就是说原子的运动和确定的轨迹联系在一起。在忽略核子的量子效应和Born-Oppenheimer绝热近似下,分子动力学的这一种假设是可行的[1]。所谓绝热近似也就是要求在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的每一瞬间电子都处于原子结构的基态。要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就必须知道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我们一般采用经验势来代替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如Lennard-Jones势、Mores势、EAM原子嵌入势、F-S多体势。然而采用经验势必然丢失了局域电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强相关作用信息,即不能得到原子动力学过程中的电子性质[1]。 事实上,分子动力学就是模拟原子系统的趋衡过程。实际上,分子动力学方法就是确定某一描述与初始条件、边值关系的数值解。我们假定系统经过M步长之后达到稳定,而这

一稳定状态正是我们所求的。 1、分子动力学的算法分析 首先,我们假定我们研究的系统服从 Newton 方程所确定的描述,即: )(1 )(.. t F m t r = (1) 式中r(t)表征原子在t 时刻的位置矢量 F(t)表征原子在t 时刻所受到的力,它与所有原子的位置矢有关 m 表征原子的质量。 如果我们给定初始条件,即方程(1)的定解条件r(0)和v(0),那么方程(1)的解就可以确定。60年代中期发展了大量的分子动力学算法,如两步差分算法[2]、预测-校正算法 [3] 、中心差分算法[4]、蛙跳算法[5]等等。为了方便导出它们, 我们以Euler 一步法[6] 来讨论之。我们令)()(.. t r t v =(表征粒子 的速度),则有: ) ()()(1 )()(... . t v t r t F m t r t v === (2) 记??? ? ??????=? ? ? ???=)()(1)()()()(. t v t F m t f t r t v t w (3)

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基本步骤

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基本步骤 1.第一步 即模型的设定,也就是势函数的选取。势函数的研究和物理系统上对物质的描述研究息息相关。最早是硬球势,即小于临界值时无穷大,大于等于临界值时为零。常用的是LJ势函数,还有EAM势函数,不同的物质状态描述用不同的势函数。 模型势函数一旦确定,就可以根据物理学规律求得模拟中的守恒量。 2 第二步 给定初始条件。运动方程的求解需要知道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不同的算法要求不同的初始条件。如:verlet算法需要两组坐标来启动计算,一组零时刻的坐标,一组是前进一个时间步的坐标或者一组零时刻的速度值。 一般意思上讲系统的初始条件不可能知道,实际上也不需要精确选择代求系统的初始条件,因为模拟实践足够长时,系统就会忘掉初始条件。当然,合理的初始条件可以加快系统趋于平衡的时间和步伐,获得好的精度。 常用的初始条件可以选择为:令初始位置在差分划分网格的格子上,初始速度则从玻尔兹曼分布随机抽样得到;令初始位置随机的偏离差分划分网格的格子上,初始速度为零;令初始位置随机的偏离差分划分网格的格子上,初始速度也是从玻尔兹曼分布随机抽样得到。 第三步 趋于平衡计算。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给定后就可以解运动方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但这样计算出的系统是不会具有所要求的系统的能量,并且这个状态本身也还不是一个平衡态。 为使得系统平衡,模拟中设计一个趋衡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增加或者从系统中移出能量,直到持续给出确定的能量值。我们称这时的系统已经达到平衡。这段达到平衡的时间成为驰豫时间。 分子动力学中,时间步长的大小选择十分重要,决定了模拟所需要的时间。为了减小误差,步长要小,但小了系统模拟的驰豫时间就长了。因此根据经验选择适当的步长。如,对一个具有几百个氩气Ar分子的体系,lj势函数,发现取h为0.01量级,可以得到很好的相图。这里选择的h是没有量纲的,实际上这样选择的h对应的时间在10-14s的量级呢。如果模拟1000步,系统达到平衡,驰豫时间只有10-11s。 第四步 宏观物理量的计算。实际计算宏观的物理量往往是在模拟的最后揭短进行的。它是沿相空间轨迹求平均来计算得到的(时间平均代替系综平均)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神经基础)

·生理心理学 ·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神经基础) (Ⅱ类范式) 大家都知道,记忆的3个步骤——感觉登记、STM、LTM——构成了记忆的信息加工观点。记忆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在脑中都有其独特的结构。举个例子:观察者面向东,被观察者面向南,此时被观察者脑的横断面是这样的——从额叶到皮层运动区顺时针——额叶(储存语义和情节记忆)、前额叶皮层(参与短时记忆的储存)、颞叶(参与长时语义和情节记忆的整合和存储,对短时记忆中新材料的加工也起作用)、杏仁核(对于新情绪记忆信息的整合非常关键)、海马(在整合新的长时语义和情节记忆中有关键作用)、小脑(在程序性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皮层运动区(参与程序性记忆)。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研究表明,形象记忆通常优于词汇记忆,这是因为我们经常既以语言又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形象,而词通常只是以语音形式存储的。对形象的双编码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形成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的心理图画对学习会很有帮助。 )长时记忆 关于启动现象的研究也揭示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不同。例如,可能给你看一串词,其中包括tour这个词,但是没有告诉你要记住其中的任何一个词。然后,可能再给你一串词的片段,包括_ou_,并要求你填补空白组成新词。在这种情况下,你极有可能会写下tour而不是four、pour和sour,尽管这些都像tour一样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没有要求你记住tour 这个词,但是只是看过它就能启动你去写出他。 序列位置效应揭示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长时记忆的保持: 机械复述,具体来说,没有任何学习目的的重复一般对后来的回忆不会产生效果。 精细复述,需要你把新信息与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有时,这需要对你想要记住的东西进行抽象、形象化或概念化的思维。有学习目的的重复有时对于在LTM中存储无意义信息很有用。但是对于有意义的材料来说,更有效的途径是精细复述。 图式,精细复述这种想法的一个变体是图式的概念。一个图式就是存储在记忆中并使你希望以某种方式组织经验的事件、客体、情境、人、过程或者关系的心理表征。图式可以提供一个未来信息可以匹配的框架,也可以影响你对某个事件的注意程度,并因此影响你对该事件的记忆。 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高度组织的和相互参照的,就像图书馆的目录系统。我们对信息的组织越精细,我们以后提取出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 存储情绪体验 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存储像生理的和心理的创伤这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这些记忆可能会在多年以后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我们对这些经验并没有意识的记忆。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性记忆是如此强大和痛苦,比如战争、虐待和恐怖主义造成的情绪性记忆。他们会导致一种叫做创伤后压力障碍(PTSD)的情绪异常。患有PTSD的人会出现高度的焦虑和记忆。我们有时会在噩梦中重历创伤事件和惊恐状态,其他PTSD患者则会表现出抑郁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可能无法找到其难过的确切原因。有时,很微小的如起初经受创伤时出现的气味构成的线索都会引发回忆。PTSD和其他强烈的情绪记忆会在无意识中对行为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心理学:以身心关系为基本命题,研究心理现象的生 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现象。 P1 2.“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 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无论强弱均给出同样幅值的脉冲发放。P20 3.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 P22 4.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的 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P23 5.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P11 6.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这类参与从 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 P23 二、简答题 1.简述条件反射三原则。P3

顶叶:负责躯体的各种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与听觉关系密切岛叶:与味觉有关 2.边缘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P17 边缘叶与皮下层的脑结构,如:丘脑、下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 3.间脑由哪些部分构成?P18 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 4.网状结构包括哪些上行和下行系统? 5.什么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18-19 6.什么是神经过程,它们的运动规律有哪些?P19 7.神经递质的四种不同命运。P22 8.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化学机制。P23 9.试谈巴甫洛夫关于一只狗重的分类。 10.什么是神经冲动?试总结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中有 哪些电学表现形式。 11.试总结神经冲动传递的化学基础。 12.大脑自发电活动是怎样产生的? 13.什么是事件相关电位?

【学术讲坛】分子动力学介绍

【专业】计算物理 【研究方向】分子动力学模拟 【学术讲坛】 1、分子动力学简介: 分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是研究凝聚态系统的有力工具。该技术不仅可以得到原子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观察到原子运动过程中各种微观细节。它是对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有力补充。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和药物设计等。经典MD模拟,其系统规模在一般的计算机上也可达到数万个原子,模拟时间为纳秒量级。2006年进行了三千二百亿个原子的模拟(IBM lueGene/L)。 分子动力学总是假定原子的运动服从某种确定的描述,这种描叙可以牛顿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方程所确定的描述,也就是说原子的运动和确定的轨迹联系在一起。在忽略核子的量子效应和Born-Oppenheimer绝热近似下,分子动力学的这一种假设是可行的。所谓绝热近似也就是要求在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的每一瞬间电子都处于原子结构的基态。要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就必须知道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我们一般采用经验势来代替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如 Lennard-Jones势、Mores势、EAM原子嵌入势、F-S多体势。然而采用经验势必然丢失了局域电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强相关作用信息,即不能得到原子动力学过程中的电子性质。 详细介绍请见附件。 2、分子模拟的三步法和大致分类 三步法: 第一步:建模。包括几何建模,物理建模,化学建模,力学建模。初始条件的设定,这里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二步:过程。这里就是体现所谓分子动力学特点的地方。包括对运动方程的积分的有效算法。对实际的过程的模拟算法。关键是分清楚平衡和非平衡,静态和动态以及准静态情况。 第三步:分析。这里是做学问的关键。你需要从以上的计算的结果中提取年需要的特征,说明你的问题的实质和结果。因此关键是统计、平均、定义、计算。比如温度、体积、压力、应力等宏观量和微观过程量是怎么联系的。 有了这三步,你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分子动力学专家了。推而广之,其实所谓的介观模拟,蒙特卡罗模拟、有限元模拟都是一个道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其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分子动力学作业概要

分子动力学(MD) 1 分子动力学(MD)基础 1.1 MD分类 1.2 MD简介 1.3 MD适用范围 2 分子动力学运动方程数值求解 2.1 基础知识 2.1.1 运动方程 2.1.2 空间描述 2.1.3 最小作用量原理 2.1.4 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 2.1.5 哈密顿(Hamilton)方程 2.2 粒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2.2.1 Verlet算法 2.2.2 欧拉(Euler)预测—矫正公式 2.2.3 Gear预测—矫正方法 3 分子动力学原胞与边界条件 3.1 分子动力学原胞 3.2 边界条件 3.2.1 自由表面边界 3.2.2 固定边界 3.2.3 柔性边界 3.2.4 周期性边界 4 势函数与分子力场 4.1 势函数 4.1.1 两体势 4.1.2 多体势 4.2 分子力场 4.2.1 分子力场函数的构成

4.2.2 常用力场函数和分类 5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步骤 5.1 设定模拟所采用的模型 5.2 给定初始条件 5.3 趋于平衡计算 5.4 宏观物理量的计算 6 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 6.1 系综 6.2 微正则系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6.3 正则系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分子动力学(MD)基础 1.1MD分类 微正则系综(VNE) 正则系综(VNP) 平衡态MD 等温等压系综(NPT) 经典MD 等焓等压系综(NPH) 巨正则系综(VTμ) 非平衡态MD 量子MD 1.2分子动力学(MD)简介 分子动力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求解多体问题的重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为确定性模拟方法,广泛地用于研究经典的多粒子体系的研究中,是按该体系内部的内禀动力学规律来计算并确定位形的转变。 分子动力学方法是通过建立一组分子的运动方程,并通过直接对系统中的一个个分子运动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每个时刻各个分子的坐标与动量,即在相空间的运动轨迹,再利用统计计算方法得到多体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从而得到系统的宏观性质。 在分子动力学中,粒子的运动行为是通过经典的Newton运动方程所描述。系统的所有粒子服从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它的动力学方程就是从经典力学的运动方程——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和哈密顿(Hamilton)方程导出。 1.3适用范围 原则上,分子动力学方法所适用的微观物理体系并无什么限制。这个方法适用的体系既可以是少体系统,也可以是多体系统;既可以是点粒子体系,也可以是具有内部结构的体系;处理的微观客体既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其它的微观粒子。 实际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和随机模拟方法一样都面临着两个基本限制: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接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它能够极大的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有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动力学是一门结合物理,数学和化学的综合技术。分子动力学是一套分子模拟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依靠牛顿力学来模拟分子体系的运动,以在由分子体系的不同状态构成的系统中抽取样本,从而计算体系的构型积分,并以构型积分的结果为基础进一步计算体系的热力学量和其他宏观性质。 这门技术的发展进程是: 1980年:恒压条件下的动力学方法(Andersenの方法、Parrinello-Rahman法) 1983年: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Gillan and Dixon) 1984年:恒温条件下的动力学方法(能势‐フーバーの方法) 1985年: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法(→カー?パリネロ法) 1991年:巨正则系综的分子动力学方法(Cagin and Pettit). 最新的巨正则系综,即为组成系综的系统与一温度为T、化学势为μ的很大的热源、粒子源相接触,此时系统不仅同热源有能量交换,而且可以同粒子源有粒子的交换,最后达到平衡,这种系综称巨正则系综。 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第一步是确定起始构型,一个能量较低的起始构型是进行分子模拟的基础,一般分子的其实构型主要是来自实验数据或量子化学计算。在确定起始构型之后要赋予构成分子的各个原子速度,这一速度是根据玻尔兹曼分布随机生成,由于速度的分布符合玻尔兹曼统计,因此在这个阶段,体系的温度是恒定的。另外,在随机生成各个原子的运动速度之后须进行调整,使得体系总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动量之和为零,即保证体系没有平动位移。 由上一步确定的分子组建平衡相,在构建平衡相的时候会对构型、温度等参数加以监控。 进入生产相之后体系中的分子和分子中的原子开始根据初始速度运动,可以想象其间会发生吸引、排斥乃至碰撞,这时就根据牛顿力学和预先给定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势来对各个例子的运动轨迹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体系总能量不变,但分子内部势能和动能不断相互转化,从而体系的温度也不断变化,在整个过程中,体系会遍历势能面上的各个点,计算的样本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抽取的。 用抽样所得体系的各个状态计算当时体系的势能,进而计算构型积分。 作用势的选择与动力学计算的关系极为密切,选择不同的作用势,体系的势能面会有不同的形状,动力学计算所得的分子运动和分子内部运动的轨迹也会不同,进而影响到抽样的结果和抽样结果的势能计算,在计算宏观体积和微观成分关系的时候主要采用刚球模型的二体势,计算系统能量,熵等关系时早期多采用Lennard-Jones、morse势等双体势模型,对于金属计算,主要采用morse势,但是由于通过实验拟合的对势容易导致柯西关系,与实验不符,因此在后来的模拟中有人提出采用EAM等多体势模型,或者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拟合二体势函数。但是对于二体势模型,多体势往往缺乏明确的表达式,参量很多,模拟收敛速度很慢,给应用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一般应用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拟合势函数的L-J,morse等势模型的应用仍非常广泛。 分子动力学计算的基本思想是赋予分子体系初始运动状态之后,利用分子的自然运动在相空间中抽取样本进行统计计算,时间步长就是抽样的间隔,因而时间步长的选取对动力学模拟非常重要。太长的时间步长会造成分子间的激烈碰撞,体系数据溢出;太短的时间步长会降低模拟过程搜索相空间的能力,因此一般选取的时间步长为体系各个自由度中最短运动周期的十分之一。但是通常情况下,体系各自由度中运动周期最短的是各个化学键的振动,而这种运动对计算某些宏观性质并不产生影响,因此就产生了屏蔽分子内部振动或其他无关运动的约束动力学,约束动力学可以有效地增长分子动力学模拟时间步长,提高搜索相空间的能

分子动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汇总

分子动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条件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固休的休相结构,表面问题,界面问题以及薄膜形成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材料科学 1引言 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anmica,简称MD)用于计算以固体、液体、气体为模型的单个分子运动,它是探索各种现象本质和某些新规律的一种强有力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具有沟通宏观特性与微观结构的作用,对于许多在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上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做出一定的解释[1]。MD方法不要求模型过分简化,可以基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排列和运动的模拟结果直接计算求和以实现宏观现象中的数值估算。可以直接模拟许多宏观现象,取得和实验相符合或可以比较的结果,还可以提供微观结构、运动以及它们和体系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极其明确的图象[2]。MD以其不带近似、跟踪粒子轨迹、模拟结果准确[3],而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在物理、化学、材料、摩擦学等学科及纳米机械加工中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本文主要评述MD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许多重要的微观结构的信息难以得到,如,对于由液态金属快速凝固的非晶转变过程,其微观结构的瞬时变化根本无法用实验仪器去测量。理论分析、实验测定及模拟计算已成为现代材料科学研究的3种主要方法[2]。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计算的地位日渐突显。计算机模拟可以提供实验上尚无法获得或很难获得的信息。虽然计算机模拟不能完全取代实验,但可以用来指导实验的进行,从而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介绍。 2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分子动力学将连续介质看成由N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粒子系统,各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通过量子力学势能函数求导得出,忽略量子效应后,运用经典牛顿力学建立系统粒子运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粒子在相空间的运动轨迹,然后由统计物理学原理得出该系统相应的宏观动态、静态特性。图1所示是MD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资料串讲笔记二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资料串讲笔记二 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有些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人类对这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历程。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把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确定为多动症。 50年代,发现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并不是这类儿童行为问题中的重要共性,有人提出这些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儿童早期或产程中,脑受到轻度损伤而造成的,称轻度脑损伤。 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手册1980年将这类儿童行为问题归类为注意缺陷障碍,认为注意缺陷是这类儿童共同的突出问题。这类儿童的主动性,随意注意能力极弱而被动性不随意过程过度活跃,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分散注意力。 第五章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什么是联想学习、种类、特点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6 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1.记忆痕迹理论:①短时记忆——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长时记忆——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 ②1小时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痕迹转变为长时记忆痕迹的必需时间。③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有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突触的增多或增大。 2.海马的记忆功能:海马是端脑内一个特殊的古皮层结构,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底壁,形似海马而得名。海马不仅与学习记忆有关,还参与注意、感知觉信息处理、情绪和运动等脑调节机制。 3.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①帕帕兹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②三突触回路(下面): 3.三突触回路的特性,为什么成为长时记忆的基础?(长时程增强效应及其形态基础和理论意义) ①三突触回路:三突触回路始于内侧嗅区皮层,这的神经元轴突形成传通回路,止于齿状回颗粒树突,形成第一个突触联系;齿状回颗粒细胞轴突形成苔状纤维与海马CA3锥体细胞树突形成第二个突触联系;CA3区锥体细胞轴突发出侧支与CA1区锥体细胞发生第三个突触

联系,再有CA1锥体细胞发出向内侧嗅区的联系。②三突触回路的特性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特性,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③长时程增强(LTP)指电刺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长时增强,说明电刺激穿通回路引起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后兴奋电位的LTP,因而这些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增加。LTP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④所以,由短暂电刺激穿通回路所引起的三突触神经回路持续性变化,可能是记忆的重要基础。 4.间脑与柯萨可夫氏记忆障碍。 ①俄国精神病学家柯萨可夫氏认为长期酗酒造成的记忆障碍的特点是遗忘加虚构。慢性酒精中毒者最初出现轻微的顺行性遗忘,随后又出现逆行性遗忘。②顺行性遗忘: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逆行性遗忘: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情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③慢性酒精中毒者既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又丧失了对某些往事的记忆,而且对自己记忆力的这种严重变化又缺乏自知之明。面对别人提问时,竟不自觉编造谎言以虚构内容填补记忆空白。这些谎言大都是过去的记忆内容。病情继续恶化的人脑子里的记忆几乎成了空白,连自己过去经历的重大事件也忘得一干二净。最后病人变得情感淡漠,对周围发生的事置若罔闻、麻木不仁。对自己记忆力的自知之明,称为元记忆。嗜酒说谎者是元记忆发生了障碍。③间脑损伤的病人远事记忆也遭到破坏;海马损伤的病人远事记忆却保持良好。

分子动力学介绍

1、分子动力学简介: 分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计算机模拟的实验方法,是研究凝聚态系统的有力工具。该技术不仅可以得到原子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观察到原子运动过程中各种微观细节。它是对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有力补充。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和药物设计等。经典MD模拟,其系统规模在一般的计算机上也可达到数万个原子,模拟时间为纳秒量级。 分子动力学总是假定原子的运动服从某种确定的描述,这种描叙可以牛顿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方程所确定的描述,也就是说原子的运动和确定的轨迹联系在一起。在忽略核子的量子效应和绝热近似(Born-Oppenheimer)下,分子动力学的这一种假设是可行的。所谓绝热近似也就是要求在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的每一瞬间电子都处于原子结构的基态。要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就必须知道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我们一般采用经验势来代替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如Lennard-Jones势、Mores势、EAM原子嵌入势、F-S多体势。然而采用经验势必然丢失了局域电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的信息,即不能得到原子动力学过程中的电子性质。

2、分子模拟的三步法和大致分类 三步法: 第一步:建模。包括几何建模,物理建模,化学建模,力学建模。初始条件的设定,这里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二步:过程。这里就是体现所谓分子动力学特点的地方。包括对运动方程的积分的有效算法。对实际的过程的模拟算法。关键是分清楚平衡和非平衡,静态和动态以及准静态情况。 第三步:分析。这里是做学问的关键。你需要从以上的计算的结果中提取年需要的特征,说明你的问题的实质和结果。因此关键是统计、平均、定义、计算。比如温度、体积、压力、应力等宏观量和微观过程量是怎么联系的。 大致分类: 2.1电子模拟(量化计算,DFT) 量子化学计算 一般处理几个到几十个原子 常见软件:GAUSSIAN,NWCHEM等 密度泛函(DFT) 可以算到上百个原子 常见软件:V ASP 2.2分子模拟(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 2.2.1分子级别的模拟 以分子的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采用经验性的分子间作用函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