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

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
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

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

周 妍1 唐世斌1,* 谈燕君1 贺 勇2 王永欣2

【摘 要】摘要:概述工业废弃地、后工业景观概念及韩国后工业景观设计方式,分析探讨了旧净水厂改造为仙游岛公园的设计方案、兰芝岛垃圾山生态修复工程和世界杯公园建设历程。总结韩国首尔改造废弃地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广东园林

【年(卷),期】2012(034)005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工业废弃地;后工业景观;仙游岛公园;世界杯公园;韩国

1 工业废弃地与后工业景观概述

1.1 工业废弃地与后工业景观

工业废弃地是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工业的衰退导致工业废弃地日趋增多。

在探索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方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利用景观的手法来处理这一问题的大胆尝试,后工业景观应运而生。后工业景观是指在工业遗存的基础上,采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对工业元素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通过对场地功能的全新置换,以改善环境为主要目标所营造出的具有鲜明特征和场所记忆的新景观[2]。

1.2 韩国的后工业景观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韩国传统工业逐渐衰退,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西方国家开展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的改造较早,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也日趋完善。韩国借鉴了欧美国家新颖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设计思想,取其精华,并将其与本国的景观相结合。另外,随着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和汉江复兴计划的兴起,韩国首尔相继进行了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实践,将其后工业景观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 案例一 仙游岛公园

2.1 设计目标及理念

仙游岛公园位于仙游岛,古时候环境优美,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了废弃的净水厂。2000年,首尔政府决定将仙游岛改造成为一个生态公园。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块成为一个集教育、展览

论韩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

论韩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 一、韩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韩国城市规划的正式形成是在1971年,但当时所形成的城市规划受到来自总统、中央政府强权的影响。随着1988年开始实行的地方自治制的出现,居民的参与成为制度化,城市规划逐步进入正规轨道。韩国城市规划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所构成。 1、土地利用规定 土地利用规定是由地域、地区及区域规定所构成。汉城等大城市及地方小城市规划的详细程度均有不同。 首先,地域规定是以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公共福利水平为目的而制定,一般分为居住地域、商业地域、工业地域、绿地地域四类。各地域用途再细分为三个内容(如居住地域细分为专用居住地域、一般居住地域和准居住地域。 其次,地区规定是为了增强公共安全和城市职能而制定,包括风景地区、美观地区、高度地区、防火地区、教育与研究地区、业务地区、港口地区、保护地区、特定街区建设地区、停车场建设地区、空港地区等14个。 再次,区域规定是在1971年的法律中新设的,包括以下四个类型。一是特定设施限制区域,是指为了避免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中,限制一定规模以上的工厂、学校、中央批发市场等布局的区域。二是市街化调整区域,是指为了防止城市的无序市街化而实现城市的有计划分阶段的开发,在一定期间内保持市街化的区域。三是开发限制区域,是指用绿色带来防止城市的无序扩散,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确保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而限制开发的区域;另外,根据国防及安全角度认为有必要限制开发的区域,在开发以及建筑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四是城市开发预定区域,是指为缓解城市的入口及产业集中、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为目的而确定的市街化预定区域。 2、关于城市规划的事业法 在1966年制定的土地区划整理法和1976年制定的城市再开发法屑于城市规划相关的事业法。但是,土地区划整理做为把巨大开发利益转化为私有化的手段,逐步成了社会问题。因此,在1980年制定了宅地开发促进法,在大城市替代区划整理事业,大规模城市开发是由“公性”主体收购的方式实行。另外,做为促进工业化政策,制定了关于工业团地和住宅地开发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开发促进法,并利用在昌元等地的开发上,而现在都改成关于产业布局及开发的法律。 3、开发诱导 现在所谓诱导型开发较少,出现以汉城江北的市中心为对象的城市设计制度。城市设计制度是根据韩国建筑法第八条第二项,在1980年汉城市的建筑条例中制定的,当沿着汉城的干线公路建设公开工地、与地下道的接续、空中停车场(sky parking)等设施时,提供适当的优惠。此后,还可以采取提供优惠并努力设置有盖通道(arcade)等做法。 二、韩国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及对策 1.防止大城市的集中的分散政策 第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关于如何有计划地分散城市职能,并避免大城市和特定区域集中的问题。特别是人口、公司等向首都团一极的集中很明显(表1)。因此,重点放在实施均衡的国土开发政策和首都圈的分散政策上。 (1)绿色带政策 为了控制无序扩大的市街地,保护近郊的优良农地,形成区分(compart)的市街地的规划,

韩国首尔的公共交通建设

一、城市背景 首尔市是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自治团体“特别市”,面积605.4平方公里,占韩国国土面积的0.6%。汉河穿过整个城市,将其划分为GANGBUK(旧城)和GANGNAM(新城)两部分,首尔市共有25个区、522个洞,曾经举办过1988年亚运会、1998年奥运会及2002年足球世界杯。 截至2007年年底,整个大都市区人口为2410多万(包括:首尔市、仁川和永济地区)。其中,首尔市人口1000多万,占城市总人口的45%,人口密度约为1.7万人/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为1940亿美元,平均每户家庭月收入3700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GDP排名中,名列第11位;在世界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27位。 二、公共交通发展沿革 (一)2004年改革前状况 首尔于1953年开通第一条公共交通线路后,几十年来大量公共交通服务由私人运营商承担。这些经营者具有线路设立、运营安排、服务规范等事项的决定权,政府只保留票价的制定权,但承担对私人公共交通公司的补贴,以防止减少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和公司破产。在这种放松管制模式下,公共交通服务较差,存在两个明显问题:一是争抢客源引发严重的恶性竞争;二是线网整合性差,公共交通网络功能难以发挥。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地铁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以及道路交通拥堵的加剧,公共汽电车运行准点率更是难以保证,服务质量明显下降,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地铁和私家车。2002年,在地铁、公共汽电车、小汽车、出租车4种出行方式中,公共汽电车出行由1980年的68%下降到27.6%。公共汽电车运营公司数量在推行改革后减少,这其中虽有政府强化线网整合原因,但主要还是市场萎缩使部分经营者无奈退出公共汽电车服务领域。与此同时,首尔市财政补贴额却由1999年的900万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 (二)2004年改革目标和措施 2004年7月1日起,首尔开始实施全面系统的公共交通改革,力求通过推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管理创新。公共交通改革的主要目标:实施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扎实推进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公共交通核心资源,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时间、空间的覆盖密度和经济、方便、舒适性的服务深度,增强公共交通的核心竞争力,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59.5%提高到70%作为核心目标。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收回公共交通线路、服务标准、运营计划等决策权,保留私人公共交通公司,实现了公共交通规制政策的重大转变。构建起以“线路连接为导向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一个以干线为主要客流通道、支线连接城市内外各个区域,换乘枢纽作为衔接点的高效便捷的4层级线网结构。引进了整合公共交通和地铁服务的统一协调的票价结构,由一票一乘制改为一票多乘制,允许在公共交通线路之间以及地铁与公共交通之间免费换乘。建立完善了政府补贴和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对服务质量考核好的公共交通企业,在满足企业

韩国首尔城市规划做法

以韩国首尔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城市建设的相关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韩国首都圈的规划建设、新城开发、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以及对韩国首尔的城市建设及规划系统进行概括。 韩国首都首尔(Seoul,旧译“汉城”)地处朝鲜半岛中部,因位于汉江之北,古称“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汉城的英文名字按韩国语固有词发音用SEOUL标记,意为“首都”。2005年,在市政府推动下,汉城的中文译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汉城”改为SEOUL的谐音“首尔”。 作为韩国首都,首尔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以首尔为中心的70km以内的首尔特别市、仁川直辖市、京畿道行政区及其下属的64个次级地方行政区,组成“首都圈”,总面积1.18万km2,仅占韩国总面积的12%,但韩国近5000万人口中的一半生活在“首都圈”内,韩国7成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来自“首都圈”。 韩国首都圈的形成始于1960年代韩国工业化快速启动时期,197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1990年代趋于成熟稳定。在这40年的时间里,首都圈经历了中心集聚快速发展、中心限制稳定发展、中心扩散外围发展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建设成果不断巩固,首都圈从首尔的一城独大发展到区域的整体崛起,从人口、产业等的中心集聚发展到区域均衡布局,同时,通过举办1988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整个区域的市政、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都大幅改善和提升。到1990年代,首都圈的城市化率达96%,集中了全国约一半的人口。韩国首都圈已成为东亚地区著名的超级大都市圈之一,是韩国区域经济的龙头、区域发展的楷模,在韩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韩国首都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借鉴 韩国首都圈经过不断发展探索和创新实践,都市圈发展理念更为成熟,发展措施更加得力,首都圈的整体规划建设水平高、成效显著,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1 注重“科学引导”,疏解首都城市压力,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把首都圈作为一个整体,采用职能分散、区域限制等,科学引导首都城市扩散功能,疏解压力。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⑴分散政策 工厂分散。韩国政府在《国土综合开发计划(1972~1981)》的“首都圈整备开发基本构想”中就提出过工厂的分散,在1977年《首都圈人口再布局计划》中得到落实,之后在1982制定的《首都圈整

走向公交都市_浅析韩国首尔之路

江苏城市规划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2年第5期总第210期 栏目主持: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王树盛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in Jiangsu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in Jiangsu 走向公交都市———浅析韩国首尔之路 2011年11月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 《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随后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1—2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公交都市和若干个国内领先的国家公交都市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具体指标要求——— 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45%以上;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40%以上。目前,交通运输部与深圳市签订了共建国家首个“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公交都市”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方向。 “公交都市”一词是罗伯特·瑟夫洛在其著作《公交都市》中提出的,对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等城市的公交发展历程、发展特征进行了解读,虽然囿于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的差异而不宜对“公交都市”给出统一的衡量标准,但为我们公交都市的建设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引。而韩国首尔则是近十年来为世界所公认的成功升级“公交都市”的典型案例,现与前述的七个城市并称为“世界八大公交都市”。2005年7月,国际公共交通协会对首尔市公共交通改革成就进行了评估,高度赞扬了首尔市公交改革对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称之为亚洲“公交都市”的代表,其发展路径不失为我国公交 都市建设的好教材。 不妨让我们一起概略地总结下首尔向“公交都市”的蜕变历程。在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前,首尔的公共交通与我们目前许多城市面临的困惑是相似的:人口暴涨与城市规模扩张引发了出行需求的激增、小汽车的大量使用和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危机。1970年至2002年期间,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出行的总人数增长了5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出行距离增长,私家车迅速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2003年首尔拥有私家车的人数占全国的比例由1970年的0.2%急速上升到21.5%。相对比之下,公共交通的供应水平、服务水平、出行比例却急剧下滑并陷入恶性循环,虽然也零零碎碎地制定了一些鼓励公共交通发展的措施,但改观效果甚微,急剧增长的财政补贴却成了市政府的一大负担。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无法承受因交通需求变化带来的压力,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空气与噪声污染、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也在不断地在刺激着首尔市民的神经。据相关研究, 2003年仅交通拥堵成本就超过80亿美元, 占到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在种种压力和反复斟酌下,2003年首尔市政府下决心对公共交通进行“系统革命”,并明确了改革公交服务和限制私家车使用的双管齐下策略。尤其是在公共交通改革方案中创新了管理模式、重组了公交线网、设立了中央式公交专用车道、创新了运营技术,使公交系统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最终跃升为“公交都市”。 (1)全新的管理模式。改革前各公交公司线路的分配缺乏协调,恶性竞争严重,热线哄抢、冷线唯恐躲之不及,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影响了公交出行衔接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首尔市政府首先决定重新控制公交线路的分配权。此次改革收回了以前授予公交运营商制定线路和班次的权利,并成立公交系统改革公民委员会,统一对公交线路设置、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管理模式的改革是首尔迈 44

韩国首尔城市规划做法

以国首尔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城市建设的相关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国首都圈的规划建设、新城开发、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容,以及对国首尔的城市建设及规划系统进行概括。 国首都首尔(Seoul,旧译“汉城”)地处朝鲜半岛中部,因位于汉江之北,古称“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汉城的英文名字按国语固有词发音用SEOUL标记,意为“首都”。2005年,在市政府推动下,汉城的中文译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汉城”改为SEOUL的谐音“首尔”。 作为国首都,首尔是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以首尔为中心的70km以的首尔特别市、仁川直辖市、京畿道行政区及其下属的64个次级地方行政区,组成“首都圈”,总面积1.18万km2,仅占国总面积的12%,但国近5000万人口中的一半生活在“首都圈”,国7成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来自“首都圈”。 国首都圈的形成始于1960年代国工业化快速启动时期,197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1990年代趋于成熟稳定。在这40年的时间里,首都圈经历了中心集聚快速发展、中心限制稳定发展、中心扩散外围发展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建设成果不断巩固,首都圈从首尔的一城独大发展到区域的整体崛起,从人口、产业等的中心集聚发展到区域均衡布局,同时,通过举办1988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整个区域的市政、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都大幅改善和提升。到1990年代,首都圈的城市化率达96%,集中了全国约一半的人口。国首都圈已成为东亚地区著名的超级大都市圈之一,是国区域经济的龙头、区域发展的楷模,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国首都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借鉴 国首都圈经过不断发展探索和创新实践,都市圈发展理念更为成熟,发展措施更加得力,首都圈的整体规划建设水平高、成效显著,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1 注重“科学引导”,疏解首都城市压力,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把首都圈作为一个整体,采用职能分散、区域限制等,科学引导首都城市扩散功能,疏解压力。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⑴分散政策 工厂分散。国政府在《国土综合开发计划(1972~1981)》的“首都圈整备开发基本构想”中就提出过工厂的分散,在1977年《首都圈人口再布局计划》中得到落实,之后在1982制定的《首都圈整备

韩国首尔与中国深圳城市的规划建设

韩国首尔与中国深圳城市的规划建设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韩国首都首尔与中国深圳的规划建设、新城开发、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规划系统进行概括,以及韩国首尔的城市建设对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启迪。 关键词城市绿色空间; 规划; 设计; 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城市分区;首尔; 建筑;人文;深圳 1、首尔背景介绍 首尔市是韩国行政、经济、文化的中心,位于半岛中西部,临近西海岸的汉江下游,人口1000多万,始建于公元前18年,1394年李氏王朝定都于此。汉阳城的规划基本遵循周礼“考工记”中所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大体参照中国的长安和洛阳城建设。城郭有4座城门。“风水”理论也是影响汉阳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指示方位,王宫背山傍水,且从整体看有一条风水轴,独占风水宝地。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以来,首尔市政府先后进行了9次城市总体规划。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在汉城发展的历史中城市规划的作不可低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城市规划四个系统 包括特殊保护区、街道改造区、详细规划区、广域规划区、开发限制区和城市设计区。首尔市市区面积605.95km2,其中开发限制区有166.82km2,占27.6%。根据使用性质将首尔市用地分为四类: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城市绿地。共有13类,如风景区、城市景观区、限高区、防火区、保护区、维护区、机场、公寓、避灾区、城市设计区、人工休闲区、自然休闲区。包括52类街道和广场。 3.城市开发和保护 ⑴传统与现代交融 首尔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古”与“今”以奇妙的方式并存着——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汉江两岸的高级公寓星罗棋布,一派现代化都市景象;在三角山、冠岳山、仁旺山等名胜古迹,以及景福宫、德寿宫、昌德宫等420 余座寺庙处,在浓密的绿荫下,古老的宫殿、庙宇等与直入云霄的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呈现出既古老又现代的风貌。 ⑵首尔的建筑风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现代建筑全面体现现代主义风格。韩国的现代建筑在风格上并未受复古主义的影响,在功能、技术和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彻底的理性主

韩国行政规划详细

行政区划 现有1个特别市:首尔(汉城)特别市; 8个道(相当于省):京畿道、江原道(韩国只管理该道的三八线以南区域,线北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 6个广域市(相当于直辖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其中釜山是韩国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海港; 1个特别自治道:济州特别自治道. 道市名二级政区C2000 面积(km2) 首府 首尔(汉城)特别市25区9,853,972 606 中区 釜山广域市15区1郡3,655,437 751 莲堤区 大邱广域市7区1郡2,473,990 886 中区 仁川广域市8区2郡2,466,338 958 南洞区 光州广域市5区1,350,948 501 东区 大田广域市5区1,365,961 540 中区 蔚山广域市4区1郡1,012,110 1,056 南区 京畿道27市4郡13区8,937,752 10,136 水原市 江原道7市11郡1,484,536 16,536 春川市 忠清北道3市8郡2区1,462,621 7,433 清州市 忠清南道6市9郡1,840,410 8,590 大田广域市 全罗北道6市8郡2区1,887,239 8,047 全州市 全罗南道5市17郡1,994,287 11,956 光州广域市 庆尚北道10市13郡2区2,716,218 19,021 大邱广域市 庆尚南道10市10郡2区2,970,929 10,512 昌原市 济州道2市2郡512,541 1,846 济州市

首尔????? 行政区: 首尔特别市由25个区(?,Goo)、15,267个洞(?)、112,734个番地(??Beonji)所组成。有首尔市内地铁作为大众交通工具联系这些地区。(区名按照韩文字母顺序排列) ???江南区Gangnam-gu ???江东区Gangdong-gu ???江北区Gangbuk-gu ???江西区Gangseo-gu ???冠岳区Gwanak-gu ???广津区Gwangjin-gu ???九老区Guro-gu ???衿川区Geumcheon-gu ???芦原区Nowon-gu ???道峰区Dobong-gu ????东大门区Dongdaemun-gu ???铜雀区Dongjak-gu ???麻浦区Mapo-gu ????西大门区Seodaemun-gu ???瑞草区Seocho-gu ???城东区Seongdong-gu ???城北区Seongbuk-gu ???松坡区Songpa-gu ???阳川区Yangcheon-gu ????永登浦区Yeongdeungpo-gu ???龙山区Yongsan-gu ???恩平区Eunpyeong-gu ???钟路区Jongno-gu ??中区Jung-gu ???中浪区Jungnang-gu 江南区(首尔) 江南区(朝鲜语???,罗马拼音Gangnam-gu)是大韩民国首都首尔的一个行政区,位于汉江以南。江南区是首尔的重要商业地区,新沙、驿三、论岘、三成都是不少跨国企业的办公室所在地。狎鸥亭是本地著名的高级时装集中地,论岘洞是不少电影公司的所在地。 地理 全区面积39.55平方公里,北部近岸是平地或填海地,或有部份小山丘;而南部是山区。东面以炭川为界与松坡区相接;连接汉南大桥及新沙洞汉南大路南段与瑞草区良才洞的江南大路是本区与瑞草区的分界线;南面沿着九龙山、大母山与瑞草区及京畿道城南市相邻,北面隔汉江与龙山区和城东区相望。 人口 根据2000年的统计,本区有户籍171,002户,人口521,842人。 行政区划 截至1995年1月11日,江南区合共分为26个行政洞、15个法定洞,之后各行政洞间的边界未有改变。 历史沿革 现时的江南区,在李氏朝鲜时代包括有京畿道广州郡(???)大旺面的一部分地

首尔城市形象推广战略与实践

首尔城市形象推广战略与实践 作者:未知来源:城市文化网添加日期:09年10月09日 首尔(汉城)是东亚重要的国际性都市,曾举办过1988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有着深厚的城市品牌资产沉淀;作为韩国经济奇迹的引擎及缩影,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她与中国城市还有着鲜明的文化同源性。 基于此,笔者曾专赴首尔特别市政府城市营销担当官室、首尔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访问,试图整合其前沿的城市营销理论和实践,并加以创新和提升,从而为我国内地的城市营销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援。 20年营销城市脉络 首尔市市长李明博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还在半个世纪以前我们曾经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万丈深渊中起步。那时候环境十分恶劣,前途一片渺茫。但我们还是用空手实现了…汉江奇迹?,实现了经济成长和民主。”这段饱含感情的致辞,是首尔崛起历史及现实状况的高度浓缩和真实写照。 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社会之一的韩国,从1962年开始认真着手发展经济。在不到40年之中,韩国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到2004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上升至世界第10位。其中,首尔首都圈集中了约70%的国家经济总量。 20世纪80年代,首尔主办了两次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使城市形象得到空前的提升。1986年,首尔申办1988年奥运会并主办同年的第10届亚运会,是首尔城市营销的坚实起点。从此,首尔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并抓住了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机会。克服了政治危机的重重困难,大力解决环境污染和城市建设,特别是积极推进汉江综合开发工程,不仅修建了蓄水池和河岸,还修建了汉江边城市高速公路。 1988年首尔奥运会对韩国经济起飞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韩国利用举办奥运会把汉江北岸发展了起来。韩国因为举办奥运会,当年就使经济出现了12.4%的增长。198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首尔奥运会给予韩国的政治影响和精神力量更加强烈。 上世纪90年代,首尔的城市营销继续推进,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新规划,开始致力于把首尔建设成东北亚的枢纽城市。期间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事件是1994年首尔定都60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以及1999年承办第4届亚欧工商论坛。 进入21世纪,首尔的城市营销开始快速发展,短短的几年里便实现了由城市促销向战略性、制度化的城市营销的质的跃迁。2000年,城市营销的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市长讲话和政府文件中,成为首尔城市营销迈向正规化的一个标志。 2002-2004年,是首尔城市营销突飞猛进的3年。在此期间,建设“温馨的首尔、以人为本的首尔和充满活力的首尔”以及再创“首尔神话”,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营销目标。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世界大都市协会首尔总会以及2003年的清溪川复原工程,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首尔城市营销再次吸引全球注意力的重大营销事件。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首尔设计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