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试用稿)

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试用稿)

目录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0

1.1 主要内容 0

1.2 适用范围 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

3 术语和定义 (1)

3.1 海域使用 (1)

3.2 利益相关者 (1)

3.3 纵向 (1)

3.4 横向 (1)

4 总则 (1)

4.1 监测目的 (1)

4.2 监测重点 (2)

4.3 动态监测方案设计的总体要求 (2)

5 动态监测项目、内容、范围和技术要求 (3)

5.1 岸线变化监测 (3)

5.2 地形测量 (4)

5.3 海洋水文泥沙观测 (5)

5.4 海洋环境监测 (6)

5.5 吹填溢流口悬浮泥沙监测 (7)

5.6 海域使用现状影响调查 (7)

6 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7)

7 监测报告的编写 (8)

7.1 前言 (8)

7.2 监测区域及监测内容 (8)

7.3 填海工程概况 (8)

7.4 监测结果分析 (8)

7.5监测结论与对策、建议 (9)

8 附则 (9)

8.1 监测方案调整 (9)

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要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填海项目施工期海洋水文动力、水下地形、海洋环境以及海域使用等动态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方法。包括监测内容、范围、技术方法和监测报告的编写等。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内的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HY070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技术规范

GB 1750—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T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2007 海洋监测规范

GB/T 19485-2004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海籍调查规程国海管字[2008]273号

海域勘界技术规程国海管字[2002]139号2002年4月27日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海域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3.2 利益相关者

与项目用海有直接或间接连带关系或者受到项目用海影响的开发、利用者。

3.3 纵向

平行于海岸线方向或潮流主流方向的方向。

3.4 横向

垂直于海岸线或潮流主流方向的方向。

4 总则

4.1 监测目的

通过填海项目施工对海域资源、环境及使用产生影响的动态监测,了解和掌握填海项目施工过程对海洋水文动力、水下地形、海洋环境及海域使用等影响,

并评价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验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有关预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4.2 监测重点

根据填海项目的规模和施工工艺,填海海域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海域使用现状以及海洋环境特征,制定动态监测目标和监测重点,达到有效监测的效果。

——对海洋水文动力和泥沙运动的影响,以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为监测重点。

——对海岸线和岸滩冲淤变化的影响,以海岸线及工程附近海域和取沙区的地形变化为监测重点。

——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环境影响,以吹填溢流口和挖泥区的水质(尤其是悬浮泥沙)、沉积物环境和底栖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变化为监测重点。

——对周边海域用海的影响,应考虑其相应的资源环境特点,选取对应的环境指标,作为监测重点。

4.3 动态监测方案设计的总体要求

4.3.1 历史资料的使用

在制定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方案之前,应尽量收集和仔细研究工程海域的历史资料,但所选用的历史资料应当是具有相应海洋监测资质的监测调查机构在近4年内所获得的监测调查资料数据。

4.3.2 填海项目工程施工情况调查

——填海项目业主单位及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批准情况;

——填海项目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审查部门、专家意见和审查结论;

——填海项目的工程设计报告及相关图纸;

——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工程量及施工进度安排等资料;

——填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情况及专家意见。

4.3.3 动态监测站位和指标的选取原则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站位和监测指标的选取应以达到监测目的和实现监测目标为首要选取原则。

——站位与参数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该填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时的监测站位保持一致,以利于工程前后的对比性分析。

——制定监测方案,应充分考虑该填海项目论证时对海洋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结果,以使监测结果可以对预测进行验证。

——制定监测方案和实施监测过程时,所选用的采样、检测、分析、计算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尽可能与所选用的历史资料(尤其是海域使用论证的历史资料)保持一致或相近,避免因所选方法和手段的差异而造成评价结果的混乱和出现前后矛盾的评价结果。

4.3.5 动态监测范围

动态监测的范围应大于原海域使用论证时分析预测的影响范围。

4.3.6 相关社会调查

在填海项目可能影响到的海域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海类型、规模、位置、产值等。

5 动态监测项目、内容、范围和技术要求

5.1 岸线变化监测

5.1.1 监测内容

填海项目施工造成海岸线的变化,施工期需定期进行工程海域岸线测量,并

给出工程施工过程岸线变化过程图。

5.1.2 监测范围

填海项目工程海域岸线,重点监测围填海所形成的人工新海岸线。

5.1.3 监测技术要求

执行《海籍调查规范》(国海管字[2008]273号)对工程海域形成的最终岸线进行边界测量。使用DGPS型差分信标机定位设备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工作,实时差分定位精度:平面<1米(95%置信度)。施工期根据测量条件参照《海籍调查规范》进行岸线测量。

自然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确定。包括围堤、码头、防波堤、护岸(坡)等多种用途的最终人工海岸线以人工构筑物向海一侧的外边缘线确定。

5.1.4 测量比例尺

测量比例尺为1:5000。

5.1.5 监测周期

根据围堤工程周期确定监测周期。工程周期1年内的,每2个月监测1次;工程周期1年以上的,每3个月监测1次。

5.2 地形测量

5.2.1 监测内容

填海施工可能造成工程区附近的岸滩冲淤变化,对周边的海洋开发活动产生影响。填海施工期间,应定期进行工程围堤附近岸滩地形测量,并给出工程前后的地形定量变化数据。

对施工过程中涉及采泥吹泥(或采砂吹砂)上滩的填海项目,监测泥砂开采

造成海底地形的变化以及附近泥砂回填对周边开发活动的影响。在泥砂开采期间,定期进行海底地形测量,并给出泥砂开采前后的地形定量变化数据。

5.2.2监测范围

填海工程区依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中主要冲淤变化区域和敏感区向外围延伸500m;泥砂开采区向外围延伸500m。

5.2.3测量比例尺

测量比例尺为1:5000。

5.2.4监测技术要求

按照《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17501-1998执行。

5.2.5监测周期

根据项目工程周期确定监测周期。工程周期1年内的,监测2次;工程周期1年以上的,每6个月监测1次。遇灾害性天气加密监测。

5.3 海洋水文泥沙观测

5.3.1 监测内容

填海项目施工可能产生工程区附近潮流流场和水体含沙量的变化以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填海施工期间,定期进行工程区附近海域水文泥沙测量,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文泥沙变化。

5.3.2监测范围

填海工程区沿主流向向两侧各延伸5Km,垂直主流向向两侧各延伸2Km;水文观测站位布设原则上不少于3个,工程区及其上、下游各布设1个。

5.3.3 监测项目

同步进行流速、流向和水体含沙量观测,同时采集沉积物进行沉积物粒径分

5.3.4 监测技术要求

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91执行。

5.3.5 监测周期

工程施工后每6个月监测1次,原则上安排在丰水期或枯水期的大潮期进行。

5.4 海洋环境监测

5.4.1 监测内容

填海项目施工过程对工程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填海施工期间,定期进行工程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并给出工程施工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对海域敏感区域的影响程度。

5.4.2 监测范围

动态监测的范围应不大于原海域使用论证时分析预测的影响范围;站位布设原则上与海域论证时的监测站位保持一致,站位个数不少于原监测站位的1/2,有吹填作业的填海项目站位需加密。

5.4.3 监测项目

常规水质监测内容为悬浮泥沙、油类、PH、溶解氧、COD、叶绿素a。根据填海项目特点,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监测项目。

填海工程区附近有底播养殖的需增加沉积物监测,监测内容为粒度、硫化物、有机质、油类、重金属。根据填海项目特点,可以适当增加相关项目。

5.4.4 监测技术要求

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91和《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

5.4.5 监测周期

工程施工后每6个月监测1次,安排在丰水期或枯水期;监测航次原则上要求进行大潮期监测,与水文泥沙观测同步。

5.5 吹填溢流口悬浮泥沙监测

5.5.1 监测内容

吹填溢流口处的悬浮泥沙。

5.5.2 监测技术要求

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执行。

5.5.3 监测周期

吹填作业前后各1次,作业中每月1次。

5.6 海域使用现状影响调查

5.6.1 调查内容

填海工程区附近海域的用海类型、用海人、用海面积、海域使用管理情况、用海效益、填海施工对其影响原因及程度。

5.6.2 技术方法

对填海海域附近海洋部门及当地用海人或用海户进行调访。

5.6.3 调访周期

填海施工期及结束后竣工验收前,每年1次。

6 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对监测工程海域取得的历史和现场调查资料、数据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执行。

应当建立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质量控制保证体系,采取全程质量控制手段,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7 监测报告的编写

7.1 前言

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目的,任务来源,工作内容以及需要说明的事项。

7.2 监测区域及监测内容

填海范围,监测范围,监测站位,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评价标准及方法等。

7.3 填海工程概况

填海项目业主、施工及监理单位、填海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及工程、工程量等情况。

7.4 监测结果分析

7.4.1填海项目工程对岸线的影响

对比填海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前后工程海域岸线变化,分析和计算填海工程对海域岸线变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7.4.2海洋动力及泥沙运动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填海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前后的的水文动力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填海工程引起海域流场变化和泥沙运动的改变,以及这种变化对海底地形、海岸动态和沉积物粒径所产生的影响。

7.4.3填海项目工程对岸滩冲淤的影响

对比填海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前后工程海域岸滩冲淤的定量变化数据,分析和计算填海工程对岸滩冲淤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对比填海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前后泥砂开采区的地形变化,分析泥砂开采造成海底地形变的影响范围和

程度。

7.4.4环境质量状况影响分析

对比填海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前后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对照水质和沉积物标准以及海洋敏感区保护目标,进行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7.4.5对海域使用现状的影响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确定的填海项目工程对海洋资源及环境影响范围,分析填海工程对周边已有用海的影响程度,确定利益相关者协调方案的落实程度。

7.5监测结论与对策、建议

根据动态监测资料,对照《填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给出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及对其它海洋开发活动的影响程度。从海域水文动力、岸滩冲淤方面确认填海工程造成或加剧海岸侵蚀或淤积时,则应报告主管部门,要求业主采取工程措施,减轻填海工程造成的海岸剧变;影响程度在资源和环境允许的范围内时,应提出减轻有害影响的对策建议,并提请业主采取相应措施。

8 附则

8.1 监测方案调整

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期间,应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及工程建设发生的变化,调整监测方案中的监测范围、项目和频次等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