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25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25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25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

二、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四、课时分配:2课时

Ⅱ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二、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师活动:

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放录象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

的情感教育。新课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学生活动: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聆听、思考、做笔记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

有的说:人是猴子变来的;

有的说:人是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神创论、进化论

类人猿的定义、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方式(略)观察图片、思考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总结、记笔记

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

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

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分组游戏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

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

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

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Ⅲ教学反思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知道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措施的科学依据;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生物圈或者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的技能,并发展探究能力; 2、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人体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尤其是三大类有机物质)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弄清了解、知道、识别、说出、验证、理解相关词语的层次递进关系 教学方法 以知识点为基础,为主线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增大课容量,图文结合,合作交流。教学策略 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入手,以血液循环模式图为基点进入复习。如循环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消化系统);运输的氧来源于呼吸;运输的废物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那么人体的这些器官、系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教案 济南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材分析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高度概括了人类与食物的依存关系。食物对人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又侧重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膳食构成不仅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强弱,工作和学习效能以及延年益寿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吃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形成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的饮食理念。还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食物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人类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对生物圈的索取应保持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说出无机盐和水的作用及举例说明无机盐的来源和缺乏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意识,认识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意义;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人类与生物圈应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食物的图片,相关疾病简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印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 ⑴常吃的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⑵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人体健康所需要的无机盐及其食物来源和主要缺乏症。 ⑶调查麦当劳或肯德基食品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1.运行课件,呈现中国八大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等美味的食品图片并配中国古典音乐。 2.提出问题:我国的美食文化丰厚久远,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享誉世界。俄罗斯人将它列入“天堂生活”的标准,曰“美国的收入,中国的烹调,英国的住宅”。俄罗斯人对中餐的高度评价,同学们有何感想?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师总结提高并引出课题:中餐的世界地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同时它也表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饮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在餐饮中享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4、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66)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1.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2~6的乘法口诀” 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教材中,以种向日葵的事例,例2、例3借助图画,顺次编出2、3的乘法的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3.关于乘加和乘减式题。 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关于“用数学”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人”是生物《课标》确立的一级主题,共包括五个二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的由来,它回答的是“人类从哪里来?”,第二部分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它包括人的营养、人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部分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而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这些生理活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是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因此以上五个二级主题便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描述人体血浓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 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

滨州专版山东省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预测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预测 一、选择题 1.[xx·芜湖中考]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C)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2.[xx·江西中考]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C)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3.[xx·长沙中考]“O”型腿是佝偻病的轻度表现症状,影响人的外在形象。为预防“O”型腿,我们应保证身体获取足够的(A)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锌的无机盐 D.含磷的无机盐 4.[xx·德州中考]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顺序是(B)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脂肪、淀粉 D.蛋白质、淀粉、脂肪 5.[xx·苏州中考]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6.[xx·营口中考]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B)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D.小肠长有5~6米 7.[xx·呼和浩特中考]如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8.[xx·内江中考]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在②开始消化淀粉 C.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 D.④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 9.[xx·武汉中考]从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午餐食谱所选食物搭配最为合理的是(D) A.炸鸡腿、薯条、奶油饼干、可乐 B.面包、香肠、巧克力、牛奶 C.馒头、红烧鱼、摊鸡蛋、玉米粥 D.米饭、酱牛肉、炒豆角、鸡蛋西红柿汤 10.[xx·广东中考]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饮食方案。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D) A.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D B.坏血病患者要补充新鲜水果蔬菜 C.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下《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教案_1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 2.组织学生调查本村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枯竭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人类为改善环境所做努力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生物圈方面应尽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设计思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城市、农村学生各占一半左右,故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第一组为家中有电脑并已上网的城市学生,调查收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第二组为家在农村的学生,以村为单位,调查本村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第三组为家中无电脑的城市学生,可从报刊、书籍等收集人类为改善环境所做的努力的资料。

〖课堂实录〗师: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的共同家园,但是,人类活动强烈地干扰生物圈的自然发展,并逐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且已经达到威胁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因此,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第一组学生代表甲)我们从网上收集到如下资料:一是地球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类不注重保护环境,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根据专家会诊地球已患有以下十种“疾病”: (1)土壤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在威胁着整个人类; (3)生物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 (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病因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水污染有关; (6)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7)混乱的城市化; (8)海洋环境危机加重; (9)空气污染加重; (10)极地出现臭氧空洞,地球两极的臭氧空洞在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在50%以上。 生:(第一组学生代表乙)二是全世界每分钟发生以下环境灾难: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 森林:每分钟有21公顷消失,每年损失1100万公顷; 沙漠化:每分钟有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土地为600万公顷; 泥沙: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为250亿吨; 污水: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人: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丧命。 师:很好,请继续。 生:(第二组学生代表)我们调查了长江的水资源和古圣等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发现这些地方土地和水资源利用问题很多,土地破坏、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长江水越来越浑浊;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有的村有些人已无地可种。(列举的具体数据略) 师:这些同学调查得很好现在请大家讨论:目前生物圈的状况如何?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我们铜陵的环境如何?母亲河长江的环境如何?是否亟待保护?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生:热烈讨论、总结。(具体内容略)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据课本第125页内容(具体内容略)总结,得出结论: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下面学习本节第二部分。 生:(第三组学生代表)人类有能力保护生物圈。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护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等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对生物资源的保护要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我们从报刊、书籍中收集了很多人类为保护生物圈所做的努力的资料,如我国已颁布了28个环境法规和70余个环境规章;建立自然保护区近900个,大型生态工程近20个;

生物圈》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二)能力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 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 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教学策略: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 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预测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衡阳中考]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2.[2017·苏州中考]如图所示,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A) 3.[2018·淮安中考]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A)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4.[2018·临沂中考]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若A型血患者输入B型血后,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8·随州中考]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使得机体内各种物质的含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如图曲线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代表(D)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的含量变化 B.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一段时间内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D.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6.[2017·内江中考]甲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图,乙图是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血液流动图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湿纱布的作用是维持鱼的体温 B.1是毛细血管 C.3是小静脉 D.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放入废物缸内 7.[2017·海南中考]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C)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8.[2017·宜兴中考]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各项中,有利于组织细胞获得氧气的是(B)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B.毛细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9.[2018·青岛中考]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C.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 D.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白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幻灯片一组.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 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3、引入:你们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家养的白鹅. (出示白鹅图片)大家发现这个“鹅”字了吗?“我”字在上,“鸟”字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应该和谐相处.这个写法现在已经废除了.现在的写法是这样的,请伸出手跟我一起写. 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伸长头颈狂吠一丝不苟京剧严肃郑重饮水倘若脾气供养不周邻居一日三餐蹲着奢侈譬如窥伺堂倌颇像侍候 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生读) 谁能一口气读下来?(生读) 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出示词语: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谁能读?(生读)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和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出示句子: 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地读文本,简简单单地学词语,轻轻松松地获得进步,在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中体现最优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再读、理序 1、快速默读: 看看丰子恺先生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只白鹅的高傲特点. 2、交流.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教学课文第二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4、小结:作者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感受到了他的高傲,并把它仔细的描写下来.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并抓住过渡段理清文中思路,为学好下文打下基础.) 四、精读、悟情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 读及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

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先复习此知识块。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课文桥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 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 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 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 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 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 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 的故 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 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 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中国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程序

中国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程序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工作,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已经成立申报工作组,并制定了申报程序。 一、提出申请 1、拟申报的自然保护区向各自的主管部门提出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报 告。 2、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收到主管部门同意该自然保护区申报的公函 后,向提出申请的保护区发放“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提名表”(中英文提名表各一套) 二、准备申报材料 1、申报工作组对保护区进行考察,并根据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标准(参见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章程》),向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建议是否同意其正式申报。 2、可以申报的保护区,应根据申报工作组提出的建议,改进管理和工作, 准备申报材料(参见提名表),并初步填写中文提名表)。为更全面地反映保护区的情况,建议在所要求的资料之外可准备: ●保护区的光盘(英文) ●系列幻灯、照片、画册 ●保护区介绍手册 ●其他重要出版物等 3、保护区将初步填写的中文提名表及相关材料,提交给申报工作组进行审 查。 4、审查通过后,由工作组组织人员,对材料进行整理、翻译、正式填写英 文提名表,编写相关附件,并印刷装订成册,一式6份。 三、签署及提交 1.装订好的6份提名表,应该由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当地社区、保护区等在相应位置进行签署。 2.将4份签署的提名表提交至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另2份分别由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留存。 3.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签署后,由其秘书处正式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秘书处。 根据规定,每年7月底以前正式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秘书处的提名表,将在当年内进行审批。 上述申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考察、翻译、制作、印刷、邮寄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四、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当代文化参与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课文编排:家乡文化生活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主题指向:我们的家园 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文素养: 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变迁。 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4.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1. 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2. 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4.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

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单元活动设计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设计: 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任选一个主题,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 第三个学习活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选择其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是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 三个学习活动设计的侧重点:第一个活动侧重通过调查、访谈、记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第二个活动侧重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象,辩证思考文化发展与个人、社会的关系;第三个活动侧重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后,提出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感情。

什么是人与生物圈计划和生物圈保护区(精)

什么是人与生物圈计划和生物圈保护区?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他组织的配合下,从1971年起实施的一项着重对人和环境关系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计划。它是一项国际性的、政府间合作研究和培训的计划。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的资源,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改善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以寻找有效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途径。 人与生物圈计划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有的国家已成立了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于1972年参加这一计划并当选为理事国,1978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我国有10个课题被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有9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是按照地球上不同生物地理省建立的全球性的自然保护网。世界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把全世界分城193个生物地理省(分布在我国范围内的有14个),在这些生物地理省中,选出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圈保护区。它不仅要具有网络的特征,还要把自然保护区与科学研究、环境监测、人才培训、示范作用和当地人民的参加结合起来,其目的是通过保护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来保存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生物圈保护区具有3个特点:首先,它是受保护的典型环境地区,其保护价值需被国内、国际承认,它可以提供科学知识、技能及人类对维持它持续发展的价值。其次,各保护区组成一个全球性网络,共享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研究资料。第二,保护区既包括一些受到严格保护的“核心区”,还包括其外围可供研究、环境教育、人才培训等的“缓冲区”,以及最外层面积较大的“过渡区”或“开放区”。开放区可供研究者、经营者和当地人之间密切合作,以确保该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我国目前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有9个自然保护区,它们是卧龙、鼎湖山、长白山、梵净山、武夷山、神农架、锡林郭勒、博格达峰和盐城。我国还将建立中国生物区保护网络,以吸引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加入,并逐渐向国际网络输送。

生物圈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二)能力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 力; 2. 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教学策略: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 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