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涵括丰富的美育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那些急功近利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了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机会,造成大量学生审美能力极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今后的学业发展,因此,对语文的审美教育应该成小学的时候开始重视起来,赢在起跑线上。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展开,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情感

美学及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中心指导,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美学与审美教育的双向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素质及审美创造力,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审美教育其实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是语言和审美活动的集合体,这些特性的存在,注定了审美教育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地位的不可替代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塑造真、善、美的灵魂,是教育的宗旨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与道德观念的制约,语文被视为教化工具和识字工具,导致语文教学忽视了美育作用,最终达不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偃师市城关四中寇会超 审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对作品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作为涉世不深而又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是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获得美感仅是一种直觉,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依据作品创建意境,在激起学生情感涟漪的同时,引导他们将道德情感和理智参与进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鉴赏作品深层次的美,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品味。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感知美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具有审美意识,能敏锐的捕捉作品中的美学因素;(2)鉴赏没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深入的体验和领悟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初步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3)创造美的能力。在实践中以已有的审美能力为基础,发挥想象、思维、表达、鉴赏、等审美创造力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就可以发现,语文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研究、所表达的一切的美。因而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整合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力求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把知识的传授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据不同文体,设计不同的切入点与鉴赏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审美意趣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这就需要作为审美主导者角度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进而外化为具有审美性质的教育行为。也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客体(教材)的关系。要求教师不断开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滋养,寻找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美育熏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尝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创设情境,选择美;(2)体会形象,感悟美;(3)比较形象,鉴赏美;(4)完善形象,创造美。 2创设情境,选择美

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审美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语文是小学中审美教育内容极大丰富的学科,并在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应重视熏陶作用,着重强调其价值提升,同时也应该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审美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7)08-0167-01 审美的起点很重要,审美教育应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那么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审美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人与生俱来就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审美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是需要目标明确地工作来培养。”也就是说,审美要靠后天培养,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意味着什么呢?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思维。由于学

校教育使小学生开始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新问题,逐渐使他的智力和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一种飞跃。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 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与成人,无论是家长、老师都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因为小学生人生经验有限,他们的内心世界相对比较单纯,做任何事情目的性很强,杂念较少。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不会封闭自己,喜欢对外沟通,开放性较强。例如,小学生的情绪大多直接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并且情绪的持续时间短,波动性较大。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我们比较容易把握和了解,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性不强,一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是意识还是个性都在快速发展,没有进入平稳而持续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在建立的过程中,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刚要开始形成稳定的习惯和品行,对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非常好的时期。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 通过分析如今使用的小学教材发现,从内容到展现形式都有许多美的元素,例如古诗、古画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人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们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这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以培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学校众多的美育活动中,课堂美育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而在课堂美育中,语文教学又是具有举足轻重的美育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意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却忽略了语文课的美育作用,只把它当成智育、德育的手段,而很少注意它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的独到价值。可以这样说,人类对美的信息的获得,对美的欣赏的视线,对美的创造的完成,对美的观念的确立,都与语文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语文课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与美学有关,语文课自然也就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可以培养人正确认识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而艺术美又包括文学美、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多种形式。 先说自然美,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徐霞客的《游黄山记》中认识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劲松,也从徐霞客的《黄山记》看到了大自然中黄山的鬼斧神工之趣,从而认识了黄山的自然之美。《与朱元思书》中春江的清流幽谷,《风景谈》断壁残磨的“桃林小景”、《岳阳楼记》洞庭湖阴雨季节的浊浪排空和晴日的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不同的自然景物,给与我们不同的自然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或诉诸于视觉——线条、形状、色彩,或诉诸于听觉——冷冷作响的清流、婉转悦耳的鸟鸣,或诉诸于味觉、嗅觉——暗香浮动、清香扑鼻、芳草诱人。而这些感受,让人由自然而社会,在流连忘返之后,既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感受到美的意蕴。如《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之后,顺手带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务者,窥谷忘返”,说明自然景物让忙于事务的人也会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净化。可见自然美,不仅是“人化”,而且也会“化人”,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高尚。由洞庭阴晴变化,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就是自然美景的崇高升华了。 再说社会美。人是社会的核心。社会美的核心是人。无论是人的劳动,人的自由创造,还是进步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呈现着一定的社会美、劳动之美、自由创造之美、悲壮之美等等。而学生通过社会美洗涤了心灵,得到启迪,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熏陶。如《愚公移山》不仅表现人征服自然的劳动之美,更是崇高和壮美的体现,“以子子孙孙无穷匮”的精神与自然斗争。而社会美有的是以丑的形态出现,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个丑恶的形象。审美就是认识丑、鞭挞丑,而人们在对丑的批判中达到灵魂的净化。科学美也是语文课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多种能力,目前的高中教学已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时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尽管如此,高中的教育教学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智育,轻美育的不良现象。在此,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生开 展审美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 一、高中生审美现状分析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审美教育,通常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它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开展审美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美育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工作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 (二)审美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亚里士多德曾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高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其特殊年龄阶段具有不成熟和可塑性的特点,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容易走入审美的误区,存在明显的弱点。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甚至美与丑的标准模糊,产生审美错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把“新”、“奇”的东西视为美,有的把“江湖义气”、“哥们义气”视为美。第二,过分注重外在美,不善于追求内在素质。认为外表漂亮就是美,把戴耳环、染发,穿奇装异服视为最时尚,刻意修饰外在服饰,把许多传统的美好东西则视为已经过时了。 究其原因有三方面:1、社会因素。由于目前的高中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受商品经济大潮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之审美标准模糊,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极容易盲目追求一些形形色色的丑恶的东西。2、家庭因素。长期以来,有些家庭缺乏审美教育的良好环境,家长的审美意识低,缺乏正确的审美教育方式,尤其是“特殊家庭”更容易抹杀孩子的审美萌芽,缺乏爱心,容易丧失以“爱”为美,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这样一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良好的审美环境。3、学校因素。虽然学校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健康成长应伴随宽松的学习环境,受文学、艺术等的熏陶。但高中学校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音、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11-06-02T11:11:44.68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仇素平[导读]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仇素平(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两河乡完小河北石家庄 050400)【摘要】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培养学生对美 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美审美素养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1-044-02每一篇文学作品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通过与学生互动品析作品,让学生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及审美理想。 一、赏析词句, 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 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 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讲究韵律格式, 表现出一种形式美; 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种韵律美; 有的浓墨重彩, 描绘出一幅景观美; 有的满怀深情,歌颂出一种人文美, 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 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 从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强美的享受。 二、抓住美的意境 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课文《春》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想象出那春光明媚的春天,小孩、老人,男女老少在春天里的活动,然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于是作品的艺术美唤起了学生心中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强了对《春》作者创设的意境的理解。 三、熏陶感染, 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 "渗透" 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 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 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 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叶圣陶先生说: "最要紧的在多比较、多归纳、多论文格式描述、多体会, 一字一句不放过, 引导学生揣摩语感, 体味感情。" 这样,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大凡名篇佳作, 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 有的借景抒情; 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 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 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 引导学生感情体验, 并进一步扩展情思, 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四、言行揣摩, 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 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 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 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 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 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五、引导诵读, 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 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 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 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 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 "美读" 。他说: "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 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可见有感情的朗读, 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如学完《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后,即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饱蘸情感的笔触,描述了自己最喜爱的老师是严父慈母般的形象,赞美了笔下的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挚爱之情。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让美的情趣充满小学语文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看、听、读、说,指导激发学生不断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伟《小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01年11期 2、张金坤〈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文教资料》2005年34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刘庆云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是德育的必要补充;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同时,通过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语文教学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语的施行。 根据自己半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我总结出了关于审美教育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将美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用审美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社会美,挖掘科学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美的氛围里入境、品情、悟理。在吸收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一、展示教师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我们知道,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先导作用。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独特的形象感染人。试想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又怎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又有什么美育可言?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呢?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尤其要讲究语言美。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诱发美的情感。

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审美的研究

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审美的研究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 魂的陶冶和净化。审美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对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偏向自我的 看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审美更是一种以人类共同认同的审美观为基准的普适性观点。人类生命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审美实践的发展史,而审美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必要条件。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并在生活实践 和艺术实践中鉴别、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离不开审美。“文学活动的本质是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动状态的 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条件下,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实现的过程是诸种关系的创化过程。”所以说审美是文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要分辨美丑,更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和一定的批判力”,所以说在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关键。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机制是语文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心理要素主要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以及 审美创造等构成,它经历了审美初始阶段和高潮阶段。静态的横向的因素考察和剖析与动态 的纵向的过程描述和探究,构成了对学生审美心理清晰而又完整的系统性研究。但对学生审 美心理机制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审美心理机制这一概念的内涵理解有误以及 对审美心理机制的外延考察未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教师队伍往往是由成年人构成,很大程度上,他们之间具有不小的年龄代沟,在审美观念上必定会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 审美观念最容易也最明显地受到任课老师的影响,学生的天性往往会埋没在成人世界的普遍 价值观中,渐渐形成缺乏个性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念。 中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人类童年的某些天性,但他们的审美活动已 不再是简单的拟人式的内外同一,而逐步成熟为理性的直觉。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学生的审 美心理机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和过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主 要通过阅读优秀的言语作品去与作者对话,从而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这是一个学生的言语活动经验、审美心理体验不断积淀并组织、内化为语感和美感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语文素质、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和充实的过程。当学生步人中学阶段的学习生 活时,他们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储备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几个 方面,即原有掌握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书籍数量、所掌握的有关阅 读的知识和技巧、书写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这就说明中学生已经具有了独立审美的能力,只不过由于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以及品味的不同,他们的审美有所差异而已。中学阶段是形 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在基础教育中实施 审美教育,是新课改后的要求,是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美、鉴 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 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对于中学生审美的塑造,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审美教育实施的重要领域,审美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基本上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有着巨大的作用,是重要的媒介。 教师是学生的导航者,也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具有 极大的作用。著名作家魏巍就曾谈过他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影响,他后来接近文学、爱好文学 以至对文学美的追求,都深深根植于老师的有益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若自身没有良好的修养、丰富的知识、宽泛的视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逻辑严谨的思辨能力,就很难驾驭教材,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态度、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方法来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如何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方法 教育是艺术,是一种美的教育。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 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文字、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愉悦,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开展小学生的审美教育?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用。 一、发掘教材中的美元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其隐含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形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涵 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 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 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众多 的审美享受。 高山流水、朝霞彩虹,花鸟草虫,可以从自然景物的形、色、 音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体验。 二、启发思维,体会意境美 作品的意境美在于事、景、情、理的和谐统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时进行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会,不可强行灌输。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弄清作者为什么要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 想一想:大年夜富人的小孩可能在干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富家子弟此时此刻正在家长的带领下,烤着温暖的火炉,尝着喷香的烤鹅,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尽情地享乐的情景。 这时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富家子弟的享乐图,另一幅是小女孩被冻死的悲惨图。

[语文教学,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挖掘美,为学生创造审美意境,将学生带入审美意境中去,让学生们感受美,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渗透在小学教学的每一个学科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无论是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都蕴含着“美”的元素。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入到有声有色的意境中去,让他们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帮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 “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如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料来源,同时也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以“自然美”为描写对象的游记、散文之类,就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自然美”方面的审美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有写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的《大地》;有写雄伟奇丽的天山景物的《天山景物记》;有写生机蓬蓬的春天秀色的《春》;有写艳如处子的茶花的《茶花赋》;有写丹心似火的枫叶的《香山红叶》;有写梅雨潭迷人的《绿》;等。每一篇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唤起学生美的感情,使其甘之若饴。通过文章所创造的审美境界,帮助学生深化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促发他们的审美发现,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山河的美好情操。 二、帮学生学会欣赏“人物形象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除散文作品外,大量的是以人物形象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作品。在这条文学作品的长廊中,作家们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有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作为审美典型,对学生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如迂腐可怜的孔已己,麻木不仁的闰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不愿做亡国奴的韩麦尔,追求虚荣享受的路瓦裁夫人,守财奴葛朗台,悭吝鬼泼留希金……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无一不强烈地震撼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人物形象美”的这种感人力量和教育作用,感染启迪、净化升华学生的思想、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点燃他们为美好理想而献身的感情火花。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通过“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高度赞扬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朴实的热忱的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学者形象。表现了作者深沉挚着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贯穿的教育内容,它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可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给学生美的滋养和熏陶,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观 当前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是重视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教他们如何做人,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和升学率,集中于客观知识的传授面忽视共他方面的教育。这种现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固然,我们应看到语文在实用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更应注意语文教学现实功利性的负面影响,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行为、思想的可塑性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外,更应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语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中国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人性美、人格美。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乃至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少年记忆”往往给人一生带来影响,是每个人最长久的记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的双重性: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因而,语文教学不光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鲜活的文字对学生进行心灵和智慧的开发、性情的陶冶和人格个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三、贴近现实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里有限的篇目,而应力图使学生走近形形色色的生活,体悟不同的人生,让学生在自已身边的广阔生活天地里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和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对真、善、美生活的热爱,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所以,为了学生以后的生存、社会的需要和民族的发展,应尽量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内容,使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大胆创新,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和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作为特殊的人文教育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本身更有深刻的生命属性。然而,现实的语文教育由于在学科性质、教学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认识模糊,却被人为地疏离了对生命的关注,使学生的生命成长出现沉默、虚假、苍白和冷漠等不良状态;或刻意强调其中的生命属性,而抽空了其根本的语言和文化的底子。让每一个学生在宝贵的教育生活中能感受语文的魅力,能在丰富绚丽的语文世界中,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优化了的高品质生命形式。语文教育是基于语言学习进行的人文教育、生命教育、审美教育。而人文、生命、审美三者,“人文”是语文的精神支柱,是语文的精气神;“生命”是语文的终极追求,是语文教育的归宿;“审美”则是语文教育的生动的表现。 一、语文教育的审美形态 从美的形态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而语文所承载的生命,同样有来自现实的生命,有来自艺术的生命。 (1)语文教育中的现实性审美。小珊迪,这个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演绎的极其震撼人心的孩子,其本身是个

虚构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个来自艺术的虚构的生命,却以其令人感动的真实性,给人以生命的震撼。在这种生命的震撼中,我们读这篇文章,就不再是读一个文学作品,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读另一个真实的生命,这生命也就成为了现实的存在。 (2)语文教育中的艺术性审美。丑小鸭、安徒生笔下令人感慨唏嘘不已的艺术形象。这完全是一个艺术形象,他的生命来自安徒生的童话。这只丑小鸭不仅长得丑,命运也“丑”得可怜,让人为其愤愤不平。但看到它变成小天鹅的时候,看到他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的时候,我们不是也非常幸福吗?这是艺术的生命在唤醒我们真实的情感。 二、语文教育的审美范畴 人有气质的区别,黏液质的和胆汁质的迥然不同。具有鲜活生命意义的语文,也表现出不同的气质。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的语文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清平乐?村居》,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一幅白描的村居图,虽然洗练,却有声有色,虽然朴素,却有情有趣。词人辛弃疾虽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痴人分明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现实主义的语文通常按照实际生活所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 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江苏省新沂市时集中心小学侍新元 【摘要】 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知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受到老师的广泛关注。随着教学课程的开设、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学,语文教学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审美教学的主要阵地。 【关键字】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问题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如此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努力进行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审美教学的方法,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

教学内容为根本,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在如今这么嘈杂、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审视世界、认识世界,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因此老师要用美学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知识,同时也逐渐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认识世界,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社会需求,因此不论是从学校,还是从社会发展需求来讲,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其必要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内容

审美教学首要保证的就是“美”字,如何在教学中发现美,如何自然地进行审美教学是了广大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1.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事实上语文都是可以进行审美教学的,只要教师注重对这些“美”的因素的解读,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美的世界,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审美意识。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讲解出美好情境的内涵,自己要先做到对语文教材的“美”的解读,所以教师对教材美感的解读对于进行审美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需要老师在创设情景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创设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进行情景的创设,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进行感情的渲染与场景的铺垫,也可以通过音乐、史诗动画来进行气氛的调节……例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时,老师就可

[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美育是点亮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渗透美育的语文课堂更加丰盈灵动。 一、引领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中的形象美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村子东头的古井,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心旷神怡,陶醉其中,营造美的氛围。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反复朗诵,品味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可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触摸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盲童流连于花繁叶茂中的绮山丽水的画卷。触摸一词,写出了盲童对触摸春天的感触。细细赏析,还能诱导学生将热爱桂林山水的情感升华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激情。 三、细读默念,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观潮》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尽情地游览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结束部分,我请学生说说体会:有的说,杭州真美啊!有的说,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四、读好书好读书,审美观悄然而生 一本好书能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五、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美文创作 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完成对美的创造呢?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采用如下三个步骤:一是指导观察;二是启发讨论;三是完成创造。如让学生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题进行作文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界创立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等模式。这类模式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关键是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都能使其教育活动首先成为一种带有审美性质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重大,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愉悦性、和谐性和创造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情操,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 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独具的性质、功能、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特

殊的价值。语文审美教育以文学为对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就是为追求真、善、美而出现的美学现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范例,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辨析、获取、习得、再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 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把“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孔子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乐”看作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见子发展了孔子的理论,对音乐教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他充分肯定了音乐的重大作用。 在我国近代史上,教育家蔡元培更市美育的倡导者。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行的方针。他曾经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模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体会。 1、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传授美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善于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感觉上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与其美学理论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美学理论水平高,审美能力就强。现在学生审美能力总体水平不高,有必要在学校普及美学理论知识。诚然,美学知识的教学主要由美育学科的教师来承担,但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有这个责任,应该为普及美学知识作出贡献。而且美育和德育、智育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传授美育知识并不影响本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历来提倡与美育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美育知识是必要的、可行的。在语文教学中,以何种形式传授美学知识呢?在卫生部颁发的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途径是的学习,传授美学理论知识也要通过的学习来传授。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美育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寻找最佳的切人点、适当地讲授美学理论知识。 2、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的教育人格是一个人的根本之格,人格美能唤起人类最珍贵的感情——敬重;能化为强大的道德力量,激人向上。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正是确立人生价值观时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语文课文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格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的教育。教师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教育时,要遵循美育的规律,按照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进行诱导,才能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忽视了这一点,那是德育而不是美育。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计好教学程序,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诱导学生感受人格美。 2、利用课文体裁、语体进行形式美的教育形式相对于内容而言。在这里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形式美是文章的外在美。进行形式美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审美能力。语文课文在体裁和语体运用上,蕴含着各种不同的形式美资源。例如:记叙文中的形象美,说明文中的科技美,议论文中的思辨美,应用文中的庄重美,各具特色,是语文教师进行形式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掘发现形式美,再指导学生写作创造美的方式进行形式美教育。例如:卫生管理应用文的教学,一般人都认为应用文没有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情感,难以

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11-05-06T09:15:56.14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3月上作者:张宏伟 [导读] 美育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张宏伟 河南睢县白庙乡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美育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审美教育是各门学科共同的教育任务。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比其他学科都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里着重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内容。 一、自然景物之美。 语文教材的课本之中有大量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这些经过作家艺术加工后的自然景物,比真实的景物更精致、更细腻、更完美、更动人、更富有美感。比如,那精美如画的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园林》)、分外娇娆的北国风光(毛泽东《沁园春雪》)、奇险壮观的长江三峡(刘大杰《巴东三峡》)、幽静淡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生意盎然的百草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徜徉于这美不胜收的画廊间,不仅会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而陶醉,而且被作者饱含于景物中的思想感情所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语文教学常常要引导学生领略真实的自然景物。比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描写表现大自然。课外活动有时也要引导学生游览名山大川,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学生游览、观察真实的自然景物,不仅会使他们受到大自然的陶冶,而且会激起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感情,能培养他们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社会生活之美。 语文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广阔丰富,涉及到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不同民族的生活。它们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处理,比真实的社会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强烈、更具有典型性。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而且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它们有的反映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的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有的表现乡俗民情,有的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会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激发他们去追求、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从而发挥语文教材“生活教科书”的作用。学生时代的生活是无比美好的,会使人铭心刻骨终身怀念。这如诗如画的学生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美育课堂。因此,我们应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吸收美的玉液琼浆,使自己茁壮成长。 三、人物形象之美。 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以描写、刻画人物为主的课文。有写人的记叙文,也有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所描写刻画的人物形象,有杰出人物和优秀人物。他们的伟大思想、革命精神、优秀品质、崇高人格闪耀着美的光华,是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正面典型,他们精神美、情操美、性格美、气节美等美的质素对美化学生心灵发挥着巨大作用;所塑造的中间人物,他们的不幸遭遇、思想性格中的亮点以及不足,也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促使他们深深地思考,从而得到某些人生启迪;课文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作为生活形象是丑的化身,而作为艺术形象则是审美对象。美学家朱光潜说:“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这类形象的艺术之美在于作家用艺术手段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深刻的批判而更加强烈地突出了他们的丑,因此,更加会激起学生对他们的反感和憎恶,对其相反的美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会对作家高超的艺术手法出由衷的赞叹,这种审美鉴赏活动便是有效的审美教育。 四、意境、情思之美。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是以深远的意境和浓郁的情思见长,如诗歌、散文等。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会使学生沉浸于美妙的艺术境界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领受美好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富有哲理的意境所显示的自然伟力,强烈地激发人们昂扬进取、奋发向上。有些课文以表达情思为主,也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质朴;表现蓬勃生机奋发向上的精神;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颂扬纯洁的友谊、爱情等,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很好的美育内容。 五、语言表达形式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质素,也是美育的内容之一。就语言而言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是语言大师的佳作名篇。其语言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极强的声感、色感、质感、动感、静感、节奏感,具有了形象美、凝练美、音乐美、整齐美、错综美等美的品质。指导学生鉴赏品味这样的语言能激起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得到美的享受。就艺术手法而言,比如传神的描写,跌宕起伏的叙述,鞭辟入里的议论,条分缕析的说明,又比如强烈的对比、渲染,鲜明的烘托、映衬,成功的抑扬、悬念等,常常造成使人惊心动容、魂牵心随的艺术效果,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另外,文学作品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有的平易朴实,有的华美艳丽,有的清晰明快,有的凝重沉郁,有的平放直露,有的委婉含蓄。不同的风格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总之,语文教学的美育内容极为丰富,我们应结合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挖掘,加以合理的利用,使语文本身固有的美育因素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