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章节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章节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章节

运动生理学可出问答题的章节(王瑞元2002年)

重点章节1、3、10

非重点章节6、8、9、12、13、16(9、12见论述题章节)

运动生理学研究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当动作电位延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突触小泡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因其接头后膜上的钠、钾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流、钾离子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产生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2、肌丝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3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到肌细胞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处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丝滑行;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再回收:肌质网膜上存在的钙泵,当肌浆中的钙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的钙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肌浆钙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由于肌浆中的钙浓度降低,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

7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膜钾离子多于膜外,在静息膜钾通道开放时由膜向膜外运动,达到钾的平衡电位,形成膜外为正膜为负的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产生原理:膜外钠离子多于膜,在受刺激时膜钠通道开放,钠由膜外向膜运动,达到钠的平衡电位,在此过程中,经过去极化形成膜外为负膜为正的反极化(锋电位,绝对不应期)状态,继而复极化(后电位,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恢复到极化状态。

9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及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肌肉收缩时,可表现为肌丝滑动引起的肌小节缩短,也可表现为无肌小节缩短的肌肉力增加。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力变化,肌肉收缩可分为4种类型:等(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一)等(向心)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特点: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等收缩的情况下肌肉作功。功=负荷重量*负荷移动距离的乘积。

顶点: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在整个关节活动的围,肌肉收缩的用力程度随关节角度的变化(力矩)

而不同。在此围,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为顶点。顶点状态下肌肉收缩的杠杆效率最差,故此时肌肉可达到最大收缩。

等训练不利于发展整个关节围任何一个角度的肌肉力量。

例:杠铃举起后;跑步;提重物等。

(二)等长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力增加长度不变。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不推动物体,不提起物体)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例:蹲起、蹲下(肩带、躯干;腿部、臀部);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武术站桩等。

(三)离心收缩

概念:肌肉在产生力的同时被拉长。

特点: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退让工作;制动——防止运动损伤。例:下蹲——股四头肌;搬运放下重物——上臂、前臂肌;高处跳下——股四头肌、臀大肌

(四)等动收缩

概念:在整个肌肉活动的围,肌肉以恒定的速度、始终与阻力相等的力量收缩。

特点:收缩过程中收缩力量恒定;肌肉在整个运动围均可产生最大力;为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需配备等动练习器。例:自由泳划水

(2)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力量:离心收缩>向心收缩>等长收缩。

肌电:在负荷相同的情况下,向心收缩的积分肌电>离心收缩

代:输出功率相同时,心率、肺通气量、消耗能量等生理指标,向心>离心

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

11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应用及意义

1 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整体情况下,一个人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也大;绝对力量被体重相除即该人的相对力量,每公斤体重的力量,相对力量更好的评价运动院的力量素质

2 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爆发力—人体运动时所输出的功率,单位时间所做的功。训练时发展哪项爆发力与运动项目要求的素质有关。

1 短跑、跳跃项目运动员要保持较轻体重,提高肌肉相对力量,又要通过训练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

2 需要提高绝对爆发力的运动员,如投掷、相扑等,应增加肌肉体积,提高绝对爆发力,加速度的下降不应引起绝对爆发力下降,应是加速度与绝对爆发力有机结合达到最佳运动能力。

1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机能及代特点: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肌只网发达。慢肌纤维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含有较多肌红蛋白,

较多线立体且体积大。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原支配,运动神

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慢。快肌纤维由较大运动神经原支配,传导快)

二、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容易疲劳。慢肌纤维抵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因为:线立体体积大,数目多,有氧代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丰富,毛细血管网发达。)

三、代特征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系统活性高于快肌纤维。慢肌纤维氧化反应场所—线立体体积大且多,快肌中少。快肌中与无氧代有关的酶火星高。)

14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是否能导致转变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至少从两方面对其有较大影响

1 肌纤维选择性肥大;a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b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

2 酶活性改变;肌纤维地训练的适应也表现在肌肉中有关酶活性有选择性的增强。a 长跑运动员肌肉中,与氧化供能有关的的SDH活性较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化供能有关LDH及PHOSP活性最低;短跑运动员相反;中跑运动员居短跑和长跑之间。

15 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意义

肌电:骨骼肌兴奋,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和扩布,发生电位变化,这种

肌电图:用适当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得到的图形

1 利用肌电图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神经和肌肉的传导速度可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是体育科研常用的电生理指标。方法是2 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肌肉疲劳时机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可用肌电的肌电幅质和频谱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3 利用肌电评价肌力

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收缩时,其肌电积分值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力越大肌电积分值越大

4 进行技术动作分析

运动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运动中的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据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值,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诊断

第三章循环系统

3、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静脉回流即指血液的回心,单位时间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液的阻力,故凡能影响这三者的因素均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压。体循环平均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则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增强时,由于其收缩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心舒期室压较低,静脉回心血量加大,反之则减少。

(3)体位改变。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由于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跨壁压增大,因此静脉扩,容量扩大,回心血量减少;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也减少;长期处于卧位而突然站立时,因静脉管壁紧性降低,腹壁和下肢肌肉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少,回心血量也会出现减少。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作收缩活动时,位于肌肉或肌肉间的静脉受挤压,加之静脉有瓣膜,使静脉血流加速回心,即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但若肌肉长时间维持在紧状态,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心血量反而减少。

(5)呼吸运动。胸腔压随呼吸运动而有起伏,当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胸压降低,胸腔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扩,有利于外周静脉回流;反之,在呼气时,胸负压值减少,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血量也会相应减少。但在肺循环情况则正好相反,吸气时,由于肺处于扩状态,肺血管容量显著加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血量减少,呼气时则相反。

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心率和每搏出量;心输出量=心率x每搏出量

2心肌收缩力;一般来说,心肌收缩力越强,每搏输出量就越多,心输出量增加。

3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5 肌肉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与引起原因

运动—耗氧增加—循环系统适应—心输出量增加—提高血流供应满足组织氧需---运走代产物,主要功能变化为:

1心输出量变化;a 运动开始时,急剧增加,1分钟达到高峰,维持该水平。运动时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成正比 b 运动时,肌肉节律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增,保证心输出量增加,另外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有助静脉回流

2 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的重新分配,即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

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3 动脉血压变化多种因素,主要心输出量和外周之间的关系

6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可使心血管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提高工作能力

1 窦性心律徐缓

2运动性心脏增大

3 心血管机能改善

8测定脉搏和血压的意义

脉搏: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而产生的规律性搏动,正常下与心率一致,实践中可用测量脉搏代替心率测定,意义:

a 安静时一般人和运动员心脏机能差异不明显,只有在,才表现。通过定量或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变化和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给于恰当判断

b 心率测定还可检查运动员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对判断其训练水平有意义

c 运动中的摄氧量是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的综合反映,生理学中常用其来表示运动强度

血压:也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重要生理指标,运动实践中广泛应用,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a 通过测量可以对训练程度和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b 根据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判断心血管机能,

c 根据运动时血压变化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运动后合理反映是收缩压升高,舒压适当下降。一般,收缩压随强度加大而上升。

9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1、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一次性运动中红细胞数量暂时性增加,在运动后1~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

长期运动训练时,运动员红细胞总量较一般人有明显增加。

2、对红细胞压积影响

与训练水平有关,优秀运动员运动前后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训练水平低者运动后即刻明显增加。

3、对红细胞流变性影响

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

10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运动员经过系统训练,血红蛋白的变化与红细胞的变化是一致的。

11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构成心脏的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保证心脏不断自动的、协调的、舒缩交替的“全或无”的同步收缩,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

评价

1、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2、心脏作功,血液在循环系统流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心脏作功得到补充的。

3、心力储备

动脉血压的形成:心室收缩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

7有训练人和一般人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不同

1 安静状态下和从事最大运动时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变化区别是安静时两者的每分输出量相等,但运动员的心率低,故每搏输出量大最大运动时,两者心率都可达到一样高度,但运动员的每搏出量和每分搏出量提高的幅度远大于无训练者运动员心脏对训练的良好适应

2经过训练心肌细微结构会发生改变,ATP酶活性增高,肌浆网对钙离子的储存、释放、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加快;冠脉供血良好,心肌收缩力增加

3运动不仅使心脏形态与机能产生好的适应,也可使调节机能改善。有训练者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8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常用的方法(高、乳、持、间)

1持续训练法:强度低、持续时间长、不间歇;目的是提高心肺,发展有氧代能力。由于机能惰性大,后3分钟最高,因此发展有氧耐力训练,5分20-30

2乳酸阈强度训练法:标志之一。由可训练性大,有提高后,强,新个阈定一般,50%VO2max,长时间,而血乳酸变化不大;经良达60-70%,优85%

3间歇训练法:两次,适当,间歇间低强度练习,不。总量大;心肺影响大

4高原训练法:高原与运动两种缺氧负荷,缺氧刺激比平原更深刻,大大,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作用:研究表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工作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有氧耐力

9 无氧工作能力生理基础(能储备、代过调和后恢复过代、最大氧亏积累)

1 能源物质的储备(ATP和CP含量;糖元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

2 代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能力

3 最大氧亏积累:氧亏、最大氧亏积累、衡量机体无氧功能能力的重要标志

极限强度运动(2-3分)--完成时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10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方法(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

1 最大乳酸训练:血乳酸在12-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训练所敏感的围。采用一次一分钟左右超级量负荷不可能达到这一高水平的血乳酸。而采用一分钟超级量强度跑,间歇4分钟共重复5次的间歇训练,血乳酸浓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最高可达31.1mmol/L),表明一分钟超级量强度间歇4分钟运动可以使身体获得最大的乳酸刺激,是提高最大乳酸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为使运动中产生高浓度的乳酸,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练习时间一般应大于30秒,以1-2分为宜。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最大限度的动用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

2乳酸耐受能力:可通过提高乳酸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而获得。训练时要求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一般认为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重复训练时维持该水平,以刺激身体对这一乳酸水平的适应,提高乳酸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3最大摄氧量常用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定法与简介推算法

1直接测定法:

1 方法:实验室条件下,一定运动器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其摄氧量,常用的运动方式有跑台跑步、蹬踏功率自行车或一定高度台阶试验

2 判定受试者到达最大摄氧量的标准有:

a 心率180次/分(少儿200)

b 呼吸商达到或接近1.15

c 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出现平台或下降

d 受试者发挥最大能力并无力保持规定负荷即精疲力竭

2间接推算法:受试者进行亚极限量运动时,根据心率、摄氧量或达到某一定量心率做功量等数值推算或预测Vo2max。优点:简易、经济、快速;但应考虑到误差因素

4 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氧运输、肌组织、其他:遗传、年龄性别、训练)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影响:

肺通气和肺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养的供给提供了先决

条件。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有密切关系。血液运氧的能力取决于单位时间循环系统的运输效率,即心输出量的大小,它受每搏出量和心率所制约。因此心脏的泵血机能和每搏输出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2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对VO2max影响

当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中摄氧和利用氧能力是影响VO2max重要因素。一般用氧利用率来衡量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每100ml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组织所利用氧的百分率称为氧利用率。其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代特点有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被认定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A 遗传因素:与关系密切b 年龄、性别因素:少儿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于青春发育其出现性别差异 c 长期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训练初期的VO2max增长主要依赖与心输出量的增大;后期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的增大

5 VO2max与有氧耐力关系及运动中的意义(评定指标、选材、制定运动强度)

1 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是反映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许多研究两者关系表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与VO2max有密切的相关

2 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VO2max有较高的遗传度,可作为选材指标之一

3 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将VO2max强度作为100%VO2max强度,依据VO2max强度,按训练计划制定不同百分比强度,使运动负荷更客观、适用为运动训练服务

6 乳酸阈常用的测定方法(乳酸阈的测定、通气阈测定)

常在实验条件下进行渐增负荷的运动试验,连续测得乳酸浓度的变化确定乳酸阈或测得运动中呼出气体参数的变化来无损伤测定乳酸阈

1 乳酸阈测定: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连续采集每一级负荷时的血样测得其乳酸值,运动负荷时做功量为横坐标,血乳酸浓度为纵坐标,将乳酸急剧增加的拐点对应的血乳酸浓度确定为乳酸阈,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乳酸阈强度

2 通气阈测定:渐增负荷运动中,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称“通气阈”是无损伤测定乳酸阈常用指标。研究表明,渐增负荷运动中,气体代的各项指标随运动负荷增加而相应的变化,乳酸急剧增加时肺通气量、二氧化碳等指标也明显变化,可据此判定乳酸阈。

具体方法:自行车功率计或跑台上渐增负荷运动,用气体分析仪记录运动中肺通气量、摄氧量、二氧化碳呼出量等生理参数,以运动负荷时做功量为横坐标,肺通气量等指标为纵坐标作图,将肺通气量等指标出现急剧增加的拐点确定为通气阈

7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评定有氧工作能力、制定有氧耐力训练适宜强度)

1 受遗传因素影响小,可训练性较大,训练可大幅度提高个体乳酸阈,因此其值的提高是评定有氧能力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2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进行耐力训练,既能使呼吸、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氧功能,又能在能量代中使无氧代的比例减少到最低限度。

8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区别

1 运动过程中,机体所摄取的氧量不能满足运动需氧量造成体氧的亏欠

2 运动后恢复期为偿还运动中的氧亏和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3 运动后恢复期的摄氧量与运动中的氧亏并不相等,而是大于氧亏。

运动后恢复期的过量氧耗不仅用于运动中所欠的氧,而且还要用于使处于较高代水平的机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

9 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原因

1 体温升高:运动使体温升高,运动后升高的体温不会立刻降到安静水平,肌肉代和肌肉温度仍继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习题14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一)填空题 1、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其发生顺序为 、、、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 2、赛前状态的生理机制是。 3、赛前状态反应的大小与和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4、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可表现为、和三种形式。 5、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6、极点出现时,应注意和有助于减轻极点反应。 7、稳定状态可分为和。 8、在真稳定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以为主。 9、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供能占优势。 10、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 11、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常用使运动负荷控制在最适宜的生理负荷范围。 12、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3、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4、应用生理学方法评定训练效果时,通常选择、和三种状态下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 15、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从事定量负荷时表现为:运动开始时,运动过程中机能反应,运动结束后。 16、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从事极限负荷时表现为:运动开始时,运动过程中机能反应,运动结束后。(二)判断题 1、赛前状态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工作能力。() 2、赛前状态一般在临近比赛时才出现。() 3、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器官的惰性大。() 4、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但不能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 5、"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6、训练水平高低与"极点"出现的早晚和反应大小无关。() 7、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有助于减轻运动中极点的反应。() 8、真稳定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9、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所以运动中机体主要处于假稳定状态。() 10、稳定状态一般出现在短距离或较短时间的运动项目中。() 11、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12、有训练者在安静状态和定量负荷运动时均表现出机能节省化现象。() 13、长跑运动对慢肌纤维增粗有积极作用。() 14、极限负荷时,有训练者最大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均明显高于无训练者。() 15、优秀的长跑运动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高。() 16、短跑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17、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18、有训练者与无训练者定量负荷的生理反应无明显差异。()

运动生理学真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兴奋—收缩偶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 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09、11 2、乳酸矛盾现象:高原服习后大肌肉群训练时最大血乳酸浓度减少的现象。 09、10、11、12 3、运动单位:一个人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09 4、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09、11 5、超量补偿:训练课后若安排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在机体结构和机能重建完成后,运动中所消耗的能 量等物质以及所降低的身体机能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做“超量补偿或“超量恢复。 07、09、10、11 6、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可产生兴奋,通过中枢调节动脉血压,使心脏的活动不致于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09 7、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即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汞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09 8、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 质。09 9、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 氧耗。09、10、11 10、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 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精神低落,实在不想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09、10、11、12 11、青春性高血压:儿童少年从青春期开始到性成熟时期,由于性腺与甲状腺分泌旺盛,同时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期高血压。07、10、11 12、窦性心率:特殊传导原统中以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且律性最高,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博点,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率。10 13、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10 14、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10、11、12 15、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机体所设取得氧量也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10、11、12 16、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Va/Qc)10 17、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11(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每分心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 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 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 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一一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一一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 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 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 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章骨骼肌肌能 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 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第四章循环机能 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 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 第五章呼吸机能 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 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运动生理学本科第学期作业题答案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C,D,D,B,A, B,B,A,B,B, (BD),B,B,D,B, 三、填空题 1.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2.45%VO2max,100~120次.min-1,10~30min 3.15min,2~3min 4.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 5.强度,时间,密度,数量 6.潜力大,动员快,恢复快 7.适应 8.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答: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应超过已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渐增负荷原则:指运动训练中负荷的增加必须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意义与方法:在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产生相应的良好适应,运动水平得到提高,这时机体对原来的训练负荷已逐渐适应,如果不增加负荷,就不能引起新的适应性变化。所以训练中应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机体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功能能力。如Fox提出负荷到“8”训练到“12”。 2答:准备活动是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①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使机体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最佳工作能力。 ③使体温升高,提高酶活性,加快生化反应进行。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肌肉温度升高2℃时,肌肉收缩速度约增加20%。可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并预防运动损伤。 ④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⑤调节不良赛前状态。 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与正式练习的间隔等因素。①强度为最大吸氧量45%或心率为100-120次.min-1; ②时间10-30 min为宜; ③内容、形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季节气候、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性特点等。 ④与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体育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3答: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是运用生理学方法与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及运动员的功能与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分为实验室监控和现场监控两种常用的方法。 实验室监控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理学测量系统对训练方法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定量监控的方法。现场监控法是指在训练场馆对实际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实施控制的方法。以期优化训练方案与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有科学依据地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达到预期训练目标。 4答: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①量化原则:是指选择生理学中的定量指标,客观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②定性原则:是对对运动员某些主观感觉很难准确量化的指标,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疲劳程度和自感用力量度等。 ③综合评定原则:指综合、整体地选择评价指标,全面地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状态与功能水平。 训练实践中运动心率的测评:运动心率是运动训练中应用最普遍、最简单的生理监控与评定指标之一,常采用遥测心率法进行运动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测定运动员相对安静、定量负荷、极量负荷状态下及恢复过程的心率及其变化,与优秀运动员或一般人进行对比来进行评价。 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具有显著特征,安静时的心率低,可动员的潜力大;进行定量负荷训练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心率反应小;运动后恢复快。 所以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作:①运动强度指标;②评价训练水平;③评价恢复水平;④评价功能状态。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运动生理学 答案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表现五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运动现场测_法,实验研究法。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 _物质代谢_和能量代谢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观察赛跑时血压的变化属_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5、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合成代谢,又有分解代谢。 6.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B )。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 2. 人体在一次练习、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称为(B )。 A. 应激 B. 反应 C. 适应 D. 兴奋 3.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C)。 A. 反射 B. 反应 C. 适应 D. 应答4.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D)。 A. 运动训练引起的形态变化 B. 运动训练引起的结构变化 C. 运动训练引起的生物化学的变化 D. 运动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及其调节 5.运动时人体的血压升高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B。反应C。反射 6.体育锻炼能导致人体血管硬化的速度减慢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B。反应C。反射 四.判断题 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测定,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最新运动生理学模拟测试题(含答案)资料

运动生理学 模拟测试(1) 一、名词解释 1.自律性 2.心力储备 3.肺换气 4.乳酸阈 5.速度素质 6.疲劳 二、单项选择题 1.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 B.肌纤维 C.细肌丝 D.肌小节 2.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A.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 3.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的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变化 D.出现不同变化 4.血液属于() A.细胞学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液 D.淋巴液 5.血小板的功能有() A.止血 B.释放免疫物质 C.保护间皮细胞的完整性 D.运输氧气 6.下列技术动作需要采取胸式呼吸的是() A.手倒立 B.单杠直臂悬垂 C.仰卧起坐的坐起阶段 D.吊环十字悬垂 7.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 8.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组织 C.肾脏 D.骨骼肌 9.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异生 D.抑制糖的分解 10.运动技能得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的动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建立()的神经联系。 A.暂时性 B.固定式的 C.永久的 D.开放式的 11.‘话梅止渴’原理是() 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12.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天获得的 B.具有固定反射弧联系. C.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可消退 D.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暂时性联系 13.肌肉在作等长收缩时,肌张力()外加的负荷阻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14.表示左右心室去极化时产生的电变化的是() A.P波 B.QRS波 C.T波 D.P- Q间期 15.剧烈运动时肾的变化表现为() A.肾血流量增加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血流量不变 D.肾小球重吸收增加 三、判断题 1.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关系。() 2.心肌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的特性,是因为室房结发放兴奋是一个个的有自动节律性的原因。() 3.心音反映心瓣膜关闭的机能。() 4.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其收缩效果最好,力量最大。() 5.耐力训练主要发展快肌纤维。() 6.毛细血管之所以能进行物质交换是因为毛细血管有通透性,血液通过毛细 血管壁才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7.在体循环中,大动脉弹性越好,则收缩压稍降低,舒张压稍升高。()

运动生理学习题09

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填空题 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和道德良好。 2. 肌适能主要包括 3. 体适能由和组成。 4. 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和柔韧素质。 5. 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和反应时间等。 6.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和氧的能力。 7. 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 素: ,,,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8.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用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算出。 9.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两类,其中后者有, 10. 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脂和等。 11.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的增加造成的。 12.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13. 美国运动医学会针对普通人群的肌肉耐力标准评价方法是。 14. 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 15.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 和。 16. 运动处方四要素包括度,和运动时间。 17.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 运动处方推荐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的持续或间歇有氧活动。 18. 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推荐采用抗阻训练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其运动处方建议采用 每周,一组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每次练习须完成重

复。 (二)判断题 1. ()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要躯体和心理健康就可以 认为是健康的。 2. ()人体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根据需要分配至各器官,心脏和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 明显增加,内脏及不参与运动的肌肉血流量减少。人体安静心输出量则平均分配至各器 官。 3. ()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 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4. ()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而 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面。 5. ()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6. ()除了最大吸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7. ()Ⅱ型肌纤维较Ⅰ型的有氧氧化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力量产生效率 高、抗疲劳性强。 8. ()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非常准确,因此通常都选用这种方法测定最大摄氧量。 9. ()30岁以后,最大摄氧量随年龄增长而渐渐衰退,活动少的人每10年会降低8~ 10%,而活动多的人,每10年只下降4~5%。长期坚持耐力运动者,每10年甚至只降低1~2%。 10.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是由体脂的增加造成的。所以, 保持或改善有氧适能水平的最简易方法是减少多余的脂肪。 11. (×)学者包查(1983)认为最大摄氧量70~80%受遗传的影响,可见,最大摄氧量主 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不能通过训练有效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