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1)安全管理制度

一、完善的安全制度:制定整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使施工人员有章可循,并要求施工人员掌握和牢记制度的内容,以保证“安全施工,人人安全”。

二、安全责任制:每个施工队均配备一名安全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由其负责,安全员又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层层抓安全,层层落实安全。

三、安全培训知识:在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灌输全面的安全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每位员工都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严密的安全检查:施工前,对设备、仪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机械工具无安全隐患,电气工具绝缘良好、接地良好、无漏电和短路情况后才投入使用;

施工中,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保证:进驻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带电、高空作业,需由具有国家承认的操作,每日对设备、人身安全等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施工后,对安全情况进行记录,并总结经验。

严格按规范施工:每位人员均需严格按安全规范施工,工程督导随进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者立即纠正。

(2)安全管理体系

a、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的工程规范、质量标准进行安装和调测,并接受移动相关部门的监督。

b、提前与移动公司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后方可进场施工,施工期间必须文明施工,维护移动公司的形象,对在施工中遇到涉及移动公司的问题时,要尽最大可能协调解决好,并及时向移动公司报告。

c、遵守移动公司和业主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及工程施工管理办法,进出施工现场须填写进出记录。

d、强化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队员的安全技术教育,认真执行国家及移动公司的有关安全规程。

e、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让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f、建立机械、电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所有用电设备均做好接地保护,使用前做认真检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g、加强设备、材料的管理,做到一切往来的工作设备、材料有单可查,做好防火、防

盗工作。

h、调测期间,如发现有关技术资料、数据、材料或者工作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要立即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i、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沟通的方式解决,保证不与业主发生争执。

(一)施工噪声的控制措施:

1.机房施工噪声声源为钢材切割、砂轮锯、电捶、冲击钻和其它电动工具等;

2.需要加工铁架的机房,加工时尽可能远离人员多的地方,切割打磨钢材应有防护装置和降噪设施或措施;

3.各种电工机具必须加强维护、保养;

4.在机房施工时,需要用到电捶、冲击钻打墙洞时,电捶、冲击钻应有防护罩,减少灰尘和噪声;施工人员应戴耳塞,同时关闭门窗防止噪声扩散;

5.施工现场要避免从高处掉落材料,引起不必要的噪声。

以上各项控制,由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按工序进展,会同安全环保员每月检查一次,并及时作好各种记录,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施工扬尘的控制措施:

1.对施工作业使用电钻时,可能吸入粉尘的作业人员,要装备防护用具,带口罩、手套,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施工作业中采用边打电钻,边用吸尘器吸等降尘方法。

(三)废弃物的控制措施:

1.施工驻地办公区和生活区

设两类有标识的垃圾袋:(1)无毒害类;(2)有毒害类。废弃物类别按照公司程序文件30附件“废弃物清单”执行。具体设置位置:办公室内、宿舍内设小型垃圾纸箱;办公区与生活区内设大型垃圾袋,以便对废弃物的处置。

2.施工现场

设备材料包装物、废电缆、电缆头、电缆皮线、电源线头、电缆绑扎废料等废弃物,均要做到人走场清,不留任何废弃物,回收率100%,回收时,按两个类别分拣。回驻地后,分类放置有标识的在垃圾袋内。

所有废弃物,均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装,由环保员联系,城区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小镇按当地规定,处置合法地点,达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般事故应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较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 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 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⑧. 工程部经理协助总经理履行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职责,指导、监督公司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决策意见。

特别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 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⑧. 总经理主持公司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及时、如实报告有关部门。

全应急常用电话

①. 火警救援电话:119

②. 医疗急救电话:120

③. 报警电话电话:110

④. 交通肇事电话:122

登高作业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5.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有害气体窒息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控制措施

①. 检测发现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应设置有害气体警示标识,

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②. 进入超标有害气体人井内作业前,应进行有害气体危害因

素识别和评价。

③. 制定和实施有害气体中毒的危害防护控制计划、进入许可

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④. 进入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

施,对人井内空间充分清洗。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信、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

⑤. 在进入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1名监护者在人井外持续进行监护。

⑥. 指定专人按要求培训作业者、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

⑦. 制定和实施许可进入程序、应急救援程序与呼叫程序,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急救。

⑧. 当按照有害气体中毒的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时,应对进入有害气体超标的人井内作业进行重新评估,并且要修订控制计划。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

1.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解救出来的能力。

2.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1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3.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4.救援吊救设施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下,可使用腕套,但须确认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选择。在密闭空间外使用吊救系统救援时,应将吊救系统的另一端系在机械设施或固定点上,保证救援者能及时进行救援。

5.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6.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

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

7.凡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切忌对其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压式人工呼吸。

通信机房火灾控制的应急预案

通信机房的火灾事故的危险源

1)有些通信机房在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胶合板、塑料等可燃性材

料,而由于通信设备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设备贵重、内在联系紧密,诸多电气设备常伴有静电、火花、电弧和表面高温存在,传输电缆密布于机房每个角落,发生火灾的机率较高。

2)通信机房里的电气设备选型不当、安装不符合规范,导致超负荷或短

路起火成灾;线路敷设不当或外部线路交叉,也容易造成强电侵入设备,引起芯线发热着火;通信设备虽然大都是低压直流电,但有的也使用交流电,当设备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元器件因质量、故障、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着火,引燃可燃物扩大成灾;防雷措施不当,如避雷引下线与机房电缆距离过近,遭受雷电直接袭击也可能起火成灾。

3)通信机房的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设施。机房防火设计不符合规范,相

当一部分建筑内部装修采用可燃性材料进行间隔、吊顶、饰面、吸音而极易引发火灾;加之通信机房使用性能复杂,机房内敷设管线,开凿孔洞较多,破坏了建筑防火分隔;通信管道的保温材料、木制机架、窗帘等可燃物易被引燃蔓延成灾;通信机房不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的虽然安装但无法投入使用;还有的不重视消防给水系统建设,消防栓不足,水压达不到设计要求,发生火灾时不能提供足够的水源。

4)在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时,由于操作人员防范意识差,违反操作规程,

易发生火灾,如在使用电炉、电烙铁、烘箱等工具时,通信电缆维修施工中使用喷灯、对设备进行焊接等明火作业时,使用酒精等清除机件设备时。

通信机房的火灾隐患的预防

1)机房内施工不得使用明火,需要动用明火时应经相关单位部

门批准。

2)作业人员不得触碰机房内的在运设备,不得随意关断电源开关。严禁

将交流电源线挂在通信设备上。使用机房原有电源插座时必须先测量电压、核实电源开关容量。

3)不得在机房使用切割机加工铁件。切割铁件时,严禁在砂轮片侧面磨

削。

4)安装机架时应使用绝缘梯或高凳。严禁攀踩铁架、机架和电缆走道。

严禁攀踩配线架支架和端子板、弹簧排。

5)带电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良好的

工具。在带电的设备、列头柜、分支柜中操作时,作业人员应取下手表、钥匙链、戒指、项链等随身金属物品、饰品。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螺丝钉、垫片、铜屑等金属材料掉落在机架内。

6)搬运蓄电池等化学性物品时,应戴防护手套和眼镜,注意防振,物体

不可倒置。如物体表面有泄漏的残液,必须用防腐布清擦,严禁用手触摸。

7)搬运重型或吊装体积较大的设备时,必须编写安全作业计划。项目负

责人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设专人指挥,明确职责,紧密配合,保证每一项措施的落实,使设备安全放置或吊装到位。

8)布放光(尾)纤时,必须放在光纤槽内或加塑料管保护。

9)布放电源线时,无论是明敷或暗敷,必须采用整条线料,中间严禁有

接头。电源线端头应作绝缘处理。

10)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不得绑扎在一起,如走在同一

路由时,间距必须保持5cm 以上。非同一级电力电缆不得穿放在同一管孔内。

11)太阳电池输出线必须采取有屏蔽层的电力电缆布放,在进入机房室内

前,屏蔽层必须接地,芯线应安装相应等级的避雷器件。

12)严禁架空交、直流电源线直接出、入局(站)和机房。严禁在架空避

雷线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电力线。

13)交、直流配电瓶和其他供电设备正、背面前方的地面应铺放绝缘橡胶

垫。如需合上供电开关,应首先检查有无人员在工作,然后再合闸并挂上“正在工作”的警示标志。

14)设备加电时,必须沿电流方向逐级加电,逐级测量电压值。插拔机盘、

模块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接地良好的防静电手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